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因与流域地貌特征有关系吗

|&更新时间: 16:35&|&来源地:湖南省&|&来源:不详&|
收藏到: |
资料类型:
适用地区:
评价资料可获得5%返点奖励哦(仅限使用点数下载的用户)。
我知道了,下次不再提示。
压缩包中含以下资料:
阅读:59次 下载:0次 发布人:  审核人:
提示:此资料已被改为免费资源,可免费下载!>>
Copyright ? 1998 - 2013 TL100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雪域西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1 | 京公网安备号 顺义区北务镇龙塘路南侧 01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年广西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pdf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年广西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6卷第1期 气象研究与应用 VoI.36No.1 2015年3月 OFMETEOROLOGICAL JOURNAL RESEARCHANDAP】 uCAT[ON Mar.2015
文章编号: 80―06 年广西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 黎琮炜1,覃卫坚2,高安宁3 1.广西气象服务中心,南宁.广西气候中心,南宁.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 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广西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及倒塌房 屋等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各方面损失最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概率桂东大于桂西。红 水河、柳江、桂江、浔江、郁江、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大雨以上量级降水量相关最高,其次为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独流人 海流域。河池和柳州是因强降水最容易造成人员死亡的地区,其次为贺州。三种大气环流形势易引发致洪强降雨,中高 纬度的槽脊偏强,低纬度地区副高西伸至华南沿海;西伯利亚低槽偏强,广西受南支槽前控制,利于冷暖空气在广西上 空交汇,发生暴雨;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西伸脊线偏西,有利于热带气旋西移给广西带来暴雨天气。 关键词:广西;洪涝灾害;气候变化;气候成因 中图分类号:P‘466 文献标识码:A onthe and
distribution Analysistemporalspatial of flooddisastersanditscausesin during Guangxi Li Gao Cong-weil‘2QinWei-jian3Annin94 Service Climate 1.GuangxiMeteorological 530022,China;3.Guangxi Center,Nanning Center,Nanning 530022,China;4.GuangxiMeteorologicalObservatory,Nanning530022,China Abstract:Basedonthe
rainfalldataof90
flooddisasterreeordsin andthe daily stations,the Guangxi NCEP/NCAR datafrom1961to and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 reanalysis 2010,thetemporalspatial thecausesofflooddisasterdisasterswere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地理有关洪涝灾害方面的知识如它的危害 解决途径
你大爷YrYz
洪涝灾害的危害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我国的雨涝 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洪涝灾害控制及预防措施日 星期五 09:44洪涝灾害控制及预防措施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可导致生态环境、经济建设、财产损失,甚至传染病流行,严重威协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由于受强降雨影响,部分乡镇遭受洪涝灾害,为了做好受灾乡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特提出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供受灾乡镇参考. 一、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应在洪水上游或内涝地区污染较少的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取水点设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 2、退水后水源的选择; 无自来水的地区,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3、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过滤方法.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消毒. 4、加强供水设施消毒;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淤、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吨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较重加漂白粉8克/吨)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1、水灾地区需要重点预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引起. (2)细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动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如米饭、蔬菜)引起. (3)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误食有毒物质引起.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地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 (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毒磨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 (1)病人的救治与报告: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肠以及对症治疗和特殊解毒药物治疗: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地点、时间、人数、典型症状和体征、治疗情况、中毒食物和采取的措施.同时应注意采集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调查确认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场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食物及环境的消毒处理工作: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固体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处理;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围环境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应将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进行深埋处理. 3、加强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特别是水淹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应做好食品设备、容器、环境的清洁消毒,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并加强对其食品和原料的监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发霉变质原料.4、开展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主要宣传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过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和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等.三、加强环境卫生 1、对灾民住所的卫生要求;首先要选择安全和地势较高的地点,搭建帐篷、窝棚、简易住房等临时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其次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内饲养畜禽.2、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措施(1)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厕所,要求做到粪池 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2)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的稍高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地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也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待水灾过后运出处理.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 (3)集中治疗的传染病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散居病人的粪便处理: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合后,集中掩埋;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禁止将病人粪便倒入溪水中,以防止疾病传播.3、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法(1)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做到日产日清.(2)及时将垃圾运出,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滋生.(3)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4、人畜尸体的处理 对正常死亡者尸体应尽快运出进行火化处理.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5、洪水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1)组织清理室外环境: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蔬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环境消毒,消除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2)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地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6、消毒 由于洪水导致多种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肠道致病微生物为主,因此要特别重视食物、饮用水、居住环境的消毒.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方面,要求简便易行,价格便宜,供应充足.首先应有专人负责保护水源和饮用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对受淹的房屋公共场所要分类作好卫生消毒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剂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公发工作,做好消毒常识宣传,组织群众实施消毒措施并具体指导其正确使用.四、传染病控制1、强化灾区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垃圾、污物,掩埋动物尸体,进行粪便和家畜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积极保护水源,开展打井或饮用水消毒,使灾民清洁饮用水.2、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在某些传染病疫区应有重点地控制传染源,开展自然疫源地的灭鼠活动,在灾民密集的居住地清除蚊蝇滋生地,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病媒害虫.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3、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疫情报告网络; 在洪涝灾害这一非常时期,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这是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前提.发生传染病疫情,要按“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疫情.在重点灾区或传染病多发地区设立疫情监测点、严密监视疫情动态.灾区一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规与规章的要求,及时反馈信息,及时通报和报警.发生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以便采取预防决策.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传播.4、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发挥计划免疫效力; 水灾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程序,灾民移动分散,人群免疫水平难以控制.有必要对某些疾病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服药预防,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免疫和预防服药等,以控制灾区的传染病暴发流行.5、加强特殊人群的健康保护,维护灾民身体健康;儿童、老、弱、病、残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身体抵抗力差,由于灾害期间过度疲劳和紧张,环境恶劣、营养不良、生活不安定、日晒雨淋和虫咬,日夜不能安息,处于机体内外病因交加之中极易患病.因此对这类特殊人群应采取加强预防性保健,控制疾病的流行.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临时住地的卫生条件,是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同样还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养成灾民良好卫生习惯,提倡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五、媒介生物控制1、防蚊的主要措施(1)环境治理;(2)防蚊驱蚊:有条件的灾区,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或使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蚊帐;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亦可用市售驱蚊剂涂在身体暴露部位.(3)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如敌敌畏、奋斗钠、三氯杀虫酯等.2、防蝇措施(1)清理环境,减少滋生场所.(2)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也可使用粘蝇纸、诱蝇笼或苍蝇拍人工捕蝇.3、灭鼠措施;洪水期间的临时聚居地属于特殊环境,开展灭鼠时应注意: (1)多用器械灭鼠,如鼠笼鼠夹等,但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拉电网捕鼠.此时鼠洞较浅,取水方便,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2)慎用毒饵: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3)确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饵,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六、健康教育;洪水灾区健康教育是促进救灾防病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健康教育必须与受灾这种非常时期、非常环境和非常对象相适应.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和教育对象的心理、文化、素质等相适应,而且应根据灾情、气象、疾病、卫生服务等因素的变化和灾民对健康教育需求层次的变化进行精心组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自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①从气候方面分析(2分)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4分)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____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2分)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4分)。(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自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①从气候方面分析(2分)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4分)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____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2分)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4分)。(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自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①从气候方面分析(2分)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4分)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____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2分)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4分)。(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科目:最佳答案(1)①暴雨历时长、强度大②地形:淮河流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水系: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入海口少③黄 长江 ④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淮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洪灾多发(2)非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第4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灾害概述
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和潜在性。
4.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中国的自然灾害:最常见的是洪涝和干旱。
6密度有关。一般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损失越严重。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
(2)洪水: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3)雨涝: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常统称为洪涝灾害。
2.形成洪涝灾害的因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及人类活动等。
3.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考点一 洪灾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第1页(共1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为50~100毫米称为暴雨,100~250毫米称为大暴雨,大于25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毫米)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答案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
(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
解析 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实际上也是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一种体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所以该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我们应该从降水、地形地势、植被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考虑。
【考向立意】
结合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
【思维过程】
读图→获取“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相关信息→结合我国气候特征并联系洪涝灾害成因→归纳答案。
【误区警示】
对图示信息获取不准,不能充分调运所学知识并把其与试题信息相联系而导致失误。
【预测展望】
结合我国主要江河洪涝灾害材料,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洪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第2页(共1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洪灾的成因
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造成短时间大量“来水”的原因
如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而淮河流域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
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或湖泊数量少、容积小。如长江中下游因围湖造田、上游滥伐森林造成下游泥沙淤积等原因造成湖泊萎缩;淮河下游少湖泊,围湖造田等,使洪水无处容纳,造成漫溢或溃堤。
(3)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
如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淮河下游地势低平;长江、淮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泄洪能力降低,造成两流域容易发生洪灾。
2.洪灾的防治
结合造成洪灾的原因,对洪灾的防治主要针对“容水”和“去水”过程,采取如下措
(1)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2)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3)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4)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5)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1.下图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共1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仅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请对比简要分析成因。
答案 (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调蓄、行洪能力降低。
(2)①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②现在,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预报能力提高,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
解析 (1)长江洪涝灾害多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等造成洪涝灾害多发。(2)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特征和环境要素的变化,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考点二 我国的气象灾害
2.下图示意中国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
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
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
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正确叙述是
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第4页(共1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霞地貌的成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