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固态硬盘为什么容量小只有4M容量了

【转帖】固态硬盘寿命测试一年半 连写2500TB终于全挂_固态硬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7,909贴子:
【转帖】固态硬盘寿命测试一年半 连写2500TB终于全挂收藏
固态硬盘可靠性测试:写入22TB数据之后……SSD固态硬盘相比传统HDD机械硬盘的优点是性能强、体积小、无噪音,但是特殊的工作原理也让它的使用次数有限,而且这个次数还会随着制程工艺的升级而降低,编程/擦写循环次数从之前的5000+降低到3000次甚至1000次。SSD使用寿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厂商一次次强调随着SSD容量的增加和主控技术的进步,SSD有限的写入次数对使用寿命来说并不是严重问题了,不过想打消消费者的疑惑还没这么容易。此前网站以TLC闪存的三星840 SSD为例做了一次长期的SSD使用寿命测试,结果显示其可用写入次数是大大超过官方标准的,TLC闪存的可靠性也不是问题。现在又有媒体来接力了,TechReport也做了SSD使用寿命的长期测试,不过他们采集的样本更多,使用了6款SSD,包括三星840 Pro、三星840、金士顿HyperX 3K(这个使用了两款,一个进行可压缩数据测试,一个进行不可压缩数据测试)、Intel 335及海盗船Neutron GTX,容量都是256GB或者240GB的。
马尔代夫、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多国酒店全部订一晚送一晚,3天限时优惠
他们使用了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软件进行大规模数据写入,现在过去了两周多了,写入的数据已经达到了22TB,是时候检验一下这六款SSD的情况了。
第一个节点选择22TB是因为这个写入量是Intel公布的335 SSD正常使用寿命,官方称它可以在每天20GB的写入量情况下使用三年。此外,金士顿的HyperX 3K SSD官方公布的写入量是192TB,其他三款SSD就没有官方数据公布了。
首先来看各个SSD的平均写入速度,但是上述数据并不具备可比性,因为为了加快测试进度,这6个SSD是安装到了两套平台上同步进行的,有的使用了SATA 6Gbps接口,有的使用了SATA 3Gbps接口。上面的平均写入速度只能用于评估各SSD写入22TB所用时间。相比速度绝对值,他们更关注的是写入22TB数据之后的SSD性能的前后变化。这时候的测试结果是恢复到之前测试平台和系统上进行的,因此前后结果可以对比。写入22TB数据后的随机、连续性能变化:
。。。。。好老之前了的吧
连续写入速度变化随机读取速度变化随机写入速度变化
大部分测试中SSD前后性能变化都在1-2%左右,考虑到误差因素,可以说他们在写入22TB数据之后性能并没有什么变化。让人吃惊的是金士顿HyperX 3K SSD的随机读取性能,不论是可压缩数据还是不可压缩数据,性能都提升了30%以上,Intel的335 SSD也小幅提高了8%,这二者使用的都是SF主控。此外,SMART信息也会不断追踪SSD的坏块、写入数据量等信息,不过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有坏块出现,这些SSD依然很健康。测试中有2个型号的SSD都使用了SF主控,而且随机读取速度在写入22TB数据之后反而有46%的提升。另外,数据压缩测试中,不可压缩数据写入了22.8TB,而可压缩的那个只写入了15.5TB数据,节省了32%,还是有用处的。再看下SSD的写入放大。两款HyperX 3K SSD的本机写入量都是21.6TB,实际写入数据一个是22.8TB,可压缩的则是15.5TB,写入放大率分别是1.05和0.72(注:这种持续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写入放大率不会很大,接近1是很正常的)。Intel的335 SSD的NAND写入量是22.9TB,主机写入量是21.6TB,写入放大跟金士顿HyeprX 3K差不多。至于其他SSD,因为追踪不到NAND写入量,所以无法计算写入放大。以上就是写入22TB数据之后的基本情况,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100TB,估计还要等很长时间了
固态硬盘耐用性试验:200TB重压下的坏块TechReport从今年八月底开始了一项固态硬盘耐用性试验,找来多款240/256GB的产品对它们持续进行写入,看看什么时候会挂掉,性能又会如何变化。半个月后他们写入了22TB数据,相当于连续三年每天20GB,所有硬盘都应付得很好。现在,数据写入量已经达到200TB,相当于连续五年每天100GB,终于有扛不住的了。
其实在写入量超过100TB的时候,三星840就第一个出现了问题,S.M.A.R.T.属性中显示有11个重新分配的扇区,换句话说就是有了坏块(bad block)。三星840采用的是3bit TLC闪存,写入耐久性本来就比其它用2bit MLC的要差一些,这并不意外。不过尽管如此,这块硬盘的性能、容量都没有丝毫变化,一切表现正常。写入了200TB之后,三星840重新分配的扇区已有370个,金士顿HyperX 3K也有了四个坏块。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测试用了两块Hyper 3K,其中一块写入可压缩数据(46%),另一块则和其它一样用不可压缩数据,出问题的是后者。这显然是SandForce主控的缘故,经过它压缩的前者实际只向闪存写入了143GB。金士顿HyperX 3K的区块大小为4MB,所以损失的总容量为16MB。三星840的区块大小不详,三星也一直没有回应询问,从测试看应该是1.5MB,那么损失容量就达到了555MB。不过由于损坏并替换的区块都位于冗余容量内,两块硬盘的实际可用量都没有变化,Windows下仍然分别是HyperX 3K 224GB、840 234GB。三星SSD Magician工具显示840的健康状况依然是“良好”(good),但是用来获取S.M.A.R.T.属性数据的Hard Disk Sentinel却并不乐观:在它看来,写入100TB数据后三星840的健康度就只剩下了66%,840 Pro也不过78%,另外Intel 335也损失了12%。200TB写入后,三星840 19%的健康度看上去岌岌可危,840 Pro 51%也不怎么样,不过金士顿HyperX 3K(不可压缩数据)仍然有98%,写入可压缩数据的海盗船Neutron GTX都还是100%。此外,海盗船的工具没有健康度显示,金士顿的不兼容测试平台。
尽管有损坏的区块,以及看起来很吓人的健康度指示,但不得不说这些固态硬盘都很好地经受了考验,迄今仍可正常使用,而且不要忘了,连续五年每天写入100GB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性能上都有了什么变化呢?持续读取持续写入随机读取随机写入
魅族PRO 6s手机直降200元!给你多买一双新鞋、一条新耳机的理由!
100TB、200TB写入后都对六块硬盘的持续、随机读写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都和最初水准相差无几,200TB后也没有超过2%。值得一提的是,金士顿HyperX 3K的性能在写入22TB后反而大大高于最初,100TB之后仍然更高,200TB后才降下来。此外,测试人员还使用了Anvil的耐久性测试工具,安全擦除全盘后写入一系列随机大小的文件,直到预定的限制,然后在下次常规写入前删除它们,下边就是每轮写入的平均速度:
注意:六块硬盘连接在两套相同的系统上,但因为接口数量限制,两块HyperX使用的是SATA 3Gbps,其它都是SATA 6Gbps。这里我们对彼此性能差异没兴趣,只看各自性能随时间的变化。金士顿、Intel都使用了SandForce的主控,峰值都出现在22TB、100TB写入后的安全擦除,这使得主控暂时恢复了活力。三星840 Pro每次擦除后也会复活,但是性能飘忽不定、波动太大,不过从一开始就这样,可能和垃圾回收、内部管理机制有关,而不是闪存的问题。三星840出现了最明显的性能滑坡,从超过100MB/s跌到了大约85MB/s,但这和坏块没什么关系。海盗船的Neutron GTX反倒是越来越快了。试验还在继续,等着看写入300TB之后又会如何吧。
固态硬盘连续写入300TB:Intel 335也“坏了”TechReport坚持进行的固态硬盘耐用性马拉松试验再次达到关键节点,数据写入量已经走过300TB,现在各位参赛选手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最先出现问题的三星840 250GB情况正在持续恶化。100TB的写入后就出现了11个重新分配扇区,200TB后增至370个,300TB后则达到了833个。三星依然拒绝透露每个扇区的具体尺寸,如果按照1.5MB的猜测计算那就是1.2GB。看上去不少,但幸运的是,因为冗余容量更多,用户实际可用的仍未发生变化。840是唯一一个使用TLC闪存颗粒的,其耐久性存在天然缺陷,因此这一切都并不意外。写入不可压缩数据的金士顿HyperX 240GB之前出现了4个重新分配扇区,但此后表现稳健,没有进一步增多。另一款写入的是可压缩数据,感谢SandForce主控的数据压缩,实际写入量仅有215TB。除此之外,Intel SSD 335 240GB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出现了1个重新分配扇区。
健康度方面,S.M.A.R.T.属性显示840只有恐怖的1%,可谓岌岌可危,840 Pro 256GB也掉到了26%,不过三星自己的SSD Magician工具依然报告它们俩状态“良好”(Good)。Intel SSD Toolbox也报告其SSD 335状态良好,尽管健康度指数已经跌至58%。金士顿HyperX不可压缩版仍旧维持在98%,可压缩版和海盗船的Neutron GTX 240GB则坚挺在100%。这里其实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固态硬盘缺乏统一的磨损、健康状态评判标准,每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有的甚至根本不理会S.M.A.R.T属性指标,而第三方工具也只是在估算。
那么,此时的性能又有了什么变化呢?4MB持续读取4MB持续写入4KB持续读取4KB持续写入
除了金士顿HyperX 4KB随机读取中的一些异常波动,所有硬盘都维持在了最初的水准上,即便是情况日益严重的840也变化非常小。
这是每一次写入循环(大约190GB)完成后记录的写入速度。200TB节点后,840 Pro又爆发了一下,随后回归往常的飘忽不定。其它的都几乎纹丝不动,840也是如此,只有Neutron GTX又在逆天地缓慢增加了,虽然幅度极小。不停地写入300TB数据,相信这是绝大多数普通用户都不会碰到的,而如此残酷考验下固态硬盘们都坚持了下来,虽然有些扇区出现了损坏但都能及时自我修复,且丝毫不影响性能。这确实可以让我们对固态硬盘的长期可靠性大为放心了,尤其是TLC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糟糕。测试还在继续,我们等下一个节点……500TB。楼主的战争雷霆下载好了,要睡觉了明天早上起来在更新
吧商又给tlc做广告了?
下意识看了下发帖时间
tlc开始大卖
都快退市的型号,然并卵。
我还以为谁挖坟了呢
tlc的确是最先出问题的~ 不过要测新的型号暂时还早着呢
镁光mx200使用16nm颗粒?寿命低吧?估计能用多久?
inter535 通电8次,读取210GB,写入380GB,刚买几天的盘,这算啥水平???
只测试这些没卵用,根本不符合普通人使用固态情景,…………关键这时候读写数据还完整无缺不?关机断电下数据能保存多久?
神不是万能 而我无所不能
我看过一个类似的测试
总结下来就是你完全不必担心ssd的寿命
即使是tlc(但本人还是不会去买tlc 同样的价格我为什么要买tlc? 即使它跑分很好看)另外我记得那个测试海盗船这个变态写了800tb还是一点事没有!!那个测试是在卡吧看到的 大家都回复 要买一块海盗船 回家供起来
第一反应以为是坟   --机械硬盘如妻子,固态硬盘如同小姨子。
然并卵,这测试没意义,data retention time何在?掉电位的测试又何在?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6g固态硬盘实际容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