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属于哪类文化

京杭大运河 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运河文化_新浪湛江
京杭大运河 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运河文化
金羊网评论
  “中国大运河”正式写进“世界遗产名录”。美食:在天津用餐,最省时省力的办法是到南市食品街,这里不仅是品味天津美食的好去处,而且还是“津门十景”之一。
  近日,从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中国大运河”正式写进“世界遗产名录”。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千年古运河,承载了中国王朝的更迭,也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繁荣,影响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长达六百余年的政治经济格局,见证了自春秋以来这个泱泱大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大运河前后共开挖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为中华大地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数不尽的文物古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全长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从北到南流经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聊城市、济宁市、泰安市、枣庄市,江苏省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共18个城市。追溯历史的长河,不妨乘一叶扁舟,一一探访这些散落在京杭大运河两岸的闪闪“明珠”。
  特色:轻舟破千里 游名城古都
  断航百年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重新通航,北京通州区运河两岸的百姓们得以乘轻舟、坐快艇观赏运河风光。而对于游客来说,在北京还有许多想法值得一一实现:征服万里长城、体验紫禁城的霸气、去国家大剧院沾沾顶尖艺术气息……不过,想把全部美景都“收入囊中”,恐怕需要花费好长一段时间。
  大运河曾是北京的生命线与支撑线,漕运史、仓储史十分悠久,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如今位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新华大街东端的运河码头,运河沿线平均水面宽度达到百米,水深3至5米,不仅水量增大,水质也更清更绿。游客走近入口处,可见一座高大的汉白玉四柱冲天牌楼,牌楼两边分别写着“四海地咽喉,五云天咫尺”的对联。京杭大运河通航后,码头上已停泊许多船只,有摇橹小船、观光快艇,还有多人乘坐的大船,游客可以坐这些船观赏运河两岸的风景。
  当然除了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京城”还有许多地标性建筑也值得游览一番,风格简约大气的国家大剧院便是其一。它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长安街上,其表面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余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远远望去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蕊。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充满了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小贴士
  交通:到北京自助游,最好是购买“城际交通一卡通”,可以在北京和天津使用,能够坐公交、地铁、出租车、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当然,也可以到购卡网点购买限期使用的即买即用卡,比如:10元限7日刷完,20元刷50次等旅游卡。
  美食:北京烤鸭是北京最有名的美食,还有芸豆卷、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茯苓夹饼、天福号酱肘子、六必居酱菜、宫廷奶酪都值得品尝。
  特色:大运河上的耀眼明珠
  从今年起,天津将重点建设“运河旅游”,天津市民和外地游客就可以体验大运河这条“古水道”的独特魅力。当游客追寻天津城市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这里处处闪动着京杭大运河的身影,杨柳青、中北镇、三岔河口……这些历史上的“运河地标”,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杨柳青,是游客来到天津后,不能错过游览的一处地方。千年古镇杨柳青镇,东临气势巍峨的文昌阁,西接“津西第一宅”石家大院,南靠古老的南运河。这座青砖灰瓦,磨砖对缝的仿清代商贸建筑群,建有仿古青石牌楼一座,以及穿街戏楼及各式具有清代古风的店铺。明清街是处在杨柳青民俗旅游区“中心”的一条商贸旅游街,也是游客参观各景点的必经之路,漫步在其中,仿佛重温了古镇杨柳青清代商贸繁荣街景的盛况。
  另外,天津的小吃驰名中外,很多游客来到天津都直奔餐馆品尝独具风味的小吃。天津风味小吃种类繁多,其中最出名的有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被誉为“津门三绝”。最省时省力的办法是到南市食品街,这里不仅是品味天津美食的好去处,而且还是“津门十景”之一。街上既有正宗天津名菜和风味小吃,又有荟萃全国各大菜系特色菜品。此外,天津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如桂顺斋、祥德斋、正兴德茶庄、恩发德羊肉包子铺等。总之,漫步天津的街头,一定会找到最原汁原味的天津味。
  小贴士
  交通:与北京相比,广州至天津的机票价钱便宜不少。游客可先从广州飞往天津,游览完天津的景点后,再乘坐京津城际高铁,前往北京继续旅游。这样,能节省一定费用。
  美食:在天津用餐,最省时省力的办法是到南市食品街,这里不仅是品味天津美食的好去处,而且还是“津门十景”之一。
  特色:枕水古镇 温婉水乡
  京杭运河在嘉兴境内有3条水道,最长的有120多公里,两岸迷离的田野景色非常迷人。从南湖会景园出发,沿嘉兴的环城河而行,可游览狮子汇渡口、中基路古民居群、嘉兴船文化博物馆等景点。此外,在江南水乡,游客一定不能错过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颗珍珠,闲步其中,便能体验到四周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乌镇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为东栅,2001年正式对外开放。位于东栅景区的景点,包括汇源当铺、访庐阁、皮影戏、翰林第、修真观、古戏台、茅盾故居、余榴梁钱币馆、木雕馆、蓝印花布染坊、公生糟坊、乌镇民俗风情馆、江南百床馆、传统作坊区、香山堂、拳船表演,逢源双桥(通济桥、仁济桥)等二十多个景点。其中,茅盾故居则是其中亮点:这座著名的建筑位于乌镇观前街和新华路交界转角处,坐北朝南,是我国江南一带常见的传统木构架民居建筑,总面积约600平方米。
  西栅景区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由十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需坐渡船进入,真正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风貌。
  西栅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内有纵横交叉的河道近万米,形态各异的古石桥72座,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北部区域则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古镇不再仅仅是一个“活化石”、“博物馆”,而是完美的融合了观光与度假功能,成为一块远离尘嚣的安谧绿洲。雇上一艘小船,任其荡漾在流水之上,闲适写意,让人沉醉。
  小贴士
  住宿:随着西栅景区的开放,那里也建造了三大高档会所、一家客栈,以及具有水乡特色的民宿。设施十分有特色,服务齐全。美食:红烧羊肉、三珍酱鸡、臭豆干、定胜糕、姑嫂饼等,都是乌镇的特色美食,值得一尝。
  特色:运河配西湖 风光更诱人
  饱经风雨的京杭大运河重放昔日光彩,在杭州段运河,无论是沿岸风光,还是乘漕舫船从水上观赏运河两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杭州不光有西湖,运河风光更诱人”,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新景。
  从运河御码头为起点,搭乘古色古香的漕舫船,开始追寻千年运河的足迹。游客往御码头的北侧河道望去,有一座大型的龙舟画舫,华贵绚丽的造型说明了它就是按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所乘御舟的外型式样精心制造的“乾隆舫”。绕过了乾隆舫,船不知不觉拐到了运河边上的香积寺。香积寺塔是目前杭州仅存的清代佛塔,曾是通过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座寺庙。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葺,香积寺再度开放,游人、香客可坐水上巴士达到。夜晚,游客可以看到香积寺灯火通明,若干个红色六角形大灯笼点缀屋檐,是京杭大运河夜景中的亮丽主角。闲步在寺前广场时,游客会发现广场中间地面上的画不仅能发光,上面的彩色图案还会不断地变化,令人不禁驻足欣赏。
  想要深入了解京杭大运河,游客一定要前往位于拱宸桥附近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博物馆所在的运河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大运河岸边,古老的拱宸桥与博物馆遥相辉映。桥边绿地里休憩的老人、孩子以及时不时驶过的船只成为博物馆有机的动感部分。另外,在博物馆第三展厅还专门设有一个“模拟运河之旅船舱”,通过高亮度投影机、以270度水平视场角逼真地显示“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观众只要带上特制的眼镜坐在椅子上,就能身临其境从杭州到北京的运河之旅,欣赏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
  小贴士
  美食:杭州菜属于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江浙菜,清爽别致的色香味令人大快朵颐。而吴山酥油饼、金华酥饼、虾爆鳝面等风味小吃也是游人在杭州不可错过的美味佳肴。
  特产:杭州城历史悠久,有都锦生、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庄、边福茂鞋店、景阳观酱菜店等众多老字号,可买到藕粉、绸伞、茶叶之类的杭州土特产。
  南方日报记者 蔡华锋
  通讯员 邝欣頔
  图/广之旅供图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赶快!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文化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报告
我的图书馆
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报告
【摘要】& & & &中国大运河源远流长,运河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高度,作出了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的重要指示和批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应坚持以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推进运河沿线隆起、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国的奋斗目标,搞好顶层设计。坚持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为引领,综合推进运河水运、运河生态、运河城建、运河产业、运河旅游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把中国大运河沿线建设成为举世著名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廊道。&省委、省政府:&2017 年7 月27-29 日,由民进山东省委、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微山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第三届运河论坛,在京杭运河中段的微山县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推进运河人文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重点是围绕京杭运河全线复航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运河沿线城镇化与打造古城镇建设亮点、运河沿线自然优势与特色产业培植、运河沿线人文资源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运河沿线丰富景观与旅游产品开发等,进行深入研讨。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交通运输部、中科院的代表,天津、江苏、浙江等兄弟省市的代表,我省有关部门、相关大专院校、交通科研单位和各市运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新华社瞭望杂志、大众日报农村版、济宁日报等媒体记者,共 60 多人参加了研讨活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立全,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原政委南兵军,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微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等出席会议,并参加了研讨活动。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论坛获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成果,专题报告如下:&一、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指示、批示的精神实质&2014 年 6 月 22 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对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年 2 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京杭运河通州段治理工程时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6 月 4 日,又在中办调研室《调研要报》第48 期“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若干思考”一文上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总书记站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指示、批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一)充分认识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专家们认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最著名的一是万里长城,二是大运河。中国大运河包括浙东运河、隋唐运河和京杭运河,具有 2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全长 2700 多公里(其中京杭运河 1797 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 8 个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而且是自隋唐以来中国丝绸之路、瓷器之路、茶叶之路、海盐之路的重要通道,还是军事调动、政务服务、商贸物流、文化传播的重要历史文脉之一。它吸纳了吴越文化、江淮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精华,融合了秦晋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水工设施、文物古迹、科技教育、文学艺术、诗词碑刻、风情习俗、饮食文化、名人轶事、神话传说等文化类别和非物质遗产,号称是“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宝库”、“历史名胜博物馆”、“历史民俗陈列室”。中国大运河和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其共同点都是人工设施,都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都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不屈的脊梁,大运河则是中华民族流动不息的血脉。总书记讲的坚持文化自信,就是指坚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自信,我们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和社会价值。&(二)科学把握运河文化的故有特质。专家们认为,总书记用“流动的文化”来形容运河文化,既形象生动,又意涵深刻。所谓流动的文化,是指这种文化是“活态”的,是源远流长的,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文化。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算起,中国大运河已经流淌了 2500 多年,它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民俗、文学、科技、移民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一部浩瀚的文明史册。特别是凝聚的中国智慧,体现的探索、创新、务实、工匠精神和包容、开放、多元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特质,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衡量文化先进性的核心标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建设经济强国,又要建设文化强国。如果我们在祖先创造的古代文明的基础上,把中国大运河建设成为当代世界级的文化之河、经济之河、生态之河,就会更好地彰显中华文明的新魅力,成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国的金名片。&(三)切实做好运河文化“三篇”文章。专家们认为,总书记对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提出“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对运河沿线地区的总要求,也是我们当代人共同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所谓保护好,就是对祖先留给我们的运河故道、水工设施、文物遗迹,特别是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文化遗存要倍加珍惜,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物保护方针,切实践行向联合国申遗时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有功利思想、不能过度开发、不能人为地损坏。保护的要求是坚持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存的延续性,以敬畏之心、科学的态度和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精神加以呵护。保护也不是原封不动、一成不变、简单地加以修复和整理,而是要通过理性的、有序的、创新性的开发,为历史文化遗产充实现代元素,使运河文化资源得到升华,使之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所谓传承好,就是要在普查、抢救的基础上,对运河众多文物古迹,进行有计划地修复改造,让它重展风采;并组织社会力量,对运河文化、运河艺术、运河精神、运河风情、运河故事、运河名人轶事等非物质遗产进行系统挖掘、研究、整理,运用现代科技、现代创意手段、现代传媒手段,把运河文明、运河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开来,激励人们以古鉴今、观光启智、传承创新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历史自豪感,使运河文化成为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资源、软实力。所谓利用好,就是要着眼于加快运河沿线隆起,着眼于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眼于经济文化强省、强国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积极推进运河人文生态、水文生态、城乡生态、环境生态等修复及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千方百计打造运河品牌,使古老的运河更好地为当代和后人造福。&二、运河文化的内涵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思路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物化产品的灵魂。文化凝结于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二者具有镶嵌性和沾连性,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是其应有之意。这次运河论坛,围绕什么是运河文化和怎样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一)运河文化形态和运河文化带的概念。专家们认 为,中国大运河是跨省市的、线性的、活态的、具有传承性的、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形态。运河文化底蕴深厚、意境独特,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构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漕运大通道和水利枢纽工程,造就了沿河两岸一个个商贸集散地,形成了运河特色文化系列,培育出众多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运河文化带,是以运河河道及沿运河修建的各种水利枢纽工程、交通运输设施为基础,以积累了数千年的运河文化功能为凝聚力,以沿线各个区域为发展轴,以内外兼修、开放互通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构成的一种融漕运、生态、城镇、商贸、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带状区域文化经济系统。中国大运河既是一条廊道文化带,又是一条混合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在空间上即可同国家和区域间发展战略“互联互通”,在时间上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古今联通”,在发展内涵和结构上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贯通”,进而推动运河沿线文化、生态、城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同兴共荣。&(二)运河文化带的构建思路。专家们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既是重大的文化工程,又是生态工程、精神工程、发展工程。在建设思路上,应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相衔接,同推进运河沿线隆起、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国大思路紧密结合。在战略目标上,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使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样板;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与现代多元优秀的文化长廊;被世界各国人民广泛认可和喜爱的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先行地带。&(三)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着力点。专家们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国家战略,必须以科学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在广泛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分类,搞好顶层设计,制定整体规划,区别轻重缓急,积极有序地加以推进。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搞好运河水工设施修复和利用。漕运文化是中国古运河的主要功能,对于巩固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运河沿线地区经济大发展和南北文化大交融。1855 年,由于黄河迁徙,京航大运河被拦腰斩断,形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南北两段运河。黄河南段即济宁至杭州 1000 多公里河道,其航运功能一直保持至今,被称为“活着的运河”;黄河北段 700 余公里,其航运功能不断萎缩,最终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后一艘船从运河消失。专家们认为,运河的生命在于水,让半身不遂的大运河全线“活”起来,是对运河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制约黄河北段复航的原因有水源问题、穿黄问题、货源问题、投入问题等等,但根本在于对水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关键在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的决心。以李殿魁同志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认为“不是由于华北地区缺水而造成京杭运河断航,而是因为京杭运河断航造成了华北地区缺水和生态破坏”。华北特别是鲁北地区,基本上是“三年两丰水”,只要采取“降河开隧、黄运立交、湖水北流、鲁水济运”等工程措施,就可使古老的运河焕发生机。内河航运不仅可以降成本、带产业、促发展,而且可以减污染、养生态、造景观。西方发达国家现代运输体系如此完备,仍高度重视发展内河航运,就是鲜明的例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京杭运河全线复航,对于生态建设影响巨大。不要只看到运河复航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到它对鲁北和华北地区水生态修复、水环境营造,水资源配置,对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港航腹地经济社会进步的拉动等综合效益。在复航还没有正式列入国家议事日程的条件下,应规划鼓励沿河各地积极整修淤塞河段,最好按照三级航道的标准加以疏浚改造,采取适当留住降水(洪水资源化)、多方疏通内水(河网建设)、必要时借助黄河水源的办法,优先解决黄河北段通水问题,为下一步全线贯通复航创造条件。&二是搞好运河古城镇保护与打造。古运河漕运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促进了运河沿线城镇发展商贸文化繁荣。由于商贾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把各种建筑艺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带到运河沿线,形成了融南汇北、承东纳西的各类建筑群体和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巷等极为丰富的建筑景观。由于天灾、战乱和人为的破坏,一些古城镇大都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专家们认为,目前不少地方城镇化建设要么千人一面,要么只见钢筋水泥、不见文化符号。城镇的亮点在特色、灵魂在文化、看点在景观、品味在故事。运河沿线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应首先搞好城镇建设定位,深入挖掘运河城镇文化底蕴,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高城镇文化品味。在生态层面上,应体现亲水滨水的自然风情,使人与自然得到和谐相处;在经济层面上,应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系统,为新的开发提供经济便利的基础条件;在社会层面上,应成为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社区,拥有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组织;在城镇意向上,水文化应成为识别性和认知感的重要标志。以此形成运河沿线城镇建设亮点,来拉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努力培植壮大运河特色产业。运河文化具有混合型特征,其形态是经济中有文化、文化中有经济。古运河沿线大都集漕运、商贸、手工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商品化于一体。特别是明清时期,山东德州、临清、张秋、济宁、台儿庄等地,衙署会馆、官仓商铺、驿站钞关、古街园林等鳞集云立,生意异常兴隆,并出产许多名优特产和美食名吃。如德州的“博枣”、泰安的“肥桃”、聊城的“鸭梨”;缯国(原枣庄一地)的丝绸、临清的寿宫砖、东昌府的木版年画、泥塑、葫芦雕刻;台儿庄的张家狗肉、马家牛肉,济宁的玉堂酱菜,聊城的武大郎烧饼,德州的扒鸡,微山湖的湖产品及渔家宴等等。专家们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应坚持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黄河南段尤其是具有水利和水运龙头地位的微山湖湖中河,应充分发挥港航优势,进一步完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构建临港经济园区和发展壮大现代物流服务业;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巩固发展绿色高效规模生态农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前沿和优质、高效,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集群化、高新产业规模化。要加大对运河特色经济的培植力度,并注重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知名品牌、开发百年老店,在运河沿线形成经济走廊和发展高地。&四是强化运河文化遗存和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弘扬。京杭大运河纵贯我省五个市,支线延伸到菏泽市,全长 643 公里,并且在山东境内跨黄河、穿“水脊”(汶上南旺),是流经区域最长、施工条件最难、科技含量最高、文化资源最丰厚的河段。山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8 段河道、15 处水工设施和辅助建筑及衍生工程,总面积 16603 公顷,缓冲区面积 2950 公顷。德州被称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当年仓储物流业十分发达;临清是重要的钞关,有“天下第一码头”和“小天津”之称,谓之“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汶上南旺是京杭大运河的“至高点”,白英治水的戴村坝、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被誉为“江北的都江堰”;元、明、清三个朝代“运河总督河院署”均设在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江北小苏州”;微山湖南阳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四大古镇之一和乾隆下江南的下榻之处,被称为“湖上明珠”;台儿庄闸坝林立,“入夜一河水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被誉为“天下第一庄”。由于京杭运河山东段地处特殊区位,它把佛家的慈悲为怀、济世救民思想,道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哲学思维,儒家倡导徳治仁政的治国理念,法家主张精赏正罚的管理方略,兵家知彼知己的行为科学,墨家兼爱交利的科学精神,鲁班精益求精的工匠艺术等兼容并蓄,形成了以诚信、仁义、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和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勇于担当、鼎力治水的革新精神。专家们建议,要组织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深入搞好运河文化遗存和两岸文物古迹的普查、登记和分级挂牌保护,分期分批加以修复完善,同时加强运河堂馆、运河广场、运河园区、运河长廊、运河品牌和运河标志性工程建设;支持运河沿线和相关大专院校建立运河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相关组织,支持相关部门、社会团体、新闻单位和各界人士,深入挖掘运河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传统工艺、地方戏曲、风情习俗、餐饮文化、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民间故事等非物质遗产,并做好编纂、出版、发行工作;支持运河沿线定期举办一些以弘扬运河文化、传播当地风情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论坛、节庆、庙会等活动,以促进当地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五是逐步做大做强运河旅游产业。大运河既是一条运输线、生态线,又是一条风景线、旅游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愿望日益增长,运河沿线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好去处。据不完全统计,我省运河沿线现有古遗址190 多处,古建筑 16 处,古墓葬 10 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3 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 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国家森林公园 1 处,省级森林公园 2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2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4 处,14市县级文物更是星罗棋布,且运河沿线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具有众多美食名吃。专家们认为,应加强大运河文化带与旅游产业的整合,文物保护与古城镇街区修复的整合,水环境治理与运河产业的整合,运河故道与美丽乡村游的整合,促进文化扶贫和文化、旅游、生态、度假产业的全面振兴。省政府办公厅今年初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把“鲁风运河”旅游品牌纳入其中,是一项重大举措。建议加强旅游联盟线路建设,突出运河“慢节奏”、休闲性、体验性旅游品质,使运河沿线逐步成为领略运河风情、接受传统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品牌。&近几年,民进山东省委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坚持“五个运河一张图”(即文化运河、水利运河、生态运河、交通运河、经济运河一张规划图),推进运河文化、水利、生态、商贸、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提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在这次研讨会上,中科院的专家提出,应以流域一体化和航运一体化为主导,积极构建一河四群、水轴连群的“串珠状”城镇体系。包括以流域一体化为主线,构建“水轴连城”的城镇体系;以产业布局一体化为主导,构建“产业链城”的产城融合式城镇体系;以生态环保一体化为先导,构建“碧水绕城”的城镇体系,最终形成流域—— 交通——产业——生态——开放“五位一体”的京杭大运河文化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省政协副主席许立全同志在出席这次运河论坛并在讲话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文章高度重视。刚刚闭幕的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绘制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宏伟愿景,刘家义书记在报告中对加强运河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我省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滞后,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发源地,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为西部隆起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目前可操作与未来可实施的关系,坚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统领,积极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融和发展平台,带动运河水网、运河生态、运河交通、运河经济、运河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就可为加快实现我省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作出重大贡献。&三、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保障措施&根据总书记关于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和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运河沿线行动迅速,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调研、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为运河沿线加快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围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保障措施,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一)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专家们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一项跨省市、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巨系统工程,中央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同时应要求沿河各省市左右衔接、上下联动。省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域,也应自成体系,加快推进。建议各级党委、政府都应从增强文化自信、造福沿河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弘扬运河文化、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会商、协调、合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鉴于大运河文化带的构建涉及到许多历史、科技、文学等领域,建议运河沿线各级都应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或专家咨询组及专门研究机构,为党委、政府实施科学决策发挥参谋部、智囊团作用。&(二)制定建设规划,搞好分步实施。专家们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涉及到运河文化及运河文化带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涉及到保护的点段、保护的区域、保护的标准;涉及到传承的内容、传承的途径、传承的要求;涉及到利用的范围、利用的方式、利用的限度;还涉及到与国家相关战略相衔接等等。国家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在广泛调查、深入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坚持“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本土特色”,搞好顶层设计,制定建设纲要和专项规划,作出包括立法在内的制度性安排,以防止低标准、浅层次、无序盲目建设。省级也应突出区域特色,体现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协同性要求,把目标定位、建设思路、工作重点、重大项目、推进措施等加以规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组织好分步实施。山东历史上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著名河段,鉴于国家将要制定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我省应超前思考、深入调研、筛选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盘子,力争把山东建设成典型河段。我省如能制定关于建设“运河经济文化示范区”综合规划更好,否则也可制定关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带建设专项规划。&(三)完善扶持政策,落实保障措施。专家们认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无论是硬件、软件都需要加大投入。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再创辉煌的共建机制。建议设立国家和省级大运河保护开发基金,各级政府每年都应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重点用于运河文化资源的普查、抢救、研究、整理,历史遗存、文物古迹的修复维护,古城镇打造,运河文化堂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标志性工程建设,民间艺术队伍、艺术活动的扶持等等;同时要抓住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围绕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扶持;还要搞好运河文化遗产项目的对外推介,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大运河环境友好型、文化生态型的打造和重大文化产业、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过全国上下和运河沿线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逐步把中国大运河建设成为举世著名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说长廊道。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荥大运河文化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