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健康促进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16:0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练习题-人才评价.doc
文档介绍: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吕姿之
1-5CCBEB 6-10ABBCB 11-15BDACE 16-20BAACB 21-E 26-30CEAAA 31-35DBDAA 36-40CEDAB 41-45DABEB 46-50BBACB
1.下列不属于健康
1.在影响评价效果内在真实性的因素中,实验组对照组在社会经济、文化、行为、信念等方面缺乏相似性应属于P95
A.统计回归因素 B.测试因素
C.选择因素 D.历史性因素 E.失访
2.在确定计划目标的总体目标时应首先考虑或回答P69
A.知识、态度、信仰和信念的变化情况
B.人体健康状况有无改变及改变程度
C.首先考虑四个“W”和两个“H”
D.提高生活质量 E.提高健康水平
3.对照实验的准实验法与对照实验法区别在于P4
A.二者没有彼此的区别,只是叫法不同
B.前者的分组方法为非随机,后者为随机分组
C.前者为随机,后者为非随机
D.前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方面不必相似,后者而必须 E.以上都不对
4.知识、信念、态度、价值属于哪种影响行为的因素。P65
A.危险因素 B.强化因素 C.促成因素
D.促进因素 E.倾向因素
5.在确立优先项目问题的重要性与可变性评估中,应首先选择那种情况。P67
A.非常重要而不可改变 B.非常重要且可以改变
C.可以改变,而不重要 D.不可改变,且不重要
E.其他情况
6.美国Framingham研究了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大小表示联系的大小,则
A.系数越大,联系越大,系数为正数、表示正相关,若为负数则为负相关
B.系数越大,联系越小,若为正数表示负相关
C.若为负数,表示正相关
D.若系数为正数则有保护作用
E.系数的大小与危险因素关系不大
7.吸烟、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属于P1
A.环境因素 B.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C.生物学因素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E.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
8.在健康教育诊断中流行病学诊断常采用哪种方法
A.常采用快速流行病学评估方法
B.常采用复习文献,专家咨询、现场调查等方式
C.召开座谈会的形式D.利用常规资料E.现场观察
9.对慢性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期限一般为P70
A.1年 B.2年 C.5年 D.10年 E.10年以上
10.心理健康障碍在于P35
A.虚弱B.战争、居住拥挤等C.吸烟、酗酒
D.滥用药物E.其他
11.行为诊断的任务为P64
A.探索威胁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B.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
C.评估需求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
D.健康问题在时间、空间上的规律
E.确认影响目标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冠心病、恶性肿瘤、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
A.战争 B.营养不良 C.免疫接种覆盖率下降
D.不良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 E.其他因素
13健康教育是否反映了重点对象的需求属于P89
A.过程评价 B.近期效果评价 C.远期效果评价 D.结局评价 E.效应评价(C=D,B=E)
14.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为P9
A.改变人们的个人行为 B.侧重于政府行为
C.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
D.主要着眼点是个体健康问题
E.主要着眼点是群体健康问题
15.美国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解决的办法为P1
A.依靠先进的医疗技术 B.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 C.依靠抑制生物因子 D.依靠发达的经济
E.依靠改变吸烟等不良行为
16.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其重要内涵为P7
A.要想改变居民健康状态必须增加医疗照顾和卫生经费
B.必须改变人民的不良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
C.应该研制和增设医疗设备
D.改变环境条件 E.改变预防性卫生服务措施
17.健康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P87
A.确定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B.进一步确定优先项目 C.进一步确定目标
D.有助于制定策略 E.有助于确定研究方法
18.健康教育计划的核心是
A.需要B.目标C.方向D.制定策略E.目的
19.在人群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P52
A.人群知识的增长和行为的改变呈正相关
B.人群知识的增长和行为的改变呈负相关
C.人群知识的增长并不总是伴随有行为的改变 D.二者无关系 E.知识的增长妨碍行为的改变
20.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为P125
A.高危人群B.社区人群C.妇幼人群
D.老年人 E.儿童
21.技能、资源属于P66
A.倾向因素B.前置因素C.加强因素D.强化因素 E.促成因素
22多数中老年人认为合理饮食、参加体育运动很有必要,就是不知道如何合理营养、运动没有场所,则应P66
A.重点考虑倾向因素 B.重点考虑促成因素 C.重点考虑强化因素 D.重点考虑加强因素 E.其他因素(C=D)
23.在健康教育中,健康测量和指标中行为因素指标应是。P91
A.发病率 B.患病率 C.吸烟率、饮酒率
D.生育率 E.围生儿死亡率
24.安全用水百分率、计划免疫覆盖率属于
A.卫生政策指标 B.社会经济指标
C.预防性卫生服务指标D.健康状况指标E.其他
25.评价经干预后健康状况和社会效益的变化属于。P91
A.过程评价 B.效应评价 C.形成评价
D.近期效果评价 E.远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
26.根据健康概念的论述,指出下列哪项理解最为准确。P1
A.健康即无病 B.健康即不虚弱 D.健康即健壮
C.健康是身体、精神、社会适应均处于完好状态 E.健康是身体各系统均无病理变化
27.在评价期间所发生干预计划之外的重要条件,如世界无烟日、食物供应变化属于P94
A.回归因素 B.选择偏倚 C.测试因素
D.成熟因素 E.历史性因素
28.实验研究是P4
A.将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B.实验组与对照组不是随机的
C.实验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方面必须相似 D.常用于行为观察 E.由原因到结果的调查研究
29.在健康教育策略中技能发展、模拟、询问、行为矫正属于P71
A.培训类 B.信念传播类 C.组织方法类 D.社会行动类 E.组织发展类
30.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对象为P110
A.中老年 B.儿童C.妇女D.所有人群E.高危人群
31.在健康教育策略中,讲演、大众传播媒介应属于P70
A.培训 B.组织方法类 C.社会行动
D.信念传播类 E.组织发展
32.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P2
A.个体健康 B.群体健康 C.个体与群体的结合 D.重点解决危险因素 E.重点是解决环境问题
33.在健康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中,特尔斐法属于P3
A.观察法 B.实验研究 C.准实验研究
D.调查法 E.其他实验方法
34.任何特定的行为问题都是P65
A.受三类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共同作用的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社区健康促进项目评价的有关问题,项目后评价,项目评价,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促进的概念,河南全民健康促进会,中国健康促进协会,项目经理自我评价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社区健康促进项目评价的有关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我的图书馆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王雁群& 郑丹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保持健康是每个人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也是最基本的人权。人类自从有了最基本的医疗活动,就产生了最原始的健康教育,到目前为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仍是促进人类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人类经历了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防治、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标,促进了人类长寿和人口数量的激增。十九世纪后半叶,传染性疾病和导致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孕产妇死亡率高居不下。从欧洲开始,通过、预防接种、改善环境等措施,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有效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逐步转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等。美国保健福利部推荐6项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①不吸烟;②少饮酒;③合理膳食;④适量运动;⑤定期健康检查;⑥遵守交通规则。
第三次卫生革命就是改革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现在,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卫生服务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开展社区范围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是工作重心。
我国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还未彻底完成,三次卫生革命任务的交错、叠加,医疗卫生工作者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居民中、等由不良生活方式所致的慢性病,以及耐药结核病、乙肝等与卫生习惯有关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据调查,我国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中接近一半的患病人群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而致。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可以唤起民众改变不良行为方式,建立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可以动员和协调社会有关单位、个人履行各自对健康和环境的责任,培养促进健康的因素,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列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政策和策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核心是促使人们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疾病危险因素。
第一部分& 概述
一、健康的概念
1990年,WHO重新颁布了健康的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躯体健康即传统意义上的“无病、无伤、无残”,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具有基本的预防和急救知识。躯体健康是初级(第一级)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格完整,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自我感觉良好,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够保持心理上的稳定,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社会适应健康就是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
道德健康就是不损人利己,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能力,能够按照社会公认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愿为人们的幸福作贡献。
为了帮助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完全健康,WHO又提出了个人健康的10条具体标准,以备参考: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计较;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⑤能够抵抗一般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端正,臂、臀部位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然而,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健康--亚健康--临床健康--疾病--死亡”有内在联系。一个人的机体可能潜伏着病理性缺陷或功能不全,而表面上看起来仍是“健康”的。例如,约有半数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自知高血压的患者中,由于缺乏保健知识,自觉症状不严重而没有及时就医或坚持服药,不少患者最终出现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我们的医药卫生服务走进社区,去治疗潜伏着的生理、心理缺陷,促进社会公众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医药卫生服务因素
医药卫生服务是指由医药卫生服务部门提供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体现以群众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公平、平等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环境因素
健康不应仅仅立足于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更应强调人类与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的整体性。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对维护、促进健康的意义众所皆知,如健康有益的居住环境比有效的医疗服务更能促进健康,而空气污染导致酸雨、光化学事件,地表水污染导致骨痛病、水俣病、癌症等都是恶劣的居住环境会损害健康的有力证明。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职业、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人际关系和社会状态等因素。它们都与健康息息相关:社会制度为健康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源保障;法律、法规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职业决定着人们的劳动方式、强度和环境等;经济条件决定着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的程度;民族、文化决定着人的风俗、习惯、道德、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精神文明的程度。贫穷、人口拥挤等都会给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
(三)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无论是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还是医疗卫生保健因素,都常以人的自身行为作为中介作用于人体。个体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都直接或间接妨碍健康,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精神性疾病、自杀、性传播疾病等。
1.行为因素&
有些行为和特定的疾病之间关系密切。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肌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婚外性行为、吸毒等与艾滋病有密切关系,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2.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社会生活习惯等,受到社会关系和个体特征的制约,是建立在文化继承、社会关系、个性特征、遗传等综合因素基础上的稳定的生活特征。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常因进展缓慢而易被忽视,危害更加严重。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四大因素中最活跃、也相对易改变的因素。研究表明,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合理用药等,可较大程度的减少急、慢性残疾,延长寿命。
(四)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遗传、生物个体差异及心理等因素。对生物学因素的控制是20世纪人类医学的快速发展的主要表现。
1. 病原微生物&
20世纪中期以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一直都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青霉素的发现、疫苗的发明、新型药物的合成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大部分感染性疾病逐渐被人类控制。但是,新型或变异的病原微生物,给人类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如AIDS病毒、耐药结核杆菌、新型流感病毒等。
人类明确的遗传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近3000种,占人类各种疾病的20%左右;目前我国新生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也与遗传密切相关。
3.个体的生物学差异&
包括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生物学差异,对某种疾病的易感状态也有很大不同。例如,不同的人处于相同的流感危险因素下,其感染的可能性及患病的严重程度是不同的。
4.心理因素&
在现今充满竞争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和心理稳定性与健康的关系尤为明显。自杀率、抑郁症发病率的上升是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佐证。
三、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促使人群和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实现预防疾病、治疗康复、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尤其是群体行为的改变。
健康教育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卫生工作领域,也是广泛应用于防、治、保、康各领域的一种工作方法,它是在过去的“卫生宣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卫生宣教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工作步骤
1. 健康教育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播健康信息、提供卫生服务、建设组织和社会网络等,使个体和人群获得最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由被动的治疗模式向主动的健康促进模式转变。
2. 健康教育的工作步骤&
健康教育特定目标是改善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常以项目形式展开工作,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行为危险因素评估(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又称为健康教育干预)和干预效果评价(又称为健康干预评价)。
评估以调查研究为前提,收集、分析信息,得出诊断。
行为干预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干预活动主要是:①取得领导和决策层的认可和支持,使各部门参与进来,共同制订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的政策,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②以社区为依托,以健康为中心,加强社区职能,促使社会公众与医药卫生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活动、参与决策;③推动和完善队伍建设,改变 “医疗服务”为中心的观念,以“促进健康”为中心;④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干预评价就是评价干预对象的行为是否发生了改变。通常的做法是通过问卷了解干预对象的行为改变情况的有关信息,同时,找出一些客观的、评估行为改变情况的测量指标。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事业,它可使人们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具有持久性、多重性和潜效性。当然,健康教育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从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来看,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难以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而且,许多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受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卫生服务等影响,并与工作条件、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市场供应、环境状况、社会规范等密切相关,不良行为的改变,受到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单纯通过健康教育达到目标,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四、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健康促进是个人与家庭、社会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其基本内容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和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健康潜能。
(二)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健康促进活动的优先领域主要涉及以下五个:
1.发展个人的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使人们能够有准备地应对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很好地对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家庭、社区、学校和工作单位都有这个责任。
2.加强社区的行动&
健康促进的重点是社区。挖掘社区资源,帮助社区人群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社区群众的参与是社区行动的核心。
3.营造健康支持环境&
健康支持环境包括家庭、工作和休闲地、当地社区、获取健康资源的途径、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等。创建安全的、令人满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人们提供免受疾病威胁的保护,系统评估环境快速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有利于健康。
4.制定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
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过了卫生保健的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健康促进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如财政、税收等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5.调整医药卫生服务的方向&
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区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医疗保健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须多方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医疗部门的作用必须超过仅能提供治疗服务的职责,更多地提供健康促进服务。
(三)健康促进的策略
早在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大会上,《渥太华宣言》明确提出了三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发展。
1.政策倡导&
倡导各级政府从政策上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认同,卫生部门调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和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条件。
2.多方协调&
争取个人、社区、卫生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利益和合作,建立强大的健康促进联盟和支持系统,从而产生有效的社会氛围,使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被人们接受的社会规范,共同实现健康目标。
3.赋权参与&
个人或群体有权获得足够的正确的健康观念、知识、技能,以有效地解决健康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激发个人和群体的健康潜能,并积极参与社区卫生规划,参与决策和管理,参加到健康促进的各项活动中。
第二部分& 健康教育传播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以及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过程中,传播是“知→信→行”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传播效果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成败,又受到社会、经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一)健康传播的概念
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是指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卫生保健领域的具体和深化,是应用传播策略去影响公众,让人们获得健康信息,并促使相关个人及组织在态度、行为的改变,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个人、社区和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健康传播的重点是要了解当信息传到目标人群后产生的效果。
(二)健康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具有专业素质& 健康传播不同于一般信息的传播,它要求传播者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2.信息正面 &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健康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即“以健康为中心”。要控制和抵抗色情、暴力、酗酒等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污染信息,力图让公众知晓健康信息,认同健康信念,形成健康态度,采纳健康行为。
3.传播过程复合& 从信息来源到最终的目标人群,健康信息的传播往往经历多级、多途径传播,并经多次反馈。
二、传播模式
传播学者为研究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对复杂的传播现象进行描述,以解释和揭示传播的本质,从而形成不同的传播模式。传播模式种类很多,最早的传播模式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社会传播的构造和功能》中提出的拉斯韦尔模式,又称“5W”模式。描述传播行为的简单方法,就是回答下列5个问题: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该模式具有综合性及简洁明了的特点,抓住了传播的主要方面,被誉为传播学研究经典,至今仍然是指导人们传播的方便的综合性方法。
(一)传播者
又称传者,泛指信息的发出者,可以是特定的个人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也可能是一个机构如出版社、影剧院、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级宣传部门和教育机构等。
在进行健康教育的传播中,要重视传播者的学术声誉、专业水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影响着传播效果。例如,由一位药学专家或一位学生来做同样内容、同样水平的安全用药知识讲座,听众的积极性、注意力和听后的记忆程度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心理定势的作用。
(二)信息&
信息就是传播者所传递的内容,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如消息、数据、信号等。信息可以是观点、判断、思想和情感。信息是传播活动得以进行的最基本的因素,是传播的灵魂。
健康信息是指与人的健康有关的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健康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符号通用和通俗性: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必须通用、准确,并且是受者易于接受理解的,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否则达不到健康教育的目的;②科学性:只有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才能促进人们的健康,达到健康传播的效果;③针对性和适用性:健康信息应根据受者的需要因时、因地、因人有针对性地制作,要能够保证不被人们错误理解,并能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水平上加以应用;④指导性:健康信息对人们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告诉人们如何运用健康知识、技能,教育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采纳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播途径&
又称传播媒介。采取不同的传播途径对传播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讲话、电传、电话、信件等是常见的个人传播媒介,报刊、电视、广播、书籍、网络、讲座等是常见的大众传播媒介。健康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选择适宜的传播媒介,以确保传播的效果。
(四)受传者
受传者又称受者,是指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所到达并被接受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称之为受众。
在社区健康信息传播中,受者主要是指居住在社区的居民。受者对健康信息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与其心理现象有关。受者具有求真、求近、求新、求短的心理特点,也就是说所传播的健康信息在内容上要科学真实,在信息选择上要与受者在知识、生活经验、环境、空间及情感等方面比较接近,在制作上要注意角度新、立意新、技巧新,在文字表述上尽量做到短小精悍、一目了然、长话短说。因此,医药卫生工作者在健康信息的传播上,只有迎合受者的心理现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受者接受理解信息的兴趣。
(五)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受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比如,通过健康传播让青少年拒绝吸烟:
1.知晓健康信息(获得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 健康信息的知晓情况主要取决于信息传播的强度、比对度、重复率、新鲜度和创意性等信息的结构性因素。
2.认同健康信念(相信吸烟是有害健康的行为)& 受者接受所传播的健康信息,理解信息中倡导的健康信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这样的信念进行分析判断。
3.形成健康态度(不喜欢他人吸烟)& 受者的态度从不利于健康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成为一种心理定势。
4.采纳健康行为(拒绝吸第一支烟,最终养成不吸烟的好习惯)& 这是健康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受者接受健康信息后,在行为方面做出了反应。这是健康传播的最终目的。
传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传播的效果。因此,在传播活动之后,应注意作好反馈性的调查研究,以了解传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社区健康传播的特点及其基本形式
社区健康传播是指社区居委会、社区药店、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利用各种媒体,将各种健康知识、观念、行为、资讯等有计划地与居民进行交流和分享的过程。它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健康。
(一)社区健康传播的特点
社区健康传播因其在内容、方式上与医院及一般的商业传播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加上社区居民组成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所以社区健康传播除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特点外,还包括以下一些特点:
1.传播形式的多样性&
在社区,居民的构成具有多层次性和复杂性,不同文化、职业、年龄的人,对健康信息的兴趣、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健康传播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目的而采取不同的传播形式。
2.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社区健康传播的对象应包括该社区的所有居民。社区居民根据职业、年龄、文化等主要特征分为不同的群体。从居民的职业角度看,某些社区居民的职业可能有一定的类似性,如机关、学校、企业、个体经营者等。从文化层次看,有些具有医药学及健康知识;有些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医药学及健康知识欠缺,还有些文化水平低,健康知识少。从年龄的角度看,居民可被分为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故社区健康信息传播的对象具有广泛性。
3.传播内容的趣味性&
文化水平不高的社区居民,其健康信息的接受程度不仅取决于其内容的科学性,同时还取决于内容的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健康信息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社区健康信息的传播中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4.传播时间的不定性&
因社区居民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的不同,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时间,让更多的社区居民集中在一起接受健康信息的传播。因此,必须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安排时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健康信息的传播。
(二)社区健康传播的基本形式
根据规模,传播形式一般被分为6种:自我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社区健康传播中常用的为后面4种。
1.人际传播&
又称人际交流或人际沟通,是指个体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过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社会传播形式。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有:咨询、交谈或个别访谈、劝服、指导等。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面对面传播,一般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媒介进行交流;非面对面传播,则通过电话、书信等媒介进行交流。
人际传播具有如下特点:①及时性: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可较随意进行。交流中,传、受双方不断交换着自己的传、受角色,接受和发出信息,沟通及时,交流充分,双方可以随时了解对方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②针对性:传者可以根据传播对象和传播的信息内容以及传者自己的意图、目的来选择传播的方式、内容、地点。在进行传播的同时,传者还可根据受者的接受情况、反应情况等随时调整传播策略,充分运用和发挥传播技巧。这种针对性和灵活性是在大众传播方式中做不到的。③双向性:传、受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参与相互间的传播行为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双向互动的过程。④速度慢: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在一定时限内的信息覆盖量和人群数量远不如前者。
任何健康信息的落实都需要更多的具体指导才能变为正确的健康行为,因此人际传播在健康信息的传播中,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配合其他传播媒介综合使用,都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2.群体传播&
群众传播是小群体的传播活动。指在一定的规章下,对临时聚合于某一场所、具有一定人数的公众进行传播。适用于不同目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例如:收集和传递禽流感的防控信息、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用药安全知识讲座等。
群体传播具有如下特点:①广泛性:群体传播的场合是公开的,信息的覆盖量可以达到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更多;②综合性:在群体传播中,可以利用人际传播,也可以利用实物,还可以利用电视等媒体进行传播;③及时性:由于面对面的交流,受众能及时地反馈自己的意见,使传播者及时调整传播内容,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④双向性:在群体传播中,传、受双方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实现信息交流的双向性。
3.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传单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具有如下特点:①即时性:大众传播一旦发出,立即会发生社会影响。大众传播中某条确切或虚假的消息,可能使很多人受益或使很多人上当受骗。②公开性:大众传播内容是公开的、公共的,是一种“公开的说话”,不具有保密性。因而,公开性也是普遍分享性,广大受众可以分享大众传播媒体中的任何信息。③单向性: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它的传者特定,传者与受众通过媒体发生间接联系,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受众一般无法要求当面解释与直接提问,信息反馈不及时。④广泛性:受众为数众多,分散广泛。受众的多少取决于媒体的传播范围。⑤超越性:大众传播超越时空,信息传递量大,速度快。大众传播运用日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媒体传递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超越时空功能不断加强。
4.网络传播&
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光纤技术为基础,对文字、声音、图像或三者的结合进行的信息传播。它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也是信息接收者和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网络传播使人类传播活动出现了新的飞跃。它的出现不仅使整个的信息传播发生了从量到质的改变,而且使我们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传播是对以往各种传播的一种全新延伸、全面超越和彻底整合,具有强烈的人性化、时尚化、生活化等传播优势和大容量性、交互性、多样性等传播特点。网络传播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如下:
(1)健康咨询或网上医院: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等进行文字交流、语音交流、视频对话交流。这使得医师、药师与居民之间能够建立一种直接的、即时的、互动式的沟通渠道。人们通过在线健康咨询或网上医院解决健康问题,包括不愿意直面医师、药师说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同时节省一定的就诊时间。
(2)检索健康信息:网络中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内容无所不包,教育、文化、娱乐、医学、药学等方面的信息也很丰富,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国的服务器、数据库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到感兴趣的信息。
四、传播技巧
健康信息的传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传播的每个环节上都有许多因素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播效果。这其中,良好的传播技巧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传播效果。
(一)交谈的技巧
健康传播者,尤其是医药卫生工作者的责任不只是把健康信息表达清楚,还要考虑怎么谈才能使对方产生兴趣,容易理解,并根据对方的各种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讲话内容和方式。
1.说话技巧&
掌握说话技巧,就是使用对方能理解的言语和能接受的方式,提供适合个人需要的信息。“一对一交谈”是健康传播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口头传播方式。
(1)尊重对方:传播者要尊重社区居民或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礼貌待人,正确地称呼社区居民或患者;尊重他人隐私及拒绝回答问题的权利,避免使用批评、威胁或阻碍沟通的语言;要热情、亲切、诚恳,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否则,即便口才再好,也只能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
(2)语言通俗易懂:使用简单句和通用词语,避免使用对方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和俚语。如果对一个不懂英语的人讲英语,对一个不懂方言俚语的人讲方言俚语,对一个不懂药学的人讲药学术语,信息自然无法传递,交流活动也就无法进行。所以,在说话的过程中,应根据谈话对象的身份、文化层次等,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使用当地语言或群众习惯用语,讲话时发音清晰,语速适中。另外,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更可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反应和效果。
(3)适当重复重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概念:在交谈过程中,对于比较重要的或对方比较陌生而难以理解的概念应重复2~3遍,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4)谈话的内容明确,重点突出:一次谈话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涉及的内容不宜过多、过广。
(5)注意观察受者,及时取得反馈:传播的本质是互相间的呼应。交谈过程中对方不自觉的表情、动作等都表达了其感受,要注意观察其感情变化及其内涵。在谈话的过程中可适当停顿,给对方提问和思考的机会,随时停下来询问对方是否听懂了,是否有问题,是否有需要重复的地方。
(6)使用辅助材料:必要时可运用图画、模型等辅助谈话,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2.倾听技巧&
倾听是人们通过有意识的听而理解信息的过程。有效地倾听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之一,听对方的词句,注意其说话的音调、流畅程度、选择用词等,借以洞察说话人的真正含义和感情,是对接受到的信息所作的积极能动的心理反应。有效的倾听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主动参与,给予积极响应:采取稳重的姿势,与说话者保持同一高度,双目注视对方,在听的过程中,用各种对方能理解的动作与表情,如微笑、皱眉、迷惑不解、点头,说“哦”、“嗯”或重复对方所说的关键词等,表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给讲话人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利其及时调整。
(2)集中精力,排除各种干扰:与人交谈时要排除有碍于倾听的干扰因素,客观干扰如噪音、有人来访等,主观干扰如分心、急于表态等心理因素。对外界的客观干扰要听而不闻,即使偶尔被打断,应尽快将注意力集中回来;有意识地克服和排除自身的主观干扰。
(3)注意观察,体察言外之意:充分听取对方的谈话,捕捉每一个有关的信息,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不轻易作出判断,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对方叙述病情的过程也是内在心理压力缓解和释放的过程,可能绕着圈子讲话,对于离题过远或不善于言表者,可以给予委婉、恰当的引导。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抓住对方的某一句话,自然地引导到另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上。这需要传播者在倾听时要有耐心,在听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分析,抓住要点,注意说话人不自觉地以表情等非语言形式表达的情感及其内在含义,这将有助于对其谈话内容的理解和解释。
3.提问技巧&
提问的目的在于开启话题,获取信息,便于进一步沟通。提问的方式有时比提问的内容还要重要。比如,用平和的语气,不把提问变质问;问话有间隔,给对方一些思考时间,避免一个紧接一个地提问给对方造成紧张和心理压力等。不同的提问,可能产生不同的谈话效果。
(1)封闭式提问:要求对方简短而准确的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以及名称、数量等,通常是为了证实情况。例如,问:“您抽烟吗?”答:“抽”或“不抽”;问:“您每年定期做体检吗?”,答:“是的”。适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
(2)开放式提问:这类问题比较笼统,在于让对方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判断表达出感觉、认识、想法等,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例如,问:“用药后您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呢?”,答:“腹痛、恶心、呕吐等”;问:“你平常给孩子添加什么辅食?”,答:“蔬菜泥、鸡蛋羹、果汁等”。开放式问题有利于对方不受说话者的诱导,说出真实、客观的事实。
(3)探索式提问:为进一步了解对方存在某种认识、信念、行为现象的缘由而提问以获得更深层次的信息,也就是再问一个“为什么”。如“你为什么不继续用药呢?”。在提此类问题时,尤其注意使用缓和的语气,以免质问之嫌。
(4)诱导式提问:又叫倾向性提问。提问者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诱导对方按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有暗示作用。如“你今天感觉好多了吧?”更容易使人回答:“嗯,好多了”。在提示对方注意某事时,可以用诱导式提问,如“你最近该去体检了吧?”;在涉及敏感性问题和隐私时,适当的应用诱导式问题可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但是在以收集信息为首要目的的活动如了解病情、用药咨询中,应避免使用此类问题,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5)复合式提问:指在所提的问题中包括了两个和两个以上的问题。应避免使用复合式问题。如“你经常抽烟、喝酒吗?”。烟和酒是两种东西,是否经常又是个问题,此类问题使回答者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且易顾此失彼。
4.反馈技巧&
反馈是指受者接受信息后所产生的反应通过某种传播形式又返回到传播者的现象和过程。恰当的反馈可以使谈话得以深入。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传者及时取得反馈,得以及时了解受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同时,适当地给予反馈,则使受者可获得必要的激励和指导。常见的反馈方法有:
(1)积极性反馈:又称肯定性反馈。受者用语言或动作、表情等对谈话对方的言行作出恰当的反应,表示理解、赞同或支持, 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在交谈的过程中,适时地插入这样一些话:“是的”、“我也这样认为”,或微笑、点头、伸出大拇指等形式表示肯定对方,这样会使对方感到高兴,受到鼓舞而易于接受。在用药咨询、技能训练、行为干预时,运用积极性反馈尤为重要。
(2)消极性反馈:又称否定性反馈。受者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对谈话对方的不正确言行或存在的问题表示不赞同或反对。为了取得预期效果,消极性反馈应注意两个原则:首先,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力求心理上的接近;二是用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态度和缓、口气婉转。如“要是我处于你的位置,我也会这样的,但……”或摇头、摆手表示反对等。消极性反馈的意义在于使谈话对方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易于接受批评意见和建议,敢于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3)模糊性反馈:对谈话对方的言行没有表示出明确的态度和立场。如“是吗?”“真的吗?”“哦。”适用于难以回答的问题或暂时回避对方某些敏感问题。&&
(4)鞭策性反馈(四步谈话法):有些时候,需要用鞭策性反馈来激励健康传播对象树立更高层次的目标,以促进其知、信、行达到更完善、更健康的境界。运用这种反馈,首先要对谈话对方的言行作出客观的评述,然后说明这种言行给你的印象,再向对方提出要求,最后请对方作出答复,故称“四步谈话法”。这种反馈既指出了问题的所在,提出了改变的方向,又以征求意见的方式要求对方自己作出抉择,很有激励性。如“你不愿意谈论某某问题,这让我觉得你不敢正视它。希望我们能一起分析一下,你看怎么样?”
5.非语言传播技巧&
非语言传播指以动作、体态等非语言形式传递信息的过程,它融会在说话、倾听、提问、反馈中。人的表情、眼神等蕴含着丰富而真实的信息内涵,人际交流中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形式传播的。
(1)动态体语的运用:通过无声的动作来传情达意,如目光、面部表情、手势、触摸等。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控制目光能表现一定的内容,在不同的环境中还可以采用环顾、虚视等形式。人们的感情常会在不经意间通过面部表情显示出来。比如面含微笑点头,表示赞许;皱眉表示不愉快或迷惑;瞪眼、嘴唇紧绷表示冲突、敌意等。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除生疏紧张气氛的重要条件。人们也常常用手势强调或辅助表达,比如否定或制止时用手左右摇摆,兴奋时鼓掌,愤怒时握拳,不知所措时抓耳挠腮,认真倾听时用手托腮等。恰当地运用手势会增强信息的清晰性,增加表达思想感情时的感染力。
(2)静态体语的运用:姿势、体态、仪表服饰等属于静态体语,它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反映人的气质、文化修养及心理状态等。着装整洁,举止稳重,使人易于信任,这是对健康传播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3)类语言的运用:类语言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音量、速度、语调、节奏以及鼻音、喉音等。在交谈中适时适度地改变声调、音量和节奏,可有效引起对方注意和调节气氛;适当地运用鼻音等则可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和关注。因此,学会控制和利用类语言,也会产生语义的效果,使传播更有感染力。
(4)时空语的创设:利用由时间、环境、设施和交往气氛所产生的语义来传递信息。遵守约定的时间,是有礼貌、有诚意的表现。不同的空间距离、不同的空间方位不仅标志着人们不同的感情关系,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表达。一般来讲,谈话双方保持的距离,反映了两者的关系或希望建立的关系;谈话双方处于同一高度时,较易建立融洽的交流关系。封闭式的安静环境、较小的空间适宜做较长时间的深谈,如药物咨询室;而开放的场所,则比较适合进行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二)知识灌输的技巧
知识灌输是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知识对形成健康的行为十分重要。人们健康知识的获得要依赖于健康教育传播者的健康教育服务,因此,掌握知识灌输技巧对满足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讲授是指健康教育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等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知识,阐明概念,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认识健康问题,树立健康的态度和信念。讲授的主要技巧是讲述、讲解和讲演。讲述是教育者用口述的方法,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习者。讲述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注意启发鼓励受教育者参与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受教育者分析和思考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避免照本宣科。讲解是对要领、原理、现象等进行的解释,在讲解时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与讲解各有侧重,在实践中常结合使用。讲述是从广度上说明问题,讲解是从深度上讲述理解问题的意义。讲演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向众多人就某问题发表意见或阐明事理的传播活动,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讲演结合的信息传播形式。举办专题讲座是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讲演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讲演者的口才、个人魅力、讲演内容的吸引力、讲演过程中恰当的举例及能否有效地应用非语言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次成功的讲演就是一次成功的学术演讲。
2.阅读指导&
知识的获得,只有传播者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要领会、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还必须靠自己去阅读。这就要求健康教育的传播者要掌握阅读指导,提高受者的自学能力。
(1)针对对方当前的健康问题指导其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材料,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指导阅读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的书籍。
(2)根据受者的学习能力、身心状态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每次阅读的内容不要过多。
(3)帮助受者制订经济、实用的购书方案,学会选择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可读性的书籍。
演示即通过实物、直观教具使受者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它不仅是帮助受者感知和理解书本知识的手段,也是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演示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受者学习自我照顾的技能,如胰岛素自行注射、自测血糖、如何使用家庭常用保健用具等。
(1)演示者要先解释操作的全过程,并示范一遍,然后再重新慢慢地示范,并解释每个步骤、原理、方法及如何与其他步骤相联系。
(2)演示者要耐心,尽量用简单易学的步骤教学。
(3)演示时要注意安排好场所,尽量让所有参与者都能看到示范的进行,人数较多,可以分组示范。
(三)行为干预的技巧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和巩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了帮助患者或社区居民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必须掌握行为干预的技巧,也就是注重行为的模仿和强化训练。
1.行为指导& 行为指导是指通过文字、语言、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健康态度,作出行为决策,学习和掌握新的行为方式。
2.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现代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技术。国内外实践证明,应用行为矫正技术是快速取得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特别适用于戒烟、减肥等成瘾行为以及儿童的不良行为矫正。
3.群体行为干预& 群体行为干预是利用小群体开展健康教育,是行为干预的一种有效途径。群体可以是社会生活中自然存在的,如家庭、居民小组、学生班集体等,也可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标把人们组织起来成为小的活动集体,如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学习小组等。对于依靠个人努力难以实现的行为改变,如改变个人饮食习惯、戒烟、锻炼等,在有组织的集体中,在家人、同伴和朋友的帮助监督下,可以较容易实现。群体行为干预的方法主要有:①注意树立榜样;②制定群体规范;③多应用鼓励手段,对已改变的态度和行为给予支持和强化;④提倡互帮互助,增进群体的凝聚力。
例如某男,50岁,身高180厘米,体重88公斤,每天抽烟1-2包,常忽略早餐,喜红烧肉,基本以车代步。个性强,易冲动,面对问题时不愿与人沟通。近期因家庭事件和工作不顺,连续2、3次发作心绞痛。出院后,遵医嘱坚持用药,多食蔬菜和水果,仍每天抽烟约半包。
该患者了解一定健康知识,认可一些健康信念,且有可塑的健康行为(能遵医嘱坚持用药,按时早餐,由喜红烧肉到少食大肉多食果蔬,比原来减少了抽烟)。但依然是个健康状况堪忧的人:有冠心病(身体疾病),情绪化、不愿沟通(心理不稳定),工作和家族关系紧张(社会不适应)。
对该患者的健康促进可以尝试从下列方面入手:①提供他更多的关于冠心病防治保康的信息; ②用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道德等实例影响他,力图改变其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
③联络心理专家给与他必要的心理调适;④动员他所在的社区力量、家族成员和工作伙伴主动与其沟通,并给与其实际的关心。
一、单选题:共25个
1.吸烟、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属于(B )
A环境因素& &&&&&&&&B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C生物学因素&&& 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2.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C )
A改变人们的个人行为&&&&&&&&&
B侧重于政府行为
C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 D主要着眼点是个体健康问题&&&
3.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C )
A个体健康&&&&&&& B群体健康&&&&&&& C个体与群体的结合&&&& D解决危险因素&&
4.下列属于人际传播的是(A )
A医师对患者的咨询&&& B出版书籍&
&&&&C网上咨询& D在电视上做广告& &
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
A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卫生宣传&&&&& B健康促进>卫生宣传>健康教育
C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健康促进&&&&& D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传
6.WHO提出的健康概念是(C)
A没有疾病&&& &&&B没有残疾&&&&& C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没有虚弱&&&& D生理与心理的健康&&&&
7.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的是(C )
A传者&&&&& B信息&&&&& C反馈&&&&&
D效果&&&&&&
8.在下列传播形式中,反馈效果最差的是(A )
A广播&&&&& B劝服&&&&& C指导&&&&&
9.健康传播效果中的最低层次为(D)
A知晓健康信息&&&& B转变健康态度&&&&& C采纳健康行为&
&&&D对健康信息充耳不闻、固执己见
10.谈话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C )
A力求讲普通话& B适当重复& C尊重对方& D及时取得反馈&
11.健康传播的特点不包括(D)
A传播者具有专业素质& B信息正面& &C传播过程复合& D 针对患者
12.健康教育中行为干预的方式有(D)
A讲解& B演示& C演讲& D行为矫正
13.药师与患者交流要尽量避免使用的提问方式(C)
A封闭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复合式提问D探索式提问
14. 药师询问患者“用药后您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呢?”属于(B)
A封闭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复合式提问D探索式提问
15.药师询问患者“你为什么不继续用药呢?”属于(D)
A封闭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C复合式提问D探索式提问
16.让公众掌握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最适合采用的方式(C)
A讲解& B 演讲& C 演示 D讲述
17.社区健康传播的特点不包括(E )
A形式多样&& B对象广泛&&
C内容有趣&& D时间不定&&
18. 知识灌输的方式不包括有(E& )
A讲授&& B阅读指导&&&
C演示&& D展板&&&&
19.社区健康传播的基本形式不包括(A )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E网络传播
20.发放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属于(A)
A阅读指导&& B讲解&&&
C行为示范&& D行为矫正
21.健康教育的核心是B
A健康教育诊断&& B健康教育干预&&
C健康干预评价 &D健康教育内容评估
22.教糖尿病人自我检测血糖最适合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D)
A宣传册& B演讲& C讲解& D演示
23.健康促进的目的是(C)
A个人行为改变&& B政府行为改变& C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改变& D个人和政府健康观念改变
24.通过央视“健康之路”的电视节目传播养生保健的信息,属于
A人际传播&&& B网络传播&&
C大众传播&& D群体传播
25. 健康教育传播中,群体传播的特点不包括(D )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及时性&&& D针对性
二、多选题:共10个
1. 社区健康传播的特点是(ABCD& )
A形式多样 &&B对象广泛&&
C内容有趣 &&D时间不定 &&E方向单一
2. 知识灌输的方式有(ABCD& )
A讲授&& B阅读指导&&&
C演示&& D展板&&&&
3. 社区健康传播的基本形式主要为(BCDE& )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4.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ABCDE& )
A不吸烟& B少饮酒 C合理膳食 D适量运动 E定期健康检查
5. 《渥太华宣言》明确提出了促进健康发展的三个主要策略(ABC& )
A政策倡导 B多方协调& C赋权参与& D强制执行& E自我监督
6.社区健康传播的对象包括( ABCD )
A婴幼儿& B青少年&& C中年&& D老年& E家庭主妇
7.健康促进活动的领域包括(ABCDE& )
A发展个人的技能& B加强社区的行动& C营造健康支持环境&
D制定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 &E调整医药卫生服务的方向&
8.拉斯韦尔模式包括(ABCDE& )
A传者&&&&& B信息&&&&& C传播途径&&&
D效果&&&&&& E受者
9.健康教育交流时常见的反馈方法有(ABCD& )
A积极性反馈& B消极性反馈& &C模糊性反馈
&&&D鞭策性反馈& &E无反应
10.群体行为干预的方法主要有(ABCDE& )
A树立榜样& &&B制定群体规范&
C应用鼓励手段 D提倡互帮互助& E互相监督。
三、判断题:共15个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
(√)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政策和策略。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核心是促使人们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疾病危险因素。
(√)4.第三次卫生革命是改革服务体系,积极发展
(× ) 5.社区健康传播的对象仅针对家庭主妇。
(√)6.群体行为干预是利用小群体开展健康教育,是行为干预的一种有效途径。
(√)7.演示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受者学习自我照顾的技能,如胰岛素自行注射的演示。
(√)8. 开放式问题有利于对方不受说话者的诱导,说出真实、客观的事实。
(√)9.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10.社会适应健康就是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
(× )11.健康促进主要着眼点是个体健康问题。
(√)12.健康促进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
(× )13.健康促进主要着眼点是群体健康问题。
(× )14.开放式问题不利于对方不受说话者的诱导,说出真实、客观的事实。
(× )15.了解病情、用药咨询中,使用诱导式提问,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