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手机厂商商如何得96分(二):为什么只有华为是学霸

手机厂商如何得96分:为什么只有华为是学霸?
我的图书馆
手机厂商如何得96分:为什么只有华为是学霸?
三、96分的分析 460分满分,95%的得分率是437分,只能上第三、第四名的学校。前两名都需要考到439分,还要比生物和地理的统考情况,要在97分以上。所以,确保上深圳中学和深圳外国语学校就要440分,因此,必须有96%的得分率。那么,我们来分解一下怎么安排这个得分。 语文和英语是很难确保接近满分的,假设这两项扣除12分,体育和历史扣除3分,于是,还剩下5分的空间给数学、物理、化学三科,那么,这三科容易满分的失误率必须降低到接近零。一个小填空或者计算题3分,失误一个就是要命的。 要想锁定如此高的得分率,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确保所有题目都会做,如果你数学有一道应用题不会,10分就没有了;第二,必须要有100%的得分能力。 现在各种辅导班不是干第一件事的,都是干第二件事的。所谓学校的好坏主要区别就是训练得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等等。要想得高分,必须成为得分机器。 说一个小插曲,多年前我考研究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是我的强项,机械零件、机械原理也不在话下。这几科考试我提前了大约40%的时间交卷。完了我告诉我哥们得90分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全都会,很简单,提前交卷是因为实在没有事情可做。结果成绩出来,我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67分,机械零件、接卸原理62分,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最后还是将就着过线考上了。假设像我一样,仅仅是确实搞懂了,远远不够,根本搞不定,那时我之所以能考上,是因为那是六七十分的年代,换到现在准完蛋,所以,现在考试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就像现在做手机和三四年也是不一样的,必须要强大的得分能力。 手机行业还是其它行业的问题是没有学而思、邦德这类的培训班帮助你搞定得分能力。全靠各种资源禀赋和你的悟性琢磨这些事,这从某种角度说是减缓了竞争压力。 手机行业的得分能力和许多行业一样,原则上就考两科,一个是产品力,一个是销售力。其它的都是这两项能力下面的题目。 往具象一点说,手机行业这些年总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主要是在于考试重点的不断转移造成的,这些重点包括运营商转售、互联网销售、地面渠道销售。产品上有追求性价比,追求设计的“最”,追求更好用的、更好看的、连小毛病也没有的手机等等。 每个厂商都有他擅长的和不擅长的,真正全科牛逼的学霸只有华为一家,这几轮出题重点的转化,他都在前列,这非常难。 四、产品力 在 上一篇
我列举了得90分的手机是什么情况,那么得96分的手机就是几乎没有各种各样的扣分项目。 于是,问题出来了。你用好点的元器件,把测试做的遍历、充分,各种网络条件、各地、各种极端考验,等等。那么,钱呢?你如果这么做了本身需要能力,更需要巨大的金钱投入,但所有的市场都是有延迟的,不会因为你做好了,立马销量就上去了,你的售价立马就上去了。人家做的好,销售1000万部,你做的好最多销售100万部。事实上,中国年生产手机约1500款,每款平均销量才30万部。 另外,手机市场充斥着很多的消费者主观打分项目,并非都是客观的,就算你真的做得好,不能有效的讨好消费者,还是得不到96分。 我没有说要考满分,是因为满分根本不存在。苹果手机也有一些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有过信号问题,电池问题等硬伤,好在他的得分控制能力是超强的,他总是能拿到97分、99分之类的。苹果还有一个优势是它能够定义评分标准,我管这个叫做领导者利益,其它厂商就没有这个了。三星的Galaxy Note 7追求极致的设计,结果爆炸了,强撸灰飞烟灭。 前两天我看电视的诗词大赛,顺便琢磨了这个问题。陈浩然写了一篇《为什么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顶尖作品》,这里面的观点是有点嚼头的。 作者认为春江花月夜有个牛逼的地方是用最简单的东西组成最复杂的东西。举个例子,春江花月夜并非前面是定语,写夜,而是并列写五个事物加上人,这个六个元素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太奇妙了。 它用的都是极其简单的字,谁都能看懂,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典故之类。同时,再牛逼的人都不会觉得它肤浅或者做作。这首诗就像E=MC2一样简洁牛逼。世间最牛逼的东西往往是深奥的简洁或者简洁的深奥。 智能手机从设计元素上看非常简单,前面一个屏幕加上一个壳子带圆角的扁长方体。材质也就那么几种,你甚至可以抄别人的设计(你可以蔑视,但抄是最有效的模式)。如此简单的东西,怎么样让用户觉得你比别人强,你更值钱? 产品设计存在许多平衡和取舍问题,我前文所说的三个低端机: 手机A是设计的健壮性问题,用时间稍微长一点触摸屏就不灵了。 手机B的问题是用了过分廉价的元器件,以至于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同时,他们为了卖32G的版本,故意让软件不能安装到外置SD卡上是否合理? 手机C虽然用了比较好的屏幕,却用了很差的指纹解锁器件,同时软件做的太差,许许多多的细节做的都太差。 这三个手机怎么才能提高得分呢?我认为A是能力不够,如果学的不扎实还就算得分能力强也不行;B的问题在于选择,他限制在SD上装软件并不节约成本,这样可以逼着用户购买高配版本。苹果手机就不能装SD卡,但你不是苹果,这么拽不行。假设你用了比较差的屏幕,是不是应该提醒消费者?这不是玩笑。因为厂商要在尽量勾引消费购买然后挨骂还是宁可牺牲一点销量创造客户满意之间选择。这样的选择题非常多。 以前Nokia有两款功能几乎完全相同的手机,6110好看一点,价格高;5110故意做得丑陋一点,价格低。其实丑陋并不节省成本,Nokia这样做是为了尽量用少数机型覆盖多个价位,搜刮各个台阶的利润。问题是丑美消费者看得到。你的屏幕好还是不好消费者看不到。前者消费者不会认为你骗了他,后者就很有可能。 对许许多多的细节的斟酌、把握能力就是一道道填空题、选择题。最终交出来的手机,市场就会给评分。 做这种消费品除了那种神秘的天赋之外,从理性可控、可分析的角度看,高端机考的是能力,低端机考的是取舍。把产品做好很难,这是是绝对的实力,而取舍则是得分技巧,也很难。就像高考、中考一样,搞懂了固然重要,得分能力也必不可缺。 现在,市场前三华为加上OV是能考上深圳四大高中的学生,他们是怎么得分的呢? 我简单的概括一下他们的得分方法。华为属于典型学霸,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点,非常努力,通过题海战术搞定。比如说,以前我写过一篇“老余的最字策略”,市场追求薄,我就做最薄;市场要最大屏占比,我就搞最大屏占比;要大电池,我就搞最佳续航能力;用户注重照相功能,我就死磕照相等等。 但实际上,在我看来,华为用的功夫太多了,如果再有最佳得分技巧训练,理应得更高的分数,或者得这么多分,根本不用付出这么多努力。而OV相对而言,在得分技巧上强于华为,他们比其它厂商对用户需求(评分标准)掌握要强很多。 其它厂商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不知如何得高分;第二种是不想得高分,他们的产品概念还停留在80、90分的阶段,当然会被市场选择淘汰。但我不会细说,我不愿意看到对他们有很大帮助,他们还认为我写文章的目的是黑他们的这个现象。 都说知易行难,事实上,知也是非常困难的。每个行业真正理解这个行业本质的都是少数人,手机行业相对而言他的竞争要素更多,理解起来就更困难。即使强如华为、OV这种学霸,也不是完全理解了这个行业,他们只是比别人好,并且,很多东西都是冰山之下的隐形知识,就算他诚心给你讲还是讲不出多少门道。 五、销售力 手机销售包括营、销、管三个部分。最容易的是销,最难的是管。 前两年小米火的时候,各种分析文章铺天盖地。去年OV火了,写手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因为OV做的都是非常传统的事,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店面数量巨大,明星代言广告投入巨大等几条。 销的部分是最容易学的,OV店面促销做得好,竞争者扮演顾客去购买,派出去一些人很快就了解全面了。最多就是挖几个人把OV促销员的套路、说的话,如何培训,如何说服顾客,很快就学过来了。 营相对要困难一些,这个环节不可避免的做一些无用功,谁的营销方法更切中肯綮,广告投放更合理,谁的效率就高,否则浪费掉的钱就多一些。 管是最难的。手机销售几乎都采用代理模式才能覆盖面更广,这就很容易产生压货、串货、腐败、价格无法控制等一系列手机零售的难题,当这些问题就会对销售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改开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国创造过很多营销奇迹,很多奇迹覆灭也很迅速。营销这东西有点像邪门武功,确实有用,但也容易走火入魔。 OV在电子零售行业在电子零售行业积累了多年,并不是简单的混的年头多,而是天天在积累得分能力,是电子零售行业真正有经验的老司机。另外,他们设计了一种比较能够抑制腐败的模式,机制灵活的小厂没有他们的力量,大厂不可能模仿他们的机制,这是构成OV地面得分能力强的关键。 苹果、三星在全球横行霸道,在中国却日薄西山,主要原因显然是销售得分能力偏弱。他们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强度、营销密度都被国内厂商超越。同时,在营销的精细运作方面也已经落后。这可以解释一个厂商为何在A地能搞定,在B地就不灵。 中国营销理论不行,实践却非常强悍,这是许许多多行业走过的历史,历史还在重复。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TA的最新馆藏当前位置:&>&&>&&>&>摩拜单车 还能走多远?
导读:  相亲时,男人会和你谈情怀,谈人生,谈理想,但他最看重的,实际是胸。我是做风投的,我见过的创业者也不少了,我也会和他们谈情怀与社会价值,谈创始人人品,谈团队构成,但最后决定投与不投的时候,我其实只看一点:商业模式。
  一个风投界的经典故事:
  土豪海选女友,给三个候选对象各一百元,让她们用最少的钱,把一个空的房间填满。第一个女生买了很多棉花,勉强装了房间的二分之以。第二个女生买了很多气球,装了房间的三分之二。第三个女生冰雪聪明,她花少少的钱买了很多蜡烛,温暖的烛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
  土豪最后选了胸大的那一个。
  相亲时,男人会和你谈情怀,谈人生,谈理想,但他最看重的,实际是胸。我是做风投的,我见过的创业者也不少了,我也会和他们谈情怀与社会价值,谈创始人人品,谈团队构成,但最后决定投与不投的时候,我其实只看一点:商业模式。
  中国人穷怕了,也被束缚太久了,所以一旦环境许可,万众创业的激情就难以遏制地在神州大地上肆意疯长。但绝大多数创业者其实并没有想清楚他的商业模式,所以大多数人的青春其实只是被荷尔蒙以及发财梦所蒙蔽和牵引,被白白浪费在了艰险的创业路上。
  商业模式实际是一个链状的体系,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想明白如下5个核心问题:
  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需求?换而言之,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刚需,还是改善性的?高频需求,还是低频?
  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是个小市场,那就不是创业,是糊口;
  3、你的模式,会动谁的奶酪?换句话说,你的潜在敌人,块头有多大?这决定了你创业的摩擦系数与阻力,也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
  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复制,被抄袭?
  5、盈利模式&&这是最、最、最重要的。简单说,你的商业模式,怎么赚到钱?任何不考虑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你耍流氓(当然吧,不能违法)就能解决赚钱问题,我不会在意你是流氓还是君子。如果我问一个创业者他的盈利模式,如果回答是我还没考虑这事,我现在就考虑烧钱做用户,抓流量,我对他都会保持足够的敬意,以及足够的距离;
  最牛掰的创新,无疑是技术创新。但中国人创业,喜欢投机取巧,耐不得寂寞,不舍得技术研发投入,也不愿等,所以99%都只是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家的创业,比拼的实际就是商业模式。
  所以,在地产界有句名言:房子,除了地段,还是地段。在中国风投界也有这么一句经验总结:项目,除了商业模式,还是商业模式。
  在我做风投的这十几年里,我见过无数聪明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多都令人眼前一亮,但令人拍案叫绝的,则寥寥无几。
  无它,就是因为没有几个模式把以上5点都回答好了。一般而言,能回答1、2、3的,就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项目了。能回答1、2、3、4的,就是上品项目了。能把1、2、3、4、5同时回答的,就可以冠之以&最牛逼&三个字了,是极品项目。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7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会倾向于雷军的小米。他是第一个用硬件做互联网的,以几乎不赚钱的倾销价格获取用户(羊群),打造生态,然后去寻找&猪&来买单&&也即雷军的名言:羊毛出在猪身上。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市场足够大,价格敏感的屌丝用户也足够多,但,雷军的商业模式核心仍然只是一个单纯的营销模式创新,他会触动手机生产商与销售渠道的双重利益,断难持久。
  一旦其他厂商在渠道改革上跟进(比如VIVO与OPPO),甚至是用技术创新来比拼(比如华为),而你的生态与&猪&都还没来得及找好,下坡路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为何小米开始被迫扩展产品品类(诸如小米手环、小米电视等),继续挖硬件,而不是挖ARPU值的原因。
  换句话说,雷军完美回答了上述1、2、3三个问题,4回答了一半,5没有答案。所以,小米这个项目,远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好。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5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把票投给滴滴。
  出行的难易,几乎关乎所有人,市场足够大,而且绝对的高频,同时因为前期要烧大量的钱来圈用户,不是足够有钱的人,也无法去做这种创新。
  但,它的瑕疵也是明显的:触动了几乎所有商务乘用车链条上人(诸如出租、公交、相关主管机关等)的利益,而这个链条上的人,属于社会天然会给以同情的所谓&弱势群体&。最关键,他们是有组织的,不是散杂的个体。组织要反弹,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而且,烧完钱后,在可预见时间内,滴滴看不到该如何赚钱。盈利模式一直不清,这是滴滴商业模式最大的硬伤。
  换句话说,滴滴完美回答了上述1、2、4三个问题,3回答了部分,5没有答案。
  所以,滴滴这个项目或许是好项目,但肯定不是&最牛逼&的项目。个中五味,投钱进去的人,自己才会体会到。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3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是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而且,我愿意对它冠以&最牛逼&三个字。
  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创新,很类似其中的代表公司摩拜&&真的令人顶礼膜拜,拍案叫绝。
  ofo是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2014年由来自北大的5位90后创始人创立,2015年6月,ofo共享计划推出,在北大成功获得2000辆共享单车,12月,ofo日订单接近2万单。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罗斌到北京大学办事,看到路上很多辆小黄车闪过,他意识到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抓住了学生的刚需,并且是高频次的,于是便有了2016年春节后的A轮融资。
  摩拜单车则是一开始便有资本的身影,10年汽车记者背景的创始人胡玮炜只是一个普通白领,2014年的一天,一个在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工作的朋友告诉胡玮炜,未来的个性出行工具会有一波革新潮流,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问她,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后来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进行过探讨。胡玮炜一开始就有这些投资人的支持,并邀请从优步上海总经理离职的王晓峰担任摩拜的CEO。
  两者都发展迅速,从下表的融资数量与估值可见一斑:
  &共享单车&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几乎一夜之间,各种小黄车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诸多城市街头,是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几乎完美回答了我上面提出的5大核心要件。
  首先,短距离出行是绝对的刚需。特别是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和高峰期,一直都是巨大痛点,公交、地铁、出租、私车都无法解决。而过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尝试的&公共自行车&,由于各区政府各自为政,投入主体不清,自行车投放不足,还车困难等一些列问题,最后几乎都无疾而终。
  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由公司投放车辆,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的车辆,看到有合适的还可以提前预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开锁,不用的时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即可,半小时收费一元,用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而且简单方便易用,几乎彻底、完美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其次,市场巨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无论如何不会少于这个。
  哪怕你是一个丝毫不在意出行成本的土豪,一旦你体验过月朋友吃饭,开个私家车从东城到西城需要三个小时,然后再花一个小时找停车位的痛苦,你就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宁可地铁。出地铁站后骑摩拜单车到饭馆路边,把车一扔,是多么痛快和潇洒。所以,你几乎可以把所有城市上班一族都视作目标群体。
  第三,这玩意几乎没有触动任何旧世界哪个&土豪&的利益,摩的除外&&而摩的几乎是所有城市清缴的对象。而且,摩的全是&地下党&,没有一个组织,完全不成气候。
  最后,也是最最令人&膜拜&的,是&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想明白了这一点,你不得不对想出这个模式的人由衷赞服。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见下图):
  分时租赁那个钱,其实一点不重要,无论是摩拜,还是ofo,我相信他们心里都门清:哪怕有一亿用户,每天用一小时,也就1个亿的收入,为此却需要面对超过1千万辆自行车的投放与硬件损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短途特点,及对标公交和传统&公共自行车&,其定价上浮空间有限。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指望通过一小时1元的租赁费来赚钱。
  通过什么?
  押金&&这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创新。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儿来说,能通过长期运营获得用户注册,以及一个电话,已经是天大的幸福。&共享单车&的玩法,等于泡妞,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
  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包&&这是所有商业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梦寐以求的环节。
  之所以说这是个天才的创新,是因为299的押金:
  1、可以退,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
  2、可以退,但公司不会自动退,多数人也不会主动要求退,因为下次用车还得缴,其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公司,等于无偿占用;
  3、押金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这等于这笔钱只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
  4、由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而非一辆车,这意味着投放一辆车,能锁定远超过1个用户。摩拜目前是一辆车锁定8人,等于投放一辆车,获得2400元(300*8)的&存款&。
  从这个意义上,摩拜投放的每辆单车,都类似一个储蓄所。中国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在全国有超过2.4万家分支机构,3万台自动柜员机。而日,富士康成为摩拜新的战略投资者。此次合作,将会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单车产量,每年总产能预计将能超过1000万辆&&而每一辆单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蓄点。
  仅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锁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将达240亿&&这是最经典的互联网金融的玩法。
  不去着眼解决盈利,而是解决现金流,不出售硬件而通过收取押金来弥补现金流,减少了一般互联网企业为培育用户而通过海量补贴产生的现金支出,这是相当高明的一步。
  换句话说,&共享单车&解决了上述模式中的1、2、3、5(见下表):
  唯有4略有瑕疵,但无伤大雅因为,最关键的盈利模式问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解决&&这符合&最牛逼&模式的定义。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能走多远?
  或者说,还有哪些问题?
  问题仍然存在,简而述知:
  1、当前的硬件成本偏高
  降低&储蓄所&的开办成本是未来这个模式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ofo的单车成本较低,因此收取的押金也较低,但摩拜的单车成本要高出数倍。ofo与摩拜在单车成本上的差异体现在下表中。摩拜的运动版价格昂贵,由于是自有工厂生产,特别是采用无链条传动结构,大大增加了单车的重量和成本。
  2、难骑、难找问题
  公司为了减少返修率,设计的车辆必然没有正常自行车好骑,体验会差不少。而用户为了方便自己使用,就必然违停,甚至藏车。但这些都属于甜蜜的烦恼,不难解决。
  再也不用买车了
  3、蓄意破坏问题
  至少摩的司机对这些车会有&深仇大恨&,但如前文所说,这个问题不大。
  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旁边出现大面积人为破坏共享单车情况,估计数量超过500辆
  4、竞争对手问题
  无论是摩拜,还是其他,其实都刚刚起步。&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可复制性太强,门槛不高。摩拜等先行者必须全力加速奔跑,圈地第一。
  5、政策支持问题
  表面看&共享单车&并未触动太多人利益,而且还有绿色出行的环保概念,但一旦成气候,抢(停放)空间,抢(行使)道路,都几乎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共享单车&其实是动的整个机动车的奶酪,被利益团体乃至行政打压,完全是可能的,必须高度重视。
  当今浮躁的中国,出现一个令人兴奋的商业模式不容易,真心祝&共享单车&能一路走好。
96%的人还浏览了
96%的人还浏览了
96%的人还浏览了
96%的人还浏览了
周排行月排行总排行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与我何干)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第二手机厂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