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学历学位加硕士学位的人应该是什么档次的

比如研究生和硕士是一回事吗?
学历和学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只要你本科能正常毕业,就能拿到“本科学历”,但如果要拿到学位证书,就需要参加相关的学位考试,通过后就是“学士学位”了。如果没有参加学位考试或没有通过考试,就只能拿到毕业证书,拿不到学位证。
而“硕士”、“博士”等,只是学历和学位的名称都一样,其实本质是不同的。
当你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是“硕士学位”,学历也达到“硕士”而已。
学历:本科
学位:学士
大概明白了吧?
学历是学习的经历的证明,学位才能代表你已经完成了你所修读的学业。按理说学位证书比学历证书的含金量更高些。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
研究生一般是3年,专业硕士,比如说法硕是二年;读完之后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但不一定是硕士学位,这要看你的硕士论文能不能通过并在规定的级别的期刊上发表;学费公费的不...
考研后还要读几年?
一般读三年,少数只要读两年即可。
本科4年毕业就是学士,学士再读3年毕业后就是硕士,硕士再读4年毕业后就是博士,博士后并不是学...
所谓的本科学历是指本科毕业证书,只要你有本科毕业证书,那你就是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是指你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没有什么纪律或者思想道德问题,学校就会...
答: 均衡一些的朋友可以用一些减肥效果好的减肥产品回答2
答: 是啊,所有的学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靠教育来传承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相当实用的科学。
答: 网络教育是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是高校组织的入学考试,考试很简单,别担心,你把它给你的题都记住,考试基本就可以过关。
答: 教育培训和教育咨询不一样的
你还要提供服务对象是哪些人
教育培训机构:
幼儿教育:
小蜻蜓舞蹈培训班
小百灵音乐辅导班
成人教育:
鼎合成人培...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本科生65个证书为什么抵不过一个985硕士的学历 - 乔布简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点击微信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即将从普通大学毕业的他 想问问能力和学校名气哪个更重要
?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要毕业了,他却又面临一份考卷:是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
□东方今报记者 夏萍/文 刘栋杰/图
“证霸”是怎么炼成的
眼看着还有二十天就要毕业了,孙梦涛数了数大学四年所获得的证书,竟然多达65个,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65个证书摊开一地,足足占了5平方米,摞起来也有1.3米高。
这些证书都是怎么得到的,孙梦涛坦言,自己每天都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证书”水到渠成就来了。在这些证书中,国家职业资格类证书6个、国家级荣誉证书5个、省级荣誉证书15个、市级荣誉证书8个,校级荣誉证书27个,坐拥4次奖学金,并且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孙梦涛望着这些证书,有说不出的成就感,他觉得证书能证明他的能力。
他不是高分低能的人
“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片精彩。”这是孙梦涛最喜欢的话。2011年,19岁的孙梦涛考进了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不久后发起成立了安阳工学院暖爱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课余时间联系爱心企业资助安阳工学院在校贫困生。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这个组织由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了200多个人。后来,随着新媒体在校园的覆盖,他又发现了“商机”,组建了安阳工学院第一家校园公益网——暖爱网,借助互联网来传播爱心。
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开朗、乐观、有爱心的大男孩。那时候,学校里只要一提起公益实践,就会和“孙梦涛”挂上钩。“只要别人找我办事,我从来都不会拒绝别人。” 正是孙梦涛的这种仗义劲,他被同学尊称为“涛哥”,是众人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孙梦涛说,他从来都不会让自己闲着。平时不是上课就是忙学校的事,周末出去做兼职。室友总是调侃他,“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没见过你的身影啊。”大三那年,他又去校团委任职干事长,后来干了没多久,又被团委老师任命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并顺利成为第一届中高社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经过不断的努力,三年间,他组织和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一百余次,累计为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筹集善款和物资合计四十余万元。正是如此,河南一家大企业董事长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给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孙梦涛顺利成为学校内最早最年轻的“董事长助理”,并在之后的几个月内超额完成了工作台账,得到了董事长的赏识。考虑到企业都有团建文化,他就向董事长提出成立公司集团团委和党支部,最后他被推举为团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
2014年10月,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便辞去董事长助理工作,回到校园内复习考研。12月,由于考研失败,他募集了10万元资金创办了一家传媒教育公司,运营得还不错。
能力和名校哪个重要
经过三个月的创业摸索,孙梦涛发现自己在创业方面还欠缺经营经验,便重新有了去企业工作的念头。从今年3月份至今,他投的简历有50余份,却没有收到过一回面试通知。他纠结了,自己获得了那么多有含金量的证书和荣誉,自己的本科学历也符合企业的招工要求,为何会这样?
比他大一级的学长似乎道破了“天机”。学长告诉他,自己以本科学历求职的时候,也几乎接不到面试的通知。可自从考上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后,研一时投简历就几乎“百发百中”,后来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3个月就升职加薪,一年后就拥有了“年薪20万+提成”的待遇,现在已经是河南的地区总监。学长告诉他,学历远远比证书要重要。
孙梦涛最近开始思考,自己拼搏了四年,却仍然不能如愿找到一份工作。难道自己65个证书竟然抵不过一个985院校的学历?他陷入了沉思,对于未来的步伐,有点迈不开脚。
“正是如此,河南一家大企业董事长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给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孙梦涛顺利成为学校内最早最年轻的“董事长助理”,并在之后的几个月内超额完成了工作台账,得到了董事长的赏识。 考虑到企业都有团建文化,他就向董事长提出成立公司集团团委和党支部,最后他被推举为团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
其实挺想吐槽这个同学的,虽然这篇报道漏洞百出,但这位同学的形象还是跃然纸上。中国的学生会、辩论队、团委、大多数社团都挺蠢的,充斥着又红又专、信奉成功学、热爱正能量、擅长用令人反感的方式逢迎拉关系、小小年纪出落得一股浓郁的村支书范儿然后自以为成熟、出身视野才能思想品味一无所长却被虚假的成就感冲昏头脑相信一出校门就会干一番大事业的校园精英。在校园里,这些人往往既看不起潜心考研的书呆子,也看不起无忧无虑的败家子,但一出校园,这些人往往是摔得最重的,让你冲昏头脑的诸多“成就”,参与无数“社会活动”,终究没有学历与专业技能靠谱,在校园中拉帮结派攒下的所谓“人脉”,终究还没一个好用的亲戚靠谱。而这些人是最心比天高的,感受到的落差也是最大的。
——————————————————————————————————————————
但还是不太忍心调侃两句就走,况且光打击他也没意思,这条新闻反映了两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一是,烂学校出身的学生想要改变命运的焦虑与无奈感。其实这挺不公平,与很多知乎用户不同,在我眼里,高考并不考智商,考的是出身与早熟程度。高考并不难,只要有足够好的教育资源,高考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的训练而已。就拿西安说,西工大附中每年一百个北大清华,高新一中五十个,而西安市的普通中学,一年一个一本都考不上也是常态,其他地级市、县城、农村就更别说了,但你知道中学名校根本不是给穷人开的,反正我认为一个河南、山东的农村二本生比我难多了。早熟程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我见过很多孩子,认为他们如果早早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考上985非常容易,但他们荒废了学业,即使大学每年当高三过也不过上个985,比起他们的智力水准本应获得的平台已经差远了。高考基本都是18岁考,可人的心智成熟有早晚,但到了18岁,不管你内心是小孩还是早已成熟,都要拉上战场拼刺刀,而且一考定终生(对于无力移民的人都是这样),这倒不是不公平,只是真的太残酷。
我不是说反对高考,这在中国种种太不公平中依然是较公平的一种,只不过现状就是这样,名校生毕业后能够轻松获得的东西,二三本学生挤的头破血流也得不到。这个年代不会有安于清贫的人,上升通道几乎被封死的学渣当然焦虑,我见过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二三本学生,他们往往受周围环境、出身的影响,视野狭窄,缺乏指导,想改变却不得其法,越焦虑、越渴望,就越愚蠢。他们是成功学、恶性营销乃至传销的主力人群。对于出身好、学历好的幸运者,他们可以平心静气的按着自然的轨迹稳扎稳打,这样既聪明、又不伤逼格,但对于出身低、平台低的人,他们的自然轨迹就是社会的下层,其中的有志者,焦虑感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很难不心浮气躁,而缺乏指导、心浮气躁又进一步妨碍了他们的发展,使他们沉溺于“性格决定命运”、“学习富人思维挣大钱”等等幻想中,这是恶性循环(低层次的人喜欢成功学或混low组织是有必然性的,因为改变社会阶层不仅需要志向还需要极大成本,他们没有或不愿意支付高成本,必然会想到走捷径)。就像这位同学喜欢说“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片精彩”,这话逼格很低而且很蠢,充满了成功学+学生会气息,(听起来很容易笑场),这是缺乏知识积淀、思维能力且没有高档次社交的体现。
这位同学其实也不容易,他考了这么多证,的确不是他能力的证明,但确实是他不安、焦虑、痛苦、不甘与拼搏的证明,放在他的位置上,我不敢说比他做得好,你们很多人也是。
之前有个知乎问题,“我家里欠了700万怎么办?”。一个家里经商的小女孩问的。她以前应该是个小公主,现在也是,在问题描述中说“家里破产了怎么办?我还要买房买车,出国留学呢”。这个语气是很有意思的,在这个女孩眼中,也在我们眼中,“买房买车、出国留学”都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对于太多的人,这是一种奢望。人都有过上“体面生活”的憧憬,如果可以“岁月静好”,我们谁都不愿做一个低三下四到处求人、渇望成功像痴汉渴望妹子一样、为一分钱斤斤计较的low逼,这既没有尊严,也没有自由,吃相还特别难看,但没办法,在中国,极少数人能过上“伪中产”的生活,大部分人确实注定要成为不那么体面的人。
半泽直树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半泽躺在雨里,喃喃自语“难道这就是我的极限吗?”。年纪越大,就越有这种“极限感”,被命运卡住脖子的感觉。我见过月入五千在北京白白涂洒血汗的小伙伴,见过家道中落后努力挣钱依然被女朋友甩掉的小伙伴,见过进入国企被分配到县城里如何表现都不见天日的小伙伴,也见过二本出身考研复读数年但每年都在复试过程中被关系户挤掉的小伙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只是许多人的极限之低,使“安逸舒适”这种理所当然的要求都变成奢望。
最近我的极限感就很强。时常想起“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句话,真的希望生活是这样的。
——————————————————————————————————————————
第二个问题就是很早以前开始,中国就有种很反智的风气,把好学生与书呆子联系起来,把学习好与能力差联系起来,把知识分子与穷逼联系起来,把遵照社会规则的奋斗当成是注定被剥削的穷人思维,不知多少学渣用“高分低能”安慰过自己,不知道多少连遵守规则都做不到的人把自己意淫成了“不按常理出牌”、“不拘小节”的天才,以为自己必成大器。我认为有一个原因,是在以前,大家对体制虽然有叛逆情绪,却必须爱国爱党,那时政府都不能黑,只有应试教育可以攻击,因此应试教育成了一个背锅侠,从韩寒到郑渊洁到周国平,所有”进步知识分子“都在炮轰它,最典型的是‘新概念作文“中的主人公几乎清一色的是反高考的叛逆少年。我还记得那时大家认为美国是坏的,但美式教育是好的,中国没有创新能力、没有自由都是因为应试教育的迫害。其实是因为,在当时只有攻击应试教育,你是安全的,既安全,又能收获’独立思维”、‘自由主义“的掌声,一本万利。(当然还有很多因素,但这个好像以前没人提过)
这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潜意识中很多也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他们往往认为”组织能力“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每年大一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学生会,无数的小孩子冲进学生会,挤破头就为当个干事,他们没有那么爱TG的组织,只是以为在那里可以学到“办事能力”,懂得搞关系、搞管理。
这是很幼稚的,一来学生会并不锻炼能力却很容易学毛病,二来他们不明白“组织能力”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情。绝大部分平民小孩,你们能组织谁?能管理谁?你们想搞关系掌握人脉,你们有什么资本跟人家交换?你们最需要的是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在社会分工如此精细的今天,就是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先让自己“好用”,至于“用人”,那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
这位同学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考这些证书、混这些组织了,他把努力用在了错误的地方,我相信他的斗志与自控能力,可他如果明智一些,花这些时间去考CPA或者考研,会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好的平台。这也没什么可嘲笑的,我也被这种风气影响过,大一进学生会,大二去发传单,都是很单纯的为了“锻炼能力”,那时很害怕在社会上生存不了,年纪大了之后,发现这根本锻炼不了什么能力,又懂了一些道理,就没干过这些事情了。当你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弱点,专心于“做某事”,而不是一心想要“成为某种人"的时候,心态也会平和很多。(就像《铁娘子》中撒切尔批评的:It used to be about trying to do something.Now it's about trying to be someone)
这位同学如此"全面",明显不是为了办好某件事,而是为了使自己成为、并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文凭比个人经验重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凭比个人经验重要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学历硕士学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