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教育孩子多吃苦,长大先苦才能回甘成“人上人”

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多吃苦
当前位置:
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多吃苦
编者的话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些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却是越来越少的家长会用孟老夫子的这段话去教育激励孩子多吃苦多受累。相反,在许多家长(尤其是过去曾吃过许多苦的祖辈)心中,“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正在流行。那么,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家长还有没有必要让孩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吃苦”对“成材”到底有多大的影响?现在的孩子有必要再去吃传统的苦吗?现在的孩子“苦”在哪里?本版上期有关“吃苦”的题目刊出后,引发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一场争论。
隰某小学门口,一位矮小的外婆每天接送上六年级已身高1米7的外孙上学,还帮着外孙提沉重的书包。每当校长看到这一老一少一矮一高的身影都会发出唏嘘声,感叹教育的失败。
隰公共汽车站,父亲和孩子站在一起,车一到站,父亲就挤上汽车占了一个位置,然后招呼孩子上车。孩子坐在那个位置上,而父亲则一直站着,挤在拥挤的人群中,孩子一句关心的话也没说,坦然受之。
隰商场里,母亲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在名牌专卖柜徘徊,孩子看上的东西,母亲不喜欢,而且价格也太高了,就委婉地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孩子不依,继续在其他柜台寻觅着昂贵的衣服,最终母亲还是掏钱买下了。
隰军训成为了不少家长头疼的事情。事前,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找借口逃脱军训的苦难;躲不过了就给孩子带上很多的零食,不管他们是不是要吃;军训的时候不放心,还要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地点,赶着去给孩子送东西。
隰寄宿生第一天报到,孩子轻轻松松,家长却是手挑肩扛,为孩子跑上跑下,布置寝室、打扫卫生的都是家长,孩子想插手帮忙都被家长呵斥。
隰要读大学了,家长都让孩子报名本地的大学。孩子也乐得如此,因为一到周末就可以带一包脏衣服回去让父母洗。四年下来,自己洗过的东西屈指可数。每到冷暖交替的时候,父母总会急巴巴地送衣服过来,生怕冻着了、捂坏了。
一份调查报告
哪些事(除学习以外)是现在学生认为的苦事呢?
日前,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吃苦”的调查。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认为最苦的几件事的排列顺序大致是这样的:1在没有爸妈的陪同下参加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运动(如游泳、爬树等);2被别的同学欺负和没有玩伴;3大运动量的体育课;4一个人睡觉或不和爸妈住在一起;5食堂的饭菜不太和胃口;在学校太冷或太热;
同样一份调查,家长认为孩子受苦的事的排列顺序大致为:1在没有爸妈的陪同下参加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运动(如游泳、爬树等);2在学校太冷或太热;3被别的同学欺负和没有玩伴;4生病不休息;5一个人回家。
&& &你吃过苦吗?过去吃的苦对你今天的生活有影响吗?
卢仁江(中年干部):吃苦让我从容应对生活
小时候,因为要放牛常把课程给落下。我就边放牛,边看书。三年自然灾害时,家里连照明用的煤油也供应不上。我只好点起松明火挑灯夜读,有一次因为过于劳累,捧着课本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头顶上悬挂着燃烧的松明火掉了下来,把我惟一一件稍像样点的旧衣服烧了,我心疼得哭了,但是仍然没有让我放弃学习。
小时候吃的苦,使我有了在生活中吃苦的心理准备。我在入伍后,尽管环境非常艰苦,但我都能从容应对、顽强拼搏,不仅提了干,写作能力也大有长进。我现在工作也很辛苦,压力大,但是小时候吃的苦为我做了有力的铺垫,打下了扎实的心理基础,让我工作起来游刃有余。
小芳(银行职员):“饿”出吃苦耐劳的好品格
记忆中的童年,就是一个字“饿”。那时全家六口仅靠父亲一人每月带回的30元养活。当时一块腐乳我们四姐妹分,能吃到青菜、萝卜、冬瓜之类的蔬菜算是好的。过年一碗油豆腐烧肉也要放到正月半之后才能吃。由于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胃口特别好,所以记忆中经常是饿着肚子去上学。饭都吃不饱,穿衣就更不用说了,冬天我们没有一人有毛衣,甚至没有一套棉毛衫裤,手上脚上到处生满冻疮,常常要溃烂到第二年春天。
我十七岁那年去插队下乡,当时有许多知青靠家里接济生活,而我因为家里太穷,硬是靠自己的一双手挣工分吃饭。不怕脏不怕累一年四季跟农民一样出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吃的是自己亲手种的粮和菜,青黄不接时只能用酱油汤拌饭吃或番薯南瓜当饭……
就因为这种贫穷的经历养成了我勤俭节约的习惯,吃苦耐劳的品格,这在我一生的生活工作中都很受用。如我1996年因癌症动手术住院两个月,出院仅休息了一个月就去上班了。今天我是个工薪阶层,没有大富大贵,但我却非常满足。我经常跟孩子讲,你们现在每一天都比我小时候过年要好,要好好珍惜。由于自己的言传身教,孩子虽然是独生女,但在用钱方面比较节俭,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而且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我觉得我吃苦的经历,对自己起到知足常乐的作用,对孩子也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 你会让孩子吃苦吗?
陈运河(退休人员):要培养吃苦的精神
有一次,我在上海看到一个外国人居住区,里面不大的空地上建了假山,有孩子们在玩耍。我站在旁边看了很久,虽然家长们就在旁边聊天,但是无论孩子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不过去干涉。一个很小的孩子摔倒了,哇哇大哭,但是他的父亲就不过去抱他起来,最后他自己起来,抹干眼泪继续和小朋友去玩了。我对此很有感慨,也想到20年前的另一件事。
那时,我家墙门里有一个嫁到中国的日本女人。她给我们看了很多在日本的照片。五六岁的小孩,穿着短打,站在很厚的雪地上。我当时很不理解,我们的孩子都是捂着腋着,生怕冻着啊。可她说日本就是这么养孩子的,就是这么有意识地让孩子吃苦,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我看,中国现在的孩子就是少了这么一种精神,我认为吃苦是必要的。
柱柱:时代不同苦也不同
我时常看见报载某某学生或年轻人想不开、轻生。其中原因不去多说,肯定有一条,从小没吃过苦或苦吃得不够。所以我是想让自己女儿从小吃苦的,可是做不到啊。而陪着孩子熬夜读书,不坐车走路等等,这种事在我看来像作秀。
孩子认为现在读书很苦,竞争激烈,压力大。我换位思考,觉得他们确实也很苦。所以环境和时代不同,苦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让孩子吃苦,要顺其自然。
yiyi(大学生):刻意吃苦会是一种摧残
我当初决定离家去读大学的时候,家里人非常担心,担心我吃不起那个苦。从小到大我都是在他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连衣服都没有自己洗过,他们怀疑我能否适应离家数千里的独立生活。
在异地,与人沟通让我觉得也是一种吃苦。四年下来,我对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快速熟悉情况与人沟通已经有了很多的技巧。我相信这种苦痛和收获是在父母身边不能得到的。现在的我变独立了,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了。
吃苦不是成长的关键,关键是自己的心态,现在的家长如果一味让孩子去吃苦,其实对孩子是一种摧残。当然,一味地宠孩子也不是一件好事。前几天,我收到一个同学的短信,他说因为到了一个地方,没有带足衣服,竟然哭了。
我想现在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机会去选择,让他们走自己想走的路,无论是苦是甜。
杨朔群(中年干部):“宠”也是一种教育
我的原则是:在品德好学习好的前提下,只要不违背党纪国法家庭经济条件又允许,孩子的愿望应该统统满足。
理由有三: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富贵知礼仪,贫穷出盗贼,充裕的物质条件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养成优雅的气质。
2消费欲望是参数而不是常数。往往有这种现象:有消费欲望时不具备消费能力,等有消费能力了,消费欲望却消失了。对孩子一些无伤大雅的要求以吃苦教育为名而不予满足实际上是对童心的摧残。
3吃苦可以磨砺意志,但坚强的意志并非一定要从吃苦中获得。古今中外很多贵族家庭出身的伟人想必儿时不知苦为何物,但并不妨碍他们名垂青史。
可见,“宠”未必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关键是宠而有度,宠而有方。刻意求苦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林子风(高二学生):吃过了苦就忘了
本以为军训不过是学校搞的一个形式,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个偏僻但环境不错的地方待个五天也就了事了。当天下午就知道我们如意算盘打错了。炎炎夏日,我们被召集在空旷的操场上开始训练。要声明的是那五天刚好是近几年来夏日最热的几天。几小时下来,我是脚也痛,头也痛。结束后,我们一拐一瘸地向寝室走去,可想到高高在上的四楼寝室,我们实在是欲哭无泪。我准备在楼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用刚学会的“席地而坐”坐下,那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了只有在新闻中才能看到的那种难民营的场面,两排人靠着两堵墙就像十年没吃饭一样的有气无力地坐着。中间有好几堆人围着一桶水,争先恐后地抢着灌水。那时我想,今天能看到和亲临这种场面,以后定会成为我这辈子活着的价值之一。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过了几天,除了脸上还有军训时残留的健康肤色外,我又回到从前。
问军训苦吗?答:苦!问军训有效果吗?答:不好意思,没有。
&&&你已经(准备)怎么让孩子吃苦?
徐见力(中年临时工):能干是“苦”出来的
我爱人因为出车祸,已经在医院里待了九年了。这些年来,为了照顾她,我把工作都丢了,也没什么时间来照顾孩子。我没有房子,和儿子一起住在80多岁的老母亲家中,儿子每晚都只能睡在地板上。有时候我从医院回来晚了,他都是自己做饭的。应该说儿子生存的环境很苦,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苦。有一次我发高烧,躺在床上不能动,是他用自行车把我驮到医院的。他的老师来家访,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都有些不相信,我想这种能干是被生活的苦逼出来的。
贾莉萍(企业职工):就要让孩子多吃苦
从初一开始,我就让儿子自己洗衣服,即使天再冷我也不帮他。有时候他懒惰了,不想洗,我也不管他。到最后,没衣服穿了,他不得不自己洗。几次之后,他知道我在这方面是不会迁就他的。偶尔他生病了,我帮他洗一次衣服,他就会很感谢我。我们的经济条件虽然比较好,但是从小就教育他要能吃苦,所以去外面吃饭,他总是把吃不完的带回家。也从不问我们要零花钱。这种吃苦,能让他体会到赚钱的不容易,他已经提出想让我给他在假期里找份工作,让他锻炼锻炼。在我们生日的时候,他还自己动手做礼物给我们。别人都有点不理解,认为我对孩子要求太苛刻了。可我认为,这是为了他将来的好。
卢仁江(干部):从三方面去尝试
一是寒教。现在的家长不是愁孩子没得吃,而是愁孩子不肯吃;不是愁孩子没得穿,而是愁孩子怎样穿得阔、穿得好。我想可以在衣食住行上对孩子进行节制,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艰苦节俭的生活习惯。
二是心教。有意识地设一些难题、挫折让孩子去解,从中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是技教。让孩子多做事,尤其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此,孩子会从“苦”中觅“甜”,促使其从生活中体会到处事的艰难,掌握处事的知识与技能。孩子从艰苦中掌握的知识、练就的技能是永不退败的立身之本,也是父母与长辈培养孩子最成功、最欣慰的一笔。
吴群(警察):让孩子到山区去吃苦
现在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一般出现在城市中家庭条件较好的人家。而山区的孩子至今仍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不会讲究吃穿,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
由此,我想要让城市的孩子学会吃苦,不妨让学校联系淳安山区的学校,让城市的孩子们与山区的孩子们共同生活半个月,让城市的孩子看看山区孩子的吃苦精神,感受一下山区的艰苦生活。这种吃苦实践教育肯定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
推荐使用Internet Explorer 5.0以上版本2001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技术支持:年轻多吃点苦就能成功么?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年轻就应该多吃点苦,特别是家里的爷爷奶奶,父母以及家里的长辈。每次听到最多的就是年轻就要多吃苦。长大了才能有出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轻就应该多吃苦?吃苦就能成功么?
  我想说吃苦和努力是两回事。我之前经常听到家里人说:你看看你这么大了什么事情都不会,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都会干嘛干嘛了。现在的孩子就是吃不了苦,看你以后怎么办?之前我妈老喜欢这样唠叨。我就会说一句:怪你自己生错了年代,吃苦了就能过的好么?在农村呆一辈子,天天吃苦受累能成功吗?你跟我爸爸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从这之后我妈再也不说我,我承认自己说话是有些过分,但是我觉得是事实,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经济条件有限,没有选择没有机会,只能努力吃苦做事才能维持生计。但是我们现在有更多的机会,为什么不去闯一闯呢?但是吃苦的精神是需要我们一直保留并发扬光大的!因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吃苦是不行的,但是吃苦和努力是截然不同的!
  你们年轻人啊,就是吃不了苦!经常被念叨不说,还会发展成这样的!比如我们出门打车的时候,长辈就会说,打什么车啊,坐公车不行吗?走路到公车站能有多远,你们一个是有钱。你看我们那时候哪里有车啊,走几天照样走了啊!
  比如我们在外面买水喝的时候,长辈就会说,忍一忍不行吗?回家就有水喝。外面卖得那么贵。没吃过苦,大手大脚……
  比如我们不喜欢吃肥肉的时候,长辈就会说,当年我们一年都吃不上一次猪肉,你们啊,就是没吃过苦……
  如果说,现在我们的经济条件还很不好,那是应该吃苦,但是很多人明明已经不穷了,为什么还非得吃苦?
  长辈们永远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然而,吃没有意义的苦,只会浪费你的时间,白白消磨你的意志——压根不会成功!
  我有个大学同学,家里很有钱,据说老爸是市里的一个官员,而且自己家还做房地产生意,所以出门都是的士飞机高铁,花钱都是大手大脚,很少吃路边摊。一放假就带着女朋友到处旅游!人家真的是没有吃过苦!但是他一样成功,因为放假了我们都要去做兼职做是暑假工,但是他就再旅游,参加各种培训班,训练营和竞赛。因为人家不需要为了生活担心,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愿意吃苦,不等于不愿意努力。因为吃苦和努力是两回事。吃苦是指肉体上的,比如可以吃的差,住的差,接受很差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可以做很苦很累的工作。而努力是指为了梦想或者目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因为人如果一直吃苦,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需要努力,但不需要自讨苦吃。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干嘛要吃苦呢?明明可以去高档写字楼工作,为什么非要去工地搬砖呢?明明可以做技术活,为什么非要去做苦力呢?
  我们生来是为了吃苦吗?我们生来不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吗?我们奋斗的一大意义,不就是为了买东西不看价格标签,想吃什么就去吃,想去哪里就去么?
  为了吃苦而吃苦,明明就是作。我明明可以去超市买水果,我非要去农批市场,为几毛钱,跟别人讨价还价半天,有必要吗?
  我明明打得起车,我非要每天挤公车,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条件不好的时候,必须要吃苦。但为吃苦而吃苦,这纯粹是有病。
  不吃苦就等于没挫折吗?真是太天真了。我没怎么吃过物质上、身体上的苦,然而我就没有挫折吗?现在年轻人来说真的更加残酷,工作生活,车子房子,我们的苦都是来自精神上的,都是来自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在我们父母那个年代,都是为了吃饱饭而努力,只要有饭吃就好了,但是我们现在能这样吗?我们现在是如何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更好!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我们有时候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我们的时间、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在其他地方浪费掉了,用在学业和工作上就少了。然而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在无谓的事情上给自己设置障碍和门槛,给自己添堵。在经济承受范围内,选最好的。不要降低标准,委屈自己。
  所以不是吃苦了你就可以成功,只有努力有目标肯吃苦的人才能成功!所以吃苦和成功不成正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目标,努力充实自己,但是我们也需要有吃苦的精神!所以吃苦不等于成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教师资源: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
吃了苦中苦,孩子真能成为人上人吗 ?
来源:北京青年报
  看了《吃了苦中苦,成为木头人》这篇文章,我对赵j琨在文章中说的那些非常经典的话表示质疑,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有多大,上几年级,如果真的只是个小学生的话,那他一定是一个天才。
  我是一个刚上一年级孩子的母亲,70年代的人,文章中许多的作业(除了老师留的,另外还有我给买的辅导题)、每周的课外辅导班(奥数、剑桥英语、硬笔书法、跆拳道)也同样在我孩子的身上发生着。我在她刚刚五岁的时候(少年宫最小只收五岁的孩子),就开始了这种所谓的苦学苦练,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说来可笑,我的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当年的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度过的呢?曾经&身受其害&的自己,如今却变本加厉地在&迫害&自己的孩子,这又是为什么呢?也许只有&无奈&是最好的答案。小的时候非常喜欢丹麦这个国家,因为那些美丽的童话,后来越发地喜欢这个国家,是因为那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里没有&考试&这两个字,那里的孩子不会被考学和分数所困扰。他们在学校里可以天马行空地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并且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一直到上了大学才有学分制。那是一个最富创作力的国家,我渴望着有机会能去那个国家看看,那里才是能真正满足小j琨提出的三个建议的地方。同所有的母亲一样,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可是怎么才能让孩子既学习好,又能快乐地生活呢?谁又能给我一个合理的答案呢?
  记得1997年的时候,曾经风靡过一本书《学习的革命》,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谁成为了那本书的受益者?我不得而知,我想说的是,那时的自己刚刚大学毕业,在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对里面的一些条条框框嗤之以鼻,当时的我肤浅地以为,那只是一些漂亮的口号而已,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没有一点实用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刚刚摆脱完枷锁、走上社会的人而言,那些漂亮的口号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只是一些梦想而已,梦想太遥远了,不切实际。多年以后,突然有一天我又发现了这本书,在地坛书市的一个旧书摊上,曾经在十年以前就卖二十几元的书,现如今几元钱就让我买下来了。我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有很大触动,在如今发达的网络时代,各种资料和育儿法则随处可寻,谁又会在意这本书的价值呢?《学习的革命》真的是一本好书,可是没有哪本书、哪些资料可以真真正正地帮助我们这些家长,帮助我们的孩子。我们这些家长还是在重复着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法则,而这些教育法则同样是已为人父母的自己当年深恶痛绝的。同样的话题被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到头来孩子们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善,在这里我不想去提改变什么的建议,因为我相信在很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也会成为像丹麦那样的一个有宽松的教育环境的国度。
  引用格伦&多曼曾说过的一句话:&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地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们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我把这句话不止一遍地读给只有六岁的女儿听,每次她都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是笨蛋。她宁可当笨蛋也不愿意假装是天才,因为她讨厌学习,毕竟天才是凤毛麟角的,我们也都只是普通人而已,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是个天才,对于这样的一个答案,我只有无奈。笨蛋也好,天才也罢,日子总还是要过的,我依旧只能强迫着女儿,去做那些她不想做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好在到目前为止她还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并不逆反,可保不齐哪天就逆反了,是不是到时候我还是只有无奈呢?
百科词条: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奥数题库、小升初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7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
24小时热帖每周热帖今天地面温度65,距地面2米建筑物57度!看看孩子们在教室都咋过的,几十平米的教室,坐着七十多个学生【安康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9,213贴子:
今天地面温度65,距地面2米建收藏
今天地面温度65,距地面2米建筑物57度!看看孩子们在教室都咋过的,几十平米的教室,坐着七十多个学生,头顶三四个吊扇,还要转不转滴,一台饮水机里面都能长黑毛,中国每年对国外救济支援那么多,能否回过头来,救济一下自己的娃????
这样的品质,值得!隔断屏风\办公桌椅\卡位\班台\文件柜
温度太高,孩子们咋受得了呢
使劲顶一哈
恩,应该装五个空调
上学时候天天操心那个吊扇变成德州电锯
哪个学校教室这么宽敞?
就是应该给孩子们装个空调,天气太热温度太高孩子们万一中暑了怎么办?
坚持几天就放假了
临近考试的这一周,气温居高不下,孩子们忍耐着教室的高温坚持学习,看着让人心疼!孩子们在拥挤炎热的教室学习一坐几小时,实属不易,心疼我们的娃!教育局?你还在考验我们家长的承受力吗?建议给每个学校的教室装空调!!!
服务器性能稳定、型号齐全、还提供系统技术服务也就只有这家公司!
中暑就说明身体不好,你看那些工厂的工人,砖厂的工人不停地干活也没人中暑
安康副市长老李出差都能死了,为何工人干活没有累死?这特么都不科学……
想想我们上学时候是啥条件,再想想现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该心疼要心疼,该承受的就要承受,温室里养不出真正的狼
再穷不能穷教育,把教育经费向边远山穷的地方倾斜,城里的孩子从小应该多吃点苦对其成长有好处。
从小不锻炼,长大咋搬砖
就是太伤心了
装空调反倒不好
空间小 人多 一开空调就成封闭空间了
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坚持几天就放假了,装空调又得要家长交电费,又该BB了
其实有空调有时候并不是好事,电扇自然风吹着也不是坏事。
现在还没有空调?
空调吹得到时候都又感冒了咋办
空调不一定是好事,,,你都说了,一个教室那么多孩子,开空调,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温度是降了,但是空气不流通,并不是什么好事,
小孩子长身体阶段还是要多感受冷热四季变化,热也怕,冷也怕,有啥用啊,
大多数吧友都是理性发言的,那么多人,装了空调空气不流通很容易生病。
各位大神家里估计都没娃子在上小学,各位大神到教室里去感受过嘛,这么热的天大神们在单位或是家里是否在用空调呢?
唉,我们高中时在永红一个教室一百多人,连个电扇都没有也过去了。
还有更恐怖的,一个年级26个班,一个班至少70个人,一层楼是五个班,这一栋楼一楼至六楼竟然没有厕所,,课间只有十分钟,娃们有时真的来不及!!!想想修建办公室那么多,只坐一两个人???唉!!!
那工地的怎么活
孩子上学真心辛苦,这两天放学回来都是满头大汗,放学回来就不停写作业,相比我小时候真的没有这么乖……
应该装空调的!
小娃子就要锻炼,都忘记了咱们上学时是啥条件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要经历痛苦才能成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