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幼血红细胞偏高的原因32.5

咨询热线:400 6286615(免长途费)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当前位置:
临床医考历年考题甄选:血液一般检验
  如果您是参加2015年的考生,则参加医学考试在线推出的再合适不过,学员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全面掌握复习要点,从基础学起,将众多知识点各个击破,配合,最终实现一考通关!
  一、 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 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后的平均寿命约为:
  A. 50天
  B. 80天
  C. 100天
  D. 120天
  E. 150天
  2. 血液的pH值是:
  A. 6.80~7.00
  B. 7.35~7.45
  C. 7.00~7.25
  D. 6.00~7.00
  E. 5.50~6.50
  3. 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
  A. N&5&10&104&200
  B. N&5&10&105&200
  C. N&25/5&10&106&200
  D. N&5/25&10&106&200
  E. N&25&10&106&200
  4. 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 HbA
  B. HbA2
  C. HbF
  D. SHb
  E. HbH
  5. 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
  A. 沙利法
  B.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6. 国内推荐哪种方法作为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
  A. 沙利法
  B. 血气分析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7. 血红蛋白测定法中基本淘汰的是:
  A. 沙利法
  B. 血气分析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8. 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所用波长:
  A. 500nm
  B. 530nm
  C. 540nm
  D. 560nm
  E. 570nm
  9. 血液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测定仪多采用哪一波长测定血红蛋白:
  A. 500nm
  B. 540nm
  C. 560nm
  D. 575nm
  E. 600nm
  10. 测定Hb时,静脉血比毛细管血的结果:
  A. 低10~15%
  B. 高10~15%
  C. 基本相符
  D. 低5~10%
  E. 高5~10%
  11. 下列何种物质被认为是最强烈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A. 胆固醇
  B. 纤维蛋白原
  C. &-球蛋白
  D. &-球蛋白
  E. &-球蛋白
  12. 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多发性骨髓瘤
  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3. 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 正常
  B. 活跃
  C. 低下
  D. 重度低下
  E. 以上均不是
  14. 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 溶血性贫血
  B. 急性失血
  C. 巨幼细胞贫血
  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5. 高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
  A. 影红细胞
  B. 口形细胞
  C. 锯齿状红细胞
  D. 球形细胞
  E. 椭圆形细胞
  16.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
  A. 脂蛋白变性
  B. 胞浆内残留的DNA变性
  C. 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
  D. 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余物
  E. 纺锤体的残余物
  17. 铅中毒时,血中哪种细胞明显增加:
  A.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B. 有核红细胞
  C. 泪滴形细胞
  D. 多色性红细胞
  E. 镰形细胞
  18. 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铅中毒
  E. 地中海贫血
  19. 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急性溶血性贫血
  E. 铁粒幼细胞贫血
  20. 红细胞数降低的程度比血红蛋白更显著,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缺铁性贫血
  B. 溶血
  C. 失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巨幼红细胞贫血
  21. WHO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首选的常规方法为:
  A. 微量离心法
  B. 温氏法
  C. 折射计法
  D. 粘度法
  E. 放射性核素法
  22. ISCH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参考方法为:
  A. 放射性核素法
  B. 温氏法
  C. 粘度法
  D. 比重测定法
  E. 折射计法
  23. 血细胞比容测定法中趋于淘汰的是:
  A. 血液分析仪法
  B. 温氏法
  C. 粘度法
  D. 比重测定法
  E. 折射计法
  24. 单位fl相当于:
  A. 10-6L
  B. 10-9L
  C. 10-12L
  D. 10-15L
  E. 10-18L
  25. 单位pg相当于:
  A. 10-6g
  B. 10-9g
  C. 10-12g
  D. 10-15g
  E. 10-18g
  26. 某患者MCH为15pg,MCV为70fl,MCHC为214g/L,其可能为:
  A. 正常
  B. 正细胞贫血
  C. 大细胞贫血
  D. 单纯小细胞贫血
  E.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7. 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A. 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红细胞形态无改变
  B. 贫血时红细胞平均值可能在正常范围
  C. 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
  D. MCV大于正常,MCH大于正常,其MCHC必大于正常
  E. MCV、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
  28. 红细胞为4.6&1012/L,Hct为0.40,Hb为130g/L,MCV为:
  A. 35.38fl
  B. 28.26fl
  C. 87fl
  D. 115fl
  E. 325fl
  29. 正常成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值范围:
  A. 12.0~15.0%
  B. 11.0~13.0%
  C. 11.6~14.6%
  D. 10.6~13.6%
  E. 12.5~15.6%
  30. RDW常用下列哪项表示:
  A. 标准误
  B. 变异系数
  C. 均数
  D. 误差
  E. 偏差
  31. RDW增大表明红细胞:
  A. 体积增大
  B. 体积减小
  C. 体积大小不均一
  D. 形态异常
  E. 以上都不是
  32. 显微镜计数法成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参考范围:
  A. (25~75)&109/L
  B. (20~70)&109/L
  C. (200~250)&109/L
  D. (100~150)&109/L
  E. (10~25)&109/L
  33. Miller窥盘小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总数是500个,大方格内(含小方格面积)计数的网织红细胞总数是180个,网织红细胞是:
  A. 0.02
  B. 0.04
  C. 0.05
  D. 0.06
  E. 0.07
  34. 下列疾病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显著的是:
  A. 巨幼红细胞贫血
  B. 急性苯中毒
  C. 反复输血
  D. 急性溶血
  E. 地中海贫血
  35. 贫血伴轻度黄疸,网织红细胞计数&0.07,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地中海贫血
  C. 脾功能亢进
  D. 急性白血病
  E. 溶血性贫血
  36. 目前血沉测定首选的方法:
  A. 库氏法
  B. 温氏法
  C. 潘氏法
  D. 赖氏法
  E. 魏氏法
  37. 血沉测定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
  A. 4:1
  B. 5:1
  C. 3:2
  D. 2:1
  E. 3:1
  38. 关于血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红细胞越大越薄,血沉加快
  B. 心绞痛,血沉加快
  C. 红细胞增多症,血沉加快
  D. 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减慢
  E. 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减慢
  39. 计数池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37、39、40、41,则白细胞数为:
  A. 3.9&109/L
  B. 5.7&109/L
  C. 6.8&109/L
  D. 8.7&109/L
  E. 7.8&109/L
  40. 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描述正确的是:
  A. 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着色效果好,胞质和中性粒细胞着色较差
  B. 仪器法和手工法能提供白细胞形态改变的直接信息
  C. 正常血涂片常见到浆细胞和退化变性的白细胞
  D. 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不能混合染色
  E. 毒性指数=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白细胞数
  41. 关于白细胞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细胞多位于涂片的边缘
  B. 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
  C. 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
  D. 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
  E. 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
  42. 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选择血涂片哪一部位进行有序的镜检:
  A. 头部
  B. 体部
  C. 尾部
  D. 边缘
  E. 体尾交界
  43. 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常用:
  A. Hayem液
  B. 稀乙酸溶液
  C. 丙酮-伊红稀释液
  D. 生理盐水
  E. 1%甲醛的生理盐水
  44. 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疾病常见于:
  A. 流感
  B. 伤寒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心肌梗塞
  E. 疟疾
  45. 正常人血涂片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最为多见的是:
  A. 杆状核
  B. 二叶
  C. 三叶
  D. 四叶
  E. 五叶
  46. 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表示:
  A. 预后不良
  B. 预后良好
  C. 机体抵抗力好
  D.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 有严重感染
  47. 退行性核左移提示:
  A. 机体的反应性强
  B.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C. 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D. 感染程度较轻
  E. 预后良好
  48. 中性粒细胞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A. 中毒颗粒
  B. 空泡
  C. D&hle小体
  D. 棒状小体
  E. 染色质小体
  49. 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提示:
  A. 细胞衰老
  B. 细胞发生吞噬现象
  C. 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
  D. 细胞分裂
  E. 细胞融合
  50. 白细胞11&109/L,淋巴细胞0.10,异型淋巴细胞0.15,最可能的诊断为:
  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 上呼吸道感染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 扁桃体炎
  51. 放射线损伤引起白细胞中哪类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改变最为明显: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淋巴细胞
  52.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
  A. 中性粒细胞减低
  B. 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C. 红细胞减低
  D. 淋巴细胞升高
  E. 以上都不是
  53. 火焰状浆细胞形成原因:
  A. 核蛋白体凝集物溶解
  B. 内质网充满球蛋白
  C. 脂肪变性
  D. 粘蛋白凝集物
  E. 内质网分泌球蛋白受阻
  54. 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哪项与脉冲振幅成正比:
  A. 细胞的移动速度
  B. 细胞的数量
  C. 细胞的体积
  D. 细胞的比密
  E. 以上均不是
  55. 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依据哪项对白细胞进行分类:
  A. 白细胞的移动速度
  B. 白细胞自身的体积
  C. 白细胞的比密
  D. 加入溶血素后白细胞的体积
  E. 白细胞胞浆内颗粒的大小
  56. 血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者为: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单核细胞
  57.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主峰的分布区域:
  A. 50~125fl
  B. 50~200fl
  C. 36~360fl
  D. 35~95fl
  E. 125~200fl
  58.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中,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分布于:
  A. 50~125fl
  B. 50~200fl
  C. 36~360fl
  D. 35~95fl
  E. 125~200fl
  59. 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
  A. 红细胞碎片
  B. 血小板聚集
  C. 小红细胞干扰
  D. 大血小板增多
  E. 小血小板增多
  60. 血小板减低,MPV增高,提示:
  A. 骨髓受抑制
  B. 骨髓病变
  C.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D. 血小板分布异常
  E. 骨髓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
  (二)、A1型题(否定型)
  1. 哪项不是衰老红细胞所具有的特征:
  A.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B. 变形性降低
  C. 脆性增加
  D. 易被脾&阻滞&
  E. 红细胞膜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多,细胞间排斥效应增强
  2. 不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是:
  A. 雌激素
  B. 肾上腺素
  C. 红细胞生成素
  D. 糖皮质激素
  E. 雄激素
  3. 有关改良牛鲍氏计数板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通过H型沟槽分割为两个相同的计数池
  B. 每个池分为9个大方格
  C. 盖玻片与计数池之间距离为0.01mm
  D. 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
  E. 中央大方格又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
  4.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不能将哪种血红蛋白转化为HiCN:
  A. HbO2
  B. Hbred
  C. SHb
  D. HbCO
  E. 以上都不是
  5. 下列有关H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影响Hb合成的激素为红细胞生成素和雌激素
  B. Hb是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
  C. 组成Hb的多肽链分为&和&两大类
  D. 铁原子只有处于亚铁状态才能与O2结合
  E. Hb分布靠近红细胞膜处最高,越往细胞中央越少
  6. 有关血红蛋白测定哪项不正确:
  A. 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要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
  B. 十二烷基硫酸钠测定法是次选方法,能有效转化SHb
  C. 十二烷基硫酸钠测定法不能用吸光度A值直接计算Hb浓度
  D.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试剂有公害问题
  E. HiCN法需定期检查K值
  7. 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
  A. 裂红细胞
  B. 新月形红细胞
  C. 泪滴形细胞
  D. 口形细胞
  E. 椭圆形细胞
  8. 关于有核红细胞错误的说法是:
  A. 幼稚细胞
  B. 1周之内婴幼儿的血涂片中可见少量
  C. 脾切除后,少量有核红细胞进入外周血
  D. 红细胞破坏后,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说明骨髓增生减低
  E. 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
  9. 红细胞中不能找到哪种病原体:
  A. 间日疟环状体
  B. 三日疟环状体
  C. 恶性疟环状体
  D. 三日疟裂殖体
  E. 恶性疟裂殖体
  10. 对血细胞比容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分析仪中Hct=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
  B. 贫血时Hct减低
  C. 抗凝血自然沉降后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D. 临床可以根据Hct决定是否输液
  E. 手工法作为仪器的参考方法
  11. 对红细胞平均指数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高脂血症或白细胞增多症使MCH假性增高
  B. 仪器法3个平均指数都是间接算出
  C. 各类患者红细胞平均指数相当稳定
  D. 可应用于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E. 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
  12. 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描述哪项错误:
  A. 最常见于叶酸及VitB12缺乏
  B. 易见豪焦小体、卡波氏环
  C. MCV、RDW增高
  D. 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有助于诊断
  E. 低色素性红细胞多见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细胞改变不正确的是:
  A.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低
  B. 网织红细胞减少
  C. RDW增大
  D. 退行性核左移
  E. 正细胞贫血
  14. 下列哪项在瑞氏染色血片中不可能见到:
  A. 异型淋巴细胞
  B. 点彩红细胞
  C. 幼稚细胞
  D. 网织红细胞
  E. 以上都不是
  15. 下述有关网织红细胞概念,错误的是:
  A. 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 胞质内残存嗜碱性物质RNA
  C. 骨髓中数量比外周血高
  D. 网状结构越多,表示细胞越幼稚
  E. Ⅵ级是指红细胞内几乎被网织物充满
  16. 网织红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A. 观察贫血疗效
  B. 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C. 鉴别诊断贫血的初筛指标
  D. 监测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状况
  E. 反映红细胞的功能
  17. 下列哪种情况红细胞沉降率不会加快:
  A. 室温&25℃
  B. 标本溶血
  C. 血沉管倾斜
  D. 抗凝剂浓度增加
  E. 以上都不是
  18. ESR不加快的疾病是:
  A. 恶性肿瘤
  B. 活动性肺结核
  C. 盆腔炎性包块
  D. 多发性骨髓瘤
  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9. 血沉测定的意义中,错误的观点是:
  A. 常规项目,但缺乏特异性
  B. 判断疾病是否活动的指标
  C. 动态血沉对了解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
  D. 能作为健康人群的筛查
  E. 血沉正常不能排除肿瘤或其他恶性疾病
  20. 血液检验中,下列哪一项指标的参考值无性别差异: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红蛋白测定
  D. 血细胞比容
  E. 血沉
  21. 有关瑞氏染色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染色时间与细胞多少、室温有关
  B. 可以复染
  C. 冲洗时应先倒掉染液后再以流水冲洗
  D. 血片着色偏红时应适当调高缓冲液pH值
  E. 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能混合染色
  22. NCCLS使用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中不包括:
  A. 人工制备血涂片
  B. EDTA-K3抗凝的静脉血
  C. Romanowaky染色液
  D. 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
  E. &城墙式&移动血涂片
  23.有关中性粒细胞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病毒感染时,总数常正常或轻度降低
  B. 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C. 运动、疼痛、情绪激动时升高
  D. 妊娠、分娩升高
  E. 出生后第6~9天和4~5岁两阶段与淋巴细胞数大致相等
  24. 类白血病反应不具有的特征是:
  A. 有明确的病因
  B. 白细胞大多&100&109/L
  C. 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D. 可见各阶段的粒细胞,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 常伴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25.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中错误的是:
  A. 核左移表明造血功能旺盛
  B. 5叶以上核&0.03为核象右移
  C. 白细胞总数升高,杆状核粒细胞&0.10,表示有严重感染
  D. 炎症恢复期可见一过性核象右移
  E. 核象右移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
  26. 中性粒细胞不升高的是:
  A. 大面积烧伤
  B. 急性溶血
  C. 恶性肿瘤
  D. 胆囊炎
  E. 电离辐射
  27. 不引起核左移的疾病:
  A. 恶性贫血
  B. 急性化脓性感染
  C. 急性溶血
  D. 粒细胞白血病
  E. 急性中毒
  28.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A. 大小不均
  B. 空泡
  C. 中毒颗粒
  D. 豪焦小体
  E. D&hle小体
  29.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不出现棒状小体的是: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E. 以上都不是
  30. 淋巴细胞不增高的疾病是:
  A. 流行性腮腺炎
  B.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C. 结核
  D.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 严重化脓性感染
  31. 下列疾病中外周血涂片不易出现浆细胞的是:
  A. 多发性骨髓瘤
  B. IgA型骨髓瘤
  C.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E. 胰腺炎
  32. 嗜酸性粒细胞不升高的疾病:
  A. 支气管哮喘
  B. 猩红热
  C. 伤寒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血吸虫
  33. 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细胞是:
  A. 网织红细胞
  B. 有核红细胞
  C. 正常成熟红细胞
  D. 小红细胞
  E. 大红细胞
  34. 对VCS法检测原理理解错误的是:
  A. 白细胞形态完全与体内状态相同
  B. 体积相同,但性质不同的细胞群无法区分
  C. 利用电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
  D. 应用电导性技术测量细胞内部结构
  E. 光散射技术可区分粒细胞类型
  35. 关于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错误观点是:
  A. 电阻抗型易受大血小板和非血小板颗粒的干扰
  B. 光散射型血小板计数准确性较高
  C. 光散射型中血小板的折射系数比红细胞高
  D. 高角度光散射检测细胞折射指数
  E. 低角度光散射测量细胞大小
  36. 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哪类细胞:
  A. 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幼稚细胞
  37. 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左侧区域异常,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 血小板聚集
  B. 异型淋巴细胞
  C. 巨大血小板
  D. 有核红细胞
  E. 脂类颗粒
  38. 血小板不减少的疾病是: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 脾功能亢进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急性白血病
  E.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9. 红细胞直方图不出现两个细胞峰的是:
  A.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初期
  C. 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
  D.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 以上都不是
  40. MPV变化的临床意义中不正确的是:
  A. MPV减低,有出血倾向
  B. 白血病缓解期MPV增高
  C.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MPV减低
  D. MPV越小,骨髓受抑越严重
  E. MPV持续低,说明感染未控制
  (三)、B1型题(配伍题)
  问题1~3
  A. 瑞氏染色
  B. 碱性亚甲基蓝染色
  C. 煌焦油蓝染色
  D. 墨汁染色
  E. 抗酸染色
  1. 白细胞分类:
  2. 结核杆菌:
  3. 网织红细胞:
  问题4~6
  A. 4.0~5.5&1012/L
  B. 4.5~6.0&1012/L
  C. 3.5~5.0&1012/L
  D. 6.0~7.0&1012/L
  E. 5.0~6.0&1012/L
  4. 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
  5. 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
  6. 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参考值:
  问题7~9
  A. 80~92fl
  B. 80~100fl
  C. 27~34pg
  D 27~31pg
  E 320~360g/L
  7. 血细胞分析仪MCV参考值:
  8. 血细胞分析仪MCH参考值:
  9. 血细胞分析仪MCHC参考值:
  问题10~13
  A. 球形红细胞
  B. 裂红细胞
  C. 镰形红细胞
  D. 口形红细胞
  E. 棘形红细胞
  10.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易见到:
  1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易见到:
  12. 红细胞含HbS易见到:
  13. &-脂蛋白缺乏症易见到:
  问题14~17
  A. 红细胞丢失过多
  B. 红细胞寿命缩短
  C. 造血原料不足
  D.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E. 神经、体液调节异常
  14. 消化性溃疡:
  15.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16. 铁粒幼细胞贫血:
  17. 蚕豆病:
  问题18~21
  A. MCV正常,RDW增高
  B. MCV增大,RDW正常
  C. MCV,RDW均正常
  D. MCV,RDW均增高
  E. MCV减少,RDW增高
  18. 铁粒幼细胞贫血: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
  20. 巨幼细胞性贫血:
  21. 缺铁性贫血:
  问题22~25
  A. 脂蛋白变性
  B. 脂肪变性
  C. 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
  D 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余物
  E 异常溶酶体
  22. 豪焦小体:
  23. 卡波氏环:
  24. Chediask-Higashi畸形:
  25.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问题26~29
  A. 0.50~0.70
  B. 0.03~0.08
  C. 0.005~0.05
  D. 0.00~0.01
  E. 0.01~0.05
  26. 成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27. 成人嗜酸性粒细胞:
  28. 成人嗜碱性粒细胞:
  29. 成人单核细胞:
  问题30~32
  A. Howell-Jolly&s body
  B. Auer body
  C. D&hle body
  D. Russell body
  E. Cabot ring
  3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1. 严重感染:
  32. 多发性骨髓瘤:
  问题33~36
  A. PCV
  B. MPV
  C. RET#
  D. HDWr
  E. MONO%
  33. 血小板平均体积:
  34. 血细胞比容:
  35.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36. 单核细胞百分率:
  问题37~40
  37. 缺铁性贫血:
  38.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9. 巨幼细胞性贫血:
  40.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二、 填空题
  1. 红细胞计数医学决定水平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_______________为诊断贫血的界限;_________________应考虑输血。
  2. 正常状态,机体有99%Hb的铁原子呈_________状态,称还原血红蛋白;1%Hb的铁原子呈_________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状态的Hb才能与O2结合,此时称为_____________。
  3. 红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成人白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_______________,新生儿为_______________,6月~2岁为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发育阶段将粒细胞群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部分,白细胞计数反映的是___________。
  7. ICSH推荐在白细胞形态检查中使用的两种染料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白细胞降低主要是中性粒细胞降低,粒细胞减低症是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___________,粒细胞缺乏症则是低于___________;中性粒细胞增高是指分叶核粒细胞超过__________,绝对值计数超过___________;单核细胞增多是指绝对值计数超过_________;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指绝对值计数超过_____________;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是指绝对值计数超过____________。
  9. 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中,乙醇、丙酮和乙二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溴甲酚紫、伊红和石棉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异型淋巴细胞分为3型,Ⅰ型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Ⅱ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Ⅲ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法。
  12. 血液分析仪性能的评价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 判断题
  1. 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测定网织红细胞,荧光强度越低,网织红细胞越幼稚。
  2. 某些病理情况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总容量的多少。
  3. 潘氏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法。
  4. 血液凝固使红细胞聚集,血沉加快。
  5. 分析白细胞分类变化的临床意义时,必须计算各类型白细胞的绝对值才有诊断参考价值。
  6.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依据白细胞体积将其人为地分为三群,不够准确。
  四、 名词解释
  1.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2. RDW
  3. 棒状小体
  4. 核右移
  5. 携带污染率
  6. EBLM
  五、 简答题
  1. 手工显微镜计数红细胞已不常用,但为什么仍不能被淘汰?
  2. 红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3. 简述红细胞平均指数手工法和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4. 根据MCV/RDW特征将贫血划分为哪些类型,并分别举例典型的1~2种疾病?
  5. 简述RPI的计算公式及其意义?
  6. 血沉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7. 白血病、非白血性白血病及类白血病反应血象改变的特点?
  8. 白细胞分类计数质量控制中应注意哪些影响因素?
  9. 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0.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临床意义?
  11.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的检测原理?
  12. 试述ICSH推荐的有关血液分析仪性能的评价方案。
  六、 论述题
  1. 血红蛋白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其方法学评价?
  2.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3. 血沉变化的的临床意义?
  4. 如何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和考核?
  5. 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指导意义?
  6.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和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各峰所代表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D 2.B 3.C 4.A 5.B 6.D 7.A 8.C 9.B 10.A 11.B 12.B 13.B 14.D 15.C 16.C 17.A 18.C 19.A 20.E 21.A 22.A 23.B 24.D 25.C 26.E 27.B 28.C 29.C 30.B 31.C 32.A 33.B 34.D 35.E 36.E 37.A 38.A 39.E 40.A 41.E 42.E 43.B 44.D 45.C 46.A 47.C 48.C 49.B 50.A 51.E 52.B 53.B 54.C 55.D 56.B 57.A 58.E 59.C 60.E
  (二)、A1型题(否定型)
  1.E 2.A 3.C 4.C 5.A 6.B 7.B 8.D 9.E 10.C 11.B 12.E 13.C 14.D 15.E 16.E 17.D 18.E 19.D 20.B 21.C 22.D 23.B 24.D 25.A 26.E 27.A 28.D 29.A 30.E 31.E 32.C 33.B 34.B 35.C 36.B 37.B 38.A 39.D 40.C
  (三)、B1型题(配伍题)
  1.A 2.E 3.C 4.A 5.C 6.D 7.B 8.C 9.E 10.A 11.B 12.C 13.E 14.A 15.B 16.C 17.B 18.A 19.C 20.D 21.E 22.D 23.A 24.E 25.B 26.E 27.C 28.D 29.B 30.B 31.C 32.D 33.B 34.A 35.D 36.E 37.A 38.B 39.E 40.C
  二、 填空题
  1. 高于6.8&1012/L,低于3.5&1012/L,低于1.5&1012/L
  2. Fe2+,Fe3+,高铁血红蛋白,Fe2+,氧合血红蛋白
  3. 红细胞大小不一,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红细胞形态改变,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4. (MFR+HFR)/LFR&100
  5. (4~10)&109/L,(15~20)&109/L,(11~12)&109/L
  6. 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循环池
  7. 天青B,伊红Y
  8. 1.5&109/L,0.5&109/L,70%,7&109/L,0.8&109/L,0.5&109/L,0.05&109/L
  9. 保护嗜酸性粒细胞而破坏其它细胞,着染嗜酸性粒细胞
  10. 空泡型/浆细胞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幼稚型
  11. 电阻抗,光散射
  12. 可比性,准确性,总重复性,精密度,线性范围
  三、 判断题
  四、 名词解释
  1.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
  2.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由血液分析仪根据红细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
  3. 棒状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m,1条或数条不定,称为棒状小体。白血病细胞中见到棒状小体就可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 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此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5. 携带污染率:连续测定1份高值样本3次,结果记录为i1、i2、i3,然后立即测定1份低值样本3次,结果记录为j1、j2、j3;计算携带污染率(%)=(j1-j3)/(i3-j3)。
  6. 循证检验医学(EBLM):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用当前最好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实验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为临床提供患者真实情况的最有价值的实验检测证据,这就是循证检验医学。
  五、 简答题
  1. 手工显微镜法是传统的红细胞计数法,不需要特殊设备,但操作复杂、费时,现虽已不常用,但仍作为:
  ①血液分析仪的校正;
  ②与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严重减少时的对照核实;
  ③血小板计数受小红细胞干扰时的校正。
  2. 主要包括:①红细胞大小不一: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②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正常色素性、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多色性、细胞着色不一;③红细胞形态改变:球形细胞、椭圆形细胞、靶形细胞、口形细胞、镰形细胞、棘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泪滴形细胞、缗钱状形成、裂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有核红细胞。④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焦小体、卡波环、寄生虫。
  3. ①手工法:对同一抗凝血标本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
  ②血液分析仪能直接导出MCV值,再结合仪器直接测定的RBC和Hb,计算出MCH和MCHC(即MCH=Hb/RBC,MCHC=Hb/RBC&MCV)。
  贫血类型MCV/RDW特征常见疾病
  小细胞均一性MCV减少,RDW正常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小细胞不均一性MCV减少,RDW增高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正常体积均一性MCV、RDW均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正常体积不均一性MCV正常,RDW增高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
  大细胞均一性MCV增大,RDW正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大细胞不均一性MCV、RDW均增高巨幼细胞贫血
  5.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代表Ret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由于生理和病理的不同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变为成熟红细胞所需的时间不同。若红细胞生成加速,未成熟的Ret释放入血增加,此时Ret血中生存期延长,这意味着Ret计数增高将导致对红细胞实际生成速率的过高估计。为了纠正Ret提前释放引起的计算偏差,提出用RPI来反映Ret的生成的相对速率。计算公式:
  PRI=Ret%&(被测Hct/正常人Hct)&(1/Ret成熟天数)
  6.①手工法包括魏氏法、潘氏法等,魏氏法简便实用,ICSH推荐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法;潘氏法与魏氏法测定相关性甚好,采用手指采血,用血量少,尤其适用于儿童,但易混入组织液,目前已很少使用。手工法只能测定血沉某个时刻的最终结果,特异性差,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②血沉仪可动态记录整个血沉过程的变化,描绘出红细胞沉降的曲线,反映了不同疾病或疾病不同阶段,血沉3个沉降阶段所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分析血沉测定结果提供了新的手段。
  ③其他技术包括微量法和&血沉率(ZSR)。ZSR需要有特殊的离心仪器Zetafuge,其优点是测定不受年龄、性别、贫血及试验条件的影响,但该法尚未得到公认。
  7. ①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在有明确病因的刺激下,出现白细胞数中度增高(大多&100&109/L),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少见(&10%),常伴较明显的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其他细胞均无明显变化。②白血病常无明确病因可查,白细胞显著增高,可&100&109/L,可见各阶段的粒细胞,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的进一步鉴别,尚须作骨髓检查、细胞化学染色和染色体检查等。③非白血性白血病是指少数急性白血病其白细胞总数不高反而减低,其白细胞可&1&109/L,分类计数时亦呈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只有骨髓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8. ①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的因素主要由于细胞在涂片中的分布不均和观察者对细胞辨认的差异;②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的因素;③影响涂片染色效果的因素;④NCCLS使用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EDTA-K3抗凝静脉血,人工制成血涂片,以Romanowaky液进行染色,使用&城墙式&移动法,油镜下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当以其他分类法与此法作为标准进行比较时,需要4个熟练检验人员对同一张涂片,各计数200个白细胞(即总数为800个细胞)后,求出平均值来作为各类白细胞的靶值。
  9. 淋巴细胞增多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成人&4&109/L、4岁以上的儿童&7.2&109/L、4岁以下的儿童&9&109/L的一种征象。
  (1)生理性增多: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粒细胞占65%,6~9d后淋巴细胞可达50%,至2~3岁后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粒细胞比例增高,逐渐达正常成人水平。
  (2)病理性增多:①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②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③肾移植术后;④白血病,如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白细胞总数是减低的。
  淋巴细胞减低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10.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①寄生虫病是最常见的病因;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仅次于寄生虫病的另一主要病因,见于支气管哮喘、坏死性血管炎、药物过敏反应等;③皮肤病,如湿疹等;④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术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⑤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⑥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急性期;⑦其他,如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等;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11. 根据血细胞相对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于是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变化的程度取决于非导电性细胞体积的大小,细胞体积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记录脉冲的数量就可测定细胞的数量。这些脉冲信号经过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计数及自动控制保护系统,最终可打印出数据报告。
  12. ICSH推荐的血液分析仪性能的评价方案包括:
  ①可比性:指血液分析仪一些血液学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所测结果相比较。②准确性: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一致性的程度。真值是用决定的方法或参考方法才能得到。③总重复性:指同一份标本多次测量的结果间接近的程度。④精密度:分为批内、批间两种,前者是对同一批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评价,后者是对两批或两批以上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评价。⑤线性范围:评价血液分析仪的测定值与稀释倍数是否呈比例关系,求出仪器的最佳线性范围。测定值与稀释倍数之间的线性关系范围越宽越理想。
  六、 论述题
  1. ①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为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显色快且结果稳定可靠,可检测除SHb外的各种血红蛋白。该法强调仪器、比色杯、试剂及操作的标准化,但实际很难达到上述要求。采用HiCN参考液,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K值来校正结果,故定期地检查K值十分重要。KCN有剧毒,并存在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可致试剂混浊,以及HbCO转化较慢等问题。
  ②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血红蛋白测定法可替代HiCN法。SDS与Hb作用(除SHb外),生成SDS-Hb棕红色化合物,其吸收峰在538nm,但不能用吸光度A直接计算Hb浓度。SDS可用HiCN法定值的抗凝血或溶血液,制备标准工作曲线。本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且无公害,为次选方法。SDS本身质量差异较大,且破坏白细胞,不适用于同时有白细胞计数和Hb测定的血细胞分析仪上使用。
  ③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具有与HiCN测定法相似的优点,显色快而稳定,试剂毒性仅为HiCN者的1/7,但仍存在公害问题。
  ④碱羟血红蛋白(AHD 575)测定法,试剂简单,不含有毒剂,呈色稳定,可用氯化血红素作标准品。但此法在血液分析仪中的应用受限。
  ⑤ 沙利法为传统方法,操作简单,但误差较大,已被淘汰。
  ⑥多参数血液分析仪测Hb逐步取代手工法,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以获得多项红细胞的参数。其测定原理多采用HiCN法,但由于各型号仪器使用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的衍生物不同。仪器要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
  2.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当骨髓网织红细胞增多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时,可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均增加,数量比为1:1时,则认为释放增加。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放化疗后,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红系无效造血时,骨髓红系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仅轻度增高。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为其诊断标准之一。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疗效判断。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第21天,若Ret&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Ret&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其他有关参数的意义:①LFR和HFR:反映造血功能,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②RMI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RMI降低通常与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有关,如巨幼细胞贫血。③MFR+HFR:MFR十HFR称为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比率(IRF),IRF增高是估计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的早期指标。
  3.(1)生理性增快: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以及老年人血沉增快。
  (2)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时血沉减慢,非活动期血沉可正常,故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或治疗较彻底,血沉可趋于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可增快。④高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
  (3)血沉减慢:临床意义较小,主要见于红细胞明显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
  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试验,但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播散、转移等都有一定的价值。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但血沉不能作为健康人群的筛查指标。目前血沉仪可动态记录整个血沉过程的变化,反映出不同疾病或疾病不同阶段,血沉3个沉降阶段所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分析血沉测定结果提供了新的手段。
  4. 关于显微镜计数法,至今尚无公认而且成熟的质量控制方法。关键在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掌握其误差规律,熟练操作技术。
  (1)经验控制:①与红细胞数相对比较;②判断白细胞计数与显微镜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2)常规考核标准(RCS):根据白细胞在计数池内四大格的分布情况而规定的。符合下述标准才能报告。
  RCS=(四大格所见白细胞最大值-最小值)/四大格所见白细胞数平均值&100%
  评价:白细胞&4&109/L者,RCS&30%;白细胞(4.1~14.9) &109/L者,RCS&20%;白细胞&15&109/L者,RCS&15%。超过上述标准者为不合格。
  (3)变异百分率评价法
  (V为变异百分数;Xi为被考核者测定值;Xm为靶值)。
  计分:质量得分=100-(V&2),(式中2为失分系数)。
  评价:90分以上为A级(优);80~89分为B级(良);70~79分为C级(中);60~69分为D级(及格);&60分为E级(不及格)。本法适用于人数较多(如30人以上)的技术考核,或市、区集体考核。
  (4)两差比值评价法:&两差&比值即同一标本或同一患者在短时间内2次计数细胞数之差和2次细胞计数的标准差之比。
  (r为两差比值;x1、x2分别为第一、第二次在计数池中镜下计数的细胞数)
  计分:质量得分=100-(两差比值&20.1)
  评价:同变异百分率评价法。
  (5)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采用多个标本,每个均做双份计数,先计算每个标本的双份计数差,再计算双份计数标准差,然后求得变异系数(CV)及质量得分。
  (n为标本数;x1和x2表示同份标本两次计得结果)
  计分:质量得分=100-(CV&2)
  评价:同变异百分率评价法。本法适合于个人考核,也适合于室间质控
  5.中性粒细胞增多:指分叶核粒细胞超过70%,绝对值&7&109/L。包括(1)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贮备池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且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①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其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③急性溶血。④急性失血。⑤急性中毒。⑥恶性肿瘤。⑦其他: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用皮质激素等。
  (2)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如白血病细胞)的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①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中性粒细胞减低:指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1)感染:见于伤寒、副伤寒、流感等。(2)血液病: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3)慢性理化损伤。(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5)脾功能亢进。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指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包括①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中毒等。②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严重感染,表示机体反应性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功能受抑制。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
  (2)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3%则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炎症恢复期,为一过性核右移;但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表示预后不良。
  6. 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在35~450fl范围内将血细胞分为3群。(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的左侧峰又高又陡,跨越35~95fl,定为淋巴细胞峰(小细胞群),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最右侧峰又低又宽,跨越160~450fl,定为中性粒细胞峰(大细胞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包含杆状核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左右两峰之间的谷之间较平坦区,定为单个核细胞区(中间细胞群),主要以单核细胞为主,也含有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及白血病细胞等。
  (2)异常直方图通常的含义:①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可能有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未溶解红细胞、蛋白质或脂类颗粒;②淋巴细胞峰与单核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非典型细胞、原始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③单核细胞区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④中性粒细胞峰右侧区域异常,表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⑤出现多部位报警,表示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异常。
  更多详情请医学考试在线24小时在线咨询电话:400 6286615
的更多资讯
* 请输入右侧字符,看不清楚?点击图片即可换
新世界出版社
现价:148.00元
新世界出版社
现价:88.00元
新世界出版社
现价:90.00元
新世界出版社
现价:50.00元
咨询热线:400-650-6615&&传真:010-20&&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8号新洲商务大厦403&&邮编:1001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细胞偏高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