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刻理解苏区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义

张兴春:学习苏区精神
促进科研创新
来源: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日至9日,本人参加了由贵州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在江西瑞金干部学院举办的、贵州省直机关党支部书记“党性修养与作风养成”专题研修班的培训。通过许多现场教学、专题教学、参观革命历史旧址、博物馆、聆听革命前辈和先烈为革命奉献一生的动人故事及重走长征路体验等等形式的学习,对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中央苏区伟大的执纪探索、中央苏区机关党建工作、古田会议精神、长征精神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感触很深,接受了一次感人肺腑的红色洗礼。我们科研工作者尤其需要认真学习由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努力、勤奋、扎实、创新地开展科研工作,以便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做出重要的贡献。
  坚定信念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障,也是科研人员创新探索成功的关键。通过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的一生守望、华屋红军村、八子参军、开国将军萧锋少将等等的革命故事,深刻认识到正是有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我们的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是由许许多多科学家团结合作、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共同创造的奇迹;其中,早年曾留学美国和苏联的涂光炽院士,曾组织一百多名留美学者和学生(包括许多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许多科学家)冲破封锁在1950年从美国回国参加建设,他本人曾参与了制造原子弹所需的铀矿的找矿工作;我所的欧阳自远院士则曾参与了原子弹爆炸的选址和安全评估工作。最近几年我国的神舟系列(神舟1号至神舟4号)宇宙飞船载人实验的几次成功试飞,也是由全国许多部门和系统的一万多名科技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念、对新中国建设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就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的成果。
  求真务实是我们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基础。通过在苏区的学习,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革命斗争非常艰苦期间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工作(如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并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述和“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观点,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求真务实更是我们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更是创新成功的基础。我所的涂光炽院士就特别重视基础地质工作,即使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还坚持每年几次的野外地质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总是先听矿山技术人员的介绍,再到现场实地观察并很愿意和虚心地与一些矿上的地质工程师探讨一些地质问题,然后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有益的建议;他经常教导我们年轻人在撰写科研报告或论文时,只要不是自己做的工作、取得的结果和提出的观点就一定要通过引用参考文献表明出处,以便做到“文责自负”,并谆谆教导我们“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文字要言简意赅”。相对于目前国内教育科技界内存在的一些因涉及数据造假而被国际期刊撤稿的现象,涂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后辈学者认真学习体会。我相信我们所党委于今年8月组织召开的“涂光炽院士、欧阳自远院士、刘丛强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将会促进本所全体党员在科研工作中更加求真务实,多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或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
  一心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它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经济成就,这是我党继承和发展苏区精神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我将时刻牢记中国科学院“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祝战场)的办院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四个率先”(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要求,结合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扎实开展一些有原创新、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工作,绝不做一些低端重复的研究工作,努力将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查实践结合起来,以便为矿山企业提供较为合理的找矿勘查思路和建议,用创新性成果服务社会和民众,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给予的项目经费支持。
  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苏区流传下来的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中可见一斑。另外,从1932年当时的叶坪(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村主任因“违规违纪、贪污腐化、借刀杀人、生活作风”等问题而被中共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调查、审查和审核后公开处决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我们党对严肃党纪反腐倡廉有优良的传统。2002年以来,虽然我国学术界只有极少数人出现了“学术腐败问题”(如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段振豪、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宁等贪污挪用科研经费,一些教授或研究生壳月畚幕蚴菰旒俚),但对学术界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正廉洁,任何形式的“学术腐败”都是不可接受的和绝对不允许的。我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每年都安排所内外的院士或研究员给年轻研究人员作“如何做学问”一类的报告,用涂光炽院士的座右铭来勉励年轻人,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类报告教育和引导年轻人员树立正确的“团结协作、创新求实、严谨治学”的观念和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治学方法,希望他们一生保持清正廉洁,通过努力,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取得好成就。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这从上述的兴国山歌也可见一斑。我们科技界的前辈在我国解放初期物资短缺、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正是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突破封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我所涂光炽院士五十年代就带队去祁连山长期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文革”期间刚从“牛棚”中出来就去陕西勉县-略阳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与地质队员们一起住帐篷,每天中午只吃一个馒头,但对工作一丝不苟。这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我们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了大量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搬迁到了金阳新所区,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我们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研人员要继续坚持在认真细致观察野外地质现象的基础上采集必要的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而技术支撑人员则应多在如何高效利用先进仪器创新分析方法以便做出具有创新性成果方面下功夫,从而促进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争创一流是苏区精神的特质。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模范兴国”的含义,即“扩大红军的模范,支前参战的模范,慰劳红军的模范,优待红属的模范,推销公债的模范,粮食动员的模范,合作社运动的模范,节省运动的模范,文化教育的模范,生产运动的模范”。当时兴国只有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余人,占青壮年的80%;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3179名,其中仅牺牲在长征途中的就有12038名。我们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的是与成矿理论有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国际高级期刊上,以涂光炽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如“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华南花岗岩与成矿”、“低温成矿与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等)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这是一种“争创一流”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结合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我所与贵州紫金矿业合作,取得了由钻孔验证在水银洞矿区簸箕田矿段1400多米深处存在有金矿体的成果),但这样的工作还不够,要用争创一流的苏区精神来激励大家,为解决国家在矿产资源方面的需求做出一流的创新性工作,取得优异的创新性成果。
  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内核。通过学习,我从一些数据事实和故事(中央苏区当时脱产的红军部队、党和苏维埃工作人员、教师,共约20万人,平均每20位农民就要供养1名脱产人员,还要保障数额巨大的军需开支;瑞金沙洲坝农民杨荣显八个儿子都参加红军牺牲了;会昌曾昭润父子三人当红军均牺牲于长征路上;会昌曾昭中曾冬仔曾老皮斗三兄弟均牺牲在长征路上;南康市朱伯璜自己、妻子和三个儿子5口为革命献出生命;兴国邱会培一家12口“全家革命,满门忠烈”)中了解到当时苏区人民具有多么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我认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所的科研中主要应该体现在急国家之所急,通过课题组内成员之间、不同课题组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实验室科研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精诚合作,团结协作,以便在矿产资源、环境、地球深部、月球和行星科学等领域共同取得高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如果研究所各部门人员缺少“无私奉献、精诚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缺少相互交流,就象水和油一样因缺少亲和性而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大家虽然也在尽心尽力地忙碌,但由于缺乏相互间配合的默契与经验,不仅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和混乱、资源的浪费、低水平的重复工作等,或因目标分散而无法做出系统性的科研成果,而且不利于同事间的团结,也无法使课题组成员产生具有科研创新性的思想火花。
  总之,通过这次贵州省直机关党支部书记“党性修养与作风养成”专题研修班的培训,我在思想意识和党性修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淬炼和提升。我将继续深刻领会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讲话精神,与实验室其他同志一起认真学习“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在地球化学领域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作者:张兴春编辑:李青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随着女孩童音由远及近,“永远跟党走―...
  中共贵州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直工委”)是省委...
由贵州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喜迎十九大”党的知识在线问答竞赛活...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黔ICP备号论苏区精神
——解读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重要论述
日 16:32:19
来源:《苏区研究》  作者:余伯流
提要: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讲话时,强调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的概念,概括了苏区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时过三年,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重要论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很好地重温、学习和贯彻执行。文章旨在阐释、解读习近平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以期通过“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更好地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推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苏区精神;中国共产党;习近平
作者简介:余伯流,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
(江西南昌 330077)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讲话时,强调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①三年前,即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的概念,概括了苏区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阐释、解读习近平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以期通过“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更好地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推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习近平谈苏区精神
三年前,即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
“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学习宣传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作出卓越贡献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思想品格,培养浩然正气,牢记‘两个务必’,从而更好地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①
习近平的这一讲话,非常重要,也极为精到。党中央领导人首次在重大纪念活动中,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的概念,阐述了“苏区精神”的内涵、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并呼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苏区精神”评价的权威论断和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苏区精神”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从此,“苏区精神”从学术层面上升为政治层面,从学界话语迈入官方定位。
解读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讲话精神,必须从总体上、全局上、宏观上明确一种认识:苏区精神是一个全国的概念,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十年浴血奋斗的战争硝烟中孕育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座伟岸的丰碑。
第一,苏区精神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群雄并起、烽火连天的全国苏区革命斗争,是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相伴生的独立精神形态。苏区精神最早是从研究中央苏区史时提出来的,但苏区精神是一个大概念,不仅仅指中央苏区,还泛指和涵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领导创建了井冈山、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左右江、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陕甘、湘鄂川黔、川陕等13块革命根据地。这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都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起点,在当时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中,都衍生和造就了不同表现形态的伟大的苏区精神。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伟大预演中,苏区精神在中央苏区和全国苏维埃区域得到了更好的彰显和发展。研究苏区精神要从这样一个大背景、大视野、大概念出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央苏区。
第二,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血脉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爱国至上,精忠报国”、“一身正气,救民于火”和“敢为天下先”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一直生生不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这种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相结合,就凝聚成特定的“苏区精神”。这种特定的苏区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首创性、原创性精神形态,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苏区精神中的思想内核处处闪耀着民族精神的璀灿光芒,都有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传统基因。
第三,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育了建党精神、北伐精神、铁军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等精神,这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宝库,一个辉煌的精神链条。苏区精神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继井冈山精神之后培育和造就的又一伟大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苏区精神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央苏区。从1929年1月朱毛红军下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这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成果——毛泽东思想开始架构和发育成形的时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聚集崛起和崭露头角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时期,是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治国精英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先进性建设和形成优良传统作风的时期。苏区革命斗争是苏区精神的本体和源泉。离开了这个本体和源泉,苏区精神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苏区精神在中央苏区衍生的同时,在全国其他苏区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第四,苏区精神具有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相统一的品格,是一种能够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苏区精神从本质上看,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根植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又融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时代特征、共产党人的革命风格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宝贵财富的精神血脉也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传承和弘扬的一种能够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它既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深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种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的聚焦点,就是一种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革命要创新,民族要创新,时代要创新。创新是苏区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时代精神的本质要求。
第五,苏区精神是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发展,也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苏区精神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根同源,但又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产生的精神形态,其内涵和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井冈山精神不能代替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继井冈山精神之后党培育和造就的、独立的精神形态。那种认为有了井冈山精神就可以不提苏区精神,或者突出宣传井冈山精神就淡化、忽略、漠视苏区精神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二、苏区精神的内涵阐释
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苏区精神的内涵,作了7句话28个字的概括,这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这个概括是非常全面、精当的。
(一)坚定信念。突出体现在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于1930年1月在中央苏区就针对中央“二月来信”和林彪等人的悲观思潮,给林彪写了一封近八千字的党内通讯,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仅提出了红军初创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构想,而且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毛泽东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①一年零四个月后,具有“燎原”意味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就在中国南方一个小城瑞金呱呱坠地了。毛泽东的预见和判断成为活生生的“星火燎原”的现实。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不仅坚定了中央苏区时期全党同志和全军将士的信念,而且对引领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苏区领导人和广大军民为了坚守主义和信念,矢志不移,至死不渝。方志敏在就义前,大义凛然地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瞿秋白含笑饮弹,刘伯坚戴镣长行,李美群“马前托孤”,江善忠“死到阴间不反水”等等。坚定信念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所在。
(二)求真务实。突出表现在“反对本本主义”
苏区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首先是思想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概念和基本思想,最早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提出的,早在1929年6月14日红四军“七大”前夕,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初创时期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争论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给林彪的信中就明确提出:“近日的问题(军委问题,但原则问题)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这是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更加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②并提出了“共产党人的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苏区时期提出的“思想路线”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践行这一思想路线,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发表了《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寻乌调查》等,开创了我党求真务实、注重调查研究的新风。张闻天、陈云、刘少奇从苏区实际出发,废除了从苏联照搬而来的《劳动法》中过高的福利待遇的“左”的条文,颁发了符合苏区实际的新的《劳动法》。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期间,求真务实,坚守真理,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不向“左”倾错误低头,勤勤恳恳地做好实际工作。求真务实是苏区精神的本质要求。
(三)一心为民。突出体现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着追求。这一理念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已很明确。在全苏二大总结中央苏区经验时,毛泽东郑重提出: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问题、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已的议事日程上。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强调指出:“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在这里,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实际上已经阐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这是我们党的文献中关于这个问题最早的明确表述。广大苏区党政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牢记党的这一执政宗旨,努力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受到全国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苏区人民发自内心称赞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毛泽东在兴国的一次讲话中强调:共产党员应该“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随时叨念‘争取群众’。”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为房东“开天窗”照明、为沙洲坝人民掘井引水。周恩来在苏区曾说:“共产党员就应当像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朱德在苏区为贫苦百姓送盐,张闻天为老房东拉犁耕田等等,可谓“一心为民”。一心为民是苏区精神的根本宗旨。
(四)清正廉洁。突出体现在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
在全国广大苏区,党和苏维埃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勤于政务,一身正气,铸就了血浓于水、鱼水相依的党群关系。“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就是当年苏区干部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为了使苏区干部廉政清明、克己奉公,苏维埃中央政府规定,“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的分子”,“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决不姑息”。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还制定了许多法规法纪,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凡贪污腐败分子一经发现,立即予以严厉惩处。1932年5月9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临时最高法院(主审梁柏台),将瑞金县苏的腐败分子谢步鷧(私吞公款、强奸妇女、公报私仇、滥杀无辜)处以枪决,打响了中央苏区反腐惩贪的第一枪。①1933年12月15日,苏维埃中央政府由毛泽东签署发布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反贪法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规定“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时任中央政府总务厅工程基建处处长的左祥云、瑞金县组织部长陈景魁、瑞金县财政部会计科长唐仁达、胜利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钟铁青、于都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刘仕祥、少共县委书记滕琼等9个贪污腐败分子,都被苏维埃中央政府判处死刑②,一时哄动苏区,大快人心。1934年4月至9月,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对中央政府各部进行了检查审计后,在审计报告中宣布:“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毛泽东号召“节省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成为苏区的响亮口号。在中央苏区,毛泽东补交伙食费,朱德被误认为“伙伕头”,周恩来以砖头当枕头,彭德怀陈毅受伤、邓小平生病都拒绝任何照顾,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被敌打散,讨米度日,历尽艰辛却腰缠万贯,分文未动,抗战爆发后把身上保存的金条、银元全部交给党组织,苏区群众称他为“腰缠金条的讨米人”。方志敏的《清贫》更是真实感人,脍炙人口。清正廉洁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五)艰苦奋斗。突出表现在“创业艰难百战多”
苏区时期为维系革命战争,“建筑红色政权”(徐特立语),各地苏区军民在党和苏区政府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创办了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印刷厂、农具厂、榨油厂、斗笠厂、织布厂、卫生材料厂、无线电器材厂等等。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兼钨砂公司总经理毛泽民,经常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背着装有衣服、笔墨、算盘、帐簿的背包,下乡办公,群众称赞地说:“毛行长的办公室打在背包里。”博古、陈云、罗迈、邓颖超、潘汉年、陆定一、成仿吾、贾拓夫、毛泽覃、阿金、彭儒等23人,向《红色中华》倡议“每人每天节省二两米”,送往前方,倡导节省运动。苏区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更是苏区军民艰苦奋斗的绝唱。彭真曾经说过:“中共党史上有三件最苦的事,红军长征,东北抗联,三年游击战争。”项英、陈毅领导的“油山苦斗”,曾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和称赞,成为“全党的模范”。他们在赣南的深山老林,过着“像野人一样的生活”。正如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所述:“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创业艰难百战多”,终于苦尽甘来,走出深山老林,奔赴抗日前线。艰苦奋斗是苏区精神的显著特征。
(六)争创第一。突出表现在创造“第一等的工作”
在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红运动、推销公债、拥军优属、粮食动员等各项工作中,广大苏区干部努力拼博、开拓创新、模范带头,都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表彰。赣东北省委、兴国县委、长冈乡、才溪乡苏维埃政府就是这方面的先进模范。毛泽东在二苏大会期间,还亲笔为兴国县题写“模范兴国”四字,予以褒奖,并号召全苏区干部要向兴国县学习,造成“几十个兴国县”,“几千个长冈乡”,作为我们“巩固的阵地”。兴国县委书记谢名仁力倡“用冲锋的精神做好革命工作”,被群众称为“不知疲倦的人”,他和长冈乡苏主席谢昌宝一起在全苏二大登台接受了毛泽东亲手授予的“兴国模范县”、“ 长冈模范乡”奖旗、奖牌,后二人都壮烈牺牲。谢名仁就义前留言:“生不投降,死不叛党”,“宁做刀下鬼,不做负义人!”兴国县提出了《兴国县党员和干部十带头制度》,蜚声苏区。争创第一是苏区精神的突出表现。
(七)无私奉献。突出体现在“一切为了苏维埃”
在中央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广大军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了苏维埃,广大人民群众倾其所有,参军支前,积极支援红军和反围剿战争。当时赣南13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40万人,青壮年有50万,先后扩红参军的有33万,支前的60余万,牺牲的有20余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为10.8万人,兴国、瑞金、于都、宁都等县的烈士都在1.6万人以上。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有2.8万人参加长征。长征途中,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战士倒下。苏区人民响应中央政府号召,扩大红军达8.6万人,征调挑夫5000余人,借谷84万担,被毯2万床,布鞋5万双,草鞋20万双,筹款150余万元,中央苏区的人民倾其所有、支援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在全国是罕见的、震撼人心的。闽西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是个基督教徒,他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参加革命,并将自已的整个医院器材、药品和多年的积蓄,全部搬到瑞金献给苏维埃政府,创办了中央红色医院,是苏区干部无私奉献的光辉典范。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何叔衡,坚持原则,执法如山,被群众誉为“苏区包公”。他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苏区,被敌包围,跳崖牺牲,实践了生前“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瑞金县下霄区杨荣显老人,将自己八个儿子陆续送往前线,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兴国县高兴乡邱会培一家12口献身革命,满门忠烈。长征前夕,于都县年过古稀的曾大爷,为了给红军架桥,将自己的寿材都捐出来了。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重要方面。
上述28个字的概括昭示:苏区精神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凸显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对“苏区精神”的概括,既是原汁原味,切合历史实际的,又把握了苏区精神的主流形态和本质内涵,抓住了能穿透时空、影响时代的亮点,且用语精短,简明扼要,易于记忆,便于宣传。
三、新时期仍须大力弘扬苏区精神
中央几代领导人一直都非常关心老区人民,关注苏区精神。
1951年8月,毛泽东和党中央委派谢觉哉为团长带领中央慰问团来到江西和赣南老区,送来了毛泽东“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亲笔题词。这个“革命传统”,是“苏区精神”的最初表述。
1996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老区时提出,“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老区的精神就是苏区精神,老区的传统就是苏区干部好作风。
2003年8月,胡锦涛视察赣南老区时指出,“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个老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苏区精神”的进一步阐述。
2011年11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并提出了苏区精神28个字的内涵。这是“苏区精神”的最新定位。
最近,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江西代表团郑重提出:苏区精神要“世代传承”,“固根守魂”。
当前,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让苏区精神“世代传承”,“固根守魂”,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新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不断赋予苏区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第一,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就要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苏区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高举旗帜、开拓创新。旗帜召示前进道路,旗帜指引胜利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第二,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就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苏区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就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坚持执政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苏区精神的本质特征。苏区时期,我们党为了夺取全国政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带领军民在剧烈的革命战争和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依靠群众浴血奋斗,反腐惩贪,廉洁奉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苏区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大道至简,当官不能任性。当官任性,百姓遭殃。权力出笼子,人就要进笼子。在当前“前腐后继”、出现群体性、家族性、塌方式腐败的情势下,一定要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坚持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法治国,严惩腐败。腐败没有特区,反腐没有禁区,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老虎苍蝇”一起打,实行铁腕治吏,建构法治中国。
第四,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就要关注民生,一心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在苏区时期,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形成了一道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当前,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万事民为先”。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就要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苏区时期,毛泽东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着力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获取精神养份,“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思想品格,培养浩然正气”,以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个危险”,使我们的党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郑重提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苏区精神中蕴含了无限丰富宝贵的政治营养和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推进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弘扬苏区精神,实现老区振兴,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也是神圣的使命,历史的担当。原中央苏区和全国各地老区人民,一定要抓住国家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实现革命老区的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日。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0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138-139页。
①《瑞金县苏裁判部判决书》、《临时最高法庭判决书》,《红色中华》第21期,1932年6月2日。
②《红色中华》第134、140、151期,1933年12月至1934年1月。
责任编辑:刘忠林
( 网站编辑:王润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长征精神现实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