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分析、行为方式、文化更容易普及,更容易让人接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形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原因:经济,思想等方面
傻缺是基佬11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二十一世纪的政治气候和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和美国将成为领导世界的两支主要力量,因此对于中、美两国的研究很重要,其中,就他们分别代表的文化作一些论述.  先站我们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从小生长在一个社会里,很自然地会将那个社会中的一切——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当有一天,人们进入另一个社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同样正常地生活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困惑和震惊.这也许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后的最深刻也是最复杂的感受之一.  美国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对于中国和美国文化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看到两种文化差异在民族性和理论上的体现.  不少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在外面看到的只是一些“西洋景”.国外的东西,有时尽管新鲜、有趣,但只要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便自然属于古怪和异常一类.这种态度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视异族为“蛮”、“夷”,呼外国人为“鬼子”的“中央大国”的那个时代的心态.当然,这种绝对思维模式也可以逆向呈现.自从1978年以后,当在几十年隔绝后重新打开国门时,中国人被外面的世界所惊呆了.于是,不少人的思想立即趋向另一个极端:西方的一切都是合理的、科学的,而中国的一切都是丑陋的、病态的.然而,人们只知道,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外乎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中庸之道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现代辩证方法.可是细究起来,这不过是基于同一种思维模式上的两种不同的判断和取舍方式.“为体”的“中学”,不但是决定“西学”有用无用的基础,而且显然也是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  美国人在这方面有着几乎同样的问题.一百多年和平发展所造就的强大的经济力量、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完善的民主体制和日渐流行的大众文化,使美国人过于自以为是,以为美国的社会模式是各国都应仿效的“样板”,美式的价值观念更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绝对标准,而很少意识到美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例子,并很可能是一个颇具特殊性的例子.这种偏见的倾向在美国“自由”的学术著作中和“客观”的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  然而,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之中,象征争斗、征服、冒险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中国人整看像整体的和谐.这影响到两国的政策的制定.两国都曾经在政策止犯过极大的错误,可是双方对待的态度却是不同的.美国人需要像中国人在“文革”后那样深刻地反思一下.当年越战的失败,曾给过美国人一次小小的反思机会,可惜,那次反思进行得显然不够深刻.  在中国社会, “对错”意识则主要还体现在对“统一思想”的认同.“思想”的“统一”总是以对某种“思想”的绝对正确性的承认为前提的,这种对“统一思想”的认同,对中国人来说,几乎成为一种潜意识.一个美国政治学教授曾在中国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国人都说相信民主,但同时又都赞同“思想统一”.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中间的内在矛盾.这是美国人所无法理解的.  当然,中国式的民主与美国式的民主不同.相对于个人的权益,中国人更看重国格这种整体的权益――这是一向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考虑的美国人无法了解和相信的.  其次,在宗教信仰上体现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还集中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有些学者认识:中国并没有宗教.显然,这种说法过于草率,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包含性的文化,只要符合中国文化的道德要求并有利于本土文化发展的,一律吸收.当然,宗教也是如此,因此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而且又有大部分的非教徙.而西方文化强调本体的神圣性和优越性,在宗教上采取态度和做法与中国大相径庭,例如,多次的十字军东征、长久的宗教仇杀、宗教裁判所的建立及兴盛等,所谓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由此可以体现得出.相对于中国对外来宗教和文化和吸收和融合,西方更热衷于对外扩张和传播.  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所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泛基督教系(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等)的宗教,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当然,还有泛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也是如此),如《圣经·旧约》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描绘尤太人的反抗和战争.  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其形成的原因也与形成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佛教、道教的传入和产生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的中国,封建专制已经形成,统治者急需一种能够安抚人心,利于安定的宗教以束缚人们思想,进而维护其统治.而泛基督教系则形成于西罗马帝国最混乱的时候,奴隶制的社会制度正在崩溃,斗争和对抗是当时社会的主题.  再次,在情感、艺术、思维上两者的差异  中国人更感性,西方人更理性.表面上看是西方人注重整体,而事实上中国人的整体感受是整体评价的具体表述.也就是说西方人只注重过程,而中国人是结果过程都重视.  如果说,追求确定性、精确性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那麽,作为东方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浓厚的模糊特征,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民族思想和科学文化兴衰的重要原因.  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以结构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以结构以整体综合见长.举例如下:  1、文字、语言结构:  文字上,中国由整体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会意文字,具有书画同源的特点,句法中主谓关系、修饰关系成分之间的性、数关系和时态,一般不作严格要求,强调以意会来把握.西方由个体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其句法对主谓关系、修饰关系成份之间的性、数、格和时态,则往往有较严格一致的要求.  语言上,中国在文章章法和文字描写方式上习惯于文章必须有头有尾,层次分明,起层转合,不可颠倒.来龙去脉必须交代清楚,注重整体的完整性. 人物描写也以“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的整体刻画为特色,注重外在行为的描述.西方的文学作品则可由任一中间局部开头,整体时空感不强,倒叙、跳跃、意识流、片段,这些更是其作品之特长.人物描写则以从头到脚,直到睫毛颤动等细节刻画为基本特色,注重不可见的独白和内在心理描写.  6、伦理观:  中国强调以国家、民族、宗族、家庭为重,乡土观念浓厚,提倡“父母在不远游”,“叶落归根”等意识.在思想和行为活动中,宗族具有中心地位.伦理意识在于追求尽善尽美,圣人完人,以慎言为美德.  西方:以个人为重心,为人不拘一格,四海为家,居住迁徙广为流动.强调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和奋斗为光荣,乐于谈论个人一的之见.社会生活和个性具有多元化特征.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思维是一种整体综合的模糊思维,使科学技术和理论遥遥领先于西方民族.但一直未能实现向以还原分析为特征的精确化思维转化(任何单因素作用,都不可能构成这种实现条件),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观、科学观从其统一出发,把知识和科学看作是一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思维体系,一种开放性体系,把认识看作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绝对到相对的无限发展和彼此转化的历史过程.而西方正好相反.  第四,说说在文化之间形成差异的根源  中国的文化思想虽分佛、道、儒,但三派基本可以相通,说到底,关键就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而西方的文化,正好相反,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那么要如何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呢?中西文化上的差异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在公元前221年,通过“商鞅变法”而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最终统一了中国大地――至此,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拉开了序幕.这次统一,不仅为统一的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巩固墓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开始形成,中国文化也开始系统化.而此时的西方各国(这里主要指的是欧洲各国)还仅仅是奴隶制的邦城国家,相当地分散.此后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安宁的生产环境以维持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主张“非攻、尚贤”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的统治思想,因此,中国的文化里多了些“和谐”,少了些“争斗”.而西方各国,在那个时候,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游牧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游牧经济的扩张性也越来越突显出来.在这种生产方式和时代背景之下,“争”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其文化中的关键.至此,中西文化开始“分道扬镳”了.  第二次时期,是在公元16、17世纪,中西文化差异继续扩大.此时西欧各国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上的变革.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对西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而“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一方面将人的思想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也使得自我私欲过度的膨胀,更加深了西方文化的关于“争”的观念.在政治方面,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体系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的侵略性以及血腥的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使得其文化中“争”的日益突出. 回过头来看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日益完善和加强,统治阶级满足于现状,仍然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不屑也不想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说去“争”了.再者,由于封建思想、自然经济的自闭性,人们也安于现状,并不,也不敢去“思变”.至此,中西方文化再进一步产生分歧,这种分歧加深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最后,如何从两者形成的方式看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缺点  形成这样的差异其实与文化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为了更好、更稳固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诸如“谱度众生”、“因果循环”等思想.因此,人们为了能够来世“成仙”就今世行善,也就有了对芸芸众生的“大爱”. 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小爱”.  其实,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其产生及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时代的不同.任何文化都带有其产生的时代烙印,即时代特征.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们长期融合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因此,文化既然已经形成,就没有优劣之分.这也是我们在研究文化问题时必须紧记的东西.  在十八、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中,工业的兴起、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这时西方以“争”为先的文化就占据了上风,对于亚非拉的殖民掠夺,使西方国家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同时也造成了当时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以及现在广大亚非拉地区贫困落后的情况.然而在新的二十一世纪里,经济全球化的趁势下,明显是中国文化中的“和”更适应发展的要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32开纸 张:轻型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8丛书名:成长必读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3047人关注)
&(4697人关注)
&(2341人关注)
&(901人关注)
&(1920人关注)您现在正在浏览: &&&
老子的价值观与自然科学的逻辑自恰
发布时间: & 作者:徐新华 & 来源:
& 浏览次数:26&次
老子的价值观与自然科学的三元论逻辑自恰
内容提要] 本文在回顾、论述科学在中国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落后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科学就是绝对真理之真、相对规律之善、绝对逻辑之美的基本观点。阐明了科学学说的轴心都必须拥有&绝[对真理&,必须具有蕴含绝对真理的&相对规律&,必须具有同时蕴含绝对真理和相对规律的&绝对逻辑&。绝对真理、相对规律和绝对逻辑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价值。分析了希伯来人的&古典神学&的一元论逻辑;希腊人的&古典哲学&的二元论逻辑;中国人的&古典人学&的三元论逻辑,进而论证了老子的价值观与自然科学的三元论逻辑自恰,最有益于科学的发展。老子的价值观指出的全都是人类思维、精神之中先验的&道&的信念,经验的&宝&的概念和超验的&德&的观念。正是如此信念、概念和观念,最后可以归结到最终的言&真&、 行&善&和思&美& 之上。
关键词:&& 科学& 绝对真理&& 相对规律& 绝对逻辑&& 三元论逻辑
一、科学在中国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
科学究竟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发展好科学?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与自然科学的三元论逻辑自恰,最有益于科学的发展呢?要讨论、回答好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关注和回顾:为什么科学起源于希腊而没有在古代中国起源?当西方经过科学革命建立了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近代,为什么科学没有被中国人所认识和学习?在科学被普遍学习和应用的今天,中国人的科学为什么还是比西方国家落后?科学在中国为什么发展艰难?这些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关心、讨论的问题。
&科学&是什么?&Science(科学)&一词源于古希腊。当时&science&基本上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知识和学问。就是获取确实可靠知识的学问;另一层是学科。任何关于专门事物的知识都可以是一门学科或科学。因此,中文翻译&科学&对&science&最早这两个意思是相当合适的表达。有分&科&而&学&之意。即分门别类的学问。
&science&今天的含义和归类与最早时已不一样。它基本上已不用来表达学科的意思。另外,属于哲学的那些学科不再属于科学,而是独立的一类学科。但是现代哲学还基本保持了古时的定位,即包含那些不是以通过收集事实为主进行研究的学科。
综合经典的对科学各种定义的基本内涵,可以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界事物和现象进行客观的、理性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求知活动和因此产生的知识体系。首先,它是关于自然世界的一种求知活动和一个知识体系;进一步它是以一定的态度和方式进行的。所谓&客观的&是指这种活动是基于对现实的观察、经验和实验进行的,以事实为标准的;所谓&理性的&是指这种知识是根据规范和严格的方法获得的,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义、准确的描述和严格的推理;所谓&系统的&是指这种对事物的知识是有组元和结构统一的整体;所谓&分门别类的&是指按事物的属性分科分类的,专门和详细进行和组织的。因此,科学最基本的意思或原本内涵,就是系统的知识和为获得这种知识的求知活动。
科学作为一个知识和求知的体系,包含个人和基于个人权利契约的共同体元素。首先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群体的、有规范的活动。孤立的个人是难以从事科学的。科学行为和活动、科学信念、科学知识以及整个知识体系,既是个人的也是基于个人权利契约的共同体的。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科学信念。都一致参照和使用、交流相同的科学方法、科学语言和知识体系。科学精神与态度和科学素质是属于个人层面上的东西。而科学规范、体制和科学成果的价值和认可是一种共同体性质。现代科学体制已经高度完善,各种专业组织、杂志、会议、科研论文和项目评审和资金分配等等都是体制规范的操作和运行的一种体现。体制和规范对新产生的知识提供标准、认可、整合、归类和传播,而个人则可以在共同体的体制中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和交流,进行有效的科学活动,实现把科学内化为把事当事而务实的精神品格和实事求是而求真的认知方式,达致精神思维上真善美人格的提升。
因此,科学活动和成果的质量不仅取决于个体的元素,也取决于基于个人权利契约的共同体的元素。个人对科学精神、素质和科学方法的把握程度,决定了产生的知识的质量和效率。而基于个人权利契约的共同体的组织、规范、认可,决定了知识体系的结构与和谐一致,科学体系整体的活力、效率和可持续性。
科学体系里很重要的元素是科学信念。最基本的科学信念是:大自然的现象是有规律的;而且它的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这种探索和认知有一定方法可循;而且人能够用符号和语言将认识到的规律准确地表达。如果没有这几个基本的信念,是不会有人去探索自然,去做科学的。因为他们不会看到任何意义和可能。
对个人来说,除了具备科学的基本信念,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精神可以有许多方面。最基本的应该包括:
第一,以求真为最高准则。不能容忍将任何不真的东西当成真的,也时刻警惕将模糊不清的东西和没有严格验证的东西轻易当成真的。只有把求真作为最高准则,时刻保持客观的态度和对事实的尊重,才会合适地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和结论。也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让步于权威。无论这种权威是前人的理论、学术权威,还是来自权力和地位。
第二,独立而自由地实事求是的认知方式。这是求真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前提。要有创新和突破就必须能自由地思想和探索,不能被任何前人或现有的权威、观念、理论所束缚。独立思想也意味着要对现有的东西能有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根据新的发现和证据对现有的东西进行批判和发展。
第三,务实而严谨地把事当事的精神品格。对探索的事物从问题、到方法、到结果、到表达和解释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和细节都须认真对待和严格操作,才能有效地保证新产生知识的质量。
第四,以公平的原则和态度参与科学共同体的活动。对别人的工作和成果要以公平、民主的方式对待,不武断,不以权威压人,也不屈服于权威。对基于个人权利契约的共同体事业积极参与和贡献,使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和规范不断健全和保持健康而高效地进行。
科学是怎么起源的?没有人真正知道古希腊人是怎么开始对探索自然发生兴趣的。可以肯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对世间事物的好奇,充足的闲暇时间,和广泛的游历和交流是最基本的因素。随着问题的展开和探索的深入,人们形成了世界是有规律的,其规律可以被认识的信念,从而迈上科学道路的关键一步。
随着对自然规律有意识探索的开始,出现了以此为生活目的的自然哲学家。他们对所有事物和人的现象活动都进行科学研究。对世界本原,物质的本质,存在和意识的性质和关系的思辨产生了形而上学;对数字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数学;对社会运行和政府模式的探索出现了政治学和民主体制;对自然知识的探索产生了自然哲学(属于自然哲学的有物理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等);对语言结构和思维形式的研究产生了逻辑推理范式和逻辑学(关于正确思维的科学);还有诗歌、文学、医学、伦理学、美学、教育学等,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所有方面。古希腊人创造的许多自然与人,社会与文化的理念、模式和思想,根本而全面地影响了西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以文明的深处是科学!
从整体上看,科学在古希腊的产生是那里特殊的地理、民族、文化、社会和时代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从科学是求知和知识的本质的含义来看,作者认为导致科学在古希腊起源有与知识直接相关的最基本的三方面因素:
第一,对自然规律的兴趣和哲学思辨。古希腊的哲学是从对自然世界的提问开始的:自然现象变化万千,它们有确定的规律吗?如果有规律,人能够认识和理解吗?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积累了各种知识和对世界的看法,建立了自然有规律和规律可以被认识的基本科学信念。
第二,对理想、可行有效知识的追求。当时发达繁荣的社会产生了大量但是纷杂混乱的知识,人们希望知道到底什么是确实、可靠和稳定的理想知识。通过对理想知识的探索,他们认识了知识的基本性质,提出了对确实和可靠知识的判断依据和获得这种知识基本方法。
第三,对知识的表达和组织方式的研究。他们问:是否能够准确有效的表达知识?如果能够,那么正确的语言形式应该是怎样的?最后,各种各样的知识应该如何分类和组织最好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他们确定了严格准确表达事物的语言结构,创立了以命名、概念、定义和形式逻辑为基础的演绎推理方法,进而对各种事物和相应的名称和概念进行统一和系统的描述和归类,使知识体系具备了系统性和一致性。
古典时期前的哲学家们的贡献主要在第一方面。而古典时期(公元前500-336年)雅典的几代哲学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贡献主要在第二和第三方面。所有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成果在亚里斯多德手里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统一。他把当时几乎所有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系统而全面地编写总结成书,系统地阐述和确定了科学在认知、知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的理性基础,描述和论证了事物的命名和概念,概念的定义,语句的结构,事物的分类和逻辑演绎推理方法,给后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科学语言和一整套科学概念。至此,古希腊&science&的内涵有了今天的定义中全部的含义:对自然界事物和现象进行客观的、理性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求知活动和因此产生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科学没有在古代中国起源?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古希腊大致处于同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和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时代。但是导致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三个基本因素,在古代中国一个也没有。&
首先自然是否有规律,是否可以被认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不在古代中国人的意识内。其次古时中国人没有关于知识的意识。因此不会去探索知识,自然也就不会有如何表达知识的问题。对于古人,这个世界是神秘的,自然现象是变化无端的,不能被理解,而且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老子的《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似乎高深而玄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理解这种神秘而难言的信念。而科学就是不懈地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用老子的话说,道生一、天地人万物归一就是&科学&吧。
所以,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科学。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但他们的兴趣和精力都放在君权的伦理规范和人生艺术上了。而且,对于社会结构和伦理规范,他们也只是在君权这样一种体制下探讨的。君权神圣、君王至上自然导致了各种限制人的自由的观念和规范。忠孝成为中国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行动准则。这种伦理价值观不仅限制了古代人的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特别是抑制中国人学习和掌握科学所需的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科学为什么没有被近代中国人所认识和学习呢?西方国家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驱动下,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迅速地向世界其他地区移植和传播文化。中国早在明朝末期,通过来华的传教士开始接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是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士大夫。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不知科学是什么东西。
另一方面,中华帝国和文化的长期延续和一直相对于周边国家显示的文化和技术的强大,导致了一种盲目的优越感,并演变成井底之蛙般的封闭无知。与此同时,西方近代的科学革命以及因此兴起的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文明。盲目的优越感和关门守旧,使中国失去了更早接受和学习科学的机会。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在枪炮下见识了西方文明的利害,开始向西方学习。但这种学习只停留在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层面里。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人们没有认识到科学有其思想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封建的统治阶层也不愿意让国人学习不利于稳定统治的科学精神及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更不愿意改变落后的封建的社会制度。
当今中国人的科学水平为什么还是落后呢?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科技大国,科研经费投入和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已达到了世界第二。但是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离科技强国还差得很远。中国虽然有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但很少能做出在世界上有突出影响的成果,至今没有人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国内大学还培养不出发达国家大学那种质量的科技人才;中国已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工厂,但还是只能制造不能创造。很少企业有自己原创的技术和产品。大部分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要靠进口。
一些表层原因是,大学里的科研从理念上基本跟在西方后面走,新的概念和理论还是从西方引进; 学校里是填鸭式教育,学生们不知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最容易地获得学位,而主要不是培养科学素质和能力;主要不是把科学&内化&为把事当事而务实的精神品格,实事求是而求真的认知方式;许多科研人员对探索科学知识缺乏兴趣和热情,也缺乏科学精神,不能很好使用科学方法。
深层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这是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过程决定的。科学是一种非中国本土产生的精神品格、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 中国当前非常重视科学,但整个国家对科学还是处在学习、&内化&阶段。要从整个科学体系的方方面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时间。
其次,受当今时代追求效率和功利的思潮左右。为了在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中求生存,所有人都追求效率和功利,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地市场化,促使人们更关注成果可能直接带来的功利。科学成果与个人生存和利益紧密挂钩使科研人员更容易心态浮躁,急于求成。以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方式是很难做出高质量的东西来,更难培养出优秀的科学研究人员。
如果我们将科学成果比喻成果子,生产科学成果的人就是树。急功近利就是眼睛紧盯着果子,而对树的成长、品质和长期的生命力不关心。可以想象只看着果子而不管果树是不可能长出好果子的。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从根本上是西方社会和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在中国的发展在文化上先天不足。中国的科学普及还只是在知识层面。在科学精神、意识、理念、素质和方法上与西方人比还落后很多。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科学发展还有很大的影响,至少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真假的价值问题。真(truth)对西方人是绝对价值,而真对中国人却只是相对的。中国人也讲真,但更讲忠孝亲情。在真与忠孝亲情以及现实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真经常是要妥协和让位的。功利至上的思想反映在科研上就导致学术造假。假的危害不只是假本身,而主要是假会乱真,使人不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对科学来说是致命的问题。因为科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获得确切的知识。没有真正的把事当事而务实的精神品格,实事求是而求真的认知方式,是做不好科学的。
其次,权威意识是另一个问题。传统的伦理观念使中国人对权威有一种无可置疑的习惯和服从,无论这种权威是精神上的还是形式上的。长期的权威意识使人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的思想。其结果是没有创新能力。权威意识的另一方面就是权威垄断,主要表现是行政官员和学术权威对科学体制的运行资源,平台和话语权的控制。很多时候科研的资源分配不是按照科研项目本身的意义,而是按申请人的行政职位和学术地位进行。其自然的结果是促使有能力的年轻科研人员不能长期专心做科学工作,而是花许多时间去谋求和执行某种行政或学术位置。
再次,是实用主义。就是只关心和重视目前有用的和能看到的东西,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知识而不重素质。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实用主义更是使人们把从事的事情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然而,科学工作是面向未来的,未来有用的东西,现在未必有用,而且未来的东西现在也未必能看见。科研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培养人,优秀的科研人员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的过程锻炼成长的。实用主义使人人都看着果子,都希望摘果子,对花精力和时间栽培树(人)不是很有兴趣。这在企业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企业只是为了解决与目前产品和生产有关的东西而做科研。结果是企业的研发能力长期不能提高,也培养不出自己的具有深厚科学素养的研发人员,自然也不会有原创的产品。
第四,笼统思维也是一个问题。中国人看问题的整体感觉很好,能很快看到一个问题的基本轮廓。对问题的性质也有很好的直觉、感性。但很多时候有了笼统但模糊的了解,就以为知道怎么回事了,缺少理性的详尽、严密和清晰。如果不对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和系统的分析,就不能知道整体呈现的现象、内在、具体原因的变化规律。笼统模糊的思维倾向会导致以中医的方法探究科学问题,以炒菜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虽然这种方式、方法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也能有一些创新。但是其层次和质量,以及后续进步的潜力与按照科学精神和具有理性、悟性的科学方法进行是很不一样的。
技术的发展在近代科学体系形成之前,一直都是凭需要和经验进行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凭经验和实践的成果。依靠这种杰出的发明创造能力,中国社会生产力能在现代科学兴起之前在世界上长期领先。但是自从西方的科学革命后,技术的进步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社会的重要发明,没有不是在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产生的。如蒸汽机、内燃机、电冰箱、计算机、飞机、卫星等等。相对于西方的以科学为指导的技术发展,中国的经验式技术发展在过去几百年中是大大落后了。要在技术创造重新走到世界前列,全体国民就必须真正地、全面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
科学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人。有了优秀的人才,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成果。而优秀的人才需要良好的环境(土壤)来培养。中国科学的未来发展,需要从根本上重视科学赖以生长的土壤,即科学体系中的体制、规范、及其依赖的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对于每个科研共同体,要保证共同体科研事业的良好发展,要把眼光放在培养人上。同时,只有知道科学究竟是什么,清楚认识到中国科学为什么还是落后的真正原因,全体国民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质,中国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强国。
二、科学就是绝对真理之真、相对规律之善、绝对逻辑之美
我们作为引进科学的国家应予怎样看待科学呢?科学就是把事当事!90多年前一个叫韩安的中国人早就揭示了&科学是什么&的答案。当时他的职业是铁路公司负责植树造林的人。林学家,中国近现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科学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我们以为就是理性地把事当事,实事求是,这是科学的原本内涵。这一本文够用的定义,近乎我们平常的理解。把事当事而务实,实事求是而求真是科技素质中最为基础的。
对于科技素质向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技素质的基础。科技素质包括务实、创新、怀疑、宽容、求真等几个方面。创新、怀疑、宽容都是为了求真。所以,其中最主要的只是务实与求真。务实就是把事当事;求真就是实事求是。只有把事当事,才能实事求是。虚事、空事不能当事,其中也没有科学。只有实事中才能求到科学。
科学就是绝对真理之真、相对规律之善、绝对逻辑之美。可以说,这就是(自然)科学的三元论逻辑。让我们在言行思三个层面来分析、讨论一下科学的真善美问题。我们(心)口-(学、言)讲科学,就是(学)讲科技之真,也就是绝对真理之真。它为数学所表达、证明,保证了科学知识的精准性。手(身) -(行)用科学,就是用科技之善,也就是相对规律之善。它为善的人性化价值所驾驭,保证了科学知识的亲人性。脑-思(研究)科学,就是思科技之美,也就是绝对逻辑之美。它为合符逻辑的实验所验证,保证了科学知识的定律性、条理性。只有口-大(言)讲科学的绝对真理之真,脑-大思科学的绝对逻辑之美,前引、后促,才会追求到手(身) -大(行)用科学的相对规律之善。所谓&绝对&,是指&只有一个&;所谓&相对&,是指&有多个(套)&。
所以从科学的真善美来看,科学理性只有数学表达证明、人性化价值上的应用与合符逻辑的实验验证三大手段。所谓科学可以看作是绝对真理之真、绝对逻辑之美。自然科学尤其如此;所谓科技则可以看作是绝对真理之真、绝对逻辑之美和相对规律之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从哲学上来看,科学也好,技术也好,不仅是手段,更是我们的目的。
科技创新,就是大力追求科学的绝对真理之真、相对规律之善、绝对逻辑之美和科技的真善美水准的提升。科技的真善美是要把事当事式有意注意,实事求是式认知记忆,才能追求得手入脑的。这就是我们把&把事当事,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的原本内涵的理由所在。科学的原本内涵所赋予科技创新的新涵义是___大力追求科学的绝对真理之真--真的人性、相对规律之善--真的人格、绝对逻辑之美--真的人品。这种追求过程是&三元逻辑观&下从&最好标准(二元) &走向&更好标准(三元) &,永无止境的递进的过程。科学的绝对真理之真--真的人性,是从相对规律之善--真的人格、绝对逻辑之美--真的人品中内生、构造出来的!可见,科技的真善美,大都是基于个人契约性权利的团队、集体所追求的结果。一个人难以追求得手入脑的。可以说市场经济是科技的真善美大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全体国民或公民大力追求科技的真善美,有利于他们在全部经济社会生活中走向真善美。或许企业、一般国民难以追求科学的绝对真理之真、科学的绝对逻辑之美,然而他们却是科学的相对规律之善的主要、重要的&行善者&。行善层面也要考虑言&行善&的绝对真理之真、思&行善&的绝对逻辑之美,言引思促,行&行善&的相对规律之善的问题。所谓行&行善&的相对规律之善,一定是现有条件下&行善&的、最高水准与标准的相对规律之 &行&!
同理,对于&言真&、&行善&、&思美&层面都有言行思方面。共有九种组合。每个组合都有其相应的涵义。除&行善&外,&言真&、 &思美&层面也都有言行思三个方面。若能做到此六点,则是科学领域的民主即学术民主!若连&行善&层面的言行思三个方面共九点都做到了,则是科技领域的民主即科技民主!这种状态下,不愁科技不发展、进步。例如我们也会探求到言&言真&的绝对真理之真,那一定是现有条件下&言真&的、最高水准与标准的、绝对真理之&言&;我们也会探求到思&思美&的绝对逻辑之美,那一定是现有条件下&思美&的、最高水准与标准的、绝对逻辑之&思&。言&言真&、思&思美&和行&行善&是最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发展的、社会(国家) 层面的一个组合。
正是企业和全体国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于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在检验科学、证实或证伪科学,以至研究探索科学、创新科学。它们研究探索、创新的科学可能主要是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却是科学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全体国民因此而在精神思维上获得真善美的人格。所以,&科学内化&实质上是国民在精神思维上真善美人格的一个塑造过程。全力提高把事当事式有意注意的能力、实事求是式认知记忆能力和科学概念语言沟通交流互动的能力,是科学内化的三大目标所在。
科学没有单行道。认真地细究,希伯来人的&古典神学& &和希腊人的&古典哲学&,以及中国古人的&古典人学&,全都是人类追求&真理、规律、逻辑&的真正具有科学性的学说。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所有的差别均表现在关于&真理、规律和逻辑&表达的形式以及所表达的形式的完全性程度上的差异。
&& 希伯来人的&古典神学&的逻辑是一元论逻辑。它所表达逻辑的规律性是&同一性&。它的具体的表达即:上帝是一,一就是上帝;上帝创造世界,世界归于上帝。希伯来人的&上帝&是人类呼吁&真理&、&科学&的伟大的智慧之声。
&& 希腊人的&古典哲学&的逻辑是二元论逻辑。它所表达的逻辑的规律性是真理的&同一性&和规律的&矛盾性&或&相对性&。它的具体的表达即:一分为二,合二而一(我们中国人的阴阳合一论,也是二元论逻辑)。更有后来西方人的形式逻辑的表达: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 中国人的&古典人学&的逻辑是三元论逻辑。它所表达的逻辑的规律性是&道生(绝对真理)一&,&一生(相对规律)二,二生(绝对逻辑)三&,&三生万物& 。它的更具体的表达即:一分为三,合三而一,三生万物。或按照现在&全息逻辑&的表达:同一律,相对律和三生万物律。这是现代科学在哲学上的涵义。
&& 绝对真理、相对规律和绝对逻辑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价值。从上所述,无论希伯来人的&古典神学&,希腊人的&古典哲学&,还是中国人的&古典人学&,它们的学说的轴心都必须拥有&绝对真理&,必须具有蕴含绝对真理的&相对规律&,必须具有同时蕴含绝对真理和相对规律的&绝对逻辑&。也即是说,绝对真理、相对规律和绝对逻辑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价值。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是巨大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是:绝对真理是惟一的,这是&神学&所表达的重要的思想;不仅绝对真理是惟一的,而且蕴含绝对真理的规律是相对的,即一切规律都是在事物相对的关系之中展现出来的。这是&哲学&所表达的重要的思想;不仅绝对真理是惟一的(玄同),也不仅蕴含绝对真理的规律是相对的(一生二、正言若反),而且既蕴含绝对真理,又蕴含相对规律的绝对逻辑,必须是以&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即&一分为三,合三而一,三生万物& 。同时还应该注意,绝对逻辑的&自恰& 或&均衡&(玄德)是科学的终极追求。这是中国&人学&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 由上所述,大家不难看到,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具有相当崇高的前卫性。它事实上在逻辑的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希伯来人的&古典神学&和希腊人的&古典哲学&,甚至也超越了近现代西方人的新的哲学。只是令人非常痛惜的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后人们并没有人真正继承老子的思想,而是历代所有的人们全都去继承了根本就没有或少有 &真理、规律、逻辑&思想的孔丘及其儒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近现代的西方人,他们只不过是把希伯来人的&古典神学&和希腊人的&古典哲学&进行了融合,且作出了自己的推广和发展,却在近现代的历史之中取得了实际上极其巨大的科学成就与文明成就。他们不仅创立了自然科学,也创立了社会科学,同时也对全人类心灵科学的创立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如何超越他们,让我们中国人成为全人类科学的领导者、开创者、引路人呢?
三、老子的价值观与自然科学的三元论逻辑自恰
站在中国新的历史高度,再回顾中国过去的历史,虽然会油然产生某种巨大的悲悯情怀。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中华民族过去的历史,绝对不是完全的荒漠。而是在这巨大的文明荒漠之中,还深深地潜藏有人类科学文明极其伟大的&甘泉& 。或者说潜藏有伟大的人类文明的&薪火& 。这是在西方文明之外几乎惟一独自存在的人类文明的&薪火&。这个&薪火&即是源自中国伟大的先人伏羲、老子的&人学&思想智慧的光芒,必将照耀全人类的科学文明。
&&& 人类历史拥有三个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文明源头。它们是希伯来人的&古典神学&文明源头;希腊人的&古典哲学&以及后来西方人的近代&哲学&文明源头;还有就是中国古代人类的 &古典人学&文明源头。西方人的文明历史融合了希伯来人的&古典神学&文明和希腊人的&古典哲学&文明,创造了近代西方人自己的&哲学&文明。西方人正是在上述的两种文明&源头&的基础之上推动、发展、进化了自己的哲学、科学文明的历史。
&& 中国人的&古典人学&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国人的&古典人学&的始祖是伏羲。伏羲创造了迄今为止都非常伟大的全息逻辑的符号,即中国人后来称之为&八卦&的符号。这些符号实际上蕴涵了人类非常伟大的&全息逻辑&思维的&人学&的奥秘。继承了伏羲的&全息逻辑&思维和&古典人学&事业的人是老子。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即是中国人的、也是全人类的&古典人学&文本。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人类对于人类文明世界的、卓越的(人学)精神、智慧的成就。
老子的价值观,与自然科学的三元论逻辑自恰,最有益于科学的发展。老子坚持他关于人生的价值观,即&道法自然&。并且按照这种最基本的原则,进一步地推演出了言行思三个层面的&道道宝宝德德&的人性的价值观。这六个字的意义,在于&道其所道,宝其所宝,德其所德。&更重要的是,老子完全按照&道法自然&的原理,全面准确地定义了&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里的&道&其实就是宇宙万物的绝对真理。定义了&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伪天下先。&(注意:是&不敢伪&,而不是&不敢为& 。一字之差,意义完全相反。)这里的&宝&其实就是老子的总的方法论即相对规律、方法。定义了&德&:&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得,是以无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里的&德&其实是老子认为自然、社会一体化生存和发展应该具有的绝对逻辑的终极追求。
&&& 大家可以看到,老子的价值观指出的全都是人类思维(精神)之中的先验的&道&的信念,经验的&宝&的概念和超验的&德&的观念。正是如此信念、概念和观念,最后可以归结到最终的言&真&、 行&善&和思&美& 之上。
老子的价值观与西方人的价值观基本上等价。由于老子所提倡的逻辑的&全息性&,实际上老子所提倡的价值观比西方人的还更先进。按照我们上面所说到的老子关于&道&、&宝&、&德&的定义,可以看到,老子所主张的价值观,比西方人所主张的价值观,还更接近完善的&真真善善美美&的科学的价值观。虽然西方人事实上会比老子更具有追求文明的&经验&,他们的价值观,既具有自然的绝对真理(人人追求自由)的追求,也具有社会的相对规律(人人达致平等)的追求,更具有自然、社会一体化生存发展的绝对逻辑(人人自律博爱)追求。而在这方面,老子的思想还远远没有获得真正的展开。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实际上全都在老子《道德经》的论述之中。诚如上面所谈到的,老子的价值观既具有自然的绝对真理&&&道&,又具有社会的相对真知&&&宝&,更具有&敬自然&、&和社会&的精神品格、认知方式的真诚&&&德&。 它既敬奉自然,也拥抱社会,更追求精神。正是在与西方人的宗教、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等追求的比较之中,我们发现了老子伟大思想的前瞻性。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的&古典人学&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之中,遭到了孔儒的反科学、反文明的意识形态巨大的堵截、遮蔽、扭曲。
强化大理性能力,让科学之树四季常春。这里所称的科学,实际上是指科技这个整体概念,是科学技术的简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被称为著名论断,是因为它在科学哲学意义上是绝对真理。我们推动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发展进步,经济社会前进,是因为科技也是真善美的事业。搞市场经济,科技发展、发达了,科学让人不断探索自然,获得财富,经济社会才能变真变善变美而繁荣、和谐。
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科学看作是理性地把事当事,实事求是。这里所称的理性,显然是&大理性&。那么,什么是人类的&大理性&?总的来说,人类具有三种最起码的对于事务分辨的大理性能力。它们分别是感性、理性和悟性。感性的后面是人类对于自然发现的天生的记忆,或又称作记性;理性的后面是人类社会后天对于事务的理解。只有具备最起码的理解的能力,才可能称作具有理性,或又称作理解性;悟性的后面是人类精神或智慧的对于万事万物奥秘的想象的或设想的综合能力,或又称对于新事务的创造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没有理性或理解能力的人们,将不可能真正懂得这些关系。这实质上即是对于万事万物之间的重要的逻辑关系的认知。社会上不少人既没有对于具体事务的规律的理解的理性,更没有对于潜在于万事万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创造性的悟性。而惟一的就只有对于具体事务的现象的感性或记性。不少人就只能具有感性和记性,而根本就没有理性和悟性。最糟糕的是,他们的感性和记性还不是真理性的感性和记性,而仅仅是对于现象的、经验的、功利的、利害的等等的肤浅的感性和记性。
感性的真理性,是理解的理性存在的必要的条件;理性的真实性是悟性存在的必要的条件。换言之,没有真理性的感性,必不可能会有真实的理性;没有真实的理性,必不可能会有真成(功)的悟性。反过来,真成(功)的悟性,必蕴含真实的理性;真实的理性,必蕴含真理的感性,或真理的记性。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不相信真理、规律、逻辑的重要性,人们只对日常事务之中的现象感兴趣,根本就听不进半句真正讲理的话,也学不进科学,不用科学。头脑中没有(科学)哲学的不少人,因此丧失了理性地把事当事而务实,实事求是而求真的感性和记性的可能,也丧失了理性地把事当事而务实,实事求是而求真的感性和记性的基础,因此而无法建立起自己的对于世界的真实有效分辨的大理性能力,并因此也丧失了对于宇宙的逻辑、奥秘的想象和设想的理性和悟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科学一直是仅次于制度变革的一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帮助人类战胜了自然而成为自然界的唯一统治者,而且一直是改造人类自己的一个有力的工具。然而,自人类开始科学探索的第一天起,反科学的势力似乎已经成为与科学形影不离的、无法驱散的幽灵。它不断发起对科学和文明的挑战。并曾经一度将科学打入冷宫甚至地狱,使科学失去她耀眼的光芒和强劲的力量。科学知识不等于科学素养。美国学者乔恩&米勒认为,科学素养即拥有基本科学知识,理解概率推理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方法,抵制占星术或算卦等迷信。
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科学研究探索真理的性质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但是,令我们无法忘记的是,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曾经有多少史实说明了科学研究背离探索真理的路线?远自原始部落到古典文明时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的星象占卜、炼丹术之类,近至采用各种科学包装的医学研究(例如各式各样的减肥&药品&研究、治癌&药品&研究等)和各种打着所谓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科学旗号进行的伪科学研究。可见,为了某种利益,即使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与伪科学甚至反科学之间的斗争似乎一天也不会停止。不幸的是,当伪科学与科学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伪科学往往最能瞒天过海。
所以,认真研读老子的价值观,深刻领会它与自然科学的三元论逻辑自恰,从而把科学内化为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全体国民把事当事而务实的精神品格和实事求是而求真的认知方式,树立精神思维上的真善美人格,是科技自主创新赋予我们紧要而迫切的工作!(作者单位分别为:&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长沙市科协)
访问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价值观对人行为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