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有爱,这个装硬盘的卡扣双硬盘怎么搞定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我的图书馆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大家都知道,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
&&&&&&   小提示: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
硬盘跳线设置
根据图中标示的设置方案,取出所有跳线帽就是从盘了
三、安装与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连接IDE排线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插槽的Pin1,如图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IDE排线另一端插入主板接口里
  小提示:如果你的主板和硬盘都支持ATA 66/100/133,那么务必要使用80针的IDE数据线。否则,如果使用40针的IDE数据线的话(即与光驱的数据线相同),将会影响硬盘传输速率。
  四、设置CMOS参数
  对于新的主板来说,一般都会自动检测硬盘参数。也就是说只要硬盘安装正确,就无须设置CMOS。对于一些老主板来说,可能就需要手动进行设置了。
  启动计算机后,按“Del”键进入CMOS Setup程序的主菜单。选择“IDE HDD Auto Detection(IDE硬盘驱动器自动检测)”并回车,可以看到第一、第二硬盘的所有参数,包括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工作模式等等。检测结果表明,双硬盘的安装和设置已经成功。按“Esc”键,退回到主菜单。最后按快捷键或选择“Save And Exit Setup(存盘退出)”。退出CMOS Setup程序后,将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在开机自检时,能检测出硬盘参数就说明已安装成功。
  不过在格式化硬盘时一定要注意“盘符交错”问题。例如你已将新硬盘分为三个区,格式化D盘时,千万不能输入“format D:”,而是要输入“format E:”,否则你只会格式化老硬盘的C盘。建议在格式化新硬盘之前不要挂接老硬盘,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其实安装双硬盘的过程比较简单,只要你能细心一般就可以顺利完成。如果你的主板比较老,安装双硬盘之后,如果出现在通电自检时就可能死机、锁住,或者硬盘容量显示错误等现象。那么很可能是遇到了硬盘容量限制问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来实现容量利用。
问题补充:有些网友问及SATA双硬盘或多硬盘的主从盘设置问题,其实SATA接口的硬盘是没有主从盘的说法的,当然是不用设置的,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信息说明,供参考!&&&&&& 最为常见的方法:SATA硬盘是按SATA口(即主板上的硬盘电源线的接口)的编号启动的,把SATA主盘插在SATA 0口上,SATA从盘插在其他的SATA口上即可,无需设置跳线了。前提是SATA主板。&&&&&& 比较麻烦的是对于IDE和SATA设备混用的情况…… 这就要根据各个主板内的设置在BIOS中进行处理了~ 相信随着硬件设备的逐步更新,这种情况将越来越少……
补充:假设一个IDE硬盘,一个SATA硬盘,如何设置主从硬盘?
第一种情况,针对SATA主板:
1、首先需设法将老的IDE硬盘接在SATA主板上:购买◆SATA转IDE卡★SATA的主板可接IDE硬盘★,产品如下图所示:
本产品的作用就是让您的IDE硬盘或者光驱接到主板SATA接口。
产品说明如下:
一个连接到电脑主板的SATA端口
一个4pin电源端口
一个SATA接口(联接主机)
一个ATA接口(接IDE硬盘或者光驱,支持ATA 100/133高速设备)
使用方法:将转换卡的IDE插口插到硬盘上,用SATA数据线连接主板(945g...等)SATA口和转接卡SATA口,接上转换卡电源线(配送),此电源线的另一端和机箱电源线连接。硬盘接电源,OK,开机,CMOS里设置,选择SATA设备启动电脑就可以了。
2、若要将老的IDE硬盘设为主硬盘,则将连在转接卡SATA口上的SATA数据线连在主板的SATA 0接口上,SATA硬盘接在主板上的其他SATA接口即可;
3、若要将SATA硬盘设为主硬盘,同理,将SATA硬盘的数据线接在主板上的SATA 0接口上,而连在转接卡SATA口上的SATA数据线连在主板的其他SATA接口上即可。
第二种情况,针对IDE主板:
1、首先需设法将SATA硬盘接在IDE主板上:购买◆IDE to SATA转接卡★IDE的主板可接SATA硬盘★,产品如下图所示:
本产品的作用就是让您的SATA硬盘接到主板IDE接口。
产品说明如下:
一个4pin电源端口
一个SATA接口(接SATA硬盘)
使用方法:
2、按照IDE双硬盘的安装方法设置主从硬盘即可。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发贴求硬盘安装方法的图解_windows7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2,563贴子:
发贴求硬盘安装方法的图解收藏
这个:、系统安装方案1.硬盘安装,下载完ISO后,直接解开ISO文件,先将system.gho文件复制到硬盘某分区,运行&&&&&&用什么解开文件?&&&ZIP解压?&还是用虚拟光驱打开ISO后把system.gho文件复制出来?
免费提供windows7下载,含万能驱动,完美支持各品牌电脑下载安装windows7,一键安装无需激活,操作简单 系统重装优选
为什么兰州会这么的纠结呢???
你个杯具的GHOST!
因为我昨晚装失败了!
你的那个怎么一打开就是光盘安装的图标呢?
2017全新windows7下载,高效稳定,运行安全,windows7下载速度快!
C盘不格式化了???硬盘空间不节约了???LZ非要硬盘安装的话,找一个分区,最好是格式化的,解压ISO到分区里,要么自己用DOS命令装,要么自己有NT6装,推荐NT6,简单而且,可以再32位系统下安装64位系统
自找麻烦。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当前位置: >
硬盘重装win7系统步骤图解
时间: 10:32来源: 作者:admin浏览:次
二、安装步骤
1、首先下载Ghost Win7系统镜像&DNGS_GHOST_WIN7_SP1_X86_V2014_12.iso&到本地硬盘上(这里下载在D盘上);
2、解压所下载的&DNGS_GHOST_WIN7_SP1_X86_V2014_12.iso&镜像;
3、解压出来的文件夹内容;
4、把&WIN7-32.GHO&和&硬盘安装.EXE&两个文件剪切到磁盘根目录下,这里选择放在D盘里;
提示:为什么不直接在文件夹内执行?因为文件夹命名过长,有时候会导致安装失败,如下图所示。(若用户想在文件夹内直接执行,可把文件夹重新命 名,例如命名为&Win7&等。)
5、双击&硬盘安装.EXE&,选择&C盘&(C盘为系统磁盘),插入映像文件WIN7-32.GHO,接着点击执行,如图所示:
提示:在执行安装前要把360等杀毒软件关闭,否则无法正常安装。(若360杀毒软件开启,会提示有毒,下载的Ghost Win7系统镜像的软件都是安全无毒 的,用户可放心使用。)
6、选择&执行后&电脑会自动重启,格式化C盘,还原数据;
7、数据还原之后,自动重启,进入驱动安装界面;
8、驱动程序安装完成之后,再次重启,进入全新的Win7系统界面;
进入Win7桌面,这样本地硬盘安装Win7系统的步骤就完成了。
win7系统教程
热门系统教程
雨林木风WIN7 64位安装教程 ...
热门系统下载
本类教程排行
最新系统下载
热门软件下载
Copyright©2016
(.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
本站发布的系统与软件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微软正版软件!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aid 硬盘顺序搞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