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德西新闻有哪些特点点

2016年《语文报高考版》暑假专号参考答案二(通用版) | 高考版 用户的博客
2016暑假专号参考答案
【文本延伸】
《额尔齐斯河畔》
1.以额尔齐斯河为背景,烘托了额尔齐斯河畔恬静优美的环境;为下文吹楚尔的老人的出场作铺垫。(每点1分)
2.楚尔是汉朝就有的一种图瓦人独有的乐器;用“芒达勒西”草的茎秆制成;有3个孔,但能吹出5个声、6个音;全靠舌尖控制着气息,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吹奏技艺即将失传。(每点1分)
3.这是作者的一种期望,他认为吹奏楚尔的技艺一定会传承下去;以景衬情,烘托情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每点2分)
4.作者刻画鄂尔德西老人,意在揭示:爱情是美好的,感情是需要珍惜的;我们应该信守承诺,珍惜感情。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赞颂了鄂尔德西老人对感情的执着,更赞颂了他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无私精神,在情感上引发我们的共鸣与思考。(每点2分,表达1分)
【阅读冲刺】
《背包客与电影的狭路相逢》
1.A(A项“均以”有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B(B项偷换概念,不是“旅行电影”,而应该是“世界电影”。)
3.D(“青年人常常对电影传达的理念懵懵懂懂”有误,原文是说“青年人常常在对电影传达理念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就已上路”。“会使自己人生观或价值观发生扭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也夸大其辞。)
《我的旅行哲学》
1.一个用脚,一个用心;一个追求目标的到达,一个更留意路上的风景;一个只想多看一眼别人的世界,一个更能深切地体察自己的内心。(每点1分,两点以上即得2分)
2.呼应题目,(1分)为下文对旅行内涵的阐释张本,自然引发下文;(1分)突出重心,(1分)引发读者深思,激发读者情趣,鲜明突出旅行与旅游的不同内涵。(1分)
3.借用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观点,表达对旅行的看法,充满了哲理深思,如梅伊斯特、帕斯卡尔、尼采等;引用中西诗人名言、诗句,既有利于作者观点、看法的表达,又提升了文章语言的内涵,如艾略特、诺瓦利斯、白居易等;大量使用古语词,使语言典雅庄重,精练简约,富有概括力,极大增强了表达效果,如“占籍”“朝彻”“见独”等词语。(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得4分)
4.选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例,从反面印证他们难有作者心目中的“高明的境界”。(1分)这样的安排,可以进一层深化作者对旅行的看法,从而使文章的深入性更进一步;“电视里的靓女跑男”“一般游客”“走红网络的女孩”所折射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态度,与作者自身的感悟形成对照,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由作者自己对旅行的思考,推及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物,更能突显作者的“旅行哲学”在当下的重要意义。(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得4分)
5.作者认为,旅行走的是世路更是心路,是将看人与审己融为一体,找回自我,诗意栖居。(2分)作者的“旅行哲学”昭示给我们深刻的人生事理,在社会浮躁、功利盛行的当下,我们因趋功逐利而感疲累,因游戏消遣而感迷惘,以致生存状态已经变质,精神家园不复存在。(1分)让心灵得到解放与自由,还原生命的本真,回归自我,找回自我,这样才会享有“高明的境界”,才可能使人生做到真正的诗意栖居。(2分)
《感受通天岩》
1.由章贡合流汇成赣江,引出下文对通天岩的叙写;写章贡相遇融合出水阔天高的景象,交代了通天岩所处地理环境;体现了中国文字中形象的“赣”字的内涵,从而暗示着文章写作意图。(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得4分)
2.(1)拟人。(1分)用“默默见证”“静静凝望”,赋予通天岩人的情感,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凸显出作者对通天岩的赞美之情。(1分)
(2)对比。(1分)通天岩一尊尊造像让后人仰望,而置身危险山崖的造像者却没留名姓,二者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烟云中了无踪迹的无名大德、平常工匠”的敬仰之情。(1分)
3.深邃的沟谷、幽深的洞窟、峭拔的绝壁,丹霞地貌特征典型;水边翠竹、谷中绿树、崖上幽草,生态景致怡人;现存唐宋时众多窟龛和造像,有“江南第一石窟”的声誉,是石窟艺术的宝库;吸引历代文人雅士从四面八方走来,留下大量题刻,文物遗迹丰厚。(每点1分)
4.本文结合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因素,重点写通天岩佛教造像的成因,揭示出通天岩独特的文化品质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了对“怀着保存历史文化愿心”、执着于心灵追求的“大德”之人的赞佩之情。(3分)通天岩是历史时代、文化历史的留存,更是中原文化精神的体现,因此成为客居者的心灵家园、中国文化地理的坐标。体味历史古迹所代表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感受其厚重的内涵,才会给心灵带来深刻的启迪。(3分)
《因为缺乏想象力,我们离家远行》
1.①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绩,能够合理安排时间;②干什么事情非常用心,痴迷于喜爱的对象;③兴趣和爱好广泛,能够将不同的思维融合在一起;④有激情和想象力,能够调整自己的状态。(每点1分)
2.想象力可以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2分)离家远行,也就是旅行,可以帮助调节一个人的状态,增加一个人的想象力;(2分)这样,就可以使生命处在一种比较自由的境界,去感受生活的乐趣。(1分)
3.示例:无论干什么事情,要能够找出激发自己的方式。激情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但是获得激情的方式非常重要。对于蔡天新来说,离家远行就是激发他的方式,他就是靠旅行不断地让自己获得激情,才有所成就。我们也是一样,如果感觉缺少了激情,可以寻找自己能够获得激情的方式,以此使自己永葆激情和活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文本延伸】
《秘密的地方》
1.(1)“我”爱极了那条河,注视着河,对远方一直是非常向往的。(2)“我”觉得和同学去远足不外乎是唱歌玩游戏,一定没有沿河探险有趣,何况“我”知道河是不会迷失方向的,只要“我”沿着河走,必然也可以沿着河回来。(每点3分)
2.文章通过“我”的叙述和描写,写出了“我”心目中故乡的小河既美丽有趣,(2分)又对人们很有用(2分),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小河的喜爱之情。 (2分)
3.示例一:“秘密的地方”这个标题好。(2分)从结构安排的角度看,这一标题具有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全文紧紧围绕着“我”的秘密来展开记叙、议论和抒情,真实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分)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小说的主题不在于表现“怀念”,而在于将“怀念”升华为“人生的一次经历”。由此看,来“秘密的地方”是具有多重意义的。“秘密的地方”是“我”值得怀念的小河,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探险过程。(2分)
示例二:“故乡的小河”这个标题好。(2分)从结构安排的角度看,文章前面运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的小河,是为了为自己的一次远足作铺垫;(2分)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全文紧紧围绕着“故乡的小河”来展开记叙、议论和抒情,真实生动,感情真挚;(2分)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对故乡小河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和喜爱之情。(2分)
【阅读冲刺】
《孝道伦理与乡土社会生活的重建》
1.C(A项“这种具体的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一系列角色”错误,一是“这种”指代不明,二是“家庭和社会”应为“家庭和社会共同体”;B项去掉了“超越”,意思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一段为“传统孝道与乡土社会生活方式也昭示了一种超越‘交换价值’主宰的全面的价值观体系”;D项前半部分没有问题,后半部分“这意味着个人应为共同体成员‘自我意识’觉醒”属移花接木。)
2.C (A项李先生十年没有回家了,“按时寄钱,您养好病就行”,孝时只顾及到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对父母的尊重和关怀;B项“物有所值”,属于“交换价值”范畴,不符合“传统孝道伦理”;D项“抓住机遇成家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曲解“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传统孝道伦理”不符。)
3.D(原文第三段:“现代社会流行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念,强调个人是构成世界的原子,而且这种原子是彼此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几乎绝对的自由……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后文所列举的现象,可以知道,这些影响应该是不良的影响。D项说“这具有积极的影响”错误。)
《木镇的黑》
1.生动形象地写出木镇的黑充满了生机活力;点缀(衬托)着木镇的五颜六色。(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
2.①虚实结合。实写色调,虚写形态,将炊烟比作各种书法,写出炊烟的创意与灵动。②奇特的联想与想象。将炊烟想象成“天书”,并联想到癫张(旭)狂(怀)素、大娘的烧火棍等。(手法任答一点2分,简析1分)
3.D(夜只是包容万物,体现木镇的宁静与和谐;滋生万物的是泥土。)
4.第⑦段写木镇的夜,包容万物,使人与万物和谐。第⑧段写木镇的泥土,孕育万物,促使生生不息的轮回。(每点2分)
5.拟人。(2分)将木镇拟人化,“像在谷壳里躺着”,宁静而富有生命力。(1分)
6.①以抽象的“黑”写木镇具体的黑色调的事物。②以黑这一原色象征木镇人的淳朴本真、富有生机、和谐自在的生命状态。(每点2分)
《留下这个村庄》
1.C(本段末尾有这样的句子:“听上去远远的,像远在多少年前。”联系文章第②段“今生今世,我都不会走进它,打扰它”,可以推断,作者在这里着重表达的是对故乡荒凉萧条现状的思考,而非对故乡的亲近感。)
2.①运用比拟手法,写外部环境可以改变自己的生存处境,但无法改变对乡村精神生活的追求。②表现了“我”对故乡真挚的眷恋及农村现状的思考。(答出1点得1分,答2点得3分)
3.①乡村生活的萧条与没落,保存于记忆中熟悉的生活场景日趋式微。②自己离开了故乡,但精神仍然与之一脉相通,触景生情,引发感慨。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原生态面貌丧失的深层思考。(每点1分,答出3点得4分)
4.①这里是“我”生活、奋斗过的地方,留下了难忘的记忆。②村庄原生态、淳朴的生活,是“我”内心所向往和追求的。③传达了作者对乡村原生态精神面貌的关注与坚守。(每点1分,答出3点得4分)
5.①多用短句,简洁有力。比如:“那扇门永远为我一个人虚掩着,木窗半合,树叶铺满院子,风不再吹刮它们。”②善于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比如:“我只好站在它站立过的那地方,像一截枯木一样,迎风张望着那个已经光秃秃的村子。”将自己比喻成一截枯木,生动地写出了自己面对故乡荒凉现状时落寞的心情。③语言富有哲理与诗情,含蓄隽永。比如:“黄沙梁埋着太多的往事。我不想过早地触动它。”(每点2分)
《陌生人到梅庄》
1.①沉默寡言;(1分)②魁梧。(1分)
2.①欲扬先抑,丰富人物形象。(1分)表现了众人对马堂的情感态度,借助众人对陌生人来找马堂的麻烦幸灾乐祸,对马堂的与众不同十分嫉妒,突出马堂精明能干交际面广,引导人们思索马堂“狂”相背后的真相。(1分)②伏笔照应,推动情节发展。(1分)通过众人之口介绍马堂,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为后文揭示马堂乐善好施、广结良缘埋下伏笔。(1分)③引人入胜,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1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人狂”的马堂跃然纸上,如在眼前。(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3.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1分)写活了镇定自若的马堂。描写细腻生动,形象逼真。(1分)②“我没有仇家”承上启下,掷地有声,写出一个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马堂,与之前众人眼中的“狂人”马堂形成对照,(1分)与后文帮助老麦客的“善人”马堂遥相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作品主题。(1分)
4.①开篇设置悬念。(1分)开头简洁有力,直奔主题,陌生人来到梅庄找马堂,营造紧张氛围,为马堂的出场作铺垫。(1分)②结尾引人深思。(1分)“几个喝啤酒的人咕嘟咕嘟往嘴里灌,没有一个人吭声。”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在众人的沉默中,马堂的形象俞见高大,作品对善的弘扬与对恶的批判力度都俞见加强,乃至收到言简意丰之效。(1分)③本文凤头豹尾,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直击社会良心。(1分)
5.①作者刻画马堂,意在扬善惩恶:友善待人,共创和谐。(1分)一村人议论,二十斤小麦,三十年牵挂,马堂与麦客的故事温馨动人,众人的种种表现引人深思,小说讴歌马堂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老麦客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1分)同时对众人幸灾乐祸、讨好奉承等予以无声的批判。(1分)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1分)需要扶危济困的相互支持。(1分)额尔齐斯,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源自阿尔泰山的融雪,冰冷着额尔齐斯河。她一路向北,湍急的地方可以击碎岩石,而舒缓的地方柔美得像图瓦人里最美的姑娘。鄂尔德西静静地坐在河畔,对于一个生于额尔齐斯河畔的图瓦人来说,那不过是又一个残血落红的黄昏。一群游客惊呼着日落的美景跑过他的身旁,带起的风掠动了鄂尔德西老人的衣衫。老人的嘴角微微有些上翘,那是黄昏最后一刻的阳光披到了他的身上。20年了,他知道每天最后一刻的霞光收拢在河畔的位置,他从没有坐错过。鄂尔德西深深地吸了一口带有河水潮气的空气,无比幸福地托起了一直依靠在他身边的草笛。那根叫作“楚尔”的乐器,是鄂尔德西一生的珍爱。于是在落霞过后,在天色渐暗时,在额尔齐斯河平缓的流淌声中,楚尔响起了她振颤的和声。这是图瓦人独有的乐器,用“芒达勒西”草的茎秆制成。楚尔只有3个孔,但能吹出5个声、6个音。她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全靠舌尖控制着气息。在鄂尔德西老人的嘴里,楚尔更是美妙而又神奇地可以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那个黄昏,鄂尔德西又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了“美丽的喀纳斯姑娘……”远远的,那悠扬的乐符,穿过河畔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林,在鄂尔德西的木屋后面萦绕着久久不舍得散去。一阵缓慢但异常沉重的咳嗽声,突然打断了那美丽的乐曲。鄂尔德西脸上的幸福被肺部剧烈的疼痛所替代,他只能放下楚尔,紧紧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胸膛和嘴……鄂尔德西终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老人,这个电话我已经等了他两年。10天以后,仍旧在一个日落额尔齐斯河的时分,我和5个图瓦少年围坐在鄂尔德西的周围,眺望着远方的群山,听额尔齐斯河倾述着她的衷肠。而鄂尔德西的楚尔正轻柔地哼唱,弥漫四周的音符滋润着我们。65岁的鄂尔德西,已经是一名ⅢB期肺癌病人,不能再完整地吹奏哪怕一首乐曲。他只能断断续续地给我和孩子们讲解吹奏楚尔的技巧。半年后,鄂尔德西只能卧床了。在他那间独自住了20年的小木屋里,听我们用粗劣的技巧吹起楚尔。每每这时,他总是看着窗外,那里有一个他深深爱着的姑娘,已经在那儿沉睡了20年。那样的日子只延续了3个月,我和那5个少年一起将鄂尔德西以及他的楚尔埋葬在那个姑娘的身旁。我听说,鄂尔德西和那个叫做艾琳娜的图瓦女孩,相识相爱于额尔齐斯河畔。那根楚尔,曾经是他们相爱相伴多年的见证。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鄂尔德西都要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楚尔,他的艾琳娜就坐在夕阳最后的霞光下面,沐浴着爱和那些美妙的旋律。“美丽的喀纳斯姑娘”就是鄂尔德西为她写的曲子。
我有话要说……
欢迎,&&&已有0条评论鄂教版三年级上科学复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鄂教版三年级上科学复习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40.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桃花有什么特点
桃红又见一年春".我国自古以来就用桃花来象征春天.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芳菲烂漫、妩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娑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桃花为蔷薇科李属的落叶小乔木.叶椭圆状披针形.花单生,几无柄.花有单瓣、重瓣,色有粉红、深红、纯红、纯白及红白复色等.花与叶同发,而开花略占先,三四月开花.桃的品种很多,在全世界约有三千种以上.我国原产的也有三百多种.按用途分,主要有食用桃和观赏桃两大类.供观赏的桃花,一般都是复瓣和重瓣的,花色有白、粉红、深红、红白相间等色.据记载,我国还有花色紫黑的墨桃;鄢陵一带产的花色淡绿、花复瓣的"绿花桃";湖南一带的"鸳鸯桃"开重瓣深红色花,花期特别晚,结果成双等.观赏类桃花主要有碧桃、日月桃、鸳鸯桃、紫叶桃、瑞仙桃、寿星桃、人面桃等品种.其中以碧桃最为优美.宋代诗人秦观曾写词赞美:"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碧桃又有红碧桃、粉碧桃、白碧桃、花碧桃和洋碧桃等品种.红碧桃又名绛桃,花复瓣,深红色,艳丽俏人.花碧桃又名撒金碧桃,一花二色.其他的像日月桃,又名洒金桃,花复瓣至重瓣,一枝上开花或粉或白、或白底上起粉红条斑,红粉色相间.人面桃又名美人桃,即千瓣花桃.特别有一种人面桃花,外层花瓣粉红色,内层花瓣越向中心越红,仿佛美人娇羞深藏不露.关于人面桃,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唐人崔护,某年清明节到郊外春游.在一个小村庄里,见到一个美貌的姑娘倚在桃树旁,显得十分娇艳可爱.当时,崔护因酒后口干,便向她讨些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崔护喝完水后,很想与姑娘再说些什么,却因萍水相逢不敢唐突,只好怅然离去.第二年清明,崔护兴致勃勃地又来到这里,但只见双门紧闭,而不见那姑娘.崔护久等不见姑娘露面,便在姑娘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又过了几日,他再去登门拜访,才知那姑娘因想念他竟绝食而死.崔护悲恸不已,在尸体旁大声呼叫:"崔护在此!崔护在此!"姑娘竟被感动了,又复活过来,于是二人结为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食用桃的桃花一般都是桃红色、单瓣,其优良品种很多.像山东肥城桃、上海水蜜桃,河北六月鲜、南京时桃、贵州血桃、陕西渭南甜桃等.食用桃大多在夏季成熟.但在我国几乎四季都有鲜桃.江西有"四月白",北京有"五月鲜",浙江有"六月团",东北有"七月红",南京有"八月寿",山西有"九月菊".就是冬天也有鲜桃上市.《诗经·小雅》中提到的"旄桃",就是冬天成熟的.《西京杂记》中记载的"霜桃",是必得在下霜之后才可以吃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冬桃一名西王母桃,一名仙人桃,即昆仑桃,形如苦篓,表面微赤,得霜始熟."现代的冬桃品种也不少;陕西鄂县、扶风,河南卢氏、宝丰等地产的冬桃,十月下旬成熟.河北易县的"大雪桃",到十一月才上市.河北西部有一种叫"雪里埋"的雪桃,四月中下旬开花,立冬到小雪期间成熟.据说陕西商县有人培植了一种冬桃,六月才开花,年底成熟.而且成熟后留在树上不摘,即使寒冬腊月也不会冻坏,可以自然贮存到春节.如今真正是四季有鲜桃了.但冬桃一般个小,味淡汁少,只因寒冬上市,故也受到人们珍爱.春天是属于桃花的,桃花也为万紫千红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特点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