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题说去除NaCl溶液 去除表层泡沫中的NaSO4加过量氯化钡。那如果氯化钡溶解在溶液 去除表层泡沫中了不就是添加了杂质吗?

(2013o佛山)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酸雨危害,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SO2与水结合生成弱酸雨性亚硫酸(H2SO3),已知:H2SO3易分解成水和SO2,也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或稀硫酸反应生成H2SO4,H2SO3和SO2都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
(1)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雨.
(2)常用脱硫方法减少废气中的SO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和O2化和生成CaSO4,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高温&&& &2CaSO4.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盐与HCl或H2SO4反应制备SO2,Na2S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2HCl=2NaCl+SO2↑+H2O.
(4)小鸿同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酸雨(pH约为3)中加入足量的KOH溶液,并就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盐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盐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1:只有K2SO3;猜想2:只有K2SO4;猜想3:既有K2SO3,也有K2SO4.
【实验与探究】限选试剂: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预期现象与结论
各取2mL反应后混合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
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随即滴加几滴红色品红溶液
红色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含有K2SO3
向B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含有K2SO4,则猜想3成立
分析:(1)根据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雨进行解答;
(2)根据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进行解答;
(3)根据Na2S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进行解答;
(4)【提出猜想】根据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盐的成分可能是亚硫酸钾或硫酸钾或二者的混合物进行解答;
【实验与探究】2、根据亚硫酸钾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进行解答;
3、根据硫酸钾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亚硫酸钾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以及稀盐酸和亚硫酸钡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解答.
解答:解:(1)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雨;故填:5.6;
(2)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2CaO+2SO2+O2&&高温&&& &2CaSO4;故填:&2CaO+2SO2+O2&&
高温&&& &2CaSO4;
(3)Na2S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2HCl=2NaCl+SO2↑+H2O;故填:Na2SO3+2HCl=2NaCl+SO2↑+H2O;
(4)【提出猜想】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盐的成分可能是亚硫酸钾或硫酸钾或二者的混合物;故填:K2SO4;
【实验与探究】2、亚硫酸钾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故填:红色品红溶液褪色;
3、硫酸钾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亚硫酸钾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稀盐酸和亚硫酸钡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向B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现象: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含有K2SO4,则猜想3成立.故填:氯化钡溶液;稀盐酸.某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Cu.NH4.Fe.Al.Mg.CO3.SO4.K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待测溶液.向其中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②另取少量——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某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Cu.NH4.Fe.Al.Mg.CO3.SO4.K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待测溶液.向其中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②另取少量待测溶液.向其中加入过氧化钠.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并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过氧化钠时.沉淀部分溶解.试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不确定的是 为验证此离子的存在.还应进行 实验.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某无色溶液只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某几种:Na+、H+、Mg2+、Ag+、Cr、OH-、HCO、NO。已知该溶液可与Al2O3反应,则: (1)该溶液与Al2O3反应后有Al3+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会含有大量的&&&&&&&&&&&&&&&&&&&&&&&&&&& 。 (2)该溶液与Al2O3反应后有【Al(OH)4】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大量的&&&&&&&&&&&&&&&&&&&&&& 。 (3)写出该溶液与Al2O3反应生成【Al(OH)4】的离子方程式&&&&&&&&&&&&&&&&&&&&&&&&& &&&&。 Ⅱ.&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以下问题; ①Al(OH)3具有两性,Cu(OH)2也具有两性吗? ②Fe的+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比+3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Cu的+l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也比+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吗?&&&
③CuO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1)解决问题①需要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 (填字母)。 &A.AlCl3溶液& B.NaOH溶液& C.稀H2SO4&& D.H2O2溶液 假若Cu(OH)2具有两性,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 (2)为了比较Cu的+1价化合物和+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他们取98gCu(OH)2固体,加热至800℃~10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 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X。冷却后称量,X的质量为72g。向X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X的化学式为&&&&&&&&&&&&&&&&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为解决问题③,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在实验中观察到CuO变成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装置A的作用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现有一瓶由Na+、NH4+、Cl-、NO3-、CO32-、SO42-、SO32-、OH-等离子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用A、B、C三支试管,各取少量该混合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向试管A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2)向试管B中加入稀HNO3至溶液呈酸性,有无色气体冒出.继续加入AgNO3溶液或Ba(NO3)2溶液,均无沉淀生成.(3)取试管C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Cu片和浓H2SO4共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冒红棕色的气体.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CO32-,NO3-;②一定不可能含有Cl-,NH4-,SO42-,SO32-;③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④一定不可能含有NH4+,SO42-,CO32-.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现有一瓶由Na+、NH4+、Cl-、NO3-、CO32-、SO42-、SO32-、OH-等离子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用A、B、C三支试管,各取少量该混合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向试管A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2)向试管B中加入稀HNO3至溶液呈酸性,有无色气体冒出.继续加入AgNO3溶液或Ba(NO3)2溶液,均无沉淀生成.(3)取试管C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Cu片和浓H2SO4共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冒红棕色的气体.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CO32-,NO3-;②一定不可能含有Cl-,NH4-,SO42-,SO32-;③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④一定不可能含有NH4+,SO42-,CO32-.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现有一瓶由Na+、NH4+、Cl-、NO3-、CO32-、SO42-、SO32-、OH-等离子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用A、B、C三支试管,各取少量该混合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向试管A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2)向试管B中加入稀HNO3至溶液呈酸性,有无色气体冒出.继续加入AgNO3溶液或Ba(NO3)2溶液,均无沉淀生成.(3)取试管C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Cu片和浓H2SO4共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冒红棕色的气体.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CO32-,NO3-;②一定不可能含有Cl-,NH4-,SO42-,SO32-;③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④一定不可能含有NH4+,SO42-,CO32-.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现有一瓶由Na+、NH4+、Cl-、NO3-、CO32-、SO42-、SO32-、OH-等离子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用A、B、C三支试管,各取少量该混合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向试管A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2)向试管B中加入稀HNO3至溶液呈酸性,有无色气体冒出.继续加入AgNO3溶液或Ba(NO3)2溶液,均无沉淀生成.(3)取试管C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Cu片和浓H2SO4共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冒红棕色的气体.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CO32-,NO3-;②一定不可能含有Cl-,NH4-,SO42-,SO32-;③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④一定不可能含有NH4+,SO42-,CO32-.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一包固体物质可能由Na2CO3、K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试样少许溶于水,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物质组成中(  )A. 一定有K2SO4B. 一定有NaClC. 一定有Na2CO3D. 可能有NaCl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因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在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且一定不含碳酸钠.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硝酸.而在滤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在滤液中含有氯离子,但不能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因为在第一次反应时,加入的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了硫酸钡和氯化钾,并且还有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故选AD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因混合物中没有不溶物,当把混合物放入水中配制成溶液后,滴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在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钾.
本题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考点点评:
在初中阶段我们所学过的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有两种.一种是氯化银,一种是硫酸钡.所以在题目中若出现了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我们就考虑这两种物质.
选AB希望帮到你
选AB.让我们来一个一个地看备选答案,从离子的角度看问题。A.氯化钡一定要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白色固体中只有硫酸钾可以提供硫酸根离子所以A正确。B.原来的固体中的钡离子已经生成沉淀被过滤掉了,因而滤液中可能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只剩下氯离子跟其反应生成氯化银,或者碳酸根离子跟其生成碳酸银,但是前提条件是硝酸酸化硝酸银溶液,碳酸根离子跟任何金属离子结合的盐都会溶于酸,直接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有四瓶无色溶液:NaCl、Na2SO4、NH4NO3、(NH4)2SO4,仅用一种试剂即可使它们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B.硝酸银溶液C.氢氧化钡溶液D.氯化钡溶液
蘇荷╱●wrdg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A、紫色石蕊试液在这四种无色溶液中均为紫色,无法鉴别,故A错误;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硫酸钠和硫酸铵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与氯化钠混合无现象,与硫酸钠混合能产生硫酸钡沉淀,与硝酸铵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硫酸铵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氯化钡与氯化钠混合无现象,与硫酸钠混合能产生硫酸钡沉淀,与硝酸铵混合无现象,与硫酸铵混合产生硫酸钡沉淀,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C.
为您推荐:
进行物质鉴别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氯化钠通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硫酸钠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硝酸铵中的铵根离子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
本题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考点点评:
不同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选用的鉴别方法或试剂与物质混合时能产生明显的不同现象.
扫描下载二维码&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知识点 & “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KAl(SO4)2•12H2O]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1)假设1: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假设2: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假设3:由&组成【方案与流程】为探究甲品牌的发酵粉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得到如下现象:(2)结合步骤①~③分析,气体A为 &,该发酵粉的成分为 &。(3)若步骤①和②操作不变(现象也相同),将步骤③中足量稀盐酸改为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能否确定发酵粉的成分并说明理由: &, &。(4)乙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情况,请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仪器和用品任选,限选试剂:稀盐酸、0.1 mol/LNaOH溶液,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装入A、B试管中。
步骤2: & & &证明有Na+,发酵粉中有NaHCO3。
步骤3: & & & &,结合步骤2中的结论,假设2成立。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KAl(SO4)2&#O]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1)假设1:由小苏打...”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题意可知,不同品牌的发酵粉可能小苏打和臭粉组成,也可能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还可能由臭粉和明矾组成,根据已知的假设1、假设2推断假设3为臭粉和明矾;(2)根据NaHCO3、NH4HCO3、Al2(SO4)2•12H2O的主要性质可知,NH4HCO3是铵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以放出氨气,其余两种盐与熟石灰研磨都不能放出气体,则A为NH3,发酵粉甲一定含有臭粉;NH4HCO3固体充分加热后完全变为气体逸出,NaHCO3固体充分受热变为Na2CO3固体和CO2、H2O,Na2CO3固体与盐酸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Cl、H2O,而Al2(SO4)2•12H2O或其水解产物Al(OH)3与盐酸混合都无气体产生,由此推断B为CO2,该发酵粉一定含有小苏打,所以甲品牌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aHCO3、NH4HCO3;(3)Ba(OH)2既能与硫酸盐反应,生产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也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因此不能确定发酵粉中含有明矾还是小苏打;(4)根据实验方案中步骤2的结论逆推可知,步骤2是用洁净的铂丝蘸取A中的溶液,再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的颜色呈黄色,证明有Na+,发酵粉中有NaHCO3;由于假设2是发酵粉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则步骤3的结论是证明发酵粉有Al2(SO4)2•12H2O,根据其性质及提供试剂的性质推断,步骤3是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发酵粉中含有Al3+,因此应向B试管中逐滴滴加0.1mol/LNaOH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证明有Al3+,发酵粉中有明矾。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KAl(SO4)2&#O]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1)假设1...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KAl(SO4)2&#O]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1)假设1:由小苏打...”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与“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KAl(SO4)2&#O]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1)假设1:由小苏打...”相似的题目:
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用NH3·H2O溶液鉴别Al3+、Mg2+和Ag+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2—4和CO2—3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甲醛和甲酸甲酯
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过滤蒸馏分液萃取
利用下列表格中的器材和试剂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一组是选项
实验器材和试剂
洗气甁(两只)、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
出去CO2中的HCl和水蒸汽B
滴定台(附滴定夹)、滴定管(酸式、碱式)、烧杯、胶头滴管
中和滴定实验C
烧杯、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蒸馏水、FeCl3饱和溶液
制备Fe(OH)3胶体D
铂丝或铁丝,蓝色钴玻璃、酒精灯、火柴、盐酸、待测液
焰色反应实验&&&&
“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KAl(SO4)2&#O]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1)假设1: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假设2: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假设3:由____组成【方案与流程】为探究甲品牌的发酵粉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得到如下现象:(2)结合步骤①~③分析,气体A为____,该发酵粉的成分为____。(3)若步骤①和②操作不变(现象也相同),将步骤③中足量稀盐酸改为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能否确定发酵粉的成分并说明理由:____,____。(4)乙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情况,请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仪器和用品任选,限选试剂:稀盐酸、0.1 mol/LNaOH溶液,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装入A、B试管中。
步骤2:____________证明有Na+,发酵粉中有NaHCO3。
步骤3:________________,结合步骤2中的结论,假设2成立。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KAl(SO4)2&#O]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提出假设】(1)假设1: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假设2: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假设3:由____组成【方案与流程】为探究甲品牌的发酵粉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得到如下现象:(2)结合步骤①~③分析,气体A为____,该发酵粉的成分为____。(3)若步骤①和②操作不变(现象也相同),将步骤③中足量稀盐酸改为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能否确定发酵粉的成分并说明理由:____,____。(4)乙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情况,请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仪器和用品任选,限选试剂:稀盐酸、0.1 mol/LNaOH溶液,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装入A、B试管中。
步骤2:____________证明有Na+,发酵粉中有NaHCO3。
步骤3:________________,结合步骤2中的结论,假设2成立。
”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段法解溶液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