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习惯远离垃圾,却从不整顿“思想”

《思想笔记——人是精神的载体》第九章 思想与文化_闻苏_新浪博客
《思想笔记——人是精神的载体》第九章 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
*自由就是掌握必然而达到目的,因此自由只存在于思想者同时又是实践者中间。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和实践真理。
*理论(理性)的作用,掌握必然而达到目的,即自由。
*掌握了真理就等于掌握了达到自由的手段,人们追求真理是为了实现自由。
在自在自为(必然)的状态下,物质世界决定人;在人掌握必然的状态下,人决定物质世界。
*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不象教科书上所说的那样浅薄。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旦掌握客观规律,即掌握必然,人就能反过来主宰事物的命运。这也是通向自由之途,自由无他,惟掌握必然而达到目的耳。人一旦掌握必然,便成为世界的主人。都说物质决定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一经掌握必然,物质便成为人的奴仆。
正统哲学认为,人们的认识只能不断地接近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永远不会穷尽它。我则认为人类或精神对自然及自身的把握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一次质的飞跃,即人将基本上穷尽宇宙自然的一切主要奥秘,从而能绝对地凌驾于宇宙自然之上,精神将替代自然或上帝,成为宇宙中至高无上的主宰。总之,人类或精神必将超越自然或上帝之手,成为宇宙中的真正主人。也许地球上的人类不能,然而宇宙中的精神实体则一定能。
*思想能力可经由培养而来,正象熟读小说的人,可以写出类似小说的东西,经常接触人类的思想成果,也能养成人的思想习惯。
*思想是人的天才,愈加锤炼愈加光辉。
*对不知驾驭的人来说,思想是一个黑洞。因为思想比宇宙还要广大,人陷于其中,如果没有指路明灯的话,是会万劫不复的。
*思辩的黑洞吞没了多少人杰和思想!思想是一个无边无沿的世界,它比海洋更辽阔,比宇宙更广袤。在这里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任何不可能的东西都显得轻而易举。这里便是真正的无限,涵盖着从有到无的一切。因此,这里也蕴含着从人化到异化的一切可能性与现实性。
*思想,是天堂之门,也是地狱之门。
*所谓偏见并不是指一种错误的见解,而是指偏执于错误的见解。
*离开现实的思想总是畸形的,离开现实而奢谈一切也总是可笑的。比如离开现实而谈论绝对的民主,绝对的自由。那是思想白痴的最显明标签。
*人过于理念化,除了自寻烦恼外将一无所得,这是思想的异化。思想只有与现实结合才是人化的思想,没有任何现实内涵的思想是纯粹思想本身,它什么都是,因而什么也不是。
*在思想中,人具有一切的可能性。在现实中,人则为既成的物质现实所规定,人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原不必惊讶。
*很多事情都是回过头去才看清楚的,这是因为,身临其事时,我们面对着全部的偶然性,事过愈久,则愈显现出全部的必然性。
*真理往往需要经验的辅佐才能深入人的灵魂和血肉。
*思维不能离开现实,企图让思维脱离一切束缚,自由自在地纵横驰骋,是一种浅薄的空想。纯粹的思维之境是一种地狱状态的东西,是一种思想的寂灭。
*复杂在于无知,真理是最朴素的。正如赫尔岑所说,没有难懂的科学,只有难懂的解释。对于哲学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就人类的思想文明而言,所遗下和正在产生的,主要是人们称之为学术理论的东西,很少是非学术化的平民思想。思想披上了学术的外衣,变成人类社会中某一部分人的专利,而在世俗社会中,却没有思想可言,思想也不侵入平民世界,以至作为人类的精神本质的思想,竟是一种贵族化的奢侈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世俗社会中,思想者是那么少见,人本能地、动物性地生活着,反而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思想平民化的问题,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历史问题,它必然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提上历史的议程。
*思想之于真理,犹现实之于美。
   我所说的辩证主义,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我只是断言,就我们人类现有的知识而言,就我们所处的有限宇宙而言,世界本质上是唯物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但是就人类社会来说,本质上则是唯心的,人类社会遵从精神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物质的必然性对人类社会没有决定作用,尽管物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当然,假如说到人类社会最初是由物质衍化而来,这没问题,但人类社会的本原只能是精神而非物质;就大宇宙而言,即我们所处的宇宙之外的全部世界而言,我不知道世界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是物质产生精神,还是精神产生物质,抑或物质与精神都不是本原。这就是辩证主义现在所能告诉我们的东西。
辩证主义的第一要义,就是自我否定。也就是说,一旦现实中出现了与辩证论不相容的东西,不能再应用辩证法的时候,就得舍弃辩证主义,尽管这种做法本身,实际上依然是辩证的。也就是说,辩证法是自我否定的,只要实践需要,辩证法随时否定自身。
辩证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哲学,既没有唯一性,也不象神谕那样宣告自己的绝对正确,辩证主义哲学在确立自身的同时为下一种哲学让开了道路。就这一点而言,它区别于既往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哲学。它不象康德主义、黑格尔主义、也不象马克思主义,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排他的,自己的哲学确立之日,就是其他的哲学灭亡之时。相反,辩证主义哲学一开始就宣称自己是注定要灭亡的,它认为除了永恒变迁的客观现实世界(包括物质与精神)之外,没有任何其它永恒的东西,辩证主义自然也不例外。辩证主义随现实之变而变,随精神之变而变,它自身是永恒变迁的,尽管这样一来,我们又陷于一个悖论,因为辩证主义在否定自身的同时对自己又做了肯定,但这正是辩证主义的特质。
*真理是对学术的否定。马克思的著作缺乏学术性,但不是缺乏真理;列宁的著作远离学术性,但并不远离真理;真理远离学术性,但真理并不因此失其为真理。
真理是相对的,真理也是绝对的,这里存在一种辩证关系。有的真理只适用于一瞬间,有的真理适用于一时,有的真理适用于一个时代,有的真理又可能接近永恒。任何种类的真理都是存在的,就象自然社会现象无限繁多一样,真理也是无限繁多的。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也适用于真理本身。
为什么说存在永恒的真理,又说相对的就是绝对的呢?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即不区分永恒真理与现实真理,则可以提出主流决定论或主导决定论(类似大数法则)。因为从总体来看,真理是相对的,虽然存在抽象的永恒真理,但那是真理的另一极,与瞬息即灭的真理相对,都可以归于例外情形,不在主导之列。一切规律都有例外,真理本身亦然。说存在永恒的真理,可以看作一种例外;说相对的就是绝对的,则是就主导而言,就主体而言。真理一一极向永恒延伸,另一极则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中。
如果自然界存在永恒的东西,那么自然也存在永恒的真理。因为客观现实与真理是相对应的。用现代唯物主义的术语说,真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由此也可以看出,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不是同一个时间概念,自然真理与社会真理也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自然界的时间尺度要远远大于人类社会,自然真理的时间尺度也要远远大于社会真理。
*人类的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是意识的工具,或者说,是思想的工具,正如鞋、车、飞船是人类行走的工具一样。
这是人类语言的最高功利。
从语言上去寻求宇宙结构的奥妙,去寻找人类精神本质的真谛,是大智若愚呢,还是缘木求鱼呢?!
*在哲学的意义上,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语言与鱼自也相通。但经由这条其曲无匹的通道,人类史上尚未有任何一位贤哲曾达到真理的堂奥。比起这样的学术路径,古今的思想大师们皆为人间超号的懒鬼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也许许多基本的东西没有变动,但具体的东西总是时代的,真正永恒的东西是极其稀少的,甚至永恒这一概念也是相对而言的。
*文化总是相对而存在的,因此文化需要永恒的批判和否定精神。时代在不断发展,文化也在永恒变化。只有时代的、暂时适用的文化,没有超时代的,永恒适用的文化。这是就文化实体而言。事实上,许多艺术与思想都是超时代的,有的甚至是永恒的,但这并不否定关于文化演变的基本观点。
*文明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精华部分。文化包括一切社会现象,而文明仅仅是社会现象中合乎人性人情的部分。一句话,文明是人化的文化,而文化包含人化文化与异化文化两部分。
*西方文化正视自然与社会。
东方文化观照人与精神。
*才子佳人、绿林好汉、帝王将相及神仙魔怪,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内容,也是中国民族的四大特征。
*迷信是远离实证的,因此迷信永远只能占据愚者的心灵,而不能占据智者的心灵。
*历史上没有一种哲学象马克思哲学那样深入现实、结合现实。马克思开辟了人类哲学的现实主义时代,却没有结束人类哲学的形而上学时代,这不是一代人的时间所能完成的。人类的哲学未来,属于人类的现实实践。
形而上学,或者纯粹哲学,是哲学尖顶中的尖顶。物极必反,这里恰恰不是科学的最高顶点。哲学在介入现实的一刹那放射出最强烈的光辉。这是哲学尖顶的中庸之道,是哲学的真正的顶点。
形而上学的问题是永远争辩不清的,因为这是一个从思想到思想,从思辩到思辩的过程。没有任何客观的标准。一旦提出实践的标准,那就立刻使所有这一切争辩都归于消灭。
*弗洛伊德的性学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中心来论述情欲现象的,社会属性在他那里只起次要的、派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弗氏观点是性决定一切,性是世界的本源。
*对于人的解放来说,其标志不是闲瑕时间的多少,而是精神质量的高低。
*物质的空虚人们受不了,人们不但追求温饱,而且也追求富豪。精神的空虚人们同样也受不了,人们迫不及待的用迷信、宗教或是科学来填满它。不过精神的空虚与物质的空虚不同,人们并不贪多求好,只要装满了人们就会满意,而不论垃圾还是珍宝。显然,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追求,人们还都充满了非理性。
*所谓最根本的东西,貌似艰深,事实上只是最具有普遍性的东西,即最普通、最朴素的东西。
*反思在意识到腐朽和落后时开始,在意识到强大和发达时没落。
*在古代社会,由于大众的精神发展水平,不可能以某一种思想、学说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只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以迷信、宗教或是祖宗的传统来统一大众的思想和行动。在将来,则唯有明确的思想才能引导人的意识和行为。
就目前而言,仍然是迷信、宗教人人可接近,而思想却非人人可接近。
*一切尚未被人支配的东西都是神和上帝。
*与专制相适应的总是愚昧,一个社会专制的程度,象征着一个社会精神愚昧的程度。这反过来也适用。即一个愚昧的社会和人民,需要相应程度的专制。
*无论哪一种传统,事实上都是“新”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传统总有其出现的时间和社会化的过程。对某一特定的时限来说,它是“新”的,反传统的。无论哪一种文化,在它出现的时候,也是新的,是创造出来的,宋代的文化,就不同于唐代的文化,而我们今日时代,更是需要创造全新的现代中国文化,这是中国的现代文化。
  人生观与价值观是随时代而变的,不存在绝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总体而言。因为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哲学层次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会轻易改变,具有一种稳固性和恒定性,但具体层次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转换着内容。这就犹如普世价值与具体价值的差别一样,就如书,树与实际的某本书,某棵树的差别一样,这里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奥秘,而是恰恰相反,朴素得了不得。
*真实的理想是愈越于现实的现实,纯粹的理想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乃是一种幼稚的虚妄。但历史的最终胜利者,必然是理想主义。现实的理想主义,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历史的胜利者。
*中古封建社会是“他信力”的时代,近代社会是“自信力”的时代;在中古靠的是牛鬼蛇神,在近代靠的是人本身。
在一个多世纪里,对社会科学的需要只是一种认识的需要,而不是实践的需要。与此相应,那时所能发展出的哲学只能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而不是“改变世界”的哲学。也就是说,那时的哲学是脱离现实的,是形而上学的。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可以有一百种不同的见解;可是一百个人读黑格尔,竟然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那就不是一种优点,而是一种欠缺了。艺术不同于科学,而哲学无疑地属于科学之列。复杂的哲学不是好的哲学,复杂的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世界上没有比真理更朴素的东西了。
*人类的一切进步,归根结底是人类精神理性的进步,并且是跟这一进步成严格的正比关系的。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所在。
*创造思想构造精神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即辩证的思想习惯和精神素质。
物质食粮长出肉体,精神食粮长出精神;什么样的物质食粮长出什么样的肉体,什么样精神食粮长出什么样的精神。精神食粮是广义的,比如环境文化就是一种压倒一切的精神食粮。
  人类祖先面对大自然时的思维习惯使哲学家们热中于寻求绝对真理,即便今天也不例外。尽管今日的人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时代社会问题。但是在人类社会,绝对真理犹如普世价值一样,是如此稀少,因此哲学家们愈来愈深地遁入形式哲学的黑洞,人类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竟然在他们的视界之外。毕竟人类社会没有多少永恒的东西,不象自然世界;因此人类社会也没有多少绝对真理。人类在每一个时代所面临的,更多的是相对真理,或者说:现实真理。而绝对真理,比如绝对的爱,绝对的人性,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等等,基本上不需要多大的智慧就能了解和应用。而每一个时代的现实真理,才需要人们艰苦的探索和深邃的智慧。可以说,社会真理的主流,是由现实真理所构成的。在人类社会中,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纯形式”或“神”,康德的自在之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再是哲学探索的主要目标,尽管可以有一些哲学家,面对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白首穷年,但是时代真正的哲学家,将象马克思一样,介入现实,研究现实,探索时代和人类社会的现实真理,为人类的彻底解放和自由而斗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全人类也有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符合全体人类共同利益的目标,个人的目标倘不能与人类总体的目标相一致,就会被历史无情的淘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无一不是代表着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号称为人类谋福利的,他们为这一目标所作出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类历史对他们的评价的高低。人类历史也是功利的,个人的目标也是功利的,只是人化的功利和异化的功利之别而已。没有功利的事物对人类是毫无意义的。理想主义就是一种伟大的功利,它惠及全人类,而且惠及人类终极,因而自然成为人类历史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最至高无上的功利。
小人的功利与君子的功利之别也在这里。对现实而言,什么功利都能胜利;但对历史而言,只有一种功利是最终的胜利者,那就是人类的功利。功利推动着人类历史,向着绝对理想主义的境界前行。因为只有这一目标,具有最广大的支持力量,具有最强大的实力,因而必然是最后的胜利者。正如德国革命工人的失败,十月革命无产阶级的胜利的机理一样,实力决定胜负。理想主义作为人类最高的功利,也是最终的胜利者,这也为今日人类世界中的不公正、强权、两极分化以及资本主义,规定了必然的命运。
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处在他的时代,曾经怀疑社会进化能否在黑暗中国实现。他心目中的社会进化,还是只是国家的独立自主和人民的尊严而已。在今日中国,这一切早已成为现实。但是今日的人们又有了新的怀疑,这种怀疑就是更高一级的理想主义是否真的是现实的?我们事实上象鲁迅一样,鲁迅怀疑自己时代的理想主义,我们则怀疑我们时代的理想主义。我们现在可以绝对断定的是:人类已有的全部历史,都对每一时代的理想主义作出了肯定(例如从文艺复兴到卢梭),那么历史会不会肯定我们时代的理想主义呢?!
*对既往的人类史而言,没有刀剑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枪炮就没有发言权,对今日的人类世界而言,则是没有金钱就没有发言权。而对人类的最高本质而言,应是没有真理就没有发言权。人类社会离这一步还很遥远。为什么?因为人的私利,在物质时代,特别是物质上的私利,它使人只局限于追求眼前的功利,而不是永恒的利益。
  人类原始的信仰形式表现在自然崇拜,图腾和神话上,最后发展到宗教形式,先是多神教,然后是一神教。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信仰的更高级的形式出现了,这便是人类的理性文化成果,科学与哲学。特别是哲学,能够完满地替代人类的宗教信仰,而成为信仰的最高形式。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观察,由于人类精神发展的迟滞,即便到了今天,人类理性的发展状况还远远不如人意,大众的信仰形式依然停留在宗教的阶段,也就是初级阶段的信仰形式,而哲学的信仰形式,真理的信仰形式,需要人类理性与思想的质的飞跃。首先便是将大众从物质利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大众的精神获得解放和发展,这一时代正在到来,因为我们正在进入人文时代,而人类的最先进部分,已经跨入精神时代的门槛。
*女子有女子之美,男子有男子之美,两者都是美,不仅是形式上的美,同时也是本质(精神)上的美。两美倒置,就会引起情感混乱,人会对异性失去美感。男子是谈不上美色的,女子是谈不上气度的。男子之美是矫健(阳刚)之美,女子之美是柔弱(阴柔)之美;健美的男子,柔美的女子;形貌的健美,形貌的柔美;精神的健美,精神的柔美;形式的健美,形式的柔美;本质的健美,本质的柔美。所以说,健美运动中让女子大练如男子般的肌肉的做法是很可笑的。
*不是儒释道造就了中国社会,而是中国社会造就了儒释道。
  那些名言之所以为名言,其意义犹如人类文化史上的无数名著和无数名人一样,都是历史遴选出来的,具有颠扑不破的人文意义的文化遗产。站在这种角度观察各类的有名的格言,你会看到名言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
  不是民主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的进步。这个顺序的颠倒,使世界上无数个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本是个小儿科的道理,但西方国家却因为利益关系视而不见,迄今仍在推销他们的华盛顿共识,并以民主的名义警察全世界。
*自然科学的目的人们一目了然,认识自然的必然而掌握自然、支配自然。社会科学的目的实际上完全一样,认识社会的必然而掌握社会、支配社会,也就是掌握必然而达到自由
*如果只谈具体的人和物,就没有对必然性的把握。对人和物的抽象观察是普遍适用的。马克思义对哲学、对社会、对历史,都进行哲学的抽象,为什么对待人,就只知道具体的、现实中的人,而不知人也有哲学的抽象呢?
*值得深思的是,人类的思想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普遍可遵循的共同准则。即使是辩证法,也依然不能为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所普遍认同,由此可见人类的思想进化水平还是多么初级。在这样的时代,宗教与神秘主义依然盛行就毫不足怪了。思想的必然性,就在思想与实践交接的地方。它附丽于精神的必然性,必将为人类所普遍认同。假如说人类历史存在必然性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人类精神存在必然性也易于理会,那么人类思想的发展也存在必然性难道就难以理解了吗?
你探索永恒的东西,不见得你的思想就能永恒;你探索现实真理,不见得你的思想就不能永恒。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是探索绝对真理的,而马克思是第一位探索现实真理的哲学家,他们谁更永恒呢?!
很自然,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基本上都是自然哲学家。而马克思,则是第一个真正的社会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是面向现实的时代社会的)。这样,马克思以探索现实真理为主,就毫不奇怪了。它与我们对现实真理特性的分析是完全一致的。
而现代西方的哲学家,竟把对绝对真理的探索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人类社会之中,这就造成了他们绝大的谬误。他们遁入纯思辩的空门,成了哲学世界的出世者;他们扭曲了哲学的真正本质,也扭曲了人类社会的真正哲学面目。因此,西方社会没有宏观科学,他们只有具体的科学学术和技术工艺。也就是他们的科学是没有本质的,他们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他们的哲学也是他们的所有科学学术之中表现最差劲的。
*天下大乱,则人才辈出,但多是治国用兵之才;天下大治,亦人才辈出,但多是科技文化人才。时代需要什么人才,就会产生什么人才。
*康德说:“人是目的,决不仅仅是手段。”我认为人可能是一种手段,而精神才是最高的目的。在宇宙中,与物质相对立的,并不是人,而是精神,人只是精神的载体。
精神通过人实现与物质的交流。对人而言,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是最高的原则。精神不能脱离物质而发展,这是纯粹理想主义;同样,物质也不能脱离精神,以物质欲望为最高目的是一种生物的理想,不是以精神为本质的人的理想。但是在不同的时代,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或者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是不同的。每一时代的哲学使命就在于指出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具体结合的方式。单纯的物质主义和单纯的理想主义是两个相反的极端,不符合人类社会的现实。从这种观察角度出发,我们还能理解经院哲学(形而上学)和世俗哲学为什么不能揭示人类社会的真谛。
*马恩谈到人的本质时说人能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差别;谈到人的全面发展时说:“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可见,即便是哲学大师,在解决一些具有时代限制的问题时也本能地走向具体形式,不再坚守哲学抽象的原则,仅仅从形式上去把握本质,而不能直接深入事物的本质。
*知识多不如思想多;思想多不如知识多同时又思想多;知识、思想都多不如知识、思想与实践俱多。
*国有国之不同,时代有时代之不同,各有各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时尚。比如要在春秋时代守身立命,就得适应春秋时代特殊的风俗和习惯。以今人之眼光,春秋楚国妃子息妫可算是贞节的妇人,然而在春秋人眼中却是淫妇也。在春秋时代,只能以春秋之道待春秋之时。以今人之道待春秋之人,则会天下大乱。同样,以千年后的人类文明之道待今人,天下亦大乱。事实上,今日国人一入欧美诸国,在日常生活琐事上便显得素质低下,如乱闯红灯、不排队、逃票等等。民族有民族之不同,更不消说时代有时代之别了。在现实中,没有绝对的文明之道,除非在书本及理论上。
*教科书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有些理解是很可笑的,认为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在个人身上统一;认为要克服人的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一种全面发展的境界!我认为这两种理解都是荒谬的。
因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会消失,恐怕不仅仅是这两个名词的消失。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机械体力劳动将会被排除在人的工作之外,人将从事于更符合自己的内在本质的工作,去思想、去创造、去享受,去干一切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这不是劳动,甚至不是工作,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假如在我们的时代,“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一说仍然成立的话,那么在并不遥远的将来,我们将会说“事业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当然,这也还
不是终结。
至于后一种理解,就更不合理了。人不可能同时成为猎人、渔夫、牧民、搬运工、剃头匠、采购员、驯兽师和批评家的,当然一个人有机会尽可以干一下这些事,但不可能同时担当所有的这些角色。角色的分工,事业的分工在人类社会中基本上都存在着,只要人的精力和寿命仍是有限的,人就不能实现上述的这种“全面发展”。
我以为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从形式上去理解,从种种具体的职业、角色来理解,而应从本质上去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的就是人的个性与精神(这里不涉及肉体)的全面发展,至于个性与精神的具体方面,即个性发展几个方面,精神发展几个方面,才算得上是全面发展,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至于将来的人类个体会不会同时从事数种事业,我认为这是可能的,但这却不是全面发展的真谛所在。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目的。但这是教育的哲学目的,不是教育的具体目的。每一个时代的教育目的都是不相同的,在物质时代,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时代实践,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占上风。在精神时代,恐怕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占上风,个性与精神的要求会摆在第一位。而在我们的时代,则是理想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而且主客观相结合的比例,时代有时代的不同,国与国之间也有差异。比如美国社会的教育目的就与我们不同,他们可能更重视个人因素。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各现代国家之间已无多大分歧。正如人类有相同的基本伦理一样,具体的风俗习惯则各有各的特色。教育目的亦然,具体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但哲学指针(或终极目的)却是一致的。
*罗素希望消除西方文化中异化的东西,但他不能明确地区分这些东西,他只是笼统地认为西方文化存在许多缺点,如剥削性、侵略性等等。这些性质与其它精神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资本主义文化所固有的特点。资本主义是物质的巨人,精神的侏儒,但旧中国既不是物质的巨人,也未必是精神的巨人。罗素所欣赏的中国人身上的那些特点大多是陈腐的、保守的,并非是人类真正进步的精神现象。尽管如此,罗素的观念在哲学上却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那便是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统一。由此,罗素便沦落为所有社会主义思想先驱的同路人,因为他们对理想社会形态的追求是一致的,虽然涉及到具体的观念时他们大异其趣,但在哲学上他们却殊途同归,共同追求一种完美的社会形态。这一点很令人深思。千百年来人类的思想精英们从未停止过追求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迄今未能实现,难道这仅仅是一种没有现实性的妄想而己吗?!
*罗素在追寻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他认为资本主义不是这样的社会,同样他也认为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也不是这样的社会。罗素缺乏发展的观念,他看到血雨腥风的苏俄,便否定了整个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但他又认为如果中国人不改变自己固有的精神优点,并且把这种优点与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就能产生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而恰恰是罗素所欣赏的中国人田园诗般的个性与精神却正是马克思所否定的:“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主义的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7页)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他们都是正确的,罗素追求人化的精神,马克思看到现实的人类历史。我们可以忽略对具体精神现象的争议而归于哲学上的统一,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可以结合这些东西——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民主、博爱的情怀。它们在一个更高阶段上融合起来,产生出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
*在黑格尔之前,人类历史被认为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杂乱堆积,没有任何规律可言。黑格尔第一次尝试从人类历史中寻找必然性,认为人类历史在表面的偶然性中存在着发展的规律性。马克思则第一次成功地把握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在现实中产生以前就预言了它的实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人类还只是初步在历史领域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宇宙自然的亿万年进化史来看,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来看,这种探索只能是极其幼稚的,甚至是谬误多于真理的。如果考虑到人类的历史还仅仅是开端,那么毫无疑问,人类的思想史也仅仅是开端,马克思理论上的失误,原不足怪。因为这是自然而然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可怪的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今人。而且在此时固守祖宗的传统,不敢在思想中进行全面的创新,是极端庸俗的。
*对任何民族,任何人类共同体来说,有一条定律是普遍适用的,那就是:禁忌愈多的群体,人也愈愚昧。在一个群体中,禁忌、戒律的数量多寡是与人的愚昧程度成正比的。
这也是一条衡量人类普遍解放的尺度。
  如果再从这一角度观察人类的民主制度,那么也是富于启示意义的。
*就现实而言,理想主义是注定要失败的;就历史而言,理想主义是注定要胜利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只在它们相交的地方才是共通的。
物质的不平等是容易消除的,精神的不平等则是永恒的。
自人类秉持自由,平等与博爱的信念以来,一直到今天,人类努力追求的平等依然不曾实现,而且这仅仅是初级进化阶段的平等――物质关系的不平等。至于人类高级发展阶段的平等,个性与精神的平等,则连踪影儿也不见。
*马克思通过具体的描述表达了人类精神解放的观念,如五官感觉的解放,美感的解放等等。但是一如马克思的其它理论,他不可能明确地表达精神解放的概念,即在这方面没有抽象,只有具体。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个将哲学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思想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从而有可能使人类掌握社会实践的必然而达到自由。在他之前,古代哲学只是一种纯粹思辩的活动;在近代,黑格尔畅游于绝对精神的王国,而费尔巴哈则在他的绝对人本世界里徘徊。两位大师都未能驾起思想与实践之桥,即未架起必然与自由之桥。
&&&&*绝对理想主义可以应用于绝对的对象,但唯不能应用于现实。绝对理想主义本身无所谓对错,甚至对于历史的绝对时限来说,还有可能是正确的。只有将绝对理想主义应用于具体现实时,绝对理想主义才是荒谬的。
*就特定的时代而言,马克思确实无愧于时代灯塔的称号,他是那一时代所有民众中思想最精湛的一人,而且,就现实实践而言,十九世纪下半叶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人类社会中最重大的变迁正是马克思所倡导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运动,而绝不是任何其他运动,这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的真理性。从人类思想的整个长河中来考察,在此之前也不曾有过任何一个思想家达到过如此高的水平——能够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变成现实以前就证明它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事实确是如此,马克思理论标志着人类理性的一次质的飞跃,从思想王国到实践王国,人类第一次有可能从理性上把握人类社会的未来和命运。
  希腊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一个缺陷,就是哲学的思辩化和形而上学。他们的哲学一般不介入人类的现实活动,而是指向思辩本身。西方哲学长于形而上学,短于实践;而中国哲学和东方哲学恰好相反,是指向现实社会的,具有经世致用的意义的。如孔子,老子与孙子的哲学。因此,东方哲学或中国哲学富于智慧,但缺乏抽象的思辩;而希腊哲学与西方哲学富于思辩,却缺乏智慧。智慧的含义是指向现实的思想,形而上学的含义则是指向思辩本身的思想。从西方哲学史来看,马克思是唯一的例外,因为正是他的哲学最少形而上学,而最多实践的因素。因而马克思也是西方哲学家中最富于智慧的一人。马克思之后,西方哲学又完全陷入形而上学的牛圈中了。
*西方古典思想史可谓星光灿烂,雄杰辈出,但今日的西方思想界却不然,古典主义的思想传统已经在西方失传,那种胸怀全人类的,傲视一切,审判一切的思想风格与思想意志已经灰飞烟灭。
*今日西方思想界,事实上已恢复了思想牛圈的旧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异化物,它不能引导人类的思想,反而降低着人类的理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真理具有统一性,面对同一对象,不应该存在相对的,或相差的数种真理,只有唯一的一种真理。这是自然和人类世界的传统和公理。
*西方社会的最高理想归结起来只是一句话而已:全民的富裕!
*几十年内,东方经济、文化将会全面崛起,独立的东方现代文明将会形成。
*本世纪以来,西方在工具科学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尤以科技最为显著。但是,在事关人类命运的宏观科学和哲学上,西方社会却没有取得任何突破。它解决了人类进入太空的问题,却没有解决人类的精神发展的问题。即便是在社会有机体上,几十年来所进行的也是具体的枝节上的修补,拿不出大的举措,无法引导全人类。其经济思想的最大贡献亦在工具手段上,而不能触动战略全局。可以说,西方社会是行动的巨人,思想的侏儒。
*今日的西方社会,如不作一种触动全局的根本改革,社会就无由从慢性滞胀的病态中解脱出来,那是一种几世纪以来一直以不同的面目出现的慢性痼疾。
*西方社会在原有旧框架内的改革余地已不大,潜力已基本发挥,不变则不通,而变之余地已无多。西方社会已很难再领世界之潮流。茫茫世界,新的希望在哪里?
*质上已不能大变,量上仍可进展。数百年来西方社会只是在原质上量的递变而已。西方社会内在之质已经成熟定型,再变也只能是量的变化而已,新生代已不属于西方,人类新世纪的曙光也不在西方出现。
*没有前景,没有理想,没有对人类壮丽未来的期望,人类的整个命运笼罩在云雾弥漫之中,这便是西方社会的时代现实。在西方社会中,最值得提及的期待便是全人类物质富裕的期待。
*人是容易满足的,西方社会没有意志和动力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只能一仍旧贯,遵循旧有的基本传统方式行事,这是西方社会的命运和必然。
物质生活的富裕,这不是宇宙进化的终极目的,不是思维着的精神的终极目的,不是人的终极目的。
*在社会科学上,在文学艺术上,西方社会已提供不了什么东西,除非是工具科学,除非是娱乐艺术。
*现代欧美文明的最重大的特点就是个体人文主义,无论生活还是事业,都是个人的,无论生活的情感还是事业的情感,也都是属于个人的。一切都为个人服务,一切都以个人为重心,个人的权益就是至高无上的权益,也就是人类的权益。个人,就是个人,没有总体文明的地位。反映在物质利益的分配和占有上,这一点显而易见。富豪们的伟大作为就是捐巨资给慈善事业,一般人的伟大作为就是吃好穿好住好玩得好。在精神文化方面,则同样是细节上的伟大,总体上的渺小;俗世的伟大,理想的渺小。欧美文化在生活的枝节与事业的具体领域创造出了伟大的成就,他们的生活艺术、处世艺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种种管理、运筹、技巧,科学研究的种种方法、方式、模型等等莫不臻于一流,这些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手段、工具被他们发展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然而,在人类生活和社会事业的总体上,当代欧美文明却几乎什么也没有提供,几乎依然停留在上一个世纪的水准。人只知道眼前个人的生活,不知道人类的总体生活;只知道个人的事业,不知道全人类的事业;只知道个人生活和人欲的自由,不知道个性与精神的自由;只知道个人欲望的发展,不知道人的全面发展。他们可以抢在所有人的面前登上月亮,却需要教堂和圣经来作精神的太阳。他们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力量,却认为人类社会是一团解不开的乱麻,理性只是人性欲望的抹桌布而已,人类永远也不能认识社会历史的堂奥。他们只能解决细节,而不能正视总体。他们不可能有纵贯历史与社会的宏伟眼光和宏伟思想。他们是具体世界和个人世界的魁伟巨人,却是总体世界和人类世界的渺小侏儒。他们的可历数可预见的伟大过去和壮丽的未来就是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双重危机和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双重“滞胀”。对欧美文明而言,“丰衣足食”就是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和最终归宿,除此而外,他们就说不出什么东西了!
&&&&&&&&&&&&&&&&&&&&&&&&&&&&&&&&&&完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067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