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生物关系其他生物是什么关系.“殊不知

把人的价值和自然规律统一起来
――走出“两个主义”之争的误区
日08:49&&&来源:
原标题:把人的价值和自然规律统一起来
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各执一个极端,结论也必然都是片面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能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此,必须进行社会制度变革,借此消解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以崭新的社会制度重建人与人的关系。
  把尊重人的价值和尊重自然规律统一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这是走出“两个主义”之争误区的根本途径。
  围绕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存在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之争。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就是把人类的利益置于首位,并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基础和价值评价的依据。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人是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原则。人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最高目标。人的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一价值目标,自然不过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工具。
  与人类中心主义不同,自然中心主义主张:自然界是有许多的子系统和不同要素组成的一个相互依赖的大的系统,人类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因而人类和其他的生物相比,并不具有天然的生物优越性。在自然中心主义看来,一切生物都具有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或者说,自然界的其他的生物和人类是完全平等的,我们不仅要承认人的价值,而且要承认自然的价值。甚至认为,自然界的价值高于人类的价值。可见,自然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秉持批判的态度。自然中心主义把人类中心主义看作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罪恶之源,主张重建以自然生态为尺度的伦理价值体系。自然中心主义不仅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人类中心主义,而且主张用自然中心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
  透过“两个主义”之争我们发现,二者各执一个极端,都是片面的。人类中心主义突出主体的价值,忽视自然的意义。然而,人是不可能离开自然界的。离开自然界,人就不能生存。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轻视,给人带来的并不是福音,而是灾难。人类中心主义最终还是离开了人。相反,自然中心主义片面强调自然界的重要性,忽视人的价值和主体的意义。殊不知,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何谈自然界对人的意义?事实上,一旦无视人的地位,就无所谓价值,无所谓文明。由此可见,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两个主义”之争的焦点;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则是化解“两个主义”之争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自然界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正是依赖于自然界,才得以生存和繁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和人活动的基本前提。这就是自然界对于人和人类活动的优先性。问题在于,我们不能由于自然界对于人的这种优先性和前提性,而忽视人的能动性。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突出表现为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的能动性并不在于人能够适应自然,而在于人能够改变自然。人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改变了自然界,而且改变了人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因此,人的实践活动“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一旦离开了人的活动,也就离开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在人的活动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活动中理解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为了生态环境而无视人的主体地位;也不能为了人的主体地位而无视生态环境。唯一正确的态度是,在人与自然的融合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防止人与自然的对峙与冲突。
  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只要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就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人的活动,在自然界中发现文明的价值和文化的意义。人类文化的创造和文明的积淀,大都离不开自然界。文化和文明固然是人创造的,但是文化和文明又是以自然为基础的。自然的生命、自然的力量、自然的美轮美奂,正是文化和文明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人的活动,把人文精神赋予自然,把人类文明赋予生态,并通过人的价值引导自然界的发展。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总之,人类不仅从自然界中发现价值和意义,而且还会用人的价值影响自然界,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们能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对自然界的关系直接的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财富的丰富,是和工业文明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的历史性的进步,是人类主体力量的彰显。我们应当为此而感到自豪和欣慰。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为此,必须进行社会制度变革,重建人与人的关系。“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怪那样,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只有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为了正确处理上述两个方面的关系,必须把尊重人的价值和尊重自然规律统一起来。人的价值,就是指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他所追求的愿望,主要是指人的活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人的活动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人的活动和其他生物的不同在于,其他生物只是适应环境,而人要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不断改造环境。由于人改变世界的活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中,不仅彰显了人的力量,而且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需要,实现了人的价值,创造了人类文明。这是值得称道的。然而,问题在于,人的活动不一定都是自觉的,不一定完全是积极的,不一定总是有价值的。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比如利益的驱使、欲望的膨胀、需求的过度,出现了人的一时活动和长远利益的背离,人的局部活动和整体利益的冲突,个人的活动与社会利益的抵牾。这种活动所导致的结果是,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人们的这种活动,走向了人的价值的反面。不仅背离了人的价值,而且违背了自然规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比如:人们为了获得耕地,而毁灭了深林,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里最终成了不毛之地;当人们为了生活把山上的树林砍光用尽之后,他们没有预料到,他们不仅毁掉了畜牧业的根基,而且导致了洪水的泛滥。大量的事实已经无数次地表明,“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而这种灾难的根源就在于人的非理性的活动,就在于人的贪欲。“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价值和自然的规律不是截然对立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要真正尊重人的价值,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人的价值和自然的规律相统一的理念,并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的活动,限制人们的欲望。这才真正称得上是人的自觉活动。“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只有把人的价值和自然规律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这是走出“两个主义”之争误区的根本途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自然体验师 打开自然的开关|爸爸|家长_凤凰资讯
自然体验师 打开自然的开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于是,自然体验师这样的职业出现了。他们带领人们亲身体验到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在如何周而复始地运作。“他们会发现季节交替的规律,以及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不同之处。他们还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发现动植物是如何来适应不同季节。他们会观察到出生、成长与衰老这样的生物过程。他们能感受到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循环,认识到所有事物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孩子们会开始注意到在生活中,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依存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与生机。”
原标题:自然体验师 打开自然的开关◎冬小麦(自然体验师)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地球只有一个。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人们,何不从今天开始,走进真正的森林,去重新认识我们星球的本来面目,去唤醒我们人类最本真的知觉?不能感知的人,同样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有所尝试,不会听取别人的解释。人,需要有丰富多样的感知体验。现代人,特别是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中,越来越远离自然,生活中或许并不缺少刺激,但它们往往来源于声、光、电,而不是自然于是,自然体验师这样的职业出现了。他们带领人们亲身体验到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在如何周而复始地运作。“他们会发现季节交替的规律,以及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不同之处。他们还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发现动植物是如何来适应不同季节。他们会观察到出生、成长与衰老这样的生物过程。他们能感受到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循环,认识到所有事物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孩子们会开始注意到在生活中,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依存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与生机。”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蜜蜂花看到后露出了笑脸大象的鼻子弯上了天扳动了昼夜的开关萤火虫散发出淡淡的光照着我走在通往月亮的路上这是一位10岁小姑娘在参加过我们的自然体验活动后,写出来的一首小诗。苍耳,是她的“自然名”。苍耳的妈妈野兔告诉我,之前的苍耳,喜欢宅在家里看书,觉得出门没什么好玩的。可现在,她喜欢到自然中去,并且发觉“自己拥有了看到什么都可以发现美的本领”。之前的苍耳比较内敛,也不太容易与他人进行交流,现在的她,不仅变得“越来越开朗、大方”,学校的老师还反应她“甚至可以帮着同学调解一些小纠纷”。妈妈野兔认为苍耳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增强了”……这一切,对于我们这些从事自然教育的人来说,就是非常欣慰的事情。in,about,for“自然教育”在国内形成热潮,其实就是近一两年的事情。一开始,大家说到“自然教育”的时候,还是指以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回归自然”为根基的自然教育观。这种有时代背景的教育反思和理论,主要还是围绕着对人尤其是孩子“天性”的“尊重和释放”。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为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与寻找解决之道的“环境教育”,开始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新思考,并将“人”通过意识的改变,转化成为行动去改善“环境”作为教育的使命和目标。当代的“自然教育”,不仅有“在自然中”的教育(in),也要有“关于自然”的教育(about),更重要的,是“为了自然”而行动的教育(for)。这样的思路,较之前“以人为本”的自然教育观又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提升。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完全教育”。这是针对时下社会教育所注重的“知识积累”型教育而言。“完全教育”更注重人的情感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提升和身心均衡等方面。“完全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更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融合。而“体验式”的教育方法,大概是最好的“完全教育”方法之一。我们发现,每一次自然体验活动之后,大家的感受与收获是不同的,但也是真实获得的,而不会“很快就还给老师”了。找到自己的“神奇之地”孩子们在“自然体验”中,常常会在“看似普通”的地方寻找到自己的“神奇之地”,从而拥有第一次心与自然联结时的激动。而在每一次“自然体验”的同时,也伴随着必然的“社会体验”,孩子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社交”,在争吵、妥协、担当与合作中,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不少孩子因为“生活体验”第一次知道自己饭量是多少;多长时间不大便就是健康小预警了;在“洗澡比赛”中发现自己洗干净原来可以用这么少的水;在帐篷里与长脚蜘蛛同眠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在“完全教育”中,“知识”的积累同样重要。然而这些知识一定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我们学习一种植物,一定不止步于它“是什么”“有什么用”,而是更多关心它为什么会在这里,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是什么,甚至我们的行为会对它产生什么影响。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认识,不仅使孩子们头脑中的知识不再是一堆“碎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了提高,“教育”的影响在体验中悄悄发生。记得有一个自然名“雄鹰”的10岁男孩,两年前参加了我们的冬令营,在那里,他知道了遥远南方的“雨林”与自己北方的城市生活居然那么紧密,并且找到了纸巾、咖啡、方糖等这些很都市的东西与雨林关系密切的证据。而两年后,在参加完“八达岭绿色生活”夏令营之后,他主动对我们推荐的“非漂白剂卫生纸”做了一个研究,经过各种对比之后得出结论:此卫生纸虽然较其他卫生纸更环保,但依然应该少用。他爸爸非常惊喜地将小雄鹰的报告发给我们,感叹道:“两年的学习,今天开花结果了。”快乐是容易的,成长是困难的完全的“情感体验”是我们“自然教育”主张的特点之一。我们现在太注重“快乐”而排斥其他情感了,以至于孩子们情感发育不完全反而变得很脆弱。记得有一位讲师引导员在夏令营之后的总结里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认识了“哭”和它的重要性。看到孩子们因为想家而哭,一开始会冲动地想去哄,后来学会了“让孩子哭个够”,也曾听到6岁的小女孩说“从来没有哭得这么痛快过”……孩子们最终会自己迈过这个坎,引导员会感觉到,自己也在陪伴中获得了成长。“亲子共育”是我们“自然教育”最有分量的主张。很多人认为“教育”只是针对孩子,殊不知作为“一生学习”的“自然教育”,对成年人同样重要。在我们的“亲子”教育活动中,教育的重点反而是在“家长”。引导家长“做孩子的同学”,让孩子“看着家长努力的背影去追随”。通过“易子而教”的观察与陪伴,重新思考自己的亲子关系。前两天亲子团家长分享时,一位家长说:“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在我的记忆中,曾经有一位少有“想得开”的爸爸“大白熊”,他经常会花很多时间陪伴儿子“蜘蛛”参加我们的各种活动。而“蜘蛛”是一个很特别的8岁男孩,感情非常细腻而且敏感,但似乎很难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经常看到“大白熊”呵斥和“修理”儿子时的暴怒样子,而“蜘蛛”则会以“出走”和“绝食”来抵抗。后来,在引导员耐心的陪伴与引导下,“大白熊”开始慢慢了解自己的儿子,引导他用更适合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肯定他点点滴滴的进步……这对父子不久便找到了越来越和谐的相处方式。再后来,“大白熊”参加了“自然体验师”培训,成为2014年亲子团的引导员。他对我说:“你们每次付出多少,我们都能看得见,我也要做这样的人。”还有“白菜”,本来是一个退在后面的妈妈,后来也慢慢成为活跃在前面的体验师、引导员。她的爱人“岩石”,是最早带着9岁女儿来参加自然体验活动的,他很快就发现女儿“桦树”的变化,倒是这个家里的妈妈“白菜”,因为总是出差很少在家,也很少陪孩子。“岩石”便开始鼓励妈妈“白菜”多参与活动。很快,“白菜”和几个重新找到了自己位置和生活意义的妈妈“疯”到了一起,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等,半年后,这位妈妈便开始接受“自然体验师”的培训。“我不想说孩子的变化、自己的成长,我想说说家庭。”岩石和大家分享时说,“我们‘白菜’现在会用越来越多的时间来陪孩子,我们全家也有了共同的话题,这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们的一位自然体验师曾经说,“1998年11月,在野外古北口长城上观看狮子座流星雨,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活动。我已经记不清去了无数次的北京天文馆里有什么,但那一晚璀璨星空的记忆至今深刻,大自然在那一晚彻底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之后的8年里,我参与组织各种户外活动,穿行在各种野外环境里,眼看着大自然带给许多人神奇的力量。”作为自然体验师,能够见证这一切,是一种真实的快乐和幸运。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存在的,自己的一举一动对他人、社会,乃至地球环境都是有影响的。而“打开自然的开关”也许是最美好的开始。图片制作/姜楠我想学会自然的舞步◎橙子(自然体验师)下午三点,我和小麦准时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已经是为了周末亲子团活动的第三次踩点,而我们的伙伴“风”也正在从王府井赶来的路上。“橙子”、“小麦”、“风”,是自然名,是我们和大自然产生联结的第一步。参加自然体验活动的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取个自然名,但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定是自然体验师。何谓“自然体验师”?有人说“自然体验师”是自然的舞者,用自己独特的舞步吸引更多人走向自然的怀抱;又有人说他们是自然的使者,所以能与自然中的一切对话,他们能听懂鸟儿的歌唱、读懂石头的故事、看懂花儿的微笑……然而这些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为了练就这独特的“舞步”,掌握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回到久违的自然,与伙伴们一起,重新打开我们的感官,感受身边的一切,领悟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生命的伟大。“自然观察”让我们发现原来自然就在身边,当我们驻足、凝望、倾听,感受到阳光打在脸上、风吹过肌肤、草木悄悄萌发、鸟儿飞过天空,让我们再走近它们一些,会慢慢发现自然的种种智慧——生存的智慧、生命延续的智慧,无论是温顺无害,还是暴虐侵犯,都只是不同的生命特质与生命历程罢了,于是心中豁然开朗。“自然艺术”让我们通过镜头、通过画笔、通过双手去发现,去表达自然别样的美:蜗牛壳、蚯蚓粪、地面上不易察觉的刚露头的小草,在光线的作用下,可以拍出绝美的图片;一片叶子、一段树干、一颗嫩芽,通过画笔细致的描摹,呈现造物奇妙的设计;被丢弃的卫生纸卷筒、牛奶盒,依靠奇思妙想又焕发了实用美观的新生命。重要的是,在自然艺术的神奇力量下,我们建立了与自然的情感链接,逐渐修复因远离自然而蒙尘的心灵。“自然游戏”不是简单的玩耍,更不是输赢,而是在体验师的带领下,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听觉更细微地去感受自然。每一个游戏会创造一种情景,一种体验,或是营造出安静深思的气氛,或是充满热情地去表演,或仅仅只是为了好玩,参与者从平静中可以体验到强烈的灵动,从直接体验中深入透视自然规律;有些游戏让我们的感情与自然的某些特性交相呼应,而有些游戏让热情自然流露,这些原本是为孩子设计的课程,体验师们常常自己先玩得不亦乐乎。当我们重新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沉浸在发现与创造的快乐当中,“LNT”课程让我们意识到“爱自然”的真正含义。自然给予我们,包容我们,修复我们,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或者说我们能为它不做什么?什么才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它的伤害?当大脑开始思考,行为就开始改变。短短的一个月,五天的课程,对于自然体验师来说,当然只是学习的开始,自然这本天书,值得我们一生去研究。“体验自然更深刻的美”,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热爱自然,也就更容易发现破坏自然的问题,从关注问题到积极行动再到影响他人,自然体验师应该是倡导者,更是行动者,引领者。本版供图/冬小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596
播放数:439973
播放数:138670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自然中生物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