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在昆明割包皮手术的医院那家医院可以做手术

当前位置:
云南省第一个稀血家庭诞生 刚出生孩子继承父母稀有血型
&&来源:云南网
一家3口都是“熊猫血”
蔡永刚罗海琼这对“熊猫血”夫妇
都市时报记者 曲鸣飞
8月9日,蔡永刚的妻子罗海琼诞下一个男婴。这原本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却因为他们夫妇二人的稀有的血型,变得特殊起来。
夫妻俩同样的RH阴性O型血在这名婴孩的身上得到继承,使得他们成为云南省第一例记录在案的稀血家庭。
“小熊猫”儿子诞生
罗海琼进入产房已经整整24个小时了,等在产房外的蔡永刚有些焦急。他和妻子都是RH阴性O型血,由于血型稀少,他特地在两天前询问了血液中心的库存,得到还有库存的答复后,蔡永刚安心地将妻子送进产房。
“怎么还不生,需不需要剖腹产?”正当蔡永刚考虑这个问题时,产房的门开了,罗海琼生了个儿子,母子平安。按照遗传学,儿子也是一个RH阴性O型血的“小熊猫”。这时,云南省第一例记录在案的稀有血型三口之家诞生。刚刚晋升为爸爸的蔡永刚已经想好儿子18岁生日怎么过——“带儿子去献血。”
一个月前,蔡永刚就在为妻子罗海琼联系生产医院。当他报出他们夫妻二人的血型时,那些专事妇幼的私立医院却不敢接收他们,只是因为他们特殊的血型。
有别于刚刚出生的宝宝,蔡永刚和罗海琼并不是一出生就知晓自己的血型,甚至连他们的父母都不知道。2002年,蔡永刚在昆明上大学。在一次参加无偿献血之后,他接到了云南昆明血液中心的电话:“你的血型有点特殊。”听了这句话,蔡永刚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有病了?”对方告诉蔡永刚,他并没有得病,只是他的血型稀有。对方还征询他的意见,紧急时愿不愿意献血。蔡永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理由是:“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你不愿意献血给别人,当你遇到麻烦,别人也肯定不愿意献给你。”
助人即助己
得悉自己的血型后,蔡永刚开始寻找“组织”。最早,他在天涯论坛上发帖,在云贵地区寻找像他一样拥有熊猫血的人,开始在论坛上交流。他说:“当时我的风险意识挺高,就是觉得认识的人越多,自己的风险就越小。”2006年,他组建了一个“云贵RH阴性血型之家”QQ群。日,他接到云南昆明血液中心的电话后,得知可以加入“昆明地区稀有血型QQ群”,一个由血液中心实名审核的群组。此时,他才算真正找到了“组织”。
蔡永刚不仅在组织里找到了依靠,还找到了如今的妻子罗海琼。2012年,他们在血液中心组织的联谊会上认识。罗海琼同蔡永刚一样,都是RH阴性O型血。妻子怀孕后去医院产检,连医生都感到惊奇,第一次遇到夫妻双方都是熊猫血且是同一种熊猫血的情况。
充当朋友的“定心丸”
2015年3月,稀血群里有名孕妇临产,她的老公是阳性血,遇到这种情况非常紧张。这名老公给蔡永刚打电话,希望他能去医院备血,以防妻子在生产中出现意外需要用血。尽管他多次解释,他去医院并不能起到任何帮助作用,但听着对方急切的声音,他依然爬起来赶去医院,那是凌晨时分。
其实,按照采供血程序,哪怕蔡永刚常年献血,身体健康并且与用血者血型一致,血液也不可能从他体内抽出后直接输给用血者。对此,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新闻发言人朱祥明给出了解释。首先,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能自行采血,采血必须通过当地血站和血液中心进行。献血者进行每一次献血时,都要经过体检、乙肝检测等程序,所捐献的血液将运送到血液中心检验科进行系统的检测,合格的血液才能发往医院。整个过程最快也得两天半。
虽然蔡永刚知道这些,但为了让产妇家属心安,他还是在医院产房外守了一夜,直到那名产妇顺利诞下宝宝。
“我怕自己需要的时候没人帮助,所以我一直坚持帮助别人。”因为血型特殊,他比别人多了一重安全意识。“原来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的时候,过马路都是随便过,现在一定会等红灯,汽车一定靠边,开车也非常谨慎。”他的潜意识里,害怕意外伤害。都市时报记者 王柔 辛亚洁
责任编辑: 李洁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双眼皮手术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