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部的病菌,不管是腐生,还是寄生腐生,均是引起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原鉴定
1、对于真菌性病害,如果组织上有明显的病症,就可以直接挑取病症进行显微镜观察;
2、如果没有明显的病症,就要通过保湿培养来诱导病症的产生,或从发病部位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病原菌,观察菌落特征,并通过显微镜检查菌丝形态、孢子形态等,参考有关的资料做出鉴定。
3、对于细菌性病害,要取一小块发病部位与健康部位交界处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的无菌水滴中,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用暗视野观察,如果组织中有雾状物流出(菌溢),就是细菌性病害,如果要确定是哪一种细菌,就要通过复杂的分离培养和生理生化鉴定。
4、对于病毒病害,除了观察其症状外,还要通过观察病组织细胞内的内含体形态、接种鉴别寄主植物和血清学反应等方法来确定具体的病毒种类。
5、对于线虫性病害,要剖开病组织,放在带有凹穴的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在解剖镜下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要注意植物病原线虫是寄生性的,口腔内有口针。
6、对于新病害的病原物鉴定,要遵守柯赫氏法则,要对病原物进行分离纯化,然后回接到原寄主植物上获得与田间原有症状相同的症状来证明其有致病性。但是对于专性寄生(不能人工培养)的病原物还不能进行分离培养,不能获得纯培养物进行回接,也有些病原物还没有找到成功的接种方法使寄主植物发病,因此无法证明其有致病性。随着技术的进步,渴望有所突破。
取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蒸馏水,然后用解剖针沾取少量的马铃薯癌肿病病组织,捣散后,盖上盖玻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孢子的形态特点。
有些病害在病部表面不一定能找到病原物,同时,即使检查到微生物,也可能是组织死亡后长出的腐生物,因此,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是植物病害诊断中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
接种鉴定又叫印证鉴定,就是通过接种使健康植株产生相同症状,以明确病原。这对新病害或疑难病害的确诊很重要。具体步骤如下:
(1)取植物上的病组织,按常规方法将病原物从病组织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培养。
(2)将纯化培养的病原菌接种在同样植物的健株上,给予适温高湿的发病条件,使它发病,以不接种的植株作对照。
(3)接种植株发病后,观察它的症状是否与原来病株的症状相同。
(4)观察接种植株的病原菌或再分离,若得到的病原菌与原来接上去的一致时,证明这是它的病原物。
线虫病害的诊断线虫多数引起植物地下部发病,受害植株大都表现缓慢的衰退症状,很少急性发病,发病初期不易发现。通常是病部产生虫瘿、肿瘤、茎叶畸形、扭曲、叶尖干枯、须根丛生及植株生长衰弱,似营养缺乏症状。此外,可将虫瘿或肿瘤切开,挑出线虫制片或做成病组织切片镜检。有些线虫不产生虫瘿和根结,从病部也比较难看到虫体,就需要采用漏斗分离法或叶片染色法检查,根据线虫的形态特征,寄主范围等确定分类地位。必要时可用虫瘿、病株种子、病田土壤等进行人工接种。&
如何区别植物病原性病害
一、真菌性病害的判断&&
  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
  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
  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二、细菌性病害的判断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细胞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三、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侵染的方式侵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
病毒病害的传播、侵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四、线虫病害
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种较低等的动物,大量存活于土壤和水中,也有寄生在动物上如常见的蛔虫和钩虫等。
寄生在植物上并引发植物发生病害的线虫,称为植物寄生线虫,广泛寄生在植物的根、茎、叶、花、芽、种子和果实上,使植物发生各种线虫病害。
植物线虫特点:主动侵袭寄主,自动转移危害,吸收植物营养,破坏植物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加重病害发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手机网:
热门求购搜:
银杏树茎腐病有什么样的发病规律
银杏树茎腐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存活,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属于弱寄生真菌。条件适宜时自苗木伤口处侵入寄主,因此寄主状态和当地环境条件与该病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银杏树茎腐病病原为菜豆壳球孢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属。菌核黑褐色,球形或椭圆形,细小而多如粉末状,表面光滑。病菌在银杏等树苗上只产生菌核,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生于病茎表皮的角质层下,暗褐色,近球形;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尖端梢弯曲。分省孢子梗细长,不分枝,无色。 菜豆壳球孢菌比较喜高温,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30℃~32℃,而对酸碱度要求不严,在pH4~9之间均能很好生长,但以pH4~7更为适宜。银杏树茎腐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存活,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属于弱寄生真菌。条件适宜时自苗木伤口处侵入寄主,因此寄主状态和当地环境条件与该病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菌扩展、蔓延。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土壤湿度过高,苗木幼茎的基部因受高温灼伤,给病菌开辟了侵入途径。所以高温的影响是银杏幼苗发病的诱因。苗木木质化程度越低此病的发病率越高。在苗木低洼积水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银杏茎腐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一般梅雨季节结束,气温升高后10~14天开始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加,至9月份以后停止发展。因此,可根据银杏扦插苗,在6~8月份当苗床高温达30℃以上时,插后10d~15d即开始发病,严重时大面积接穗发黑死亡。试验证明,拮抗拒性放线菌能有效的印制该病病菌的蔓延扩散。
相关类似[银杏树茎腐病有什么样的发病规律]信息 ?
天天苗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 ? ? ? ? ? ? ? ? ? ? ? ?
&每天更新, , ,,
网站电话:&<FONT color=#ff1080 & 客服QQ: &
copyright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在子囊内排列的有散生,单列,双列,并列,螺旋形排列&#46;③子囊果&#40;Ascocarp&#41;: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子实体称子囊果&#46;子囊果的类型&#46;&#46;&#46;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园艺植物病害病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银杏茎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1、2年生苗木。而以1年生苗较为 严重,常造成大片苗木死亡。在炎热的夏季,过高的土温常烫 伤银杏幼嫩茎基部的表皮,病菌便趁机从此侵入。初期症状 表现为茎基部变成褐色,叶片失去正常绿色,稍向下垂,而后 感病部位迅速向上延伸,叶片呈下
& &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1、2年生苗木。而以1年生苗较为 严重,常造成大片苗木死亡。
& & 在炎热的夏季,过高的土温常烫 伤银杏幼嫩茎基部的表皮,病菌便趁机从此侵入。初期症状 表现为茎基部变成褐色,叶片失去正常绿色,稍向下垂,而后 感病部位迅速向上延伸,叶片呈下垂而不脱落。感病茎部皮 层木缩,内皮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灰白色,其中有许 多细小黑色的小菌核。病菌同样也能侵入木质部,褐色中空 的髓部也有小菌核产生。最后病菌逐渐扩展到根部,使根皮 层腐烂。
& & 病原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的菜豆壳孢菌引起的。
& & 发病规律该病菌为弱寄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病菌在病株残体上和土壤中腐生或以菌核休眠越冬,次年进行 侵染。病菌的侵染与夏季土表的高温有密切关系,土表高温 引起幼苗根茎部灼伤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件。夏季高温,茎 基部持续受灼伤;梅雨期长或苗床低洼,茎基部受水涝;机械损伤、生长势弱等易造成病菌侵入。
& & 发病时间一般在梅雨开 始后10-15天。该病在各地的发生时间略有差异,在桂北地 区于5月初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高峰期,8月底发病自然停止。
& & 该病在湖北的随州、安陆等地区于7月上、中旬开始发 病,以后逐渐加重,至9月上旬停止。该病的发生及流行与 6-7月的降雨量和7
& & 8月的持续高温有着密切的联系,降 雨量较大,雨后高温期持续越长,发病越重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银杏超小卷叶蛾是银杏树的一种主要病虫害,在我国南方比较严重,比如浙江,江苏,广西...病害病原菌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研究[1]_百度文库
病害病原菌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研究[1]
陕北苹果常见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的筛选及
生物学特性研究
邓振山&王红梅&李东旭$#赵立恒&##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陕西延安(%&&$&&)***+
要,用组织分离法从陕北苹果的)种常见真菌病害的病组织中分离出了-种病原菌#并对其进
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病原菌适宜在偏酸环境下生长#在&*/0*1范围内各菌均能生长#早期落叶病常在低温2高湿环境下繁衍生长#陕北地区早春低温2冷凉2阴湿为其发病创造了条件#成为发病的高发期’而腐烂病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陕北地区)31左右#45月为其发病高峰期.
关键词,苹果#真菌病害#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0700&6-文献标识码,8
文章编号,&**97)*$%$**)+*$7**($7*9:
从陕北地区苹果基地,黄陵县2洛川县2富县和延安市庙嘴沟果园随机采集典型发病的叶片2树皮和病果.
@&A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采集发病初期症状典型的病叶2病果及发病树皮进行室内组织分离培养.用自来水冲洗材料#再用
近年来#由各种病原菌引起的苹果树腐烂2叶片脱落及果实腐烂#在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甚至一些地区发病严重#直接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引起苹果树干的真菌性病害最为常见.主要是腐烂病2干腐病#最严重的为腐烂病#它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由一2;#种弱寄生性真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据调查#一般发病率均在9&3/$*年生的#$=左右#$*年生以上
的#发病率在)危害极为严重#轻者枝干残*=以上#
缺#伤痕累累#重者全株死亡#甚至全园毁灭&.
陕北苹果产业作为当地农业的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却遭受到各种病害的侵染#如$**$年春季发生于洛川县2黄陵县2富县的落叶病造成大面积苹果减产#甚至绝收.为了深入了解这些病害的发生2发展的特点#本文就陕北地区苹果常见真菌病害及其病原菌进行了分离2纯化和鉴定2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无菌水冲洗#切取病键交界处0BBC0BB的组织#
(3=的酒精表面消毒$/0秒#*&&=的升汞表面消毒0秒/&分钟#并用无菌水换洗三次#凉干后置于
加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培养基&9G&*+DE8%BFBH上#从边缘挑取小块$31恒温培养.待菌落长出后#菌丝接于D用打孔器取E8平板上.待菌落长大后#
用单)BB的菌饼放入水琼脂培养基上培养.$I后#菌丝末端挑取法进行再纯化培养#转接到DE8试
管斜面上#备用&91冰箱中保存#.@&J病原菌的鉴定
将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在DE8培养基平板上进行活化培养#并分别采用插片法和水培法培养#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参考真菌类的分
0#9?类鉴定资料进行鉴定&.
@材料和方法
@&@标本采集
@&K生物学特性研究
收稿日期,$**&5
资金项目延安大学专项基金%,$**&-&+LE万方数据作者简介,邓振山%男#陕西省延安市人#延安大学讲师#硕士
贡献者:Jocelyn54321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树病虫害防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