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子

&有远见的父母什么样?
有远见的父母什么样?
日09时31分来源:
25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有句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父母更是这样。如果父母没有远虑,孩子必然有近忧。父母爱孩子,为孩子计划得深远,其实也是为父母自己的将来计划得深远。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未来的样子。
作者丨雨霏
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段很有意思的视频,内容是特朗普的外孙女给到访的中国客人,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以及背诵《三字经》和唐诗的片段。
视频中,5岁的阿拉贝拉唱歌不算技艺高超,但也有模有样,可爱又大方。
网友们纷纷调侃:再有背景的小孩也逃不过被大人喊出来表演节目的命运。
不过调侃归调侃,小阿拉贝拉学中文绝对不只是为了给父母争面子,在客人面前“显摆”一把这么简单。从1岁半开始学中文,背后更多的是父母的抉择和远见。
有远见的父母,都重视孩子的语言、写作能力
我有位教幼儿英语的朋友,她春节回老家的时候,曾经动员一位亲戚的孩子,早点开始学英语。
亲戚直接拒绝了,认为孩子还不到4岁,汉语还没学好呢,学什么英语。并且特别坚定地说,“孩子上学之前,我什么都不会让他学。孩子就快快乐乐地做孩子就行。”
朋友跟我说,她怎么都不明白,为什么亲戚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学点东西是件跟孩子的快乐对立的事情呢。
其实要不要让孩子早点学英语没有一定之规。但在孩子童年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绝对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
精英如伊万卡家庭,可以让女儿和儿子都一岁多开始学中文,并请懂中文的保姆贴身陪护。富有如黄磊、田亮家庭,可以把孩子送去国际幼儿园,看英文绘本,讲英语故事。平凡、甚至贫穷的家庭,也可以如莫言母亲那样,鼓励孩子多看书、多听书、多说书,让孩子把话说好。
阶层不同,但远见相同。
很多学者都认为,孩子未来的学业成就、人生成就的差异,是能够通过早期词汇获得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准确预测的。
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难以预判准确,但毫无疑问,无论是要表达思想还是要虚心求教,无论是要争取朋友还是要开拓视野,都离不开语言能力。
孩子能够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了一个了解世界的工具和渠道。孩子能够掌握好一门语言,就拥有了从周围世界获取资讯并向世界表达自己的桥梁。
有远见的父母,会把教育孩子当做事业
把教育孩子当成事业,这一点有些人也许会觉得可笑,谁会不在意教育孩子这件事呢?而事实却是,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
龙应台有位好友,好友的女儿心灵手巧,特别擅长绘画。小小年纪,就能几笔勾勒出要画的东西的特点。
龙应台劝好友给孩子找个好一点的老师,她朋友点头答应着,却一直没有在意。对孩子也得过且过,放任自流。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原来的特长和爱好渐渐消磨殆尽。不仅天赋没有发挥出来,反而身上有诸多的问题,变得很让父母头疼。
教育孩子,黄金时期就那么短短10年左右。父母有没有远见,在这个问题上,一目了然。
重视教育的父母,再忙再累,都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再苦再难,都会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再心疼,再不舍,都会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负责。
反观之,不重视教育的父母,更多的会考虑眼下的情况。自己是不是忙,是不是顾不上,孩子是不是会不开心。
就像李双江夫妇用过度宠的溺间接害了李天一,成龙用长期的缺席间接害了房祖名,张国立用疏于管教间接害了张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被教育成什么样子,甚至与金钱的关系都不是很大,父母用爱、用心、用对方法,孩子就会长成一个健康善良,能独立、会思考的人。父母没有在这段时间经营好孩子的教育,孩子就必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而一个问题多多的孩子,必然带给父母一个劳心劳力的中年和一个痛苦懊悔的老年。
有远见的父母,都注重培养孩子的格局
有人问过演员孙俪,如果《甄嬛传》里面的甄嬛遇到了《芈月传》中的芈月,两个人斗法,谁会赢?
孙俪说,芈月应该不屑于跟甄嬛斗吧。
是的,格局不同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在意的事情并不在同一个维度上。起点、条件差不多的人,最后也会因为格局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就像林徽因和陆小曼,同样是富贵人家,倾城之貌,同样是饱读诗书,才情兼备。但一个从小被父亲带着“放眼世界”,一个被家人宠着做“淑女名媛”,格局自然就有了差别。
所以林徽因的更多的是一种端庄朴素之美,她在意的是精神上的高度。交际圈中是政治学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文学家沈从文,大学者胡适,艺术史家邓以蛰,哲学家金岳霖……事业上是为中国建筑奔走呼号,参与设计国徽、抢救景泰蓝工艺、参与设计人民纪念碑。她的一生,漂亮,精彩,并且优雅得体。
而陆小曼则更多的是让人叹息。婚姻曲折不顺,饱受争议。才气无与伦比却沉迷牌桌。后期不仅经济上捉襟见肘,要靠朋友支援,身体上也无法脱离鸦片,每日吞云吐雾。
不能说两人命运全与家庭教育有关,但有远见的父母,确实会给孩子更大的格局。
格局也并不一定要富贵之家或者要环游世界才能培养,多数时候都在点滴之中。
有远见的父母,会注意启发孩子的兴趣
学者易中天曾说,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
中国确实存在一些这样的情况,但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这样去做。而是会去启发孩子自己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觉的爱上学习。用孩子自己的上进心,来引导孩子不断的完善自己。
杨绛先生谈到自己的教育经历时,就说自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杨绛先生小时候,很佩服父亲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就跟父亲请教秘诀,父亲告诉她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杨绛母亲也同样是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
杨绛先生就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之后她与钱钟书结为连理,对爱女钱瑗,也从不训示。
杨绛先生说,“女儿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钟书不告诉,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
这种在不知不觉中教育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方法,其实是最有远见也最有效果的一种方法。
孩子为了分数、为了逃避父母的打骂而学习,也许会有所成效,但动力终究是不长久。但是如果父母先让孩子自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想法,再去做引导和要求,就顺理成章得多,孩子的内心,也会更加柔韧、强大。
有句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父母更是这样。如果父母没有远虑,孩子必然有近忧。父母爱孩子,为孩子计划得深远,其实也是为父母自己的将来计划得深远。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未来的样子。
—THE END—
来源: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延伸阅读有远见的父母,都要狠得下心肠!(太有感触了)家教智慧
每天十分钟,成为自己家庭的教育顾问
小慧说:我们当然爱我们的孩子,愿意用一切来换取他们的无忧无虑、快乐安康,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依赖我们,终有一天他会脱离我们的羽翼飞向天空、经历风雨。
如果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恨不下心肠,那么无疑是断送了孩子前程。今天,小慧特地挑选了这一组颇有深意的漫画,想问问家长们,这10副漫画中的行为,你做对了吗?
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来替你教育他。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
我见过太多的家长,特别是祖父祖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恨不得替孩子吃饭。也有爸爸妈妈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看到孩子吃饭笨手笨脚的,索性就一喂了之。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长和独立进食的乐趣,也无法培养起他们对于食物的敬畏之心。
很多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儿园还不能好好吃饭,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惯出来的。
曾在一个家长群众看到,几个妈妈为了孩子多大应该自己穿衣服争的不可开交。
好多都觉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套头衫一类复杂的衣服,有些孩子中班以后才开始慢慢学会。
但其实两岁多的孩子就能够穿戴简单的衣物了, 他不会,只是因为你不愿让他尝试、让他犯错。
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不是他的保姆,你不欠他什么。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了多少年,但是就是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狠不下心来实践。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但是如果你天天只做保姆的工作,孩子如何能够升起尊敬之心呢?你把孩子当公主皇帝,孩子把你当奴仆佣人,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娇养的独生子女很容易跟小朋友起摩擦,家长尽量别插手,让孩子自己学会交朋友。
前两天在幼儿园门口,有一个孩子不小心踩坏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犯错的孩子小声的说了一句对不起,但另一个孩子依然难受地大哭起来。
这时候一边的家长不干了:“你个小坏蛋,弄坏我们家东西,赔!”
另一个家长也不甘示弱:“你那么凶干什么,我们都说了对不起了!”
“说对不起有用吗!你会教孩子吗!”
“赔就赔!又不是赔不起,那么凶,没教养!”
……
家长还在闹得不可开交,可两个孩子却早就被老师带到一边,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时候,孩子之间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不要总担心他受欺负受委屈,这也是锻炼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
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我们,在此之前,要让孩子学会打理自己。做家务,不仅有助于孩子独立自理,还能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更有担当。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在美国,四五岁的孩子就要开始学会自己整理衣物、书包,学习洗菜、擦桌了。而中国的宝宝们上了小学依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一年的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是很多老师头疼的事情。
想要孩子成为精英,让他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而保姆式的一切代办型家长,最终只会毁了孩子。
很多父母一面抱怨孩子没主见,一面却要求孩子听从自己。这种做法自相矛盾,好比把孩子关在笼子里,却要求他能飞上蓝天,所以说:不要总对孩子指手画脚。
有一次带孩子去参加绘画班的公开课。旁边坐了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老师让大家填色,但是对那个小朋友来说,填色并不容易,老是画到线条外面去。
尽管孩子画得挺开心,但是一旁的妈妈却急坏了,
“宝贝,听妈妈的话用红色好看。”
“你看你,又画到外面去了!这个地方妈妈帮你画。”
看样子她恨不得亲自上阵,帮孩子给画了。
但这位妈妈没有想到,她不让孩子犯错的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如果孩子探索的过程一再被打断,父母无时不刻在孩子旁边指指点点,那么孩子永远无法自己掌握学习的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记得我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放学回家的那一段路。和小伙伴们草地田野上追逐嬉戏,捉蛐蛐捉蚱蜢……现在回想起来,这不仅增进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友情,也让我能够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因为他们离大自然太远了。天天宅在家里,面对钢筋水泥的丛林,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呢?
有机会,爸爸妈妈多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撒野吧,让孩子成为野地中绽放的野玫瑰!
不要惧怕孩子跌倒,让孩子受点挫折吃点苦,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祝福。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人生哪能一帆风顺?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犯错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从中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摔倒、让他学会如何自己站起来。那么,孩子才会知道如何避免犯错,才会在长大后不畏挫折,能够自己勇敢地站起来。
总是帮助孩子寻找借口,让他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他又如何成才呢?
不要禁锢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他就会是下一个天才。
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这是好多妈妈的口头禅。
但有的时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一件干净的衣服重要得多。衣服脏了可以洗,但是禁锢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孩子需要用心,用身体,用行动去探索世界,然后他才会爱上这个世界,进而富有激情的活着!
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
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有远见的父母,都要狠得下心来,您做到了吗?
合作交流:(QQ)
加入《万妈妈微课堂》365天成长计划,1年300个微课,和10万家长一起,学习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现在加入,只需支付服务费19.9元,课程免费。
(支付成功后请添加万妈妈助教微信shener0018,她将邀请您进入班级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加入
点评扫一扫发现更多美食攻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要怎样教育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