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闪光灯模拟自然光打出较自然的光

如何用闪光灯打出较自然的光? - 知乎2661被浏览123907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别把闪光灯用得油光满面:摄影新手该怎么打闪?
对于使用闪光灯,一开始我是拒绝的,看了太多别人开闪光拍摄的人像,那叫一个可怕,油光满面、红眼直冒。闪光灯怎样用好?其实并不难,掌握几个简单的点,至少不会让你在打闪时拍出可怕的照片。
Leica M9 - 35mm F2A
by Justin Fountain
1.灯越近,光线越柔
光源越开阔,光就更柔,而闪灯越近,光源面积对主体而言就越大。
柔光,可以看见鸡蛋的影子没有很硬的边缘:
硬光,可以看见鸡蛋的影子边缘十分清晰:
一般亮部与暗部的测光值相差一级时,光比是1:2,相差两级时,光比是1:4,相差三级时,光比是1:8。如果光比是1:1,主体就会欠缺立体感,光比越大,阴影部分会更重。
Leica M9 - 35mm F1.4
by Rob Baynard
3.闪光灯决定主体亮度,快门决定背景亮度
上述是在相同ISO情况下,但如果快门太慢,也会影响到主体的亮度。
闪光灯受限于最大出力,能照亮的范围其实是很小一个区块,也就是主体部分,那么背景部分怎么解决?
使用手动对焦+点测光,不使用闪灯的情况下,对背景部分进行测光,得到1/20s的正确曝光快门速度。
1/20s- f2.8 - ISO 100
使用高速快门的方式,可以看到,虽然主体的亮度与正常拍摄差不多,但是背景却黑了很多,这是因为闪灯能照亮被摄物主体,但是这样的出力下不足以照亮背景,除非你有两支闪灯来解决背景的亮度,否则只能用拉长曝光时间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1/250s- f2.8 - ISO 100
首先,不管你的快门速度多快,相比于闪光灯的一闪而过都是小意思。闪光灯是瞬时光源,发光持续时间一般都很短,比如1/00s。这个时间比一般的相机快门时间要短得多,所以闪光灯的曝光一般跟相机快门的设置无关。如果快门速度低于闪光最高同步快门速度,就会有更多环境光参与曝光,此时会显得更真实、自然。
1/8s - f2.8- ISO 100
1/8s - f8- ISO 100
光圈与ISO值会直接影响整张照片的亮度。如果你需要一定的景深,那就优先选择光圈值,然后再调整ISO来调节整体亮度。一般我会选择调整光圈,因为调节光圈比调节ISO要方便一些(笑),总而言之,根据你需要的景深来权衡选择合适的ISO和光圈。
4. 方向,角度的影响
闪光灯的方向、角度,可以表现到物体的形状、轮廓、深度。前面我们提到了闪灯直打,意思就是直接把闪灯对着拍摄物体,虽然这样确实能够照亮被摄物体,但得到的效果往往很没质感,这也是很多摄影新手不愿意使用闪光灯的原因。
闪光直打的结果
还有一种打灯方式是跳闪,意思是先把闪灯打到别的地方,再利用反射的方式将闪光反射回来。摄影棚里通常都会有反射板来控制跳闪的光线方向,而我们在使用跳闪方式时,可以选择将闪光灯打到墙壁或天花板上来模拟现场光线。
打到天花板反射光线
5.闪光灯的GN值
原理的东西我们就不讲太多了,大家知道GN值是用来形容闪光灯输出光度的指导数就行了。一般只是用来在购买时参考闪灯的最高输出下能照射到多远的距离,实际上在使用时由于光源环境复杂,也很少有人会计算GN值。
图片来自 瘾科技
当然,上图的数据是在ISO 100的情况下,如果ISO增加的情况下,感光度越大,能接收到的光线也越亮,GN值也就越高。
如果是GN值不足的话,就会出现广告海报上地铁后排光线打不到的情况。海报上的照片明显就是高速快门+闪灯直打的方法,现在有不少所谓前卫摄影师特别热衷于这种拍摄方法,试图营造出一种私密、挑衅的摄影风格,然而我只能说光比都没有掌握好,谈何艺术。
总之,打好闪光灯最好的标准(日常拍摄)就是模拟自然状态,营造出和谐的氛围。正确使用闪光灯可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让拍摄主体更加明亮、突出。当然,如果你需要徕卡原装的闪光灯的话,可以关注君峰徕卡微信号到微商城去选购。
我们在这里
奥森体验中心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西门
马连道体验店
北京市马连道摄影器材城4层南区311
关注微信公众号“君峰徕卡”获取更多专业徕卡评测、徕卡资讯、摄影技巧,更有专业相机知识一对一咨询服务。还能免费领取徕卡中文说明书和最新官方固件,挑选百种徕卡相机、配件。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转发微博赢取徕卡相机周边礼品
转发微博赢好礼,为中国队加油
今日搜狐热点如何用闪光灯打出较自然的光?
我的图书馆
如何用闪光灯打出较自然的光?
最近刚入了一支和一对引闪器,比较纠结于闪光灯的使用。无论哪个角度去打、加不加柔光罩、跳不跳灯,打出来的光都很生硬而不自然。而我看许多夜景人像打出来的光都非常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感觉。如何正确的使用闪光灯,求大师不吝赐教。另外补充一下,我的灯是永诺YN565EX
【的回答(30票)】:
先说抱歉,这么长时间才回复,前段时间事情暴多,知乎都没上。
您的问题往大了说又能写本书了,之前两个答案, 说得中肯靠谱。跳灯受限于环境很严重。墙面(或者说反射面)颜色、材质、距离都是很大的问题。红砖墙、未粉刷的水泥墙包括深灰、黑这些颜色的墙面,反光率就是个渣渣,但是有些利用得好可以营造很朦胧的光线效果,因为表面粗糙,大多是强烈的漫反射,黑漆等吸收光线强烈,却因为光滑表面还能反射一些,视觉效果也很特别。可是如果你只有一只灯(还不是大功率的),那会受限非常严重。因为一是功率不够,二是没法布光,因为只有一只光源。在常见的室内环境里,KT板、泡沫、PVC墙纸、塑料布、乳胶漆、粉性墙面涂料。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的反光特性,如果拍摄地是酒店等现场,布面装饰、玻璃装饰、镜面等又是一大堆,再加上现场的各种光源,这就是所谓的:“复杂光线环境”,一支闪光灯真是心有余力不足的。更别说舞台、音乐会、演唱会这样的场景,环境空旷得要死,没地方跳灯,甚至人家根本不让你开闪。跳灯是个很好的“入门进阶技术”,也就是说 ,它比直接Auto直闪好那么一些,但它只是闪光灯应用的入门。如何正确使用闪光灯这个问题,如果有人告诉你买个好闪光灯玩“跳灯”,完全不负责任。
闪灯也好,常亮光源也好,基础目的都是“照亮被摄物”,而提升层面后将变成“构建更好的光影效果”。在美学领域的重点说白了就是玩光影。光线的“自然”,也绝不是“面的效果”这一条。
鉴于你只有一支灯,先推荐一些单灯就能玩转的配件。
1.球形柔光罩(借用某宝图)。
在距离被摄物距离不超过2M的范围内效果相当好,基本达到理想状态下白墙或大面积反光板的效果。可以规避墙面距离和材质等问题了,白天逆光时对模特面部补光也很舒服。价格在150-1000左右,越大越贵。缺点是不好携带,直径40cm的大号球罩往外带很噩梦,所以你需要个帮手(最好是好基友,因为可以把重的大的都让他拿,先来个800mm长焦,再来两桶农夫三拳,哇咔咔)。另外因为是球状扩散光线的,因此需要聚拢光线的时候还可以配合反光板/伞使用。可玩性很高。
2.因为球罩贵且不好带,那么替代品就是大面积柔光罩 (继续某宝)
因为这货可以折叠,所以携带方便很多,效果比球罩略差,但也不错,如果觉得不够柔还能往上蒙硫酸纸之类的。方形和八角的都有。光线的扩散效果略逊球罩
3.室内拍用的柔光箱3.室内拍用的柔光箱
标准大小在50X70CM 大号的八角箱直径1.2M ,价格便宜,几十块一个,金贝的大号也就100冒头,你还需要个支撑架,大约70-80左右的就可以。记得买那种伞状可收起的,好带。下图就是某宝女装图片的标准布光。你可以看到是用了四个灯的。。。当然,简化的也有,侧面双灯也可以玩。单灯也不是不行,边上补个反光板就好了。光线的布设是需要你反复实践和摸索的,把妹子拍美了有你好日子过。
4.如果想一步到位的单灯配置,那么就推荐下面这组了4.如果想一步到位的单灯配置,那么就推荐下面这组了
上排左起依次包含了四叶片、球罩、大号柔光罩(前面可以蒙柔光布的)、四色罩(前面的面板可以换颜色)、雷达、猪嘴、大小号蜂巢板以及转接卡口。 确实是居家拍媳妇、出门拍媳妇、上街拍媳妇、旅游拍媳妇必备良品。国产的套装应该不超过400,图中是国产锐鹰。东西做工一般、材料一般,但是性价比高。日常应用还是相当不错的。(不是广告,我没买这个,深入玩不推荐这个价位的产品,例如反光材料应该选用橘皮型的,这套就是普通的铬银色涂层,但非职业用户和深度玩家得话,日常家用完全没问题,效果刚刚的。)
5.咦?我说一步到位了么?骚年,玩摄影还想一步到位?穷三代之类的段子没听过么喵~5.咦?我说一步到位了么?骚年,玩摄影还想一步到位?穷三代之类的段子没听过么喵~
你可能还需要一个多头灯座,因为将来可以这么玩。
=====上面说设备=====
=====下面是技术=====
分享几个我收藏的国外摄影师们的单灯用灯案例,我自己玩灯的时候从中学到不少。
光圈:F1.4 ISO:16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0.04 sec
布光是这样的
说说为什么这样布光,为什么用这些参数。
这就是 提到的街灯的效果,背景中温暖的环境光色和照亮街道的光线全部来源于街灯。摄影师巧妙利用了环境光,那么闪光灯的任务就只有一个:照亮人物面部.
在这样的低照度环境下要保证背景明亮自然,又要保证图像清晰,必然使用大光圈高感光度。因此使用F1.4 ISO1600 这样的参数。
一 、测光顺序应该是:
1.对背景测光。
2.对模特面部测光。这两个数据之间应该是模特面部偏暗。
3.根据拍摄需要设置闪光灯的补光亮度。并调整相机参数以达到想要的结果。例如背景加亮或是减暗。这一切就根据你自己的拍摄需求和想法来了。
二、闪光灯如何设置
我个人基本偏向全手动,尼康的灯没用过,只用过佳能、美兹和索尼。感觉各家设置都差不多,就不赘述了。其实就是根据相机给出的测光数据结合你自己的需求进行加减。
以上图为例,反光伞离模特面部5英尺、SB900以1/128亮度输出,并将焦距设为50mm。
那个W/3/4 CTO GEL是下图这货:
就是用于调整闪灯光色的滤色片,各种色调都有、其中橘色、黄色和蓝色最常用,可以自制,那种彩色的玻璃纸啥的都行,根据透光度不同做组合和调整。你之前提到夜间拍摄的闪光 “硬”“不自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就是用于调整闪灯光色的滤色片,各种色调都有、其中橘色、黄色和蓝色最常用,可以自制,那种彩色的玻璃纸啥的都行,根据透光度不同做组合和调整。你之前提到夜间拍摄的闪光 “硬”“不自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闪光灯与环境光的色差,例如街灯多为偏黄的暖色,闪灯却是日光白色,自然会有明显的色差,看上去就“假”,因为与环境格格不入。
需要知道闪灯的焦距与镜头视角类似,焦距大的时候光束较为聚拢,经反射后扩散出来的效果和亮度都有差别,与照射面积也有关系。反光伞摆放角度也是如此。都需要拍摄和调整。这是纯经验的东西,我无法给出你系统的答案。只能说到现场看了临时判断加测试了。
给出几个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标准供参考:
1.闪灯布光距离以1.5M为参考基准。闪灯焦距设为50mm,直径110cm的八角/圆形反光伞 可以100%亮度照亮约140cm直径的范围,约80%照亮直径160-200cm范围,向外逐渐快速衰减,至3m直径圆的边缘处大约是中心的40%亮度。4m直径处大约为5-10% 。
2.在1的基础上,物距越远需要输出亮度越大。需要的照射范围增大,要让闪光灯焦距更广或增大反光伞与物体的距离并同时加大闪光灯亮度。需要照射的亮度提高,可以拉近物距或缩小闪灯焦距。其实就是这几个变量来回相互影响,请自行体会。相互关系很类似于光圈、快门感光度之间的节奏。
3.因环境限制,物距近而需要照射面积很大(直径1.5m以上,例如全身人像)需要加第二盏甚至第三展灯,并使用更广焦距。或换为更大尺寸的柔光箱/反光伞
4.需要照亮小面积物体,可使用推荐的那个套装中的猪嘴加柔光/蜂巢片。
5.依据环境选择正确的滤色片非常重要!
6.合理利用反光伞边缘的光线衰减!营造渐变的效果。
插个题外话——不要惧怕使用最大光圈,所谓“收缩两档才有最佳画质表现”那是单纯针对锐度/分辨率的,脱离摄影需求单方面强调数据这是国内不好的习气。一只镜头的魅力在每个光圈段都不一样,大光圈的“肉”和轻微色散利用好了也有很好的效果,边缘成像下降也可以营造好的视觉。80年代没有PS滤镜,还有胶片玩家专门磨毛镜片追求柔焦效果。不是所有的拍摄题材都适合刀切斧砍般的锐利刻画。很多镜头在不同光圈下发色也不同,这个扯远了,还是要自己多琢磨,每只镜头都有不同特性,好好利用才是正路。调整光圈的首要三要素是要取得合适的进光量、景深、和虚化程度,其他的都要给这三条让路。
再来个栗子
光圈:F2.8 ISO:10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6 sec
布光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环境和图一很相似,但拍摄对象不同。
由于需要照射的对象是从箱子到吉他手的面部,因此使用了聚拢效果更好的70cm箱型柔光设备,也因为物距的增加,相应的闪光灯输出调为了1/8,并在人物后侧上方使用另一盏闪光灯勾勒轮廓光。主灯使用了滤色片而补光灯没有,两种灯色的反差更凸显了被摄者的轮廓效果。
选这个栗子是因为这里用的不是反光伞,而是柔光伞,灯是透过伞照向被摄者的
光圈:F5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80 sec
这张图使用了双灯,在伞后中心的主灯全功率输出,照亮被摄者全身,而第二盏使用1/2功率并使用了扩散片保证广的照明范围。用于补亮环境(例如为后方的栏杆打上高光,交代清楚环境)被摄人物主体全部在柔光伞笼罩下,因此后灯不会使主体光感变硬,而超出柔光伞范围的光线勾勒环境。由于近距离拍摄全身,要保证各部位清晰,摄影师将光圈降至F5。这张图使用了双灯,在伞后中心的主灯全功率输出,照亮被摄者全身,而第二盏使用1/2功率并使用了扩散片保证广的照明范围。用于补亮环境(例如为后方的栏杆打上高光,交代清楚环境)被摄人物主体全部在柔光伞笼罩下,因此后灯不会使主体光感变硬,而超出柔光伞范围的光线勾勒环境。由于近距离拍摄全身,要保证各部位清晰,摄影师将光圈降至F5。
最后个给媳妇拍照的栗子。
光圈:F2 ISO:125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30 sec
可以看到布光不复杂,摄影师很好地利用了环境光,闹市区的夜晚照明有很多可利用的地方,不要老是认为只有闪光灯才是主光源。需要注意的是这张照片摄影师使用了较长焦距的镜头,距离模特约12m。自己拍照需要注意安全,摄影师专注于拍摄而受伤的栗子太多了。
好了,总结一下,玩灯乐子很多,相对也考验耐心和体力。题主现在有了灯、相机、引闪器,设备上来说补充个灯架、柔光之类的就好了,不麻烦。那么最缺的是什么呢?你注意到我的栗子里几乎都有个“Human Lightstand”了么?你来拍、 媳妇被拍,你最需要个好基友来当“Human Lightstand”啊!
好好拍照去吧!好好拍照去吧!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角度问题不是打闪光灯的角度,而是闪光灯光线入射的角度,这个你要搞清楚,入射角度在头顶45度看起来更自然。
你要打跳闪要看墙面的,颜色不对也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闪光灯出力不够打不到也不行。柔光罩那点儿面积根本不够,除非你打很大的反光板或者柔光板,否则出不来你要的效果。夜景人像比较重要的是大光圈和长曝光,路灯的自然光会比你直打闪光灯效果好得多,大光圈可以收更多的光,长曝光可以让背景进更多光线,拍出来会亮。
【黄进贤的回答(1票)】:
按你的描述,应该是使用机顶外置闪光灯。对于这种闪光灯,由于功率有限,当将它作为你照片里的主光源时,无论采用什么手段,都是没办法做到自然的。因为真正的自然光,是面光源(虽然太阳看起来是个点),而机顶闪光灯无论怎样也是个点光源(即使加柔光罩)。如果要用好一支机顶灯,比较靠谱的办法是将它作为辅佐光源来使用,多利用墙壁做漫反射,尽量模拟出“面”的效果。具体的操作方法你可以在网上搜“跳灯”,应该能帮到你。
【王越的回答(0票)】:
试试用白色的布或者镜子进行反光照射到物体上,这样应该会柔和自然一点
【没了音乐要我的回答(0票)】:
在自然光下使用←_←
【唐雅杰的回答(0票)】:
哪有那么复杂。
题主所指“自然的光”,我理解为两个纬度,一是色温自然,二是照射效果自然。
要做到色温自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拍摄时光线条件尽量简单。也就是说,光源种类越少越好。一般而言普通人很少接触到所谓的布光,那么至少要保证,你在拍摄时光源的色温是相近的。如此一来,不管是相机的自动白平衡、预设白平衡,还是后期手动调整白平衡,都会容易很多。
要做到照射效果自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寻找漫反射(俗称柔光)。寻找漫反射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就是利用好墙壁(白色为佳)、反光板(带柔光面的为佳)、随身所带白色与黑色物品(衣服、纸板、布面等等)。
这里只讨论如何使效果自然,我假设题主还是知道一些摄影基础理论的。
馆藏&6752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物拍摄闪光灯布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