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的工作是教师与家长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一大转折,孩子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变为上小学做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老师的期望值也变了,孩子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
作者单位:
唐山市滦南县长凝镇长凝中心幼儿园,063501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大班幼小衔接工作如何开展(5)
  六、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七、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搞好衔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2016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方案
2016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方案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幼儿入学前后的学习与发展,更为其后续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2016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方案1】  为了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阎村镇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2016年5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 大二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16年5月―6月)  1.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纲要,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16年5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2016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前儿童入小学适应性教育,必须在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小衔接活动,从而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更多热门活动方案推荐:1.2.3.4.5.
本文已影响81人
精彩抢先看New&&Top
最热文章榜Hot&&Top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