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使末流的员工持股多久才能卖变成一流的员工持股多久才能卖

推荐管理者如何激励员工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从员工到管理者的转变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对问题束手无策的6种人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见这样的人,他们可能并不缺少工作的热情,每天也都有在兢兢业业的上班,但是在问题的面前,他们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
这样的人大概分成6类:
第一种人:习惯找借口的人
我们身边相当多的人总在不停地抱怨着工作的不顺利:运气不好、老板不器重、同事的不信任。只是抱怨的众多原由唯独没有的就是自己。
这其实便是借口。为什么他们总是如此煞费苦心地找寻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呢?事实上当你找出了借口为问题做出了掩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这个问题在你的手上很难解决了。因为你把精力放到了借口上面,就不再愿意去考虑怎样去解决问题了。并且你有了借口,你就不能积极主动面对问题。
一旦你有了借口,你就离成功越来越远了。
第二种人:拖延的人
拖延会影响着解决问题方法的执行和贯彻,还会给你的时间带来了极大的浪费。并且不能让你解决问题,甚至使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反而会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的危害。当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拖延下由小变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你想解决的时候也会越来越难。
没有任何人能为我们的拖延承担起任何责任,最终为自己拖延买单的人还是你自己。
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这里面,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合理和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工作。如果你希望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你得把脚从刹车踏板——拖延——上挪开。
第三种人:投机取巧的人
从前,商人在镇上买了很多盐。他把盐装进袋子里,然后装载于驴背上。驴子经常抱怨。路上,驴子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盐遇水融化了。于是,驴子很轻松地背着变少的盐回到了家里。第二天,商人买了棉花。于是,驴子和之前一样,故意摔进河里。结果,棉花吸水变得更重了。
这个寓言中的驴子表面上看起来很“聪明”,但实际上投机取巧并不能带给人太多的好处,反而会像寓言中的驴子一样,最后导致驼的东西更重了。
在工作中,我们还是要更多地从实际出发,本本分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到投机取巧上,该走的路一步都不能省,如果想省掉这一步,你也许绕了更多。
第四种人:浅尝辄止的人
在美国西部淘金热中,有个人花费了几十万元购买了大量的设备,雇佣了很多工人在西部淘金。几年过去了,这个人并没有见到黄金的影子。最终他将设备等转让给了另一个人离开了。
而接手的人在开工的第二天就发现了纯度相当高的黄金,并且是一条金脉。而这条金脉仅仅是在前任老板金矿下的1米下!
这个金矿前任老板就少了仅仅一天、仅仅一米的坚持,而就这样子,成功的机会就从他的手心溜走。想要做成任何事情,坚持是必要。前行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成功也不会轻易地降临。浅尝辄止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许多人恰恰就是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坚持而功败垂成,这是他们为浅尝辄止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第五种人:消极怠慢的人
张峰毕业后在一家服装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虽然这与他当初的理想和目标相距甚远,但他没有消极丧气,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现实处境,便满怀热情并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工作中。他把热情与活力带到了公司,传递给客户,使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都能感受他的活力。正因为如此,尽管他才工作了一年,就被破格提升为销售部领导。
而同样很年轻的王远,也在短期内被提升到公司的管理层工作。有人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时,他答道:“在试用期内,我发现每天下班后其他人都回家了,而老板却常常工作到深夜。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一些业务上的东西,就留在办公室里,同时给老板提供一些帮助,尽管没人这么要求我,而且我的行为还受到一些同事的议论,但我相信我是对的,并坚持下来。长时间下来,我和老板配合得很好,他也渐渐习惯要我负责一些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王远并未因积极主动的工作而获取任何酬劳,可他学到了很多技术并获得了老板的赏识与信任,赢得了升职的机会。
大多数人并不跟张峰和王远一样,他们常常以被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认为工作是给老班在工作,对待工作更多的是敷衍。他们缺少的就是对工作的热情,不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而这时候疲劳和懈怠就会缠身而来,这也使得他们中大部分人一辈子庸庸碌碌。没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当然会对工作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
第六种人:畏惧问题的人
在起跑线上,号令枪响起后,短跑运动员根本就没往前跑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后果?
可以肯定的一点,他不能获得冠军了。遇见问题连面对的胆量都没有的话,这个问题是不可能被解决的。在起跑线上就否定了自己,他还有什么希望么?
你觉得你的实力不行,这个事情处理不好的概率比较大,可是你去处理了,你还有可能能解决,如果你根本就在畏惧这个问题而不愿意去处理,那么一点可能都没有了。
困难其实也是纸老虎,看着可怕,实际上经不住打的。但如果你被这个纸老虎吓着了,根本没有上去打的勇气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你去做了,不管结果如何,成功抑或失败,最起码你努力过。
找了借口,就不再找方法
有一次,恺撒率领他的军队渡海作战,登岸后他决意不给自己的军队留任何退路。他要他的将士们知道,这次作战的结果,不是战胜就是战死,所以在将士们的面前,他把所有的船只都烧毁了。像所有名将一样,他有拒绝借口、做决定于一瞬间的能力。
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学习恺撒,学习他把借口拒之门外的勇气。从一开始就不给自己任何机会去寻找借口,因为借口并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任何的益处,却是更多的负面影响。一旦有了任何的借口,你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一大截,还会让你上司对你产生不满。有了借口,你就会告诉自己,不再需要方法了。
而“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多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学员的第一理念。每当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在你找了借口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找了借口,那么方法再也没有它的容身之地了。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说:
“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后,在报告上批下这么一行文字:
“你还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上帝给了我们最好的阳光,只要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大量种植奇花异草,名树修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业收入位列亚洲第二。
新加坡没有高山,没有海浪,没有长城,也没有金字塔,但是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阳光,只要充分利用阳光就够了。这一突破性思路成就了新加坡旅游业的辉煌。
当我们寻找借口后,我们将深陷借口的世界中,借口——问题不解决——借口,我们将永远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找借口而不找方法的员工肯定不是能为公司创造效益,为上司或老板赏识的好员工,在工作中,上司或老板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借口,他们只需要你的结果。但找了借口,你就不会有精力去找方法了。
小枫是某个知名院校新闻专业,形象也很不错,被一家电视台录用了。刚开始上班时,同事们对他的印象还很不错,但是没过多久,他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上班经常迟到,和同事一同出去采访时也经常丢三落四。对此,办公室领导也找他谈了好几回,但小枫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搪塞。
一天,电视台特别忙,突然有位热心观众打电话过来说在一个地方有特大新闻发生,请电视台派记者前去采访,但是电视台别的记者都出去了,只有小枫在,没办法,办公室领导只有派他独自前往采访。没多久他就回来了,领导问他采访的情况怎么样,他却说:“路上太堵了,等我赶到时事情都快结束了,并且已经有别的新闻单位在采访了,我看也没什么重要新闻价值了,所以就回来了。”
领导很是生气地说:“北京的交通是很堵塞,但是你不知道想别的办法吗?那为什么别的记者能赶到呢?”
小枫急得红着脸争辩道:“路上交通真的是很堵,再说我对那里又不是特别熟悉,身上还背着这么多的采访器材……”
领导心里更有气了,于是说道:“既然这样,那你另谋高就好了,我不想看到公司员工不但没有完成公司交给他的任务,反过来却还有满嘴的借口和理由,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接到任务后,不管任务有多么艰巨,都能够想方设法把任务完成,并且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人。”
就这样,小枫失去了令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好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像小枫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在遇见了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么为自己开脱,怎么去找借口为自己做掩饰。却没有花一点心思在怎样去寻找方法,怎么才能给公司创造一点价值上面。到头来,损害了公司的利益,更给自己的发展制造了障碍。
  假使你拒绝任何借口,把自己整个地投入你的目标,以至没有东西可以使你消极时,你会对一般的困难、阻碍视若不见。你的坚毅会吓退许多可以迷惑常人的心魔,会消减许多的困难与阻碍。
生活中,许多平庸者、失败者的悲哀,常常在于面对困境时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总是在借口的老路上越走越远。不找借口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当我们不再找借口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翁,学会用方法去解决问题,会发现你自己的世界将发生本质的改观。
不找借口找方法,能力越来越强
方法是企业赢利、个人受益的关键。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方法,我们只有找对了方法,才能使企业受益,得到好的成效。
事实证明,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也是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资本。
皮特在一家高校的研究所从事研发工作,在工作中皮特发现学校的学生签到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有很多班级拥挤不堪,而另一些班级却又太小,面临被注销的危险。
意识到导师罗格承受着改进学生签到系统的压力,皮特自告奋勇组织攻关,负责开发一个新的体系。罗格高兴地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这个攻关小组开发出一个完善的签到系统。对杰克组织开发成功的这套系统,罗格给予了高度赞扬。
之后的一次组织机构改组中,罗格升任为主任,随即,杰克被提升为副主任。
这几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喜欢动脑,努力找方法来解决职场中难题的人是最优秀的人,也是公司需要的人。公司领导一定会发现这种优点,予以重用。假如你通过找方法、动脑筋做了一件乃至几件让人佩服、让领导赏识的事,你就很快脱颖而出并获取更多青睐。
方法可以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是一条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捷径。一个优秀的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主动找方法,用自己的智慧推动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在主动思考中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
在东太湖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带狗捉鳖的老汉,他每天能挣50多块钱,是远近闻名的生财有道的新闻人物。
他在太湖边生活了半个世纪,对鳖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找到了老鳖“晾滩”的规律:每逢产卵或骄阳如炽时,鳖便爬上岸来,于荫凉处吹风、透气、纳凉;有时为争一块“风水宝地”,众鳖竟簇在一起,甚至叠起罗汉来。太湖边芦苇茂密,沼泽地连绵不绝,给捕鳖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何况,老鳖感觉灵敏,稍有动静,便立即逃之夭夭。
但是,老汉想了一个办法,训练了一只小狗,使小拘成了捕鳖的能手。他训练的方法是选择一只优质小狗,养在一个不深的地洞中,留个出气孔。小狗进洞后,不喂食,让它挨饿,每日三次于洞口上风处,熏鳖壳鳖骨,再以鳖汤拌饭供食。如此反复进行三四次,小狗便对鳖有了兴趣,一闻到鳖的气味就会立即扑上去。这样,小狗就成了捕鳖能手了。
捉鳖老汉能够想到用训练有素的小狗来代替自己捉鳖,根本原因在于他善于寻找方法,从问题中寻找突破口,自然就靠近了结果。
最成功的人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放眼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成功者无不是善于思考的人,而世间万物无不出自人的头脑,出自思考的源头。所以,胸怀豪情的职场人士,如果善于启用“头脑”,挖掘出最大的潜能,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1993年郭士纳入主IBM的时候,公司已是四面楚歌,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1994年底,郭士纳任CEO满一年时,公司累计亏损额达150亿美元,超过前三年亏损总和,IBM市值也从1050亿美元暴跌至320亿美元。
那么,郭士纳后来是如何力挽狂澜,使IBM东山再起的呢?
1993年到任之初,他就向公司阐明了自己的管理哲学:按原则而不是按程序实施管理,以市场为导向,迅速行动;注重解决问题;清除政客式人物;坚信质量、竞争战略、团队合作、绩效工资和商业道德的价值。他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都要具备三个特征:明确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和优秀的领导艺术。
具体来讲,他做了四件事情:一是重组公司结构;二是重塑品牌形象;三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四是向服务转型。
在他的带领下,IBM东山再起,成为成功实现战略转型的全球知名大公司,到 1998年底,IBM已经完成了18000项电子商务业务,从中获得了820亿美元的收入。
用方法锁定问题,自然就靠近了执行结果。在工作时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用大脑工作的员工肯定比仅用四肢工作的员工更有工作绩效。
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推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
这些话中所包含的道理并非仅仅指读书,生活中许多时候,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一个难题时,我们不仅需要良好的态度和精神,需要刻苦和勤奋,而且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小凤和小莉是开发区旁边的一家网络公司营销部的职员,她们主要从事着把网络产品推销给开发区企业主的工作。但是小莉的业绩一直不如小凤,有一天,小莉在公司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说:“你们发现没有,经理对待小凤格外的照顾。”
这话被经过的经理听到了,他把小莉叫到办公室,“那你觉得你比起小凤的业务能力如何?”
“我觉得我不比她差。”
“你比小凤的业绩如何?”
“小凤的业绩比我好,但……”
“那就行了,对于我来讲,我只看你们的业绩,谁的业绩高,我就给谁开出更高的工资,就说明谁对公司有更大的价值。这么讲虽然有点残忍,可这就是在公司生存下去的法则。”
业绩,就是我们解决好问题的产品。它不是靠从天而降来的,是要经过艰辛、努力、思考所得的。
每个公司都是追逐利益的实体,而发展则需要公司中的每个员工解决公司运营中的所有问题。公司是员工证明自己能力的战场,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贡献,解决不了问题,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
1861年,当美国内战开始时,林肯总统还没有为联邦军队找到一名合适的总指挥官。
林肯先后任用了4名总指挥官,而他们没有一个人能“100%执行总统的命令”——向敌人进攻,打败他们。
最后,任务被格兰特完成。
从一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到一名总指挥官,格兰特升迁的速度几乎是直线的。在战争中,那些能圆满完成任务的人最终会被发现、被任命、被委以重任,因为战场是检验一个士兵、一个将军到底能不能出色完成任务的最佳场所。
在格兰特将军担任联邦军队总指挥官的期间,纽约方向派了一个牧师代表团到白宫求见林肯,要求撤换格兰特。林肯耐心地听他们讲了一个小时。然后林肯说:“诸位还有话要说吗?”代表们说:“没有了。”于是林肯问道:“诸位先生,你们讲得很好,我想请你们告诉我,格兰特将军喝的酒是什么牌子的?”大家回答说:“不知道。”林肯说:“这太令人遗憾了。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牌子,我将派人购买该牌子的酒10吨,送给那些没有打过胜仗的将军们,好让他们也像格兰特一样打几场胜仗!”
为什么林肯总统这么器重格兰特?
因为在当时的局势下,联邦军队大部分的将领一直在打败仗,他们甚至差点被南方军队打到华盛顿。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敢于主动进攻,更没有一个人能像格兰特那样:当他还是上校时,他就开始打胜仗;当他升为陆军准将时,他还是在打胜仗;当他升为少将时,他仍然在打胜仗。他打胜仗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他总是能利用手中的有限的军队、有限的武器,创造战场上的最大胜利。
在后来格兰特升为联邦军队的总指挥后,他更创造了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格兰特因为创造了无数影响后人的经典战役,他本人也被称为“战场上的想象大师。”
林肯总统是格兰特最有利的支持者。而格兰特以他非凡的执行力赢得了林肯的信任。
林肯在后来的评价也曾说道:“格兰特将军是我遇见的一个最善于完成任务的人。”
在战场中,林肯总统需要能够像格兰特能将问题解决的将军,同样道理,在职场中,老板也需要那些能够把问题解决掉的员工。 对于老板来说,他不是需要你来告诉他,在这个任务中间面对着多少多少的困难,他只需要你来完成这个任务。
而这正是检验优劣的标准,是证明能力的尺度。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关键要看他所创造的价值,他是否能够解决好公司交给他的问题。
结果决定一切!结果第一!这是一个凭结果说话的时代!
我们每天都要用劳动来交换自己的报酬,也要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只要你能解决好问题,不管在什么公司你都如鱼得水。
没有人去会在意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苦和泪,鲜花和掌声只会在你解决好问题在后才相伴于你的左右。只有这时,你才有资格去谈论你过程。
百事可乐推崇一种深入持久的“执行力”文化,强调公司员工“主动执行”公司的任务,100%地去完成它。那些一直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人总是能得到公司的嘉奖,那些业绩不佳的员工则不断地被淘汰。这种以“结果论成败”的企业文化塑造了一支有着顽强战斗力的员工队伍,从而使百事可乐逐渐成为可口可乐唯一的对手。
能不能解决好问题,是企业衡量一个员工价值重要的标准。你有多少的解决不了问题的借口都没有任何用处,对于公司的决策者来说,你解决问题的结果才是他们需要的。
  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
有一则寓言故事:
在古老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有恐龙、蜥蜴等。一天,恐龙们发现天上有颗行星越来越大,很有可能要撞到地球。恐龙们聚在一起商量说:该来的终究会来,难道凭咱们的力量可以把这颗行星推开吗?它们放弃了,等待着灾难的最后的降临。
而蜥蜴们也发现了这颗行星,它们马上开始挖掘洞穴。
终于,灾难发生了。那颗行星撞击地球了,引起了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恐龙们没有作任何措施,很快在灾难中死去。而那些蜥蜴,则钻进了自己早已挖掘好的洞穴里,躲过了灾难。
显然,蜥蜴是比较聪明的,面对着灾难,没有像恐龙一样选择放弃,而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困难,我们该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去解决。
可怜的恐龙在放弃中死亡,而蜥蜴却靠解决问题生存了下来。俗话说:“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想要成功,就要你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方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天无绝人之路。真正聪明的人,会充分开动大脑,顺着好的思维方式,走向成功的快捷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善于思考问题的人,总能给自己赢得让人们发现自己才华的机遇,在成功无望的时候创造出柳暗花明的奇迹。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轻易地解决,可是人们如果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出路,问题是不会自己主动消失的,它将一直困扰着你。
正面心态,积极思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人都应该并且可以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且用这种心态去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你总会遇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你的思路绝不能被钳制住,只要思路是活的,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里德是颇有名气的水果大王,尤其是他的高原苹果色泽红润,味道鲜美,供不应求。有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将要采摘的苹果砸开了许多伤口,这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眼看着苹果无法销出,不仅如此,如不按期交货还要按合同一一赔款。然而面对这样的问题,里德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不久,他便打出了这样的一则广告,并将之贴满了大街小巷。
广告上这样写道:“亲爱的顾客,你们注意到了吗?在我们的脸上有一道道伤疤,这是上帝馈赠给我们高原苹果的吻痕——高原常有冰雹,高原苹果才有美丽的吻痕。味美香甜是我们独特的风味,那么请记住我们的正宗商标——伤疤!”
从苹果的角度出发,让苹果说话,这则妙不可言的广告再一次使里德的苹果供不应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只是在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自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只要将你的心锁打开,勇敢地去面对问题,开动脑筋,也许你会收获的更多。
有一年,但维尔地区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制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样,都嘲笑他。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他说,不要购入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做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安慰她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了。”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
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即使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他们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他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便抱怨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稳定了但维尔地区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这时,但维尔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抛售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要急于出售货物,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生意十分兴隆。后来,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
常常听到有人在抱怨是生活多么的艰难,路是多么的难走。抱怨了很久,而他们的生活还是那么的艰难,他们的路依然是那么难走。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使用大脑去解决这些问题。
有一句话叫做“如果你不迈出第一步,你将无法前行”。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如果你不愿意开动脑筋,思索出路,那么你就是那愚死的汉。终其一生成功都不会向你伸出任何一支橄榄枝。
所谓没有办法是没有找到新方法
王老板开着一家糕点店,这个行业,竞争本来就十分激烈,加上王老板当初在选择店址上有些小小的失误,开在了一个相对偏僻的胡同里,因此,自从蛋糕房开张后,生意一直冷冷清清,不到半年,就支撑不下去了。面对收支严重失衡的状况,王老板无奈地想结束生意。这时,店里来了一位女客人,想给男朋友买一个生日蛋糕。当这个员工问她想在蛋糕上写些什么字的时候,女客人嗫嚅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
“我想写上‘亲爱的,我爱你’。”
王老板一下子明白了女客人的心思,原来她想写一些很亲热的话,又不好意思让旁人知道。有这种想法的客人肯定不止一人,现在,各个蛋糕店的祝福词都是千篇一律的“生日快乐”、“幸福平安”之类,为何不尝试用点特别的祝福语?
于是,王老板送走女客人后,就开始在思索:
我们店里糕点师用来在蛋糕上写字的专用工具,可不可以多进一些呢?只要顾客来买蛋糕,就赠送一支,这样客人就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写一些祝福语,即使是隐私的也不怕被人看到了。
王老板就这样去做了,并做了一些简单的宣传。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顾客比平时增了两倍,每个客人都是冲着那支可以在蛋糕上写字的笔来的。
那位王老板说:
“从那以后,我的生意简直可以用奇迹来形容。我本来都做好关张的心理准备了,没想到这样一个方法帮了我大忙”。
故事中的王老板,从没有办法准备关张大吉的时候,到寻到了办法让他的糕点店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
“实在是没办法!”
“一点办法也没有!”
是真的没有办法吗?
是真的没办法吗?还是你根本就没有认真的好好想想,你确定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分析了所有的可能?还是你根本没有动脑筋想新方法?
或许这两句话的实际含义是:
“我想不到好的办法。”
因为一句“没办法”,我们似乎为自己找到了可以不做的理由。可是是真的没办法吗?还是我们根本没有好好动脑筋想新方法?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思路放宽,这样才有可能为所谓的绝境找到新的出路。
“王致和”臭豆腐今天已是许多人饭桌上的美味,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闻名于京城的臭豆腐与王致和的失败是有很大关联的。
相传康熙年间,安徽青年王致和赴京应试落第后,决定留在京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学做豆腐谋生。可是,他毕竟是个年轻的读书人,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夏季的一天,他所做的豆腐剩下不少,只好用小缸把豆腐切块腌好。但日子一长,他竟把这缸豆腐忘了,等到秋凉时想起来了,腌豆腐已经变成了“臭豆腐”。王致和十分恼火,正欲把这“臭气熏天”的豆腐扔掉时,转而一想,虽然臭了,但自己总还可以留着吃吧。于是,就忍着臭味吃了起来,然而,奇怪的是,臭豆腐闻起来虽有股臭味,吃起来却非常香。
于是,王致和便拿着自己的臭豆腐去给自己的朋友吃。好说歹说,别人才同意尝一口,没想到,所有人在捂着鼻子尝了以后,都赞不绝口,一致认为此豆腐美味可口。王致和借助这一错误,改行专门做臭豆腐,生意越做越大,而影响也越来越广,最后,连慈禧太后也慕名前来尝一尝美味的臭豆腐,对其大为赞赏。
从此,王致和与他的臭豆腐身价倍增,还被列为御膳菜谱。直到今天,许多外国友人到了北京,都还点名要品尝这所谓“中国一绝”的王致和臭豆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要经常转换一下思路,在问题的面前你是否可以找到新方法。简单的一句“没有办法”可以让我们拒绝、逃避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问题。也许,一个思路的转换就可以让你走上成功的捷径。
在西方流传着一句十分有名的谚语,叫做:“Use your head.”意思就是用你的脑袋思考对待所有的问题。许多名人一生都在遵循着这句话,为人类解决了很多被认为是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最终的胜利者也将是善于寻找新方法的那部分人。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生存的外在环境,但是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适时改变一下思路,只要我们放弃了盲目的执著,选择了理智的改变,就有可能开辟出一条别样的成功之路。
事实上,成大事者和平庸之人的本质区别,就是能否理性的去对待困难,是否勇于去解决困难,是否能主动寻找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我们说,成功的人并非没有遭遇过困难,但他们绝不会讲“没有办法”,在困难的面前不屈服,然后能够积极寻找好方法。
没有办法,这是失败者自欺欺人的借口。而寻求新的办法,才是每一个成功者的重要法宝。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各种需求信息,并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唯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销售人员派到了岛上。
两位销售人员几乎同时登上海岛,他们发现海岛相当封闭,岛上的人与大陆没有来往,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他们还发现岛上的人衣着简朴,几乎全是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为了避免礁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海藻。
两位销售人员一到海岛,立即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他们注视着陌生的客人,议论纷纷。最让岛上人感到惊奇的就是客人脚上穿的鞋子,岛上人不知道鞋子为何物,便把它叫做脚套。他们从心里感到纳闷:把一个“脚套”套在脚上,不难受吗?
A公司的销售人员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立鞋的市场?向不穿鞋的人销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销售画册、向聋子销售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乘船离开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上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场。”
与A公司的销售人员的情况相反,B公司的销售人员看到这种状况时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是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岛上,与岛上人交上了朋友。
B公司的销售人员在岛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户做宣传,告诉岛上人穿鞋的好处,并亲自示范,努力改变岛上人赤脚的习惯。同时,他还把带去的样品送给了部分居民。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同伴们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岛上居民由于长年不穿鞋的缘故,与普通人的脚型有一些区别,他还了解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向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些报告,制作了一大批适合岛上人穿的鞋,这些鞋很快便销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终于在岛上建立了皮鞋市场,狠狠赚了一笔。
同样是把鞋子卖给岛上的居民,A和B公司的销售人员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得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其间的差别在于:A公司的销售人员面对岛上的人“不穿鞋”的问题时,没有想办法去改变,而B公司的销售人员则从“不穿鞋”的现实中看到潜在市场,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在问题面前,有的人认为无从下手,而有的人却可以解决好问题,其中的最关键的在于你用什么思维去看待、解决这问题。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解决问题也不能一味的循规蹈矩,要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去解决问题。自信的人会这样认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只要积极寻找方法,工作中再大的障碍也会被夷为平地。
人们结伴去寻找一座金山。
当他们沿着一条大路前进时,走着走着,突然前方出现了一条大河,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河水奔腾不息,大有吞没一切的势头。金山就在河的对岸,极目能见,但面前的这条河却使他们陷入了困境。怎么办?
人们一直是靠双脚在行走,双脚把他们带到了河边,但陆路已走到了尽头,再用双脚是走不过这条大河的。这时,人们能够做的只有改变自己。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改变,他们仍按照陆地行走的方式纷纷走进大河,结果被淹死了,未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另一些人,他们虽知道河水的凶猛,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自己,只能在远处眺望那耀眼的宝石,望河兴叹。
一些人改变了陆地行走的姿势和习惯,他们学会了游泳,泅过了这条河,到达了宝石矿山;另一些人临河沉思,偶然看见了一块圆木在河里飘浮,于是有了创新的灵感,意识到圆木能将他们带到对岸,结果他们发明了船,同样到达了金山。
凡是能渡过大河的人都是成功者,不管他们用了什么方式,总之他们到达了河对岸。一般来说,人们的改变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改变自己。就像学会游泳的人一样,改变了自己在陆地上行走时的姿势,从而适应环境。二是借助外界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发明船的人,他借助的是水的浮力和木材的特点最终到达河对岸。无论是内在或者外在的改变都是避免不了的。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善于改变,而这种改变就是人们常说的创新。遇到困难就要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只有改变,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在困境面前我们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而是积极的在困难面前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想尽方法去克服困难。
战胜对问题的恐惧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恐惧是意志的地牢。它囚禁着你的思想和灵魂,让你身手自由却无法行动。”
我们不难听到无数失败的理由和借口。比如他们会在无意中说:“老实说,我原来就不认为它会行得通”;或“我在开始前就感到不安了”;或“事实上,我对这件事情的失败并不觉得太惊奇”。他们大多都采取“我暂且试试看,但我想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态度,结果最后导致了失败。当你心里不以为然或怀疑时,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支持你的不相信。怀疑、不相信、潜意识要失败的倾向,以及不是很想成功,都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我们大多数人在开始做某件事前,首先怀疑这件事情我是否能做成,潜意识会告诉我们做不到,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和错觉。我们不战胜对问题的恐惧,就无法去面对问题,更无法解决问题。其实,一旦我们战胜对问题的恐惧,积极勇敢地面对问题,就会发现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难。
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戴维选拔科研助手,年轻的装订工人法拉第激动不已,赶忙到选拔委员会报了名。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被意外通知,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因为他是一个普通工人。
法拉第愣了,他气愤地赶到选拔委员会。但委员们傲慢地嘲笑说:“没有办法,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你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
法拉第犹豫了。如果不能见到戴维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试。但一个普通的书籍装订工人要想拜见大名鼎鼎的皇家学院教授,他会理睬吗?
法拉第顾虑重重,但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还是鼓足了勇气站到了戴维教授的大门口。教授家的门扉紧闭着,法拉第在教授门前徘徊了很久。终于“笃笃笃笃”,教授家的大门被一颗胆怯的心叩响了。
院里没有声响,当法拉第准备第二次叩门的时候,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一位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注视着法拉第,“门没有闩,请你进来。”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吗要闩上呢?”老者笑着说,“当你把别人闩在门外的时候,也就把自己闩在了屋里,我才不当这样的傻瓜呢。”他就是戴维教授。他将法拉第带到屋里坐下,聆听了这个年轻人的叙说和要求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法拉第:“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委员会的那帮人说戴维老头同意了。”
经过严格而激烈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科研助手,走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高贵而华美的大门。
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而一个新的问题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未知的。
可是,恐惧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它只能使你不敢面对问题,失去去解决问题的勇气。
当你面对一个难题的时候,你的恐惧之心占了上风,你害怕不能战胜难题,你同样害怕自信心的伤害。于是你又开始寻找借口,想避开痛苦,你想通过寻找借口削弱内心的恐惧。上司给你一个策划书,让你明天早上开会前准备好。天啊,这对你来说可不是容易的事。你真的害怕准备不好而遭到上司的责备和同事的鄙视,最后你自己都否认自己的能力,于是有可能在你开始行动之前,嘴里不禁又开始抱怨起来——“老板怎么能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做这么难的事!”说这些话的时候,你内心的恐惧可能少了一些。
当你对严峻的现实感到束手无策时,你认为找借口能够让现实变的好些么吗?而事实上,找借口会使你更害怕。其实,任何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恐惧。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子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出现9.95的字样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后来通过电视网络,全世界至少有几亿人看到,但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海因斯到底说什么,谁都不知道。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资料时突发好奇心,他找到海因斯询问,此时这句话才被破译出来,原来,自欧文创造了10.3秒的成绩后,医学界断言,人类肌肉纤维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10秒。所以当海因斯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之后,自己都有些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上那根横着的绳子。于是兴奋的海因斯情不自禁地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对啊,那扇门是虚掩着的,医学界的断言并没有阻止海因斯创造9.95秒的好成绩,很多时候是我们对问题的恐惧葬送了未来和希望。
的确,很多事情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当你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时,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就这么简单。罗斯福曾说过:“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去找,就一定有办法。”无论是谁,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被人视为畏途的困难和障碍。此时,我们应该坚强面对,努力去开辟人生的另一个战场。
在工作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不要一味地采取消极的态度,不要告诉自己绝对做不到,不要用想象给自己制造困难,直接开始行动就是了。
问题来了,不要推卸责任
一场众人期待的话剧演砸了,剧院经理非常生气,他把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来以便弄清楚究竟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经理首先问导演:“说说你的看法。”
导演说了一大堆理由:编剧设计的台词过于拗口、服装师迟到十多分钟、灯光和美工没能按照要求工作、演员的表演还欠火候……
经理听了之后说:“那么作为该剧的导演,你的责任是什么呢?”
导演说:“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我完全无关……”
没等他说完,经理又说: “那么从今以后这里再也没有你什么事了。”
当事情办砸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与我无关”、“我才到的呀”、
“我想了很多办法,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善”、
“都是他们出的主意,我不知道他们的初衷”……这种态度往往会令老板很是恼火。遇到问题时,你所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两手一摊“没有我的事”。
这样的情景想必每个人都很熟悉——当工作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责任能推就椎,事情能躲就躲。最后,问题只有不了了之。这样不但对自己不好,还对公司的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问题面前,我们不应试图去掩饰自己的问题,推脱责任,应该勇敢地承担责任,诚恳地承认错误,并且要改正自己的行为,积极地寻求补救的办法。
当我们遇到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一种品质,而且还是你成功的必要法宝。然而在现代职场中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学会互相推诿和转让责任,并美其名曰:转让风险。当你初涉职场的时候,会有些前辈非常老道地对你说:凡事不要揽责任,你才会在公司里不犯错误。话是不错,这样可以避免引火烧身,但是你在老板眼中从此就是一个缩头缩脑的人,一个不能把问题妥善解决的人。
要想赢得老板的信任,能够解决问题,我们就必须改掉推脱责任的坏习惯。这种对自己的严格检查,可能刚开始时有些困难,但是你要相信,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不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
小李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工程部经理。一次,他的上司安排他去处理一项难缠的事件——公司的一桩工程引发的公司与当地居民的纠纷。本来,这些事务并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但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总裁认为他能言善辩又极懂周旋,便让他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外地与分公司的几位负责人共同协商,妥善处理这件对公司业务发展至关重要的事务。
  到了当地之后,小李自恃是总部派下来的人,不屑与分公司的几位负责人积极协商、共同处理,而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加之不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结果不但事情未能妥善处理,还与当地民众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当总裁责怪他把事情办砸时,他因怕影响到自己以后的升职和加薪,便把责任统统地推到分公司的几位负责人身上。当总裁对事情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后,了解到事情的全部过程,知道后果如此之严重完全出于他的自作主张时,便把他责罚了一顿,并因此对他的人品和能力提出了质疑。
事隔不久,小李又因为公司工程上的一些业务需要与当初分公司的那几位负责人进行合作,人家都对他当初嫁祸于人的做法耿耿于怀,借机报复他。这样,致使业务受挫,他不得不引咎辞职,离开了这家极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小李由于自己把事情办砸了,把责任推卸给同事,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而且引起了老板的不满,最终他只有选择黯然离开。
如今的企业越来越需要那些敢做敢当,出现总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
“我警告我们公司的人,”美国塞文事务机器公司前董事长保罗·查莱普说:“如果有谁说‘我不知道,这不关我的事’,被我听到的话,我马上开除他。因为说这话的人显然对我们公司没有足够兴趣——如果你愿意,站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没有穿救生衣、只有2岁大的小孩单独在码头边上玩耍——好吧!可是我不会容许你这样做的,你必须跑过去保护那2岁的小孩才行。”
“同样的,不论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都该毫不犹豫地加以维护。因为,如果一个员工想得到提升,任何一件事都是他的责任。如果你想使老板相信你是个可造之才,最好最快的方法,莫过于积极寻找并抓牢促进公司利益的机会,哪怕不关你的责任,你也要这么做。”
由此可见,只有出现问题总是主动去承担,积极想办法去解决的员工才是老板心目中的优秀员工。
业务素质是解决问题的硬功夫
一位艺术家自家装潢的时候,决定把自己的一个得意之作画到墙上,又怕时间长了掉色,就去寻找能把画做到墙上的方法。
有人跟他讲液态壁纸也许可以做到这一点。他就一家一家的咨询了很多的液态壁纸的公司,都以颜色太多,花型太复杂,基本无法成图的原因拒绝了。他在准备放弃的时候,他经朋友介绍,去了隔壁城市的一家液态壁纸的公司,这一家公司的老板连原画都没看就答应下来了。
这个艺术家很纳闷,就问:“我去那么多家,他们都接不了,为什么你连画还没看就接下来了?”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你请放心。”
艺术家带着疑惑离开了。
到了约定后的时间,这家公司的手绘师傅带着工具来到了艺术家的新居里面,艺术家一看,这个师傅正是那家公司的老板。他朝艺术家笑笑就开始工作,半天时间不到,一面艺术家的得意之作就绘在了墙上。颜色、线条、凹凸都非常完美。
从此,这家公司名声大振。
这个液态壁纸的老板着实是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人,这个能力带给他的不只是客户,还有收入和名气。试想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不能达成艺术家的要求,他也可能会选择拒绝艺术家的这笔业务。
由此可见,任何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得到真才实学的人。在当今社会,能力就是生存的资本。没有能力的人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大凡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不会抱怨激烈的竞争压力,实力让他们底气十足。俗话说:“全壶摇不响,半壶响叮当。”在工作中抱怨问题,只会让自己离优秀越来越远。
有三位文案策划人各自接到了为一家房地产公司新开楼盘策划广告文案的任务,接到任务后他们马上开始搜集信息,寻找灵感,以求得到最好的创意。
第一位文案策划人在接到任务时就表现的毫无激情,“这个楼盘的有关信息既繁琐又细碎,我估计仅搜集信息就要花费大量时间,与其把时间都花在搜集和整理信息上,还不如先休息几天,凭借我的聪明才智没准一不小心就能找到灵感呢。再说了,文案设计得再好,我也不能从房地产公司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老板也不会多付给我一份工资,因此这件事根本就不值得我费那么大的力气。”于是,他好好地休息了几天之后,就草草地策划了一份楼盘广告文案准备应付了事。他策划的这份文案读起来令人感到索然无味,完全是在堆砌辞藻,至于文案本身的创新性和审美性就根本不用提了。这样的文案显然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更不要奢望会被房地产公司选中了,当然是被广告公司的老板看完之后随手扔到了废纸篓中。
第二位文案策划人在工作了几天后也感到无聊了,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实在是太枯燥了,几乎所有的灵感都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跑得无影无踪了,尽管最后他挖空心思也没能思考出一个好创意,不过他还是想:“我既然拿了老板的工资,就有责任把这个文案弄出来。”于是,他强迫自己搜集和整理一些重要的相关信息。在他的努力下,文案终于策划好了,这个文案很真实地反映出了那个楼盘的重要特征,但是最后看起来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什么。
第三位文案策划人从接受任务那天起,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这个楼盘的有用信息,而且他还从图书馆借了几本最新的有关房地产广告文案的书进行学习,然后又通过向同事朋友学习以及凭借自己丰厚的知识累积,他很快就找到了策划这一文案的灵感。有了灵感的他马上把这种灵感用自己的文字捕捉住,而且他又抓紧时间对这个文案进行润色和进一步加工,最后,他终于在老板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这个优秀的创意。他送到老板手上的是一份颇具创意和吸引力、并且也不失格调的策划方案,老板看完之后马上把这份文案传真到了那家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对这份文案感到相当满意,当即决定采用这份文案。
到了年底,广告公司开除了第一位文案策划人,留下了另外两位,不过第二位文案策划人的工资水平和各种福利待遇都和第三位有着明显的差距。
几年后,第一位文案策划人彻底失业了,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第二位文案策划人仍然靠自己的辛苦努力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十分节俭的生活;而第三位文案策划人却成了全市著名的策划大师,他策划出的文案既形象生动又深入人心,为许多聘用他的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利润。
这三位策划人刚入公司时面临的机遇是相同的,即都要通过一次广告文案策划任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机遇。然而第一位广告策划人并没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因此他也就失去了蕴含在任务中的发展机遇。只有第二位和第三位策划人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们也各自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老板想要的就是技艺精湛的员工。只有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以近乎完美的表现超越老板的期望,你才能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机遇。员工应该把“做一个精业的员工”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地激励自己去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优秀的员工,能力是其首要必备的条件。优秀员工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找借口不是真本领,业务能力才是真功夫。在职场上,面对竞争,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本领取胜,才能获得公司和同事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价值。
先别说难,先问自己是否竭尽全力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到瓶子里,一拍桌子,跳蚤迅速跳起,而
且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所以跳蚤很容易的跳出瓶子!然后科学家瓶口处盖了一块玻璃,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玻璃以下高度。接下来科学家把玻璃盖移走,却发现可怜的跳蚤再也跳不出瓶子了。
跳蚤之所以被困在瓶子里,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盖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被困在了自己设置的牢笼里面。而他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也是如那跳蚤一样,很多事情没做之前,就开始找着借口推辞,问起原因就是该任务太难,我完成不了。可是,再说这话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竭尽全力地试一试呢?
一个猎人带着他的猎狗去打猎。这时这个猎人发现了猎物,一只兔子。猎人瞄准后开枪。猎人打断了那只兔子的一支后腿。这时兔子疯狂地往自己的窝里跑。猎人的猎狗也蹿了出去打算追到那只已经残疾的兔子孝敬他的主人。兔子越跑越快,猎狗却怎么都追不上那只断了腿的兔子。最后猎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兔子钻回了窝里。最好灰溜溜地回到了主人旁边。主人很生气:“我已经打断了它一条腿了,你怎么还追不到它?”猎狗惭愧地 说:“我已经尽力了,主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它会跑那么快。”那只兔子回到自己的窝之后,它的伙伴都来问它发生了什么。它说:“我被猎人打断了腿,他的猎狗一直追我,但是最终被我逃脱了。”这时它的伙伴都很惊讶?问道:“那怎么可能?你已经断了一条腿了啊。猎狗怎么会没追到你?”这只兔子回答到:“因为我是竭尽全力了,而猎狗只是尽力而已。”
是啊,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能像寓言中兔子一样,先别说难,而首先竭尽全力地做,胜利的果实也许就在彼岸向着你招手。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你竭尽全力地去做了,哪怕结果并不如意,但是你问心无愧。而你面对着困难,直接就是说:“太难了,我不行”,是不是向人显示出了你的懦弱和无能呢?
李思林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代表。这是一项很让人头痛的工作,因为很多人都对保险业务员敬而远之,所以,李思林的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
办公室的其他业务员整天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抱怨不停:“如果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肯定不会在这里待下去。”“那些投保的人,太可恶了,整天觉得自己上当了。”当然,这些人只能拿到最基本的薪水。
唯有李思林和他们不一样。尽管李思林对现状也不是很满意,薪水不高,地位不高,但是李思林仍然感恩自己的工作,因为他知道,与其说是放弃工作,不如说是在放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人强迫你放弃自己,除非你主动为之。因为李思林还相信,努力是没有错误的,努力还会让平凡单调的生活富有乐趣。
于是,李思林主动去寻找客户源。他熟记公司的各项业务情况,以及同类公司的业务,对比自己公司和其他同类公司的不同,让客户自己去选择。虽然一些人很希望多了解一些保险方面的常识,但是他们对保险业务员的反感使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欠缺。李思林知道这些情况之后,主动在社区里办起“保险小常识”讲座,免费讲解。
人们对保险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李思林有了好印象。这时,李思林再向这些人推销保险业务,大家没有反感,而是乐于接受。李思林的工作业绩突飞猛进,当然薪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竭尽全力地解决问题,就会面临着前怕狼后怕虎的局面,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全力以赴去解决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罗素·康威尔说,“成功的秘诀无他,不过是凡事都自我要求达到极致的表现而已。”成功的人绝对不会以做完为目标,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会全力以赴。
“你竭尽全力了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问自己。如果不能事事全力以赴,恐怕很难在职场中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功向来偏向付出最多努力的人,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很难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自己身上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
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总忙着找这个或者那个的原因,其实,我们忽略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就在自己的身上。如果能够认识自己,面前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总将问题归结到别人的身上,潜意识中总认为别人是问题的制造者,而自己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我们也许能很好地认识别人,却很难认清自己。
一般人在事业不如意时,常常不知追根究底,找出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期待环境或者他人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改变——即让外在的因素改变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来。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他们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
与其抱怨问题,不如冷静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推销员戴尔做了一年半的业务,看到许多比他后进公司的人都晋升了职位,而且薪水也比他高许多,他百思不得其解。想想自己来了这么长时间了,客户也没少联系,薪水也还凑合自己开支,可就是没有大的订单让他在业务上有所起色。
有一天,戴尔像往常一样下班就打开电视若无其事地看起来,突然有一个名为“如何使生命增值”的专家专题采访的栏目:“如何使生命增值”引起了他的关注。
心理学专家回答记者说:“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完全可以把握生命的深度!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象十倍以上的力量。要使生命增值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职业领域中努力地追求卓越!”
戴尔听完这段话后,决定从此刻做出改变,他立即关掉电视,拿出纸和笔,严格地制定了半年内的工作计划,并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两个月后,戴尔的业绩明显大增,9个月后,他已为公司赚取了2 500万美元的利润,年底他自然当上了公司的销售总监。
后来戴尔已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每次培训员工时,都不忘记说:“我相信你们会一天比一天更优秀,只要你决心做出改变!”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习惯性的从外界来找出问题的办法,但实际上,从自己身上寻找办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是改变你的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你?年轻人经常谈到这个问题,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
工作不是消极被动的“打工”,也不是表面的“完成任务”。每一位员工,也许每天都要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而问题永远不会自动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认识到自己就是问题的根源,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本该从自身找原因的时候,如果仅在外部环境上找解决方法,那是很难解决问题的。问题面前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面对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及时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走向成功。
不找借口,“我不行”能变“我真棒”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掩盖逃脱自己的过失和责任。事实上,借口对问题的解决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它只会让我们动摇、拖延和自暴自弃,最终滑向失败的边缘。一个的人不寻找任何借口的,他坚决执著地完成每一项简单或复杂的任务,总有一天人们能看到他成功之时。相反,一个人如果要到困难和挫折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而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因为畏惧、爱找借口,动不动就说“我不行”这个特点决定了这些人工作效率低下,也就决定了他们很难有所成就。而那些说:“我能行”“我真棒”,所以往往成功者都是这部分人。
美国影片《凤凰劫》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架飞机在蒙古沙漠中遇到沙尘暴不幸降落,所幸人员无大的伤亡,但面对无边无际的沙漠,他们陷入了比死亡还要恐怖的威胁之中,他们有不多的水和食物,无线电都已经损坏,距离最近的有人区在300英里以外,而且也不可能有人走出去。面对生死的抉择,起初唐斯机长建议大家等下去,等着别人发现他们救援他们,但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救援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在沙漠中立起十字架,希望感动上帝。
还是最后登机的艾略特提议大家动手造一家飞机,艾略特曾是一家试验机公司的飞机设计师,他要求大家用摔坏飞机的一个完好的引擎造新飞机,在外人看来,那是多么不可能的事,尽管大家对这位出自玩具飞机公司的他有所怀疑,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只能拼命一搏,起初为了节约水源,他们趁晚上制造燃料,一次意外爆炸让大家夜间工作的照明光源荡然无存,他们只有冒着烈日加班加点。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们团结一心,为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造一架飞机飞出大沙漠,飞出死亡之海。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飞机造好了,可又遇到了大风暴,沙尘埋没了飞机大半身,眼看着梦想又一次破灭,在机长的鼓励下,大家用双手拔开沙子,用肩膀拉出了飞机。梦想之火又一次点燃了,靠着仅剩的5个炮筒点火,在最后一次奇迹出现了,飞机的引擎在大家的加油声中飞速转动了起来,正当他们要起飞时,一帮沙漠劫匪骑着马向他们冲来,大家趴在机翼上,面对着劫匪的追击,飞机嗖嗖地在沙漠中飞奔起来,飞过峡谷,飞上了云端……
艾略特成功了,他把飞机送上了天,也使得大家脱离了生命危险。曾经他们也怀疑过他们的能力,怀疑他们究竟能不能成功。但是他们最终放弃了所有的借口,努力做到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工作当中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不要轻易说“我不行”,不用各式各样的借口来阻挠我们的前进的步伐,而是用自己所有的心思花在怎样解决问题上面。最后化不可能为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困难的面前,最忌讳的就是寻找借口,为自己的最终的失败作好铺垫。除了需要你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还需要你开动脑筋,付诸努力,才能够笑对人生。
比尔· 波特是美国成千上万推销员中的一员。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比尔出生时,大夫不慎用镊子夹碎了他大脑的一部分,他长大后,人们都认为他的神志会有严重的缺陷和障碍,州福利机关将他定为“不适于雇用的人”,专家也认为他不适合去工作。
比尔去应聘工作时,几乎每家公司都拒绝了他。但比尔没有放弃,最后怀特金斯公司接纳了他,让他去波特兰、奥根地区开展业务。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毕竟自己被接纳了,比尔立即答应了。
第一次上门推销时,比尔犹豫了四次才鼓起勇气按响门铃,可这家人并没有买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如此……但他并没有放弃,比尔认为既然公司雇佣了他,那么,他就要对公司负责,这种责任意识推动他不断去完成难以完成的任务。同时,比尔以对事业的必胜信心作为精神支柱,即使顾客对产品毫无兴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沮丧。最终,他不仅仅取得了成绩,而且成绩由小到大,节节攀升。
比尔每天花在工作和路上的时间共14个小时,等他晚上回到家时,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的关节痛、偏头痛也经常折磨着他。每隔几周,他都要找印一份顾客订货清单,可他只有一只手是管用的,在别人看来非常简单的工作,他却要花去10个小时。
由于心中对顾客、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必胜信心支撑着他,他什么苦都能承受。他负责的地区越来越多的门被他敲开,且都乐意购买他的商品,业绩自然也不断攀升。在他工作了24年时,他已经成为销售技巧最好的推销员。
1996年夏天,怀特金斯公司在全美建立了连锁机构,比尔再也没必要上门推销了,但比尔却成了怀特金斯公司的特殊“产品”。他是公司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推销员、最成功的推销员,公司向人们宣传波特的事迹,塑造比尔的形象,这些都彰显了公司的实力,公司还把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份最高荣誉杰出贡献奖颁给了比尔。
比尔· 波特能够成为“推销英雄”,在于他没有受困于自己的身体条件,而是积极寻求改变自己。他对公司和工作的热爱,他的工作激情,弥补了他自身的生理缺陷造成的不足,让他成为最优秀的推销员。
问题来了,首先要杜绝借口,“我不行”是懦弱者的专利,成功的人只会对自己信心百倍,他们通过毅力和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自信地说出“我真棒”!
把结果留给公司,把问题留给自己
工作中,老板看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清楚,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业绩留给老板。然而工作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们总是很容易遇上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他们身上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他们也充满激情和梦想,可是他们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也得不到老板的赏识。相反,总有比他们平庸的人获得成功。他们也常常因此而埋怨自己:为什么上天不垂青于我?
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我做了什么”,而不关注自己“我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懂得统计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结果是什么。当然,他们也无法取得让老板满意的业绩。
员工在工作中会面临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为什么提供需要的结果。老板安排你做一个工作,实际上是想要你提供这个工作的结果。但是很多人却陷入了一个小心理陷阱:只要做事,尽力就算是有业绩了,至于是不是达到了公司想要的结果,那就不是自己所关心的了。
事实上,认为在工作中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这是对自己工作价值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虽然公司与员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的讨价还价的关系,但员工应当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拿了公司的工资,就应当提供相应的价值。只有抱着这样心态去理解自己的工作,才能解决好工作上的问题,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工作中有很多人只看到一份工作的权限和职责要求,而看不到这个岗位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和作用,即工作使命。对工作使命认识不清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很多员工虽然任务执行的很“出色”,但仍然是将一大堆的问题留给了公司和老板,这也就是“做什么”与“做到什么”之间的矛盾。
工作中,所有人看重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在工作中不解决问题的人必定完成不了业绩。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就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组织。
全国劳动模范窦铁成只有初中文凭,但他以一颗对企业感恩的心,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长为新时期中国的“金牌员工”,被认为是现代产业工人的楷模。
在铁路电气和变配电施工的技术方面,窦铁成是“问题终端解决机”。有技术难题,大家只要拨打老窦的手机号码,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许多问题,他不需要去现场,只要听人讲解大概情况,就能很快找出“症结”所在。
窦铁成能练成这样“出神入化”的技术本领,与他的努力与刻苦是分不开的。他仅有初中学历,文化基础很薄,却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知识。60余本、百余万字的工作学习日记,是他孜孜不倦学习的见证。而从一个普通的电工成长为知识性高级技师,其间付出多少努力也许只有窦铁成个人才能清楚。
2006年7月,窦铁成参加浙赣铁路板杉铺牵引变电所施工工程。这个变电所是浙赣铁路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变电所。施工过程中,变电所的变压器引入导线设计要求为铜板双导线,但国内没有这种产品,交工日期已经逼近。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老窦。
在巨大的压力下,连续5个晚上,他在宿舍光着膀子写写算算,反复推敲。5天后,“简化结构,保证功能”的产品加工方案“出炉”:利用现场既有的铜排、铜螺栓等材料,加工制作出符合技术和功能要求的全铜间隔棒,完全达到技术指标。后来,该技术在900多公里的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工程迅速推广,节约成本4倍多。
窦铁成以卓越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由他负责安装的45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称号。参加工作30年间,他提出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个,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及节约成本1380万元。正是凭着不断解决难题的一股韧劲,窦铁成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那些把业绩留给老板的员工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
只有不断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才能为我们赢得佳绩。在事业的乐章里,永远没有休止符,除非你的事业已经终了。
  面对任务,你的第一反应是服从
如果你亲眼看到过军队的训练和生活,让你体会最深的可能莫过于“服从”二字。
长官一声令下,队员立即无条件执行——
滂沱大雨中,士兵照常训练,执行口令不得有丝毫懈怠;
没有长官的命令,行进路上的水洼沟壑好像根本就不存在;
新兵的第一次跳伞训练,每个人在机舱口都不得有一丝犹豫。
无论前面是生是死、是水是火,只要你是一名战士,“毫无保留地服从”就是你的首要职责!
对于任何团体和组织,服从精神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我们的身边常常有这样或那样企图推卸责任或拒绝服从命令的情况发生,是服从还是敷衍,这样的选择经常在一个人心头徘徊:
“这件事我不大清楚,请你问问别人。”
“老板,我星期六有事,您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对不起,星期五下午我们不处理类似事务。”
“这个我不会。”
“学校里没教过这个。”
相信无论哪个领导听到这些对话都会火冒三丈。一个团体要想运作良好,必须要有良好的服从精神。
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可以说,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
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上司布置任务的时候,这时,你往往会很自然地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你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我能不能办?应该怎样去办?第二,向你布置任务的上司正在等待你表态,等待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还是对上司说“不”?
一个不找借口、坚决服从、全心全力去执行任务的员工必定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工作中受到提拔的也往往是这些人。
巴顿将军在他的《我所知道的战争》这本战争回忆录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9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的战壕。’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家伙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坚决服从命令,不找任何借口去地完成任务的人。”
巴顿将军不仅要求别人服从他的命令,同时也是以身作则的榜样。布雷德利将军就曾经给巴顿写过这样一个评语:“他总是乐于并且全力支持上级的计划,而不管他自己对这些计划的看法如何。”巴顿将军被喻为西点军校最杰出的学员之一,他被历代西点学员所崇拜,他的这种坚决服从命令的职业军人风范是重要原因之一。
工作中,服从不仅是对上级命令的贯彻,它更多地表现为对工作积极接受的态度,意味着不逃避责任、热情投入以及牺牲精神。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找推卸责任的理由,上司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你再三解释的原因。狼群绝对服从的本能使它们的团队成为一支组织严密、战斗力强的团队。无数公司因为员工纪律涣散、执行能力差而导致衰败。
对于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优秀员工能够绝对服从,承担起责任,也因此享受到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所获得的成果。他们不见得有超凡的能力,却绝对有着超凡的心态。他们坦率地应承下任务,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并对自己的执行结果及时回复,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为自己寻找借口。
王光和张颐同时供职于一家音像公司,他们能力相当。有一次,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采编设备,比公司现在用的老式采编设备要高好几个档次。但是说明书是用德文写的,公司里没有人能看得懂。老板把王光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我们公司新引进了一套数字采编系统,希望你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再带领大家一起吃。”王光连忙摇头说:“我觉得不太合适,一方面我对德语一窍不通,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另一方面,我怕把设备搞出毛病来。”老板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又叫来了张颐,张颐很爽快地答应了,老板很高兴。
张颐接下任务后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对德文也是一窍不通,于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学的外语学院,请德语系的教授帮忙,把德文的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在摸索新设备的过程中,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在教授的帮助下,通过电子邮件,向德国厂家的技术专家请教。短短一个月下来,张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新的采编设备。在他的指导下,同事们也都很快学会了使用方法。张颐因此到了老板的赞赏。以后,有了什么任务,老板总是第一时间找到张颐。因为他知道,张颐不会让他失望。王光用一个借口逃避了一个难题,同时也把加薪晋升的机会给丢弃了。
服从是没有条件的, 一个没有无条件服从意识的人,就会习惯于寻找借口,总是和悲观主义、无助感等消极因素相伴而行。无条件服从是一种自信与勇敢的体现,是勇敢负责和果断执行的表现。这表明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服从命令、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高度负责和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对他来说,工作就是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很多人认为自己也能够服从上级的命令,但他们所谓的服从是有条件的,他们认为“对的就服从,不对的就不服从”,或者“能做的就服从,不能做的就不服从”。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服从是无条件的,接到指令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去执行,自作聪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必须有服从意识。因为企业整体的利益,不允许部属抗令而行。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达到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
完成任务≠结果
很多人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只要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就是创造了业绩,得到了结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职场中,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不等式:完成任务≠结果。任务只是结果的一个外在形式,它不仅不能代表结果,有时还会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托辞和障碍。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认为自己的工作缺乏挑战和新意,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为什么小和尚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因为小和尚在这里就是在做任务——撞钟,他以为这就是主持与众生想要的结果。但主持与众生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不是撞钟,而是唤醒沉迷的众生!在这里,小和尚的工作是撞钟,但其工作的核心价值是唤醒众生,而不是把钟敲响。这为我们的工作带来这样的启示:要取得让老板满意的结果,我们就应当关注自己工作的核心价值,而不是把目光放在任务是否完成上。
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是要获得结果。完成任务≠结果,要时刻以结果为标准、为方向,结果才是衡量执行的唯一标准!
小叶在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厨房工作,酒店有一个规定,即洗一个盘子一定要洗满七遍。一开始,小叶老老实实地和其他同事一样,按规矩来,每洗一个盘子一定洗满七遍才换下一个。如此几天过去了,小叶发现一个问题,这里的经理从来不查洗盘子的员工是否每个盘子都洗满七遍,于是,“聪明”的小叶便合理地简化了程序,把每个盘子只洗六遍,这样,他的效率就“高”了一些。经理见到他短短几天内进步很快,很高兴,奖励了他。小叶得到了鼓励,愈发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没过多久,便又简化了一次步骤——每个盘子只洗五遍。后来是四遍、三遍……直到被妒火中烧的同事们发现他的窍门,告到经理那里,小叶的伎俩才被揭穿……
工作中,我们要完成任务,更要懂得用心,提供好的结果才是创造成果的原因,想要更多的回报,那就多为公司创造价值。
比如,当你需要确保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交货时,如果把“赶上交货的时间”定义为这项工作的结果,你就有可能被这个“期限”压得焦头烂额。你必须明白,服务于客户才是这件事真正的结果,而只有明确了这一点,你才能自发地产生责任感,会付出不计一切代价的努力,拥有热情和应变能力,随时随地捍卫这一价值所在。
完成任务不仅是为一个强加任务忙碌,也不是仅把执行任务的流程做完,更为重要的是,任务取得了什么样结果,生成的效益有多大。身为职场中的一员,往往把任务等同于结果,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把流程走一遍。
正确的“完成任务”不只是“做”,还要“做对”“做好”“做成”。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好员工应该“得到做事的结果”才算是“真正完成任务”。
  用行动代替抱怨
一位知名企业的总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
生活中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生不逢时,抱怨造化弄人。不知何时,抱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甚至成了一种病症。在抱怨中,对于拥有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懂珍惜,却单纯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我们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感恩的心态越跑越远。因此,我们要及时清理抱怨,清理影响我们人生前进路上的行动障碍。
歌德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行,在实干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会越来越成熟。有了开始,不久之后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工作中,我们一旦有了目标与想法,就一定要行动。尽管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但是请不要抱怨不曾得到上苍的偏爱,而是要努力坚持,继续追求梦想的行动,这样,你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
但他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决不放弃!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做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两年来他遭受到一千多次拒绝。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二十多次的导演对他说: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从此,史泰龙也成了国际知名影星。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曾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抱怨是很消极的东西,一旦你产生了这样的情绪,你就开始失去了积极的动力,也就失去了全力以赴的信念。所以,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抱怨,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用坚定地行动获得成功。
一个人抛弃了抱怨的心态,对工作尽职尽责,才会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取得优异的业绩。而消极对待工作的人,纵然才华横溢,也会逐渐流于平庸。所以,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抱怨情绪,无论你曾经做出过多么大的业绩,你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香港金行龙头老大“周大福”的掌门人,名列香港富豪榜前三甲。郑裕彤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有很多人说是由于他的机遇比较好。从一个学徒工成了金行“周大福”的掌门人,的确是存在机会的成分,但我们从他的成功之路中所得到的启示应该不仅仅于此。
20世纪20年代,郑裕彤出生于一户贫寒的家庭。为了养家糊口,小学毕业后,郑裕彤就走上了学徒的道路。
1940年,15岁的郑裕彤便到父亲的朋友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别的学徒整天抱怨发展的空间太少,干的活太多。但郑裕彤并没有陷入到抱怨中去,他比别人做得更多,每日早早赶到金铺扫地、抹灰、倒痰盂、洗厕所。等弄停当了,其他伙计才姗姗而来,开铺门做生意。
一天,周老板派郑裕彤去码头接一位香港亲戚。这时候,有一位南洋侨商上码头后,就向人打听上哪儿能兑换港币。因为离亲戚到达码头尚有一段时间,郑裕彤灵机一动,就走上前说周大福金铺可以兑换,价格也最公道,随即,郑裕彤就把这位侨商带进了周大福金铺,之后又赶回码头接香港来的东家亲戚。郑裕彤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周老板的肯定,周老板也慢慢地留意起这个有心的小伙计。
很显然,郑裕彤对自己的工作更加负责,而他的出色成绩也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老板认定这个小伙计将来会有前途。自那以后,周老板总是有意识地培养郑裕彤,提拔他当店里的主管,使他能施展才华,并且还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以便他能更踏实地替自己打理生意。
再后来,郑裕彤的机会便不请自来。1945年,周老板让郑裕彤到香港大道去开设一家分店,郑裕彤欣然接受了这个指令。为了将周大福这个分店做得比同行更加出色,郑裕彤几乎跑遍了港九所有的金银珠宝行,集各家所长后,进行了一流的装修。不久,分店的经营就上了正轨,营业额也日涨月升。后来,周老板便把经营权全权交给了郑裕彤。至此,周大福金铺实际上已经是郑裕彤独掌大旗。
从郑裕彤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抱怨不会为自己赢得回报,对工作负责才能为自己赢得发展。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郑裕彤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他才取得了更大的成绩。
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人都只是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假装不知道有责任和任务的存在,当事情中途出现了糟糕的局面后,便推说自己并不知道有关的任务或责任,以此来逃避,或者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世界第一CEO韦尔奇曾说:“与其抱怨,不如负责来做,所谓负责,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态度 ,一种被社会现实打磨出来的直面现实的积极心态。”身在职场,如果你是聪明的,如果你真正想让自己在职场上青云直上,那么,就不要用抱怨的方式保护自己,而用行动代替抱怨,“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行动时,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
一家大型贸易公司正好赶上周期性的贸易淡季,老板决定在全公司开一次“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临近尾声的时候,老板请在座的经理和业务员们全都站起来,寻找一下,看自己的坐椅下有什么东西。
于是,每个人都非常惊奇地在自己的椅子下面发现了钱币。在大家惊讶过后,这位老板对大家公布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统计结果——在场的每个人至少都捡到了一枚硬币,有人甚至拿到了100元。
这时,老板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能猜出为什么,全场的人都在窃窃私语,摸不着头脑。最后,老板严肃地说:“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我需要你们行动起来,去发现隐藏在你们身边的商机!”
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必须懂得行动是通向优秀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却经常听到这样的语句:“这太难了,我做不到”;“这不是我的错”;“我没有时间”……经常拿些理由来当挡箭牌的人,每次找一个借口,每次做的差一点,结果只能是借口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差。
借口是工作的路障,当你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时,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找出种种做不到的借口。但是,当你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你的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而方法才是我们在行动中的利器,世界上常常有这种情况,一般人看起来不可能、办不到的事情,只要稍微利用一下方法,改变一下思路,就会发现“可能”原来隐藏在不可能的背后。许多人将自己终身囚禁在心灵的监狱之中,却不顾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是带着一把叫做“能”的钥匙进入监狱的,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这监狱就是他们在自己心里建立的自我否定态度。
决定将来的工作的效果如何,多半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而不在于工作本身。如果你能将你事业的第一个基石安放在有价值的生活根基上,你就可以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
旋!旋!旋!满满的一车螺丝钉都要旋出来!对于刚做旋车工的萨姆尔来说,他似乎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要消磨在旋钉子这件琐事上了。他满腹牢骚,老想着自己干什么别的不好,偏偏一定要来这旋钉子呢?就算他把这一大堆的螺丝钉都旋完了——但是,过一会马上又会有另一车堆在原来的地方,然后,自己又得不停地旋啊!旋啊!这一切多么可怕呀!
在第二架旋车上的旋车工荷维德听了萨姆尔的埋怨,也很郁闷地叹了口气,以表同情。他和萨姆尔一样,也很讨厌这份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管理好员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