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受教育率提高结膜炎导致视力下降生育率下降是真的吗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女性受教育程度对生育率的影响——来自中国的检验
本文总结生育理论和女性受教育程度对生育率影响方面的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年的各省的面板数据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县级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的确是生育率的影响因素。面板数据分析中收入、人均GDP、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生育率正相关,采取避孕措施的人口比例和生育率负相关。笔者发现,在加入了收入的代理变量之后,女性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变小了,但仍然是显著的。这说明收入是教育影响生育率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剔除了收入影响之后教育还是存在净影响的。横截面分析中使用女性受教育程度变量的更多函数形式去拟合,比如二次项和三次项,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影响生育率的最重要参数是母亲的教育年限|生育率|节制生育_凤凰资讯
影响生育率的最重要参数是母亲的教育年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经验研究早已发现,母亲教育可谓是影响生育率的最重要变量。根据1970年的世界生育调查,在拉丁美洲与亚洲国家,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女性与教育年限至少达到七年的女性,生育率水平相差3.1至3.6,即高教育女性比低教育女性少生3个孩子以上。女性教育程度对生育的影响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原标题:影响生育率的最重要参数是母亲的教育年限● 即使计划生育完全取消,中国家庭的实际生育率也不会超过1.3%,这只比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所报告的生育率高16%,即每年新增260万新生儿。更何况当前“单独二胎”政策受益年轻家庭仅仅占所有年轻家庭的25.5%,按照该比例计算,那么每年新增的新生儿数量约为66万人,约提高当前出生人数的4%。陈沁 在中国的生育率降低中,女性教育的提升与儿童死亡率的下降贡献了80%的生育率下降,而计划生育本身的贡献很少。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的上升也将十分有限。今天,中国家庭“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经完全被打破,中国家庭正在自发减少生育,年轻夫妇的“理想子女数”已经低于日本。此时,即便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每年新增的人口也不会超过260万人。如果仅对“单独”家庭放开二胎政策,那么每年新增的人口数甚至仅有66万人,出生人数仅能提高4%。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对于当前的超低生育率提升,已是杯水车薪。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与收紧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多年,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计划生育到底有没有让中国成功少生4亿人?一个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早在日,中共中央便已经发出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指出:“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日,中国公布了《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其中第29条规定,“除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行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最初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宣传性质的,焦点在于促进育龄妇女的节育、避孕与晚婚,强调自愿。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将国家指导与个人自愿相结合,逐步提出“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在21世纪前将人口数控制在12亿之内,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收紧。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计划生育被正式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倡“一对夫妇最好只生一个,最多两个,对不再生二胎的要给予表扬。对生三胎和三胎以上的,应在经济上加以必要的限制”。1979年之后的计划生育政策,一般被冠以“一胎政策”之名。在此之后,计划生育政策仅有局部微调。据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率大概占到全国内地总人口的35.4%;主要针对农村人口的“一孩半”政策覆盖53.6%的人口;针对少数民族的“二孩”或“三孩”政策覆盖11%的人口。从以上回顾中,我们能看到计划生育被显著地分为三个阶段:以自愿为主的第一阶段,以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第二阶段,以及以经济和行政手段严格限制一胎的第三阶段。但是,当我们将计划生育的逐步收紧与生育率变化放在一张图(图1)中,却能发现生育率的大幅度降低并没有出现在严格一胎化之后,而是出现在1970年至1980年之间的“晚、稀、少”政策中。在严格一胎化开始后,生育率反而首先出现了反弹,整个1980年代,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几乎没有下降。为何自愿性质的计划生育伴随着快速的生育率下降,而严格一胎化政策实行后生育率反而下降速度变慢了呢?如果计划生育的严格程度反而与生育率的下降速度成反比,我们就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计划生育到底和生育率的下降有多少关系?计划生育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1985年,山西临汾地区翼城县得到了一个二胎试点的机会。在满足“晚婚、晚育、生育间隔”这三个条件的前提下,翼城市民可以生二胎。相对于临汾地区的其他地区,翼城拥有较为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3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回头看翼城的生育率变动,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与地理位置接近的6个不享受计划生育宽松政策的县城相比,翼城的生育率并没有显得更高。相反,翼城的生育率与其他县城一样经历了迅速的下降,从1990年至2010年,翼城的生育率下降了54%,而周边6个县城平均下降了57%。无论是否开放二胎,生育率都大幅下降了。许多文献研究了计划生育的真正作用,研究主要手段是观察计划生育严格程度不同的两群人的生育率变化情况。一种方式是以超生的罚款力度来度量计划生育的约束程度,McElroy和Yang(2000)的研究发现,如果完全取消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生育率将会上升0.33%——作为参照,农村地区的生育率在40年来下降了5%左右。Li等人(2005)则使用计划生育较为宽松的少数民族作为对照组,发现计划生育使得汉族妇女平均生育第二胎的概率下降了11%。南加州大学的王非的研究提供了更详细的分析。他发现,在1978年以前的宣传性质计划生育,使得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下降了0.2%。而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强制性一胎化政策,则使生育率下降了0.3%——一个虽然不可忽视,但也绝不算大的数字。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强制性一胎化政策使中国少生了7000万人口,这与计生委所公布的4亿人,相距甚远。更重要的是,强制一胎化政策即使有作用,这样的作用也随着时间推移已经逐渐消失,在当今的几个大城市中,“一胎政策”对绝大部分人口已经失去了约束力。一胎政策要求妇女的生育率稳定在1以下,而上海的生育率仅有0.7。使生育率降低的,并非计划生育政策,而是别的东西。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参数是什么?那么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参数是什么?母亲的教育年限,和儿童的死亡率。1960年,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写就了第一篇有关生育选择的经济学章节《生育的经济学分析》,第一次将生育纳入到经济学研究中人类的理性行为框架中。文章将子女视为一种消费品或者投资品,最大化父母的收益。根据此框架,人们发现子女的“最优”数量是一个由多个参数所确定的值,其中最重要两个值,分别是母亲的教育年限与儿童的死亡率。经验研究早已发现,母亲教育可谓是影响生育率的最重要变量。根据1970年的世界生育调查,在拉丁美洲与亚洲国家,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女性与教育年限至少达到七年的女性,生育率水平相差3.1至3.6,即高教育女性比低教育女性少生3个孩子以上。女性教育程度对生育的影响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毕业时间延迟”效应。如果一名女性选择在22岁生育第一个孩子,那么晚一年毕业将使她的初育年龄推迟1.5个月。“晚一年毕业”对生育的推迟效应持续到25岁,也就是说,如果一名女性在26岁还没有生第一个孩子,那么晚一年毕业就不会影响她的初育年龄。其次是“质量-数量”效应。当女性教育水平提高时,高教育女性将更重视投资子女的人力资本,以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在未来获得更高的相对收入,因此将在给定的预算下,减少生育数量,而增加每一位子女的教育投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效应称之为“机会成本”效应。每增加一年教育年限,女性的工资水平将上升8%至10%。工资水平越高,女性生育时所放弃的收入也就越多,即孩子的“机会成本”更大了。因此,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往往会因为生育的代价太大而减少生育。儿童死亡率是决定生育率的次重要变量。当儿童死亡率较高时,父母会选择多生几个孩子,并在每个孩子身上进行较少的投资。这样,即使这些孩子有一些活不到成年,剩下的孩子虽然工资不高,但仍然能够赡养父母。而当儿童死亡率较低时,父母便可以选择生较少的孩子,并在每个孩子身上进行较多投资。使用世界银行1970年至2010年的数据,我们对241个国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同样的结果:年轻女性(20至24岁,恰为生育高峰年龄)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生育率将下降0.36%;儿童死亡率每下降10%,生育率将下降1。在去除了每个国家的固定效应后,一个国家的年轻女性教育水平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动,决定了该国80%的生育率变动。女性教育年限和儿童死亡率的变动趋势,正与中国的生育率在上世纪70年代快速下降而在80年代停止下降的趋势相吻合。使用历年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可以发现,在女性教育方面,由于建国初期的初等教育普及,一个在1970年的20岁女性的平均教育年限是4.36年,而一个1980年的20岁女性的平均教育年限上升到了7.22年,比前者有着接近3年的教育年限上升。然而,一个1990年的20岁女性的教育年限仅有7.28年,10年来只上升了0.06年,两代人之间几乎完全没有教育改善。儿童死亡率方面,从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11%。下降至61.3%。,下降幅度为45%;而从1980年至1990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仅仅下降了12%。这两项指标虽然与计划生育无关,但它们在上世纪70年代的快速改善以及在80年代的停滞不前,实际上真正主宰了中国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单独二胎”能带来多少孩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单独二胎”政策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仿佛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萎缩终于能够结束了,而另一些人则开始担心生育率出现大幅度反弹导致城市变得更加拥挤。但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述,人们由于其他原因而自发降低的生育率主导了中国的生育率降低,计划生育本身的作用并不大。那么,放松计划生育,也不会对提升生育率产生很好的效果。单独二胎的最大作用在于打开了更大的机会窗口。根据CFPS数据,在2010年,符合“双独”政策的年轻夫妻(30岁以下)仅占所有年轻夫妻的10%,而符合“单独”政策的年轻夫妻则达到25.5%。更多的夫妇将被更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所覆盖。单独二胎政策能够在行政和经济上降低符合政策人群生第二个孩子的成本,但当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开始自发降低生育水平时,单独二胎政策就很难对生育率的提高有所帮助。一个度量生育观念的指标是“理想子女数”,指的是被访者对“如果不考虑生育政策和其他条件,您认为一般家庭有几个孩子最理想”的回答。根据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新一代女性的“理想子女数”正在逐渐降低。对于60至64岁以上的已婚女性来说,一生共生育2.3个孩子比较理想,而对于年轻已婚女性而言,理想子女数已经低至1.7(图2)。作为参照,可以看一下我们饱受老龄化困扰的邻国,日本的情况。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长期收集的有关“生育调查”的资料,2010年日本家庭的“理想子女数”为2.42人,对于年轻夫妇来说,“理想子女数”也达到2.3人。日本年轻夫妇的“理想子女数”,比中国的年轻夫妇还要高出0.6人。一些人认为,“理想子女数”高达1.7,已经远超当前实际生育率。那么计划生育政策取消后,生育率是否会迅速攀升至“理想子女数”?不会,“理想子女数”落在实际行动上又会打折扣。2010年,日本家庭的“理想子女数”达到2.42人,而“打算生育子女数”下降到2.07人,“实际生育数”又进一步降低到1.71人,理想和现实之间相差30%。郑真真(2010)对江苏省的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如果中国的“理想子女数”和实际生育的差距与日本类似,那么即使计划生育完全取消,中国家庭的“实际生育数”也不会超过1.3,这只比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所报告生育率高16%,即每年新增260万新生儿。更何况当前“单独二胎”政策受益的年轻家庭仅仅占所有年轻家庭的25.5%,按照该比例计算,那么每年新增的新生儿数量约为66万人,约提高当前出生人数的4%。“理想子女数”的迅速降低,说明中国家庭的“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经完全被打破,中国家庭正在自发减少生育,甚至低于日本。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未来的老龄化情况,会比当前的日本更为严重。而这些并不是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所能改变的。▉(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吴英燕编辑,工作邮箱:.c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34457
播放数:1096925
播放数:45676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生育】为什么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_女性_易房网
为什么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
作者:admin
易房网小编为您精选了网友的解决办法,供您参考 ----------------------------------------------------- 网友回答: 易房网小编
易房网小编为您精选了网友的解决办法,供您参考-----------------------------------------------------网友回答:
易房网小编为您精选了网友的解决办法,供您参考-----------------------------------------------------网友回答:
男女都一样。旧社会十六岁就是个壮劳力。现在二十二读了大学你还得从实习干起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
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农科路小学心理健康学业水平综合评价活动圆满结束
壕!白百何送员工电脑手机医疗卡 网友:还招人吗
台湾一包子店为防止面团沾黏 竟涂抹机械用油
南京一名司机为耍酷 私自变造号牌被罚
女老师谈恋爱被骗8万多 骗子竟是学生妈妈
69岁大妈勇夺世界旅游小姐桂冠 气质不输国际世界
郑州男子街头遛马 嘴叼烟卷潇洒指数堪比西部牛仔
美司法部调查FBI 被指为希拉里洗白
友情链接、商务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