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该怎么做?测力计 35吨做不成啊!

& 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知识点 &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4)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如图甲,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①. & &_ & ;② &&&&&&&&&&&& _ &。(5)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甲乙意见不同。甲认为能平衡。于是他让每次杠杆倾斜时静止,做这个实验也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甲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 &(选填对或错),甲这种方案与乙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 &实验方案好;理由是 &。&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10月阶段检测物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实验前要把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如果实验前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后面实验中杠杆自身重力也有力臂,对实验会有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每次把杠杆都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是便于测量力臂,使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等于力臂。如果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或拉力不与杠杆垂直,力臂不易测量。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主要考察你对“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知识点的认识】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
实质: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支点就在轴线,轮轴在转动时轮与轴有相同的转速.
轮轴的平衡条件:
  如图所示,R为轮半径,r为轴半径,F1为作用在轮上的力,F2为作用在轴上的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1R=F2r (动力×轮半径=阻力×轴半径).
轮轴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辘轳、绞盘、石磨、汽车的驾驶盘、扳手、手摇卷扬机、自来水龙头的扭柄等都是轮轴类机械.【命题方向】找到轮轴轮、轴半径及利用轮轴平衡条件解题是命题关键.【解题方法点拨】形象法理解轮轴,学会利用轮轴的平衡条件解题.
与“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相似的题目:
某剧组为拍摄需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在图中画出ABO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并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斜面:是一种&&&&机械.斜面的坡度越&&&&,省力越多.
如图,如果弹簧测力计从M位置转到N位置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这是因为&&&&。&&&&&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1o十堰)如图所示,小枫骑变速自行车上坡时,要想省力,后轴的齿轮应该换用较大还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对这两个问题回答正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工人正试图用扳手拧松工件上一个紧固的螺母,尽管他使出了浑身力气,却没能成功.小明和小刚同学看到后,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别给他设计了一个新点子:小明设计的是在其它不变的情况下,取来一根绳子,将绳的一端系在扳手柄的上端,使劲拉绳的另一端,如图乙所示.小刚设计的是在其它不变的情况下,取来一个较长的套筒,将套筒套在扳手柄上,用力扳套筒的上端,如图丙所示.则:(1)哪个同学设计的点子容易拧松螺母?(2)分析说明这个同学的方法为什么容易拧松螺母?
3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面也能省力.如图所示是两个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和BC斜面受平行斜面的拉力从底端匀速运动到C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A、FB.则(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面也能省力.如图所示是两个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和BC斜面受平行斜面的拉力从底端匀速运动到C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A、FB.则(  )
2古代起重的一种辘轳如图所示.轴的大半径为R=30cm,小半径为&r=20cm,摇把离轴中心为L=50cm.若不计摩擦,滑轮,辘轳的重力的影响,要提升一重为G=500N的重物,则摇把上的力F至少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为什么?____。(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4)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如图甲,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①._____________ ;②____ _____。(5)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甲乙意见不同。甲认为能平衡。于是他让每次杠杆倾斜时静止,做这个实验也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甲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____(选填对或错),甲这种方案与乙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实验方案好;理由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为什么?____。(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4)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如图甲,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①._____________ ;②____ _____。(5)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甲乙意见不同。甲认为能平衡。于是他让每次杠杆倾斜时静止,做这个实验也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甲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____(选填对或错),甲这种方案与乙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实验方案好;理由是____。”相似的习题。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谁能帮帮我啊,物理题,实在不知道了滑轮组中,在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要拉着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示数,算出的功率会偏大还是偏小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偏小,因为测力计的求数,不一定正好和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相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不给moeny,就不回答你
你不会不知道吧?
。。。会啊,当然是偏小了,因为。。。直线最短阿!(在图型测高的时候)
什么嘛!?
扫描下载二维码&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知识点 &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步骤2]再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1)在以上的实验步骤中为什么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B、C)中哪一个的正确?&.(3)为了检验“猜想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4)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 &.A.大于0.5N&&&&&&B.大于零且小于0.5N&&&&&& C.等于0.5N&&&&&&D.等于零.&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只有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摩擦力才等于拉力;(2)“步骤2”的设计是只改变了压力,并与“步骤1”比较,是为了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3)猜想C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就要控制压力和粗糙程度相同,只改变接触面积;(4)砝码与木块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就不会产生摩擦力.(1)此实验中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测力计的示数反映出来,就必须保证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为此,就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因为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和木板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步骤2”与“步骤1”的区别在于改变了压力,其它条件没变;显然是探究“猜想B”;故答案为:B.(3)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接触面积,就可探究摩擦力与面积的关系,添加步骤:把长方体木块侧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故答案为:把长方体木块侧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4)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两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砝码与木块相对静止,并且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零;故答案为:D.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主要考察你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 匀速拉动木块)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接触面积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利用图甲(或图乙)的器材,将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和立放,匀速拉动木块,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命题方向】题目考查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关键是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拉力的方法间接测量.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比较甲、乙两图相同的是压力,不同的是接触面,一个是玻璃,一个是木板,它们的粗糙程度不同.这样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理可判断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第四问考查运用控制变量设计实验的能力,即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只让物体的接触面积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积的最好方法是将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和立放.【解题方法点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拉力的方法间接测量.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接触面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无关,与拉力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相似的题目:
[2014o内江o中考]如图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则:由图可知,木块和水平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N.当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木块有13伸出到桌面边缘外,那么,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N.
[2013o湖北o中考]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图中显示拉力是&&&&N.
[2013o日照o中考]图1是“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16所示;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N.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如图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1o盐城)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描述的是小红同学用手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情景.用手分别压在玻璃板上和在桌面上滑动(图甲、乙),然后用另一只手压在手上在桌面上滑动(图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步骤2]再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1)在以上的实验步骤中为什么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B、C)中哪一个的正确?____.(3)为了检验“猜想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4)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____.A.大于0.5NB.大于零且小于0.5N C.等于0.5ND.等于零.”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步骤2]再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1)在以上的实验步骤中为什么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B、C)中哪一个的正确?____.(3)为了检验“猜想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4)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____.A.大于0.5NB.大于零且小于0.5N C.等于0.5ND.等于零.”相似的习题。&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知识点 &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习题详情
16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1.5%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读出力臂&.若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可将右端螺母向右&边旋转,或将左端螺母向右&边旋转;(2)在A处挂三个钩码如图1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g);拿去B处钩码,改在C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6&N.(g=10N/kg)若拉力的方向改成斜向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动力F1/N&动力臂Ll/cm&阻力F2/N&阻力臂L2/cm&4&5&5&4&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实验数据只有一组,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4)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D&(选填字母).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调节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____.若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边旋转,或将左端螺母向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①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②杠杆“左低右高”,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2)由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计算出所挂钩码的多少.设杠杆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cm,知道动力臂、阻力臂、阻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动力.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动力臂减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会增大.(3)实验规律应建立在多次测量的基础上,以避免得到偶然性的结论.(4)当杠杆上挂多组钩码时,力和力臂数目增加,使实验复杂化,给实验带来难度.
解:(1)①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②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因为F1×OC=F2×OA,并且一个钩码的重力G=mg=0.1g×10N/kg=1N,设杠杆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cm,则F1×2cm=3×1N×4cm,F1=6N.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动力臂是OC,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动力臂减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故动力会变大.(3)实验数据只有一组,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4)当杠杆上挂多组钩码时,力和力臂增加,虽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使实验复杂化,给实验带来难度.故答案为:(1)水平;读出力臂;右;右;(2)4;6;变大;(3)实验数据只有一组,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4)D.
(1)杠杆平衡条件应用比较广泛,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判断杠杆是否平衡、力臂大小、力的大小等.(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的两端各挂一组钩码,实验操作比较简单,计算也比较简单;如果杠杆的两端挂多组钩码,实验操作复杂,计算也比较复杂.但是两种情况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调节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____.若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边旋转,或将左端螺...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调节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____.若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边旋转,或将左端螺母向___...”主要考察你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两侧挂上钩码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如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通过调节钩码的______和______来实现,而不能再调节_______________.(3)如右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答案:(1)左 使杠杆的重心落到支点,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便于测量力臂 个数 位置 平衡螺母 (3)3 变大 力臂减小了 (4)不能 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命题方向】知识点认识中的问题就是命题的方向.【解题方法点拨】利用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去探究.
与“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调节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____.若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边旋转,或将左端螺母向___...”相似的题目:
[2014o常州o中考]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杆上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点挂4个钩码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B点挂5个钩码C点挂4个钩码D点挂1个钩码D点挂2个钩码
[2014o济宁o中考]小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便于正确认识力臂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2013o衢州o中考]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标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  )6个4个3个2个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0o兰州)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物体G1、G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两个物体G1、G2同时浸没在水中,则(  )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
3下面是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0.5N)(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1所示,①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则在B点处应挂&&&&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②把B点处的钩码取下,在B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N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3)如果小王又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探究,考虑杠杆&&&&的影响,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仍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N.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2o德州)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
2(2010o兰州)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物体G1、G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两个物体G1、G2同时浸没在水中,则(  )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实验前如果杠杆的右端高而左端低,应该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在已经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的A点悬挂总重量为1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则拉力应为&&&&N,此时的杠杆属于&&&&(选填“省力”、“费力”)杠杆.如果测力计的量程为0~10N,在支点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图中的杠杆,能较为精确地测量出悬挂物体的最大质量为&&&&kg.(g=10N/Kg)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调节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____.若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边旋转,或将左端螺母向____边旋转;(2)在A处挂三个钩码如图1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g);拿去B处钩码,改在C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____N.(g=10N/kg)若拉力的方向改成斜向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4][5][5][4]}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4)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____(选填字母).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其作用是调节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____.若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边旋转,或将左端螺母向____边旋转;(2)在A处挂三个钩码如图1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g);拿去B处钩码,改在C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____N.(g=10N/kg)若拉力的方向改成斜向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4][5][5][4]}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4)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____(选填字母).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0t测力计打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