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中的名词解释:1:主机: 2:声卡的性能参数 3:BIOS的定义: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39页)-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电脑基础知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39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内容。它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它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计算机的步骤;系统设置和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的优化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等,是一门 1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要完成好这一工程训练项目, 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3.1目的要求:3.1.1 基本目的通过本次工程训练后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掌握计算机各个硬件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并能独自正确完成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组 2
装及基本的计算机日常维护和解决计算机常见故障;掌握计算机的BIOS参数设置、硬件分区、操作系统安装、硬件驱动安装、系统的备份与还原、注册表的使用、网线的制作和局域网的搭建、系统的优化与整理;3.1.2 基本要求(1)学生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合理、规范、有序、正确地进行本次工程训练的各个实 3
验内容;(2)计算机硬件组装时应防止静电,不要带电操作; 静电易对电子器件造成损伤,在安装前,应先消除身上的静电,方法为用手摸一下自来水管等接地设备;如果有条件,可以佩带防静电环,以提高安全水平。(3)对于计算机硬件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不要在通电后触摸机箱内的任 4
何物件;(4)在紧固部件、接插数据线和电源线时,要适度用力,不要动作过猛;拆卸硬件时的螺丝及一些小零件不要乱丢,应在组装时正确安装回原位置,以防止丢失;(5)对于此次工程训练时所发放的工具及相应的软件光盘应及时归还,不得擅自把电脑或配件带离实验室;(6)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5
告,记录实验经过、实验结果及心得体会。3.2基本知识介绍3.2.1 CPU1.CPU的概念CPU是 Center ProcessUnit的缩写,译为中央处理器。也做叫微处理器。指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在微机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是微机的心脏,构成了系统的控制中心,对各 6
部件进行统一协调和控制。2.CPU的组成及其功能CPU一般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运算器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组成。控制器就是定时和控制逻辑运算。算术逻辑单元(ALU)主要完成算术运算(+、-、×、÷)和各种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移位、比较)等操作。ALU是组合电路,本身无 7
寄存操作数的功能,因而必须有保存操作数的两个寄存器:暂存器TMP和累加器AC,累加器既向ALU提供操作数,又接收ALU的运算结果。寄存器实际上相当于微处理器内部的RAM,它包括通用寄存器组和专用寄存器组两部分。通用寄存器(AX、BX、CX、DX)用来存放参加运算的数据、中间结果或地址,它们一般均可作为两个8位的寄 8
存器来使用。处理器内部有了这些通用寄存器之后,可避免频繁地访问存储器,可缩短指令长度和指令执行时间,提高机器的运行速度,也给编程带来方便。专用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堆栈指示器SP和标志寄存器FR,它们的作用是固定的,用来存放地址或地址基值。控制器的定时与控制逻辑是微处理器的核心部件,负责对全机进行控制,包括从存 9
储器中取指令,分析指令(即指令译码)确定指令操作和操作数地址,取操作数、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送运算结果到存储器或I/O端口等。它还向微机的其它各部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CPU内、外各部件间协调工作。
3.2.2 主板常见的主板是ATX主板。它是采用印刷电路板(PCB) 10
制造而成。是在一种绝缘材料上采用电子印刷工艺制造的。市场上主要有4层板与6层板二种。常见的都是4层板。用6层PCB板设计的主板不易变形,稳定性大大提高。主板上面的零件看起来眼花缭乱,可他们都是非常有条有理的排列着。主要包括一个CPU插座;北桥芯片、南桥芯片、BIOS芯片等三大芯片;前端系统总线FSB、内存总线、 11
图形总线AGP、数据交换总线HUB、外设总线PCI等五大总线;软驱接口FDD、通用串行设备接口USB、集成驱动电子设备接口IDE等七大接口。1.主板上的主要芯片(1)北桥芯片 MCH在CPU插座的左方是一个内存控制芯片,也叫北桥芯片、一般上面有一铝质的散热片。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与信号控制。它一方面通过 12
前端总线与CPU交换信号,另一方面又要与内存、AGP、南桥交换信号。(2)南桥芯片 南桥芯片主要负责外部设备的数据处理与传输。比ICH4早的有ICH1、ICH2、ICH3,但它不支持USB2.0 。而ICH4支持USB2.0 。区分它们也很简单:南桥芯片上有82801AB 82801BB 82801CB82801DB 分别对应ICH1
ICH2 ICH3 ICH4 。南桥芯片坏后的现象也多为不亮,某些外围设备不能用,比如IDE口、FDD口等不能用,也可能是南桥坏了。因为南北桥芯片比较贵,焊接又比较特殊,取下它们需要专门的BGA仪,所以一般的维修点无法修复南北桥。(3)BIOS芯片 FWH它是把一些直接的硬件信息固化在一个只读存储器内。是软 14
件和硬件之间这重要接口。系统启动时首先从它这里调用一些硬件信息,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例如一些早期的主板不支持大于二十G的硬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升级BIOS来解决。我们日常便用时遇到的一些与新设备不兼容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升级来解决。如果你的主板突然不亮了,而CPU风扇仍在转动,那么你首先应该考虑 15
BIOS芯片是否损坏。(4)系统时钟发生器CLK 在主板的中间位置有个晶振元件,它会产生一系列高频脉冲波,这些原始的脉冲波再输入到时钟发生器芯片内,经过整形与分频,然后分配给计算机需要的各种频率。(5)超级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I/O 它一般位于主板的左下方或左上方,主要芯片有Winbond 与ITE,它负责把键 16
盘、鼠标、串口进来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同时也对并口与软驱口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我们的维修现场,诸如键盘与鼠标口坏,打印口坏等一些外设不能用,多为I/O芯片坏,有时甚至造成不亮的现象。(6)声卡芯片 因为现在的主板多数都集成了声卡,而且集成的多为AC’97声卡芯片。当然,也有CMI的8738 17
声卡芯片等。如果你的集成声卡没有声音,这儿坏了的可能性最大。2.主板上主要的插座(1)CPU插座(2)内存插座(3)图形总线插座(4)PCI总线插座(5)IDE(SATA)设备接口
3.2.3内存18
1.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点内存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外存通 19
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像硬盘,软盘,磁带,CD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并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但是由机械部件带动,速度与CPU相比就显得慢的多。内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是CPU直接与之沟通,并用其存储数据的部件,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它的物理实质就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 20
成电路,内存只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2.动态内存的特点我们平常所提到的计算机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动态内存中所谓的&动态&,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一个额外设电路进行内存刷新操作。 21
具体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但时间一长,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刷新操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则认为其代表1,并把电容充满电;若电量小于1/2,则认为其代表0,并把电 22
容放电,藉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从一有计算机开始,就有内存。内存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技术改进,从最早的DRAM一直到FPMDRAM、EDODRAM、SDRAM、DDRAM等,内存的速度一直在提高且容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3.2.4硬盘23
硬盘,英文“hard-disk”简称HD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 体现硬盘好坏的主要参数为传输率,其次的为转速、单片容量、寻道时间、缓存、噪音等 。1.硬盘分类目前的硬盘产品内部盘片有:3.5、2.5、1.8英寸(后两种常用于笔记本及部分袖珍精密仪器中,现在台式机中常用 24
3.5英寸的盘片);如果按硬盘与电脑之间的数据接口,可分为三类:IDE接口、SCSI接口、SATA接口。2.技术规格目前台式机中硬盘的外形差不了多少,在技术规格上有几项重要的指标:(1)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25
(ms)。注意它与平均访问时间的差别,平均寻道时间当然是越小越好,现在选购硬盘时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低于9ms的产品。(2)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26
(3)道至道时间(singletrack seek),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4)全程访问时间(maxfull seek),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5)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单 27
位为毫秒。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注意: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的。(6)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Mb/S(注意与MB/S之间的差别)。它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 28
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间隔度)。注意,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8位数)。例如,WD36400硬盘给出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131/8)。
(7)外部数据传输率:通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硬盘普通采用的是Ultra ATA/66,它的最大外部数据率即为66.7MB/s,而在SCSI硬盘中,采用最新的Ultra 160/m SCSI接口标准,其数据传输率可达160MB/s,采用Fibra
Channel(光纤通道),最大外部数据传输将可达200MB/s。在广告中我们有时能看到说双Ultra 160/m SCSI的接口,这理论上将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320MB/s,但目前好像还没有结合有此接口的产品推出。(8)主轴转速:是指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目前ATA(IDE)硬盘的主轴转速一般为rpm,主流硬盘 31
的转速为7200RPM,至于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可达一般为0RPM,而最高转速的SCSI硬盘转速高达15,000RPM(即希捷“捷豹X15”系列硬盘)。(9)数据缓存: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2MB,目前主流ATA硬盘的数据缓存应该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的数据 32
缓存现在已经达到了16MB。对于大数据缓存的硬盘在存取零散文件时具有很大的优势。(10)硬盘表面温度:它是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这项指标厂家并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种媒体的测试数据中看到。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G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 33
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如果对于高转速的SCSI硬盘一般来说应该加一个硬盘冷却装置,这样硬盘的工作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11)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小时。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 34
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3.2.5显卡显卡全称是显示器适配卡,现在的显卡都是3D图形加速卡。它是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显示卡插在主板的 35
PCI、AGP、PCI-E扩展插槽中,PCI、AGP显示卡现已基本淘汰。现在也有一些主板是集成显卡的。
3.2.6软驱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 36
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37
(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 38
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3.2.7光驱光驱是台式机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配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台 39
式机诸多配件中的已经成标准配置。目前,光驱可分为以下几种:(1)CD-ROM光驱:又称为致密盘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读的光存储介质。它是利用原本用于音频CD的CD-DA(Digital Audio)格式发展起来的。(2)DVD光驱:是一种可以读取DVD碟片的光驱,除了兼容DVD-ROM,40
DVD-VIDEO,DVD-R,CD-ROM等常见的格式外,对于CD-R/RW,CD-I,VIDEO-CD,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3)COMBO光驱:&康宝&光驱是人们对COMBO光驱的俗称。而COMBO光驱是一种集合了CD刻录、CD-ROM和DVD-ROM为一体的多功能光存储产品。41
(4)刻录光驱: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录机等,其中DVD刻录机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复擦写)和DVD-RAM。刻录机的外观和普通光驱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标识着写入、复写和读取三种速度。(5)CD刻录速度:CD刻录速度是指该光储产品所支 42
持的最大的CD-R刻录倍速。目前市场主流内置式CD-RW产品最大能达到的是52倍速的刻录速度,还有部分40倍速、48倍速的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受主机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三者刻录速度上的差异并不悬殊。52倍速这基本已经接近CD-RW刻录机的极限,很难再有所提升。外置式的CD-RW刻录机市场上的产品速度差异较大,有8倍速、24 43
倍速、40倍速、48倍速和52倍速等,一般外形尺寸小巧,着重强调便携性的产品刻录速度一般是较低的水平。而体积相对较为笨重的外置式CD-RW刻录机基本都保持较高的刻录速度,甚至与内置式持平。(6)DVD刻录速度:目前市场中的DVD刻录机能达到的最高刻录速度为16倍速,对于2~4倍速的刻录速度,每 44
秒数据传输量为2.76M~5.52MB,刻录一张4.7GB的DVD盘片需要大约15~27分钟的时间;而采用8倍速刻录则只需要7到8分钟,只比刻录一张CD-R的速度慢一点,但考虑到其刻录的数据量,8倍速的刻录速度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DVD刻录速度是购买DVD刻录机的首要因素,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高倍速的DVD刻录机。
3.2.8显示器1.显示器的分类台式机通常采用CRT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两种:大体上讲,现在CRT显示器分球面显像管和纯平显像管两种。所谓球面是指显像管的断面就是一个球面,这种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弯曲的。而纯平显像管无论在水平还是垂直方向都是完全的平 46
面,失真会比球面管小一点。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球面管显示器已经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面直角&显像管,平面直角显像管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面,只不过显像管的曲率比球面管小一点,接近平面,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已,目前市场上除了纯平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外都是这种球面管显示器,由于价格大多比较便宜, 47
因此在低档机型中被大量采用。目前LCD液晶显示器大多都是TFT型液晶显示器。2.显示器的分类CRT显示器的尺寸指显像管的对角线尺寸。最大可视面积就是显示器可以显示图形的最大范围。显像管的大小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常见的有17英寸、19英寸、20 48
英寸等。显示面积都会小于显示管的大小。显示面积用长与高的乘积来表示,通常人们也用屏幕可见部分的对角线长度来表示。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英寸之间,19英寸显示器可视区域达到18寸英寸左右。LCD显示器的尺寸是指液晶面板的对角线尺寸,以英寸 49
单位(1英寸=2.54cm),现在主流的有17英寸、19英寸、22英寸等。
3.2.9风扇风扇噪音是风扇工作时产生杂音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单位为分贝(dB)。测量风扇的噪声时需要在噪声小于17dB的消音室中进行,距离风扇一米,并沿风扇转轴的 50
方向对准风扇的进气口,采用A加权的方式进行测量。风扇噪声的频谱特性需要用频谱仪记录风扇的噪声频率分布情况,一般要求风扇的噪声要尽量的小,而且不能存在异音。选购风扇时注意以下两个特性:(1)风扇转速:风扇转速是指风扇扇页每分钟旋转的次数,单位是rpm。风扇转速由电机内线圈的匝 51
数、工作电压、风扇扇页的数量、倾角、高度、直径和轴承系统共同决定。在风扇结构固定的情况下,直流风扇(即使用直流电的风扇)的转速随工作电压的变化而同步变化。风扇的转速可以通过内部的转速信号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外部进行测量(外部测量是用其他仪器看风扇转的有多快,内部测量则直接可以到BIOS里 52
看,也可以通过软件看。内部测量相对来说误差大一些)。风扇转速与散热能力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更高的风扇转速反而会带来更高的噪声,选购散热器产品时如果风量差不多,可以选择转速低的风扇,在使用时会安静一些。(2)风量:风量是指风冷散热器风扇每分钟送出或吸入的空气总体积,如果按立方英尺来计算, 53
单位就是CFM;如果按立方米来算,就是CMM,散热器产品经常使用的风量单位是CFM。在散热片材质相同的情况下,风量是衡量风冷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显然,风量越大的散热器其散热能力也越高。这是因为空气的热容是一定的,更大的风量,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更多的空气能带走更多的热量。当然,同样风 54
量的情况下散热效果和风的流动方式有关。
3.2.10电源本质上,电源才是电脑最重要的部件,是其心脏,如果电源不正常,就不可能保证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也就无从检查别的故障。据统计,电源部分的故障在整机中占的比例最高,许多故障往往就是由电源引起的。所以,对于电脑最 55
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维护做法就是DD首先给它配备一台足功率、细做工、高品质的电源。3.2.11键盘键盘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可以将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数据等。PC XT/AT时代的键盘主要以83键为主,并且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随着视窗系统 56
近几年的流行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101键和104键键盘,并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当然其间也曾出现过102键、103键的键盘,但由于推广不善,都只是昙花一现。近半年内紧接着104键键盘出现的是新兴多媒体键盘,它在传统的键盘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常用快捷键或音量调节装置,使PC操作进一步简化,对于收发电子邮件、打开浏览器软件、启 57
动多媒体播放器等都只需要按一个特殊按键即可,同时在外形上也做了重大改善,着重体现了键盘的个性化。起初这类键盘多用于品牌机,如HP、联想等品牌机都率先采用了这类键盘,受到广泛的好评,并曾一度被视为品牌机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市场上也出现独立的具有各种快捷功能的产品单独出售,并带有专 58
用的驱动和设定软件,在兼容机上也能实现个性化的操作。1.键盘的分类常规的键盘有机械式按键和电容式按键两种,在工控机键盘中还有一种轻触薄膜按键的键盘。机械式键盘是最早被采用的结构,一般类似金属接触式开关的原理使触点导通或断开,具有工艺简单、维修方便、手感一般、噪声大、易磨损的特性,大部分廉价的机械 59
键盘采用铜片弹簧作为弹性材料,铜片易折易失去弹性,使用时间一长故障率升高,现在已基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容式键盘。它是基于电容式开关的键盘,原理是通过按键改变电极间的距离产生电容量的变化,暂时形成震荡脉冲允许通过的条件。理论上这种开关是无触点非接触式的,磨损率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接触不良的隐患,具有噪 60
音小,容易控制手感,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键盘,但工艺较机械结构复杂。还有一种用于工控机的键盘为了完全密封采用轻触薄膜按键,只适用于特殊场合。键盘的外形分为标准键盘和人体工程学键盘,人体工程学键盘是在标准键盘上将指法规定的左手键区和右手键区这两大板块左右分开,并形成一定角度,使操作者不必有意识 61
的夹紧双臂,保持一种比较自然的形态,这种设计的键盘被微软公司命名为自然键盘(Natural Keyboard),对于习惯盲打的用户可以有效的减少左右手键区的误击率,如字母&G&和&H&。有的人体工程学键盘还有意加大常用键如空格键和回车键的面积,在键盘的下部增加护手托板,给以前悬空手腕以支持点,减少由于手腕 62
长期悬空导致的疲劳。这些都可以视为人性化的设计。2.键盘的接口类型键盘的接口有PS/2接口和USB接口,现在的台式机多采用PS/2接口,大多数主板都提供PS/2键盘接口。而较老的主板常常提供AT接口也被称为&大口&,现在已经不常见了。键盘的外壳。目前台式PC电脑的键盘都采用活动式键 63
盘,键盘作为一个独立的输入部件,具有自己的外壳。键盘面板根据档次采用不同的塑料压制而成,部分优质键盘的底部采用较厚的钢板以增加键盘的质感和刚性,不过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成本,所以不少廉价键盘直接采用塑料底座的设计。外壳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键盘的底部设有折叠的支持脚,展开支撑脚可以使键盘保持一定倾斜度,不同的键 64
盘会提供单段、双段甚至三段的角度调整。
3.2.12鼠标&鼠标&的标准称呼应该是&鼠标器&,英文名&Mouse&,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5年左右的历史了。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1.鼠标的接口类型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65
行鼠标、PS/2鼠标、USB鼠标三种。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2.鼠标的工作原理及分类(1)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 66
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 67
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2)鼠标还可按外形分为两键鼠标、三键鼠标、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的左右按键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不着三键鼠标的中间按键,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软件时(如AutoCAD等),这个键也会起 68
一些作用;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在笔记本电脑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转动鼠标中间的小圆球,或在感应板上移动手指,光标就会向相应方向移动,当光标到达预定位置时,按一下鼠标或感应板,就可执行相应功能。(3)无线鼠标和3D鼠标:新出现无线鼠标和3D振动鼠标都是比较新颖的鼠标。无线鼠标器是为了适应大屏幕显示 69
器而生产的。所谓&无线&,即没有电线连接,而是采用二节七号电池无线摇控,鼠标器有自动休眠功能,电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围在1.8米以内。3D振动鼠标是一种新型的鼠标器,它不仅可以当作普通的鼠标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具有全方位立体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移动方向,而且可以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 70
的移动方向。(b) 外形和普通鼠标不同。一般由一个扇形的底座和一个能够活动的控制器构成。(c) 具有振动功能,即触觉回馈功能。玩某些游戏时,当你被敌人击中时,你会感觉到你的鼠标也振动了。(d) 是真正的三键式鼠标。无论DOS或Windows环境下,鼠标的中间键和右键都起很大作用。
3.2.13网卡71
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又称网络适配器 (NIA-NetworkInterface Adapter),简称网卡。用于实现联网计算机和网络电缆之间的物理连接,为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提供一条物理通道,并通过这条通道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在局域网中,每一台联网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一块或多块网卡,通过介质连接器将计算机接入网络电缆系统。 72
网卡完成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网卡与网络电缆的物理连接、介质访问控制(如:CSMA/CD)、数据帧的拆装、帧的发送与接收、错误校验、数据信号的编/解码(如:曼彻斯特代码的转换)、数据的串、并行转换等功能。
3.2.14交换机1.交换机简介73
交换 switching 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交换和交换机最早起源于电话通讯系统(PSTN),我们现在还能在老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场面:首长(主叫用户)拿起话筒 74
来一阵猛摇,局端是一排插满线头的机器,戴着耳麦的话务小姐接到连接要求后,把线头插在相应的出口,为两个用户端建立起连接,直到通话结束。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人工方式建立起来的交换。当然现在我们早已普及了程控交换机,交换的过程都是自动完成。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以前介绍过 75
的HUB 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 76
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 77
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78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 79
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 80
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2.交换机的应用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以太网交换机成为应用普及最快的网络设备之一。随着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交换机的价格急剧下降,交换到桌面已是大势所趋。如果你的以太网络上拥有大量的用户、繁忙的应用程序和各式各样的服务器,而且你 81
还未对网络结构做出任何调整,那么整个网络的性能可能会非常低。解决方法之一是在以太网上添加一个10/100Mbps的交换机,它不仅可以处理10Mbps的常规以太网数据流,而且还可以支持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连接。如果网络的利用率超过了40%,并且碰撞率大于10%,交换机可以帮你解决一点问题。带有100Mbps快速以太网 82
和10Mbps以太网端口的交换机可以全双工方式运行,可以建立起专用的20Mbps到200Mbps连接。不仅不同网络环境下交换机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同一网络环境下添加新的交换机和增加现有交换机的交换端口对网络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充分了解和掌握网络的流量模式是能否发挥交换机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使用交换机 83
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和过滤网络中的数据流量,所以如果网络中的某台交换机由于安装位置设置不当,几乎需要转发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的话,交换机就无法发挥其优化网络性能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增加了网络延迟。除安装位置之外,如果在那些负载较小,信息量较低的网络中也盲目添加交换机的话,同样也可能起到负面影响。 84
受数据包的处理时间、交换机的缓冲区大小以及需要重新生成新数据包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简单的HUB要比交换机更为理想。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认为交换机就比HUB有优势,尤其当用户的网络并不拥挤,尚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时,使用HUB更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现有资源。3.交换机的三种交换方式85
(1)直通式(CutThrough):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 86
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2)存储转发(Store &Forward):87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88
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3)碎片隔离(FragmentFree):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这种方式也不提供 89
数据校验。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4.交换机分类从广义上来看,交换机分为两种: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主要应用于电信领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则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PC机及网络打印机等。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 90
度上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从规模应用上又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等。各厂商划分的尺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来讲,企业级交换机都是机架式,部门级交换机可以是机架式(插槽数较少),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组级交换机为固定 91
配置式(功能较为简单)。另一方面,从应用的规模来看,作为骨干交换机时,支持500个信息点以上大型企业应用的交换机为企业级交换机,支持300个信息点以下中型企业的交换机为部门级交换机,而支持100个信息点以内的交换机为工作组级交换机。5.交换机功能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 92
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目前交换机还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对VLAN(虚拟局域网)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甚至有的还具有防火墙的功能。交换机除了能够连接同种类型的网络之外,还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网络(如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之间起到互连作用。如今许多交换机都能够提供支持快速以太网或FDDI等的高 93
速连接端口,用于连接网络中的其它交换机或者为带宽占用量大的关键服务器提供附加带宽。一般来说,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用来连接一个独立的网段,但是有时为了提供更快的接入速度,我们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网络计算机直接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上。这样,网络的关键服务器和重要用户就拥有 94
更快的接入速度,支持更大的信息流量。
3.2.15服务器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 95
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资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 96
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 97
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3.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主要仪器、设备、工作环境1、计算机完整硬件设备包括:机箱、电源、主板、内存、CPU(含风扇)、硬盘、光驱、显卡、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2、诊断卡、十字磁性螺丝刀、梅花磁性螺丝刀、镊子、尖嘴钳;3、操作系统安装光盘、相关应用软件安装盘;4、交换机、网线钳、测线仪、网线、RJ45水晶头;3.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主要内容1、实验一 熟悉计算机系统内部组成及硬件99
2、实验二 计算机硬件组装3、实验三 BIOS参数设置4、实验四 硬盘分区和系统数据备份、还原(GHOST软件的使用)5、实验五 Winodws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6、实验六 注册表的基本设置100
7、实验七 网线制作及局域网的搭建3.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步骤3.5.1实验一 熟悉计算机系统内部组成及硬件1.实验目的(1)了解个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2)培养对个人计算机硬件各组成部件的识别能力;(3)为实验2计算机硬件101
的组装奠定基础;2.实验内容理论学习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市场状况。开机观察机箱内的计算机硬件。3.实验步骤(1)注意开机后系统自检的屏幕提示和系统配置表(可按Pause键暂停),将该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如:显示卡的型号和显示缓存的容量、内存容量、CPU类型、硬盘容量、软 102
驱类型和接口情况等记录下来。如果不能正确启动系统,记下故障现象。(2)将一台计算机的机箱打开,重点了解其硬件基本配置和连接方式。注意:严禁加电开机时对硬部件、板卡和插件进行拆装或拔插。拆装或插拔任何硬部件一定要对准位置和轻轻插入,以免接触不良或损坏接插件。①了解认识机箱,重点认103
识机箱的作用、分类;机箱的内部、外部结构和机箱前、后面板的结构等。②了解认识电源,重点认识电源的作用、分类、结构、型号、电源输出/输入电压和电源连接器等。③了解认识CPU ,主要包括CPU的型号、类型、主频、电压、厂商标志、封装形式,以及CPU性能等。④了解认识内存,认识计104
算机系统中的RAM,ROM,Cache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容量的大小,并进一步加深对内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⑤了解认识主机板,认识计算机主板的生产厂商、型号、结构、功能组成、采用的芯片组、接口标准、跳线设置、在机箱中的固定方法,及其与其他部件连接情况等。⑥了解认识软驱、硬盘、105
光驱:?软驱:主要包括生产厂商、作用、类型、型号、外部结构、接口标准(数据及电源接口)以及与主板和电源的连接方式等。?硬盘:主要包括生产厂商、作用、分类、型号、外部结构、结构标准及其与主板和电源的连接情况等。?光驱:包括光驱的作用、分类、型号、外部结构、接口 106
标准、主要技术参数及其与主板和电源的连接情况等。同时,要了解认识软驱、硬盘、光驱等设备与主板的连接数据线的特点,并加以区别。⑦了解认识常用插卡件,主要了解认识包括对显示卡、网卡、声卡、多功能卡、内置调制解调器等卡件的作用、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等,并能对上述卡件加以区别。⑧了解认识常用外部设107
备,重点对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外置调制解调器、音箱等常用外设的作用、分类、型号、主要接口标准及其与主机的连接方法等方面的认识。4.注意事项(1)要按上述步骤有序进行,按实验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2)对计算机的各部件要轻拿轻放,未经指导老师批准, 108
勿随便拆任何插卡件。(3)实验结束后,按照上述实验内容和步骤的安排,填写实验报告。
3.5.2实验二 计算机硬件组装1.实验目的(1)认识和会使用计算机硬件组装中的常用工具;(2)了解计算机硬件配置、组装的一般流程;109
(3)学会自己动手配置、组装一台计算机;2.实验内容(1)了解计算机硬件配置、组装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2)自己动手配置、组装一台计算机;3.实验步骤(1)检查所有需要安装的部件及工具是否齐全;(2)释放身上所带的静电;110
(3)基础安装①安装机箱电源机箱后部预留的开口与电源背面螺丝位置对应好,用螺丝钉固定;?注意:固定电源要牢,以免日后振动产生噪音;②安装主板?在机箱底板的固定孔上打上标记;?把铜柱螺丝或白色塑胶固定柱一一对应的安装在机箱 111
底板上;?将主板平行压在底板上,使每个塑胶固定柱都能穿过主板的固定孔扣住;?将细牙螺丝拧到与铜柱螺丝相对应的孔位上;?安装主板注意事项:切忌螺丝上的过紧,以防主板扭曲变形;主板与底板之间不要有异物,以防短路;主板与底板之间可以垫一112
些硬泡沫塑料,以减少插拔扩展卡时的压力。③CPU和散热器的安装?CPU的安装:把主板的ZIF插座旁拉杆抬起,把CPU的针脚与插座针脚一一对应后平稳插入插座,拉下拉杆锁定CPU。在CPU内核上涂抹导热硅脂。?安装CPU的散热器:卡具的一端固定在CPU插座的一侧;113
调整散热器的位置,使之与CPU核心接触;一手按住散热器使其紧贴CPU,另一手向下按卡夹的扳手,直到套在CPU插座上;把风扇电源线接在主板上有cpu fan或fan1的字样的电源接口上;④内存条的安装:打开反扣,缺口对着内存插槽上的凸棱,垂直插入插槽,用力插到底,反扣自动卡住。
⑤安装主板的电源线: 主板20针的电源接头插在主板相应的插座;⑥连面板各按钮和指示灯插头:?SPEAKER表示接机箱喇叭(一般是四针)?POWER LED表示接机箱上的电源指示灯?HDD LED表示接硬盘指示灯?POWER SW表示电源115
开关?RESET SWITCH表示接重启开关⑦安装显卡:拆下插卡相对应的背板挡片,将显卡金手指上的缺口对应主板上AGP插槽的凸棱,将AGP(或PCI-E)显卡安装AGP(或PCI-E)插槽中,用螺丝固定,连接显卡电源线。⑧安装显示器电源接头接在电源插座上:116
15针D-sub接口接在机箱后部的显卡输出接口上。(4)内部设备安装①软驱的安装:将主机和显示器分离,拆除机箱上为安装软驱预留的挡板,将软驱由外向里推入机箱内软驱固定架上,拧上四颗细牙螺丝,调整软驱的位置,使它与机箱面板对齐,拧紧螺丝。②安装硬盘:将硬盘由内向外推入硬盘117
固定架上,将硬盘专用的粗牙螺丝轻轻拧上去,调整硬盘的位置,使它靠近机箱的前面板,拧紧螺丝。③安装光驱或DVD驱动器:拆掉机箱前面板上为安装5.25英寸设备而预留的挡板,将光驱由外向内推入固定架上,拧上细牙螺丝,调整光驱的位子,使它与机箱面板对齐,拧紧螺丝。118
④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 把电源引出的4针D型电源线接在硬盘和光驱的电源接口,按照红对红的原则连接硬盘和光驱数据线,通过硬盘和光驱数据线让硬盘和光驱分别接在主板(SATA)IDE1、IDE2接口。安装软驱电源线和数据线,注意软驱的电源线接头较小,要避免蛮力插入,以防损坏,数据线一号线和接口的数 119
字1对齐即可。⑤安装声卡,连接音频线; ⑥安装网卡等扩展卡;⑦整理机箱内的连线整线时注意:将面板信号线捆在一起。用不到的电源线捆在一起。音频线单独安置且离电源线远一些,将机箱外壳盖起来。4.注意事项(1)学生必须在实验前认真准备实验内容,实验中要严 120
格按照实验室的有关规章进行操作。(2)对所有的部件和设备要按说明书,或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3)实际组装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应学会根据在开机自检时发出的报警声,或系统显示的出错信息找到并排除故障。(4)注意人身和设备的安全。121
(5)切记无论安装什么部件,一定要在断电下进行。(6)注意无论安装什么部件,不要使用蛮力强行插入。(7)螺丝不要乱丢,以免驻留在机箱内,造成短路,烧坏组件。(8)硬盘线与光驱线最好分开,即硬盘和光驱单独接在IDE或SATA接口上。(9)插卡要有适当的距离,以便散热。122
3.5.3实验三 BIOS参数设置1.实验目的(1)熟悉计算机系统BIOS的主要功能及设置方法;(2)掌握对CMOS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为计算机的使用和故障诊断打下基础;2.实验内容用AWARD公司生产的BIOS中的SETUP设置程序进 123
行CMOS参数设置;3.实验步骤(1)启动BIOS设置程序:开机启动机器,根据屏幕提示按&Del&键,启动SETUP程序,待几秒钟后,进入
程序设置主界面。如图3-1所示。图3-1
BIOS程序设置界面(2)了解系统BIOS设置的主要功能:进入CMOS设置主界面后,对照主机板说明书,全面了解其所有的CMOS设置功能:标准CMOS设置、BIOS特征设置、芯片组功能设置、外部设备设置、电源管理设置、 125
即插即用与PCI状态设置、系统优化状态设置等。(3)常用CMOS系统参数的设置:①标准CMOS设置:如果要了解并修改本机器系统CMOS的基本配置情况,如查看并修改系统日期、时间、软驱、硬盘、光驱、内存等硬件配置情况时,使用此功能。方法:利用箭头键移动光标,在主界面中选中第一项, 126
即“STANDARD CMOSSETUP”项,再按&Enter&键,在弹出的界面中有如下设置项:?“Date”项:用于设置日期,格式为月:日:年,只要把光标移到需要修改的位置,用&PageUp&或&PageDown&键在各个选项之间选择。?“Time”项:用于设置时间,格式为小时:分:秒,修改方法和日期的设置是一样的。
?“Primary Master”和“Primary Slave”项:用于表示主IDE接口上主盘和副盘参数设置情况。?“Secondary Master”和“Secondary Slave”项:用于表示副IDE接口上的主盘和副盘参数设置情况。?“Drive A”和“Drive B”项:用来设置物理A驱动器和B驱动器,将A驱设置为 :1.44MB,3.5英寸。128
?“Video”项:用于设置显示卡类型,默认的是:“EGA/VGA”方式,一般不用改动。当上述设置完成后,按&Esc&键,又回到CMOS设置主菜单,再选择“SAVE&EXIT SETUP”选项存盘,并退出,使设置生效。②自动检查外部存储设备配置情况:安装并连接好硬盘、光驱129
等设备后,除手工完成相关参数设置外,一般可通过“IDEHDD
DETECTION”(自动检查硬盘)功能来自动设置。待机器自动检查完成以后,选择“SAVE&EXITSETUP”项存盘,并退出设置。③修改机器的启动顺序:“Boot Sepuence”项决定机器的启动顺序。一般可设置机器从软盘、硬盘,甚至CD
ROM启动。 先选择“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回车后,再把光标移动到“Boot Sequence”项,此时的设置内容为“C,A”。可用&PageUp&或&PageDown&键把它修改为“A,C”、“Only C”,或“CD-ROM”等。例如,“BootSequence”设为“A,C”,则机器启动时,先从软驱A启动,若软驱A中没有装磁盘,则从硬盘C启动。设置完成后,按 131
&Esc&键回到主界面菜单,再选择“SAVE&EXIT SETUP”,或直接按&F10&键使新的设置存盘生效。出现确认项:“SAVE to CMOS and EXIT(Y/N)”后,按“Y”键,并回车后,计算机会重新启动。至此,系统设置就完成了。4.注意事项(1)如果某些参数设置不当,系统性能将会大大降低,或无法正常工作,设置时要格 132
外小心。(2)每次设置完成后,一定要存盘使新的设置生效。(3)如果设置了密码,一定要记住,否则可能会造成机器无法正常启动。
3.5.4实验四 硬盘分区和系统数据备份、还原(GHOST软件的使用)1.实验目的(1)掌握硬盘的分区方133
法:掌握Partition Magic软件的硬盘分区方法;(2)掌握利用NortonGhost软件备份系统盘并还原;2.实验内容对给定的硬盘进行分区、系统备份还原;3.实验步骤(1)硬盘分区软件Partition Magic134
以DOS下的PartitionMagic 8.0繁体中文版为例;打开电脑在光驱内放入带有PartitionMagic的启动光盘(这里我们以雨林木风系统光盘为例)。使用光盘启动后,我们选择【运行 PQ 8.05 分区魔法师】进行启动PartitionMagic(为了述说方便,以下PartitionMagic也简称PQ)。135
PartitionMagic启动界面启动PQ后界面如图4-1如下,将显示硬盘的分区的相关信息,通过下图4-2可以看
出硬盘大小为8G,未分配(表示硬盘未进行分区)。
进入PQ程序界面的硬盘信息137
如图4-3所示在列表上点击鼠标右键-建立,来进行分区操作。
创建分区步骤1在进行分区前,我们得先合理计算一下硬盘的分配,就如上图8G空间的硬盘为例,我分为三个区(C、D、E),C盘4G,D盘2G,E盘2G。
提示:一般进行硬盘分区分配时,C盘为系统盘,以目前XP系统为例,分区大小请不要超过20G,其它盘可以根据情况来定。并且不推荐分区超过六个以上,太多了不便于管理。图4-4所示首先建立第一分区(即C盘4G),打开建立分区界面后,我们选择〖主要分割磁区〗,建立第一个分区必须选择主分区。设置下面 139
大小为4000M(4G)后点击确定。
创建分区步骤2
确定后回到了PQ主界面,先来看看主界面分区信息。
分区显示信息通过图4-5可以看出,C盘的4G空间已分区成功,类型为未格式化,而下面那个分割磁区*号名的类型“未分配”表示硬盘剩下的空间。继续分第二区(D盘),将鼠标放到分割磁区名为*号,即类型为未分配的列表上面
(也就是第二行),点击鼠标右键-建立。
创建分区步骤3如图4-6这是第二个分区(D盘),我们选择“逻辑分割磁区”,设置大小2000M,然后点击确定,返回PQ主界面, 142
这时PQ主界面分区信息如下图4-7所示。
分区显示信息继续分区第三个分区(E盘),鼠标放到未分配的列表上(即上图最后一行),点击鼠标右键-建立。143
创建分区步骤4如图4-8这里我们还是选择“逻辑分割磁区”,由于是最后一个分区,所以大小就不用设置了,直接用剩下的所在空间,确定返回PQ主界面。
分区显示信息如图4-9为已成功分区好三个分区详细信息,已没有未分配的剩余空间了。重要的一步,设置C盘为作用盘,即设置C盘为引导启动盘,这步是不能少的。
如图4-10将鼠标放到C盘列表行(上图第一行),点击鼠标右键-进阶-设为作用...,然后点确定就OK。
创建分区步骤5
最后一步,点击PQ界面上的“执行”按钮如图4-11将我们设置的分区生效,退出PQ程序并重启系统。
创建分区步骤6(2)Norton Ghost的使用:运行Norton Ghost后,首先看到的是主菜单,其中各个 147
选项的含义是:Local:本地硬盘间的操作LPT:并行口连接的硬盘间操作NetBios:网络硬盘间的操作Option:设置(一般使用默认值)以单机为例,选择“Local”菜单,这里又包括以下子菜单:Disk:硬盘操作选项Partition:分区操作选项148
Check:检查功能(一般忽略)
选择“分区”到“镜像”选择“Partition”看到如下命令:TO Partition:分区对分区拷贝TO Image:分区内容备份成镜像149
From Image:镜像复原到分区对于一般用户,用得最多的还是“TO Partition”(分区操作)中的“TO Image(” 分区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或“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复原到分区)两项。
正确选择源硬盘150
制作主分区镜像:首先用一张干净的启动盘启动机器到纯DOS模式下,执行Ghost.exe文件,在显示出Ghost主画面后,选择“Local→Partition→To Image”,屏幕显示出硬盘选择画面,选择源分区所在的硬盘“1”(注意例图为双硬盘)。
正确选择源分区 选择要制作镜像文件的分区(即源分区),这里选择分区“1”(即C分区),选择后单击“OK”按钮。
为镜像文件命名 选择镜像文件保存的位置(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选择需 152
要备份的分区C),再在“Filename”文本框键入镜像文件名称,如“C_BAK”或“C_BAK.GHO,”然后按回车键即可。
开始制作分区镜像接下来Norton Ghost会询问你是否需要压缩镜像文件,“No”表示不做任何压缩; 153
“Fast”的意思是进行小比例压缩但是备份工作的执行速度较快;“High”是采用较高的压缩比但是备份速度相对较慢。一般都是选择“High”,虽然速度稍慢,但镜像文件所占用的硬盘空间会大大降低。这一切准备工作做完后,Norton Ghost就开始为你制作这个名为“C_BAK.GHO”的镜像文件了。根据笔者的经验,备份速度与CPU主频和内容容量有很大 154
的关系,一般来说64MB内存可以达到71MB/min,一个大约使用了2GB左右的C盘,只用了10分钟左右,为了避免误删文件,最好将这个镜像文件的属性设定为“只读”。恢复主分区镜像:通过上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在D盘备份了一个名为“C_BAK.GHO”的镜像文件了,在必要时可按下面的步骤快速恢复C盘的本来面目。155
选择源镜像文件 运行Norton Ghost,在主菜单中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项(注意这次是“From Image”项),从D盘中选择刚才的主分区镜像文件C_BAK.GHO。
确定源分区从“C_BAK.GHO”文件中选择需要恢复的分区,这里本来就只有一个C分区的镜像,因此直接选择该分区。
选择目标硬盘
选择要恢复镜像的目标硬盘,一般来说是主硬盘。
确定目标分区选择要恢复镜像的目标硬盘中的目标分区C,注意目标分区千万不能选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最后,Norton Ghost会再一次询问你是否进行恢复操 158
作,并且警告你如果进行的话目标分区上的所有资料将会全部消失,点击“Y”后就开始恢复操作,时间与制作镜像的时间大致相等。恢复工作结束后,Norton Ghost会建议重新启动系统,按照提示要求做就可以了。很快一个干净、完美的操作系统便重新出现在你面前。4.注意事项(1)分区的大小和多少依据硬盘的容量和实际需要来确 159
定合理的分区会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在分区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硬盘空间。(2)如果系统有两个以上的物理硬盘时,其他硬盘的分区方法相同,逻辑分区符号按字母顺序自动进行分配。(3)结合对硬盘分区、格式化的实际操作,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4)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160
题和处理体会。使用Norton Ghost的注意点:①将Norton Ghost放在启动盘上;②镜像文件应尽量保持“干净”、“基本”。应用软件安装得越多,系统被修改得越严重,安装新软件也就越容易出错,所以在制作镜像文件前,千万不要安装过多的应用软件;③恢复镜像文件的同时,161
目标盘上的原有数据全部被覆盖,使用任何反删除法都无法恢复。
3.5.5实验五 Winodws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1.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 2000Professional/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2)掌握操作系统自带的系统维护工具的主要功能和使 162
用方法;(3)驱动程序的安装;2.实验内容Windows 2000Professional/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安装、操作系统自带的系统维护工具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驱动程序的安装;3.实验步骤(1)安装操作系统前的准备:①主要是对 CMOS参数163
进行必要的设置,禁止反病毒程序、电源管理程序等,以使操作系统的安装能够顺利完成。启动计算机,按&Del&键进入 CMOS参数设置,将“BIOS FEATURES SETUP”中的“Virus Warning”项设为“Disabled”;再将“POWERMANAGEMENT SETUP”中的“Power Management”项设为“ Disabled”。164
②设置由CD-ROM来启动系统:把系统启动顺序设为:“CD-ROM、C、A”,由CD-ROM启动。保存并退出CMOS设置。(2)安装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①把一张带启动程序的Windows2000/XP光盘放入光驱中,进去安装界面;②选择安装系统的硬盘区165
域C盘(此界面有硬盘分区功能);③系统将进行其他安装组件及C盘空间的检查,如果无误而且空间足够的话,系统就开始安装Windows2000/XP,几分钟以后重启。④系统启动后Windows2000/XP仍继续自动安装,过几分钟后,计算机会询问要输入Windows2000/XP的CD-KEY(Windows166
2000/XP序列号)。⑤输入序列号后,Windows2000/XP继续安装,然后出现一个对话框,要求输入计算机名、工作组、计算机说明。单击“下一步”按钮,计算机继续按安装,过几分钟后干净的Windows2000/XP系统就安装好了。⑥恢复 CMOS参数设置中被关闭的功能、并将C盘设置为启动盘。167
(3)驱动程序安装:根据自已计算机的各部件硬件型号信息,相应依次安装主板、显卡、声卡、网卡等硬件的驱动程序。提示:最新的硬件驱动程序都可以在“驱动之家”网站上找到,但前提是你要很清楚知道计算机各部件的硬件型号和芯片信息。4.注意事项安装Windows系统之前,168
应注意事先备份硬盘的重要文件,安装后应记得恢复这些文件。
3.5.6实验六 注册表的基本设置1.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 XP的注册表的基本概念;(2)掌握注册表的基本设置方法;2.实验内容169
(1)了解五大根键的基本内容:HKEY_LOCAL_MACHINE、HKEY_USERS、HKEY_CURRENT_USER、
HKEY_CLASSES_ROOT、HKEY_CURRENT_CONFIG;(2)掌握修改注册表的基本技能:查找、更改内容、删除、重命名、备份与恢复;3.实验步骤用十一个例子来练习修改170
注册表的基本技能(1)设置用户对注册表的访问权限:a)打开“注册表编辑器”(运行:regedit),选定要设置访问权限的注册表项。b)选择“编辑”O“权限”命令,或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权限”命令。c)打开“注册表项权限”对话框。d)在该对话框中的“组或171
用户名称”列表框中选择要设置访问权限的组或用户的名称。若在该列表框中没有要设置访问权限的组或用户的名称,可单击“添加”按钮,打开“选择用户或组”对话框,将其添加到列表框中。e)在“组或用户权限”列表框中显示了该组或用户的访问权限。若要对该组或用户设置特别权限或进行高级设置,可单击“高级”选项卡,打开“组或 172
用户的高级安全设置”对话框,选择“权限”选项卡。f)在该选项卡中的“权限项目”列表框中双击某个组或用户名称,或单击“编辑”按钮,打开“组或用户的权限项目”对话框。g)在该对话框中的“名称”框中显示了该组或用户的名称。在“权限”列表框中显示了该组或用户允许或拒绝访问的权限项目。用户可单击更改该 173
组或用户的访问项目。h)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组或用户的高级安全设置”对话框中的“权限项”列表框中看到用户所做的更改。j)若所做的是拒绝某组或用户对某权限项目的访问,则单击“应用”按钮,将弹出“安全”对话框,提醒用户是否要设置该组或用户的拒绝权限。k)单击“是”按钮即可。174
l)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应用设置。(2)增加和删除桌面的固定项目(适用范围:Windows 9x/Me/NT/2000/XP):一般情况下,桌面上都有“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我的文档”等。通过修改注册表,我们可以不让这些项目显示在桌面上。这对于不希望使用者胡乱操作的场合是有 175
用处的。例如对于网吧中的计算机,就可以将全部的桌面项目隐藏起来,以防止使用者通过“我的电脑”和“网上邻居”等来查看计算机中的文件。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Windows中一些特殊项目(如我的电脑)对应的CLSID。见下表。为了去除某个特殊项,可以进入到注册表项HKEY_CURRENT_USER\S 176
oftware\ 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Policies\NonEnum中,新建一个以该特殊项的CLSID为名称的双字节值项,修改其值为1。创建完值项后,重新启动桌面使改动生效,桌面上特殊项就会不见了。除了上面介绍的方法,某些特殊项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去除:a)不显示“网上邻居”图标;
不在桌面上显示“网上邻居”图标,可以新建一个双字节值项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 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Policies\Explorer\NoNetHood,修改其值为1。b)不显示“Internet Explorer”图标;
不在桌面上显示“Internet Explorer”图标,可 178
以新建一个双字节值项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 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Policies\Explorer\NoInternetIcon,修改其值为1。c)不在显示“邻近的计算机”图标(适用于Windows Me/2000/XP);
不在“网上邻居”中显示“邻近的计算机”图标,可以新建一个双字节值项179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 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Policies\Explorer\NoComputersNearMe,修改其值为1。d)不显示“整个网络”图标(适用于Windows Me/2000/XP);(3)全面定制“开始”菜单中的图标(适用范围:Windows 9x/Me/NT/2000/XP) :180
“开始”菜单是用户最常使用的,它里面有“程序”、“文档”、“设置”、“搜索”、“帮助”、“运行”和“关机”等几项图标,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加以改变。首先运行注册表编辑器,进入到注册表项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Shell Icons。如果该注册表项不存在,则创建它。在该注册表项下创 181
建如下表中罗列的字符串类型的值项,并且修改它们的值为新的图标。重新启动计算机,“开始”菜单中的图标就全部换成了新的图标。提示:图标可以直接使用可执行文件中的图标。例如“explorer.exe,3”,表示使用explorer.exe文件中的第4个图标。(4)增加和删除“开始”菜单中的项目:182
一般情况下,“开始”菜单中有“程序”、“文档”、“设置”、“搜索”、“帮助”、“运行”和“关机”这几项。通过修改注册表,我们可以将一些不常用的项从“开始”菜单中删除。如果有特殊的目的,例如网吧中的计算机可能不想让使用者使用“开始”菜单中的“控制面板”来随意改变计算机的设置,也可以使用此方法。下表中的值项,都位于注183
册表项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中。(5)防范黑客攻击(适用范围:Windows 9x/Me/NT/2000/XP) :注册表中有些参数,设置合适的话可以防范一些黑客技术的攻击。DoS(拒绝服务)攻击 184
是一种常见的黑客攻击方式,其中SYN淹没攻击是DoS中比较常见的。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个防范SYN攻击的设置方法。a)减小等待SYN-ACK包的时间 ;TCP在发送SYN-ACK包后,首先等待3秒钟,如果仍然没有回应,则将时间加大一倍,从3秒增大到6秒,再重发一次SYN-ACK,然后继续 185
等待回应。重发的次数定义在注册表中的一个双字节值项TcpMaxConnectResponseRetransmissions 里,该值项位于注册表项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 Services\Tcpip\Parameters中。默认值为3,表示重发次数为3次,先等待3秒后发送一次,然后等待6秒后发送一次,然后等待12秒发送一次, 186
最后等待24秒,如果仍然接收不到回应,不再继续发送SYN-ACK,而是清除此次连接,并释放所有资源。这样总共经过了45秒钟。值为2表示重发次数为2次,总共的耗费时间为21秒,值为1表示重发次数为1次,总共的耗费时间为9秒。0表示不重发SYN-ACK,耗费时间为3秒。耗费时间越短,SYN攻击造成的影响就相应的要小一些。此 187
值项的默认值为3次。如果系统容易受到SYN淹没攻击,可以将此值项修改为2。b)增大NetBT的连接块增加幅度和最大数目;NetBT(基于TCP/IP的NetBIOS)使用139号TCP端口,一般用在微软网络中,例如文件和打印服务。在建立连接时,如果BetBT发现可用的连接块数目小于2个,会自动的再分配可用连接块。188
NetBT每次增加的连接块的数目定义在注册表中的双字节值项BacklogIncrement中,该值项位于注册表项注册表项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 Services\NetBt\Parameters下。默认值为3,最小值为1,最大值位20。增大此值可以在有众多连接时提升性能。每个连接块消耗87个字节。NetBT最多可以使用的连189
接块的数目定义在注册表项中双字节值项MaxConnBackLog中,默认为1000个,最大值可以取到40000个。可以适当的增大此参数的值以允许更多的同时连接。c)配置动态Bakclog(适用于Windows NT/2000/XP);对于使用Sockets的Windows服务,如FTP,可以通过配置动态Backlog来提升 190
在网络繁忙时的性能。使用动态Bakclog,系统会预先分配一定的资源用于建立连接,这样就省去了给连接分配资源的时间和CPU消耗。如果需要再增加资源,可以一次性的增加若干个连接所需的资源空间。在注册表项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FD\Parameters中新建下面的双字节值191
项:EnableDynamicBacklog,该值项的默认值为0,表示是否允许动态Backlog。默认值为0。对于网络繁忙或者易遭受SYN攻击的系统,建议设置为1,表示允许动态Backlog。MinimumDynamicBacklog,该值项的默认值为0,表示动态Backlog分配的自由连接的最小数目。当自由连接数目低于此数目时,将自动的分配自由连接。默认值为0,对于 192
网络繁忙或者易遭受SYN攻击的系统,建议设置为20。MaximumDynamicBacklog,该值项的默认值为0,表示定义最大&准&连接的数目。&准&连接包括自由连接和半连接。对于网络繁忙或者易遭受SYN攻击的系统,应该设置此值,大小取决于内存的多少。一般来说,每32M内存最大可以增加5000个。DynamicBacklogGrowth193
Delta,该值项的默认值为5,表示定义每次增加的自由连接数目。对于网络繁忙或者易遭受SYN攻击的系统,建议设置为10。e)启用SYN淹没攻击保护特性(适用于Windows 2000/XP);Windows 2000/XP针对SYN淹没攻击提供了一个叫做SYN淹没攻击保护的特性。当出现了SYN淹没攻击的征 194
兆时,Windows 2000/XP自动降低对那些无法确认的连接请求的响应时间。在注册表项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中新建下面的双字节值项: SynAttackProtect,该值项的默认值为0,表示定义是否允许SYN淹没攻击保护特性。保证该值为1,表示允许启用SYN淹没攻击保护特性。
TcpMaxConnectResponseRetransmissions,该值项的默认值为3,表示定义了对于连接请求回应包的重发次数。如果该值为1,则SYN淹没攻击不会有效果,但是这样会造成连接请求失败几率的升高。SYN淹没保护特性只有在该值大小大于或等于2时才会被启用。该值的默认值为3。以上两个值项定义了是否允许SYN淹没攻击保护。下面 196
三个值项则定义了激活SYN淹没攻击保护特性的条件。当满足下面三个值项定义的条件之一时,系统会自动激活SYN淹没攻击保护。TcpMaxHalfOpen,该值项的默认值为100或者500,表示定义了能够处于SYN_RECEIVED状态的TCP连接的数目。由于SYN淹没攻击通常会造成大量的SYN_RECEIVED状态的TCP 197
连接,因此保护特性将该值作为SYN淹没攻击发生的一个征兆。当处于SYN_RECEIVED状态的TCP连接的数目超过该值项的定义时,系统认为SYN淹没攻击发生了,自动启用保护特性。(6)用注册表添加自启动程序:利用注册表实现软件自启动是种传统且有效的方法,木马、病毒、流氓软件、间谍软 198
件多是利用此方法实现自启动,不过由于已经是种公开的秘密,所以现在利用注册表实现自启动的软件越来越少。现在我们来查看一下自己系统注册表中是否有“内鬼”,按下Win+R键打开“运行”对话框,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199
(或RunOnce和RunOnceEx)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或RunOnce和RunOnceEx)。解决方案:仔细查看注册表编辑器右侧区域中是否有不相识的软件名称,想取消此软件的自启动只须右击其名称执行“删除”命令便可。 另外,注册表中以下键值也是自启动程 200
序可栖身之地,建议进行检查。a)Userinit键 位于“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logon\Userinit”,此键允许执行以逗号分隔的多个自启动程序。b)Explorer\Run键 位于“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 201
plorer\Run”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Run”。c)RunServices键和RunServicesOnce键此键用来启动服务程序,在用户登录之前启动,具体位置是“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 202
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或RunServicesOnce)”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或RunServicesOnce)。
”d)Load键 位于“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dows\load”203
(7)开启键盘指示灯:键盘指示灯Windows XP默认是不开启的,要想默认开启就要修改注册表:HKEY_USERS\.DEFAULT\ControlPanel\Keyboard,将字符串InitialKeyboardIndicators的值改为2就可以了。(8)WinXP缩略图尺寸自己定:WinXP在资源管理器中204
提供了缩略图查看模式,对于我们预览图片非常有帮助,如果你对系统默认的缩略图尺寸不太满意,希望更小一点,以便看到更多图片的缩略图,或者希望更大一点,从而使缩略图更加清晰,那么可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仅对当前用户有效)或205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对所有用户有效),在右侧窗口中新建一个名为“ThumbnailSize”的双字节值,将值设置为32到256的任意一个十进制数字,值越大缩略图尺寸越大。(9)加快关机速度:具体操作如下: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CURRENT_USER\C 206
ontrol Panel\Desktop],将其下的“HungAppTimeout”和“WaitToKillAppTimeout”设为“1000”,并将“AutoEndTasks”设为“1”。接着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将“WaitToKillServiceTimeout”改为“1000”,退出注册表编辑器并重启计算机。这样,关机速度就比以前快多了。207
4.注意事项对初学者来说,我们不必记下注册表的所有项值。当遇到需要修改注册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要完整地记下下面5个步骤,照着操作就可以完成具体应用。第一步:上Google、百度等查出要修改的具体项或键的位置,键的键值。第二步:备份注册表。第三步:打开注册表编辑208
器。第四步:查找并编辑相关项和键值。第五步:修改完毕后按F5键刷新注册表,验证是否修改成功,完毕。
3.5.7实验七 网线制作及局域网的搭建1.实验目的(1)掌握制作网线的方法;209
(2)掌握简单组建局域网的方法;2.实验内容(1)利用提供工具和材料制作网线;(2)用交换机(或集线器)组建简单局域网;3.实验步骤(1)网线制作制作工具与材料:网线钳、网线、RJ45接头、水晶头、测线仪210
①首先利用网线钳的剪线刀口剪裁出计划需要使用到的网线长度;②需要把网线的灰色保护层剥掉,可以利用到网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线头放入剥线专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紧网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划开网线的保护胶皮。③把每对都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线缆逐一解开。解开后则根据需要接线的规则把几组 211
线缆依次地排列好并理顺,排列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避免线路的缠绕和重叠。把线缆依次排列并理顺之后,由于线缆之前是相互缠绕着的,因此线缆会有一定的弯曲,应该把线缆尽量扯直并尽量保持线缆平扁。(直通线(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交叉线:一端为正线的线序,另一端为:白绿,绿, 212
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④把线缆依次排列好并理顺压直之后,应该细心检查一遍,之后利网线钳的剪线刀口把线缆顶部裁剪整齐,需要注意的是裁剪的时候应该是水平方向插入,否则线缆长度不一会影响到线缆与水晶头的正常接触。若之前把保护层剥下过多的话,可以在这里将过长的细线剪短,保留的去掉外层保 213
护层的部分约为15mm左右,这个长度正好能将各细导线插入到各自的线槽。如果该段留得过长,一来会由于线对不再互绞而增加串扰,二来会由于水晶头不能压住护套而可能导致电缆从水晶头中脱出,造成线路的接触不良甚至中断。裁剪之后,大家应该尽量把线缆按紧,并且应该避免大幅度的移动或者弯曲网线,否则也可能会导致几组已经排列且裁剪 214
好的线缆出现不平整的情况。⑤把整理好的线缆插入水晶头内。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水晶头有塑造料弹簧片的一面向下,有针脚的一方向上,使有针脚的一端指向远离自己的方向,有方型孔的一端对着自己。此时,最左边的是第1脚,最右边的是第8脚,其余依次顺序排列。插入的时候需要注意缓缓地用力把8条线缆同时沿RJ-45头内的8个线槽插入, 215
一直插到线槽的顶端。在最后一部的压线之前,从水晶头的顶部检查,看看是否每一组线缆都紧紧地顶在水晶头的末端。⑥确认无误之后就可以把水晶头插入网线钳的8P槽内压线了,把水晶头插入后,用力握紧线钳,若力气不够的话,可以使用双手一起压,这样一压的过程使得水晶头凸出在外面的针脚全部压入水晶并头 216
内,受力之后听到轻微的“啪”一声即可。⑦用测线仪测试网线是否连通。(若测试的线缆为直通线缆的话,在测试仪上的8个指示灯应该依次为绿色闪过,证明了网线制作成功,可以顺利的完成数据的发送与接收。若测试的线缆为交叉线缆的话,其中一侧同样是依次由1~8闪动绿灯,而另外一侧则会根据3、6、1、4、5、2、7、8 217
这样的顺序闪动绿灯。)(2)局域网组建简单组网的材料:交换机(集线器)、网线、网卡及WINDOWS XP操作系统(计算机已自带后两者);①交换机(集线器)通电,把要组网的电脑,通过网线与交换机(集线器)连接起来。②分别在操作系统中配置每台电脑的IP地址(所有电脑只要配置在同一网段里即同一 218
工作组中就可以了)例如:A电脑配置192.168.1.2 ,B电脑配置192.168.1.3 ,以此类推)测试方法:在网络邻居中,能够找到局域网中的其他电脑表示组网成功。4.注意事项(1)测试网线时,使用测线仪要按住垫片插拔,否则很容易伤害设备;(2)简单组网方法只适合 219
家庭或小型办公环境使用,8台以上的局域网组建,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方法和设备。
3.6总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按上述要求完成后,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和格式,做出工程训练报告。学生完成的工程训练报告,由指导教师批改,给出成绩,如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220
3.7 参考文献1、《计算机组装维护实用教程》范国渠主编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2、《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冯志杰、徐文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3版)陈国先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221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