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汉语和朝鲜语在线翻译等级高些,帮我翻译下面的句子。

朝鲜族的帮我翻译一下下面的话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朝鲜族的帮我翻译一下下面的话是什么意思
아~~ 몿일어 낮어.
내한태몇변전화햋게?
어제저녁 시에 잠잦어.안잘아&#44256...
我有更好的答案
啊~~起不来啊给我打了多少个电话啊?昨晚睡着了 明明说不睡的 抱歉
采纳率:8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朝鲜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网页版学习工具
韩国明星的翻译是很多韩流粉丝梦寐以求的工作,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明星,还能与明星对话交流。今天沪江专访就请来一位资深的韩语翻译 & 李云峰,来听他讲讲给韩星当翻译的那些事儿!
【本期嘉宾】 &李云峰
新浪网韩娱频道翻译4年、剧组韩星随行翻译1年、韩国贸易商务领域3年,现居住韩国首尔。
沪江部落主页:
韩国明星来中国参加活动的时候,总是会配有专门的翻译以便进行现场沟通。这些翻译在工作的同时,可以第一时间在最近的距离接触明星,与明星进行交谈。这也是很多韩流粉丝最羡慕的职业。
本期沪江专访请来的嘉宾李云峰就是一位资深的韩语翻译。他曾经给安七炫、Rain、JYP等做过现场翻译,甚至因工作而与演员赵显宰成为朋友,因而在赵显宰的粉丝中小有人气。他曾参加釜山国际电影节的翻译工作。现在的他常常跟随中韩合作的剧组,负责双方工作人员的协调与沟通。
不是所有朝鲜族都可以做翻译
和大多数资深韩翻一样,李云峰也是朝鲜族。可能有人会误解,觉得所有朝鲜族从小生活在两种语言环境中,都可以做韩语翻译。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朝鲜族都会讲朝鲜语,年轻一辈的朝鲜族由于从小上的是汉族学校,在家里也经常讲汉语,所以朝鲜语并不是很擅长。再由于朝鲜语也有很多方言,因此即使会讲朝鲜语的朝鲜族,也有可能会带有一些口音。不过现在随着韩流文化的普及,年轻一代会讲朝鲜语的朝鲜族可以很快学会首尔口音的韩语。
而李云峰则从小上朝鲜族学校,接受系统的朝鲜族教育,因此朝鲜语比较熟练。加上成长的地区朝鲜族较少,周边几乎都是汉族,因此中文水平也比一般的朝鲜族更流利。而后移民到韩国以后,在首尔生活时间长了,韩语口语也渐渐自然起来。从小的生活经历也给他往后从事翻译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给韩星当翻译的那些事儿
大学时期机缘巧合之下,李云峰的简历被一家推广韩流资讯的公司看中,开始兼职做一档韩流广播节目的编辑,负责翻译韩流资讯。从此开始走上了韩翻这条路。
现在李云峰经常会给明星做翻译。给明星担任翻译也分短时间的现场翻译和长时间的随行翻译两种。他介绍道。给明星做翻译比一般的商务翻译对灵活性要求更好。因为娱乐圈是复杂的,所以翻译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保持自身的专业素质,千万不可有追星的心态。
(与韩星赵显宰在电视剧拍摄现场)
在做长时间随行的翻译时,比如跟随拍摄剧组翻译时,除了要负责韩方演员与中方工作人员的沟通之外,还要在拍戏前与韩星一起练习台词等等。除了睡觉以外,几乎都和韩星在一起。当然这时候翻译需要有翻译行业的道德自觉和行规意识。除了不要泄露明星的隐私之外,还要注意剧情的保密,不可以将第一手翻译资料发布到网上。另外,韩国的经纪公司和中国的经纪公司管理上还是有些区别的,韩国经纪公司相对更系统和严格些,很多事情需要事先跟经纪公司确认后再决定。
另外翻译的技巧也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翻译,应该引导双方往和谐的方向走。在双方有摩擦的情况下,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起到调节的作用,而不是将双方矛盾扩大。
在跟韩国明星们工作相处一段时间后,李云峰也感慨演员这个职业的孤独,&明星们光鲜亮丽的背后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荧屏上很多经典的画面是演员们经过无数次的付出创造出来的。&
翻译行业学无止境
据李云峰透露,目前一般的自由翻译者,非专业性文字翻译一般在80元/千字,口译一般在400-1000元/天。而国际会议等的同声传译报酬会高出很多倍。总之翻译水平越高薪水肯定也越高。另外在某一个领域翻译经验越丰富,那待遇也肯定低不了。如果是自由翻译者还要主动寻找合适的机会。
被问及现在中韩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否已接近本能,李云峰说:&翻译行业可以说是学无止境,现在我的中文思维比较本土化,但韩文思维可能相对欠缺一些,所以需要加强韩文的表达能力。这点只能通过在韩国的生活和工作慢慢用时间积累出来吧。像医学、知识产权等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对我来说挑战性还比较大。&
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不会翻的情况会比较尴尬,李云峰也向大家传授了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翻译毕竟是人来翻的,肯定会有出错的时候,尤其是现场同声传译或交替传译。遇到不会翻的首先千万不要紧张,但最好也不要不懂装懂,如果完全不懂就实话实说,事后再找机会求证原意争取下次能顺利翻译。其实事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最好能在工作前做好万全准备,尽量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
(在剧组)
另外翻译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作,一对一的翻译还比较简单,而李云峰现在经常所做的是给剧组担任翻译,那就不是帮助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沟通,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的沟通,因此会非常累,不仅考验语言能力,还考验沟通协调能力。他举例说:&在剧组的时候,我需要面对很多人,从制片人、制片主任到统筹、演员、导演等等,我需要把韩国团队完全融合到剧组中来,所以我的电话基本上每天都是打爆的,最长一天工作时间我有过20个小时,那个时候真的整个人都快崩溃了。但是如果一部好的作品就此诞生,想到每一个场景都有我付出的汗水时,那种认同感和成就感不是简单金钱来能衡量的。&
韩流需要创新与交流
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关系,李云峰必然会接触到韩流相关的东西。在工作之余他也会看看韩剧放松一下。韩剧给人的印象大多太浪漫太幻想,但李云峰对此另有看法。他说:&其实韩剧也有很多贴近生活的题材,只是大众都不自觉倾向于帅哥美女型的偶像剧,而忽略了其他题材的韩国影视剧。虽然电视剧和生活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也并非都是很不切实际。&
但李云峰不否认韩流确实也需要创新。&每个流行元素都有它的鼎盛期和衰退期,我觉得韩流要想保持持续的繁荣和发展,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千遍一律商品式上架的韩星,能否从中突破固有模式带给大家更多的新鲜感和故事感,这些都很重要。另外很多明星都有个毛病,就是成了大明星就不知道原来的自己了,一定要善待粉丝,有更好的互动才行。韩流,终归是文化产业。韩国电影、电视剧、音乐,甚至是旅游、音乐剧等领域,除了要保持自身的发展外,也应与外界加强交流,不断学习和创新。&
互联网模式的韩语学习
点开李云峰的博客和微博,可以看到很多韩语学习的资料,包括他在韩国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韩国文化,或是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各个领域的专业词汇。被问到为什么工作如此繁忙,还要在网络上普及韩语知识?李云峰笑着问道:&不觉得学韩语的人很可爱吗?如果我的分享能让大家更早一点熟悉韩语,更了解韩国的文化,从而促成中韩两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那不是很有意义吗。&
李云峰透露,这些年在网络上向他咨询的多数韩语学习者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缺乏语言环境,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一不小心就会学成哑巴韩语。
近日李云峰也入驻了,与沪江韩语的众多韩语学习者一起交流和进步。他说:&如果纯粹自学效率可能会很慢,如果有更好的平台和老师进行引导的话,韩语学习者会少走很多弯路。以后的趋势就是互联网时代,在语言学习方面,互联网教育会起到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我觉得沪江网很好地抓住了潮流,希望更多学习者能在沪江网受益,一起学到更多知识。&
沪江韩语特惠课程推荐
本内容为沪江韩语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热点:《&铁幕朝鲜揭秘》(序)
所谓“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诚哉斯言!许多年以来,不少国人对我们的友好邻邦――朝鲜,抱有一些暧昧而偏执的看法,认定无论那里的政治或土地都仍处于准蛮荒时期,加上个别曾经到过朝鲜的旅游者根据自己在旅游时的点滴见闻,根据自己的臆想以点带面地无限放大事实,导致“附耳之言,流闻千里”的以讹传讹的恶果立现,北朝鲜似乎成了世人眼中贫困、落后而野蛮的象征。
王嘉佳,一个北朝鲜的女华侨,在北朝鲜长大,十多年前开始回国学习、工作、成家,她的父母亲则至今仍在北朝鲜定居、生活,她虽然早已叶落归根,但她仍时常往返于北朝鲜与祖国之间,因此对北朝鲜的了解再熟悉不过。每每听到一些人对北朝鲜以点带面的偏激看法,她就觉得非常气愤。因此,她希望笔者对她的采访,还原一个真实的北朝鲜。
溯本追源,王嘉佳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从祖父祖母那辈起,便开始根飘北朝鲜(嘉佳认为,严格来说,不应该称朝鲜为北朝鲜,因为分成南北朝鲜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1977年,嘉佳出生于朝鲜沙里院,在朝鲜度过了十几载的黄金岁月,因此可以说,朝鲜是她的第二故乡。掰指算来,嘉佳回国如今已有十几年的光阴,却仍时常怀念、眷念在北朝鲜生活和学习的快乐时光。
事实的情形真是如此吗?如果说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那么嘉佳想说,没有经历也没有发言权!真正的北朝鲜是奇葩还是臭草,是璞玉还是顽石?她认为只有像她这样在朝鲜生活过并见历过其发展史者,才有这方面的话语权。作为北朝鲜的归国华侨,嘉佳曾经“混迹”北朝鲜十余载,至今仍时常往返于北朝鲜与祖国之间,因此对北朝鲜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还算较为透彻、具体而真实。所以,她想为大家揭开那个颇遭非议的所谓铁幕国家的神秘面纱,以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作为对那些苍白的言论的一个最好的抨击或纠正,同时,她想为大家带来关于朝鲜的一些吃喝玩乐的好介绍,以便在参悟朝鲜华侨眼中的真实朝鲜的同时,放逐自己的心灵,进入到那个迷人的国度好好神游一番,领略一下朝鲜的旅游、饮食和服饰等文化。
嘉佳的祖父祖母有着浓郁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思乡情结,现在已经作古他乡,几经周折,他们的骨灰得以长眠于祖国慈悲而宽厚的沃土。嘉佳的父母亲则仍然留在异邦过着快乐的日子,嘉佳和弟弟妹妹在朝鲜读完了高中,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尔后陆续回到中国读大学,从此在祖国扎下成才、成家的深根。
回到祖国工作和定居之后,嘉佳虽然曾屡次力邀父母亲过来与儿女们共享天伦,无奈他们觉得祖国南方的天气过于炎热,因此过来小住几日便要闹着回去,回到那个并不富裕却快乐着的国度去。虽然与父母亲分隔两地,只要条件允许,嘉佳会赶回朝鲜与亲人团圆。毕竟,血总是浓于水,纵然与亲人分隔得再远,但与至爱的亲朋之间总系着一根柔韧的亲情、友情之绳。同时,那里的山水亦常在嘉佳的梦里盘桓不去,令嘉佳产生着无穷无尽、缠绵不断的恋念。
是的,如今,面对一些国人对于朝鲜所作出一些臆想性的看法,嘉佳的心头总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和愤怒萦绕不去,毕竟,那是对友好邻邦的不负责的冷漠和鄙视。在她看来,她曾经在朝鲜生活的日子是那么的幸福和美好,至今仍令她梦牵魂系。虽然朝鲜在其他人看来是贫苦的象征,但她可以极端负责任地说,虽然朝鲜称不上有一种梦幻般的富足和美丽,但也绝不像人们心目中的那样落后和冥顽。
嘉佳不奢望着通过有限的回忆去改变一些人对朝鲜的看法,也不想刻意美化朝鲜什么,作为世界上比较罕有的单一民族,朝鲜的确存在物资供应不足等的情况,但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朝鲜人总露出灿烂的笑脸,――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他们的脸孔绝对不会写着“愁苦”两字,骨子里全是乐观、坚强、团结和向上。朝鲜人能真正做到军民团结如一人,彰显出坚忍不拔的钢铁一般的意志。他们的国琴――手风琴,总能奏出民族的最强音,即使面对强大无比的敌国的要挟和威胁,他们也决不妥协,敢于大声说“不”,只有这样的民族才最值得人们敬畏的。
如果你愿意,那么现在就跟随着嘉佳的回忆,让我们“不出户,知天下”,深入到神秘的朝鲜腹地,一起见证嘉佳曾经历的朝鲜的往昔和现实去,一起领略朝鲜的人情风物去,一起揭开神秘北朝鲜的面纱去……
铁幕朝鲜揭秘》第一章&&&&&&&&&&&&&&&&&&&&&&&&&&&&&&&&&&&&&&&&&&&&&&&&&&&&&&&&&&&&&&&&&&&&&&&&&&&&&&&&&&&&&
&&&&&&&&&&&&&&&&&&&&&&&&&&&&&&&&&&&&&&&
文M李职贤& 口述M嘉佳
表面上,我是朝鲜华侨,却在多年前就已入户广州,现在广州从事日语翻译工作。我爱我的祖国――中国,同时也深深怀念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朝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古诗,道尽了朝鲜华侨的思乡之情,生活在朝鲜的华侨们何尝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向往自己的祖国?同是炎黄子孙,在他乡,爱国华侨用拳拳的赤子之心,尽已所能地为祖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一家与朝鲜的渊源,是从我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开始的,并延续至今。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荣成市,母亲是山东省牟平县人。遥想当年,老一辈为什么会选择自我放逐至朝鲜,并在朝鲜安居乐业?追溯起来,主要原因是为了逃避战乱,藉此求得日有三餐之食、夜有一宿之眠,于是,爷爷在一些乡人有意无意的撺掇声中,一跺脚一狠心,作别了故乡的黄土地,带着所有亲朋的挂虑和思念,契妇将雏地到朝鲜谋生来了。
从此一家人在朝鲜扎下了生存的深根,一家三代都在朝鲜生活,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一家人却非常享受并陶醉于朝鲜的山水间。
朝鲜是以道来分地区的,朝鲜的道就等于是中国的省。在朝鲜,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华侨,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华侨组织,组织的领导就叫做华侨委员长。然而,这种领导不好当,因为在异国他乡,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为体现自己身在其位的价值,就要维护和争取侨民们在当地的应有利益,稍有不慎就会与朝鲜人发生争执甚至纠纷。
比如以前我所在那个道的华侨委员长,就因为华侨委员会的一些事情跟朝鲜本地人发生了一些莫名的纠纷,结果险遭杀身之祸――有一天,一伙不明身份的朝鲜人拿着棍棒找上门来,他和太太欲夺门而出避祸未遂,惨遭对方的一番乱棒砸击,太太是无辜者,受的伤就轻些,那个委员长就惨了,被打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后来虽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委员长的小命虽然捡回来了,然而几乎成了植物人,饮食起居全要家人服侍,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惨痛。对此,华侨委员会的全体同胞都非常愤怒,要求警方严惩肇事者,然而可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同样,侨会也不可一日无领袖,后来经过大家的论资排辈,一致觉得我的父亲无论是年龄、学识和魄力等,都最有资格当华侨委员长,父亲居然欣然接受了这种一致通过的任命――现在想来,这可能是男人与生俱来对权力的一种渴望吧,只要一朝权在手,便可把令来行嘛。只是,父亲真的行吗?在前面等待着他的,可能是密布的荆棘,也可能是早已烧得滚烫的油锅,父亲准备好了吗?已有前车之覆为鉴,父亲从心理上也准备好了吗?老实说,我们都替他担心,甚至曾经一度企图劝服他戒除此官瘾,还归平民本色,但他是一个言出必行的男人,如果让他改弦易辙恐非易事,于是只好作罢,只是心里一直替他捏着一把汗。其实,我们都知道,父亲接受这个职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他很想为华侨们做一些事情,让大家在异国他乡过得更开心,生活得更幸福,这也是简接为中国做一些事情,功德无量啊。
其实,父亲接受这个职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渊源,那就是希望能每期不拉地阅读到可以了解中国的报纸――《人民日报》,这是一个可以了解祖国现状的窗口,也是可以聊寄爱国之心的心灵抚慰呵。我至今仍较为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每个月都可以阅读到来自祖国的新鲜出炉的《人民日报》和《大众电影》,这一报一刊,曾经成为父亲的至爱。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只有华侨委员长才可以看到《人民日报》了,这可能是因为受到朝鲜方面的限制,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总之不得而知。这下子可让父亲受不了了,朝鲜是个信息非常封闭的国家,可供阅读的中文报刊那么的少,而父亲的求知欲和爱国心又是那么的强烈,他做梦都想通过《人民日报》了解世界、了解中国啊。还记得,父亲有一天对我说:“闺女啊,你知道吗?现在有一种电话是不用绳子的,但可以隔着几千里打电话呢,这种电话叫做大哥大!”说完,露出一脸的向往和不胜羡慕之色。可那时年纪尚幼的我哪会相信?心想:没有绳子连通还叫电话吗?那怎么打呀?父亲不过是在哄我吧。后来我才知道,这电话就是现在的手机,其实,父亲也是从国内打听到这个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先进的通讯工具的,这说明他还是挺向往国内生活的。
《铁幕朝鲜揭秘》第二章
&&&&&&&&&&&&&&&&&&&&&&&&&&&&&&&&&&&&&&&&&&&&&&&&&&&&&&&&&&&&&&&&&文M李职贤&
在朝鲜,人们若想了解国内的新闻,主要的渠道还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然而,往往只能了解到冰山一角,因为仅有的一两个电视频道除了主要报道本国或本地发生的新闻(而且还主要是歌功颂德的)外,几乎不怎么报道发生在国内外的真实新闻。所以,朝鲜称得上是媒体的荒原。
人们若想拓宽了解现实的渠道,转而瞄向可摸可触的平面媒体如报纸和杂志等,恐怕也要遭遇失望,因为平面媒体确实是少之又少,比较有名的有《劳动新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民主朝鲜》,政府机关报;画报《朝鲜》和《朝鲜人民军》、《青年前卫》、《平壤新闻》等报。
杂志则更少,只有《勤劳者》杂志,月刊,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及朝鲜外文综合出版社出版的杂志《今日朝鲜》。
此外,朝鲜还发行英文和法文周报《平壤时报》。朝鲜中央通讯社简称朝中社,为国家通讯社,1946年12月5日成立。发行日刊《朝鲜中央通讯》等。朝鲜中央广播电台:
为国家广播电台,1945年10月14日成立。除用朝鲜语广播外,还用多种外语对外广播。朝鲜中央电视台和开城电视台60年代开始播放节目;万寿台电视台1983年底开播。
仅有的几份报纸的售价也是非常非常便宜的,便宜到谁都买得起,一般不通过报摊或书店发行的,而是以定向发行的方式发行,具体做法就是将报纸直接送到各个单位或个人手中,因此,并不是谁都看得起的,即使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尽管本国出产的报刊很少,偶尔还是可以在街头找寻到一些书店的,不过分布得很零星,如果是初到贵境的外地客,如果不向当地打听,估计也是很难找到书店,即使找到了也难免会感到失望,因为书店经销的书籍种类太少了,既然没有什么报刊可买,也就不存在报刊畅不畅销的问题。嗜书如命者如我,从不曾在书店见到过什么令自己心仪的报刊,因此只在书店买过一些笔记本什么的,是那种黑漆漆的纸张制成的笔记本,称不上精美,也说不上难看,能凑合着用就是了。
在朝鲜要想购买中文报刊,更是压根办不到。小时候,我们可以到华联会那里订购中文报刊,后来华联会可能考虑到报刊从国内运过来的成本太高,若按原价出售,便决无赚钱的机会,于是干脆取消了订购服务。
记得当时的中文报刊主要有《人民日报》和《大众电影》两种。我从小就喜欢看《大众电影》杂志,当时我之所以能了解到很多明星的轶事趣闻,就是通过这本杂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如果谁家拥有一台缝纫机或一辆自行车,便算得上是当地的大富之家了,然而当时还没有电视机这个概念,即便有钱人也不一定买得起,一般人家更是不敢问津。虽然母亲靠着长期经商赚了不少钱,但在当地,我们家也不是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人家,因为还有比我们家更有钱的人,后来据我们了解,我们家是当地第二个拥有电视机的家庭。
我们家一买回电视机,立马成为当地人人瞩目并广为传播的新闻,于是,我和弟弟妹妹走在路上,如果碰到熟人,对方总会忍不住用仰羡的口气问道:“啧啧,听说你们家有电视机啦?”我们听了,马上将身子一挺,自豪而响亮地回答道:“是啊是啊,有空就到我们家看电视哦!”对方赶紧用一种谦卑而讨好的语气说:“好的,一定一定!”
到了晚上七点钟左右的时候,我们家于是拥来很多看电视的人们,大家像赶集似的,老老少少一起来,有的怕来晚了坐不上炕子或凳子,干脆从家里搬来凳子。各路神仙一到,我们家登时人声鼎沸,如一锅刚烧开的粥,我们家俨然成了公共电影院。待到电视机一开,音乐声一响,大家马上一齐闭嘴,转而全情投入到电视节目中去,看到精彩处,一齐大声喝彩,看到剧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又一齐发出如丧考妣般的嗟叹。
是啊,通过电视可以看到以前听过而没有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也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发生的最新新闻,大家都觉得电视机简直就像一个魔匣子,想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真是太神奇啦。
每当电视机刚开始播放朝鲜新闻的时候,电视台会先播出一个简短的关于平壤全貌的片段,于是大家不免一齐惊叹起来:原来,我们的首都平壤竟是那么壮观和漂亮啊!结果大家都非常憧憬着有一天能到平壤看看,心里想着:如果真能遂愿,那才真正是三生有幸的事情!然而,众所周知,平壤并不是谁都可以去的,必须有安全部门发放的通行证才行,虽然任何人到全国各地都需要持有通行证,但前往平壤的通行证却是最最难办,其次是靠近其他国家的边境城市,比如说新义州市等。
电视放完了,大家便准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然而地上到处是款式各异的凉鞋或布鞋,五颜六色的,很难分清楚这双是谁的,那双又是谁的,一时间满地都是找鞋子的人,埋怨声盈耳:“咦,我的鞋子呢?气死人,怎么找不到了?”“喂,那是我的鞋子,快还给我!”……简直就像刚打完胜仗的人正在清理战场,人们的心态各异,怕麻烦者,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大咧咧地随便穿上一双鞋子便扬长而去,偏执而有耐心者,一定会细心地找,角角落落全找遍。
为防被人穿走属于我们的鞋,母亲一定会把我们的鞋预先收藏起来的,因为已经有过教训――好几次,人家都把我们家的质好样靓的鞋子穿走了,只剩下破破烂烂的根本没办法再穿的鞋。今年我回到朝鲜,我发现朝鲜电视仍然只有三个频道可供观众选择,可谓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在平壤,也只能收到中央电视台、万寿台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共三个频道。中央电视台是个综合性的电视节目,每天从下午五点开始播出,连续播出六个小时,即到了晚上十一点整便准时收台,其他两个台只有到了星期天才播放文艺节目。
中央电视台每晚只播出两次新闻节目,其他时间主要播放科普讲座、动画片、电影和连续剧等节目,可供人们欣赏的节目也是少得可怜,其中,电影又以介绍金日成和金日正之前参加革命活动纪录片为主,其中,又以描写金正日视察农村、工厂、军队和学校等的纪录片为最多,近几年来更是到“泛滥成灾”的地步,可见人们心目中的神一般的领袖魅力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力向全国辐射,甚至恨不能将其光辉形象及事迹传遍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整个宇宙,征服全人类乃至所有外星人的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精神有些空虚的朝鲜人民正以史无前例的热情为他们的领袖扬名、塑像,让其美名至于千古不僵的地步。于是,绝大部分无缘亲睹领袖的一颦一笑的朝鲜人民,只要通过一方五彩缤纷的电视荧幕,便可以如愿以偿地饱览到金正日将军的风采。
不少朝鲜人只能通过电视观赏《阿里郎》
这一次回去,我看到,百无聊赖的朝鲜民众依然一如既往地孜孜喜爱着每晚硕果仅存的电视节目,其中最喜欢的莫过于每晚只播一集的电视连续剧,藉此打发漫长黑夜中的部分黄金时间。电视剧一般安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紧随在每晚八点半的新闻节目之后播出,剧情主要是以革命、抗日的题材为主。不过,听说这几年好像进步了不少,电视台也会拍摄并播出一些比较另类的剧集,如反映新时代的年青一代敢于创业,终于打拼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天地的故事,甚至,连代表最高隐私、最高科技的朝鲜IT业也被编成电视剧并搬上荧幕,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其中好些剧情却并非源于生活,而是根据时代需要或人民需要而捏造出来的,比如一些矿工或乡下青年因为贫穷可能讨不上老婆,于是导演便导演出一些比较离奇的剧情,硬说某个城市姑娘下乡支农或到矿上演出,结果看上了当地的农民阿哥或矿工阿哥,大家很快陷入热恋之中,并水到渠成地结为秦晋之好……其实,类似的恋情根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哪一个娇滴滴的城市姑娘愿意嫁给一个面黄肌瘦、三餐不继的乡下小伙或
矿工呀?编这样的剧情当然是出于歌颂先进的宣传需要,大家只管心照不宣可也。
完全依赖朝鲜本土地生产的电影或电视剧也是不现实的,向邻邦兄弟的大导演学习,并对其优秀作品实行拿来主义,也正渐成趋势,君不见,中国导演拍的《渡江侦察记》、《小兵
张嘎》、《冰山上的来客》、《西游记》、《三国演义》、《渴望》等电影和电视剧早在朝鲜人民的心中落地生根,并成为百播不厌的不二选择。
还有一个插曲,小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叫《神笛少侠冯吉童》,冯吉童是流传朝鲜民间的传奇人物,类似中国的黄飞洪。他喜欢吹笛子,吹得一手好笛子,小时候,仇家要追杀他们一家,父母不幸受害,他则为一个身为武林高手的白发老人所救。为了报仇,他在老人的指导下习武。为教他轻功,老人在山上种下一棵小松树,每天要求冯吉童在脚上绑上沙袋,从小树上跳过去,小树长多高,他就能跳多高,几年过去,小松树长成了参天大树,冯吉童的轻功也练成了――能从高高的松树上一跃而过,最后终于为父母报了血海深仇……
冯吉童跳松树练功的这个情节对我触动最大,看完电影,我开始总幻想着也像他那样,每天跳松树苦练轻功,将来做个有能力锄恶惩奸的侠义之士。我老是对爸爸说起这个心事,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帮我从山上移植了一棵非常矮小的松树到家门口,让我每天对着小松树跳来跳去,刚开始还觉得很好玩,几天过去,我就腻了,再也不想跳了。
我第一次到中国吉林柳河的时候,看的第一部电视剧叫《霍元甲》,每一次看得我热血沸腾,觉得霍元甲和陈真他们太厉害了,为中国人争了光,出了气。当看到霍元甲被日本人设计毒死的时候,我悲伤得哇哇大哭起来,旁边有人感到奇怪,问我:“你听不懂中国话,你看得懂这些电视剧吗?”虽然我听不懂中文,但根据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我还是明白大部分意思。那片头曲“晕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我都能哼上几句呢。回到朝鲜以后,我就把这些事添油加醋地向伙伴们大力地炫耀一番,有高人一等的美滋滋的感觉,令他们好生羡慕。
在朝鲜看电视,平时只能收到三个台,而且都没有台名,只是根据数字来分,比如第五频道,第七频道,第九频道。第七频道有点像中国的中央一台,每天晚上都能收到,第九频道是开城台,至于第五频道,好像只有到了星期六、日那两天才能收看到,这个台经常播入一些外国产的电视剧,有一段时间热播中国产的电视剧――《孔雀公主》、《红楼梦》和《渴望》等,朝鲜产的电视剧也有一些,不过大多是为领袖歌功颂德的。
记得当初看《渴望》的时候,几十集的电视剧,每个星期只播一剧,我追着看了一年多才勉强看完。看《孔雀公主》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扮演孔雀公主的女主人公实在是太漂亮了,觉得中国的女人肯定都像她那样,都是非常漂亮的,朝鲜的女人则不过尔尔。朝鲜姑娘嫁人的嫁妆也讲究三大件,比如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我们家也有一台缝纫机,有一晚,我们看完《孔雀公主》的电视剧后,弟弟咚的一天跳上缝纫机,大声宣布道:“将来我长大了,非孔雀公主不娶!”
至于冰箱,对一般人家来说,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买得起的家庭更少。我们家也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才开始买冰箱的。即使到了现在,连电视机也未能完全普及,还有很多的家庭压根就买不起电视机,更甭提冰箱了。也有一些家庭拥有两台电视机,这是为了炫耀吗?当然不是,一台是专为正常使用由国家供电所供给的电(即所谓市电)而购买的,另一台则是为了利用发电机的电而购买的,因为经常停电已经成为朝鲜的惯例,而发电机的电压奇低,只能提供12伏的电压,而两台电视不能合二为一地使用。
当时我们沙里院市居民的电视节目的频道只有三个,即第七频道、第九频道和第五频道,第七频道相当于中国的中央台,即朝鲜电视台,一般只报道朝鲜新闻,而且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该台给人的感觉得整个朝鲜都是歌舞升平的喜人现象,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第九频道是地方台,主要报道地方新闻,报道的方式和风格和国家电视台差不多,那个时候我们叫它“开成台”,开成是朝鲜与韩国交壤的一个城市;第五频道则是主要播放外国的电视节目和朝鲜新出的动画片,而且只有到了星期六、日两天才能播放,因为电视节目比较单调,可选择的频道又太少,因此我们这些小孩子每天都在盼望着时光老人的脚步走快一点,最好一步就迈到星期天,免去我们等待的焦躁和烦恼。记得朝鲜当时新出的一部《少年将军》的动画片的剧情曲折精彩,以致动辄就成为我们这些小孩子的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每个星期只播一集,而这部动画片又实在太长,几乎牵动我们所有小朋友的心整整好几年。
在我看来,朝鲜动画片的制作水平简直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一,因为我后来虽然看过很多国家制作的动画片,但可能由于我孤陋寡闻,我真的从来看过比朝鲜制作的更精美的动画片。反正小时候我最看动画片,即使是现在看来也觉得非常完美。
&《铁幕朝鲜揭秘》第三章
&&&&&&&&&&&&&&&&&&&&&&&&&&&&&&&&&&&&&&&&&&&&&&&&&&&&&&&&&&&&
文M李职贤& 口述M嘉佳
我的老家在山东荣城的北曲格,祖母大人前后共生养了十三个小孩,很不幸,其中有四个孩子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相继夭折,其他至今仍健在。我的父亲是男孩子中最小的,下面有三个姑姑,我与这几个姑姑的感情最好。祖母在中国去世,祖父则在朝鲜去世,但殊途同归,几年前,父亲把祖父的骨灰迁回山东老家,与祖母合葬一处。
说起祖父祖母到朝鲜的经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刚到朝鲜,他们谋生的第一站是朝鲜的黄州市,待生存的羽翼稍为丰满一些后,又举家迁至沙里院。沙里院是朝鲜有名的交通要塞,很多火车的换乘都在这里,相当于中国河南的郑州市。爷爷天生务农,为帮补家计,带着一家人种麻、卖麻(一种可供食用的植物,有点像芋头,刮掉表皮,会流出一种浓稠的粘液)。朝鲜很多人家都靠种麻谋生。
那时,很多人家都吃不饱穿不暖,但能干的祖母像变戏法似的,总能给孩子们弄一些好吃的东西。直到现在,父亲还时常念叨着她自制的一种叫长高丸子的东西,其做法就是把平时吃剩的动物骨头放进一个铁壶里,舂碎之后,做成一种可口的丸子供孩子们食用。也许诚心可鉴感动了上天,也许丸子真有促进孩童长高的奇效,父亲的身高居然在同龄人之中算是最高的,真是鹤立鸡群,令人刮目相看,就是现在,他的个头也比我的弟弟高出一头。
在中国,祖父的阶级成份是地主,曾有不少田地租给佃农耕种,年长月久,小积了一些财富。后来祖父用钞票换来不少金戒指,交与祖母代为保管,因此她拥有很多金戒指,到朝鲜后,她把所有的戒指藏起来,埋在某处不为外人所知的暗地里,一旦发现生活实在无法维持,孩子们快要挨饥受冻时,就挖出其中一个来变卖,藉此补贴生活。
老人家种了不少菜,天天早出晚归,辛苦劳动,人勤地不懒,菜的长势总是比别人的好,每隔几天就用牛车拉着一大车蔬菜送到集市上去卖,准能卖个好价钱。他们当初卖菜的那个市场,就在我们后来搬过去的那幢大楼的旁边,妈妈经商的“第一桶金”就是在那里挖到的――当时,朝鲜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不可能仅靠一份菲薄的工资来维持,所以几乎全民动员跑出去做一些投机的小生意。
一起到朝鲜的还有我的大伯和四姑,大伯比我爸爸的年纪大许多。据说,我出生的时候,大伯已经到了大门口,居然也不肯进来看我一眼,妈妈为此感到非常伤心。后来才知道另有隐情,原来在我们老家山东荣城有这样一种说法,小孩子刚生下来,第一眼见到谁,小孩子的性格就像谁。而大伯自认为性格不是很好,非常木讷内向,他希望小孩不要像他那样,长大后木讷而寡言,因此硬着心肠没有进来看我。
刚开始,我们一家住在沙里院市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地方,政府分给我们家一套简单的平房。房子是好房子,分为前院和后院,乡土气息格外地浓厚,一些美好的记忆便开始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原来住的地方叫北四栋,房子周围都是田野,大家住在一个近似四合院的院子里,彼此大门相对,每次吃饭的时候,饭菜香四处飘散,连谁家吃什么菜都了如指掌。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相处和睦,基本没有什么磨擦。那时,妈妈还没有做生意,每天准时上下班。爸爸在一家单位做专职司机,每天也是准时上下班,从不迟到或早退,因此年年都被评为模范劳动者。
那时院子里种有一棵长得非常高大茁壮的枣树和绿葡萄树,两树都很争气,几乎每年都硕果累累。我们家的后院还有一小块菜地,菜地里种了不少姜啊葱啊什么的,对于父亲来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吃饭的时候到菜地里拔一些自己亲手种的葱蘸着大酱津津有味地吃,吃得嘴里吧咂吧咂地响,脸上露出无比惬意的神情,好像全世界的美味都不及咬在他嘴里的那棵葱。
当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开始在家里做生意作为糊口。为了把生意做大做强,母亲便到那个位于市中心的农民市场附近打听跟人换房子的事,几个月后,北二栋终于有一家人愿意跟我们家换房子,条件是要我们家付出一笔不菲的经济作为补偿。母亲当然不无同意了,双方商定之后,便给了对方4万朝鲜元(当时相当于4000元人民币),那家人便跟我们换了房子。
新换的房子是楼房,而不是平房,楼高5层,我们住在二楼中间的那套单位。
准备搬过来的时候,父亲显得万分不愿,理由是住楼房不方便,还是住平房划算――晚上有时回来晚了,只要跑到后院的菜园里随便摘一些菜,就可以应付一顿饭,再说,现在搬走了,葡萄树怎么办,红枣树怎么办?总之,专挑住楼房的毛病,一再列举和回味住平房的种种好处,妈妈也不含糊,对他的“谬论”进行逐条反驳。归根到底,这个家还是母亲说了算,父亲只有迁就的份,最终还是搬了。
作为模范劳动者的父亲,与其说是思想不开化,不如说骨子里想成为朝鲜政府的好子民,积极响应禁止做生意的号召,母亲想做生意的时候,他曾一度极力劝阻,理由是“上班多好呀,为什么要做生意呢?”
的确,住平房的快乐远多于住楼房的快乐。
住平房的时候,房子周围都是田地,小孩子平时没有什么好消遣的,身为孩子王的我常常一声令下,带领一众孩子跑去偷水果或蔬菜,比如茄子、玉米等,至于玉米,我们一般只要玉米秆子,对玉子棒子则弃之不顾,因为玉米秆子像甘蔗一样,很甜(甜度当然比不上甘蔗,没有甘蔗,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咬一口,哇,简直甜到心里去了!
邻居的孩子中,都是男孩居多,女孩偏多,阴衰阳盛的结果是,我只能整天都跟那些男孩子玩,时间一长,我的性格也有了几分男性化。那些男孩子都比较尊重我,也喜欢跟我玩,有时调皮捣蛋,到外面偷庄稼,往往由我负责望风,一发现“敌情”,我马上大叫:“有人来了!”他们闻声而动,逃得比兔子还快。
如果管理员抓住了我们,就会让我们排成一排,狠狠地训斥我们一番。有一次,我和几个孩子又被管理员抓住了,对方是个哑巴,知道我是中国人老王家的孩子,于是把我领回家,向我的父母投诉我的劣迹,结果可想而知,总之我被父亲骂得够惨,此后我才略略有所收敛,最起码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带着其他小孩去偷。
由于长期跟朝鲜的男孩子一起玩,结果我的个性也因此比较男性化,比如说话大大咧咧,与谁一言不合就动拳头等等。不过,可能因为我是女孩子,当我们都稍为长大一些之后,他们都不再采用排外心理来欺负我,反而都颇有绅士风度,事事迁就我,让着我,又可能因为我是华侨的身份,对他们来说中国人、或者说华侨,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在潜意识中,他们觉得我是客人,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迁就我,照顾我,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待客之道。
有一年夏天,我们发现家里养的那条狗老是掉毛,似乎病了,总之,身上的毛像到了秋天的树叶,一天天地掉下来,不久,身上都快变成不毛之地,露出大片大片红褐色的肌肉,变得丑陋无比,长此以往,估计小命不保,不得已,家里把它杀死了,进行人道毁灭,然后大啖其肉。
朝鲜人爱吃狗肉,在吃狗肉方面,他们的吃法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讲究冬天吃狗肉进补,朝鲜人不同,讲究夏天吃狗肉,他们有句谚语叫什么“五六月,吃狗肉……”大概意思是,在五六月吃狗肉,即使有一滴狗肉汤掉在脚背上,对人的身体也十分有好处。朝鲜人把夏天吃狗肉的做法叫做以毒攻毒,因为狗肉性热,吃多了容易上火。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狗肉拌进麦芽糖里,和麦芽糖一起吃,叫狗肉麦芽糖,不会很硬,很稠很稠的一团,比沥青还稠,用汤匙舀着吃。
我家以前养过一头小猫,小猫真的太小了,只有大人的拳头那么大,蹲在房间的角落一点也不显眼。有一天晚上睡觉时,爸爸往炕上铺褥子的时候,没有留意到可怜的小猫蜷缩着身子躺在炕上,直接把褥子铺在了它的身上,结果睡觉的时候把小猫压死了。我非常伤心,大哭了一场。后来,爸爸把小猫的尸体埋到后院的一棵红枣树树根的旁边。有了小猫的尸身作肥料,那一年的红枣树更是硕果累累,一想到可怜的小猫,我就不敢吃枣树的果实。
要搬新居了,我在心里默默地向老房子告别:再见,陪伴我们这么多年的平房!再见,小时候的乐园!
搬到新居的第一天就出事了。当天, 我按以前住平房的习惯,一出门就跑,不提防出门就是向下的楼梯,猝不及防,一脚踩空,骨碌着从楼梯上摔了下去,嘴巴硌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破了一层,嘴巴半天都合不拢,满嘴是血,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痛得我泪水哗哗直流,快晕过去。父亲赶紧出来把我扶回屋里,在我的伤口上敷上一层云南白药作为止血。伤口虽然痊愈了,却留下一道永磨抹不去的疤痕。
搬家,只是为了更好地做生意。
我们所住的那栋楼比较大,每层都有一个玄关,一梯三户,四层楼,十几户人家,大家都认识。刚搬过去的时候,我们住在二楼中间的那一套――202房,空气不对流,房子不通风,后来跟隔壁201房的人家换了,这一次换了一个大房,约有七八十平方米大,这套房子便一直住到现在。这套房子不错,可以通风,感觉舒服多了,于是一直住在现在。小时候觉得这房子还是蛮大的,可是今年回去一看,才觉得房子其实并不大――有比较才有发言权,毕竟比我在中国买的房子小多了。
搬到新家之后,母亲的生意越做越大,出去拿货也不再只是拿着一个背包,而是一车厢一车厢地往家里进货了。家里从此再也没有安静过,每天都要来好几十个人买东西。我们家先是专做零食销售,后来就专做批发。那时流行在炕上铺上地板胶,妈妈也卖了不少地板胶。晚上打烊后,我经常帮妈妈数钱,时间一长,我数钱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一次我还跟在银行工作的人比赛过数钱,结果我赢了,比对方数得还快。
现在的朝鲜与过去我所认识的朝鲜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没有铺天盖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海报或广告,也没有所谓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商业街,更没有香味四溢得令人馋涎欲滴的
“麦当劳”和“肯德基”,勤劳、本份而知足的朝鲜人民依然安于过一种宁静而祥和的生活,既朴素又踏实,既安逸又乐观,看电影成为人们参与娱乐生活的一种最好方式之一,从前是这样,现在也没有多大的改观。
据我了解,作为首都的平壤市,每个区都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电影院,每个电影院都会定期播放一些“出口转内销”的本国产的新片。在所有的影院中,设施首屈一指的当属“羊角岛国际电影院”,在中国人学校就读时,我曾经携同同窗好友光顾过这家影院。该影院拥有六个之多的放映厅,其规模按所设座位的多寡来衡量,计有四种规格可供选择,分别是2000座、600座、300座和50座。座位安排舒适而合理,我敢说,其音响效果及内部装修的档次不输于中国国内任何一家电影院。朝鲜每两年便举行一次“平壤国际电影节”,而该电影节的主会场便首当其冲地设在这里,别无分院。
今年回朝鲜省亲,我又特意带着我的先生及女儿旧地重游。在羊角岛电影院门口,虽经我们的刻意搜寻,然而还是没有见到任何有关于美国和西欧的电影,排斥心理显而易见。像中国国内的电影院那样,售票处贴着当日放映的电影名,既有前苏联出品的旧电影《不能放心的男子汉》,也有中国早期出品的电影《庐山恋》。都说朝鲜穷,然而好像不尽然,我们见到,每个售票窗的窗口都是人头涌涌,既有倾巢而来的一家子,也有亲密无间的情侣和穿着标准校服的学生模样的人。票价也不贵,只需30朝元(折合人民币为2元),稍为等候之后,我们顺利地买到了电影票。
我们所在的是300座的放映厅,电影开演了,现场极为安静,秩序良好,大家只听到高级音响发出的与字幕同步的电影配音,没有谁吃东西,更没人窃窃私语,即使是情侣模样的人也是正襟危坐,绝无亲昵的动作,看惯了国内的电影院在电影开演后观众席仍呈现出一片扰攘景象的我,此时顿觉得身心放松了许多。
前苏联人制作出来的电影用的是朝语配音,字幕却是俄语,故事没有什么新意,甚至陷入老套的窠臼,况且色彩毫无诱惑力,因为是黑白电影,我与先生很快就觉得有些厌腻,然而环顾四周,发现朝鲜观众一个个看得目不转睛,脸上写满知足的好奇,显然已深深进入到剧情中去,可见,平时没有什么娱乐节目的他们,无论什么是电影,能欣赏到便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
《卖花姑娘》等经典歌剧常在平壤大剧院上演,迄今已上演一千多场
在朝鲜人民的心目中,代表着朝鲜导演最高的导演和制作水平的电影决非《人生与命运》莫属,不用猜,这肯定是一部励志电影,主要是为了表现朝鲜当代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几经思索和挣扎之后,最终还是选择回归祖国创业,报效祖国的故事。其思想虽然不怎么深邃,主题却异常鲜明,导演和演员都愿意毕其一生之力和才华参与到这部电影的制作中去。
如同中国那样,朝鲜出产的每部电影或电视剧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曲,不少主题曲在影片开播之后,马上就成为全朝鲜人民同唱一首歌的选择之一。比如《命运的歧路》等电影主题歌已经成为在朝鲜流行一时的至尊音乐。
在平壤,除了电影院可供人们消遣打发时间之外,平壤大剧院也是人们闲余时常光顾的场所之一,朝鲜国立交响乐团选择的最佳表演场地就是平壤大剧院,比如驰名久之的歌剧《血海》和《卖花姑娘》等经典歌剧就常在平壤大剧院上演,迄今已上演一千多场。不过,朝鲜现在的很多文艺演出都是免费的,由一些学校或工厂组织学生或员工进场观看。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09-11-10 19:16
《铁幕朝鲜揭秘》第五章
&&&&&&&&&&&&&&&&&&&&&&&&&&&&&&&&&&&&&&&&&&&&&&&&&&&&&&&&&&&
文M李职贤& 口述M嘉佳
在朝鲜,虽然不是任何时候打开水龙头都有水,但是每天只须供应一两个小时的水就足够居民们用一天了,更何况,每个居民小区的每个班(一个居民单位)都有一个公用水道,公用水道一般安装在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这样可确保水压过低的时候也能保证有水供应。
公用水道对朝鲜人来说,用途有很多很多。它既是当居民家里停水时用来洗菜洗衣服的设施,又是大家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的“广播站”,以前,普通人家不可能装有电话,就是现在,拥有电话的家庭也还不多,因此大家通过在公用水道那里洗衣服洗菜的时候互相透露各种信息,这些人中大多是结过婚的阿姨,说话大大咧咧,肆无忌惮,什么话都藏不住。她们每天需要交换的信息量实在太大,简直称得上海量――小到关于小孩的教育和各种市场上买不到的物品的价格问题,大到平常人家的创业故事或婚嫁问题等,几乎无所不有,一传十,十传百,事无巨细都从这里沸沸扬扬地传开去。据说,那时南朝鲜派了很多间谍到北朝鲜打听各种消息,间谍一来,哪也不用去,只要在公用水道旁边一坐,不到半天时间,朝鲜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已昭然若揭,甚至连谁家拥有几床棉被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公用水道的另一个特殊用途就是成为小朋友们的水上乐园,因为就算是地势比较低洼的公用水道,也不是二十四小时都有水供应的,因此朝鲜的公用水道千篇一律都有一个用混凝土建筑起来的水池,水池里平常都是放满水以备不时之需。小时候,我们几个小朋友最喜欢到那个水池里玩耍,因为水池的面积不大,只有几平方米大,当作泳池是不太可能的事,我们只能在里面打打水仗什么的,因此,在整个白天,那里都是整个班(居民小区)最最喧哗和热闹的地方,比如大人们洗衣服时聊天的声音、洗抹布时用木棒拍打的声音,小孩子们忘我的尖叫声,有些结了婚的阿姨们在谈论庸俗低级的笑话时而引起的暴笑声等等,各种声音齐集,回荡在“水上乐园”上空,久久不散。
如今,这种热闹的景象仍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呵呵,那可是幸福的喧闹声,也是一阕流传于世的最美妙动听的音乐啊,不然,为什么会常常动我心旌,一旦忆起,在梦中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愉悦的笑声呢?!
《铁幕朝鲜揭秘》第六章
&&&&&&&&&&&&&&&&&&&&&&&&&&&&&&&&&&&&&&&&&&&&&&&&&&&&&&&&&&&&
文M李职贤& 口述M嘉佳
小时候,我对中国的认识一直很朦胧,及至长大一些,也变得较为懂事一些,我才从父母亲和其他华侨的口中隐约地了解到,我的祖国是中国而不是朝鲜,我是中国人而不是朝鲜人。我还知道,与当时朝鲜貌似富足且安逸的现状相比,中国还是个较为穷苦且落后的国家,这就我对中国的初步印象。
自从妈妈经商之后,我家境况的一直不错,刚开始,她主要经营一些手绢和钱包,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钱包的款式和价钱――用塑料制成的,有猫头形状的压纹,按一下猫的鼻子,还会哔哔地叫得诱人,如今到国内都很难找到了。那时,卖得最好的商品莫过于被单,棉被的表面一般都绣有“龙凤呈祥”的图案,做工精细,颇有特色,就是以红色为基调的。那时我就非常渴望到中国去,只有到了中国,才能看到更多原汁原味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商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会做生意的人并不多,我的母亲算是一个先行者了,而且是零售与批发一起做。知道我们家是做生意的,很多人都闻讯跑到我们家里来买货。原本潜藏于我内心的中国才是一个富有国家的意识,待我到了中国之后就更加强烈了。记得我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见到街路两边商店林立,各类高档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只要有钱,什么商品都可以买到,心里羡慕极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对所谓经济社会的概念有了一些蒙胧的认识,于是总企盼着能有更多的机会回到中国去。
特别是华侨,很多人向往中国,希望亲近中国,然而,无论华侨或朝鲜人,并不是说随时想去中国都的可以的,朝鲜政府对此限制得很严,分了等级,比如位于中朝边境线的居民,每一年可以去一次中国,住在首都平壤的人,则每两年可以去一次中国,其他地方的人,就只能三年才可以去一次中国了。那时母亲常常独自一人到中国去,一是因为要到中国进货,二是因为记挂着中国那边的亲人,要走亲戚,与他们联络感情。我们在中国的亲戚较多,我有五个姑姑和两个大伯,我与几个姑姑的感情一直维系得不错,现在,他们的孩子大多也在广州扎了根。
父母亲每次到中国,都会大包小包的带着很多东西回来。对此,邻居们也不客气,常常一哄而上,随便翻拣袋里的东西,见到适合的就拿走。在这件事情上,父母亲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母亲平时大方惯了,什么好东西都愿意跟人家分享,这会儿,邻居要什么便给什么,父亲则心疼那些好不容易带才回来的东西,总喜欢先把那些东西先藏起来。说白了,母亲的性格外向,喜欢主动出击,以“攻”为上,父亲的性格内向而略嫌小气,不会把喜怒哀乐都明显地写在脸上,属于稳守反击的类型,他们这两种一个南极一个北极几乎水火不容的性格,倒也显得相得益彰。
当张明敏唱响《我的中国心》后,我们都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当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觉得中国人真是太有钱了,街边的小卖部里都摆满了水果、糖和饼干等,堆得高高的,像小山似的,觉得生活在中国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 现在想来,当时我幼稚的心里早已怀着向往中国和仰慕生活在中国本国同胞的心,虽然我们一家生活在朝鲜日子还算过得挺滋润,然而实在不忍心惯看其他侨胞及朝鲜民众生活得如此艰难而狼狈,那时我便常常不免这样想到:假如在中国,他们肯定会生活得像我们一家那样幸福,最起码贫富不会过于悬殊。当时我还真没有这样想过呢,只是大了以后到了中国读大学的时候才想的。小的时候因为是华侨,受到过几次抨击,那时候甚至讨厌自己是中国人呢,呵呵。
爸爸的兄弟姐妹多,从小没有吃什么苦,也没有过过穷日子,从不缺钱花。妈妈从小穷怕了,九岁开始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上过学,后来掌握的一点文化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她希望自己的后代不再吃苦,不再受穷,从不让我们缺钱花,即使家里没钱,至少我们也还有钱,她总希望给我们吃最好的,用最好的,穿最好的。
妈妈给我们的零用钱,随便一给就是一元两元,其他朝鲜小朋友可比我们惨多了,很多人压根没有零用钱,有零用钱的也不多,也就一分两分而已,近两百倍的差距。有了钱,我常常到商店购买零食,我的手指指向什么,售货员就给我拿什么,五分钱一个的巧克力,一分钱一颗的糖,一买一大把,吃到嘴腻。
我常常呼朋唤友地带着一帮人出去玩,大方地给他们买吃的,比如每人一个面包或一个糖果,把他们哄得开心无比,他们吃谁的便听谁的,时间一长,自然就变成他们的大姐大了。
朝鲜的有钱人不多,有钱人中,一种是华侨,一种是日本的归国者,不过有部分归国者也很穷,毕竟在日本的亲戚也有穷富之分嘛,一些归国者穷则思变,专做日本蛋糕谋生。他们做的蛋糕很好吃,因为比较贵,一般人还买不起。我经常到市场买蛋糕吃,跟他们的交道已经打得很熟悉了,每次一到市场,他们都争先恐后向我发出口头邀请:“过来买我的吧!过来买我的吧!”比较起来,我觉得他们做的蛋糕比中国这边的好吃得多。至今,还有不少归国者在做这一行。
我很喜欢吃苹果,如果靠爸爸的工资,肯定是吃不起的,他的工资很低,只有八十元(朝币,下同),而一个三四两重的苹果就需要花五十元,也就是说,爸爸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两个苹果,这是个多大的讽刺呀。不过,妈妈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她常给我们钱花,我也因此出手豪爽,常常一买就是几十个苹果,随便送给那些伙伴们吃。那个卖苹果的阿姨每次一见到我,就像见到财神爷,隔老远就跟我打招呼,要我过去帮衬:“我这里还有几个苹果,你买了吧。”
呵呵,有钱花的感觉真好!
《铁幕朝鲜揭秘》第七章
&&&&&&&&&&&&&&&&&&&&&&&&&&&&&&&&&&&&&&&&&&&&&&&&&&&&&&&&&&&&&
文M李职贤& 口述M嘉佳
在朝鲜,每一个朝鲜人的左胸都要佩戴上一个像章。像章全是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头像,而且形式多样,任君选择。朝鲜是非常看重像章的含义的,那可是代表着对领袖的无限敬意和尊重,所以它不是什么普通的纪念品,有钱就可以随便买的,反之,任何地方都无法买不到,因为它只能由政府部门亲自颁发给每一个朝鲜的公民佩戴,而且所有公民都必须经过程序既定的像章颁发仪式才可以如愿得到。正因为有了这种铁似的规定和仪式,所以一般外国人想得到领袖像章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一般外国人提出这个要求都会碰壁的。
不过我想,如果有哪个外国友人诚心希望拥有一个领袖像章并将其佩戴在胸前,藉此表达对朝鲜领袖的尊重,朝鲜人民还是愿意提供的,呵呵。有了这种貌似古板的规定,于是领袖像章在外国游客看来才显得弥足珍贵,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才更加宏伟而神圣,这就给所有的朝鲜人及外国人游客制造了一种看起来有些霸道的心理暗示:拥有领袖像章是一种无上的光荣,这种光荣千金不换,值得你珍惜一辈子,得不到朝鲜像章者的你说明运气不佳,当不了穷并快乐着的朝鲜人,同时告诉你一个最朴素而又最实用的哲理:至少在我们朝鲜,金钱不是万能的,如果拿钱跟领袖像章相比,即再多,在领袖像章面前都是不名一文的牛粪而已!
少年团员像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铁片制作的,容易生锈,轻轻一抹就会掉色。另外一种是用塑料制作的,图案的颜色非常鲜艳而好看,不会掉色,大家都喜欢戴后一种像章,比如我,就非常渴盼着有一天能戴上塑料像章,因为我戴的领袖像章经常生锈、掉色,这样就显得不好看了。
那时候,刚好邻居家的一个与我同年纪的小孩就拥有这样一个塑料像章,我于是做梦都想把对方的像章抢过来占为已有。当然,抢是不可能的,这也太不仁义了,于是我采取哄诱的办法,反正我家是经商的,有的是糖果,而小孩子有哪几个经受得住糖果的诱惑?于是,一只手将几颗糖果送进对方的嘴里,另一只手就轻轻松松地把对方的像章换了过来。可惜好梦不长,不久,对方的母亲就气势汹汹地“杀”上门来了,先把我的“罪恶行径”痛斥了一遍,然后强行将像章换回去,唉,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没面子呀。
《铁幕朝鲜揭秘》第八章&&&&&&&&&&&&&&&&&&&&&&&&&&&&&&&&&&&&&&&&&&&&&&&&&&&&&&&&
&&&&&&&&&&&&&&&&&&&&&&&&&&&&&&&&&&&&&&&&&&&&&&&&&&&&&&&
&& 文M李职贤 & 口述M嘉佳
母亲一直在自己家里做生意,因为是在自己家里开门经商,因此是不可能办到营业执照的,因为本来就禁止经商嘛,更何况,如果办了营业执照,估计每个月要纳的税就是个天文数字,因此母亲从来没有想过办营业执照。政府官员们虽然知道我们在做生意,而且这种生意是国家所不允许的,只因为我们有华侨的身份,于是采取默许的态度。然而谁知道,默许背后却暗藏杀机,有句朝鲜俚语说得好:等猪养肥了再宰,当我们家的生意到达一定规模以后,他们便开始动手一举“歼灭”了我家的所有财产。
正当妈妈觉得苦尽甘来,可以畅享美好生活的时候,正好应了树大招风或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有一天,我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朝鲜政府突然对我们进行了抄家,母亲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所有值钱的货物和钞票悉数抄缴而去,顿时头脑一片空白,感觉到一颗心也被掏空了,眼泪止不住地哗哗直流。
是的,对方只是来了几辆车子,以一个莫须有罪名,便把母亲几年来的一切努力都载走了,那些不无渗透母亲的汗水财产就此化为乌有。巨额财产瞬间易主,累及母亲的精神和肉体都快速走向崩溃,一夜之间,不仅一头乌黑漂亮的头发如被霜花染白,连原本健康的牙床也开始变得肿痛起来,接着,一个个牙齿变得无所依附一般,纷纷脱落……
惨象,已经不忍目睹,愤怒,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现在,母亲的很多牙齿都叫镶牙师傅镶上去的假牙,这也算是抄家事件留下的后遗症吧。不过,坚强的母亲还是很快就振作起来,重新又做起了生意。
因为抄家事件,母亲也见历典型的世态炎凉――被抄家之前,妈妈的生意做得很好,信誉也一向很好,所以一直有很多货主主动供货给母亲,说直白一点就是代销制,求着母亲帮忙将货卖出,而且百分之一千地相信母亲,完全可以赊账。然而一听说我家被抄,那些货主们马上争先恐后追上门来,立马要我母亲还钱,还说,如果母亲愿意再干下去,必须进行现金交易,再也不能赊账。
看透世态炎凉之后,妈妈真的生气,她在中国还有一个定期存折,那笔钱本来是给她和爸爸将来养老之用,因为实在看不惯那些落井下石者的势利模样,她马上回去把那些钱都拿了出来,还清所有所欠的货款后,将剩下的钱作为本钱,又开始做起生意来了,而且都是现金买卖。
渐渐地,信誉又建立起来了,那些货主开始又愿意主动赊账给母亲,求着母亲帮忙处理商品。虽然妈妈没有再多说什么,但大家心照不宣,深知以前建立起来的彼此信任的融洽关系再也找不回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生意又一天天地开始变好,母亲终于从失败的废墟中站了起来,再次精心地将经商事业这棵幼苗哺育成参天大树,家里的经济状况开始明显好转。
谁知,我们家又给朝鲜政府盯上了,于是抄家事件再次上演,依然是将所有的财物悉数收缴。母亲的精神再度遭受重创,极度沮丧中,母亲决心金盆洗手,激流勇退,不再经商。在朝鲜,之前还没有出现过同一生意人遭到两次抄家的先例,因此母亲这才都放心大胆地重操旧业,希望东山再起,如今再次遭遇抄家事件,一切努力终又归零,对母亲的打击程度可想而知!
当我家遭遇第一次的抄家事件时,我刚好大学毕业,因为当时正流行大学生到日本留学,于是我也想去,然而看到家里刚刚蒙受重大损失,我哪敢开口提这件事?明知一切已缈无希望,有一次在跟父母亲闲聊时,我还是说出了自己想东渡日本留学的打算,父母亲听了,除了叹气,却再也无力改变什么。还好,我现在也算“混”得尚算可以。
被抄家之后,我们也曾向中国驻朝鲜领事馆求助过,但因为做生意本身就是朝鲜当局所明令禁止的,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他们也爱莫能助。不过,朝鲜的官方也有一些是比较体察民情的好人,当我们去求他们的时候,他们也答应想办法说服上级返还一部分财产给我们,只是一直没有下文。
其实我家被抄的事情只能算是个案之一,因为还有不少华侨也曾经遭受过迫害,当然,不一定都是当地政府造成的,有些仇富的朝鲜人也会这样做。我记得,有一次,有几个朝鲜强盗要抢劫一对经商的华侨夫妻,反抗中,男同胞不幸遇害,女同胞则侥幸捡回一条小命。当时中国驻朝鲜领事馆的同志还亲自到过那个华侨家察看现场以示慰问,并要求经办此案的执法人员抓紧破案,但一直未能破案。
所以说,在朝鲜做生意的华侨,既怕执政的官员,又怕仇富的坏人。
朝鲜人虽穷,却很自尊,也懂得感恩。
因为穷,很多朝鲜的女孩子直到读中学,还不知道文胸为何物。因为没有穿文胸,每到夏天,那些已基本发育成熟的女生在上体育课时总觉得多有不便,身上总是显山露水的,非常难堪。而我那时却拥有了自己的文胸――那当然是我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款式新颖,价值不菲,一时羡煞好多女生。当然,也有一些女孩拥有自制的但看起来比较难看的文胸。因为经济条件不许可,莫说一般女学生,即使是一些快要出阁的姑娘,也有很多不曾穿过文胸的。比如一个跟我比较要好的邻家女孩金晓荣就是,过几天就要嫁人了,连文胸都还没有。
对此,我在同情之余决心帮她完成一个心愿。于是,在她准备结婚的前一天,我郑重地送给她两个红色的文胸――因为在我们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当她收到这个礼物的时候,感动得哭了起来,紧紧地抱住我不放,可见这个礼物的重要性及由此带给她的惊喜。
后来,为表谢意,金晓荣专门送给我一只刚刚学会下蛋的母鸡。千万别小看了这只母鸡,因为这对食物严重匮乏的朝鲜人来说,一只鸡不仅仅代表一种谢意,更代表对施恩于已者的一种至高无上的敬意,同时亦代表着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感恩之心。同时,她还赠给我一条黑色的漂亮裙子,苏联制造的,质量很好。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这条裙子。去年我回到朝鲜,她还特别交待已经长到八九岁大的儿子,专门骑着自行车来到我家,送给我一只鸡,可惜,因为时间问题,我没能和她见面,但代表感恩和友情的一只鸡,又给了我一份浓浓的感动。
今年我带丈夫和孩子回来朝鲜省亲,正好又一次亲历了朝鲜人自尊而又懂得如何感恩的光辉一面。
那天我们在平壤下火车后,堂弟开着私家车前来接我们。路上,堂弟因为顺便搭载了一个误过了班车的阿姨,对方很感动,不断地说着谢谢,为表达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甚至执意要送给我们每人一个红通通的柿子。我们注意到,在她背着的国防色背囊里只装着几只柿子,如果全送给我们,背囊就空了,再说,这几个小小的柿子,极有可能是她买给家人聊当晚餐的绝无仅有的食品,我们怎么好意思笑纳?然而对方的态度认真而诚恳,觉得无功不受禄,坐了车子理所当然要付车费。无奈,她的身上没带钱,便把柿子当成车费。我们几经推拒而不得,知道再不收下她的一番心意,她肯定会坐得不安逸,只得勉强收下。
是的,在我们看来,几个柿子实在微不足道,不值几个钱,倘若在中国,如果一个柿子掉在地上,即使完好无损,也没有人会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拾为已有。但朝鲜是个物资相当匮乏的国家,即使是几个柿子,其价值也不可只用金钱来衡量。而这个阿姨愿意送给我们每人一只柿子作为谢意,可见她的自尊和感恩之心,已经远远超出这几个柿子的价值。
另外,朝鲜人特别有自尊心,样样爱面子。比如把衣柜和厨柜摆放在厅里,厨柜里没有几个碗,全摆在里面,起到装饰的作用――两三个碗一层叠一层,高低起伏,垒得像小山似的。要知道,主人家的碗多或碗少,叠得好看与否,往往成为家里是否富有的标志。
朝鲜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小到个人,大到一级政府部门、政界要员,都很自尊,因此他们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比如在城市面貌的规划上煞费苦心,注重城市的整体形象,就是自尊、爱面子的其中一方面。
据我所知,沙里院原本有个农贸市场恰好位于本城的中心,由于很多从乡下来的农民像要饭的乞丐,一大早就衣衫褴褛地走进城来,影响市容,有碍观瞻。而且,随着商贩队伍的增加,市场内部的场地有限,不够用,所以附近几个街道都被非法占道经营了,更是有碍市容。如果有外国友人到此参观,定然觉得十分不雅。为此,政府部门决定把农贸市场搬到近郊。新市场的面积比旧市场几倍,有效转移了大批从农村出来做生意的商贩,让他们都能在新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尽管如此,还是满足不了越来越强大的商贩队伍,现在的市场几乎占了方圆几里地的地方,甚至有些民居也变成了市场的一部分,现在,无论市场附近的道路和居民家的院子,都摆满了商品,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
自尊的民族才会感恩,要面子的民族才会进步。让我们祝福朝鲜!
小时候最喜欢、最盼望过的两个节日是金正日和金日成的生日,金日成的生日是1912年的4月15日,金正日的生日是日,朝鲜有一首歌颂金日成的歌就是以金日成的生日为歌词的,只要是朝鲜人都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
伟人生日那天,全国在校学生都可以收到一份礼品――一袋糖果,糖果用塑料袋装着,里面有饼干、香口糖等等,非常好吃。因为食品奇缺,很多人食不果腹,能吃到这些糖果,当然觉得美味无比。直到现在,朝鲜仍沿袭这种传统,不过,糖果的质量好像差了很多,比如以前发的饼干都是白色的,现在的饼干看上去有些黑。
这种糖果不是谁有钱都可以买到,它们是全国统一分发到每个小朋友手中的,小孩子从出生到念完大学,每年都可免费得到。
每袋糖果有约一斤重,都是朝鲜人民自己生产的,没有添加任何色素或防腐剂。美食的诱惑令人没法阻挡,我也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总是企盼着2月16日和4月15日的到来。那一天,同学们都穿着最干净的校服、最好的袜子、鞋子到学校。收到糖果了,要对领袖行礼,具体做法是几个人站成一排,分几排站好,虔诚地向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塑像鞠躬,老师们则在旁边看着。
每家每户都挂着金正日和金日成的像(主要是金正日的,还有金正日夫人的),相片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金正日和金日成一起在白头山(长白头)的。中国人也曾经盛行在家里张贴毛泽东的画像,朝鲜人也一样,不过,与中国稍有不同的是,用以纪念领袖的画像不得张贴,必须用镜框镶起来,每个区都有一个班长,班长会不定期亲自或派人到各家各户检查,看看领袖的镜框有没有沾上灰尘。
小学生读小学二年级时就可以加入少先队,成为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二年级生一年中有三次机会加入少先队,前两次是两个领袖生日那天,分别是2月16日和4月15日,第三次是六一儿童节。加入少先队当然是越早越好,学习成绩优秀,表现最好的,会被安排到2月16日加入少先队,学习成绩较佳,表现尚可的,安排在4月15日那天加入,学习成绩和表现都一般的,不讨老师喜欢的,就扎堆安排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加入少先队。还好,那时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平时很听老师的话,被列入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首选名单。
两个领袖每年的生日,是法定的休息日,这个节日甚至春节还要隆重,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各大电视台都会播出各种具有纪念意义的文艺节目!那天是新校服的发放日,大家都在引颈企盼着获得领袖的恩惠。大人们则像赶集似的,来到领袖的铜像前,向领袖的铜像鞠躬、敬礼,有些人是自发地去的,也有一些是由单位安排统一去的。
小时候,幼稚无知的我曾经做过不少傻事,其中一些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次,我被一个年纪相仿的小朋友哄得团团转,以糖果换钢琴为借口,让我不能自拔地赔了夫人又折兵――钢琴没换到,白白损失了百余粒散发着诱人芳香的好糖果,还招来母亲的好一顿奚落。
隔壁那个小朋友家比较有钱,家里有一台钢琴,他家经常传来泉水叮咚般的美妙的钢琴奏鸣曲,牵引着我的无限想像:如果有一天,我也拥有一台钢琴,我一定天天学,天天练,将来做一个人人仰慕的钢琴家。
那个小朋友知道我的心事后,大方地说:“想要钢琴还不容易?听我的,如果你给我四十颗糖,我就把钢琴送给你!”
“真的?骗人是小狗!”我一听,马上两眼放光。
“一点不假!”对方信誓旦旦地说。
我信以为真,屁颠屁颠地跑回家,趁妈妈不注意,抓了一大把糖果放在兜里,转身把糖果送给那个小朋友。他非常细心地一粒粒地数完,刚好四十粒。他先是咂吧咂吧地吃了几粒,其余的拿回家里藏好。待他出来,我正想跟他商量到他家搬钢琴的事,对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几十粒就想换走我的钢琴,我太吃亏了!”
“你……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你是小狗!”我急了,真想跳起来揍他。
“要我家的钢琴也行,你必须再给我二十粒,对,二十粒,一粒也不能少,否则免谈!”对方认真地说。我觉得很气愤,可是眼见钢琴快要到手,不能不给,不然,以前给的几十糖果就等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我决定姑且再相信他一回,不过,又要求他先发一些“说话不算数,猪狗不如”之类的所谓毒誓,才回家再给他拿糖。可是,几十粒糖一到手,他又红着脸反悔了,曾经发过的毒誓早已忘在九霄云外。我快被气晕了,打算向他宣战,谁知,我刚把拳头捏紧,准备揍他,他又说:“要不,你再给三十粒糖,这回一定算数!”完了,完了,我像被谁下了蛊咒,居然又相信了……
看来,此人小小年纪就学会了三十六计中的“诱敌深入”法,总之,前后送给他的糖加起来已超过一百颗了,对方还是不肯把钢琴送给我,我的忍耐到了极限,忍无可忍地跟对方动手打起架来,直打得鼻青脸肿。战事结束后,惊动了双方的家长,他妈妈过来跟我妈妈说说笑笑了一回,就把这件事当成笑谈应付过去,正式宣告我那百余粒糖果化为乌有,钢琴梦完全破灭。
妈妈后来骂我道:“你真是愚蠢到家了,几颗糖果就想换人家的一架钢琴?!你知道一架钢琴需要多少钱才能买到吗?”
我知道自己彻头彻尾地错了,只好惭愧地低着头。
还有一件傻事就是跟人家作不等价的交换。
偶尔我也帮家里照看一下生意,有一天,有个人趁我妈妈爸爸不在,打着歪主意,拿着一些小石子跑过来骗我――一些小河边遍地都是乳白色的鹅卵石,小石头圆碌碌的,和乒乓球一般大小,在阳光下散发出绚丽的光芒,非常漂亮,招人喜爱极了,人们常常拿回家作装饰家居之用。于是,那个人拿着几个形状好看的小石头逗我说:“小朋友,你瞧这些石头漂亮吧?如果留着做古董,将来可值钱了!”
我盯着那些石子,眼皮也不眨一下,心想:“这些石子确实很漂亮,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见我心动了,那人赶紧趁热打铁:“要不,我拿我的石头跟你换东西?”
“行啊,想换什么?你说!”我大方地说。
“钱包,我想要一个钱包!”对方贪婪地盯着那一排做工精致的钱包说。这些钱包是妈妈刚批发回来不久的新货,一头绣着猫头,一按猫的鼻子,会发出嘀嘀的声音。只是价格不菲,每个售价要三十五元朝币。我到底经不住诱惑,用一个钱包的代价,跟他换了几个小石子。
后来。这事被爸妈知道了,被他们大骂了一顿:“傻丫头,这些烂石头值什么钱,怎么能跟我们钱包相比?如果你想要,自己跑去河边捡嘛,要多少有多少,真笨!”
是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呢?这种不公平的交易,等于把妈妈的辛苦钱白送给人家了,我又一次惭愧无言。
小时候,因为朝语发音的问题,我因此又做了一件糗事。我家有一个大挂钟(带钟摆的老式钟),每过一两天,就要给挂钟拧紧发条(拧发条的工具像一把钥匙,每次上发条以基本拧不动为止),不然挂钟会停走或走得不准。“上发条”朝语的意思是“上弦”,而朝语“上弦”的发音与中文“盛饭”的读音近似。有一次,妈妈要出去办事,临走的时候,她嘱咐我说,家里的钟好像走得不准了,要我有空给挂钟“盛饭”,意思是给挂钟上紧发条。妈妈走后,我把满满的一碗饭全倒进位于挂钟钟摆下方的空间位置,倒完自我感觉不错,因为刚好能够填满那个位置,可想而知,我又挨了妈妈的一顿骂。
还有一件事也曾令我“蒙羞”。有一天,我帮母亲摘豆子,肚子饿了,我对母亲说:“妈,我回家做饭去吧!”母亲同意了。家里水龙头经常没水,为了储存水,谁家里都准备有一个大水缸,家里穷,买不起铁制的舀水工具,只能用瓢作为舀水之用。平生第一次做饭,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水瓢舀了水,直接放在火上烧,不一会,妈妈回来了,一进屋,闻到一股浓浓的水瓢烧焦的味道,这下可把她吓得够呛。
儿时做过的几件傻事,貌似无聊,却无一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折射出贫穷所带给人们的发自内心的酸楚和悲哀。
在那个大闹饥荒的年代,我们家也像所有的朝鲜人那样,曾经挖野菜充饥。在我的记忆中,可以食用的野菜好像只有一种,这种野菜非朝鲜一国所专有,中国也有不少,我在四川见到过,它的中文名叫做蕺菜。
挖野菜似乎称得上一件美差,闭上眼睛试着想像一下,野菜星星点点地遍布于广阔的田野上,呼吸着最清新的原野空气,耳畔传来一阵又一阵的虫鸣声,那种意境是多么的浪漫和抒情呀!自然,这只是现代人的理想看法,在那时,肚子常常饿得咕咕乱叫,一心只想着多采摘一些野菜,回去做一顿美食,哪有享受采摘野菜的闲情妙趣?
蕺菜一般用来煲汤,再奢侈一点,可以剁碎了作为包饺子的馅,至于味道,啧啧,可真叫鲜美,如果形容为“美味无比”,估计也毫不夸张!小时候的我,常常自告奋勇地跑去挖野菜,收获蕺菜的同时,收获父母亲慷慨赠与的几句口头表扬。
记得我刚摘蕺菜的时候,常常要背着几个月大的弟弟,徘徊在高高的田埂上,一边细心地寻找蕺菜,一边不忘用甜言蜜语哄弟弟入睡,不争气的弟弟却常常在我的背上撒尿。
年,整个北朝鲜遭遇史无前例的大饥荒,那时挖吃野菜不是为了往饭桌上增添一道美食那么简单,说穿了,就是为了活命!虽然那时我已生活在中国,在中国求学,没法亲眼目睹当时的苦况,然而我却能感知饥馑所带给人们的无边苦痛,毕竟,我也曾经有过遭遇饥馑的岁月。然而,我每次回到朝鲜,都会被朝鲜人与饥馑搏斗中所表现出来豁达与开朗所感动。
我的弟媳妇是四川人,去年我陪他们夫妇回四川省亲,在那里,我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蕺菜,我和弟弟都不约而同地哇哇大叫起来,不啻于看到外星人,马上有了摘来包饺子、大快朵颐的冲动,弟媳妇却不屑地说:“这有什么好吃的?在我们这里,连猪都不吃!”我和弟弟哑然失笑,是呀,以前因为常常食不果腹才与野菜过不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谁还愿意摘野菜充饥?
因为实在太想品尝一下旧时野菜的滋味,我和弟弟还是跑到山上采摘了不少蕺菜带回广州。后来,我们吃着蕺菜包的饺子,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往昔岁月,不由感慨万千,只是感觉味道远不如以前的好吃,甚至觉得有几分苦涩,可能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了,每餐都是大鱼大肉,因此食而不知其味,也可能这些蕺菜太老了,根都变成空心的了,所以不可口。不管如何,又吃了一回蕺菜,也算是满足了一回忆苦思甜的需要。
在朝鲜,教过我的老师有不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也不少。
最让我怀念的是我的音乐老师――叶老师。
叶老师读大学时主修钢琴,得过不少奖。她的个子不高,“海拔”只有一米五左右,然而五官端正,很漂亮。由于当时朝鲜的很多学校都还没有钢琴,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她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到一个拥有钢琴的学校去教书。我所在的小学虽然比较偏僻,但是有一台钢琴,她于是要求调过来了。
叶老师负责教我们手风琴,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谁弹错一个音,她手中的小竹条就会准确无误地飞过来,打在弹错者的手背上,挨打的皮肤立时呈现一片青色。刚开始我常弹错音,因此常挨打,每次挨打,妈妈都用敷鸡蛋清的方法帮我疗伤。冬天天气寒冷,老师也不开暖气,让我们自己练琴练到全身发热。有了她的悉心调教,我的手风琴一直弹得很好。
那时我觉得叶老师太过苛刻,简直不把学生当人,现在想来,她也是为我们好,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呀。如果有机会再见到叶老师,我一定会亲口对她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也一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班主任老师对我很好,常勉励我要认真读书,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将来成为社会栋梁之材。为了报答老师,给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我总想方设法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因为妈妈炒的菜很好吃,有一次,我偷偷地把她煎好的一条鱼装进饭盒,带到学校给班主任老师品尝,老师高兴坏了,赞不绝口地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鱼。老师高兴,我更高兴,心想,她不但在夸我有孝心,懂得尊师重教,同时也在夸我妈妈的厨艺好呀!
我到中国之后,仍时常挂念着她,不知她过得好不好,一九九八年我回朝鲜探望过她,再次探望她是在二00七年,其间相差了近十年,每次回到朝鲜,我都像疯了似的想见她。
她的命运不好,虽然找了个非常爱她、疼她的好丈夫,可正当他们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好日子的时候,一场变故,令他们阴阳相隔,――丈夫是个远近有名的才子,后来被调到中央做官去了,此事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四乡八邻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在中央就职其间,由于不懂得为官之道,过于直言不讳和才华外露,结果得罪了不少人,对他不利的流言蜚语满天飞,最终遭人陷害,被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做官。老师没有跟着去,仍然住在沙里院。此事又一度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落井下石者有之,为之鸣不平者有之,总之,每天都有人在老师背后指手划脚地讨论不休。
前后形成的强大反差,再加上人言可畏的压力,可怜的老师不堪负荷,终于疯了……
还有一个老师,也至今仍在我的记忆中生根发芽。
我家附近的农民市场,有一个卖豆腐的小贩就是我读小学时的老师,她教过我的数学。我也不知道她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商的,我因为常到农民市场玩耍或购物,每次都跟她打招呼,并尽量帮衬她的生意,希望可以帮上她的一点忙。要知道,一介为人师表者沦落到卖豆腐为生的地步,肯定是经济上入不敷出,迫不得已才出下“下策”,作为她的学生,我岂能袖手旁观?
刚开始做生意,老师还觉得不好意思,总低着头,害怕遇见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就习以为常了,变得爽朗大方起来,我每次到她的档口买豆腐,她都和我有说有笑。
有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准备光顾她的档口时,却再也不见她的踪影,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一时间,我觉得非常惆怅和失落,觉得生活中突然少了一个知已良朋。我向旁边的档主打听,这才恍然了解到,原来,老师的丈夫患了重病,无法工作,家里的经济收入少了大半,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抽空出来摆摊卖豆腐,希望增加一些收入,摆脱困境。现在,她丈夫的病情突然加重,她不得不留在家里照顾他,再也无暇经营豆腐档。
明白真相之后,我觉得非常心酸,心里早为她掬了一把同情泪,很想帮一下她的忙,比如说服母亲送给她一点钱或物资什么的,可从此再也见不着她,一番心事从此化作永久的遗憾,再无法兑现或稍有弥补。
不管时光如何变幻,我都永远怀念曾经教过我的好老师。
我记得以前朝鲜人实行的是六天工作制,即从星期一上到星期六,后来改为每个星期上五天半,即从星期一上到星期六的上午。
朝鲜人非常讲究节假日的休闲质量,每到周末,一些一家之主便携妇将雏地到离家不远的山上玩耍,也算是郊游,虽然这种游玩谈不上如何高雅,但大家都非常知足,感觉上也达到了游历名山大川的乐趣,正是其乐融融。
如果一家子到山上玩的话,为了省钱,一般都不会到商店买现成的食品,而是带上在自己家里做好的饭菜,用饭盒装好,因简就陋地解决好果腹问题。饭菜中,又以典型的朝鲜特色的紫菜卷饭为多。除了饭菜,还会带上大席子或者是布料等,以便届时可以坐在上面或唱歌或跳舞,完了就坐在上面就餐。
有时,也会约上三五知已到江边垂钓,得以暂时忘记生活的困苦和烦恼,末了,在江边的一隅搭起炉灶,大家席地而坐,烧起熊熊的篝火,哼起快乐的歌谣,开始煲河鲜汤,享受生活的无限滋味。还有一种休闲方式,就是大家以AA制的方式买来一头羊(杀好了的),然后齐心协力搬到山上享受野炊之乐,一边吃烧烤,一边在乐队的伴奏下唱起卡拉OK,得以暂时忘记时间的流动,似乎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极乐世界。倘若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见到有其他人路过,一般都会热情地招呼他们过来喝一杯,态度是绝对的热情而诚恳,很难让人拒绝。因为对于大家来说,食物都是次要的,友谊才是最重要的。
众所周知,朝鲜政府是是非常注重少年儿童的教育的,作为父母者同样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这种教育是不仅仅限于文化方面的教育,课本以外的教育也非常多,这种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们到郊外认识、亲近大自然的行为也是教育的一种,一是把爬山当成了一种运动,将爬山的乐趣培养成生活的乐趣,从中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二是认识了不少植物,培养了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真情趣;三是加强了孩子与父母亲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了所谓的代沟或隔阂……
我的父母亲也会像其他普通的朝鲜人家那样,也会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或者带我们去爬山,或者到河边体验垂钓的乐趣。很多时候也和其他相熟的华侨家庭一起去,这样就更热闹了,大家围成一堆或玩猜谜,或讲故事,让欢笑声惊飞鸟雀,让郊游的乐趣在此间沉淀。我记得,每年一到端午节那天,父母亲都一定会带我和弟弟妹妹去爬山。
享受大自然赐与的貌似简单的乐趣者的身份从来都是不分彼此,从身份显赫的政府官员到一般的平头百姓,概莫如此。当然,政府官员的工资其实也是很低的,他们带着一家子外出享受天伦之乐时,为求节省,也会带上自做的饭菜,毕竟,他们平时也主要是靠政府的福利,工资不高,但政府会给他们发不少东西,包括日常用品、粮食和蔬菜等。
记得有一次,正当年少的我和几个朋友一时心血来潮,便打算骑自行车到正方山游玩。
要知道,正方山是朝鲜的一座名山,也是大家休假度假的好去处,离我们所在的沙里院市有8公里之遥,山高480多米。正方山山如其名,峰峦叠嶂,似正方形,故被称其为正方山。山上几条小溪潺潺而流,小溪两旁古树参天,山上有五百六十多种植物。这里还有很多古迹,比如高丽时期修建的长达12公里的正方山城、成佛寺和各种碑石和寺庙遗址等。今天的正方山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人们休闲场所和游园地。建有十多公里公路和8公里的游山路,休闲场、泉水、正方茶铺、钓鱼池等,同周围风景交相辉映。
另外,正方之所以著名是还因为金日成的别墅所在地,听说如果飞机从上空飞过,往下看也看不到山体正中间的那个地方,而金日成的别墅就坐落在那里。
从住的地方骑自行车前往正方山,耗时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然而大家的玩心都很重,必定会不辞辛苦。大家分头买了一些上山要吃的东西,啤酒是必需品之一,我们还带了一些腌制好的鸡肉和鸭肉等。在朝鲜所有的食品中,烤肉是比较著名的一种,不过在朝鲜真正要吃到烤肉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太贵,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一年之内能吃上一两次就不错了。
到了山上,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架炉子洗菜等忙起来了,溪水清洌凉爽,成为一个天然的冰箱,我们于是把所有的啤酒都放到溪水中,时间一长,啤酒的温度便与溪水一般变得冰凉了。一口喝下这种特殊方法“冰镇”的啤酒,那才叫透心凉呢,这种滋味和感觉是家用冰箱所无法替代的。
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带上吉他,这是可以把雅兴和酒兴烧得更旺的好东西。大家在饱享酒水、烤肉之后,嗓子都有些痒了,开始纷纷不顾形象地表现自我――想唱歌的扯开嗓门就唱,想跳舞的甩开膀子就跳,更有曲调悠扬的吉他在一旁轻轻地弹奏,真是好不热闹。试想想,在这一方青山绿水之间享受无拘无束的醇美生活,还有比这更惬意的吗?
今年回朝鲜的时候,我又一次去了正方山,不过这次并不是骑自行车,而是开车去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旧,不过多了一些建筑物,以前的茶馆现在改成了饭店。在山上,我到寺庙去拜了几拜,祈祷我们一家平安,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永远和平相处,并捐赠了一些香火钱。末了,寺庙的主持先生很热心地给我们讲解了该寺的历史,下山时,在主持先生的特意提醒和推荐下,我们觉得盛情难却,于是到其亲自管理的蔬菜园里摘了几根黄瓜以作留念。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朝鲜人除了郊游之外就找不到其他乐子么?比如一般男人或到夜总会唱唱歌,或到发廊洗个头或松一下骨什么的。事实上,朝鲜没有什么酒店夜总会,也没有什么KTV包房,因此,人们要想在城里找个地方轻松一下还真的比较难。不过,如有闲工夫,可以约上三五知已到自己家里,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雅兴一来,每人各拿一件乐器,或吹或弹或唱,渴就喝一杯水,累了就稍事休息一下,既经济又实惠,这种乐趣可能是营业性质的KTV房里找不到的。
朝鲜人民的夜生活其实也是挺丰富多彩的,不过,这个可能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毕竟,年轻人是活力和朝气的象征,也是躁动与乐观的代称,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也。
发表于:09-11-11 18:42
被 .2007 删除于: 07:44:00
发表于:09-11-12 21:23
被 .2007 删除于: 07:43:17
发表于:09-11-14 22:02
小时候在朝鲜读书,课间常要参加各种活动或劳动,我觉得最难忘的就是采集草籽的活动,因为太有趣了,――活动开始之后,我们负责到处去找一种叫绿茵的草,找到了,先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长出草籽,如果有,便采集下来用袋子装好。采累了,大家就横七竖八地躺在草地上天南地北地海聊胡侃,或者是玩一些丢石子的游戏,看谁丢得远,抛得高。
也有一些不受欢迎的活动,比如那种叫抓苍蝇的活动,就让人反感得受不了。苍蝇是三害,固然不除不快,然而如果让我们亲手去捕杀的话,那就是一件无比乏味的事情了。然而,没办法,这是学校的规定,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无条件执行。
我记得那时每天都要捕杀很多苍蝇,好像每个星期都要抓够一百只,而且老师要求我们务必到公用洗手间附近去抓,这可是件折磨人的苦差事,一是那些地方脏、乱、臭,不适合待太久,二是蚊虫多,把人咬得浑身又痒又痛。还好,有求必有供,市场经济决定一切,根据一些学生不愿意抓苍蝇、怕苦怕累怕脏的惰性,一些老奶奶老爷爷闻风而动,积极参与到大量扑灭苍蝇的活动中来,人老了,扑杀苍蝇的经验也非常丰富,或用粮诱,或用药毒杀,半天就可以扑杀上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然后装进胶袋(每袋一百只),在市场上公开摆卖,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偷懒的便利,价钱也不贵,为了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语输入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