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于等于号里面大约和约等于的区别是什么?急急急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03
本帖最后由 为你倾其所有 于
12:06 编辑
一. 勾股定理
众所周知,勾股定理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看完下面两幅图,大家对这个定理有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呢?
11:57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8
将一个正三角形剪拼成正方形
12:48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04
本帖最后由 为你倾其所有 于
12:06 编辑
二. 圆的那些事儿
在圆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圆周率π,指的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大约等于3.14159......(3到4之间的无限不循环小数)
12:04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1
大家都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是πr?(r为半径),那么,到底为什么呢?
把圆解剖为一个三角形。底边是周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推出圆的面积
12:40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1
三. 内角和外角和你记得多少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
12:41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3
2.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三种证明方法够不够
12:42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4
12:44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5
12:45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6
3. 不只是三角形,任意四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12:46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7
本帖最后由 为你倾其所有 于
12:49 编辑
四. 我要分分分,更要割割割
分割法是数学里面重要的解题方法。可是,下面那些任性的分割,你见过吗?
怎样把任意四边形剪成一个长方形?
12:47 上传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5 12:48
将两个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12:48 上传
Powered by查看: 1863|回复: 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乘法 1.卫星运行时间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教案设计了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积极进行讨论与交流。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2.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本教案在新知探究结束后设计了反馈练习,从算理的理解到易错点的探究,从技能的培养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层层巩固,步步提升,课堂练习时的开放问题,既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嫦娥三号”卫星图片。
师:这幅图片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图片并汇报)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国家已经发射成功了一百多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些人造地球卫星为我们提供了通信、气象、导航等服务。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图片。师:同学们,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关于东方红一号,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对东方红一号的了解)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关于东方红一号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学生谈感想)师: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嫦娥三号”“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了解和感受,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情境,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1.读信息,提出问题。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自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卫星绕地球2圈、3圈……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教师挑选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帮助学生回顾数量关系及算理。师:如果要求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又应该怎样进行解答呢?(114×21)2.估算积的范围。(1)提出估算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估算。师:估一估,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交流各自的想法。(2)汇报估算方法和结果。
预设生1:把114看作100,100×21=21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100。生2: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生3: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生4: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400。
生5:把114看作115,把21看作20,115×20=23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300。(3)小结:估算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方法合适即可。
3.自主探究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师:前面我们已经估算出这个算式的积的大致范围,现在你能想方法算一算这个算式的准确值是多少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2)汇报交流。
方法一 拆分法。114×20=×1=114,=2394。(将21拆分成20和1,分别乘114后再相加)方法二 转化法。 114×21
=114×7×3=798×3=2394(把21看成“7×3”,转化成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再计算)方法三 表格法。 (利用表格将114和21分别分解,填写在行和列中,交叉相乘,最后将所得的结果相加)
方法四 列竖式计算。 (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4.算法优化,理解算理。师提问:仔细观察这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1)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方法不同,结果相同;每种方法之间都有联系……)(2)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肯定列竖式计算最简便。(3)展示错误的竖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列竖式计算的算理,重点议一议以下问题。①竖式中的114和228分别表示什么?8为什么和十位对齐?(114是114和另一个乘数个位上的1相乘得到的,表示114个一;228是114和另一个乘数十位上的2相乘得到的,表示228个十,所以8要和十位对齐)
②两次乘得的结果为什么要相加?(1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卫星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2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卫星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5.总结算法。(课件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各题。(1)先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  )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  )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在发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同时,为理解列竖式计算的算理作铺垫,之后重点研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列竖式计算,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迁移,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从错例入手,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突破教学重点。⊙课堂练习,提升反馈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135×74=(1)组织学生先估计再计算,然后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突出列竖式计算的优势,讲清楚每一步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2.填空。3.算一算,并和同伴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教材31页“练一练”1题。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一)
第2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复习题。(1)口算:800×60 40×600(2)计算:305×7 123×412.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以及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进一步学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作铺垫。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一)教学“试一试”问题一。1.出示问题,估算结果。(1)课件出示:尝试计算408×23。(2)估算积的范围。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预设生1:把408看作400,400×23=9200,所以408×23大约等于9200。
生2:把408看作410,把23看作20,410×20=8200,所以408×23大约等于8200。生3:把408看作400,把23看作25,400×25=10000,所以408×23大约等于10000。
2.尝试列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要注意什么。(1)尝试计算。引导学生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师板书)(2)汇报交流。师:说一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展示不同学生的正、误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要注意的问题及导致错误的原因。3.总结。两位数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相乘时,注意不需要进位的就写0占位,需要进位的可直接写上进位数。(二)教学“试一试”问题二。1.出示问题。课件出示:下面各题可以怎样计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54×312     210×472.尝试计算,交流后汇报。学生独立探究,交流算法后进行汇报。(师板书)54×312=16848 210×47=98703.算法优化。
组织学生讨论各种算法的优缺点,选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并说出理由。4.总结。(1)两位数乘三位数时,可以将两个乘数调换位置(即两位数放在下面),使计算简便。(2)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经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找到简便算法,从中体会归纳和优化的数学思想。⊙课堂练习,提升反馈1.完成教材32页“练一练”4题。
(1)观察算式,找出错因。(2)组内交流,说一说怎样改正。2.完成教材32页“练一练”5题。(1)学生独立计算。(2)说一说计算过程中0是怎样处理的,需要注意些什么?3.完成教材32页“练一练”6题。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换算。4.李叔叔驾车旅游,从一个风景区到另一个风景区,行驶了13时,平均每时行驶105千米,两个风景区相距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解答。(3)交流计算方法,集体订正。⊙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教材32页“练一练”7、8题。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二)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4单元测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4单元测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一线数学教师|
总评分4.2|
用知识赚钱
&&小学数学试卷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当前位置:
>>>人体大约每天需要摄入2500ml的水份,其中从食物中获得的约为1200..
人体大约每天需要摄入2500ml的水份,其中从食物中获得的约为1200ml,饮水获得的约为1300ml.(1)从食物中获取的水份占每日摄入量的百分之几?(2)饮水获得的占百分之几?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48%;答:从食物中获取的水份占每日摄入量的48%;(2)=52%;答:水获得的占5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体大约每天需要摄入2500ml的水份,其中从食物中获得的约为1200..”主要考查你对&&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题
常见的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应用题关系式: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百分率:例: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利率=利息÷本金×100% 折数=现价÷原价 成数=实际收成÷计划收成 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100%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发现相似题
与“人体大约每天需要摄入2500ml的水份,其中从食物中获得的约为120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84427375602954207108847110354769827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