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发烧能推天河水退烧视频不

Giraffe, 积分 8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2 积分
&&宝宝发烧,妈妈都很头痛,很多人急忙抱着宝宝去医院,需不知,其实宝宝小的时候,按摩推拿以及艾灸都可以退烧。
&&下面介绍一种很好的退烧方法, 推天河水。
& && && &&&天河水 是小儿经络中一条降温退热的经络,沿着手腕中心向手轴推。 用两手指 均匀用力给宝宝推,先左,后右,三百下一次。& &&&我宝宝今年正月初一发高烧三十九度多,在偏僻的老家什么都没有,因为隔壁村乱搭电线,导致高压400v, 家里的电类全部烧光,没车,附近小诊所什么都没有,我只能凭着记忆给她按摩,这是她第一次发高烧,在福州虽然有备了很多退热贴,美林等药物,但是都没带回老家,大意了,所幸自己一直挺喜欢中医,看过 萧言生 的一本儿童经络 方面的书,记得天河水大概推法,想用笔记本也没不行,手机早也没电关机了,宝宝浑身滚烫的哭,我只能静下心来给她一遍一遍的推,左右三百下,右手三百下,喂她点水喝,不知道折腾了多久,直到累的睡着了,早上起来,宝宝的烧退了。 初二下午去亲戚家,傍晚的时候感觉有点微烧,量下,天,还有38.3, 众人围过来说要送医院打针,我没同意,贴了个退热贴,按摩,喝水,好在就这么退下去。
& && && &半个月前,中午我打电话回家还没事,下午回去就又说发烧到39度,不知道为什么,奶奶带她在小区诊所拿了点药吃,降下来了,哪知道晚上又发烧,她也不肯再吃药,药都被她推倒掉。于是我给她继续推天河水,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推的时候能明显感觉手臂温度降了下来,有推的一边和没推的一边是明显不同的。早上烧退了,怕她反复,开始一直都没去上班,到了下午两点又事,不得已去了,结果晚上回来可能着凉了,有点拉肚子,比较轻微,以为没什么事, 哪知道到了晚上又是 39 。 按摩,第二天退烧了,以后没在反复。
& && &退烧,除了天河水 还可以推三关, 那比天河水更寒,所以,一般不到39 不用。希望爸妈们可以多借鉴,这个方法除了我,我还给很多龙宝宝妈妈推荐过,都有效果。不出两天都退了,而且不反复。
& &大家觉得好,给我点赞啊,呵呵
Lion, 积分 57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 积分
谢谢分享,学习了。
Newt, 积分 101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4 积分
我们也用过。但还是不敢大意。也做别的准备。呵呵。谢谢
Fox, 积分 7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 积分
我小孩就是这样退烧,我经常向其他妈妈推广宣传,没有一个人信我的。
Lion, 积分 56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5 积分
臻臻5岁7个月
我在半夜用过,不错的效果。
Elephant, 积分 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这个好无副作用,学习了
Owl, 积分 141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8 积分
乐乐6岁4个月
赞一个。。
Lion, 积分 55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5 积分
Phoebe7岁8个月
要看手法的。我那时推半天都没效果,来了个懂行的阿婆,弄了半小时就退烧了。
Kangaroo, 积分 3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7 积分
ciara4岁11个月powell1岁7个月
退烧,除了天河水 还可以推三关, 那比天河水更寒,所以,一般不到39 不用。
-------------------------------------------------------------
这句话信息量挺大的。我知道推三关,天河水还没听说过。能具体说说两个位置的区别吗?谢谢
Fox, 积分 6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 积分
六六4岁4个月
学习了,宝宝正在发烧,下班回去试!!谢谢
Elephant, 积分 5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annie6岁9个月
小儿推拿不好说。
Giraffe, 积分 8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2 积分
林间阳光 发表于
我小孩就是这样退烧,我经常向其他妈妈推广宣传,没有一个人信我的。
是啊,一般这么简单绿色的方法很多人都不信,都不愿意去尝试,把什么都交给医生,须不知很多医生都只知道开药
Giraffe, 积分 8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2 积分
netspirit1977 发表于
要看手法的。我那时推半天都没效果,来了个懂行的阿婆,弄了半小时就退烧了。
方向一定要对,用力均匀,手法不会难,我宝宝那次也是第一次,也从来没跟别人学过,都是看书上说的,当时所幸平时看的还记住了,要知道当时电脑手机都不管用啊,哎
& &要 不急不慢,先左后右手
Giraffe, 积分 8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2 积分
yaxun81912 发表于
退烧,除了天河水 还可以推三关, 那比天河水更寒,所以,一般不到39 不用。
--------------------------- ...
三关 是手侧面, 你去下载 萧言生 的儿童经络手册 看吧,里面说的很详细。
Horse, 积分 11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8 积分
apple13岁4个月嘟嘟5岁5个月
去山药社区,那里宝贝多着呢
&我也是受益人,从以前孩子生病跑医院纠结困惑,到现在几年不进医院,孩子生病坚信自己都能搞定,人体自身的能力很强啊&
&谢谢,刚刚百度了下,确实里面很多高人啊,里面的按摩,捏脊,艾灸什么的都也是我最喜欢的绿色疗法。还有很多高人治病的详细过程,很好,谢谢!&
Jellyfish, 积分 21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0 积分
海宝6岁7个月
谢谢楼主分享!有时孩子高烧,不想用药,可是害怕,这下有办法啦
Horse, 积分 12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 积分
SAM11岁1个月
这个天河水我试过,确实能退烧。就是有时到了39度以上就不太容易退下来了。
Kangaroo, 积分 35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6 积分
學習了, 感謝分享.
Cow, 积分 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0 积分
学习了,谢谢分享
Dolphin, 积分 2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9 积分
涵涵4岁2个月
小孩烧到39.1度,刚刚试过,不好用, 不知道是不是做的不对,还是不起作用
Giraffe, 积分 8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2 积分
钧钧9岁7个月
我儿子出生后我也是看小儿按摩书,只要发烧就给推天河水,但效果不明显。一般夏天如果是白天,就马上泡温水澡,冬天泡澡不方便,就裤子拉上点,把两条脚泡在温水桶里,退烧很快,但过一会还会烧上来。有几次半夜发烧,孩子又睡得实,没办法就翻过来捏脊,发现捏完后孩子立刻出汗,汗一出来烧就退下去了。效果比推天河水明显得多。所以我现在就都用捏脊的办法了。
爸妈网( ,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婴儿按摩不仅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梁,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婴儿按摩具有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功效。通过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活动了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长得更健壮,身体更健康。按摩还能帮助婴儿睡眠,减少烦躁情绪。
婴儿按摩不仅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梁,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婴儿按摩具有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功效。通过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活动了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长得更健壮,身体更健康。按摩还能帮助婴儿睡眠,减少烦躁情绪。
中文名称 婴儿按摩
特色 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梁
注意 先准备婴儿油或婴儿乳液
益处 体重增加
婴儿按摩介绍
按摩最好在两次喂奶中间开始,室温在22℃~26℃,室内最好阳光充足。按摩前,母亲应摘去身上的装饰,包括戒指和手表,指甲应剪短。然后用热水洗手,可用强生婴儿油作为润滑剂。帮宝宝脱下衣服,让宝宝躺在床上的尿垫上,母亲可采取适合的姿势进行按摩,按摩的顺序是从头到脚,先从头部开始,接着是脸、脖颈、肩膀、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腿和脚,最后再从脖颈到脚左右对称地进行按摩。按摩时的动作要轻柔,刚开始是轻轻地抚摩,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并可增加一点手力,轻柔地推动皮下肌肉的活动。按摩时,如果孩子有愉快的表情,表明他需要这种按摩,每个身体部位一般可按摩2~3遍,孩子身体小的部位可用手指尖或手指按摩,大的身体部位可用掌心或整个手掌按摩,每次按摩数分钟,逐渐延长至20分钟。按摩时,可放一点柔和的音乐,让宝宝全身自由地放松。母亲也可边按摩边和宝宝说话,这时候是母子交流的最佳时机,可以让宝宝感受到你的按摩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婴儿按摩的益处
体重增加通过皮肤上的按摩刺激,可以增加迷走神经活动,使人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及胰岛素,这有助于食物吸收,所以按摩可以让宝宝的体重增加。给婴儿按摩婴儿按摩解除烦躁按摩可以降低某些压力激素(ACTH),并且增加抵抗力。当宝宝哭闹时,身体会产生压力激素,这时免疫力会下降。通过按摩可以让宝宝的压力激素(ACTH)降低,免疫力恢复,放松情绪。安抚情绪按摩可以促进宝宝的EQ发展,所以妈咪可借抚触来稳定宝宝情绪。纽约一家医院实行每天拥抱及抚触婴儿的规定后,1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从30%降至10%。如果宝宝出生3个月中都没有被拥抱或抚摸,情绪发展会显得容易暴躁。减轻疼痛按摩可以让疼痛减轻,这从宝宝的反应就可观察出。一个哭闹不休、身体不舒服的宝宝,借着按摩可以让他安静下来。例如胸部按摩可以使呼吸顺畅,腹部按摩可以消除胀气。安然入睡一项研究显示,接受按摩的婴儿大部分能安然入睡,而且也比较少哭闹,不安情形大幅降低。增进亲子感情按摩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妈咪的爱心与耐心,在充满爱的呵护下,宝宝会觉得被重视,也能增加孩子以后的自信心。由于妈妈按摩时一定会注视着婴儿,宝宝会感受到妈咪眼光中的母爱,也可借此观察宝宝视觉移动的反应是否正常。 
最佳按摩时间
沐浴后;宝宝吃过奶30分钟后(注意:腹部的按摩在此时力度不宜过重);用心寻找适合您与孩子完成按摩的其它最佳时间。
什么情况下不宜进行按摩
啼哭时应寻找原因,不应按摩,如按摩中间啼哭有不高兴的情绪时也应停止这一节操,而改作下一节操,再啼哭则停止按摩。待抱一会,睡上一觉,情绪好时再做按摩;按摩是一种情绪可以互相感应的亲子活动,如按摩过程中孩子睡着了,虽然说明按摩舒服,但要停止,让婴儿去睡,不宜单方面继续做按摩;皮肤有溃破时不应按摩,以免增加孩子的疼痛,但可以按摩其它不疼部位;孩子发娆(黄疸或腹泻〕,身体不适,预防注射完后四十八小时内,请暂时不要为宝宝做按摩。
婴儿按摩操作方法
检查身体按摩时宝宝身体多半是光溜溜的,所以建议妈妈在按摩时,可以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看看宝宝的身体两边有无对称,移动宝宝时,他的反应如何,或者头部有无斜颈、双手是否一样在摆动,最好在按摩同时和宝宝说话,不但能增加亲子间的互动,还能观察到宝宝的反应,及是否有听力问题。让宝宝熟悉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妈咪在帮宝宝按摩时,可以边按摩边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例如:这是小手手、这是小脚脚等,让宝宝渐渐熟悉这些部位。准备活动婴儿按摩书籍 宝宝的按摩手法与成人按摩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宝宝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轻,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按摩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其次,宝宝抚摩的方向也与成人迥异。为宝宝按摩时,按摩者的手要从宝宝的头抚摩到躯体,然后从躯体向外抚摩到四肢。这种按摩手法与一般的成人按摩正好相反。成人按摩是顺着体液回流的方向,有力地沿四肢向心脏移动。尽管宝宝的按摩是按照从上往下的方向进行的,但多数的按摩动作是抚摩或轻柔的捏。捏的时候要轻,以免伤害宝宝娇嫩的血管。捏一下,手指要滑动一下,然后再捏一下。按摩时应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你觉得在地板上进行按摩不舒服,那么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椅子上时一定要小心,不能让他滚下来。特别是当宝宝长到11-14周,自己会翻身时,妈妈更要当心。按摩之前应准备好一切用品,还要预先避免突发噪音,以保持宁静的氛围。准备活动做好后,再为自己选择一个舒适的、能长时间保持的体位。跪姿,特别是跪坐在脚跟上,可能会损害膝盖韧带。如果开始是这个姿势,最好在帮宝宝翻身按摩背部时变换一下姿势。为使你的身体保持良好状态,记住按摩时身体弯曲要从臀部弯起,保持背部挺直。腰部弯曲、身体前倾很容易使人疲劳,还可能对背部造成损伤,特别是在腰弯向一侧,做捡毛巾等动作时。身体弯曲的同时扭腰很容易伤害背部。保持良好的姿势,对宝宝的按摩更加有利。按摩时,把手的位置放好后,脊柱前倾,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控制按摩的手法了。这对宝宝和按摩者都有好处,因为采用这种姿势按摩,可以缓解按摩者局部肌肉的紧张。宝宝的按摩手法与成人按摩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宝宝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轻,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按摩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为成人按摩,手法要有力,从四肢向心脏方向按摩。而在宝宝的按摩中,要轻柔地沿着身体向下,从心脏向四肢的方向按摩。按摩顺序下面按次序进行的按摩既适用几个月大的健康宝宝,也适用新生宝宝。需要牢记的是,为较小的宝宝做按摩时要更加精心。小于六个星期的宝宝,一次按摩大约只需要10分钟。按摩时,用你的手轻轻抚摩宝宝的小脸、腹部和背,轻轻移动宝宝臀部、大腿、小腿和胳膊的皮肤下面的肌肉。不要给新生的小宝宝使用精油。每次按摩,都要先从宝宝的左侧开始。这一方面是遵循两极对立的原理,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东方的观念:身体一侧易于接收,而另一侧则强于排出。
1、刚出生的宝宝由于脐带还没脱落,所以尽量不要做腹部按摩。2、按摩时,要先准备婴儿油或婴儿乳液,以减少按摩时的摩擦力,如果宝宝皮肤比较干燥,选择具有保湿作用乳液比较好。方法是,在按摩前,先将婴儿油或乳液放在手心,双手搓热后再进行按摩。给婴儿按摩3、按摩时可以先从脸部开始,让宝宝看清楚妈妈,再进行下面的步骤,如此宝宝会比较有安全感。4、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能太轻像是搔痒,也不能太重,宝宝会痛。5、按摩最佳的时机在两餐之间,千万不能一吃饱就进行,免得宝宝呕吐。6、宝宝的按摩用油宝宝的按摩只能用基础油。除非有特殊情况得到允许才可以用精油。宝宝会坐了,可以轻松活动时,可采用20毫升的基础按摩油加入1滴柔和的精油按摩。在宝宝沐浴时添加精油一定要小心。宝宝坐起来会溅出水花,把水弄到嘴里。所以,用稀释过的草本精油,如甘菊油等给宝宝沐浴比较合适。宝宝一周岁后,身体按摩可以采用30毫升基础油加3滴精油。在宝宝三四岁之前,不要把油擦到他脸上。在给宝宝使用精油时,要遵循一条原则:过犹不及。
婴儿全身按摩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1]1、攒竹(天门)【位置】 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次数】 30到50次。【主治】 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临床应用】 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2]2、坎宫(眉弓)【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次数】 30到50次。【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临床应用】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3、山根(山风)【位置】 两目内眦之间。【操作】 拇指甲掐。【次数】 3到5次。【主治】 惊风、抽搐。【临床应用】 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本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4、颊车(牙关)【位置】 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操作】 拇指按或中指揉。【次数】 5到10次。【主治】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临床应用】 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5、囟门【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操作】 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囟门。【次数】 推或揉,各50到100次。【主治】 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6、耳后高骨【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次数】 30到50次。【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临床应用】 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天门攒竹)、坎宫等合用。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7、天柱(颈骨)【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次数】 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主治】 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临床应用】 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次数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胸腹部1、天突【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操作】用中指端按揉,称按揉天突,用双手拇、食两指对称挤捏,称挤捏天突。【次数】按揉 15~30次,挤捏 1~3次。【主治】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痛等症。【临床应用】按揉、挤捏天突,能理气化痰、降逆止呕,对因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引起的痰喘、呕吐有效,若配合按揉膻中、运八卦、揉中脘等效果更佳。2、膻中【位置】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操作】用中指端按揉、称揉膻中,用两拇指从本穴分推至两乳头,称分推膻中,用食、中两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次数】100~300次。【主治】胸闷、痰鸣、喘咳、呕吐、呃逆等症。【临床应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推揉之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吐逆、喘咳均有效。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痰吐不爽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合用。3、乳旁【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乳旁。【次数】30~50次。【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临床应用】揉乳旁能理气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胸闷,喘咳等症,临床上多与揉乳中同时使用,以增强其治疗效果。4、胁肋【位置】从腋下两胁至两髂前上棘。【操作】用两手掌从两胁下搓摩至髂前上棘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次数】50~100次。【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等症。【临床应用】搓摩胁肋,能顺气化痰、除胸闷、消积滞,对小儿因食积、痰壅气逆所至的胸闷、腹胀、气喘等有效。5、中脘【位置】脐上4寸,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操作】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喉向下推至中腕,称推中腕。【次数】揉或推100~300次,摩5分钟。【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泻泄,食欲不振等症。【临床应用】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合用。推中脘能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呕恶等症。6、腹【位置】腹部【操作】自剑突下到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沿脐周围摩,称摩腹。【次数】腹胀,腹痛,疳积,呕吐,便秘等症。【临床应用】分推腹阴阳能消食理气且降气,善治乳食停滞或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等合用。7、脐【位置】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掌摩称摩脐。【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主治】腹胀、腹痛、泻泄、便秘,疳积等。【临床应用】此穴能补能泻,补之能温阳补虚,治疗因寒湿、脾虚、肾虚引起的泄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等;泻之能消能下,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泄泻、痢疾、便秘等。8、天枢【位置】脐旁 2寸。【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天枢。【次数】100~200次。【主治】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临床应用】揉天枢能理气消滞、调理大肠,多用于治疗因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便秘等症。临床上多与揉脐同时使用,以中指按脐,食指和无名指各按两则天枢穴,同时揉动。9、丹田【位置】脐下2.5寸。【操作】用掌揉或摩,称操丹田或摩丹田。【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主治】腹泻,遗尿,脱肛,尿潴留。【临床应用】揉、摩丹田能温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用于尿潴留,常与清小肠、推箕门等合用。10、肚角【位置】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由脐向两旁深处拿捏,一拿一松为一次,称拿肚角。【次数】3~5次。【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临床应用】拿捏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腰背部1、大椎【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大椎。【次数】30~50次。【主治】发热、咳嗽、项强。【临床应用】揉大椎有清热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等症。此外,以屈曲的食、中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皮下轻度瘀血,对百日咳有一定疗效。2、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称按肩井。【次数】拿3~5次,按揉10~30次。【主治】感冒,发热,上肢抬举不利等症。【临床应用】拿、按肩井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临床常与&四大手法&配合,治疗外感发热、无汗等症。本法亦为治疗的结束手法,称总收法。3、肺俞【位置】第三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用两拇指或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分推肩胛骨。【次数】揉50~100次,推100~300次。【主治】咳嗽,胸痛,胸闷等症。【临床应用】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久治不愈,加推补脾经以培土生金,则效果更好。4、脾俞【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脾俞。【次数】50~100次。【主治】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水肿,四肢乏力等症。【临床应用】揉脾俞能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常与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5、肾俞【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肾俞。【次数】50~100次。【主治】腹泻,遗尿,下肢痿软乏力等症。【临床应用】揉肾俞能滋阴壮阳、补肾益元,常用于肾虚腹泻或下肢瘫痪等症,多与揉二马、补脾经、推三关等合用;下肢瘫痪,多配合患侧的推、滚、揉法,以通经活血,帮助患肢恢复功能。6、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次数】推100~300次,捏3~5次。【主治】发热,惊风,疳积,腹泻等症。【临床应用】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推脊柱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并能疗腰背强痛,角弓反张,下焦阳气虚弱等症。7、七节骨【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次数】100~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临床应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8、龟尾【位置】在尾椎骨端。【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次数】100~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临床应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本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等合用,治疗泄泻、便秘等症。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肘部1、脾经【位置】 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 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次数】 100到500次。【主治】 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临床应用】(1)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2)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3)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2、心经【位置】 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次数】 100到500次。【主治】 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临床应用】(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漯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3、肝经【位置】 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次数】100到500次。【主治】 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临床应用】(1)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2)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4、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次数】100到500次。【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临床应用】(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5、肾经【位置】 小指末节落纹面。【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更方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次数】100到500次。【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临床应用】(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6、大肠【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次数】100到300次。【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临床应用】(1)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2)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3)本穴又称推三关,尚可用于诊断,详见诊断章节。7、小肠【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次数】100到300次。【临床应用】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能加清清热利尿作用。若数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8、肾顶【位置】小指顶端。【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次数】100至300次。【主治】自汗、盗汗、解颅等。【临床应用】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对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9、肾纹【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中指猴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次数】100到500次。【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临床应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痰结。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痰结不散所致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10、四横纹【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次数】每条横纹各掐5次;推100到300次。【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临床应用】本穴掐之能退热除烦,三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合用。11、小横纹【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主治】烦躁、口疮、唇裂、腹胀等。【临床应用】推掐本穴能推热、消胀、散结。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溃破及腹胀等症。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罗音,有一定疗效。12、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小掌横纹。【次数】100到300次。【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临床应用】揉掌小横纹能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临床上用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湿性罗音,有一定的疗效。13、胃经【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次数】100到500次。【主治】呕呃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临床应用】(1)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亦可用于胃火上逆引起的衄血等症。临床上多与清脾经、推天柱、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若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多与经大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2)补胃经能健脾和胃、助运化,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14、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次数】100到300次。【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临床应用】(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15、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半径所作圆周。【操作】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次数】100到300次。【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临床应用】运内八卦能宽胸利膈,理唰化痰,行滞消食。主要用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降闷、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16、小天心【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小天心;以中指关节或屈曲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次数】揉100到300次;捣5到20次。【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临床应用】(1)揉小天心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安或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而致小便短赤等症。此外对新生儿的硬皮症、黄疸、遗尿、水肿、疮疖、疹痘欲出不透等亦有效。(2)掐、捣小天心能镇惊安神。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夜啼、惊燥不安等症。若见惊风眼翻、斜视、可配合掐老龙,掐人中,清肝经等合用。眼上翻者则向下掐捣;右斜视者则向左掐捣;左斜视者则向右掐捣。17、运水入土,运土入水【位置】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之为运水入土。【次数】100至300次。【主治】小便赤涩、腹胀、呕吐、痢疾、便秘、食欲不振等。【临床应用】(1)运土入水能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如因湿热内蕴而见少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等症。(2)运水入土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多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见完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等证。18、总筋【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操作】按揉本穴称揉总筋;用拇甲掐总筋。【次数】揉100到300次;掐3到5次。【临床应用】揉总筋能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临床上多与清天河水、清水经配合,治疗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等实热证。治疗惊风抽掣多用掐法。19、大横纹【位置】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操作】两拇指自掌后纹中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反之称合阴阳。【主治】寒热往来、腹泻、腹胀、痢疾、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痰涎壅盛。【次数】30到50次。【临床应用】(1)分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以及乳食停滞、腹胀、腹泻、呕吐等症亦可用来治疗痢疾。(2)合阴阳能行痰散结,多用于痰结喘咳、胸闷等症,若并法配合揉肾纹,清天河水能加强行痰散结的作用。20、老龙【位置】中指甲后一分许。【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急惊风。【临床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开窍的作用。若小儿急惊暴死,或高热抽搐,掐之知痛有声音,较易治,不知痛而无声音,一般难治。21、端正【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右端正,尺侧称左端正。【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次数】掐5次;揉50次。【主治】鼻衄、惊风、呕吐、泄泻、痢疾。【临床应用】(1)揉右端正能降逆止呕,主要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揉左端正能升提,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2)掐端正多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常与掐老龙、清肝经配合。同时本穴对鼻衄有效,方法用细绳由中指第三节横纹起扎至指端,扎好后,患儿静卧即可。22、五指节【位置】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操作】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次数】各掐3到5次;揉搓30到50次。【主治】惊风、吐涎、惊燥不安、咳嗽风痰等。【临床应用】掐揉五指节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燥不安、惊风等症,多与掐老龙、清肝经合用;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痰喘、咳嗽等症,多与运八卦、推揉膻中合用。23、二扇门【位置】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操作】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次数】掐5次;揉100到500次。【主治】惊风抽搐,身热无汗。【临床应用】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热平喘,是发汗的有效方法。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风寒外感。本法与揉肾顶、补脾经、补肾经配合应用,适宜于平素体虚外感者。24、上马【位置】手背无名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拇指端揉,称揉上马;拇指甲掐,称掐上马。【次数】掐3到5次;揉100到500次。【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淋漓、腹痛、牙痛、睡时磨牙等。【临床应用】揉上马能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为补肾滋阴的要法。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小便赤涩淋漓等症。本法对于体质虚弱、肺部感热有干性罗音久不消失者,配揉小横纹;湿性罗音配揉掌小横纹,多揉有一定疗效。25、外劳宫【位置】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宫;用掐法,称掐外劳宫。【次数】掐5次,揉100到3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掐佳穴,兼能发汗解表。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鼻塞流涕以及脏腑积寒,完谷不化,肠鸣腹泻,寒痢腹痛,疝气等症,且能升阳举陷,故临床多配合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天田等治疗脱肛、遗尿等症。26、威灵【位置】手背二、三掌骨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威灵。【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惊风。【临床应用】掐威灵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惊暴死、昏迷不醒时的急救。27、精宁【位置】手背第四、五掌骨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精宁。【次数】5到10次。【主治】痰喘气吼、干呕、疳积、眼内胬肉等。【临床应用】掐精宁能利气、破结、化痰。多用于痰食积聚、气吼痰喘、干呕、疳积等症。本法于体虚者宜慎用,多与补脾经、推三关、捏脊等合用,以免克削太甚,元气受损。用于急惊昏厥时,本法多于掐威灵配合,能如强开窍醒神的作用。28、外八卦【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八卦相对处。【操作】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外八卦。【次数】100到300次。【主治】胸闷、肿胀、便结等。【临床应用】运外八卦能宽胸利气,通滞散结。临床上多与摩腹、推揉膻中等合用,治疗胸闷、腹胀、便结等症。29、一窝风【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操作】指端揉,称揉一窝风。【次数】100到300次。【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临床应用】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多与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本法亦能发散风寒,宣通表里,对寒滞经络引起的痹痛或感冒风寒等症也有效。30、膊阳池【位置】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操作】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称为掐膊阳池或揉膊阳池。【次数】掐3到5次;揉100到300次。【主治】便秘、溲赤、头痛。【临床应用】掐揉膊阳池能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特别对大便便秘结,多揉之有效,但对大便滑泻者禁用;用于感冒头痛,或小便赤涩短少多与其它解表、利尿法同用。31、三关【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100到300次。【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临床应用】(1)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2)对感冒风寒,阴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症,多于清肺经、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合用,此外对疹毒内陷、黄疸,阴疽等症亦有疗效。32、天河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次数】100到300次。【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等一切热证。【临床应用】(1)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要用于治疗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分。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等症;对于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咽痛等外感风热者,也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2)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33、六腑【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100到300次。【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弄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结干燥等。【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能清热、凉血解毒。对温病邪入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及肿毒等实热证均可应用。本穴与补脾经合用,有止汗的效果。若患儿平素大便溏薄、脾虚腹泻者,本法慎用。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发斑等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免伤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可以退六腑三数,推三关一数之比推之;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三数,退六腑一数之比推之。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1、箕门【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侧上缘推至腹股沟,称推箕门。【次数】100~300次。【主治】小便短赤,尿闭,水泻等症。【临床应用】推箕门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闭,多与揉丹田、揉三阴交合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多与清小肠合用;用于水泻无尿,有利小便实大便的作用。2、血海【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操作】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提拿,称拿百虫,用拇指端按揉,称按揉百虫。【次数】拿3~5次,按揉10~20次。【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辟不用。【临床应用】拿、按揉百虫能通经络、止抽搐,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等合用。3、膝眼【位置】膝盖两旁凹陷中。【操作】用拇、食二指分别在两侧膝眼上按揉,称按揉膝眼法。【次数】50~100次。【主治】下肢痿软无力,惊风抽搐。【临床应用】按膝眼能熄风止痉,揉膝眼配合拿委中治疗小儿麻痹症而致的下肢痿软无力,膝痛及膝关节扭伤等。4、足三里【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股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用拇指按揉,称按揉足三里。【次数】20~50次。【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泻泄等症。【临床应用】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多用于消化道疾患。治疗呕吐,多与推大柱骨、分腹阴阳合用;治疗腹虚腹泻,多与补大肠、推上七节骨合用;另外,还与摩腹、捏脊等配合应用于小儿保健。5、三阴交【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称按揉三阴交。【次数】20~30次。【主治】遗尿,尿闭,小便短赤涩痛,消化不良等症。【临床应用】按揉三阴交能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助运化,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癃闭等症,常与揉丹田、推箕门合用。6、解溪【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之间凹陷处。【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解溪。【次数】3~5次。【主治】惊风、吐泻,踝关节屈伸不利。【临床应用】掐解溪能解痉、止吐泻,对惊风、吐泻及踝关节功能障碍有效。7、大敦【位置】足大趾外侧爪甲根与趾关节之间。【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大敦。【次数】5~10次。【主治】惊风,四肢抽搐。【临床应用】掐大敦能解痉熄风、对惊风、四肢抽搐有效,临床常与掐老龙,掐十宣合用。8、丰隆【位置】外踝尖上8寸,股骨前缘外侧1.5寸。【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称揉丰降。【次数】20~30次。【主治】痰鸣气喘。【临床应用】揉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主要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多与揉膻中、运内八卦合用。9、委中【位置】(月国)窝中央,两大筋间。【操作】用拇食指拿(月国)窝中筋键,称拿委中。【次数】3~5次。【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无力。【临床应用】拿委中能止抽搐、通经络、常与揉膝眼配合,治疗四肢抽搐,下肢痿软无力。10、涌泉【位置】足掌心前 1/3凹陷处。【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称揉涌泉,用两拇指面轮流自足根推向足尖,称推涌泉。【次数】揉30~50次,推100~300次。【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临床应用】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常与揉二马、运内劳宫等配伍,治疗烦躁不安、夜啼等症;若与退六腑、清天河水配合,亦可用于实热证。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烧推天河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