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为题,写一段托物言志的诗句抒情的文字

[诗词歌赋]诗词入门 诗词歌赋_小宗师专辑:色小说阅读,就关注微信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诗词入门吟诗作对话沧桑(一)一、花鸟月雨声声叹人之感情,分喜怒哀乐。哀,自古就是诗词咏叹中一个恒久的基调,但同是一个“愁”字,不同的人却借不同的事物抒发出来。柳永有“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孤灯冷衾,写出长夜漫漫的凄清寂寞;而欧阳修却有“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青青河边草,道尽滚滚红尘的哀伤叹息。不同的景物在悲伤的舞台上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一样的意蕴。1、花亦悲“感时花溅泪”,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元曲有“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这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物全非,连聊以追思的桃花都不复存在,悲夫?哀夫?深深哀叹,旧爱不返,只能自蓄辛酸。无怪乎《十二月过尧民歌》中唱到: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飞絮杨柳,却留不住郎君;桃花拂面,带来忧雨愁云。独守空闺的愁闷恰恰寄寓于春天的桃红绿柳中,乐景与哀情相交映,更显其哀。同样地,另一边厢,芙蓉已尽,却依旧不见君归来。“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夏日亭亭而立的芙蓉俨然成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象征,诠释着兰芳枉待的悲凄。“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岂止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2、鸟同愁花既婉约,鸟更多情,泣血的杜鹃,缠绵的鸳鸯,纷纷传递着阴郁时候的心语。“杜鹃啼血猿哀鸣。”乐天以一杜鹃鸟,写出被贬的悲哀与无奈。刘长卿写道“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此栖迟”就是指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那般惶恐不安的生活,暗喻了贾谊的侘傺失意,作者迁谪的痛苦也因此展现。如果说被谪是一种悲哀,那么寄人篱下则更多是无奈。“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鹦鹉学舌于金笼,显然是寄人篱下,其辛酸自不待言。“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还有“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鹧鸪在古诗词中一直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前朝旧事纵然风光,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燕语莺歌,不尽是欢愉,或许还隐藏着深深的失落与叹息。3、月共哀《红楼梦》里有一经典的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诗魂冷月,可见月亮在国人,尤其在诗人心目中的比重,月与人事,有着无以开解的情结。《琵琶行》中几次以月亮显忧愁。“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皎洁的秋月与瑟瑟西风,恰恰透出一种难言的凄凉。愈是明朗的月亮, 愈会勾起无法团圆的哀思。对月长叹的又岂止乐天居士一人?柳永的两首词——堪称别离词之双璧——《雨霖铃》和《采莲令》均以月亮为景。“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月影临江,照尽离人泪。惨淡的月色,使心情更为黯然。夜空的明月宛然是凄清的代表,徒使野客添愁。星有万千相辉映,月却无伴自飘零。孤单的月亮往往会引起寂寞人的愁绪。“月沉时一般孤零。”轻轻一句,就写出那一份孤单与顾影自怜的怨恨。“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月也孤单,人也孤单,几句吟唱,一番对比,女主人公的辛酸便跃然纸上。真是梓泽余哀,默默诉凭冷月。4、雨俱怨纷纷点点的雨水也许很像女子面上的眼泪。《长恨歌》就用“一枝梨花春带雨”来描述杨玉环的面带泪痕。或许正因为如此,敲窗的细雨,才凝结着无数人怨绪愁肠。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句。细雨梧桐的凄凉,夹杂着身世飘零的伤感催断人肠。“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风”“雨”渲染了愁闷,寒冷的不仅是身,还有寂寞的灵魂。辗转难眠之际,也许愁思一如百年夜雨,无休无止,绵绵不绝。才有《春喜来》“独自寝,夜雨百年心”之句。“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之愁。”柳永把忧愁写成像云雨一样翻江倒海,足以见怨之深,恨之切。临风洒泪,点滴细雨共泪水齐飞。风雨夹杂的叹息或许还会继续下去……花鸟鱼虫,风雨雪月,自然之景何止千千万万,也许还有更多的东西寄托着人们的声声叹息……生命有了不能言说的痛,光靠叹息有岂能尽抒心意?只能重重诉说,让飘零的命运铸就那些刻骨铭心的文字。二、人生命运重重诉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向来蕴涵着多姿多彩的主题,有的是缠绵悱恻的艳情之作,有的是壮烈激怀的爱国之作,有的是郁郁寡欢的叹世之作,有的是看破世情的感伤之作,还有,还有……我感于文人墨客中的咏叹人生、命运无常的作品,只因它们具有隽永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1、人生苦短自古以来,人生的短暂为无数人所叹息,对此的吟咏当然也就不同凡响了。诗经中有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曹风·蜉蝣》,早在先秦,咱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用“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来象征时间的短暂。“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晏殊《木兰花》,到了唐宋,古人又用“燕鸿”“莺归”等景象来比喻岁月蹉跎,时光易逝,进而感叹人生的易逝和短暂。另外的还有“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中的“春梦”秋云“,《琵琶行》中“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秋月”“春风”,指的都是人生的苦短和大好年华的飞逝。这类作品还有很多很多,我不再详举,它们都告诫着后人,人生虽短,但只要学会珍惜利用,再有限的人生也会得到无限的延伸。2、命运的兴衰文人墨客们多为不得志者,或怀才不遇,或仕途坎坷,或退隐山林,或恣情名山大川。他们所留下的作品有血有泪,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其中,屈原大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楚辞·涉江》,作者用“接舆”“桑臝”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朝廷、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感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以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虽胸怀壮志,但不被重用,请缨无路的愤懑之情。虽然有人为怀才不遇而叹,但仍有人对将来充满豪情。王维的《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太白”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跃跃欲试的壮志。“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多少古人为得功名大业,如飞蛾扑火般投进黑暗的官场,奉献他们的青春,但命运的兴衰又有谁能预料呢?3、缘起缘灭人生、命运的无常是难以避免的,在人们的心中,家人朋友的团圆则是这无常的一点赠礼。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缘起缘灭非人力所能控制。因此,古人对团圆的向往、赞颂总不缺少。“真珠帘卷丕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在词中用“明月”象征团圆,秋月皎洁,美景当前,亲人却在千里之外,年年如是,渴盼团圆之心愿满溢心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美好的、与家人团圆的心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愁绪。人总是在思念与向往间流浪,而皓月则是他们寄托乡愁的明镜。“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人生的变换无穷造就了人生的丰富绚烂;“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命运的兴衰变化突显了命运的神秘丰盈。认识古人的思想精华,更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脉搏,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的景色,珍惜身边的小事,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果说人生苦短让人倍感伤怀,那么爱情将会是人生的一方港湾,在风雨以后让人有一点依靠,有一点温暖。花前月下,常常谱写出比翼连理的欢愉。三、 比翼连枝痴痴情从古到今,为人传诵的爱情故事多不胜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随便也能举出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凄美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阳台对白等等,都莫不成为一时传诵的佳话。那么,我们就总结了几种类别来表达的爱情。1、双鸟寓爱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见到最多的是用鸟来表现的爱情,因为鸟所表现的爱大都是体现了坚贞、牢固、恩爱、相思的。其中用的鸟是鸳鸯、燕子,而喜鹊、雎鸠也有出现。刚才提及的《孔雀东南飞》中出现的诗句“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而《一丛花》中的“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中鸳鸯都是象征夫妻的恩爱及矢志不渝。而大家所熟悉的《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中“雎鸠”则是一种贞鸟,表示坚贞的爱。而燕子出现的诗句,则大都是用做对比反衬,写出了相思的痛苦与寂寞,而作者晏殊则是一个代表人物,在《蝶恋花》与《清平乐》中都出现了这类型的诗句。不单是鸟才能表现爱情,其他动物也是可以的:如《诗经?卫风?有狐》的诗句“有狐绥绥,在彼其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就写到狐狸独行求偶,象征丈夫在外流离,也写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2、花木传情有用鸟表达爱情,当然也有用花草表达爱情,可谓多姿多彩。而他们所表达的也各不相同:在《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就用“松柏”与“梧桐”所象征的东西比喻爱情的常青和永久。说到草,可能诗人认为草的地位比较低一些,表示的都带有一些怨恨:在《孔雀东南飞》中“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蒲苇”比喻爱情的忠贞没能长久保持。而《诗经?邶风?谷风》中“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就用采撷葑菲取叶不取根比喻丈夫只取姿容,不取品德。而花的比喻大多是相思之情与感慨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3、明月喻贞除了以上两大类表达方式的爱情,其他表达爱情的方式也是很多的。如有月亮表达的爱情,欧阳修的《生查子》中提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中月亮就象征了爱情的幸福和永久。而《赋得自君之出矣》中的月又别有一番景象“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中皎皎的明月又象征了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与忠贞专一。另外,出自典故的爱情的典故也不少,如李商隐的《锦瑟》,《马崽》和晏殊的《木兰花》都用典故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憧憬和对昔日爱情的怀念。既然有了相遇相识相知的甜蜜,就不能不夹带离别的痛苦。因为每一次相逢,恰恰就是下一次离别的开端…………吟诗作对话沧桑(二)四、远山依柳悠悠恨俗语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之说,又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理。因而,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许多离别之事发生在我们身边。从古到今,毫无例外。那么,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内心的那股离愁别绪呢?1、杨柳送别柳,是古人抒发离愁别绪的常用之物。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送别的名曲中,诗人运用柳色来象征离别。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杨柳”;晏殊《蝶恋花》中“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的“杨柳”都象征着离别。2、花月寄情“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柳永《采莲令》以月亮的华辉为背景,渲染出别离的痛苦。“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刘长卿《送严士元》既写出日落去帆的景色;又暗带出了两个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注和忧虑。“河桥风雨夜推篷”——《赠周歧风》。“风雨”和“夜”的场景,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依依惜别的凄切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乱烟笼碧砌”。——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烟”形容夜烟弥漫,表达了诗人离别心情的迷乱。3、山水留痕“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迢迢不断向前去的“春水”比喻作者的离愁,离家渐远,思念渐深。“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韩缜《凤萧吟·芳草》,以“芳草”、“露珠”比喻泪水,哭泣相送远去的征轮。欧阳修的《诉衷情·画眉》“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中长”的“山水”;《诗经·邶风雄雉》的“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中的“雉”;《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都象征着离别的人事或离别的感受。还有杜牧的《赠别》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作者借蜡烛的垂泪,来表现自己内心沉痛的离愁别绪。只因为情深无边,临别不禁依依难舍。这里是以蜡烛象征离别之情。……到这里,我想你们应该对诗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一些了解了吧!正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到那时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当分别之时,到痛苦之时,在流泪之时,不妨学学古人那样,作首诗,写首曲,来表达你的感情吧!正因为有了那催断人肠的离别,才会有一份恒久的思念。临风洒泪,吟出心底相思。五、秋风江水绵绵思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在人头脑中总是有所反应的,而其中就属思念的“魅力”最大。它的产生与爆发带给人力量:回味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古往今来,许多伟人、平凡的人都深深地体味到思念的甜酸苦辣。而这种感觉,在我们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更是身同感受,诗中的意象更是突出了这一感情的精髓所在。1、江风飞鸟思乡情思念的“魅力”使漂泊在外的旅人不畏艰辛,奋发前进。《长江万里图》中的“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诗人由江水东流而联想起自身的飘零,江水奔流万里,人亦飘泊万里,故乡的梦从反面衬出游子的悲哀,东去的江水,又从正面映出游子的无奈,充分把诗人对于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王勃《山中》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描写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映衬旅思乡愁,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鹧鸪图》中的“烟雨萧萧苦竹秋,感人常自叫钩辀”,借“鹧鸪”与“苦竹”表现游子乡思之愁和羁旅之苦,着意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色调氛围与哀怨凄切的情韵。而《小桃红》中的“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通过描写秋江烟波如画的秀美景色,引出浓郁的思乡情愁。在《秋望》、《上太行》……中也体现了思乡的哀怨、无奈与痛苦之情。2、青山涌泉思国情思念的“魅力”使离国多年的友人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人月圆》中的“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苔”,一系列的景物勾起了作者对故国的沉痛的思念之情,这缕缕思国之情的哀令人心酸不已。而《诗经·邶风·泉水》中的“毖彼泉水,亦流于湛。有怀于卫,靡日不思”中以“泉水”的涌流不止表达诗人对于自己祖国的怀念。3、遥山远水思爱情思念的“魅力”使在家等待的女子无怨无悔地持家生活。《十二月过尧民歌》中的“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写了女子对离别的心上人的深沉的思念,这其中女子的思念也表达了她心中的爱意,让人既同情又同时替她感到无奈。这一切的一切,正因为有了思念,有了牵挂,在冥冥之中给人以力量。遥山远水、江风黄叶、飞鸟圆月……这些意象在思念的范畴中,诗人的妙笔,诗人的寄怀,更让我们体会到古诗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韵味。格律诗词入门讲座一、写作格律诗词需要过三关网上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不少,也常见一些高手和好的作品,但更多的还是一些没有入门的爱好者。本人学习写古典诗词多年,有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初学者是应该有所帮助的。现在分为几个部分,整理出来,希望能对月光的想要入门的朋友有些帮助。首先需要告诉大家,学习古典诗词,需要过三关,这就是语言关,章法关,技巧关。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词的语言不仅是优美的,含蓄的,还应该是凝练的,是诗歌所独有的美,与一般的文学语言和口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诗歌的含蓄美、凝练美,我们似乎可以理解。所谓含蓄,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子。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你写的内容,让作者感受出来的。所谓简约,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一首绝句二十几个字,一首律诗几十个字,就是一首长调的词也不过一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还有一点,是诗歌所特有的,那就是语言的音乐感。含蓄的特点,散文可以具有,凝练的特点,其他文体,比如谚语、对联、超短散文等等也可以具有,因此,都不是诗歌所固有的特点。惟独语言的音乐性,是诗歌所具有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即便如卿卿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音乐已经和诗词离婚了,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没有音乐性,也就是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无论好坏,都不叫诗。挂羊头卖狗肉也好,挂狗头卖凤凰肉也罢,总之不是诗歌。我相信真正理解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是很容易理解这一点的。因此,要过语言关,必须懂格律。这个话题太长,我不想与任何人争论。不同意的人,我劝你认真地读点古典诗词,待你学会欣赏之后,你会同意这一点。而那些不学习,又对格律持有偏见的人,你可以不看我的文章。诗歌写作要过的第二关,就是章法的把握。有人说叫谋篇布局的能力,其实是一回事。说白了,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什么的时候,还要注意照顾到其他的什么。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布局的方法,比如正叙、倒叙、插叙等等。诗歌与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跳动的叙事方式。如果按部就班,就显得呆板。但如果跳跃的厉害,就容易混乱。因此,如何既艺术地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把原因结果等等交代清楚,还要受格律、对仗、文字数量等等的制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因此,我提请大家注意,掌握章法,是初学者必须过的一关。最后一关,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关,就是写作的技巧关。关于技巧的内容有很多,没有必要一一道来,比如我们常说的赋比兴,比如那些常用的修辞技巧,还比如象征、暗示、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属于技巧的范围。大体技巧使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文章做的更好。三关中,第一关实际包含三个方面。格律知识其实很简单,如果认真地学,有三个月就可以了。如果是面对面地跟我学,半个小时,我就可以教会大家基本的格律知识。懂了格律之后,有个渐渐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从强迫自己使用格律,到自觉地运用格律,再到驾轻就熟,大概需要一年到三年之间,与个人的资质和努力程度有关。我在入门之前是不懂格律 的,也没人教,自己买了一本书看,然后从古人作品中慢慢地去对照。再加上自己天生愚笨,因此这个过程走的长些,也不过一年多而已。语言的含蓄、凝炼是要比格律难的多的问题,这样的努力,首先与作者自身的古文功底和读书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有人的语感好,可以进步很快。有人的悟性高,语言天生出彩。但总之,语言关是个基础。只有过了这一关,才有可能写出不错的诗歌来。章法和技巧,是使诗歌写的更好的进一步的要求,在今后漫长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可以慢慢体会。二、浅谈律诗的章法先声明两点。第一是浅谈,说浅就是浅,绝对深不了。第二,我没学过什么象样的理论文章,基本属于自说自话,能说明白、听明白就好。所谓章法,就是成章的方法,也就是谋篇布局之法。律诗共八句,两句称为一联。联的说法,估计和中间对仗,象对联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各个联的位置,一般习惯上称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对的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了,颔联可以不对,称为偷春体。但颈联是一定要对的。诗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起承转合四个任务,一般由四联分而担之。所以,有时首联又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下面分别是转折联和收尾联。收就是合的意思。写一首诗,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保证思路清晰,自己写的明白,读者也读的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后顺序不能乱。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漫无目的是不行的。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找个话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继续开头的话题,自然地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不能没有内在的联系。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尤其是中间两联,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尽量说不同的方面,不要内容太近或相同。内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要发展,要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上的事情。只有递进一步,发展一步,结尾才好结出更有意义的思想或感受。 我们以写景诗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写春游,起可以写春游的目的或者是游览的地点或者是时间、原因等等。承接呢,可以放开眼去看,尽情地去玩,笔下自然就是眼中看到的,耳边听到的等等。由开始玩,到玩的具体内容或场景,这样的承接就自然且脉络清晰。转折联或者跳一下写游览中的某些感受,似乎离开了眼前的画面,但却和眼前的画面有很紧密的联系。结尾呢,把这些感受通过某种办法强调一下,直接传递给读者,就合到了开篇游览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颈联和颔联一定要有所区别,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也要安排一下次序,比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可以。下面我们以杜甫的诗为例,来具体说一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就是很好的起。它告诉我们,作者要去瞻仰诸葛亮的祠堂,这个祠堂就在锦官城外。那里松柏茂盛,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接着,他在颔联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来具体写祠堂周围的景色,渐渐地引导读者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这里出句是草,对句是鸟,不重复,而且有声有色。接下来,便开始转。当读者对这个地方稍微熟悉些的时候,作者开始带领我们回忆丞相的生平。他选取了三顾茅庐的历史以及托孤治世的历史,还是个流水对,里边有一定的因果成分,来表明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结尾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用丞相的无奈早逝,倾情一叹,来悼念这位先贤,多少有些惺惺相惜的成分在。综观全诗,我们虽然是到结尾才知道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但我们读前边的时候,也是很清晰的明白作者的思想脉络的,这就是章法的完整和清晰。律诗的章法,不是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刚才的这首作品,是标准的正叙。章法除了正叙外,还可以倒叙和插叙等等。而根据不同的内容,安排不同的章法,是更为深邃的道理,因篇幅原因,先谈这些。诗词入门过三关诗比起任何文学样式,形式艺术更为见重,而旧体诗与新诗之别,形式艺术是最为显著的因素。撇开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素养、性格、志趣、情感种种根本性问题不说,旧体诗作者必须首先着重地掌握形式艺术,这是不言而喻的。对此归纳为过三关。一、语音关语音关。也就是格律关,包括平仄律、韵律及体式牌谱,这是旧体诗词形式艺术的基本,以此形成诗词外部结构---即语音流的节奏感、声律感、平衡与参差感等等。这是创作旧体诗词的“天下第一关”,不过此关根本就写不出典型的旧体诗词。这已是共识。可以说至今绝大多数写旧体诗的人都在此关下徘徊,费尽心机。但也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位,把它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以为过了这一关,诗就完成了;反之又认为不合格律就根本不是诗了,须知,诗词也是从无格律演变为有格律的,一些非格律诗流传下来优秀篇章也比比皆是。不错,格律诗词是自唐代以后逐渐成为一种“正统”文人诗词。因这种认识造成的心态,促使许多诗人在格律面前束手束脚,皓首穷径,浪费了不少精力,有的人到底也写不出一首真正的好诗来。如果你偶然领悟一个绝好的句子,因为格律上的原因而放弃他,或换一个、几个字来调整它的平仄而破坏了原意,也实在可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挣脱格律的约束(但应把握在律诗规则中最忌讳的毛病不能迁就),也不要因为遵循格律而害了诗意。因为格律是最外在的,最易被人察觉、辨别的,因此必须首先纠正上述错位,解除学诗者的紧张、偏执心态。第一关必须过,但“第一”不是“唯一”。过了山海关,长城还有万里长呢。二、语义关语义关。也就是文字关,咬文嚼字关。现有几种偏向:1)好古、仿古,专挑古奥僻涩的古文言来用,还有人专爱堆砌僻典,一是认为这才是“主雅”,二是以此炫博。2)无视文法,为了凑五言七言,或迁就平仄的韵律,造句时完全不顾文法,出现我们常看到的“群远足”、“鉴前头”、“兴戍技”、“威却敌”等等句不通、意不明的词句。写旧体诗,因为格律限制,也有的是为了强化弱化表现的需要,错列、省略、变性、假借之类的文学调整,古今难免,有时是必要的,但必须:一注意文法,二符合习惯,不可胡乱堆垛。例如,古人有“风雪夜归人”句,原意是“风雪人夜归”,为了押韵,才将语句倒置,但意思没有变,大家一看就明白,也符合文法。如果为了顾忌韵脚把“杨柳”倒置为“柳杨”、黄鹂”不能颠倒为“鹂黄、把“山水”倒置为“水山”就未免有些牵强,甚至读起来有些滑稽。3)陈词滥调太多。有几种原因,一是传统积累丰厚,许多词藻已达极致,许多意象已达定格,古诗读多了的人,提起笔来,不假思索便函顺笔而下了。二是约定俗成的社会浒语言的互感互侵。三是政治概念语言及其相沿成习的定格象征语言。这三种语言汇成了当代诗词取之不尽的水库,实在是一种灾难。这也是当代诗词精品较少、许多诗令人感到千篇一律的原因之一。究其根源,还是缺乏独创、首创精神;其次是素养低,掌握词汇少,却又不惯于低头从群众中寻觅;还有就是政治上的余悸,用现成的保险、方便以及炫博等等心理障碍。这是诗人的又一大关,此关不过,哪能写出好诗来呢?三、语气关语气关。有位学员,诗词写得不错,格律固然严谨,并且言从意顺,字字到位。据他说,每写一首诗,都要摊牌修改,甚至废寝忘食,还要请教别人,一字一句地推敲、锤炼。在肯定他的上口之余,总觉得有某些不足,味之再三,最后才司察到,是因为太“实”,诗中每个字,都似乎是咬着牙嘣出来的。读去,有金石感,总体效果上却缺乏贯通之气势。譬如农田,泥土太板实,庄稼长出来又瘦又硬,不神气。他前两关是过了,过得挺实在,却没有过好这第三关——语气关!那么,此关怎么过呢?固然要首先注意诗的总体效果,立意新、深,结构顺、达,不要停留在讲究格律和咬文嚼字上;同时,更要注意语言的气势通。怎么能贯通?大而言之,要注意语言的个性化、生活化、大众化,提倡戛戛乎独造,自然便有了神彩。小而言之,就是要注意实字虚字的合理化安排。板实的泥土要掺水掺沙才透气;景物密集的画面,要留出虚白以相补相生,太实太密的诗句,也要加上些虚字来传神,来气势化。在这方面,口语是诗人锻造语气的重要借鑑与源泉。这样,才算走完了长城。每位诗人,都起码要具有“过三关”的决心、勇气和本领。写每一首诗,都要拿出“过三关”的魄力和耐力。如果诗人们都能以“过三关”的姿态投入创作,以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我们诗坛的态势必然会改观,我们必然会看到像长城那样的龙虎之姿、蜿蜒之势的妙篇佳作,风起云蔚于我们的诗苑。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花草类:(1)菊:隐逸 高洁 脱俗(2)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 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4)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5)竹:气节 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水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 美好(3)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9)雪:纯洁 美好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1)子规:悲惨 凄恻(2)鱼:自由 惬意(3)鸿鹄:理想 追求(4)猿猴:哀伤 凄厉(5)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 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9)(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10)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器物类(1)玉:高洁 脱俗(2)簪缨 (冠):官位 名望●颜色类(1)白:纯洁、无暇 丧事(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3)绿:希望 活力 和平(4)蓝:高雅 忧郁(5)黄:温暖 平和(6)紫:高贵 神秘(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其它类:(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8)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11)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2、外部形式的差异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5、风格的差异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古代诗词的对仗除押韵和调平厌外,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所谓“对仗”,就是对倡 ——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它的种类很多,从内容看,可分为正对和反对,其中又有工对、借对、邻对、宽对之分;从形式看,有流水对、扇面对、错综对、半对半不对等。所谓“正对”,指的是出句和对句描述相同或相近事物的对仗,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所谓“反对”,指的是出句和对句描述相反事物的对仗,如“山重水复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谓“工对”,指的是对偶工整的对仗,如属于同一小类事物的名词构成的对仗,经常并列使用的名词的对仗,否定词或反义词构成的对仗、双声词或叠韵词构成的对仗等;所谓“借对”,指的是借用某个字的字音或字义,来跟它相对的字构成的对仗,如“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王安石:《江亭晚眺》中的“清” 是借“青”的音与下旬的“白”相对;所谓 “邻对”,指的是相邻商类不同事物的字词构成的对仗,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绿树”和 “青山”都是花木对山水的邻对;所谓“宽对”,是指词性相同的字词构成的对仗,这是最自由、应用也最广泛的一个对仗;所谓“流水对”,是指意思前后连贯、位置不能颠倒的对仗,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谓“扇面对”是指隔句为对的对仗,如“缥缈巫山女,归业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白居易:《夜闻筝》)两句中,上旬的“缥缈巫山女”对下句的“殷勤湘水曲”,上句的“归来七八年”对下旬旷留在十三弦”;所谓“错综对”,指的是相对仗的字词相互交错、不是在相应位置上的对仗,如“上方鸣夕磐,林下一僧还” (刘禹锡:《宿北山禅寺兰若》)中的‘“上”与 “下”就是错开对仗的;所谓“半对半不对”,是指全联中只有一部分相对,而另一部分则对仗不工或根本不对的对仗,如 “渤海新开府,中原尽点兵”(李蛰:《过聊城》)中,“渤海”和“中原”对仗工稳,“新开府”和“尽点兵”却并不对仗。古代诗词的对仗有两条基本要求: 其一,在两句相对时,相对字词的词性要相同或相近。这里所说的“词性”,与现代汉语的词性有所不同。它大致可分为十三类:名词类,如日、月、花、草等;专有名词类,如黄河、太行等;方位词类,如上、下、前、后等;数词类,如单、双、千、万等;代名词类,如吾、汝、谁、君等;形容词类,如轻、重、明、暗等;颜色词类,如红。白、苍、翠等;动词类,如耕、织、爱、恨等;副词类,如忽、渐、屡、只等;虚词类,如与。同、而、于等;连用字类,如骨肉、浮沉等;联绵字类,如芙蓉、磅磅等;重叠字类,如悠悠、滚滚等。此外,还有双声字类如,寥落、流离;叠韵字类,如谴绪、膝肋等。其中,名词类包括的字词最多最杂,因此又可分成许多小类,如天文类、时令类、千支类、地理类、器物类、衣饰类、形体类、乌兽类、花草类、人事类等等。古代诗词的对仗,就是要求相对的字词词性相同或相近。相同的,就是前面所说的“工对”;相近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邻对”或“宽对”。 其二,在两句相对时,还要求句子的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比如,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无边”对 “不尽”,是定语对定语;“落木”对“长江”,是主语对主语;“萧萧”对“滚滚”,是状语对状语;“下”对“来”,是谓语对谓语。这样的对仗是比较工整的,此外还有不太工整的,也就是句子组成情况相近的。下面分别对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对仗作一些简要的介绍:(1)古体诗的对仗。古体诗的对仗不受格律的限制,仅仅是一种修辞上的需要。唐代以前,古体诗中常用对仗。尤其是六朝时,因受骄文的影响,诗中的对仗更加多见。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总共二十句就有十八句对仗。唐代以后,诗人在写古体诗时着意追求古拙,尽量不用或少用对仗,如杜甫的《新婚别入总共三十二句竟没有一处对仗。古体诗即使用了对仗,也是十分自由的:①位置不定。可以在诗首,如李白一首《古风》的开头:“黄河走东俱,白日落西海”;可以在诗中,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第四、五句“高者挂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拗”;不过,最后两句一般不用对仗。②句数不限。可以只有两句,也可以用于多数句子。如陆游的《夜出》共十二句,前八句都用了对仗。③不求工整。有的对仗只是意思相对,字词并不相对。④不讲平厌。⑤不避重字。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2)近体诗的对仗。 近体诗的对仗,主要是律诗的对仗,绝句的对仗是比较自由的。①律诗必须对仗并遵循格律,虽有不用对仗和不按格律的特殊例子,但实属罕见。②律诗对仗的位置固定,句数固定,一般是第三。四句(人称“颔联”)和第五、六句(人称颈联如白居易的《钱塘潮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鸯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外,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全诗只有一联对仗,又多在颈联;虽也是两联对仗,但位置不定;三联对仗,四联全对仗或全不对仗。③律诗除对仗位置和句数外,还有其他一些格律规定:对仗的句子要合乎平厌格式;力求用工对;避免重字;避免合掌,所谓“合掌”,是指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情况没有区别,就像人的两只手掌相同一样,以徐矾的《春日游园池》为例:“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山城依曲诸,古渡人修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荫。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其中的第三、四和第五。六句对仗格式完全相同,这就叫“合掌”,一般是应尽量避免的。④绝句的对仗可用可不用,位置也不固定。但只要用对仗,就应和律诗一样讲究平厌,避免重字,力求工对。(3)词的对仗 词是很讲究格律的。哪些词牌用对仗,哪些词牌不用对仗,用对仗的又用于何处,词谱上一般都有规定。从中,可以找出这样一些规律:①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常常用对仗。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其中,字数相同的相连两句,都用了对仗。②相连两句的字数虽不同,但去掉领字后字数相同,也存在对仗的可能性。如:辛弃疾的《声声慢》中:“有东南佳气, 西北神州”;文天祥的《齐大乐》的:“看半砚蔷蔽,满鞍杨柳。”③对仗时,相对的字词不一定平厌相 对。如苏拭《江城子》中的“左牵黄”与“右擎苍”,“左”对“右”是厌对厌,“牵”对“擎” 和“黄”对“苍”是平对平。这就是不计平 厌的一例。词用对仗时平厌是否相对,取决于词谱中对词中各句的平厌规定。④对仗时,允许重字。如苏拭《永遇 乐》中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如”是重字。⑤相连两句对仗时,即使不在开头,也有韵脚相对的情况。如苏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是下阀的六、七句,但“合”和“缺”同为韵脚。 以上规律并非十分严格。一般他说,词的对仗并不固定。即使词谱上有规定,也可以不照此办理的。如何写童谣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在儿童中间广泛传唱的、深受儿童喜爱的类似儿歌的一种文学样式。特点是语言口语化、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适于儿童游戏时边做边唱。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流传很快很广。下面,给同学们讲讲童谣的写法。一、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生活范围很广,因此,可以写成童谣的也大有题材可挖。如走在上学路上,可以写写心情:早上天气好,小鸟枝头叫。背着小书包,走进大学校。学校环境美,心里乐陶陶。走在马路上,看到车水马龙的车辆,你还可以写:大马路,宽又平,红灯站,绿灯行。不拥不抢守法规,道路畅通任我行。总之,操场可以写,教室可以写,活动游戏可以写,环保可以写,甚至吃饭洗衣都能写。只要留心生活,思考生活,一切皆可入童谣。二、可仿写一开始时,我们写童谣肯定有困难,这时,你可以学着别人写童谣的格式改编仿写。如一年级有篇课文叫“比尾巴”,讲的是公鸡、猴子、鸭子、孔雀等动物尾巴的特点,因此,你就可以改换题目为“比耳朵”,内容为: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像蒲扇?兔子的耳朵长,小狗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像蒲扇。这样一改,仍然能取得跟原文一样的效果。三、求得父母老师的帮助由于同学们所学知识有限,在创作童谣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你不妨向父母老师求援,让他们帮你一同创作。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比你深,语言词汇比你丰富,看问题比你有力度,并且他们也能通过和你创作童谣,激活思维触角和你一同体味创作的艰辛、成功的快乐。四、别畏难,反复改好作品既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童谣也不例外。但童谣有“押韵”的要求(中间可改韵),所以,我们创作童谣不可能一次就写出很像样的作品,需要你投入地去修改完善。你可以根据第一句的韵脚,把所有带这个韵脚的汉字排列出来进行筛选拣用,如“操场上真热闹”一句中,韵脚是“ao”,那么与“ao”有关的汉字有“好”、“跳”、“绕”、“敲”、“遭”、“恼”、“了”、“跑”等,你编写童谣时就可以选用其中的字运用,写成:操场上真热闹,小朋友们蹦又跳。你跳绳,我投包,他踢球,我奔跑。十分钟,巧利用,学习效果错不了。遇到特殊情况时,还可以把词的顺序颠倒一下,只要意思对,能有一定的含义,读者能明白就行,如“光荣”可以改成“荣光”,“埋葬”可以换成“葬埋”等。五、思想内容要健康童谣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思想内容要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发育有利。好的童谣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成为儿童茁壮成长的奠基石。考场作文如何展示才情“腹有诗书气自华!”宽广的阅读面,丰富的文化积淀,富有灵气的语言,无疑是考生赢得阅卷者青睐的重要手段。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展示你的才情呢?一、展示你的阅读广度所谓阅读广度,就是采用引用、列举、排比等方式,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出来,以显示出广博的阅读面和开阔的视野。如一考生在《幸福是什么?》的开头中展示了这样一组排比句:“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展示阅读广度的方式,这些句子不仅形象地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展示了学生的阅读广度,而且也使句子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更巧妙的引用是将诗文灵活化用,为我所用。如考场满分作文《思念是一道风景》中有这样一组排比句:“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当然,我们还可以突破语文学科的界限,根据文章的需要,融入其他学科特别是政治、历史和地理知识,同样能增加文化信息,增强文章的文采。如“诚信似乎永远属于那个富有诗意而华丽的时代,属于英雄的誓言,属于唐诗宋词,属于《清明上河图》繁盛的街市,属于一本厚厚的《三国志》……”这里的《清明上河图》和《三国志》虽属浅显的历史名词,但用得却恰到好处,增加了文章韵味。在考生的作文里,古今中外的人名、地名、历史典故……看似顺手拈来,实则巧妙地展示了考生广阔的阅读视野,也展示了考生的才情。二、展示阅读的深度所谓阅读深度,不在于显示阅读面之广,而在于展示考生对有些问题或现象思考之深。他们或反弹琵琶,对古人的说法提出质疑,或补充完善对古人或他人的认识或看法,或挖掘出崭新的含义。如一考生在《我为环境深深地忧虑》一文中,在列举了一系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人们对此还悄然无觉的现象后,这样写道:“我们常常笑‘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太呆太傻,但在我看来,杞人定然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智者,在几千年前,他就对人类的所谓‘人定胜天’有过深深的忧虑和含蓄的警告,可没有人能领会他深邃的思想。而今,依然有不少‘杞人’在为日益恶化的环境奔走呼告,但也依然有更多的‘杀鸡取卵’的破坏者至今执迷不悟。我为环境深深地忧虑!”再来欣赏2003年湖北宜昌满分作文《柳丝飘》吧,或许你会得到更多的感悟。“适应是维纳斯的断臂,适应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她们各自有不同的风格。是谁说适应就是顺从?是谁说适应就是屈服?是谁说适应就是失格?难道你没看见吗?是谁闭门造车而落后?是谁固步自封而丧志?是谁负隅顽抗而死亡?是谁敢于挣脱封建的束缚?是谁敢于冲出祖宗的樊篱,创造出一片个性的蓝天?适应不是世故与圆滑,而是一种智慧与聪颖。我从飘飞的柳丝中看到了,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上看到了,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上看到了,从“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看到了……”文章在一番叙说之后,鲜明地提出了“适应不是世故与圆滑,而是一种智慧与聪颖”的观点,表达了考生独特的审美观点。文章联想丰富,思绪飞扬,展示了考生厚实的文化底蕴。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着语似珠落玉盘,清新形象;排比和反问的运用,使文章气势如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展示阅读的个性可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尽相同,部分同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自己所钟爱的内容格外感兴趣,并且颇有研究,颇有心得,这便是个性。在考场中,我们就要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阅读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考场作文,倘能让你的个性化阅读的内容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你的文章就会别具一格,高人一等。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巧妙地向阅卷者展示了他的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阅读个性。据说他平时酷爱《三国演义》,很多章节能熟读成诵,用文言写起来就能轻松自如。阅读个性化除了要保持阅读的广泛性,不能“偏食”,还要有自己的阅读品位,决不要追求所谓个性而降低自己阅读品位甚至媚俗化。不少同学喜欢读写影星歌星的杂志,对所谓影星歌星个人兴趣、爱好甚至隐私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谈起来来如数家珍,如此低俗化的阅读,绝对不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四、展示自己的阅读敏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荧屏,关注报纸……能把在报刊、荧屏刚刚冒头甚至鲜为人知的事在最短的时间为我所用,的确是一种能力,姑且就叫阅读敏感吧。在历年的中考满分作文中不乏这样的优秀作文。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初,“美国的柑橘来了,小麦来了,大豆来了……外国货币严重冲击着中国市场,还有通信、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也相继开放。有人惊呼‘狼来了!’”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对此,国人的思考大都是‘我们的猎枪准备好了吗?’这是不是有闭关自守之嫌,有点保守滞后呢?我想,与其谈‘狼’色变,不如与‘狼’共舞。的确,当今经济已趋多极化,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全球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与狼共舞’,方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使中国跨入世界强国之林,这一观点应该成为国人的共识。”这位考生不仅能敏锐地抓住这一时髦的话题,而且议论中展示了对未来前瞻的深刻的思考,显示出他的大气。这段议论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也是久远的。这样的作文能不得满分吗?当然,没有平时的“厚积”,就不可能有考场作文中的才思泉涌。有道是“成功最喜爱光临有心者的茅庐”。还需要说明的是,展示自己的才情,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需要,不可乱用;即使是需要,也一定要有所节制,不可滥用,否则就有堆砌的嫌疑;展示要自然,无斧凿之痕,无炫耀之嫌。100个作文技法(1)1、第一人称叙事法【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2、第三人称叙事法【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3、顺叙法【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4、倒叙法【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5、插叙法【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6、补叙法【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7、分叙法【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8、详叙法【特点】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9、略叙法【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10、直接抒情法【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11、间接抒情法【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12、先叙后议法【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13、先议后叙法【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14、夹叙夹议法【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15、以物为线索【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16、以人为线索【特点】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特点】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特点】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19、写生法【特点】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0、转动法【特点】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21、剥笋法【特点】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22、拟人法【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23、化动法【特点】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24、说明法【特点】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25、运用“五觉”法【特点】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26、借物抒情法【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27、托物言志法【特点】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28、物品自述法【特点】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29、远眺近看法【特点】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30、内外结合法【特点】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31、移步换形法【特点】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32、说明介绍法【特点】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33、环境衬托法【特点】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34、彩笔描绘法【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35、远近结合法【特点】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36、时序变换法【特点】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37、生长变化法【特点】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38、展开联想法【特点】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39、突出重点法【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40、对照比较法【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41、赞美颂扬法【特点】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42、静态素描法【特点】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43、总分结合法【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44、特征举例法【特点】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45、特征说明法【特点】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46、重点突出法【特点】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47、成长变化法【特点】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48、实验证明法【特点】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49、群体描写法【特点】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50、现场目击法【特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100个作文技法(2)51、拟人法【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52、动物自述法【特点】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53、议论抒情法【特点】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54、景物衬托法【特点】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55、季节特征法【特点】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56、随时变化法【特点】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57、日内变化法【特点】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58、定点换景法【特点】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59、定景换点法【特点】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60、移步换景法【特点】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61、围绕中心法【特点】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62、分类描写法【特点】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63、听看想法【特点】听看想法一般用于对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气象变化的描写。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围绕同一景物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文章的笔墨既集中,又有变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和看到的交代清楚。在写看到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等。64、描写议论法【特点】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最主要的是把描写和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描写景物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把有关景物写具体。议论时要针对描写得最具体的景物进行议论。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同样要注意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同样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具体的景物。65、动静结合法【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66、通篇拟人法【特点】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67、比较异同法【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68、景物幻化法【特点】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69、借景抒情法【特点】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70、方位介绍法【特点】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71、参观介绍法【特点】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72、画面组合法【特点】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73、分类介绍法【特点】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74、触景生情法【特点】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75、粗笔勾勒法【特点】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76、工笔细描法【特点】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77、画龙点睛法【特点】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78、人物特写法【特点】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79、动态速写法【特点】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80、动静结合法【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81、展开想象法【特点】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82、比较描写法【特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83、人物漫画法【特点】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84、自我介绍法【特点】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物言志的作文6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