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观后感是伟大的,俄语怎么说

-- 今日永城 --
信仰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 陈 曦  
中央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近日,中组部又专门下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通知》,要求对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教育。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一个人如果要活得轻松就要有信仰,因为有了信仰才有敬畏;如果要活得有意义就要有信仰,因为有了信仰才有追求。需要信仰而又能够有所信仰,是人之为人的一个本质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  
从四川甘孜州到云南迪庆香格里拉直线距离并不遥远,但却要翻越连绵的雪山,历史上徒步穿越雪山的只有两支队伍,一支是藏传佛教的僧侣,另一支是中国工农红军,两支队伍区别很大,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都在追求精神的天堂。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提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理论基础”,这就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从一大到十八大的历届党代会和党章都明确指出,党的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具体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是与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性,它源于现实矛盾又指导现实矛盾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不是想象的产物,它以现代科学成果为基础。作为一种信仰,它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鼓舞人们进入最高精神境界,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奋斗求解放的学说,因此马克思主义与通常的宗教信仰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回顾我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多思想流派传入中国,但最终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只有马克思主义逐步确立了在中国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正是有了这一指导思想,全党才有了明确的斗争方向,才有了内在的持久动力,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讲话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而党90多年的历史也证明:什么时候真正坚持并信仰马克思主义,党才能够更有效地凝聚力量,革命才能胜利,社会才能进步。反之,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遭受损失。93年前13个中国青年怀抱着救国热情来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会后却因为信仰的坚定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人生际遇。他们中有为革命奋斗终生者,如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有思想彷徨者,如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包惠僧;也有投敌叛党者,如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就在于对信仰能否始终如一,并始终确信、践诺。  
二、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革命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证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空中楼阁,不可触及。相反,我们将把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具体化为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大力倡导过的各种不同的精神或作风。它们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又显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理想和信念追求。  
1、民主革命时期的代表性精神及历史作用  
──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革命前景不明的创业时期,在探索如何保持坚定而清醒的信念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无数革命先辈与先烈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拼搏中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凭借这种精神,我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粉碎了敌人三次大规模“围剿”,巩固了红色政权。同时,井冈山精神也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  
──长征精神。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成为党在遭遇挫折的生死攸关时刻保证成员对组织忠诚的重要理论结晶。正是由于这一精神的支撑,才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远征;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向往希望、传播理想的远征。  
──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13年,所形成的延安精神,反映了党在困难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正是这一精神的感召,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全国人民抗战的领导中心。重新面对这段历史,今天的人们提出了著名的“延安三问”:清贫的延安为何令人神往?艰难的岁月为何斗志昂扬?星罗棋布的根据地为何无人割地称王?其中最深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延安精神的感召,共同的思想愿景将大家凝聚在一起。  
──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反映了党在即将取得重大成功的时刻,保持清醒和谨慎作风的重要性。“两个务必”是这一精神的主题,它既是历史转折的产物,也是顺利实现伟大转折的内在稳定器。  
2、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代表性精神及历史作用  
信仰不仅是共产党人在战争时期取得胜利、克服困难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和平年代精神力量的支撑。  
──大庆精神。大庆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信仰力量的集中体现。大庆油田的开发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大庆精神。大庆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代表了6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貌,感动和教育了几代人。正是基于大庆人所创造的光辉成绩和表现出来的伟大奉献精神,毛泽东在1964年提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两弹一星”精神。20世纪,中国历史上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有两大事件:一个是地下的大庆油田,一个是天上的“两弹一星”。60年代“两弹一星”的专家们无私奉献、大力协同、艰苦奋斗、勇于攀登,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正因为他们,才有了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南巡谈话时讲“如果我国没有原子弹、氢气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期间,“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内在的动力支撑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的风风雨雨走到今天,不是靠外部条件,而是靠内在动力。信仰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三、信仰的当代价值  
尽管时代在变化,但信仰依然有其时代价值,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要有坚定的信仰,并体现到工作和人生的实践道路上。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火炬,更是共产党人最重要、最坚定的精神支柱。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是空洞的表态,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的,更是与每个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完成一项项、一件件具体任务结合在一起的,口头上喊着“为共产主义奋斗”,本职工作却一塌糊涂,是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只有把理想信念与求真务实相结合,才能真正将信仰作为动力,把理想变成现实。  
伟大出自平凡,成功必历艰辛。共产党人要去除浮躁之气,发挥信仰的力量,让自己的生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中绽放光辉。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俄语常用3000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俄语常用3000词
上传于||文档简介
&&俄语常用3000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仰的力量心得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