患有治好萎缩性胃炎的办法,怎样用药处理好的

当前位置:
> 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幽门螺杆菌作为一类致癌因子,引起胃癌的过程之一是因为导致胃的慢性炎症,进而引起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最后发展成胃癌。
青海省中医院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也是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其癌变率约为5-10%。它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幽门螺杆菌感染、以胆汁为主的碱性十二指肠液侵袭等致病因子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秋冬进补,来春打虎”。中医认为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人体在秋冬季也应该增加食物和营养。作为药食精华的中药膏方无疑是培本固元、防病祛病、养生健体的理想选择。膏方是在中医辨证论...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杀菌期间为啥吃药后,胃更难受呢?幽门螺杆菌潜入胃里,会寄居在胃黏膜上,这群坏蛋不仅会从胃里吸收营养来维持生计,而且还会排放大量毒素和炎症因子,导致胃黏膜受损发炎。胃黏膜反...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胃肠道息肉及胃肠道粘膜早癌病变,粘膜下肿瘤的镜下微...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查看患者反馈>>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胃癌前期病变的中医药逆转(含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江苏省人民医院
查看患者反馈>>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硕士研究生,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温州市人民医院
查看患者反馈>>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消化内镜下多项诊疗技术,尤其是ERCP技术,即内镜下胆...
江苏省人民医院
查看患者反馈>>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消化道早癌、慢性肝病及胰胆管疾病。消化道早癌、食管...
副主任医师
查看患者反馈>>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擅长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及硬化剂注射,...
副主任医师
近两周回复>>
上次在线:今天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临床疾病诊治
近两周回复>>
上次在线:今天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内镜微创治疗ESD/POEM,幽门螺旋杆菌疾病,胃食管反流病...
副主任医师
广州南方医院
近两周回复>>
上次在线:今天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胃肠动力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便秘)、炎症性肠病(...
中国医大一院
近两周回复>>
上次在线:今天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胃肠道息肉的微创手术治疗;慢性胃炎(疣状胃炎,胃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近两周回复>>
上次在线:今天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是内镜,幽门螺杆菌感...
副主任医师
已成功预约 人次>>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中西医结合慢性肝病、胃肠功能与动力疾病
已成功预约 人次>>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消化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尤其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江苏省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已成功预约 人次>>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各种肝病(乙丙肝,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自免肝、...
河南省人民医院
已成功预约 人次>>
患者好评0票
患者看病经验0条
收到患者礼物0个
擅长:擅长肝胆、胃肠疾病的诊治,对慢性胃肠道炎症、慢性病...
武汉协和医院
已成功预约 人次>>
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最新咨询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看病经验
好好好好好
就诊大夫:
医院科室:
专业 分析病情有耐心
!慢性胃炎有一段时间了,经过指导治疗,费用小见效快!值得信赖!赞一个!
就诊大夫:
医院科室:
慢性萎缩性胃炎知识介绍
消化内科好评科室
消化内科分类问答让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远离胃;三餐定时,饮食清淡不宜过饱、过饥、过冷、过烫、过;遵从医嘱,合理用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很多,如多;有一小验方对萎缩性胃炎有效,即用一小勺蜂王浆和一;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平日需多;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一、急性胃
让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远离胃癌呢?下面介绍一些注意要点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正视病情,消除顾虑心理因素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对人体胃液的分泌、黏膜血管充盈程度以及胃壁的蠕动均有影响。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轻松愉快地生活。
三餐定时,饮食清淡不宜过饱、过饥、过冷、过烫、过硬、过腻。少吃腌制品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浓茶、咖啡等不良嗜好。 遵从医嘱,合理用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很多,如多酶片、甘草锌、胃复康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注意定期复诊和复查胃镜。慎用或不用阿司匹林、强的松、消炎痛、去痛片等易伤胃的药物。 有一小验方对萎缩性胃炎有效,即用一小勺蜂王浆和一大勺蜂蜜与一杯温开水调和均匀,于每日晨起时空腹饮下,长期服食有益无害。
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平日需多进食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叶酸的食物,如猕猴桃、柑橘、草莓和动物肝脏、绿色蔬菜等,它们可促使病情好转。对于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又称癌前病变),应予高度重视,定期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切除病灶,斩断祸源。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分类:①浅表性胃炎。②萎缩性胃炎。③肥厚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急性胃炎的遗患: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二、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过度吸烟。 三、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四、免疫因素。 五、感染因素: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杆菌抗体。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可改善甚或消失。 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 一、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二、萎缩性胃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一、消除病因: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粘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 二、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如疣状胃炎可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胃粘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菌素,如痢特灵、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猴头菌片含多糖、多肽类物质可以应用,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口服硫酸亚铁或肌注右旋糖酐铁。。 三、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在目前多认为系癌前病变应考虑手术治疗。 预后一般良好。浅表性胃炎可逆转至正常,亦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 多数浅表性胃炎症状可自行消失,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 消除病因:应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以及停服某些刺激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有鼻腔和咽部慢性感染灶应予以清除、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者应避免将痰液咽下。 药物治疗: ①保护胃粘膜药 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及盖胃平等。 ②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 上腹饱胀用胃复安或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胀或有返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叮林或西沙必利(普瑞博思)。 ③抗生素 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实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士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粘膜保护剂和制酸剂联合应用。 ④制酸剂 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镁、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盖胃平等。 ⑤上腹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或654-2(25-10mg),以减少胃酸分泌和缓解腹痛症状。由于此类药物具有口干、心悸、排尿困难等副作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应慎用或忌用。 还可用助消化药如酵母片、乳酶生、消胀片等。如有返酸现象也可用抑酸药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只用一种即可。防止胆汁反流可服消胆胺以吸附胆汁;有呕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萎缩性胃炎腹胀较著者,乳酸菌素片口服或肝胃气痛片口服,并注意不要服制酸剂如胃舒平、小苏打等。 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胃窦部重度的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并不是手术的绝对指征,因为手术后的残胃也很容易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和癌变。 萎缩性胃炎癌变率约1%,所以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对伴有息肉、异型增生者,或有局灶性凹陷或隆起者。胃粘膜很光滑的轻度萎缩性胃炎,癌变可能性小。 预防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进食、少食多餐、吃容易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胃病保养14等内容。 
 二、胃炎的分类保养 胃炎的分类保养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70%的人都有在...胆汁返流性胃炎: 心理调节很重要在胃病人群中,胆汁返流性胃炎非常多见,常见 ...  所以,要治好胃病,只能注重生活中的点点 滴滴,注意胃的保养,让其慢慢恢复健康。下面介绍常见的保养方法: 3.1.饮食有规律 .很多人在饮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  胃病保养大全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胃病保养大全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胃病保养...  胃病的日常养护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胃病的日常养护,按着身体时刻表走着来,胃 一定差不了! 7:00 喝杯温开水 可以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冲刷附着于...  胃溃疡一般怎么保养 9 味欣谓茶养护你的胃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病一 点点加重,从轻微的胃溃疡变成胃出血、胃穿孔,甚至更严重的胃癌,当然同时...  我坚持这样用这个配方来替代早餐吃 了半年多,胃疼这毛病就渐渐没犯过了,再加上自己更注重保养 了,一年后我确定我的老胃病已经完全好了!撒花~贫血的女生 可以...  胃肠疾病保养: 胃肠疾病:一日三餐,七八分饱,切莫贪杯 患有胃肠疾病的病人饮食...象我爸在我小时候就是老胃病了 一点事都没有了 是习惯和烹调的方法不要让...  “三分医药,七分调理” ,保养肠胃的真的很重要,不仅 需要一定的人工营养品, ...2、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 ...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中药可服用溃疡散、健胃颗粒。它可逆转萎缩的粘膜萎缩。现有哪些症状请详细说明后,我再给你出一个治疗方案。生活上好好调理,禁食生冷,如凉拌菜、可乐、雪碧、及碳酸饮料;辛辣食品如生的葱、姜、蒜及韭菜、蒜苗、辣椒、柿子椒;不宜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粘性食品、过于油腻的食品。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有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应禁食带鱼、土豆、菠菜、牛奶、菠萝等食物,更不要吸烟、饮浓茶、浓咖啡、饮酒。口要清淡,不吃含盐太高的食品。还要注意饮食卫生,禁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凡事要放宽心,不可多虑多忧,少思少患胃病,只有正确的治疗,对症下药,正确的保养、调理生活,才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早日康复。【温馨提醒】一般情况下,先去做一下胃镜,只有病因彻底检查清楚,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给你制定治疗的药物方案。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治疗可用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若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应做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可能有助于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另外,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要做好随访,以监测防止发生癌变。一年应复查胃镜。
治疗可用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若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应做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可能有助于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补充维生素A、E、C,补充叶酸,可降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多喝绿茶、多吃大蒜,也可降低癌变率。还可加服一些中医药,但请去正规中医院,别相信广告和骗子。另外,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要做好随访,以监测防止发生癌变。一年应复查胃镜。
萎缩性胃炎主要是胃黏膜受损,局部萎缩,治疗主要是长胃黏膜,老中医吧!西药不管用,很多萎缩性胃炎是吃西药吃出来的。
甘草 虫草 象皮 刺猬皮 白芍 砂仁 枳壳 红花 山药 乳香 木香
元胡  乌贼骨忌辣椒、生蒜、牛奶、酒
您好!建议中药治疗西医治标不治本。西医临床上以消炎、止酸、杀菌和手术切除方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短期见速效,但脾胃功能没有恢复,而且还会导致脾胃肠运化功能失调,人体无法从食物中吸收到足够的营养,自然是百病丛生。
建议去看看中医
对于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的问题,可以在这里给出一些建议,很多人选择吃中药,但是煎药也是一件麻烦事,所以中成药摩罗丹免去了煎药的麻烦,它可以从不同方面联合改善萎缩性胃炎来健脾消胀,缓解症状。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同时避免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可的松等。【 傅曼余 】的博客里面有个偏方,效果非常好;需要的朋友可以搜索下: 傅曼余推荐指数:★★★★★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当前位置: >>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
Academic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Studyof Professor Shan Zhaowei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octorateCandidate:Mei HuiwenAdviser:Prof.Li ChuntingNanj ing Universityof ChineseMedicine,Nanj ing,China m㈣刚删mⅢ删唧I哪吣帅学号:20094003Y21 24459博士学位论文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学科专业学习时间自梅惠文 李春婷 中医内科学2009年09 月01日申请学位级别职 称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教授 消化脾胃 2012年06月30日止 2012年05月27日 临床学位研究方向 起至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类型论文提交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04月05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州1年G月驴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 中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l/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W。(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畏加\2年b月×日 夏洲2年b月宫日导师(需亲笔)签名:圳1年67月扩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iiAbstract………...…..…..…..….….….….….……….….….……..………………..…….……..……...….….….……..10r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l1.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渊源…………………………………………………………………11.1孟河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1 1.2孟河医派的萌芽……………………………………………………………………1 1.3孟河医派的发展……………………………………………………………………2 1.4孟河医派的完善……………………………………………………………………3 1.5孟河马派的传承……………………………………………………………………3 2.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的基本构架……………………………………………………….3 2.1临证思维模式………………………………………………………………………4 2.2诊疗用药特色………………………………………………………………………6 2.3科研创新发展…………………………………………………………………….10 2.4验案精选………………………………………………………………………….11 附:单兆伟教授简介……………………………………………………………………..20 参考文献…………………………………………………………………...……………….21 第二部分: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研究……………………………….22 1.CAG病因病机…………………………………………………………………………22 1.1脾胃气虚为本…………………………………………………………………….22 1.2胃络血瘀为标…………………………………………………………………….22 2.CAG基本治则…………………………………………………………………………23 2.1益气健脾治本虚………………………………………………………………….23 2.2活血消痞祛标实………………………………………………………………….232.3理气和胃主通降………………………………………………………………….243.CAG辨治经验…………………………………………………………………………24 3.1辩证论治………………………………………………………………………….24 3.2辨病论治………………………………………………………………………….28i 目录3.3随症加减………………………………………………………………………….334.小结…………………………………………………………………………………………………………………..334.1宏微相参,察舌观(胃)镜………………………………………………………..34 4.2顾护胃气,养胃和阴…………………………………………………………….34 4.3缓图为要,定期复查…………………………………………………………….34 4.4疏畅情志,调护饮食…………………………………………………………….34 参考文献…………………………………………………………………………………..36 第三部分: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研究……………………………….37前 月U言………………………………………………………………………………………………………………….37 舌………………………………………………………………………………………………………………….r3。,1.研究目的…………………………………………………………………………………37 2.研究对象和方法…………………………………………………………………………37 2.1研究对象………………………………………………………………………….37 2.2研究方法………………………………………………………………………….383.结果…………………………………………………………………………………………………………………..423.1性别、年龄分布………………………………………………………………….42 3.2病理、症状分布………………………………………………………………….43 3.3疗效…………………………………………………………………………………………44 3.4用药规律总结…………………………………………………………………….443.5常用方剂………………………………………………………………………….49 4.讨论…………………………………………………………………………………………………………………一494.1治则治法………………………………………………………………………….49 4.2用药及其配伍…………………………………………………………………….535.问题与展望……….……………………………………………………………………..54参考文献…………………………………………………………………………………一56 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57附 录………………………………………………………………………………………………………………………..68致谢………………………………………………………………………………………………………………………一71 作者简介……………………………………………………………………………………….72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背景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 Gastritis,CAG)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文献报道CAG每年的癌变率为0.5%~1%,伴肠化、异型增生者癌变率更高。一般均以提高中医 药辨治CAG的临床疗效作为防治胃癌的研究重点。 单兆伟教授师从孟河医派张泽生教授20余年,尽得薪传,善治各种胃肠疾病。1994 年又师从全国中医脾胃专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兼收并蓄,学验 更丰。单兆伟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病症研究近五十年,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 各种消化科疑难病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中医诊治方面有著独特的经验, 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及同行的一致好评。 目的 总结单兆伟教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临证思维模式、用药经验等, 解析单教授运用中医理论治疗该病的独到之处,利于将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推广,更好 的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指导更多的年轻和基层医师,让更多患者受益,突出中医药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提高中医药辨治CAG的临床疗效,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医 药事业。 方法 透过对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文献书籍的研读,临床观察单兆伟教授 治疗CAG的门诊资料,结合单教授本人指导和跟师体会,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特色、 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对其治疗CAG的思维模式、用药经验等进行总结。 结果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单兆伟教授1965年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师承孟河医派马培 之再传弟子张泽生教授(马培之~贺季衡~张泽生~单兆伟)。单教授在完成严谨的学院教 育(1 959~"1 965年)奠定其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之后,又继续接受传统的师徒制教育,尽 得孟河医派理归醇正,方求和缓,用药轻灵,精当简约,注重辨证的学术思想。 单教授认为中医学理论辨证施治体系的形成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要学好中医必须要研 习诵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药性赋》等经典著作,融会贯通,知常达变。 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诊疗仪器的广泛运用,临床中往往有许多疾病无证可 辨,所以还要学习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各种知识及实验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探求新旨。唯 有如此,才能融会古今,灵活的整合中西医的诊断治疗方法,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古。第二部分: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研究 单教授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依据,经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结合中医宏观与西医镜下 摘要微观辨证,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关键为“脾胃气虚,气滞血瘀”,脾胃气虚为本,胃 络血瘀为标,气虚血瘀,互为因果。强调脾胃虚弱为其主要病理基础,气机阻滞,胃失和 降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及重要环节,血瘀是在CAG的长期慢性病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同时也是其发展甚至恶变的主要病理因素。确立益气健脾治本虚,活血消痞祛标实, 理气和胃主通降的治疗原则。 单教授临床辩证治疗CAG,常与西医辨病结合,即望、闻、问、切等宏观辨证再加 上胃镜下黏膜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病变微观辨病,既开拓了临床诊断新思路,综合判断,有 相辅相成之效,用于指导治疗,又有助于提高了疗效。单教授学宗孟河医派,治疗CAG 主张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顾护胃气,养胃和阴,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强调处方用药,以平 为期,寒凉温热,不可偏执。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病变过程,损伤萎缩的胃黏膜细胞非朝夕可复, 故单教授强调不可贪图近功,缓图为要,要注意定期复查,治疗过程中,辅以心理疏导及 饮食调护,对病情的控制亦帮助匪浅。 中虚气滞证以四君子汤合麦门冬汤为主方;脾胃湿热证以平胃散为主方;肝胃不和证 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胃阴不足证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方。 第三部分: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研究 共收集病例80例,处方226首,用药128味,2500频次。从用药频次可以发现单 兆伟教授临床常用药物依次为薏苡仁、仙鹤草、蛇舌草、白术、太子参、法半夏、麦冬等。 常用治法以益气健脾,除湿,活血,清热,滋阴为主,佐以安神,制酸,护膜,止泻,消 食,理气等。并列举其辨病、对证加减治疗的常用方药。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名老中医经验;单兆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Background In China the incidence rate of Chronic atrophy literature reported that the annualcancerousgastritis(CAG)is very’high,and0.5%to 1%andatherate is abouthigherratewith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dysplasia.In order to prevent and treat gastric cancer,the researches generally focuson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diagnosis and the treatment of CAG. Professor Shan Zhaowei studied under Professor Zhang Zesheng,best heritage ofMenghemedical faction over 20 years,and he is goodat a variety ofon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treatment.Besides,learning fromChinese medicine Professorthe nationalTCMexpertDigestion,the Bethune medal winner,MasterProfessor Xu Jingfan in 1 994,he embraced alloverand studiedabundantly.Shanhas engaged in digestive disease researchfour decades,and he is variouslearnedofand rich in clinical experience.He specializes in thetreatment ofdi伍cult diseasesdigestive department and hasonaunique experience in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treatmentchronicatrophic gastritisand precancerous majoritylesions.The clinicalefficacyisgood,andProfessor Shan ishighpraised by theof patients and peers.―objeetiveThe academic thought,clinical thinking modeand medicationexperienceof ProfessorShan’Stheorytreating CAG aresummarized,andthe unique feature of Professor Shan’S using theareof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the diseaseanalyzed。Thus,it willand academichelp to promote theinheritance of famousTCMexpert clinical experiencethoughtandguide moreyoung andprimary physicians,SO that more patients benefit.Moreover,it highlights theadvantage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CAG and improv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Treating for CAG,beaerinheritance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Method Throughth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of Professor Shah’Streatmentsof CAG,the clinical Professorobservation of Professor guideShan’S treatmentononCAG patient,combined etiologywithShan’Sand myreflectionhisexperience,theandpathogenesis,therapycharacteristics,herbal prescription are re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n his mode of thinkingthe experience of medication of CAG Result Part One:Professor Shan Zhaowei‘S Academic Thought Professor Shan Zhaowei graduated from Professorareandsummarized.Nanj ing TCMUniversity in 1 965,studied underZhangZesheng ofMenghe Medical faction(Ma Peizhi~He Jiheng~ZhangV AbstractZesheng~Shan Zhaowei 1.After completing the rigorous institutional education(1 959~1 965)to lay 11is solid Chinese medicine adopted the rationale,he continued to accept traditionalapprenticeshipeducation,fullyacademicthought andof mellow focusingtheory,mildonprescription,ethereal differentiation. Professormedication,appropriatesimplicitysyndromeShanbelieves thatsyndromeandifferentiation system ofTCM iS formedaby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study.To be“Inside Classics”,“Treatise the Nature of theonexcellentTCMdoctor,it iSmusttostudy theFebrile Diseases”,“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Odes ofclassics,andout the toMedicine”and otherachievemasterythrougha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m,including findingIn addition,withabnormalusecondition fromnormalstate.advancesarein technology,the extensiveof modem medicalexaminationtoequipment,theremanypatients were diagnosed to be sick yet withoutTCM syndromesbe differentiated,therefore we must studyandunify the modem medical knowledge and thea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 of detection,to explorethis way,thenew way of TCM.Only inancient and Canmodem Can be merged,TCM and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methodsPart Two:Study Basedonbe integrated flexibly.onProfessor Shan Zhaowei’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AG Treatment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TCM theory,aftersyndromeand research,combined谢tll diagnosisofthemacrocosmicdifferentiation of TCM and microcosmicWesternmedicine,Professor Shan pointedqiout that the key pathogenesis of CAG is“spleenand stomachdeficiency’’and“qistagnationandblood stasis.’’“Spleenandstomach qi deficiency”is thedeficiencyBen ofCAG,and“qi stagnation andblaod stasis”is the Biao ofCAG.Qiandbloodstasis are the reciprocal causation for each other.He emphasizes that“spleen weakness”is its main pathological basisand stomachtheand‘‘qi stagnation and stomach estrangement”ismain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Blood stasis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CAG’Slong―termanddevelopment of chronic degenerative process,and it is also CAG’S main pathological factor of developmentregulatingan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Invigoratingthe spleen,activating the bloodQi are established as thetreatmentprinciples.ProfessorShantreatsCAGdialectically,oftencombinedmacrocosmicsyndromedifferentiation of TCM(inspection,auscultation,interrogationdiagnosis ofand palpation)谢n1microcosmicWestem medicine(endoscopic mucosal manifestations andhistopathologicallesions).They complementdiagnosisto guide theeach other.This not only extends new trains of thought of clinicaltreatmentbut also improves the curative effect.He advocated that forclinical medica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 stomachrestore the functionQi,nourish the stomachyinandof stomach.He also emphasizes that thebalanceiS the aim of medicating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nd the deviation to cold,cool,warmCAG formation isaorhotISnot expected.slow process of thelesions,anddamaged mucosal cellscan notrestoreinaday.Therefore,ProfessorShanstressed that slow treatment is more important ratherthanpursuing present counselingeffect,and bealert to the regularexamination,combined withpsychologicaland balanceddiet which also helps to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The main prescription of the syndrome of Virtual stagnation of Qi is Sijunzi withMaimendong decoction;the main prescription of the syndrome ofstomach is Pingwei Powder;the main prescription of theDamp―heatof spleenandsyndrome of Liver stomachdisharmony isChaihushuganPowder;the main prescription of the syndrome of Stomach yindeficiency is Shashen Maidong decoction.Moreover,the drugs commonly flexibly used inprescription for diseaseand syndromeondifferentiation are also cited.Part Three:ResearchProfessor Shan Zhaowei’SMedicationExperienceof CAGTreatment80caseswere collected with 226 prescriptions,1 28 drugsand2500 frequencies.From thearedosing frequency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clinical commonly used medicinesYiyiren,Xianhecao,Baihuasheshecao,Baizhu,Taizishen,Banxia,andcommonly―used methodsareMaidong.Themaj orreplenishing Qiandinvigorating thespleen,dehumidification,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clearing heat,nourishingyin,andassistedwithsoothing thenerves,suppressing the acid,protecting mucous,curing diarrhea,digesting,regulatingRn nnQi,andKey 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xperience of famousdoctor;ShanZhaoweiVll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单兆伟教授1965年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师承孟河医派马培 之再传弟子张泽生教授(马培之~贺季衡~张泽生~单兆伟)近20年。单老在完成严谨的学院教育(1959--"i 965年)奠定其扎实的t中医理论基础之后,又继续接受传统的师徒制教育,尽得孟河医派理醇、方和、药轻、精简、辨证的学术思想。单教授师古而不泥古,尊 奉经典又善于变通化裁古方,创新而不离古,融会古今,宏微相参,病证结合。现就其学术思想的渊源简介如下:1.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渊源孟河位于江苏省常卅『市武进县孟河镇,为盂河医派的起源地。从明末清初到近代,孟 河医家辈出,吴中泰在《孟河马培之医案医论精要?序》中言孟河“山明水秀,人文汇集, 堪称名医之乡。如费氏、马氏、巢氏、丁氏,皆盂河之杰出者。”近代名医丁甘仁在《诊 余集?序》中亦称: “吾吴医学之盛,甲于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此不必远引古事,即证之吾友听鸿余君《诊余集》中而见矣。"因其累世百年,名医云集,上 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蒙其医泽,于是在中国传统医学近代发展历史上逐渐形 成一派学术思想,称为孟河医派。鼎盛时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大家族晟具代表性。孟河医派各家除了师承家业,各有专擅,又彼此联姻,互为师徒,所以对于伤寒温病、 内外各科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都能够悉数容纳,将各家门派学术熔于一炉;其特色为 立论和缓醇正,辨证细腻准确,用药平淡轻灵,治法灵活多样。 1.1孟河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祖国医学延至清代,在宋金元医学的基础上,医家们重视实用之学,致力于经典与临 床研究,阐古而创新,使临床医学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可谓极盛时期。主要反映在温 病学说趋向鼎盛,医学专题研究不断深入,中西汇通思潮的出现等方面。清代诸家重视理 论与实践,在探讨温病证治的同时,还对临床作了许多专题的深入研究,把学术见解与临 床经验提高到新的水平。孟河医家就是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不同的学术主张, 互相争鸣,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了一个医学流派。1.2孟河医派的萌芽孟河医派肇基于费氏家族。费尚有(1572'----1662)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自镇江移居孟河,弃官从医,开创盂河费氏医派之先河。第七代子孙费伯雄(1800"--"1 879)先儒后医,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前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获称“是 活国手”,声名大噪。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立论独创,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而盛 名于清末,对孟河医派深有影响而成为其奠基人。 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螂f究1.3盂河医派的发展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1821"--1875)是盂河医派的繁昌期。这个时期孟河医派临 床经验已趋成熟,学术思想日臻完善,名医济济,业务兴盛。费派、马派在孟河医界各据 一方,以费伯雄、马培之为其代表人物。 费伯雄(1800---1879),费派七世,由儒而医,私淑仲景,兼容各家。著有《医醇腈 义》、《医方论》、《食鉴本草》、《怪疾奇方》,倡导归醇纠偏,滋阴治肝,临床以治虚劳清 润平稳,兼养心神为著。其理脉判方,至为精当,后学多宗其法。《清史稿》称其“咸丰 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路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清末江南诸医, 以伯雄为最著。” 马培之(1820"-"1905)随祖父马省三习医十六年,并师从费伯雄,精通内、外、喉三 科。他在治愈翰林院成员余鉴、著名经学家俞樾的多年顽疾后名声大著,翁同稣称“马培 之病者满室"(戴祖铭《翁同舔与孟河名医》)。1880年进京为慈禧太后疗疾,疗效显著, 御赐“务存精要一匾额以资奖励,宫廷盛传“外来医生以马文植最著一。 巢氏家族中以巢沛三为首位代表医家,与费伯雄、马省三同一时代,成名稍晚。沛三 堂弟巢伯衡亦为名医。巢氏后代继承家学,并师从赞、马,如巢渭芳(1864--.一1927),为 费伯雄寄子,从马培之游。 余景和(1847--"-1907),为孟河医派外族门徒中较为突出的优秀人士,乃费兰泉门人。 费兰泉不仅传其自身医学心悟,还授盂河沙氏、王九峰等医学心得。在实践中余景和还受 到费伯雄、马培之、巢沛三、马日初、马益三等学术思想的影响,成为晚清孟河名医,著 有《诊余集》、《余注伤寒论翼》等。 丁甘仁(1865-'-1926),马培之门人及女婿,兼容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习各家 之长,兼容伤寒与温病、经方时方为一炉,并集盂河医派之大成。以善治猩红热闻名于上 海,著有《喉痧症治概要》。丁氏不仅医术高操而且乐善好施。总统孙中山先生曾以“博 施济众丹金匾表扬。 清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天国动乱,阻碍盂河地区经济发展,加上盂河医家众多,竞争 激烈,许多名医开始走出盂河,向外发展,再加上门生学成归乡等等原因,其影响也越来 越扩大发展。 1883年,马培之迁往苏州,最终定居无锡。马培之门人邓星伯(1862~1937),治愈 摄政王载洋重疾之后名声大振。马氏门人贺季衡,丹阳人,为孟河医学传播作出了贡献。 马培之“传内亦传外",对盂河医派的继承、发扬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费伯雄长孙费绳甫(1851~1914)继承家学,治愈曾国藩兄弟曾国荃之后,医名大振,后迁居上海。费氏外族门人,如邹云翔,师从费伯雄学生刘莲荪门下,是倡导费伯雄“醇 正和缓”说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又如世医屠撰先其祖父屠坤师从费伯雄,对费氏医学传 播有较大影响。 巢崇山(1843"-'-"1909)于1959年太平天国时逃难到上海,以针刀治疗了大量肠脓肿病2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患而闻名于上海。 丁甘仁原居丹阳,后迁孟河。1884年,移居苏州;1890年,又迁往上海。1916年, 与友人夏应堂、谢观等一起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程门雪、黄文东、盛梦仙、 秦伯未、章次公、张伯臾等一时之俊,该学校成为上海乃至全中国的中医界核心,并为丁 甘仁、夏绍庭1921年合办的上海市国医学会奠定了基础。后来又陆续开设了沪南、沪北 两所广益中医院(1918年)和一些慈善诊所,及上海女子中医专门学校(1925年)。对于孟 河医派的开枝散叶,丁甘仁功不可没。 1.4孟河医派的完善 孟河医家相互学习、关系融洽,促进了学派的发展壮大。如马培之得马省三医学真传, 又师从费伯雄,问业于名家王九峰;巢渭芳为费伯雄寄子,又从医马培之;丁甘仁发蒙于 费家门人,又聆教于马培之、巢家名医,在苏州行医期间,又精研吴门医派治温病的学术 思想与临床经验,及至沪上,又从安徽伤寒经方名家汪莲石游,学习经方临床应用;马培 之外族成名门人有贺季衡、邓星伯、沈奉江、金宝之、周憩堂、王询当等;费伯雄外族成 名门人有余景和、屠睽先、邹云翔等,皆为一时名医。 孟河各家更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如马培之的妹妹嫁费伯雄之子 为妻,马培之的女儿嫁丁甘仁为妻,费伯雄门人余景和后人与丁甘仁后人结亲等,让各家 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与融洽,更加促成了孟河医学流派的兴盛和发展。 1.5孟河马派的传承 马培之为孟河医派之中坚,最具代表性医学大家,声名远播,为孟河马派创始人之一。 贺季衡14岁时即师从孟河马培之,深得马氏器重,悉以珍方秘笈授之,马氏尝 云:“今得贺钧(贺季衡),吾道于丹阳又得一传人矣。”贺氏学成后回到故乡丹阳,将孟 河学派发扬光大而成丹阳贺氏流派。 张泽生(1895"--"1985),字扫尘,号树霖,江苏丹阳人,六岁问儒,课读十年。本拟 立志举子业,因科举废除,加之体弱多病,十六岁时矢志歧黄之术,先问业于当地名医张 伯卿,后师事贺季衡,勤奋钻研,刻苦学习,贺季衡曾说“泽生得吾衣钵之真传,他日之 声望,必在我上。”张氏学成行医,屡起沉痫,声誉卓著。 1956年调江苏省中医院,任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学院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中医内科首批博士生导师, 事。1958年至1983年一直被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委,江苏省中医学会常务理单兆伟(1940"、一),江苏南通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65年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师承张泽 生教授学习,尽得孟河医派精髓,并不断创新和发展。2.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的基本构架3 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单兆伟教授在继承孟河医派学术理论的基础上,弘扬发挥其理归醇正,方求和缓,用 药轻灵,精当简约,注重辨证的诊疗用药特色,近半个世纪来悉心钻研脾胃病的治疗,结 合中医理论与现代西医理论,临床治疗强调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参,擅长慢性萎缩性胃 炎(CA6)及胃癌前期病变、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专病的诊治, 对这些病的诊治用药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学术理论与诊疗体 系,完善了脾胃病诊疗用药的理论与临床经验。 2.1临证思维模式 2.1.1精研经典,知常达变 《医宗金鉴?凡例》云:“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遇病游移,漫无 是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单老认为中医学辨证施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长期积累而成 的,要学好中医必须要研习诵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药性赋》等经典著作。 但是这些典籍著作大多言简意赅,因此必须反复阅读理解,并且通过临床的实践,多思多 悟、前后合参,才能领略其中奥妙之处。例如张仲景《伤寒论?辨阴阳病脉证并治》篇中108 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单教授认为学生时代从字面及注释来理解,随着临床实 践的积累,理解加深了,也就体会到其中的实质意义,阳明病,实证居多也,阳明病不仅 有实证亦有虚证,如胃家虚、大肠虚等。 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各种知识及方法,以求新解。唯有如此,才能 融会古今,师古而不泥古,继与传承更与创新。 2.1.2五诊合参,尤重望诊 随着科技的进步,单教授认为临床辨证时除了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的诊 察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检查方法和手段,即“查”法。由于现 代化诊疗仪器的广泛运用,临床中往往有不少疾病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如乙型肝炎患者 发病初期,无任何临床症状,仅肝功能轻度异常,脂肪肝轻度肝损害等,胃溃疡、十二指 肠球部溃疡等用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如何推辨?单老认为可以藉助于现代检查的方法和数 据,如幽门螺杆菌的几种检查方法、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内视镜下黏膜的改变、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的表现、胰腺炎的淀粉酶指数、肝炎的胆红素指数和转氨酶指数等等,均有助于疾 病转归的判断及临床用药的指导。例如浅表性胃炎中内镜下黏膜呈红相为主或有糜烂、幽 门螺杆菌呈强阳性的年轻患者,结合其临床症状,多为胃热或实证;萎缩性胃炎病理学表 现呈不典型增生者,结合临床症状,多夹有胃络血瘀之征。 此外,单老十分重视舌象的望诊,尤其在诊察脾胃疾病时,往往舍证从舌或舍脉从舌。《临证验舌法》云:“内外杂症,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亦云:“苔乃胃气熏蒸,五脏皆秉气于胃,故可藉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舌 质与舌苔能够反应脏腑的病变,古人又有“舌为胃镜”,“舌为脾之外候”之说,所以4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验苔察舌是诊疗脾胃病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有苔多属实,无苔多属虚。苔白腻为脾胃 寒湿,苔黄腻为湿热中阻,苔黄腻伴有厌食生冷或畏寒为寒热错杂,舌淡边有齿印为脾胃 气虚,舌红少苔或剥苔为胃阴亏虚,舌青紫有瘀斑或瘀点为胃络血瘀;舌质与舌苔亦有助 于肿瘤的预后的判断,如舌质红绛、干燥,舌光或剥苔,常提示预后较差,舌润不绛,常 提示病情好转。 诊察舌下络脉的表现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亦有很大帮助。可以分别从舌下络脉的色 泽、充盈度、延伸度、增粗情况、分支度及扭曲度等几个方面来观察。如舌下络脉色淡、 充盈度不佳、延伸度较差、分支细小等可诊断为虚证,同时结合胃镜黏膜象、病理学表现 及临床症状可再进一步细辨其气、血、阴、阳、和兼夹等;如舌下络脉色深、充盈急胀、 延伸过度、增粗、扭曲度大等可诊断为实证(热症或血瘀),尤其是对于血瘀证的诊断提供 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2.1.3中西合参,探求新旨 中医学要能立足于全世界,单教授认为中医工作者,除了要善于继承,更要与时并进, 引进现代医学各种实验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则西为中用,为中医药开拓新的视野,进而 探求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新途径。 单教授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研究中发现,HP可分为有毒株和无毒株, 有毒株导致的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多表现为湿热蕴结,而脾胃气虚又是HP入侵之病理 基础,所以气虚湿热是HP相关性胃病的病理基础。有关研究表明,湿热内蕴的环境十 分有利于HP的繁殖和生存,所以此证型HP的检出率高、菌量多、分解的毒素亦多, 黏膜的细胞变性崩解多,炎症的活动度较其它证型高等。 单老在多年的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中,辨病与辨证互参,宏观与微观辨证结合,总结出 一套辨证分型与胃镜下黏膜表现及其病理变化、胃动力功能、胃腺体的分泌功能等相结合 的诊断方法。如萎缩性胃炎中辨证表现为脾胃气虚、胃络失养者,临床症状可有胃脘痞胀、 隐痛、纳呆、嗳气、面色少华、形瘦神疲、短气乏力、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边有齿印、脉 细弱等,而胃镜下表现为黏膜苍灰色、大片苍白区、色调不均匀、黏膜变浅薄,病理象呈 腺体萎缩、部分肠化,胃动力缓慢、血清胃泌素和唾液淀粉酶水平下降、胃蛋白酶活性降 低、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比正常胃黏膜含量显著降低等。2.1.4整体辨证,分期论治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等密切相 关,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整体失衡,疾病乃生。因此,单老强调临床辨证除了五诊合参, 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整体考虑,认清疾病的本质。 单教授认为疾病产生的过程是由不断发展与相对稳定阶段组成。疾病的阶段性,不仅 能揭示出病理机制的变化,还能反映出病情的轻重、病势的进退等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 如果对于疾病的演变了然于心,施治用药就更能有的放矢、切中病势了,正如张景岳在《景5 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中所说的“看病施治,贵乎精~,盖天下之病,变态最多,其本 则一,天下之方,活法虽多,对证则一”。单老灵活的整合中西医的诊断方法用于分期治 疗,如诊治外感病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温病则以卫、气、营、血四个阶段来论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为发病期、恢复期等;溃疡病分活动期、恢复期、瘢痕期、无证期;萎 缩性胃炎分肠化前期、肠化期、不典型增生期;肿瘤分发病期、手术期、化疗期、恢复期。 他也强调虽然将疾病分期治疗有助于掌握疾病的变化,但这是相对的分期,还是要与 整体观结合,辩证为要,不可一成不变、一法到底,要审时度势,圆机活法,因人因证而 异,总以切中病机为要。 要能客观的判断治疗的效果,有效的预防疾病复发,提高临床研究的科学性,融合现 代医学的知识,借助其量化的检测手段与诊断方法,对中医学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临 床诊治时除了以中医为核心,明辨标本,权衡主次缓急,平调阴阳之外,更要善于利用现 代医学的理化标准,切不可以临床症状消失即停止治疗,要以现代医学检查指标恢复或诊 断分期为准,方可谓之治愈。例如消化道溃疡要治疗到白色瘢痕期(S2期),才算治愈, 同时还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才能预防一部分病情的复发。 2.2诊疗用药特色 2.2.1醇正和缓,以平为期 单教授学宗孟河医派,尊崇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四?杂说》:“治中焦如衡,非 平不安”的古训,治疗CAG继承和发扬了孟河医派的用药特色,主张理归醇正,方求和 缓,选方用药不可追求标新立异。 CAGI临床见证往往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且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临证施治时,不论是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或是斡旋气机,处方 用药时要注意攻补兼施、刚柔相济、升降相因、润燥兼施等,务求其平,勿过偏执;临证 选药多用平和之品,如气阴兼顾又不滞气的太子参、白术、山药等,养阴而不滋腻的南北 沙参、麦冬、百合、玉竹、石斛等,理气不伤阴的佛手、香橼皮、玫瑰花、绿萼梅等,利 湿又不耗阴的薏苡仁、云茯苓等。单老临证常以看似平淡之剂,出奇治愈疑难重病,正如 孟河医家费伯雄在《医醇媵义?自序》中写道: “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否则炫异标新,用违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缓故也”。 2.2.2用药如兵,轻灵精当 单教授主张用药轻灵,精当简约,以轻灵为度,所谓轻可去实也。选药不宜偏执,如 寒凉过度则伤阳、辛香燥烈则伤阴等。单老治疗脾胃病,用药精当、处方简约,少则八九 味药而己,一般不超过十二味,避免药味过多则相互牵扯而徒劳无功。临床曾治一CAG 病人,兼有晨起腹泻及腰酸腰痛,单老在辩证治疗CAG用药之中,只加用了一味补骨脂, 谓四神丸用其温脾止泻,青娥丸以之补肾壮阳治腰痛,强调用药如用兵,能兵一卒不虚置 也。药量不宜过重,否则药过病所,正气反伤,他时常谆谆教导,临证之时要抓住主要矛6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盾,辨证准确,方证相合即可取得四两拨千斤之效。单老尤其喜用薏苡仁一药,以其性平微凉,不仅具有健脾不滋热,渗湿不助燥之功,还能清热排脓,消疣抗癌,一药而身兼数 功,配参苓健脾止泻,伍半夏祛痰安神,合蛇舌草抗癌消痞,在在都体现出单老深明药性 之专长及药物之配合,故能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2.2.3顾护脾胃,邪不可千单教授主张临床用药应注意顾护脾胃。李杲《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谓:“百病皆由 脾胃衰而生也”,《脾胃论?灵兰秘典论》“善治斯疾者,唯在调和脾胃”,《慎斋遗书》云:“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 《医权初编?卷上?论治病当以脾胃为先第三十一》日:“若脾胃有病,或虚或实,一切饮食药饵,皆不运化,安望精微输肺而布各脏耶?是知治病当以脾胃为先”,强调久病不愈当治脾胃。CAG病变以脾胃气虚为本,补益脾 胃是基本治法,单老认为,益气应以健运脾胃为先,强调脾贵在运不在补。临床常用太子 参(或潞党参)、炒白术、薏苡仁、淮山药、白扁豆等甘平或微温之品以健运中气,益胃 则用沙参、麦冬、石斛等甘平或甘寒柔润之品。临床配伍用药顺应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之 生理特性,脾胃运化正常,才能生化气血,气血健旺则人体的抗病能力也相对提高,所谓 “气血冲和,则百病不生”。 2.2.4善用药对,配伍灵巧药对使用,由来己久,单老治疗CAG时,亦喜用之,以增加疗效,其中既有前人之 鉴,亦有亲身之验,临证之时,遣方用药,当详察病情,则寒热虚实,气血阴阳,了然于心,药虽平淡,其效显著。 (1)白术配白芍: 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 《本草备要?草部》:“止泄泻,消痰水肿满……进饮食,祛劳倦,止肌热,化瘤癖”。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本草备要?草部》:“缓中止痛……益脾,能于土中泻木”。两者合用,阴阳刚柔,相合相济,调和肝脾,健 脾柔肝,配伍精当。单老认为CAG患者性情抑郁,急躁者不少,或肝郁气逆,乘脾犯胃,或肝旺脾虚,土虚木乘等皆可加重病情,治疗时以白术健脾和中,先安未受邪之地,白芍 养血敛肝,使木不克土,土安则脾健。临床应用可举一反三,加醋柴胡、当归、茯苓等取 逍遥散之意,加防风、陈皮为痛泻要方,此外,单老还强调,白术、白芍炒用为好,以炒 能助其入脾也。 (2)白术配仙鹤草: 白术补气健脾,益胃和中,乃“扶植脾胃,消食除痞之要药”(《本草汇言》)。仙鹤 草功能益气健脾补虚,也能“下气和血,理百病,散痞满”(《百草镜》)。对脾胃虚弱明 显者,加用二药,收效明显【¨。 (3)枳实(枳壳)配白术: 枳实功能破气,气行则痰行、喘止,痞胀消,痛刺息,后重除,《本草备要?木部》:7 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治胸痹结胸,食积五膈,痰癖瘾结”,以走以泻为主。白术补脾燥湿和中,以补以守为 主,二药合用则消补兼施,攻不伤正,补而不滞,相辅相成,共奏健脾开结,消痞除满之 功。单老认为,二药对CAG胃脘痞胀者效佳,对胃下垂腹胀满者,则有通补兼施之效, 若配合莪术、薏苡仁、石见穿、蛇舌草等则对息肉增生性病变也有效,并且提出枳壳以行 气消胀,开胸快膈见长,枳实以破气消积通便为主,临床当察病情体质,分而用之。枳术 配伍虽为消补兼施,但仍有主次轻重之分,临证施治亦应详尽辨证,审因增损,如《金匾 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枳术汤,重用枳实乃消重于补,张洁古改名为枳术丸,重用 白术,并加荷叶烧饭为丸,是补重于消,而张子和枳术二味等分,为消补并重。另外,对 于CAG胃脘作胀日久,屡用理气药而少功的病人,可用枳壳配桔梗,枳壳主降,桔梗主 升,一降一升,通降肺胃之气,常见奇效[Zl。(4)丹参配葛根:丹参气平而降,破宿血、生新血、调经血,专入血分,功兼“四物”。葛根轻扬升发, 能鼓胃气上行,生津止渴,解肌退热,善入阳明气分,现代药理研究,能扩张血管,增加 血流量,活血通络。二者相伍,一升一降,气血同治,通脉生津,祛瘀止痛,单老用以诊 治脾胃病“病久入络”,胃脘刺痛、入夜为甚,舌紫或黯,舌下络脉增粗迂曲,伴有便溏 泄泻、胸痹心痛、项背强几几等诸症,尤其适用于CAG伴有冠心病,久病难愈属气滞血 瘀者。 (5)黄芩配仙鹤草: 黄芩苦寒,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芩具有抗炎、抗氧化、 抗肿瘤等,对免疫、消化等系统均有保护作用【3】。仙鹤草苦辛平,健脾补虚,清热止血。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云:“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隔”,《百草 镜》谓其“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仆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具有抗肿瘤、 止血、抗菌、杀虫等药理作用14】。经过长期的临床运用经验,单老认为两药相伍有助其清 热泻胃之功,但无连柏苦寒败胃之弊,而且仙鹤草还有清泻之中寓固本之意。用于治疗 CAG活动期,舌苔黄腻,幽门螺旋杆菌(i-ip)感染所致之胃镜下黏膜炎症、水肿、充血、 糜烂等符合中医湿热的病理特征者,尤为合适。 (6)麦冬配半夏: 麦冬甘微苦寒,滋阴润燥,益胃生津,《本草正义?卷之三》云:“为养胃生津之专品”。 半夏辛温有毒,和胃降逆,化痰止呕,《神农本草经疏?卷十》谓: “本脾胃家药”,《汤液本草?卷之四》也称:“半夏,俗用为肺药,非也。止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胃 为阳腑,体阳用阴,喜润恶燥,脾为阴脏,体阴用阳,喜燥恶湿,然胃阳得阴柔濡润始能 受纳不断,脾阴得阳气温煦方可运化无穷,是故,单老认为在治疗CAG胃阴亏虚之证时, 应顺应脾胃生理特性,以麦冬配半夏则养胃生津而无滋腻之虞,半夏伍麦冬则降逆止呕而 无温燥之嫌,二药一润一燥,刚柔相济,有生津养胃,降逆止呕,醒脾开胃之功,使用时 麦冬量应稍大,而半夏则不宜过量,如《本草新编?卷之二》云:8“麦冬必须多用力量始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大”。(7)莱菔子配决明子: 莱菔子辛甘平,入肺胃二经,下气定喘,化痰消食,通降胃气,《滇南本草?第二卷》云:“下气宽中,消膨胀……攻肠胃积滞,治痞块,治单腹疼”,《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谓:“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 之品"。决明子,苦甘微寒,入肝、肾经,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本草正义?卷之四》云: “决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肾,以镇潜补阴为义,是培本之正治”,说明本品尚有补益肝肾 之功,乙癸同源,肾司二便,故能利水通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大黄酚、大 黄素、大黄酸等,与大黄相近,然相较之下,决明子通便之力缓且无大黄苦寒败胃而致洞 泄之弊。二者同用则能下肺气,降胃气,充肾元,行气而不伤气,通泄而不伤阴,药性平 和,对于年老体弱的CAG患者伴有大便不畅者尤其适合。 (8)黄连配苏叶: 黄连大苦大寒,泻火燥湿,善清中焦之热。苏叶辛温,散寒止呕,开胃益脾,下气宽 中。两药相合,相反相成,苦辛通降,寒温并调,化湿畅中,清热止呕。单老常用以治疗 CAG肝胃失和、胃气上逆之病患或外感寒邪、胃有郁热而气滞者,苏叶常用59,黄连1~ 39,依据病症之寒热轻重,调整二者之用药比例,可收“轻可去实”之功。 (9)仙鹤草配薏苡仁: 仙鹤草苦、涩、平,归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 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现代实用中药》:“为 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适用于肺病咯血,肠出血,胃溃疡出血,子宫出血,齿科出 血,痔血,肝脓疡等症。"实验证实本品有明显的抗肿瘤、抗菌作用。薏苡仁甘、淡、凉, 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 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 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实验证实本品有抗肿瘤、免疫作用。两药相伍,能 够健脾而不助燥,清热而不败胃,对于CAG伴肠化或伴不典型增生者,单老多喜用之。 此外,伴肾炎血尿,可用仙鹤草配白茅根清热止血;伴腹泻便溏,可再配山药、白术、党 参等,取参苓白术散之义。 (10)蛇舌草配薏苡仁: 白花蛇舌草苦甘寒,《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 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 伤,癌肿。外治白疱疮,蛇癞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花蛇舌草有修复慢性胃炎、胃 黏膜组织,抑制异型增生,杀HP,抗肿瘤等作用【5】【61。薏苡仁, 《本草备要?谷菜部》:“甘益胃,淡渗湿,健脾,补肺清热”,《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 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炎镇痛镇静等 作用【7J。单老临证时常用蛇舌草配合薏苡仁抗癌解毒、健中益气化湿以祛阴邪,痰湿不生,9 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则癌肿自消。 (11)半夏配薏苡仁: 《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盖阳气下交于阴则寐,胃居中焦,为阳气 下交之道路,CAG患者因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而寒饮内停,致令阳气受阻不得下交于 阴,故不寐也。半夏逐痰饮而和胃,稷米秉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 饮,痰饮得退则胃和,胃和则能寐。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中日:“稷米南方难得, 以薏仁代之”。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半夏有镇吐、镇痛、抗腹泻、抗溃疡作用,还有神经系 统的抑制作用,有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趋势‘81。 (12)百合配乌药: 《神农本草经疏?卷八》称百合“甘能补中,清热则气生,故补中益气也”。《药品化 义》称乌药“开郁气”、“散寒气”,两药相伍,取陈修园百合汤之义,一阴一阳,阴 阳平调,寒热并用,达阳和阴,益气调中,用于寒热错杂,阴虚气滞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 果较好【1|。 (13)浙贝母配夏枯草: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功能清火明目,散结消肿。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 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乳腺增生,淋巴结结核,及高血压等。 单教授临床治病如见CAG伴泛酸及乳腺小叶增生多以浙贝母配夏枯草。《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此类病人多为肝气不疏,肝郁化热,气火上逆则见泛酸,气滞痰凝于乳房胃络故乳腺小叶增生,浙贝 母既可以保护胃黏膜,又能配合夏枯草清热散结,治疗乳腺增生;而夏枯草又能清肝胆火, 气火得平则返酸何作。2.3科研创新发展。单兆伟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部省级课题8项,开发转让新药3种。 取得了脾胃病科研成果: (1)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笙归 一寸大O1994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2)益气清热活血法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3)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9年江苏省科技进 步三等奖。 (4)胃舒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9年江苏省中医 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5)中医急症胃痛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获1990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0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连脂清肠汤加灌肠液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获1996年江苏省中 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南京中医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7)《中医胃肠病学》(副主编)获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 200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8)张泽生教授脾胃病诊疗与教学软件,获199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9)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复发机理及非损伤性检查方法的研究,获 1999年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10)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新药仙石胶囊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11)仁术健胃颗粒及仙石胶囊的研究与开发,江苏省科技三项费用课题。 (12)和胃胶囊促胃动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江苏省中医管理局课题。 (13)健胃防癌胶囊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江苏省中医管理局课题。 单教授研制的“益气和胃胶囊"获国家发明专利和新药证书,仁术健胃颗粒已进入三 期临床,学术上首先提出“气虚血瘀热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及HP相关性 胃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填补了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胃病的空白,为后学开拓了良好的 研究思路。 2.4验案精选 例1 厌食案 王某某,男,初诊:.4岁6月,南京下关人。2010年10月27日。食欲下降3年,大便l一2日1次,寐差,形体较瘦,苔白腻,脉细。 诊断:厌食。 炒苍术69鸡内金69 川 朴69焦山楂109炒谷芽129建曲109炮姜2914剂水煎服复诊: 证好转。2010年12月15日。患儿因汗多复诊时,其母诉服上药后,胃纳增加,诸【辩证思路】d,JL厌食症(child anorexia)是一种以长期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显 著少于同龄正常d,Jg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d,JL厌食古人又称“不思食”“恶食”。 《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胃不和,纳运失司, 则成厌食。又如李杲《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所说“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 则不能食而瘦。”《诸病源候论?脾胃病诸候?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候》日:“脾者脏也, 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 今脾胃二气俱虚弱,故不能饮食也。”d,Jg孚L食不知自节,常恣食零食冷饮等等,均可损 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伤脾胃,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白倍,脾胃乃伤"。脾胃受伤,中州枢机运转失 司,受纳不利,则停滞而为积,不思饮食。 患儿苔白腻为食积内停,湿郁脾阳之征,脾阳受损则中焦不运,故痞满不思食,中焦 湿聚,阻遏阳气,不得下交于阴也,故夜寐不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脾胃为气 血生化之源,运纳失司则气血乏源,故脉细。 【治疗特点】由于d,JL“脾常不足”,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脾伤正,及喂养方 法不当,盲目投以“高营养”的食品、补品,超越小儿的脾胃耐受能力,损伤脾胃的运 化功能,引起脾胃疾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我国著名中医儿科学家江育仁教授提出了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191。 单教授临床诊治时,以&JL稚阴稚阳之体,脾气未充,胃气未盛,运化腐熟不足也, 病机为脾胃气虚,复为饮食所伤,从运脾化食法论治,常取得很好的疗效。 【用药特色】苍术温燥,除湿运脾;厚朴苦温,行气散满,两者合用,主治湿滞脾胃,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万全提出脾性“喜燥而恶湿”,“喜运而恶滞”,“喜舒而恶郁”, “喜温而恶寒",苍术“燥湿”、“宽中"、“善行”、“开郁”,为运脾主药。苍术性 燥,尤以生苍术为甚。用苍术调治小儿脾胃病, 取其运脾作用时,应少用或不用生苍术,而用炒苍术、焦苍术、苍术炭或漂苍术等炮制品,即用其燥而制其燥【l 01。山楂酸温收缩 之性,能消油腻腥膻之食;神曲辛温蒸窖之物,能消酒食陈腐之积,两者合用取保和丸之 义,为治疗食积之通用方。鸡内金,鸡之脾也,能消水谷;稻芽开胃快脾,下气和中,四 药同用,善消各种食物积滞,李东垣日“伤食者,有形之物也,轻则消化,或损其谷”。 炮姜辛热,有温中健脾助运之功。诸药合用,运脾和中,消积化食,使中焦气机舒展,运 化之机恢复而达健旺,脾胃复健,纳运复常,则食欲自增。 例2.头痛案(气血亏虚)AgularMaritia,女,28岁,墨西哥人,驾驶员。初诊:2001年2月26日,患者1月份因流产出血后,即头痛绵绵不休,巅顶部为 甚。2月3日月经来潮,仍不见好转。近2周来头痛加重,按之稍轻,曾服多味西药止 痛药乏效。育有三个小孩,平素性情郁闷,急躁易怒。曾查脑电图、脑CT等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4.8.10/,9/L、血红蛋白69lg/L、血小板102"10^9/L。刻诊:头痛而重,常以布裹,头晕不吐,少寐神疲,便质稀溏,日行2.3次,纳谷尚可,舌边齿印,苔少,脉细。诊为内伤头痛,属阴血亏虚、风阳上扰之证。治宜养血柔肝、滋水涵木。 方用逍遥散加减: 醋柴胡59川芎109 玫瑰花59 当归109炒白术109白 芷59炒白芍159白蒺藜129 枸杞子109合欢皮109 炒薏苡仁159党参10912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甘草59二诊:上方连服7剂后,头痛豁然而解,诸症好转。 原方加熟地109、生地109、菟丝子109,再进半月余而愈。后以归脾丸巩固治疗3 个月。随访1年病证未作。 IN-证思路】此案因于肝者,为情志所伤,平素性情郁闷,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故 素患头痛。因于脾者,产后体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不能上荣,而致头痛。因于肾者, 早婚早育,天癸不足,肾精亏虚,脑髓失充而痛。本案病机乃血虚肝旺,风阳上扰,本虚 标实。 【治疗特点】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此女性情急躁,产后气血亏 虚,血亏而肝旺。肝为刚脏,非柔不达,故治宜养血柔肝,滋水涵木。养血宜合补气,柔 肝宜合健脾益肾;治标则熄风潜阳。 【用药特色】方中柴胡、合欢皮、玫瑰花疏肝解郁,白芍、枸杞子养血柔肝,滋水涵 木;白蒺藜疏肝祛风而止痛;党参、白术、薏苡仁益气健脾;白芷疗阳明头痛,归、芎、 芍养血和络,』tin疏风走窜,独行头目。柴胡、川芎又具引经之用;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故二诊中加熟地、菟丝子以补益肝肾。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标症头痛治后,则以归脾汤缓图。 例3 噎膈案(胃阴不足) 爱克荷,女,初诊:52岁,德国籍。2000年4月22日。病起十年前,吞咽不顺,甚至食后呕吐,经多次胃镜检查,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予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治疗,疗效不着。症状反复发作, 以致不欲饮食,痛苦不堪。刻下吞咽不顺,甚至食入即出,汤水可下,胸背灼痛,泛酸烧 心不着,无呕血,舌红,苔花剥,脉细数。 诊为噎膈,证属胃阴不足,胃气不得和降。治当益胃养阴,降逆止呕为主。 以沙参麦冬汤加减: 南沙参129 百合159 炒谷芽129 莪术5930剂。.北沙参129 枸杞子109 炒麦芽129 干姜29麦冬159 法半夏69 佛手59生地109炒白术109急性子59二诊:症状明显好转,但停药10余日后症状又着,并伴有泛酸烧心,纳谷尚可,舌偏红,苔花剥。 治从前法出入:去炒谷麦芽,佛手,加煅乌贼骨159,白芨109,木蝴蝶29,白芍159, 再进30剂。 三诊: 西洋参 2007年7月30日,诸症明显改善,以上方扩充。百合 姜半夏 麦冬13 第一部分:单兆伟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广木香 冰糖急性子 黄连佛手白炒枳壳 枸杞子 桂皮 玫瑰花石斛 红枣木蝴蝶 炒白术 苏叶 白花蛇舌草南沙参芨云苓 合欢皮 玉竹莲子连翘北沙参白蜜煅乌贼骨 浓煎加糖适量,如法制成颗粒剂,每次5克,每日3次。 半年后电传感谢信,告知症状己愈,未再复发。 【辩证思路】《内经》认为噎膈与津液及情志因素有关,《素问?阴阳别论》日:“三 阳结谓之膈”。《医学心悟?噎膈》指出“凡噎膈之症,不出胃脘干槁四字”。可见胃阴不 足则食道失于濡润,干涩而饮食难下,发为噎膈。本案患者舌红苔花剥、脉细正是胃阴不 足的表现。 【治疗特点】病位在食道,治在胃,同时兼顾脾肾。食道为胃所主,所以治在胃,而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津液失于运化输布,则食道失濡;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 本,胃阴虚可损及肾阴,反之,肾阴虚亦不能上滋胃阴。故本案立足益胃生津,又佐以滋 肾健脾;病久入络,胃阴不足,失于濡养,胃络不和必有瘀滞,故兼投化瘀消滞法。 【用药特色】方中沙参、麦冬、石斛益胃养阴;生地、百合滋阴清热;枸杞子滋肾以 济胃阴;炒白术、炒谷麦芽健脾助运;佛手、法半夏理气燥湿以防滋腻;急性子、莪术和 血消滞通络;少佐干姜以制诸药之寒凉。诸药相合既资津液之源,以助津液之运,则食道 之津枯涩滞得治。二诊时去炒谷麦芽、佛手,因三者性温,行气消导,免久服耗气伤津, 并加白芨、乌贼骨以治泛酸,烧心。经治后,病情好转,拟中药复方制成颗粒剂,从本图治,以巩固疗效。例4 胃癌术后案(脾胃气虚) 陈某,女, 72岁,南京人。初诊:2004年2月12日。患者于2002年10月28日行胃癌根治术,切除约4cm* 3cm*2cm大小肿块。术后病理诊断:食管下端及贲门部溃疡型神经内分泌瘤,小区为管 状腺癌,中分化,累及深肌层,上下切缘(.),癌旁(0/0)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口 服化疗药1年,要求中医调治。刻诊:患者自觉胃中不适,嘈杂感,神疲乏力,精神欠 佳,嗳气,舌暗红而紫,苔薄而剥,脉细。 证属脾胃气虚,胃气不和,兼有血瘀。治拟健脾益气,和胃理血。 太子参lOg薏苡仁159炒白术lOg百合159法半夏69桃仁109麦冬159瓦楞子109合欢皮109煅乌贼骨159白花蛇舌草15914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二诊:上方连服两月余,2004年4月15日。患者症状好转,但夜寐不佳,舌紫改 善,舌红苔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萎缩性胃炎吃石斛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