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病体检要多少钱病

法定职业病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法定职业病
本书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已公布的115种法定职业病的危害、预防与控制知识:1 职业病是由哪些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2 哪些行业工种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并引起何种职业病;3 法定职业病的发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与预防;4 职业病发生后的诊断、鉴定、工伤认定程序与待遇保障。本书可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职业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执法人员、医疗机构从事职业病诊断与治疗的医护人员、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的管理者、保健人员和职工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教材。
法定职业病简介
按照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
》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职业病分类
它包括十大类,分别是:
1. 尘肺。有矽肺、等。
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为尘肺病、职业中毒等
2. 职业性放射病。有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 、等。
3. 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4. 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等。
5.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有、等。
6. 。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7. 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等。
8.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
9. 。有石棉所致肺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10. 其他职业病。有 、等。
法定职业病职业病目录
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病目录
法定职业病尘肺
4、碳黑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法定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7、放射性骨损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法定职业病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中毒
白领职业病未被列入法定职业病
45、五氯酚(钠)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法定职业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布氏杆菌病
法定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法定职业病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法定职业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3、牙酸蚀病
法定职业病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
6、氯乙烯所致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法定职业病其他职业病
1、金属烟热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共分为几大类?当前位置: >
> 什么是职业病?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共分为几大类?时间:【导读】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法定职业病是指纳入我国《职业病目录》的职业病,目前使用的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什么是职业病?如何正确理解职业病?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判断是否患有职业病应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是经过诊断程序确认(确诊)的所得疾病。
(2)必须是国家公布的《》确定的疾病。劳动者所患疾病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就不是职业病。
一、职业病的发病过程
人体直接或间接环境中有害因素时,不一定都发生职业病。职业病的发病过程,还取决于下列三个主要条件:
1、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如电磁辐射透入组织的深度和危害性,主要决定于其波长。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组织的亲和性与毒性作用有直接关系,例如汽油和二硫化碳具有明显的脂溶性,对神经组织就有密切亲和作用,因此首先损害神经系统。一般物理因素常在接触时有作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存在残留;而化学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作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或继续存在。有时心理因素亦可成为病因,在职业医学中不应忽视。
2、作用于人体的量除了生物因素进入人体的量还无法估计外,物理和化学因素对人的危害,都与量有关,故在确诊大多数职业病时,必须要有量(作用浓度或强度)的估计。一般作用剂量(dose,D)是接触浓度/强度(concentration,C)与接触时间(time,t)的乘积,可表达为D=Ct。所以要了解每个接触者的接触浓度、并询问其接触时间,首先要知道一个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有害量与无害量的分界。我国公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就是指这些化学物质在空气中一般不致引起健康损害的限量。有些有害物质能在体内蓄积,故少量、长期接触,最终也可能引起职业性损害以致发生职业病。有的物质虽然本身不能在体内蓄积,但其所引起的功能性改变是可以累积的,例如大多数物理有害因素日久接触都能产生不良影响。在无法估计接触量时,可用接触时间粗略估计受到作用的强度。因环境中存在的量相同,长时间的与短时间的接触后果不同。认真搜肽持忠蛩氐慕哟スち浼敖哟シ绞剑灾耙挡≌锒暇哂兄匾壑怠
3、人体的健康状况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多方面的。某些物理因素停止接触后,被扰乱的生理功能可以逐步恢复。但对进入人体内的毒物,则需通过解毒和排毒过程,以消除其毒作用。有机毒物可被体内的酶转化,经过水解、氧化、还原和结合等方式,大多成为低毒或无毒物而排泄。也有些先经过转化使其毒性增加,然后再继续解毒而排出,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如果接触工人先天性缺乏某些代谢酶或者由于代谢酶的多态性变异,就会形成对某些毒物的高易感性。如果肝脏功能受损害,这种解毒过程就要受到阻碍;肾功能不全者,影响毒物排泄,不但使原有疾病加剧,还可能发生职业病。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格检查,其目的在于发现对生产中有害因素的就业禁忌证,以便更合适地安置工种,保护健康。
二、诱发职业病的五大特点
从诱发职业病的三个主要条件来看,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
1、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
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duster);
4、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点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如矽肺患者的肺组织纤维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只能用防尘措施、依法实施卫生监督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才能消除矽肺。
职业病共分为几大类?
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共10大类,具体职业病种类如下(参考《》):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3、牙酸蚀病
九、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十、其他职业病
1、金属烟热
2、职业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职业病危害
根据《》第八十七条规定,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具体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卫生部发布了《》,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10类,并详细列举了有关行业和工种,是用人单位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内容,劳动者了解哪些工作可能造成职业病,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职业卫生检查的依据。这10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关问答】
1、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包括几大类多少种?
【答】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包括10类132种。
2、什么是职业病,法律规定的职业病种类有哪些?
【答】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国家法定的职业病有10大类132种,具体病种,你可以百度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进行查询。
3、职业病有哪些特点,职业病有几种类型?
【答】首先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
①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
②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
③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duster);
④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⑤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点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如矽肺患者的肺组织纤维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只能用防尘措施、依法实施卫生监督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才能消除矽肺。
其次是职业病的类型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什么是职业病常见问题【版权声明】:《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共分为几大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注明:/gongshangbaoxian/17892.html下一篇: 上一篇: 关于什么是职业病的评论相关信息相关政策热点推荐"什么是职业病?"相关资讯
就业失业登记证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等的
为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方便参保的职工,对参保人员发放了城
网站声明:社保查询网刊载内容均来自当地社保机构或网络,主要以学习交流为目的,包括但不限于问题和政策等内容,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将链接反馈给我们,核实后会尽快处理。什么是职业病栏目推荐工伤保险热门信息推荐
最新社保资讯
社保精选导航特色服务什么是职业病?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网页制作/数据库:阳光技术小组
版权所有:;ICP许可证:苏B2-;;软著登字第0395877号;人力资源中介许可号
本页更新时间: 18:50:45 []什么是职业病
我的图书馆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的病因
  防治检测因素(25%):  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重视因素(20%):  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其他因素(20%):  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职业病的症状
  按照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它包括九大类,分别是:  1、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2、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等。  3、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  4、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5、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  6、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7、职业性传染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8、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9、其他职业病。有化学灼伤、金属烟热等。  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病的检查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夺检查事项。  一、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三、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四、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五、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六、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七、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职业病的诊断
  诊断要求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  (一)职业史、既往史。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五)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诊断机构可以不予受理。
职业病的治疗
  按照四级预防原则,职业性病伤与一般病因或发病过程不明的疾病不同,欲求预防效益,在干优良的卫生服务,包括:  1、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及健康监(保)护(healthsurveillance)。前者为识别环境中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强度(接触量)和接触的机会,并应向职工公布,为改进生产环境提供依据;健康监护着重于早期检测在特定生产环境中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疾患应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早处理,及时阻断接触。对劳动能力已受到损害者,应作劳动能力鉴定,并按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2、职业流行病学明确的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容易识别和诊断。但有些疾病如职业性肿瘤和其他工作有关疾病;或长期接触微量的职业危害因素,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因果联系难以确认,需要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接触人群予以“诊断”。  3、为制订有关政策法令提供科学依据,以上两个方面工作除直接服务所必需外,所积累的资料,又可作为制订有关法令提供科学依据。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是职业卫生法令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卫生部门需要与各有关政府部门如劳动部门、各工业部门、工会等共同协商而贯彻。  4、卫生监督:为了执行卫生政策和法令,国家卫生部设有卫生监督司,以及地方卫生监督部门。在企业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贯彻三同时,以执行预防性卫生监督。企业投入生产后,要执行经常性卫生监督。  5、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轮训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的业务和管理人员。并将防护知识,让直接参与生产者懂得职业危害因素损害健康的致病环节,实行自我保健,也对企业的管理者实行群众性监督。
职业病的保健
  职业病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1、摄影、放射科和微机操作人员:由于经常接触放射线,应多吃高蛋白食品,以补充因放射线损害引起的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多饮些绿茶,有利于加快体内放射线物质的排泄;还应多食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2、印刷、铸造、电焊、玻璃、搪瓷等作业人员:由于与“铅”物质接触较多,应多吃含酸较高的蛋、瘦肉、鱼类、泥鳅等食物。多食碳水化合物,抑制铅的吸收;多食富含钙、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骨头汤、虾、豆制品、动物血等,减少铅在体内的蓄积。  3、炼油、油漆、燃料的工作人员:因经常与苯接触,应多选食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4、纺织、铸造、翻砂、教师等与粉尘打交道的人员:应多吃猪血;还应多食黑木耳,以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多食清肺的食物,如杏仁。梨等。  5、农药、化肥等生产人员:应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磷,应多食蛋白质,以提高抗磷能力。  6、高温环境下劳动的人员:由于机体大量出汗,除了补充足量的水和盐分外,最好多吃一些含钾较丰富的食品,如黄豆、青豆、绿豆、马铃薯、菠菜、柿饼、香蕉等。  高温环境中,人体维生素消耗量增加,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克从汗水中流失,其中以维生素C流失较多,应多吃一些绿叶蔬菜、枣和柑橘类水果。  7、振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体内的维生素B消耗量很大,应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米糠、麦麸,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预防听觉器官的损失。  此外,振动及噪声影响人的植物神经系统,能抑制胃肠功能及消化腺的正常分泌,使人的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腹胀等,故应食易于消化、能促进食欲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职业病的预防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第二、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第三、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第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第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第七、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第八、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九、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职业病的并发症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并发症。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病检查都有哪几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