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常规检验测是什么开始的?

化验血常规时的注意事项-中国血液病网
您的当前位置 >>
>> 化验血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化验血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化验血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 为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一、标本的采集&& &&&&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的完整形态是作为血常规检验用的高质量的标本的最基本的要求。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2个步骤。&& &&&&1、标本的采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验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2、标本的抗凝&&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EDTA-K3)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和时间及EDTA浓度有关。EDTA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1.5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使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这一点在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时尤为重要。&& &&&&静脉血和末梢血均可经抗凝剂抗凝成全血标本(标本中不含稀释液,或对标本造成的稀释的影响极小),显而易见,末梢血抗凝标本要达到合适的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标本时,应使用定量的含EDTA盐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 &&&&无论镜检,或是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于绝大多数的对标本稀释的稀释液中含有抗凝剂,在一定量的稀释液中可直接加入微量静脉血或末梢血液(10-40&l)即可制备成通常所说的预稀释标本。多数情况下,预稀释标本的制备适用于末梢血的血样。&& 二、标本的稀释&&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 &&&&自50年代初,美国库尔特先生研制了电阻法(小孔原理)血细胞分析仪以来,血细胞的稀释液为介质的流动的形式通过传感器测量计数(如图-1),血细胞通过传感器时一定需要排队通过,否则可能就会造成重合损失(如图-2)。&& &&&&实际应用时,是将血液稀释于稀释液中形成稀释标本(稀释比为1:N),以流动检测的方式测出一定量(V)的稀释标本内的血细胞数(T),经换算后得出血液中的细胞浓度(L):L-T×N/V。&& 由此可见,准确合理的稀释倍数(在用于仪器时,RBC、PLT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100;WBC、HGB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250左右)和准确、稳定的测量容量是血细胞检测的又一重要基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三、标本的储存&& &&&&如前文所述,抗凝剂因时间和浓度的不同,会造成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5分钟内或30分钟后,8小时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的条件下存入至24小时。&&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小时。&&
血小板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液常规检查的基础知识_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161贴子:
血液常规检查的基础知识收藏
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 &&&&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 &&&& 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 &&&&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 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 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2.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 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 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5. 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 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反映着血红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 2.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 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 1. 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 3. 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残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 四、白细胞(WBC)计数意义 &&&& 白细胞增多见于: ⑴急性感染:包括化脓菌感染、杆菌感染引起肾孟肾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型脑炎等,寄生虫感染引起急性血吸虫病,螺旋体病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度感染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 ⑵严重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引起的组织损伤、坏死。 ⑶数量极度增高时,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 ⑷见于急性失血,尤其是内脏破裂、宫外孕等引起的内出血。 ⑸见于急性化学药物有机磷中毒,也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中毒。 &&&&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 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等。 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 ⑷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的放射线损伤、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药等引起的各种反应。 ⑸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 五、白细胞分类(DC)意义 中性粒细胞(N)总数的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似。 &&&& ⒈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见于: ⑴过敏性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 ⑵寄生虫病,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等。 ⑶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 ⑷急性传染病恢复时,一般在常起病时细胞数减少,当开始恢复时可呈现增多,提示病情好转。 ----------全文请看医生圈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血常规参考值-中国血液病网
您的当前位置 >>
>> 血常规参考值
血常规参考值
血常规参考值:
血红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红细胞(RBC):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 (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001(0%~1%)
      淋巴细胞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0.03~0.08(3%~8%)
    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 (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 (0~0.1)&10*9/L
       淋巴细胞(0.8~4.0)&10*9/L
      单核细胞 (0.12~0.8)&10*9/L
  血细胞比容(Hct):
    微量法 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
    温氏法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手工法 82~92fl
  血细胞分析仪法 80~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手工法 27~31pg
  血细胞分析仪法 27~34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g/L(32%~3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CV 11.5%~14.5%
  注:因各地区检验条件、设备、试剂等不尽相同,因此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同,请以您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为准!
血小板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液常规检查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