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方法

谈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谈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提高学生字词认知能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提高学生字词认知能力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1:16:16&&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认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每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理应去思考、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听说能力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现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和英语考试中过多强调语法、结构和阅读技能而忽视听说能力方面的要求,所以造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现象的普遍存在。认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每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理应去思考、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使每一学生学生开口能说英语、敢于自信地与人用英语交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希望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一. 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往往会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英语教学如果采用说教式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的听说能力根本不可能得到提高,更不用说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多变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对某一个话题用英语进行分组讨论, 然后每个组用英语来表述他们组探讨结果;每次上课前由一名学生用英语做一次3钟左右的小演讲;教学生一些英文歌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当的运free talk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使他们能自由自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能力。
二、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
现在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课堂中让学生多听录音,加强语音、语调训练,可以给学生放一些情节简单,故事性强的短文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大意进行复述;可以给学生看一些难度和他们能力水平相当的英文原版电影,让他们用英语谈谈观后感,或者鼓励学生围绕主题,敢于创新,自编自演,然后抽较好的小组作汇报演出并适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从网上寻找适合学生的英语内容,如:英语小游戏、英语教学片段,并进行人机对话。提高口语训练的进展速度。
三、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培养好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了,就已是英语教学成功的一半了,对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个新事物,他们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的理念贯穿其中,用游戏、音乐、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多用英语回答问题、公共场合多用英匿互相交流{英语教师对学生应多表扬、赞美,树立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对主动用英语回答问题的学生,我都会说&Good& &Great& &ExceUent&,对平时不喜欢与学生、老师的学生给以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只要他们能开口用英语说一点、比以前有进步,就表扬他们 肯定他们。
四、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
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要以一定量的词汇和知识为基础的,没有达到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的听说能力想要提高,那时天方夜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循序渐进丰富学生的词汇,使学生明白每个事物也许有很多种表达方法,如学习,就有&study& &leam&&emulate&等单词来表达,有的单词可以有许多词性,如colour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动词,当然词汇量的丰富不是去死记硬背而来的,而是学了这些词汇后去说、去应用,自然而然就熟记于心,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听懂别人的话,又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表达;如果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特别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背景下,学生与外国人交流起来还是会很吃力、费劲的,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没有较多的知识储备是不行的,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多讲解一些西方文化的东西,使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比如说西方的礼节,中西方就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外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初次见面的情景对话,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这种文化差异。
五、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现在我们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一个好的英语环境,听说能力提高的最大瓶颈也是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想象,如果一从现在开始你在美国去生活,一段时间后,你的英语水平一定比生活在国内高不少,所以要想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必不可少,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情景教学,模拟真实情景,将枯燥、抽象的内容,用简单、明了的情景表现出来,学生的在这种情景中能引发兴趣,启发思维,学习效果往往会更加明显。例如,在教学怎么问路的内容时,教师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模拟的地图,那里有street、crossing 、hospital、school.. 等,教师扮演一个一个警察,一个学生扮演问路人,教师与预先安排好的这个学生与他对话,例如:
S: Excuse me,can you tellmewherehospital is?
T: 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urn right on the third crossing,the hospital is Oil yourleft.
S: Thank you very much.
T: YOH are welcome.
学生根据教师所指路的回答,按原来的布置,做相应的走动。表演完后,其他学生纷纷要求来表演,激发了学生的极大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六、发挥朗读对听说能力的促进作用
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刚接触英语的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多朗读、多背诵一些英美国家的一些优美短文,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词汇、短句和习惯用语,又可以多了解欧美的风土人情、历史政治等知识。读多了,背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对英语就有了语感,英语的听说能力会随之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实现英语教学目的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勤思考、多探索,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进步发展的平台。
[&发布:孙元萍&&&&编辑:孙元萍&]
能飞英语网欢迎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LangFly.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摘 要: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节与反馈。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元认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整体"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摘 要: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节与反馈。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元认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整体控制和协调的作用。重视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注重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5334707.htm  关键词:元认知;认知;元认知策略   近二十几年来,元认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发现,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起着重要作用。   一、元认知的内涵   在众多的元认知定义中,其开创者Flavell所作的定义最具代表性。1976年,他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1981年,他对元认知作了更简练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可见,元认知这一概念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也就是说,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认知行为改变法,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训练,要求他们学会不断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纠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学任务的要求,这是促进学生教育转化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不仅能够自觉地学习,而且也能够把握自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彻底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自我体验的自由;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东西的价值和意义,要把学生获得的行为或知识的有效性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即,教学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还要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做。   2.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意识,激发学生高度自觉思维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向学习者示范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和对认知的调控能力及其重要性,既演示可执行哪些步骤来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他们怎样思考和监控整个执行过程。教师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高度自觉思维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经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外部机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灵活变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的加强,以及师生双方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特征的充分显露都可以帮助学生在高度自觉的思维情境中,意识和体会自己的思维情况,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引发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3.增加学习者有关元认知方面的知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元认知知识包括陈述性,程序性和条件性三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习者进行陈述性知识以及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和训练,我们还决不可忽略对条件性知识的传授。事实上,早在1990年就有专家发现,学习不成功者并不缺乏具体的认知策略和技能,其失败的关键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该在什么时候,在哪种情况下采用哪种策略和技能。因此,教师还须与学习者共同探讨哪些学习策略或技能对哪些学习不成功者在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上能起作用。此外,教师还应将策略或技能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免学习者难以将这些策略或技能灵活的运用到具体的情形中去。   4.培养学生对认知过程的反思和监控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和反思能力,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认知过程、方法、特点、目标等进行反思、总结和调控。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反思和监控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计划的反思;也可以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采用方法和所得结果的反思;还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进行反思等等。学生的反思和监控活动进行得越全面、越深刻,对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也就越全面、越深入。教师在培养学生对认知活动进行反思和监控时,既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对自己知识的长处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完成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又要培养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对自己知识的评估能力,使学生明确现有知识是否可以解决当前问题,还要帮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说出自己的思路。   5.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如:元认知学习技巧的训练,即要求学生按某种策略来帮助自己分析、解决问题,不断评价自己的解题进程,迅速校正自己的思路,准确判断学习困难程度并依据困难程度分配时间,能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等。目标元认知训练,即通过一定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完善掌握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主体元认知训练,即要求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角色进行反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主动求学的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启发式提问训练,即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自我观察、自我提问、自我评价,进而启发学生的思路,有效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从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习者需要具备较高的元认知能力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应针对不同学习者的人格特征,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意识,增加学习者有关元认知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适当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使其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   对元认知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对于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干预影响因素或元认知来进行的配套行为训练为具体科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和光明前景。这也是元认知研究可以发掘的实践意义之一。   参考文献:   [1]童世斌.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J].心理学,1997(4)   [2]吴增生.值得重视的“学习者策略”[J].现代外语,1994(3)   [3]林琼.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不成功者的元认知研究[J].外语界,2002(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今天,中学生怎样提高观察能力
我的图书馆
今天,中学生怎样提高观察能力
&&&&&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知觉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验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科学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当然,也可以先理解科学的结论,然后通过观察来验证这些结论。
观察的重要性,在实验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得比较具体。
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作为学生,要想继承这些自然科学的成果,要想真正学会它,同样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通过精心的实验,高效地重复前人所进行的通向成功的类似观察,再经过思考,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因此,实验观察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致统计了一下:中学物理的演示实验有253个,学生动手的实验有49个;化学共有演示实验194个,学生实验35个。理化实验总计有531个之多。
为什么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教材中,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呢?为什么老师把演示实验是否做成功作为上课成败的关键呢?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以便有可能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许多结论,就是在这些实验观察后,通过思考而诞生的。
同样,在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和美术等学科的学习中,也离不开观察,都需要自觉地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否则,思维活动将会变成无源之水而枯竭。老舍说:“尽管他生活在工厂里,农村里,身边有许多令人激动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因此,到提笔时,他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了。”一个学生在什么时候写作文最顺手呢?一般是在认真观察了社会或自然之后。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观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涉及到学生在观察能力上的差异。
例如,化学老师拿起盛着硫酸的试剂瓶,把瓶盖取下,放在桌上,然后,往试管中倒硫酸溶液,倒完后,又盖好瓶盖。整个操作过程在全体学生的观察下静悄悄地进行着。这时老师突然提出两个问题:
①刚才倒酸时,试剂瓶的标签朝着什么方向?对不对?为什么?
②瓶盖是怎么放的?对不对?为什么?
对这两个很简单的问题,回答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要求老师再重新操作一遍,因为事先不知道老师要提问,所以没注意观察。
第二种,观察到了老师倒硫酸溶液时,试剂瓶的标签朝下,没有对着手心,瓶盖也没有倒放,但由于实验知识没学好,所以不知道对不对。
第三种,不仅观察到了老师的整个操作细节,而且正确地指出了老师操作中的错误和害处。
可见,对同一个实验,由于观察能力的不同,效果大不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观察能力呢?
(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学生的实验观察,目的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为了学到新的知识,一类是为了验证新学的知识。
先谈一下为获取新知识的观察。
在生活实践中,在科学实验中,先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思维,上升为理性知识。例如,将固体的金属钠放入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与水发生反应,变成银白色闪亮的小球,而且越来越小……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思考,从观察到的现象之中,可以学到以下新知识;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和水反应激烈,是放热反应;
钠的熔点比较低,因此在反应过程中被熔成液态,又由于表面张力而成球状等等。
可见,通过对金属钠和水反应的观察,学生认识了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类观察不仅使学生能顺利地获得新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在未来工作中去发现,去创造。
再谈一下验证新知识的观察。这类观察是为了验证已知的结论。
例如,初二物理课学完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之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利用装着沙子的试管作为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研究它受到的浮力跟它的重量有什么关系,从而验证了“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量”的结论。
这种验证式的实验观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观察到的现象往往认识得更加深刻。
在上述两类观察活动中,如果观察目的非常明确,在观察时就容易抓住关键的现象,对现象的感受也会更深。不少优秀生表现出了很强的观察力,这与他们在观察时目的性强有着直接的关系。
优秀生很注重预习,他们在上课前对知识就已经有所了解,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对别的学生讲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对优秀生则是为了验证自己新理解的知识,是为了丰富感性知识,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重要、最关键的现象上。
优秀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时观察目的非常明确,对实验的全部操作程序和应当看到的现象十分清楚,所以很少看书,便能独立地一边操作、一边观察,并随时做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因此每次实验都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也有不少学生观察目的不明确,计划不具体,所以观察效果很差。他们走进实验室,还不知道要做什么实验,不知道观察什么现象,更不知道如何通过实验操作来达到观察的目的。往往一边看着书,一边操作,看一步做一步,这种抓中药式的实验法,收效甚微。他们观察目的不明确,糊里糊涂地走进实验室,又糊里糊涂地走出实验室,这也正是他们学不好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重要原因。
(二)要有丰富的知识
观察能力强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得,而丰富的知识,又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捕捉到不易发现的重要现象,还能使观察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例如,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有一次经过太行山,看到许多蚌壳、海螺、大鹅卵石等东西,感到很奇怪,因为这些只有在海底和海滨才能存在。据此他作出判断:高高的太行山原来是远古时代的海滨。提出了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学说,建立了海陆变迁的理论。不知有多少人路过太行山,不知有多少人看到了同样的现象,可为什么没有沈括这样的发现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有关的知识。而沈括却具有丰富的海洋知识,所以他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科学的联想。青霉素的发现者弗来明为人类做出重大的贡献,他曾谦虚地说:“我的唯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其实,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弗来明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否则,就是观察到了,他也不会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
上述事实说明,缺乏丰富知识基础的观察,只是一种肤浅的、低级的、原始的观察,正因为如此,不知使多少有价值的现象从人们眼前滑了过去。
(三)要动脑多想
我们知道,哈雷彗星是由英国科学家哈雷在17世纪发现的。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对它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从公元前613~公元1910年的两千多年中,有31次珍贵的记录,根据这些全面的观察材料,不难发现:我们祖先每次观察到的彗星形状都十分相似,每次彗星出现的时间间隔均为76年,因此,看到的应是同一颗星。可惜,历史上没有这种重大发现的记载,结果这样重大的天文发现,被善于根据观察材料进行思考的后来人哈雷所揭示。
恩格斯谈到思维在观察中的作用时说:“单凭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他还说:“除了眼睛,我们不仅还有其他的感官,而且有我们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不但贯穿在观察的全过程,还要延伸到观察之前和观察之后。
观察之前,要确定观察对象、观察目的以及观察计划、步骤和方法,这些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完成。观察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现象,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应当对观察中出现的每一种变化(现象),都打个问号,力求做出科学的解释。在观察结束后,面对一大堆观察结果,要继续思考。
难怪有人把观察叫做“思维的知觉”。只有在观察前、观察中和观察后,始终动脑筋思考探索的人,观察能力才会迅速得以提高。可以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思维解决问题。没有思维的观察,只能使获得的知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十分重视观察,他说:“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在他实验室的建筑物上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警句。在这警句中,还应当看到始终贯穿着七个字:“思考、思考、再思考”,只有这样,观察中得到的知识,才可能插上翅膀,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从感性知识飞跃到了理性知识的水平。
(四)要认真细致
观察时,要专心致志,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放过。不少学生观察不认真,不细致,而这正是观察中最忌讳的。
例如,化学老师在讲到硫与铁的反应时,做了个演示试验:把少量硫粉和铁粉的混和物装在试管里,加热到发红,立即把酒精灯移开,反应继续进行。
当老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时,一个学生回答:试管底部先发红,然后向上移动,显然,反应是从下往上进行的。
老师又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答:是放热反应。
老师又问:你怎么判断是放热反应?学生答不上来了。
为什么答不上来呢?因为在观察时,只观察到红热现象从试管底部向上移动,而没有注意到红热一开始,老师就把酒精灯移开了。有的学生虽然看到了老师的这个动作,也误认为是为了节省酒精。其实,正是酒精灯适时移走后,反应仍然激烈地继续进行,说明了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再如,在老师演示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如制氧)时,有的学生因不注意观察和思考,所以对先撤火,还是先撤试管搞不清楚,以致在自己做实验时出了事故。
可见,观察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有半点马虎。
(五)要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1)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对事物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要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特性,然后,再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例如,要掌握家兔的解剖知识,就先要观察家兔的各大系统,组成各个系统的主要器官,然后再观察各器官之间,各系统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对家兔有全面的和整体的认识。
由于每次观察总有一定的目的,因此,可以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重点。例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需要观察一系列实验:弹簧秤的实验;磁铁和铁块相互作用的实验;磁铁和铁条相互作用的实验;带电纸球的实验。这些实验观察的重点主要放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上,而其他现象就不作为观察的重点了。
(2)对比观察
进行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例如,学习光合作用时为了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把整片叶子放在光下照射,按操作步骤实验,最后,用碘酒染色,叶子变成蓝色,这是因为碘酒遇到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而起了变化。但是,这还不能说明光是生成淀粉的必要条件。如果有人提出叶子不照光,也可以制造淀粉,加碘酒也可以变蓝,就不好回答了。这时就需要通过对照实验来进行对比观察,即把叶子的一部分遮住不见光,让另一部分见到光,然后进行光照实验。观察结果,会发现只有见光的部分经处理后遇碘酒变蓝,说明生成了淀粉。通过这种对比观察,才会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光是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可见,对比观察,实质上是比较科学思维方法在观察中的运用,可以大大加快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3)重复观察和长期观察
为什么要进行重复观察呢?
首先,很多现象的出现非常迅速,稍纵即逝,观察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所以需要进行重复观察。例如,化学实验有时要重复多次,才能得到满意的结论。
其次,有时出现的次要现象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往往因此而忽视了对主要现象的观察,只好再重复一次。例如,老师做氯气和氢气的化合反应实验,点燃镁条,引起氢气和氯气的檄烈反应发生“爆炸”,使瓶口的塑料片向上弹起。有的学生光注意看镁条燃烧,或被强光照得来不及看集气瓶——反应发生的地方。只好再重做一次,再观察一回。
第三,对很多事物的认识,不见得一次就能完成,需要反复多次才行;又由于事物本身发展的周期性,这就决定了观察的重复性。
为什么要学会长期观察呢?
这是由于所观察的客观事物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或周期,有时发展过程很慢,周期很长,所以决定了观察的长期性。
例如,遗传学家孟德尔做了8年豌豆的杂交试验,经过8年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的观察,终于发现了著名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呢?因为杂交后代会出现什么性状,是高茎还是矮茎,要等到这一代结了种子,第二年种下去,长成了植株以后才知道,要观察只有等到第二年。因为要一点一点地生长,着急也没有用。这一点就不像理化实验那样,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能不能耐心地重复观察,能不能长期地坚持观察,也是观察能力强弱的一种表现。
(六)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认真记观察笔记
为什么要把观察到的现象认真地记录下来呢?因为由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不一定能立刻上升到理性认识,原因如下: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低,观察到的感性材料不多,还需要继续积累,因此,需要把观察所得先记下来,以便将来进一步研究时使用。再说有时观察到的现象很复杂,数据很多,光凭记忆很不可靠,所以先记下来以备后用。
近代天文学创始人第谷临终时,把他一生中观测的750颗星辰的全部资料和底稿交给了他的学生刻卜勒,刻卜勒在第谷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地球行星三定律,即:刻卜勒定律,成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基础。如果第谷不把花了大量时间和艰苦劳动获得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供后人研究,那么就会延迟刻卜勒定律的发现,而第谷一生的劳动也将付之东流了。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从日开始记气象观察日记,一直记到日(逝世前一天),天天坚持记,一共记了40多本,这些观察记录成为气象研究的宝贵资料。
科学事业要保持连续性,记录观察结果可以保证自己或他人把观察或研究继续下去。
不少学生在平时能认真地记观察日记,这无疑对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很有好处。优秀生做实验很注意记观察记录,这为他们深入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观察记录一定要真实、准确。有的学生实验时不能忠实地记录观察结果,这是一种极不严肃的学习态度。
赫胥黎说:“我要做的是叫我的愿望符合事实,而不是试图让事实与我的愿望调和。你们要像一个学生那样坐在事实面前,准备放弃一切先人之见,恭恭敬敬地照着大自然指的路走,否则,就将一无所得。”这话讲得极有道理,对待观察记录就应该抱着这种科学的态度。
如果发现观察的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那正是新的学习的开始,要仔细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比较,改进实验,直到彻底搞明白为止。
(2)要从多方面感知同一事物
要想使观察的结果完整而深刻,不仅要用眼看,用耳听,可能的话还要充分运用味觉、嗅觉和触觉。
例如,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除了看到它是黄绿色之外,还应当嗅到它的气味,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
(3)正确掌握和运用观察的仪器和设备
以肉眼为主的观察,在科研和学习中具有重大作用,但这些感官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感知终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各种观察仪器和设备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使我们的观察越来越深入。有相当多的现象,不借助于这些仪器和设备,我们就无法感知,因此,应该认真了解这些“观察工具”的性能,掌握操作的方法,熟练地运用它们为观察服务。不少学生实验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不会操作或不会熟练操作工具。
总之,观察是每个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也是将来发现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在中学阶段应该认真培养自己的这种美德。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认知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