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适合本土幼儿园本土资源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您现在的位置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
文章来源:| 分类:|
发布时间:[]| 编辑: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土教育思想与理论  一、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  陈鹤琴,浙江上虞人,1914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  陈鹤琴是边知、边行、边写、边讲,即把研究、实践或发表互相结合在一起的实践型学者。他研究儿童之际,就兴办幼儿园,并在自己的家庭里实施幼儿教育.同时宣讲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1922年出版《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使用频率的科学研究,这种基于科学统计的文字使用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儿童启蒙识字始,陈氏的此类研究在中国有开山意义。商务印书馆后来曾经也出版过常用汉字使用频率分级一类的书。新中国成立后北师大出版过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字表或者常用汉字800字表之类。表明学界对此类工作的推重和不间断推进。1923年,陈鹤琴任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他根据教学、研究、观察、实验中所积累的材料.写成《儿童自理之研究》(上、下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由陈鹤琴引进开始的中国儿童心理测验研究,是我国比较早的此类研究。1927年他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兼任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长,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科长.建立南京教育实验区制度。与陶行知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乡村幼稚教育基地。与张宗麟一起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提出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幼稚园巧条意见。又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专门研究幼儿教育的月刊《幼稚教育》。  1928年至1939年陈鹤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民(1928.9),创办多所小学、幼稚园和中学。1939年任中华儿童教育社主席.1940年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抗战开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战线号召下.投身于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工作。任上海市难民教育委员会及国防救济会难民教育股主任,创办救济会中学儿童保育院、报童学校。次年,创办《活教育》月刊。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1945年回沪任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接管外国人所办中小学创立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1946年兼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理事长。并先后担任中共创办的上海省吾中学、华模中学和报童小学校长、校董事会董事长。1948年4月,赴菲律宾,在马尼拉暑假小学教师讲习会讲学。8月,赴捷克参加世界儿童教育会议。民国38年(1949)5月曾先后两次遭国民政府当局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8月,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9月,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园设备。  综观陈鹤琴的一生,他主要从事的都是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扫一扫,有惊喜当前位置:>>
>>正文内容
课题方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爱乡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来源: &&时间:日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爱乡教育的实践研究
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 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镇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素有&金千灯&之美称。这里是明末清初著名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的家乡、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里。这里的少卿山,有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土建筑金字塔&,还有建于梁天监年间的秦峰古塔等诸多历史遗存。走进千灯,只见居民住宅缘河而筑、临水而居,驳岸列排、河埠成市,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江南水本的古朴风貌。我园正是处于这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中,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优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然而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中,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幼儿对于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知之甚少。此外,我们的幼儿多数来自于外地,属于新千灯人,虽然千灯现在成为他们的第二家乡,但他们对千灯的历史文化并不了解,造成幼儿对本土情感缺乏。鉴于如此,我们确立本课题,把千灯的本土文化资源渗透到幼儿的活动中,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经验,使他们了解这个第二家乡,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帮助幼儿形成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本课题研究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以及亚洲部分的发达国家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重视,一般都将其纳入平时的教学计划,也占有相当比重的课时,如:自然材料在瑞吉欧教学中广泛的应用。
在国内许多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立足本园实际,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上海市青浦区大盈幼儿园《开发本土资源 让农家幼儿快乐成长》、崇明竖新镇幼儿园《本土特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苏州枫桥幼儿园的《民间手工艺渗透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方案》等,这些课程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都是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素质的园本课程。这些成功的案例,为本园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及参考资料。
综合所查阅的资料,目前对本土资源的研究从内容上看较多关注环境与材料方面,对萌发幼儿爱自然爱家乡情感的关注较少;从范围上看研究的角度比较宽泛,但很少单从爱本角度出发来挖掘资源的,因此本课题仍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价值:
1.有利于幼儿爱家乡爱自然情感的形成。本土教育通过本土文学、娱乐、自然、地理、俗话、谚语、游戏等内容,呈现周围环境的美、真、善,能够有力地增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了解,对身边事物的爱护之心、关爱之情,进而激发幼儿爱家、爱本、爱国的思想情感,以及建设家乡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2.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回归生活、强调生活体验和情感陶冶。更多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情感的体验,经验的获得,而不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教师在以往的操作中,很多是照搬照抄教材的内容,教材上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与我们的农村生活相脱节的,忽略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自然情感的流露。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资源挖掘、选择及重组能力、创造能力、预设活动能力等,探索出可供开发利用的本土文化资源,并在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上创新。和幼儿一起在探索中,逐渐学着仔细观察、思考调整,有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幼儿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发掘和利用大环境中的大自然和社会资源,带领幼儿&走出去&、&请进来&,使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着、吸取着民族、家乡的文化与风格,丰富社会知识和经验,全方位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2.幼儿教育方法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师幼共同收集有关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理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大自然,大社会,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将其渗透到教育活动和幼儿每天的生活中,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
四、课题研究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狭义的理解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广义的本土资源还包括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家庭环境等。而这里特指我镇拥有得天独厚富有特色的戏曲文化、水本风貌、家长资源等名俗风情。
2.爱乡教育: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幼儿实施爱家乡的教育,培养幼儿对家乡自然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的喜爱、关爱之情。
3.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爱乡的教育:是指立足于千灯古镇文化,挖掘灯、桥、昆曲等本土素材,以幼儿活动为切入点,紧紧抓住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寻找积极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并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
五、研究目标、主要内容与重点
&& &研究的总目标:
&&& 不断挖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活动形式,使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一部分,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研究的具体目标:
1.逐渐形成部分主题的本土化教材,建立本土资源课程网络,拓展园本课程内容。
2.引导幼儿感知发现家乡人、事、物的美好,激发幼儿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进一步调查、罗列、整理、挖掘可利用的本土资源,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本土化教材,提高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
研究的内容:
子课题一:在看灯做灯活动中开展爱乡教育
子课题二:在找桥搭桥活动中开展爱乡教育
子课题三: 在欣赏昆曲活动中开展爱乡教育
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六、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文献法:学习有关本土文化资源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论,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调查分析法: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方法了解目前我园已在社会活动中利用的本土材料的情况及幼儿对于农村事物的喜爱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可信性资料。
3.行动研究法:制定研究爱本教育总体行动计划,在总体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行动策略,以具体行动策略为基础,进行爱本教学设计。由教师将教学设计予以实施,并对教学设计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观察、记载、评价和反思。
4.观察记录法:结合课题实施情况,采用日常观察记录、撰写反思、论文等方法手段收集研究资料,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加以整理、分析,形成爱本教育经验和案例,指导课题实施和改进。
5.案例分析法:选取本土教育中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有实际意义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推广,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6.经验总结法:在不同阶段,定期及时总结本土教育心得、经验,总结实验进展情况,积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七、课题研究基础分析
1.研究基础:园级领导思想开拓,重视科研,全园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课题组成员热爱科研工作,精力充沛,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分析信息,同时在新事物的的学习上有较强的欲望,能够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
2.保障条件:本课题在前期阶段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由园级领导及核心成员负责收集查阅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组织大家培训与研讨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核心概念&本土资源&&爱的教育&的认识和界定,以及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细化方案,确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措施等。
首先,由园长室和教科室加强过程管理,以年龄组为单位组织实施课题,做到积极参与,职责分明,分工合作。坚持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活动,了解研究进展,及时探讨反思与总结推广,促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确保本土教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其次,建立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相关评价制度,对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促进教师提高科研实效。同时,筹措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必要经费,专项用于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三,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家长信函、家长开放日、亲子制作、家长园地、亲子古镇游、家长传统才艺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使他们认识到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爱乡教育,对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实现家园共育。
八、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3年2月)
(1)确定课题组成员,召开首次课题筹备会;
(2)查找、收集有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培训,修改完善方案内容;
(4)进行开题论证报告,申报昆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
2.实践反思阶段(2013年3月-2015年2月)
(1)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课题内容的研究,并形成典型的示范性案例;
(2)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与培训活动,交流、总结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3)积累好过程资料,形成阶段及年度总结或经验报告;
(4)阶段性成果交流。
3.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1)汇总整理资料,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2)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结题活动。
九、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教育活动方案集、成果展示课、幼儿作品集、特色照片集、园刊《善景》等。
十、课题组成员的组成与分工
课题指导:市教科室
课题组组长:吴燕萍
课题组副组长:朱惠芬、叶& 琪
&&& 课题组成员:卢羽佳、张& 露、金文洁、金& 祎等全体教师
十一、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2.《民间手工艺渗透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方案》& 苏州枫桥幼儿园
3.《开发本土资源 让农家幼儿快乐成长》& 上海市青浦区大盈幼儿园
4.《本土特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崇明竖新镇幼儿园
5.《幼儿素质教育》李道佳、郭晓琴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上一篇:没有了!密  码:
&&&&&友情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幼儿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幼儿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 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十二五”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园地处于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与区域优势,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保存着众多的明清建筑。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庄像一颗拂去灰尘的明珠,散发出夺目的光泽,蜚声海内外。人到周庄,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格局,随处可听吴侬软语的歌谣,随处可赏光彩夺目的传统工艺、水乡服饰……幼儿每天生活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环境之中,古镇文化气息每日目染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课题,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幼儿对家乡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活教育”教育思想理论: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解放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鼓励教师与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独特有兴趣的现象及事物,鼓励幼儿对遇到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大胆探索,在直接感知中学习。
2、贯彻新《纲要》的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解读《纲要》,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
三、概念界定:
1、本土文化资源:所谓本土文化,狭义的是指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总称,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中主要是指扎根于周庄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的能体现周庄古镇精神的历史人文景观方面的资源。它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
2、幼儿活动:幼儿活动包括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本课题中以幼儿活动为切入点,紧紧抓住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去学习周庄的本土文化,真正实现了周庄本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目标。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研究总目标:
立足教师熟悉的本土文化,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能力,更好地落实新课题理念;通过幼儿对周庄本土文化的体验与了解,增进其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从而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课程结构,增强幼儿园对课程的选择性,同时进一步丰富现有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
2、具体目标:
(1)感受周庄本土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体验本土文化的内涵,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寻找适合幼儿教育的本土文化资源,引发幼儿积极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全面谐调的发展。
&&& (3)创设具有浓厚本土文化气息的环境,促进师幼互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彰显本土化园本课程特色。&&
3、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组长:陆晓旦 顾俊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语言活动)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科学活动)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社会活动)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艺术活动)
课题二: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游戏活动
组长:王辛妹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童谣游戏)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 有效开展民间游戏)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有关本土文化资源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论,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调查分析法:在开题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可信性资料。
3、行动研究法:制定研究总体行动计划,在总体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行动策略,以具体行动策略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由教师将课堂教学设计予以实施,并对教学设计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观察、记载、评价和反思。
4、观察记录法:结合课题实施情况,采用日常观察记录、撰写反思、论文等方法手段收集研究资料,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加以整理、分析,形成教育经验和案例,指导课题实施和改进。
六、研究原则:
1、“一致性”原则:
在选择内容的时候,要与制定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相一致。
2、“生活性”原则:
&在选择内容时候,要注重与幼儿周围的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师捕捉生活教育契机的能力,生成一些幼儿感兴趣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容。
3、“适宜性“原则:
选择编排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经验水平,切忌内容难度过大或者过于容易;过难会导致幼儿体会不到成功而产生沮丧的消极情绪,过易会让幼儿轻易完成目标而失去兴趣。
4、“操作性“原则
选择的内容可操作性要强,能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性”思维的特点,让幼儿在动口、动手的同时开发全脑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
本土化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其诸多环节与其它领域相融合,因而在选材与编排上注重与各个领域相“整合”的原则。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1)确定课题组成员,召开首次课题筹备会;
(2)查找、收集有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培训,修改完善方案内容。
(4)进行开题论证报告,申报苏州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2、实践反思阶段:(2011年9月-2015年6月)
(1)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课题内容的研究,并形成典型的示范性案例。
(2)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与培训活动,交流、总结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3)积累好过程资料,形成阶段及年度总结或经验报告。
(4)阶段性成果交流。
3、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1)汇总整理资料,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2)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结题活动。
八、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成立由园长、助理、教研组长组成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以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优化整合科研、教研、培训、电教等资源,构建开放的教师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对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各级研修网络资源。
3、加强宣传,促进交流。要以全园、教研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教学反思、随笔、论文等,通过多种形式及时组织交流。
4、建立评价、检查制度,创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建立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的相关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和教学情况的测评制度。学校将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了解课题开展情况,加强对课题的指导和检查。&&&&&&&&&&& &&&&&&&&&&&&&&&&&
5、筹措并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必要经费,专项用于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九、 课题组成员的组成与分工:
课题指导:市教科室、中心校教科室
&&&&课题组长-屈月娟:全面监督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副组长-张梨、吴玉兰:负责一级课题的策划、管理、协调和研究工作。
&&&&子课题组长-王辛妹、顾俊、陆晓旦:负责二级课题的策划、管理、协调和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陆燕芳、张娟、诸秋萍、金月琴、黄倩如、唐琴、孙信:负责三级课题的策划、管理、协调和研究工作。
十、成果表述:
1、理论成果:方案集、论文集、实践课例集、幼儿作品集、园刊等。
2、实践成果:要在建构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探讨幼儿园如何立足本土社会,开发本土社会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要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从课程的利用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要借助园本课程的实施,把幼儿培养成为一个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将来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有用的人。
十一、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2、《生活即教育—真实践主题活动探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总主编,学前教育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执笔:张梨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好玩·想玩·会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玩中学”的启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好玩·想玩·会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玩中学”的启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热门标签: & & &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融入藏族本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南瑞霞&&来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幼儿园&&上传时间:  甘南自古以来就是安多藏区文化的核心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呈现出特有的魅力。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现在藏区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色彩艳丽、样式迥异的藏族服饰,通俗生动的藏族民歌弹唱,优美绚丽的藏族舞蹈,丰富的藏族民间绘画艺术,璀璨的热贡唐卡艺术,独特的藏戏和奇妙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等,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教育资源。但在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对这些特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究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应在吸纳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藏民族文化,逐步提高幼儿教育本土化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为此,我们应该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尝试将藏民族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挖掘遴选藏民族文化资源,为推进幼儿教育本土化奠定基础  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我们分别从传统工艺、藏餐、藏族音乐、藏族服饰、自然景观和特色建筑等方面入手,收集了大量的藏族本土艺术资源,并整理遴选,创编适合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内容。  甘南藏族文化源远流长,要了解文化的深层含义,必须借助社会资源,追溯甘南藏族文化根源。例如,唐卡艺术作为藏族文化艺术中的精萃,对幼儿了解本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多次派教师走访甘南州文化局、相关寺院、藏族资深艺人和一些民族院校的唐卡老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将搜集到的唐卡艺术作品进行整理,并组织幼儿欣赏、了解唐卡艺术,学画唐卡,让幼儿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美,接受艺术熏陶。  我们还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带动家长主动收集艺术教学资源,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教学需要进行整理。同时,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帮助实施教学内容,比如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进一步感受家乡的本土风光和艺术气息,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坚持科学性、思想性和适应性,对本土文化进行科学改编、创编  社会在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土习俗也发生着变化,传统本土文化的一一些表现形式就会存在局限性。同时,虽然在日常社会的耳濡目染下,幼儿对本民族的地域文化有一些初步的感知,但有些本士文化对幼儿来说太过深奥。为此,对搜集到的本土文化资源和表现形式进行改编就显得非常必要。在重新创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适应性,既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掌握本土文化特点,又要凸显幼儿教育的活动特色。我们在幼儿园活动中根据不同阶段幼儿年龄特点对本土文化进行了改进,生成了许多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如大班艺术活动——藏戏表演“扎西德勒”,借助藏戏面具形象,让幼儿模仿藏戏表演中的人物,体验藏戏人物表演的乐趣,学习藏戏表演的节奏及表演的队形,装饰藏戏面具,讲述藏戏故事;中班美术活动“吉祥彩莲”,重点从形象、颜色、形状入手,让幼儿感受唐卡色彩的绚丽,选出自己喜欢的唐卡模型图,用油画棒装饰唐卡的边框,画出大小不一的彩云装饰第二层画面,再用水粉颜色整体涂染唐卡,从中感受油水分离的奇妙;小班美工活动“五彩的邦丹”,教师穿藏服引导幼儿认识“邦丹”,并用五颜六色的彩条纸装饰“邦丹”,制作完成后,幼儿围上自己的邦丹互相欣赏、一起舞蹈,孩子们特别有成就感。  将藏民族文化融入艺术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对地方本土艺术资源的挖掘、研究和合理利用,既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能让本土文化资源走进幼儿园,走进艺术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促进他们个性发展。开展本土文化特色的区角活动在区角活动中,我们有意投放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藏族文化操作材料。如,美工区投放黑白色毛线绒和牦牛、羚羊图片,幼儿会发挥想象力,粘贴、制作形象生动的牦牛、羚羊作品;在表演区提供藏族服饰、藏戏面具、拨浪鼓,让幼儿创编藏族舞蹈、藏戏等。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挖掘本土艺术资源的基础上,精心筛选,提炼出适合幼儿的艺术教育内容,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民族艺术内容丰富多彩,有民族音乐(歌曲、舞蹈、戏剧、乐器等,自然景观尕海湖、冶力关风景区、黄河首曲、桑科草原等,传统工艺唐卡、帐篷,特色建筑拉、楞寺院和饮食文化酥油糌粑、奶制品、蕨麻、手抓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对形式多样的藏族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接受本土文化的辐射和熏陶,激发幼儿探索本土文化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大胆运用画、粘、剪、制作和唱歌、舞蹈等艺术形式来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将本土文化艺术融入幼儿游戏中我们将本土文化资源有机整合,设计了一些具有藏文化特色的趣味游戏活动,形成游戏课程,使幼儿在每天的活动中都能接受本土文化艺术熏陶。我们将藏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如摔跤、赛马、拔河等进行创编,将民族特色如藏区独有的饮食文化捏糌粑、做酥油灯等和角色游戏相融合,将民间艺术如藏族歌舞、民谣、藏戏、锅庄等与表演游戏相融合,将地方名胜古迹与建构游戏相融合,并通过民族节日如赛马节、香浪节、插箭节来丰富和弘扬地域文化,从而达到藏族民间艺术教育情景化、生活化的目的。  藏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藏区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和游戏中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逐步形成具有藏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体系,既能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又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藏族本土文化熏陶,逐步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摘自:《学前教育》2016.12编辑:cicy关键词: 最新文章:
相关博文:
阅读人气:569阅读人气:795阅读人气:558阅读人气:530阅读人气:537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772[]阅读人气:646[]阅读人气:16781[]阅读人气:2089[]阅读人气:6454
12345678910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123 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本土资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