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丧失民族自信心的议论文社会表象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人为何不自信 真正病根在社会内部等级观念
日19:05  
环球时报 
开栏的话 如今,国人越来越能感受到国家崛起带来的荣耀和光芒,但是,面对外国人,依然还有不少中国人很难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心。从本期起,我们开设了“做自信的中国人”的栏目,将陆续推出各位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也欢迎读者们踊跃参与。
为什么中国学生不自信
作为教师,体会很深的是,就多数而言,我的中国学生远不如欧美国家的学生表现得那么自信,那么敢于提问甚至挑战老师,即使在同一个课堂上也是如此。我对国民自信问题的议论,就从这里说起。
中国学生缺乏自信,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或水平不高?显然不是。有些外国学生哪怕仅读到一份资料、一篇文章,如果发现其观点同老师不合,就敢拿来当面质疑。也许是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更崇拜老师?也不是。中国学生私下对某些老师很不服气,是常有的事,只是不敢当面表露而已。
据我观察,中国学生在老师面前之所以不自信,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到自己同老师在知识面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一个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观点如果持怀疑态度,那就是“不听话”,就得不到好分数。而听不听话,在班级里的分数排名高低,是衡量好学生的首要标准。在如何把握这些标准方面,老师有很大权力。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自信,由此而来。
在欧美的现代教育中,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是否对知识刨根问底,以至是否自信,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能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固有结论,也是衡量老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有意思的是,在欧美的中国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很多人都能跟当地学生同样自信,同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因为在那里,如果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不能发表独立见解,反而会得不到高分数。此外,学生不必惧怕老师,老师反倒有几分怕学生,因为学生也要给老师打分数。在大学里,学生评价不高的老师,选他的课的人数就少。长此以往,老师晋升职称就成问题,甚至保不住饭碗。
可见,所谓中国学生不自信的问题,主要不在学生本身,而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人格关系是否平等, 在于对人(包括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于培育学生的社会环境。
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内部
将中国学生的例子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上,可以看到,部分国民在外国人面前缺乏自信,只是表象,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内部。自信产生于自尊,而自尊又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人与人之间固有天资和能力上的差异,但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不平等的社会里,国民性格必然被扭曲。鲁迅笔下的阿Q,描绘的是近百年前国人在内乱外患之下那种无奈的沉沦。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受了屈辱,回过头来却向柔弱小尼姑报仇发泄。在我们国家,两千多年的专制等级观念还远远没有肃清,而今社会上嫌贫爱富之风又在污染一些人的灵魂。在下级、“层次低”的人面前颐指气使、不屑一顾的人,转过脸去就会在长官、富豪面前低三下四,自信全无。
如果在社会内部用地位、权势、财富来衡量个人和群体的价值,在国际上也会用不平等的势利眼光去评判事物。清末朝廷对内不讲民族平等,对外不讲国际平等。先是用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拒绝开放;后来在洋枪洋炮下败退,又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丧权辱国。他们对百姓趾高气扬,在洋人面前则卑躬屈膝。对内没有人权,对外丧失国权,何来民族的自尊自信!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在国际上一贯倡导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但是,一项响亮的外交原则,却不能扫除沉积于部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自卑-自大情结。走入开放时代,我们猛然意识到本国还很贫困落后,一些人不免在发达国家面前产生自卑感,心向往之。另一方面,这种自卑感常常以自傲的面目出现,就像阿Q那样声称:“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
说到底,部分中国人在国际上缺乏自信,就像一些低分学生缺乏自信一样,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无可避免地置于一切之首。随之而产生的一种心态,是以金钱来衡量人的尊卑。这种心态放到国际上,则是以财富多少来衡量本国和他国,误将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硬实力,即“阔”或“不阔”,视为国际地位高低的主要象征。虽然今天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在很长时期里仍将是穷国。若仅以“财大气粗”来建立自信,那么中国的自信就遥遥无期了。其实,就像达官贵人、高才生以外的国民也有资格自尊一样,物质实力不那么强大的民族,同样应当以自尊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些人想以同发达国家比肩的方式,按照他们心目中的“国际标准”来确立自信,其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争建亚洲第一高楼,以洋词命名奢华住宅,以洋文标注国内自销产品(更不消说伪造洋货),花高价换取有名无实的洋学位,巧立名目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出高租包场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而自诩“征服欧洲观众”……如此种种,都不过是向国人显示自己的骄人之处,以此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
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改变某些隐性标准
要让国民真正感觉到同外国人是平等的,而不是低人一头,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改变某些隐性标准。直至今日,我们许多单位接待外宾的规格还是高于内宾,而在外宾里,又是接待富豪和西方人的规格高于其他人。刚刚发表的我国食品安全白皮书里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去年的77.9%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85.1%,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我们有理由期待,国内的食品消费者将能够和吃中国出口食品的外国人,享有同等的安全感,而不必等到外国人批评抵制,才开始密切审视食品安全。
中国人要自信,平等的文化观也是不可缺少的。由于逼迫中国打开国门的是西方列强,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国人难以避免地以“中西文化”之辨,取代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的深入体察,对于西方文明以外的他种文明,更是知之甚少。所谓的“东方文化”,其实指的是中国文化,而所谓中国文化,指的仅仅是汉文化甚至儒家文化。同时,正如余秋雨先生所指出的:“我们又常常有一个误会,把许多人类的共同精神价值看成是西方文化,而一说西方文化又立即产生民族主义的防范心理。”这个背景,阻碍了以平等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让人难以欣赏各种文化中的精华,而割舍其糟粕。在中国贫穷积弱的时候,有人看到的是中华文明中的落后部分,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中国刚开始强大的今天,又有人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华文明优于西方文明,显露出一种文化自傲。
许多人看到国际政治中比比皆是的弱肉强食现象,便以为国际社会中没有任何平等道义可言,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在中国面临亡国威胁的年代,当大国争霸仍是世界政治的主要特征时,产生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是,既然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平等一员,国力又有所增加,就应当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为国际公道,为保护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抱着“西方过去做过的事,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做”的态度,以破坏生态平衡来攫取资源,以傲视的姿态对待穷国,为获利而不择手段,是不会赢得国际尊重的。
提高国民自信的根本,在于建设一个平等、公正、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在认同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同时,以平等之心对待他国,遵从人类的共同精神价值,才能继承从孔子到马克思的宽阔胸怀,在包容中树立民族尊严。(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评论排行(周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人你要自信观后感
中国人你要自信观后感
  中国人不自信吗?看上亿的中国人闯荡中国各地找生计,相信勤劳就能致富,相信自己的劳动价值,相信生活的幸福可以自己来创造,这不是自信的吗?身为教授的张维为怎么视而不见呢?
  在张教授的里几乎不谈作为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怎么到结尾要对着明明很自信的中国人还要画蛇添足的说&中国人,你要自信了&呢?
  中华民族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种子,汉唐盛世成铸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时至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一步步引领中国向前进。看了张维为教授《中国信心》的视频,除了鼓舞,更是振奋,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也更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1.肯定历史,吸收文化
  作为一名中国人,首先要了解国家的历史,既要了解曾经的辉煌灿烂,也要熟悉中国人民曾经经历的苦难,从而更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同时,还要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其精髓,认识其本质,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做有深厚文化涵养、以中华优秀文化为荣的大学生。
  2.注重礼仪,提升涵养
  中国古代,礼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认识到当前不文明礼仪行为的同时,更应该当好礼仪文明的先行者,以优良的文明礼仪,高尚的道德素养将中华传统精髓延续,将社会不良陋习弃,推进国家文化自信。
  3.肯定成就,提升自信
  现实中,往往会有个别人抱着&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想,张教授的演讲比较好地回答了这些人的问题。用事实说明国家的进步是人类的一个奇迹。大量留学生学成后选择回国,国家基础设施不断进步,这不是国家的进步是什么。所以,要肯定我国建设的成就,没比较你怎么知道我们自身的优势,我们要全力支持国家发展,提升民族自信心。
  4.理性思考,避免盲从
  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西方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始终都在通过各种渠道试图唱衰中国,破坏中国发展的大好局面。对此,我们要有理性的思维,正确的判断。张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还要被西方被美国这么浅薄的话语忽悠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会诅咒我们:&一手好牌,当时的好牌,怎么当时打成那个样子?&这不是给我们很好的警醒么。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理性地对待网络上、媒体上的言论,用理性的思考、缜密的求证去分析你看到的种种表象,避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忽悠。
  一个国家的自强,一个民族的自信,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我们对中华文化、对党和政府、对国家成就的信心,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更多热门推荐阅读: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抢先看New  Top
最热文章榜Hot  Top  上周到欧洲参加一些有关国际经济和国际货币的小型会议,所到之处,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第一、中国出口世界第一、中国进口世界第二、中国人对全球奢侈品消费的贡献第一、 中国人对全球旅游业复苏的贡献第一、中国人到海外投资和兼并收购势头迅猛、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扩张全球瞩目、中国的态度对海湾中东局势举足轻重、中国经济究竟会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几乎所有有关中国的事情都是热门题目。当然,其中最热门的题目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终将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  反观中国,许多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似乎远远不如老外们那么信心十足和理直气壮,他们甚至对中国怀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毫无希望、悲观厌世乃至幸灾乐祸的病态心理。我不知道这种莫 名其妙的病态心理从何而来,反正只要稍微浏览一下某些国内网络上的评论,似乎到处充斥着此种令人觉得非常丧气、非常无聊的一些怪论。譬如:  当全世界报道中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时,他们就说那都是虚假的、是虚造的数字,不值得相信。  当人们谈论中国出口世界第一之时,他们立刻就斥责那是中国人血汗和环境污染换来的可悲结果,不值得称赞。  当世界媒体、政界和学界辩论“中国模式”之时,他们马上变得非常生气,说中国怎么会创造出一个自己的模式?言下之意,似乎中国的一切都是“拿来主义和舶来品”,永远也只能是“拿来主义和 舶来品”!  当许多企业历尽艰辛努力开拓跨国经营之时,他们就站在一边,以一种“裁判者”和“算命先生”的口气,大言不惭地高呼:中国企业搞什么国际化?趁早别忙乎吧,中国企业国际化不可能成功的!& 你们怎么斗得过美国、欧洲和日本人?  当有人大力提倡“国学”、主张弘扬中国数千年优秀文化之时,他们就更加来劲儿和愤愤不平了:中国文化算什么?中国有自己的哲学和文化吗?中国文化不就是封建帝制野蛮独裁吗?孔子算老几? 他是一个失败者(一位颇为著名的“文化明星”评价电影《孔子》之时就如是说!)  当人们开始负责、认真地讨论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之时,这些人立刻就站出来高呼:打住!打住!人民币怎么可能国际化?别痴心妄想吧,主导世界的货币只能是美元,过去是美元、现在是美元、将 来还是美元!谈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傻瓜们,趁早歇着吧!(此处引用的是某些网友的原话!)  当少数外国人哗众取宠,说“中国即将崩溃”、“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做空中国吧”之时,国内就有许多人跟着起哄,连篇累牍忙不迭地帮助证明中国即将崩溃。君不见,2001年,一位名叫章 家敦的人就曾经出版《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预言中国经济和共产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就要彻底完蛋!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据说最近这个人又修改了预 测,说是再过10年中国就崩溃!此类预测纯属胡说八道,是一种无聊情绪的胡乱发泄,既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压根儿也不了解中国。它只不过再次证明:总有那么一些人内心深处希望中国崩溃,他们 永远不希望中国强大,不希望中国人过好日子。  ……  此类稀奇古怪的言论,我随手就可以列出数十条乃至数百条、数千条!  一言以蔽之,对中国过去所做的一切和今后打算做的一切,毫无条件地加以怀疑、指责、否定、鄙视、蔑视、唱衰、幸灾乐祸、讽刺挖苦、吹毛求疵。对民族的过去采取完全、绝对否定的虚无主义态 度,对民族的未来采取完全、绝对失望的悲观主义立场,对民族的灾难幸灾乐祸,对民族的成就视而不见,对西方文化和文明(主要又是英美文明)却采取完全、绝对崇拜的洋奴主义态度。这样的心 理、情绪和想法,我敢说,至少在一部分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也包括中国一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  许多年前,一位我非常尊重的大学者曾经非常严肃地对我说:海外(包括香港)确实有那么少数中国人,他们最怕中国好,最高兴中国不好。只要听说中国哪里要出事儿,譬如说中国出乱子、要崩溃 ,这些人就高兴得欢呼雀跃,开香槟庆祝;只要听说中国好起来了,譬如中国经济一天比一天好,世界影响力一天比一天大,他们就如丧考批,天天骂娘,恨不得那不是真的。多年来,这番话总是萦 绕在我的脑海,总也挥之不去,越想越不是滋味。因为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不希望自己那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过得好一点。你可以不喜欢某个人、某个企业、某个团体、某个党派,为什么会希望一 个民族、10几亿人口永远处在“完蛋”和受人欺压的状态呢?  没有人否认中国依然有许许多多问题,有些问题还非常非常严重,譬如权钱交易和严重腐败、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假冒伪劣和斯文扫地、政治体制跟不上经济发展、文化教育 亟待改革、法治制度远未健全……然而,完全丧失民族自信心,对一个民族的一切采取怀疑、指责、否定、鄙视、蔑视、唱衰、幸灾乐祸、讽刺挖苦、吹毛求疵的态度,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吗?鲁迅先生说得好: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换一句话,否定和鄙视绝不是办法!  以我个人来说,我从来没有否认过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金融、教育、思想、文化……所有一切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多年来,我对中国经济政策方面的批评算是非常尖刻和严厉的(必须承认, 我的有些批评并不恰如其分和符合事实)。然而,我从来没有毫无条件、毫无道理地去唱衰中国。扪心自问,我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是充满信心的。我是个无足轻重的普通公民、小人物,然而一个民 族不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公民和小人物构成的吗?中国人的心态,总喜欢把国家的命运、前途、问题和困难归咎于某个或某些“大人物”,动辄骂娘,幸灾乐祸。他们大概忘记了先哲“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教诲,何况“大人物”不也是从小人物成长起来的吗?  记得是2010年9月中旬吧,我到德国慕尼黑参加会议,一位欧洲最著名家族的新一代掌门人发表令所有与会者印象深刻的演讲。他说自己在1989年“六四”之后、全球主要大国集体制裁中国之时,开 始大规模投资中国和收藏中国艺术品。他说:“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的家族是整个欧洲收藏中国艺术品最多的家族之一,过去20年里,我投资中国艺术品的平均回报超过20倍。我想与各位分享的 最重要结论是,过去30年来,凡是唱衰中国的人都输得很惨,凡是唱多中国的人都赚得盘满钵盘。面向未来,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中国乐观主义者!”  我喜欢与朋友和学生们分享这个耐人寻味的有趣小插曲。我想一个外国投资者的观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有许许多多外国人深信中国文明和文化博大精深,非常伟大和了不起。许许多多中国学生和教 授却对中国文化不甚了了,甚至轻视和不屑。  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历史学者之一费正清临终之际完成《中国新史》(China: A New History),他坚信只有中国文化,才能够拯救人类文明。今年已经101岁的经济学大师、新制度经济学开山 鼻祖科斯教授深信“中国的奋斗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必将成为全球的领袖。这些大宗师级的老人家完全没有必要拍中国人的马屁吧。他们说的话你可以不信,却总应该静下心来考虑考虑吧。  为什么一部分中国人几乎完全丧失了民族自信心?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不得不深思的大问题!  毕生以“反省中华民族之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为己任的当代大儒牟宗三曾经以下面三句话概括自己如何将个人生命和民族生命结合起来:  学术生命之畅通,象征文化生命之顺适  文化生命之顺适,象征民族生命之健旺  民族生命之健旺,象征民族磨难之化解。  宗三先生学术生命之血脉和原动力,正是对自己民族的无限尊重和自信心!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9楼不论自信与否,或许都是部分人的感觉,我们一直在往前走,这就是进步。重要的不是现在的进步,而是国家的战略,战略得当,再往前走二十年没问题,战略不当,也就可能被国外势力运用,看看日本,看看欧洲,再看看美国。不受外部的干扰,做好自己的事。支持[0]反对[0]
28楼向先生这篇文章说到点子上了。中国有些人已经癌变了。支持[0]反对[0]
27楼我们谦虚、低调是没有错的。但是说中国发展不好的人,并不都是崇洋媚外的人,我们也憎恨洋人的,好的东西我们吸收,但原则会坚持。其实楼主的意思是不要走极端,尽管现在在批判我们的不自信,但自大也不好吧?把握好度是关键。其实我觉得好的态度应该是:祖宗的东西要在充分理解吸收的基础上去芜存菁(反对抗拒传统文化,反对对传统一无所知的人来批判传统),对自己过去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失败客观分析不偏不倚(反对过分自大和夸张的自鄙),谨防新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反对一味崇洋媚外,也要提防老外有意无意的奉承,不要被老外捧上了天,掉下来自己会摔死!)。支持[0]反对[0]
26楼14 楼应来霉国看看,在去民主主子希腊,中国是真民主,西方是假民主。支持[0]反对[0]
25楼预言中国经济和共产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就要彻底完蛋!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据说最近这个人又修改了预 测,说是再过10年中国就崩溃!此类预测纯属胡说八道,是一种无聊情绪的胡乱发泄,既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压根儿也不了解中国。它只不过再次证明:总有那么一些人内心深处希望中国崩溃,他们 永远不希望中国强大,不希望中国人过好日子。支持[0]反对[0]
24楼当裸官出现,我很担忧,当看到网络调查说省部级高官对裸官很宽容,我很害怕!我只是小民,可我害怕中国真的就这样被和平演变了,当时美国人们说和平演变针对的是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但是我发现似乎在我们80后努力证明我们依然爱国时,国家的高官们已经是“外国人”了支持[0]反对[0]
23楼宠辱不惊。支持[0]反对[0]
22楼博主所提的成绩是那些人创造的呢?中国最普通的民工、农民、产业工人、知识分子,而不是官员,官员之所以向外国去,是因为心虚(拿了不该属于自己的钱)。
中国人的成果即将被糟糕的制度所吞噬,不马上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中国改革三十年的成果将丧失殆尽。
最多10个月,中国将面临巨大危机。支持[0]反对[0]
21楼------我告诉大家这其中的原因吧。有些外国高人都看清楚的问题,中国太多人看不明白,最重要的是那些人已经站在了西方山峰的高处----也就是绝境之地,在另寻出路中,发现了身后的东方还有中国这么一座更高的高峰!而我们的大队人马,才在亦步亦趋地追赶着人家已经开始掉头的脚步呢!
&&&&我的看法是,既然现在重建中华文明和中国人的自信还较难,那我们还不如干脆调整一下思路,集中火力向居于垄断地位的西方体系,猛烈地开炮。我们只有彻底摧毁一个大家顶礼膜拜的旧世界,才能重建那让中国人自信起来的新世界!支持[0]反对[0]
20楼14楼说的:独*裁制度,强化人的奴性;民*主制度,弱化人的奴性。独*裁专*制制度是扭曲人性、恶化人格的最恶劣的制度。-------令人耳目一新。支持[0]反对[0]
19楼是个外国人都是中国人的老板,你在老板面前能有多少信心?支持[0]反对[0]
18楼&&&&&&中国人的自信心到哪里去了?这是个十分需要追问并且十分紧迫的问题,等到大家的自信心完全丧失的时候中国也就玩完了。
&&&&&&欧洲人的艺术品投资事件只能证实中国之外对于中国价值赚取时机问题而不能说明“中国人的自信心到哪里去了?”是不该存在的。
&&&&&&要问“中国人的自信心到哪里去了?”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中国的管理者们与被管理者们。
&&&&&&这确实需要我们自己来完整地回答:中国人的自信心到哪里去了?
&&&&&&君不见在中国占有金钱者大多缺了德,我这样说也许难听,看一看出国高消费团体者的张狂、傲慢、轻浮行为与粗俗言语经常发生;有权者的贪婪、无知、骄奢和荒淫及阴阳面孔无数;还有部分以“专家”、“行家”、“内行”、“学界权威”等标识的“知识分子中的败类”们趋炎附势、恃强凌弱、颠倒黑白行径时常出现,这些事实的发生虽然不是普遍但却已经占据了中国人太多的精神与物质空间。
&&&&&&虽然在我们的身边有权者、有财者、有文化的纤纤君子还是有不少人在坚守、在保持、在抗争着,如此事态难道能不让“中国人的自信心到哪里去吗?”。剩下能够否保固中国信心就只如果只望于无房(如无家)无业(就无食)者,自信又何了了罢了?恐怕就是神仙也难。
&&&&&&要让中国人更加自信,那就让裸官早日消亡吧,因为“中国的裸官”在本质是对于“以中国作为祖国的完全背叛”,如果继续让“已经背叛中国的人担任和参与中国的执政特别是担当行政官员”则实质是“对于中国本身的嘲讽和全体国民的愚弄”,裸官们既然认为“人是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国籍的”哪就“让他们与他们自愿选定的国家去生活”吧,何必还让“这些灵魂与精神已经不属于中国的家伙们”赖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肆意为所欲为、偷盗、贪腐、行骗愚弄百姓呢?
&&&&&&让裸官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真让世界人民笑话!让国民蒙羞!
&&&&&&强烈建议人大通过立法:立即坚决制止裸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的存在,迅速通过公务人员与官员的任职前、中、后的财产拥有、购置、买卖、处置及直系亲属禁业的公开接受监督的规定。只有这样腐败才能得到及时、有效扼制,社会风气才能回归良性态势,政清生民和、风清会气爽,自信方可回归中国。
&&&&&&任何自信心需要信念以外,更多的是因为业已存在的经历!支持[0]反对[0]
评分与评论
&&评论员用户名
&& 发贴后,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的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
自由经济学家,《环球财经》主编。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先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欧元之父”、国际宏观经济学奠基人、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的创始人之一。著作:《产权理论和企业制度》、《张五常经济学》、《不要玩弄汇率》、《对美国政府说不》,翻译出版六卷本《蒙代尔经济学文集》。
联系我们:QQ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小标题)丧失文化自信力是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别的时期,李鸿章说这个时代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与&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确实,晚清社会遭遇了任何一个朝代所未曾有过的危机。
  这个危机往往被描述成&亡国灭种&,但不全然如此。纵观晚清,中国虽然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既未&亡国&也未&灭种&,相比起历史上的起义政变,改朝换代,血腥屠杀,极度腐败,不晓得平和多少倍。那么,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晚清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所在,晚清社会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晚清社会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有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侵犯主权的战争危机;有西方列强殖民掠夺的贸易危机;有周边国家虎视眈眈侵吞领土的边疆危机;有外国银行向清政府放贷致使金融市场被控制的金融危机;有海关、税收被列强把持的财政危机;有革命党暗杀、起义不断的革命危机;有藩国不断&独立&、中国的宗主国不断丧失的外交危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试问,上面哪一个(些)危机是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是战争危机吗?我认为不是。应该说,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的改朝换代,都是中原的王朝被打败推翻的结果,既有败于&自己人&的,也有败于外民族的,比如宋朝败于蒙古族,明朝败于满族,而且有败得十分惨烈的,比如明朝败于满族,屠城的事都发生过。
  相对历史上中原王朝被外民族整个地推翻侵占,晚清被西方列强打败几次,虽然也很惨,但无非是被割让了一些领土,侵占了一些主权,一些城市被开为商埠,人家八国联军即便攻破了北京,也没有将满清政权颠覆掉,然后自己来称王称帝。如果仅以战争危机来作为最大的危机,则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战争,比起过去那些屠城式的战争,从规模、惨烈、结局来看,都算不得是最大、最严重,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来形容就显得太过。
  如果外敌入侵这样的战争危机都算不得是最大的危机,我想其他的危机,至少在晚清是等而次之了,就算是以推翻满清为目的地革命危机,跟列强入侵相比,只能算是&内部矛盾&,它确实是满清政权的最大危机,未必是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那么,晚清社会最大的危机是什么?我认为,是文化危机,即中国人丧失了文化自信力。
  前面我讲到,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满人把中原王朝一锅端了,我们仍然自信满满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我们在文化上有足够的自信力:军事上败阵并不可怕,文化上完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能够战胜征服者,同化征服者,最后,征服者还得乖乖学我们一套,按我们那一套来搞,最后政权也还会满到我们手里。
  我们文化上那一套无非孔孟之道,千年而下的秦制,耕读为业等等,无论剽悍如蒙古,野蛮如满清,入主中原就会兴起学习华夏文化的热潮,最终都会被华夏文化征服同化掉,外民族变成了&中华民民族&的一分子。所以,我们虽然被外敌征服打败,自己的文化自信力还在,就可以把一切慢慢地再捞回来,甚至由于在文化上怀有优越感而对征服者报以鄙夷的眼光。历史不是一再地如此证明了吗?
  然而历史发展到晚清,这一套似乎不灵了,我们不光在军事上、贸易上、金融上、财政上、外交上遭到了打击,最为重要的是在文化上也面临了从未有过的打击,而且是致命的打击。
  事实上,晚清社会没有我们现在想象的那样不堪,虽说比起&康乾盛世&确实要衰落不少,但当时的中国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并不是全球最落后的国家,有资料显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大清帝国的GDP依然超越大英帝国,为全球第一。即便这样,中国人在他们原来所鄙称的&夷人&面前,再也难以挺起骄傲的胸膛,尤其是士大夫动摇了对传统文化的信仰,极力主张学习吸呐西方文化,自身的文化自信力和优越感荡然无存,这就是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这场深刻的文化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华夷之辩&的世界秩序观的崩溃,一是传统儒学中心地位的丧失。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文化,自汉以降,是以儒学为中心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位一体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优于其他少数民族或世界民族,并由此产生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感和文化自信力。那些在文化上尚未开化的落后野蛮民族,都应该来向我们学习,定期朝拜,作为一种恩典,我们可以将它们当作属国予以关照。
  正是这样一种文化自信,我们把自己视为文明之地,中央之国,并据此形成了&华夷之辩&的世界秩序观,即中华帝国是世界的中心,向四面辐射开来,周边的或是更远的&夷狄&对中华文明怀有向化之心,&慕圣德而率来&,而我们则负有抚驭万邦,以优秀的文明来开化训导他们的义务,使他们纳入到中华文化的范畴里来,分享高度发达的文化福音。
  与&华夷之辩&世界秩序观相对应的,是中华帝国与周边国家在关系上形成的&朝贡制度&,中国是临驾其上的宗主国,而被圣泽的国家是藩属国。藩属国必须定期遣使来朝贡,像写表决书一样称颂中华帝国如何如何文明,君主如何如何圣贤,自己如何如何向往和追求中华文化,甘愿做中华帝国的属国。这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万国仰望圣明,皆来朝进贡,而我们则一统华夷,抚慰万民。这是何其居高临下,凌驾一切的文化自豪感和优越感!
  可是,这样的世界秩序在晚清遭到了彻底的挑战,西方崛起的资本主义需要资本扩张,需要建立起世界大市场,进行全球贸易流通,就需要打破政治壁垒,构建新的资本主义国际秩序,可以比拟地称为&资本之辩&。
在这两种秩序的冲突争夺中,&华夷之辩&显然不是&资本之辩&的对手,旧的世界秩序必然被新的世界秩序所替代。1883年中法战争,越南脱离中国的&抚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被迫承认朝鲜&独立&,华夷秩序中最后一名成员被划出,历经近两千年的华夷秩序寿终正寝。不久,随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华帝国不仅自己丢掉了属国,自己也部分地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意思是部分地成了列强的属国。
  中国人头脑中一种根深蒂固的&世界秩序观&被摧毁颠覆,世界再不是&四夷率士归王命&了,中国再不是中央之国,中华文化不仅不再担负着对少数民族或世界民族导以礼义、变其&夷&习的重任,而且自己还有被扫地出门的危险。那翻译《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学者严复不是说了么:中国弄不好,有一天会被开除球籍。这就不仅仅是&华夷之辩&的崩溃那么简单了,而是整个民族文化还有没有立锥之地的问题,可以想象那种危机感是何其震惊,何其强烈,何其沉痛!
  这样的文化危机一直深远地纠缠着中国人,直到胡适、鲁迅这一代人,甚至我们这一代人。胡适的原名叫胡洪骍,因为特别推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改名为叫胡适。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在西方文化面前失去了自信力,鲁迅才写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来回应这个的时代问题,想要重新唤起人们的文化自信力。
  再有就是儒学(中学)衰落,西学兴盛。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不再像过去那样对知识精英具有吸引力,给人以优越感和自信力,被奉若神明,为之托付终身,皓首穷经也觉得值。当他们接触了西方文化后,便被吸引并大谈&西洋国政民风之美&,纷纷成为儒学的叛逆者。从徐继畬、王韬、冯桂芬、马建忠、郑观应、郭嵩焘、张树声、薛福成到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都表现出对儒学的反叛和对西学的学习和汲取。
  徐继畬对西方文化赞美有加,尤其是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向往不已,认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得三代之遗意焉。&就是说远古的三代,我们的政治就是这样的,哪个有德望就推选他来掌权,这跟西方的民主政治十分相似。虽然在这个时候,很多知识精英对民主政治还没有深切的理解,但他们已经初步认识到民主是个好东西。
  出使英国的中国首任外交家郭嵩焘因为对英国社会有亲身的感知和体会,更是觉得西方文化好得不得了。他说英国这个国家,&彬彬然见礼让之行焉,足知彼土富强之基之非苟然也&,他甚至还说,英国由于&仁爱兼至&,是个礼仪之邦,赢得了&环海归心&,如此羡慕得流涎,哪里还像一个饱读孔孟的士大夫,分明就是一个文化逆子嘛。
  正是对西方有亲历的缘故,郭嵩焘说起西方的政治,比起徐继畬要系统得多,他说西洋有&乡绅房&(议会),议员受百姓之托公议政事;说那里有民主选举,&所用必皆贤能&;说那里的国家不是私人的,统治者因民众的满意与否不断更换;说那里有政党,&各以所见相持争胜,而因济之以平&;说那里有言论自由,&直言极论,无所忌讳,庶人上书,皆与酬答&&&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些知识精英看来丑陋不堪,用谭嗣同的话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就是说,两千年来,被我们鼓吹得尽善尽美,足以开化异族的文化,不过是暴政加强盗的文化,我们号称讲仁义道德,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真正的讲仁义道德在西方,是西方文化。
  康有为早年所学为传统儒学,是一个标准的士大夫,后来对西方有了了解,又到香港游历,思想发生根本转变,认为西方人并非&夷狄&,治理国家很有法度,从此立志讲求西学。他自己编写《康子内外篇》,预言世界将发生三个变化:其一,君不专,臣不卑;其二,男女轻重同;基三,良贱齐。认为天地生人,根本平等,君臣、男女、地位都应平等相待。这等于完全把传统儒家文化里最基本的东西&君君臣臣&的等级制否定掉了,哪里还能以此文化为自豪。
  (小标题)三个层面的文化危机自救实验
  有危机就要拯救,文化自信心被摧毁,就需要进行文化自信心的重建。摧毁需要时间,重建更要时间。可以这样讲,从晚清到现在,在这170年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当然,广义的文化分为三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因此,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三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贯穿始终。
  这三个层面的建设与晚清至&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三个阶段相吻合,与也中国文化的三次危机拯救相吻合:第一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这属于物质层面的危机拯救。部分觉醒的知识分子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铁路轮机和声光化电来维护中华传统文化,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这属于制度层面的危机拯救。其间,无论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张骞、汤化龙为首的立宪派,不是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派,都认为改造中国首先要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等深层次的东西;第三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属于精神层面的危机拯救。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开始了改造国民性和开启民智的思想意识上的反思。
最开始,清政府或中国人以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是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这样的物质层面上的东西所威胁所打垮,文化自信的维护只需要做一些&技术处理&,&修补工作&,也就是说,我们从骨子里仍然承认自己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优越的,迟早会把西方也同化掉,最少不会被西文化所侵占,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提法的根本原因所在。中体西用是要清晰地表明,我们保留什么,学习什么,我们要保留的核心是我们的制度和精神,要学的只是西方的兵器、化工之类的技术,甚至自视甚高的某些中国人连这个都不想学,认为那是奇技淫巧罢了,这是跟&玩物丧志&,&不务正业&有来一拼的东西,正是这种藐视的心态致使中国科技停滞不前,落后列强。
  这一时期、这一层面上的文化危机拯救活动,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特点是在政治上、精神上拒绝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样样都好,只是武器装备不如人,只需要修练武器就可以了。所以这是一次仅限于器物层面的改革,奉行的是&中体西用&的原则。北洋大臣、洋务运动领头人李鸿章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引进外资,鼓励民办企业,开放通商口岸,等等,一切努力旨在学&技&,以便&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能不说洋务运动取得了历无前例的成就,现代文明在这个古老的帝国显出璀璨之光,电灯,电报,电话,火车,汽车,枪炮、船舰,采矿,纺织,机器&&这些西方的物质文明成果纷纷落地中华大地,中国人像看万花筒一样看这些神异之器在翻江倒海,日新月异,发挥着他们从未想过的奇异功能。中国人以为用技术的奇力修补一下物质层面的不足,又可以重拾中华文化自信力,然而,事情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持续了30年的洋务运动即便在物质层面上的成就也是难以拎得上筷子的,甚至可以说30年的心血最终以梦想破灭而告终,李鸿章终究是衰败的大清王朝的一个裱糊匠而非建筑师。
  1894年甲午战争暴发,一向被中国人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一举击垮了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海军之一北洋水师,1895年李鸿章忍辱负重去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背负一生的卖国贼恶名。接着,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大连湾。一系列事件将洋务运动的成果打得落花流水,慢慢滋长自信力再度被打回原形。尤其是甲午战败大大出乎国人的意料,国人稍为重建起来的一点点自信一下子被摧毁得精光,因为这一回,打击我们的不是西方列强,而就是周边的一个小岛国,一个曾经被纳入华夷秩序,对中国俯首帖耳的小日本,这种心理的打击是致命的,宣告了物质层面的文化自救运动彻底破产。
  物质层面的文化自救运动的彻底破产让中国人彻底清醒,光是进行物质层面的文化自救是不行的,关键要靠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改革。日俄战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发现,俄国不是败在兵力,而是败在政治制度上&&&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 
  为了探索政治制度上的文化自救之路,于是就有了戊戌变法,有了立宪运动,有了辛亥革命,这三个历史事件看似孤立,其实有一个内在的线索,那就是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文化自信力的重建。作为这一系列政治文化自救运动的开端就是戊戌变法。
  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提出了三条变法纲领,说是再不实行变法的话,不但要亡国,到时皇帝你老人家想做普通老百姓都没有机会,光绪皇帝听了很是震动,决心变法,亦希望利用变法给自己揽权,走出慈禧专权的阴影。
当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虽然存在矛盾(是否该用&党&来称谓是值得商榷的),但在借改革以巩固大清统治,维护共同利益这点上是一致,慈禧太后对变法一度表示默认。得到太后的支持,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遣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等。
  改革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戊戌变法触动了一部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的极力反对。比如光绪皇帝要裁汰绿营,编练新军,这是要拿掉绿营官兵的饭碗,却没有给他们适当的出路,他们当然不干,于是成千上万的官僚、军官就跑到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外又哭又闹。最要紧的是,这次改革触动了慈禧太后的权柄,这是她绝不能容忍的,由她点头开始的变法又在她的摇头之下草草收场,力倡变法的六君子亡命菜市口,一些变法维新人士遭通缉,被迫流亡海外。中国人第一次企图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文化自救的行动以失败告终,留下的不是血的教训和无限的反思。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政治改革的时代要求没有消除,中国人重建自信力的内在要求始终没有放弃,并越来越成为执政当局的一种压力。在这样的内在吁求尚未得满足之时,外在的打击接踵而来。1900年,穷途末路的清政府打算利用义和团&扶清灭洋&,可是,义和团既不能扶清也不能灭洋,对内无法无天,尽搞破坏活动,扒铁路,剪电线,杀跟洋货洋人有关联的中国人,对外践踏国际规则,烧教堂,杀洋人,招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本人仓皇逃往西安,满清王朝走到了危险的关口,中国人的自信心走入了谷底,时势再次把清政府拉到政治改革的轨道上来。
  没有选择的选择,清廷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中国人为了挽救文化自信力,又回到了曾经失败的变法上来。日,慈禧太颁布&变法上谕&,称&世有万古不变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成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月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仿如琴瑟之改弦&&&,从此开始了晚清新政。
  这道上谕十分有意思,它虽然承认必须要进行政治制度层面的改革,但却又强调&不易者三纲五常&,就是说,这是一次有妥协的改革,&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它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化本位主义,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改。不过,这毕竟是一次大让步,不再固守祖宗之法不可变。
  无论是假改革还是真改革,一旦改革,一项改革本身会推动着更多的改革,当主要着眼于经济改革的新政深入下去,政治改革的要求重新冒出来。为顺应对政治改革的呼声,1905年,慈禧派镇国公载泽等五大臣赴欧美各国考察宪政。考察团的行程遍布日、美、 英、法、比、德、奥、丹麦、瑞典、挪威十国,以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和救国的办法。五人归国后向慈禧太后汇报:中国必须立宪,只有立宪,才能&皇权永固、外患渐轻,内战可弥&。无论是真愿意还是做样子,清政府总算主动地开始了制度层面改革。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两年后,宣布9年预备立宪期限。这次政治改革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曰君权不可侵损;二曰服制不可更改;三曰辫发不准剃;四曰典礼不可废。&但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破天荒的改革,对君权进行了很大的约制,比如讲具有议会雏形的资政院可以对政府预算进行监管,这是君权至上时代不可想象的事,确实给人以无限的政治想象空间。
  清廷立宪,给中国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宣布预备立宪后,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庆,破涕为笑&&额手相庆曰:中国立宪矣,转弱为强,萌芽于此&。所谓转弱为强,其实就是期望通过政治层面的改革者,来重拾优越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多灾多难的国民没有福气盼到立宪的到来,清廷没有呼应立宪派的要求,不但一再推迟,而且还不断集权,搞起皇族内阁,国民认为清廷立宪缺乏诚意,感觉被愚弄一般,对清廷越来越疏离,原先还把革命党视为乱臣贼子,后来却转向同情或支持革命,立宪运动被辛亥革命腰斩,中国人又错失一次重拾信心的绝好机会,真是国人之大不幸。
  此路不通,再换一条,经历了戊戌变法和立宪运动两次制度层面的文化自救失败后,中国人很自然地选择以革命以暴力的方式来实现政治改革。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中国哪怕挪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更何况要进行政治改革,守旧的势力实在太强了。以革命的方式固然可以办成事,但成本实在太高,后遗症也多,最可悲的是,鲜血换来的往往总是一些事与愿违的东西,而且一再被历史证明着。
  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在亚洲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国,但是,中国人仍然没有因此获得想要的自信力,辛亥革命后,复辟倒退,军阀混战,反倒让国人生出了&民国不如大清&的感叹,苦苦追求的东西竟然并不是想要的东西,国民的迷茫困惑可想而知。鲁迅在1932年的一篇文章中回忆:&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可见中国传统专制政治根深蒂固,很难摧毁,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是仿效西方政治制度,是邯郸学步,尤其是辛亥革命步子又迈得很大(一步到共和),结果出现踉跄、复辟倒退,以及军阀混战,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二是证明文化自信的建立绝非搬一套制度来操作就大功告成,政治文化层面的信心重建的一波三折表明,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必须要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得到潜移默化,形成精神信仰,坚定的民族意志,这就上升到了精神文化层面的构建。
  确实,一系列政治层面的文化自救失败让人失望也让人思考,西方好的政治制度为什么拿到我们这里就不行了呢?就&南橘北枳&了呢?不是说人家的东西不好,而是因为中国旧的文化传统不适宜这种制度的生长,建立民主共和政治体制,必须铲除旧的土壤,彻底打碎旧的文化传统,在精神层面上除旧布新,这就是&五四&运动到来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从戊戌变法到立宪运动,再到辛亥革命,政治改革虽经一波三折,还是终结了君主专制,可是,在社会的更深广处,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奠定的社会基本结构和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五四&运动就是要从精神层面上去彻底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激进者甚至期望通过反思、甚至彻底否定传统,实行全盘西化,以此来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很遗憾,&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并没有完成就结束了,这不能不说是一次烂尾楼工程,而让中国人的又一次文化自救破产。
(小标题)落后的文化难树自信力
  从根本上讲,晚清社会之所以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是因为那些一直被我们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华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对比起来,显得落后了,落后者是很难找到自信力的。而在此之前,我们没有这样的遭遇,我们的文化傲视夷狄,无论哪个外来民族入侵我们,甚至江山都换了外族做主人,唯一不换的是那生生不息的文化,中华文化与入侵民族的文化比较起来,可谓高度发达,外来文化常常不免被同化,这正是我们的自信力的来源。
可是在晚清,中国文化已经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先进文化了,晚清文化在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而西方是民主政治(君主立宪或是民主共和);经济上,晚清是封建小农为主的经济,而西方是机械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晚清是&三纲五常&为主的封建等级文化,而西方是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开放文化,后者是更高一个层级的文化,落后的文化怎么可能驾驭先进的文化,握控先进文明要素,并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当落后的文化面对先进发达的文化,并发生碰撞时,便摧枯拉朽般败下阵来。
那么能不能用一种兼容的方式来处理呢?当然可以,除非落后者不愿进步,或者先进者对你毫无改造的兴趣,各安其是,否则就很难办。比如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事实证明不行。为什么?因为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相遇并冲突时,只会以先进文化为体,而不会以落后文化为体,就像汉文化与满洲文化相遇冲突时,肯定是汉文化为主体,尽管满洲人掌握着国家权力,也仍然不能阻止汉文化作为中国社会主体文化的位置,以落后的中学为体,以先进的西学为用,就像要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很难。
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到晚清,已经丧失了其本来的积极前进动力,因为专制禁止了自由思想,知识分子只能做一些炒剩饭的事,如注释、考据过去的经典,抹杀了人的创造力,构了对现代化的阻碍,它必须要转型,以期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再度展现迷人色彩。
晚清社会的危机,就是中国社会转型在国人内心里造成的文化自信危机。这个转型,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当然,我们讲转型是一个承接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丰富复杂的对话、对抗过程,具体到这个过程之中,充满了矛盾冲突。这个过程中的冲突,有学者归结为十个方面:一,重农抑商与现代商品经济的冲突;二、平均主义传统与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原则的冲突;三、因循守旧的传统与现代革新创造精神的冲突;四、悠闲散漫传统与现代效率的冲突;五&反求诸己&的认识方式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冲突;六、泛道德主义传统与现代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七、家庭本位传统与现代个性自由的冲突;八、家长制传统与现代平等观察的冲突;九、遵官贵长的权威主义传统与现代民主精神的冲突;十、人治传统与现代精神的冲突。
  我认为这个归纳是确切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激烈但却是一个漫长的拉锯战,会有反复,但总的结果,是传统文化让位于现代化,虽然可能存在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现代化吸收内化传统文化的色彩。
本文摘自廖保平新书《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2011年6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该日志已被搜狐首页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