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h越南语越南语vao是什么意思思

有没有岘港各个景点对应的越南语 - 悦旅行
有没有岘港各个景点对应的越南语
来自: 归档时间:
请问哪里有岘港各个景点或者常用语的对应越南语。例如:山茶半岛、美溪海滩、海云岭、巴拿山、岘港粉红大教堂、会安古镇
小伙伴们的回应
有关于有没有岘港各个景点对应的越南语
怎么去岘港最方便,省时间 我看游记里没有提到这个,所以上来问问,有没有人知道的?岘港国际机场(越南语:C?nghàngkh?ngqu?ct??àN?ng)是岘港的国际机场,也是越南第三大机场。机场用地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是美国空军与南越空军的重要设施-岘港空军基地。1975年3月底被北越军占领。越南航空
越南河内有没有直接到会安的openbus都是要到岘港转的,岘港是个大的中转站,岘港到会安也就1小时不到。望采纳。 到岘港转。广西东兴市越南语翻译考察旅游为你解答。 如你有试间可以先到岘港玩两天。再从岘港去会安。比较快。 现在你可以放心。需要找导游的可能找我,
请问岘港是否有英文标识?中英文交流是否可行?英文交流觉没有问题,可以放心出行 岘港待过四天。中文标识基本上没有,英文和越南文为多,主要是越南语。海滩那边英语挺多的。中文交流就别想了,那边只是在吃面的时候,遇上过一个在越南打拼的中国人。 英语和旅游有关的,一般都会说一点。
建议下一个谷歌翻译,很好用
#越南#胡志明各个旅游景点的越南语名字,因为需要google地图提前定位,谢谢!蚂蜂窝的目的地指南有相应名称,你用英文名一样可以搜索到的,地址是/jd/11053/gonglve.html 蚂蜂窝上有的呀
越南河内有没有直接到会安的open公交车到岘港转.广西东兴市越南语翻译考察旅游为你解答 都是要到岘港转的,岘港是个大的中转站,岘港到会安也就1小时不到.望采纳 如你有试间可以先到岘港玩两天.再从岘港去会安.比较快 如今你可以放心.需要找导游的可能找我,回答由游友e12****365贡献,来自相似问题
悦旅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 备案号:浙ICP备号-5(淡定专家)
(名字只是个代号)
(黄河红河越南语)
(ORANGETREE)
(ORANGETREE)
第三方登录:越语(越南语)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越南语)
(Ti?ng Vi?t/汉:语越),简称“越语”,越南的。属越芒语族[1-2]
。主要分布于越南越族(也称)聚居地区。使用人口有5000多万。中国广西沿海京族聚居地区约有1万人使用越南语。
越语越南语
(Ti?ng Vi?t/汉:语越),简称“越语”,越南的。属越芒语族[1]
。主要分布于越南越族(也称)聚居地区。使用人口有5000多万。中国广西沿海京族聚居地区约有1万人使用越南语。
语,楚语正式进入吴越地区,当由开始。《·地理志》称“本(越)与楚接比,数相,故民俗略同”。经楚人几十年的统治,形成当地发展汉语的条件,楚语在吴语尤其南部吴语的形成中应起过重要作用。今老与吴语有许多共同之处,似非偶然。原始吴语的形成,以语为底层语言,汉语上接受了楚语的影响,故历来有吴人“音楚”之说,《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就说:“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杂胡戎之伎。”这一方言发展痕迹,同样也“倒流”于今江西波阳一带,《大清一统志》就记饶州府“语有吴楚之音”[3]
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但越南语却与朝鲜语、日语一样自古受到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类似古汉语,但其语法承袭了大量的特色,虽然与汉语一样并无时态及变化,亦同为,但其词序恰恰与汉语相反置,情况近似。越南语的语系归属尚未确定。现在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属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如施密特根据越南语与孟语跟高棉语有大量同源的基本词汇,且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来判定,部份中国学者从越南语的底层入手,发现越南语和佤族语言同源来判定等。另一些语言学者则认为越南语是一种孤立语言,由于越南语的语系归属问题备受争议,姑且暂时认为它算是属于、、此三种语系所融合而成的混合语。19世纪下半叶以来,殖民者开始了一系列的去中国化运动,禁止阮朝官方文书汉文(文言文)的使用,并废除了1915年以及1918年至1919年的考试。汉字、汉文地位的降低,也导致了与汉字关系紧密的喃字的地位下降。在20世纪上半叶,喃字和汉喃文逐渐没落,而法国殖民者推行的拼音化文字和国语字文开始标准化并在越南通行。
早期的时候,越南人并没有为自己的语言发明适合的书写系统。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越南人称之为“”)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故此,这些汉字著作是著作,而与当时的越南语口语有很大差异。
由于越南口语与汉语不同,文言文无法准确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与古代朝鲜、越南一样,书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间的口语是本民族语言),汉字在越南逐渐传播开后,一些人开始尝试以汉字
越南拉丁字书法
作为基础,以创造新的文字来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这些字就是(越:Chu Nom)。大约在8世纪的时候喃字开始出现,13世纪的时候,越南文人开始用喃字进行文学创作。此间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Nguyen Du)19世纪写成的《》(Truyen Kieu)。越南上层社会由于有很浓厚的“尊汉”思想,一直很排斥这种文字,国家教育机关也没有将它作为正式文字看待,也没有对它进行整理规范的工作。尽管此间的(1400年-1407年)或者是朝廷(1788年-1802年)政权之统治者曾经重视喃字,并且将其提升到国家文书用字的地位。
现在的越南语使用书写,叫做(Chu Quoc Ngu)。它是由到越南的法国传教士(法语:Alexandre de Rhodes),(1591年-1660年)根据先前传教士的拼写原则整合而成。在19世纪法国占领越南时期,这种书写体系流行起来,并于20世纪全面开始使用。
越南国语字是使用的。越南国语字书法是越南特有的一门艺术,近几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越南各地都有书法俱乐部,其中有不少书法家国语字都写得很好,作品很有收藏价值。右图为越南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越南国语字书法的特点就是经常是在画中题词。
需要说明的是在二十世纪之前,越南的正式文字始终是汉字,书法也是。
汉文(越:Hán V?n/汉文)是越南封建时代官方的主要采用的文书系统,贵族、知识分子也多使用汉文写作。汉文(文言文)也是古代东亚诸国的共通文书系统,在中国、韩国、日本也同样被使用。然而,它完全由汉字组成,与越南本民族的越南语差异较大,在书面上与越南人的口语上难以达到统一。
随着希望书面表达本民族语言的意识的提升,最晚在13世纪被发明。喃字的出现,完成了越南语书面口语的统一,表记越南语的汉喃文也因此出现。汉喃文的出现,加快了越南国语文学的发展,很多优秀的文章也多也汉喃文,如,15世纪的,他的很多汉喃诗歌至今仍被人们欣赏。在18世纪迎来了一个高峰,涌现了的汉喃文著作《》以及的汉喃诗等。由于是用汉喃文写作的,便于越南人理解记忆,这些文学作品在越南民间以口头的形式广泛流传(DeFrancis )。
另一方面,表记越南本民族语言的文出现以后,官方的正式文书仍然多沿用汉文。其中的一个例外是(1400年—1407年)时,汉文被暂时废止,官方启用汉喃文。然而,由于后来的越南第三次北属时代的到来,汉喃文的官方地位被终止。时,汉喃文成为了社会异见的首选传播媒介,黎朝政府因此在1663年、1718年和1760年颁文禁止汉喃文的使用。汉喃文最后一次被越南官方采用是在(1788年—1802年)。但在后来的,文的官方地位再次被终止。阮朝(1802年—1945年)的初代帝王在成为皇帝以前曾支持过和汉喃文的使用,但他掌权后即开始采用汉文(Hannas )。
越南古典文书多用古汉语文言文写成、字典里的单词有70%以上为汉越词(
越南语 文字示例
越:t? Hán Vi?t /词汉越),近代以前多使用汉字以及本民族发明的文字,正式文书一般由完全使用汉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书一般使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作成。1919年越南科举废止、1945年灭亡以及的成立促使汉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17世纪基督教会传教士发明的、化政策极力普及的使用罗马字母表记的“国语字”(越:Ch? Qu?c Ng? /??国语)。殖民地时期国语字被法国殖民者称之为的“法国人的礼物”的“文明化”的象征,独立运动推进以后、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和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国语字成为了独立后的越南语的正式表记法,一般越南国民都毫无异议地把国语字作为正式标记法。
关于越南语(Vietnamese language)的谱系分类,自20世纪初起,越南语的语系归属尚未确定。现在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属的越芒语族[1]
。一些语言学者如 H.马伯乐 ()等,主要根据越南语有固定声调,词占大多数,以及词序和是表达的主要手段等情况,认为越南语属汉系、或汉藏语系中独立的一支,另一些语言学者如W.施密特()等,则根据越南语中有大量与孟 -同源的,而且语法结构与孟 -高棉语基本相同等情况,认为越南语属南亚语系孟 -高棉语族。现代越南语言学者倾向于认为越南语属,但最近具有倾向的越南语言学家认为还是应该列入,因为列入南亚语系的越芒语族[1]
,如同跟历史上曾经是世仇的柬埔寨人所说的高棉语(也称)竟是相同来源,实在难以接受。
1527年,的传教士来到越南,他们创制了用于纪录越南语的,这种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学及传教上。后来,来自法国跟意大利的传教士也开始用罗马字母纪录越南语,但是不同国家的传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规则,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时进行着。
17世纪,法籍传教士用他自己创制的越南罗马字出版了《越葡拉字典》(T? ?i?n Vi?t-B?-La,字典越葡拉),这标志着越南语罗马字母记音系统修改整合的阶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国语字的诞生。
字母通过上加或下添符号来表达声调种类,国语字用了5个符号表达6个声调(有一个声调没用符号):(以a为例)à、?、?、á、?。在书写的时候,按照音节隔写,外来语双音节的词汇或用短横连接每个音节,比如:Ra-?i-?(radio)。
现代国语字的复合字母中,仍可见得传教士文字的残迹:
NH 来自葡萄牙语GI、GH 来自意大利语TR 来自法语PH 来自葡萄牙语。近年,由于越南修改放宽了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则(主要涉及上标注声调符号的规则),而海外越侨并没有接受修改后的新规则,所以今天越南越南语跟海外越南语在声调符号的标注上产生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丝毫不影响到阅读理解,而且人们一般也不容易察觉。比如:“文化”今天在越南的拼写是 v?n hoá,而越侨的标注方式(也是修订规则以前的标注方式)是 v?n hóa。
越语百越语
越语在文献中也常指古代语,语言。
注:百越族历史
百越又称为百越族,是居于现今中国南方和古代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古文中常泛指。《》“南取百越之地”,《》“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如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福建一带)、或称“”(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广东一带)、或称“”(广西一带)、或称“”(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者,泛言其多。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周朝称“”、“荆越”;战国称“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战国以前,《周礼:职方氏》中最早出现“七闽”名称。闽即古代东南地区越族的名称。[4]
《说文解字》[5]
说:“闽,东南越,蛇种”。《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书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代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周礼,冬官考工记》又出现“吴、粤”名称。《逸周书·王会解》又有“东越”、“”、“于越”、“姑妹”、“且瓯”、“”、“”、“”、“越区”、“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称。宋朝人罗泌的《》又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瓯越、瓯皑,且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 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6]
.凤凰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许慎文化园.[引用日期]
.许慎文化园.[引用日期]
. 中国网(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引用日期]越南文拉丁化后,是否影响了越南人的实际交流? - 知乎946被浏览283792分享邀请回答1.3K4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nomfoundation.org/nom-tools/Nom-Lookup-Tool令我受益匪浅。那么撇开阮姓不谈,仅Khanh字就有卿、坑、硜、鏗、阬、U+21755和U+f05db等多个对应汉字与喃字(个别无法显示的用Unicode代替)。Linh字更为多样,林林总总约三十个,诸如伶、靈、翎、苓、龄、鈴等等等等。在这种出发点上,假使我们作为译者,该如何对待Nguyen Khanh Linh一名?我们的选择既有温婉柔弱的阮卿伶,又有刚强直爽的阮鏗靈,还有更多代表着不同风貌与性格的组合可供参考。然而这些放在今天,只是意淫。无论走到何处,人们都管她们叫Linh。如果我们从汉字逆推到国语字上,亦会发现一些啼笑皆非之事。以人名“宋慶齡”为例,“宋”为t?ng / tong,“慶”为khánh / khanh,“齡”为linh,合起来便是T?ng Khánh Linh / Tong Khanh Linh——这可不是我在开玩笑,T?ng Khánh Linh正是越南语普遍对宋庆龄一名的国语字转写。那么试问,Khanh Linh在这里还有没有“庆龄”之风范呢?---出一趟门。有人看的话就继续分享一点趣事。别误会,我不在越南 XD(二)从姓氏这里讲些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个政治学教授每堂课必须迟到,迟到后还必须点名,所以不足一小时的课、开始正题的时候已经过了至少七八分钟。原本未感到异常,直至最近这位教授的右腿在学校楼梯上摔断、中断了好些天的点名后重新开始时,坐我左边的一个东亚裔同学课后狐疑地问我:“Do we have the same last name?”我当时虎躯一震,心道这是什么梗。我的姓氏是“竇 / 窦”,拉丁字是Dou(韦氏写作Tou),國語字是??u / Dau(“竇皇后 / ??u hoàng h?u / Dau hoang hau”等用法可佐證)。但可能由于印欧语发音习惯的问题,常常被他国人念作[dau]或[du]。每每点名之时,教授管我与这位同学都叫XXX [dau]。然而同学跟我说,虽然他的上一代生于越南,姓的却是Dou而非??u。(对此我颇为疑惑:越南语中的汉姓已经被越化的够彻底了,Dou这种拼法从何而来?)我向其揭示了宗族的渊源和分布,他却一无所知。也罢。相对于被国语字统一的不同姓而言,这种情况已是幸运。比如有个同事姓V? / Vu。那么问题来了,她到底姓什么?这个字既是“武”,又是“禹”,两者分别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不过事实证明我只是庸人自扰——在社交圈中,V?女士是一个拒绝说越南语的人。无论口音再浓厚,她一定要用那令我费解的英语跟所有人交流,即便是某次面对一位法籍越南人的越语问候,也尴尬地回应着“I'm good”。Good. 她甚至不愿他人直呼其越名,又怎么可能在意祖先如何书写其姓氏呢。一次次革命让我们失去太多。要是没了汉姓,我们的过去真的一片空白。除了两姓一音的情况外,还有一姓两音带来的问题。由于发音差异,“黄”姓同时是Hoàng / Hoang与Hu?nh / Huynh(其背后原因我并无研究,如有同道请不吝赐教)。若说此黄姓于彼黄姓至此分道扬镳也无所谓,但我见过多个黄黄(Hoang Huynh)的名字——不知道他们家里是怎么想的?加之用于表达色彩的“黄”在越语中写作vàng / vang,这么一来就更不知所云了。视情况再更。---感谢大家支持!---(三)本段提一下生活用语,举个有点烂但是最容易理解的事例。这是2012年底在胡志明市科技大学随手拍的厕所。可以确定的是,即便没有那个剪影头像,懂拼音的中文使用者也能分清该左转还是右转——但就我所知,Nam字至少有三种最常用的词义:i. 男:giáo viên nam / 教員男 / 男教师ii. 南:Ng?n hàng Ph??ng Nam / 銀行方南 / 南方银行iii. 楠:trinh nam / 楨楠 / 桢楠(本段未去除国语字的声调符号,手机阅读可能不完整)加之,我也有认识两位叫做Nam的朋友。正如本题其它答案所言,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确认一个独立的国语字究竟何意。越南友人们普遍对语言话题没有兴趣,故而无从得知他们自己会否搞混。但可以确认的是,这是从语素过渡到拼音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牺牲。===综上,在进入下一段之前可以有如下总结,以答题主所问之“以越南文拉丁化的现状预测中文拉丁化的结果”:首先人名将成为重灾区,声调符号成了惟一的区分方式。同音姓过多(王/汪,李/黎,张/章,方/房,吴/武),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人会以为发音一致便是同源。同音字过多,陷入韩语悲剧。女朋友懂一点韩语,我跟她常讲的一个笑话就是“??(音sudo)去??上的??修完??后种??”(囚徒去水岛上的首都修完隧道后种水稻),拼音文字搞成这样,那我也想知道“幸运的猩猩流出猩红带着腥味的血,悻悻地望着星星”用拼音怎么写。Xìng yùn (幸运) de xīng xīng (猩猩) liú chū xīng hóng (猩红) dài zhe xīng wèi (腥味) de xuè ,xìng xìng (悻悻) de wàng zhe xīng xīng (星星).首先我觉得这个过渡需要很久(就别说“的”和“地”怎么区分了,真的)。虽然我感觉语言一旦进入这个自残的状态好像就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歧义更少的词汇,例如囚徒可以用汉字词??(罪人),隧道可以用英语词??(tunnel),水稻可以用固有字?等等,但是然并卵,乱的地方还是乱。之后如果再更,应该会引证一些学者的观点(如果还能找到的话)。4187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语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