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练习”更有实效

让课堂练习更有效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让课堂练习更有效
- 作者:陈军&卢建…&&&&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
让数学练习拥有思维的脊梁陈军 卢建华*
  数学练习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过程。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设计有效的练习,让数学练习真正拥有思维的脊梁。  一、借助练习,走出思维误区,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思维的严密性是指思维严格而周密,严格是指不懈怠、不马虎、不应付;周密是指不片面、不疏漏、不粗糙。一般说来,思维的严密性是思维质量的首要表现。数学教学中充满着思维活动,如果学生思维不严密,将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在练习设计中,针对学生思维中的缺陷,有意识地加以设计,让学生自主发现矛盾,增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走出那种只看表面现象,或只凭直觉去得到结论的思维误区,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六年级复习时,设计下面一组练习。  请认真地把每一道题目读完,再按要求解答。(时间5分钟)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2)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你能算出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吗?(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3)带着小狗的小兵和小明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行240米,小兵的小狗先向小明跑去,遇到小明后,又向小兵跑去,遇到小兵后,又向小明跑去,……当小兵和小明相遇时,小兵的小狗共行了多少米?(只列式,不计算)  (4)如果你认真地读完了3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你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做练习时,往往是一拿到题目就做,一做就出现许多低级错误,仔细分析出现的种种错误,大都与其没有认真审题有关系。这一组练习的设计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其中第(1)题的问题是离甲地多少千米,也就是求已经行了多少千米;第(2)题属于缺少条件的练习;第(3)题要求学生只列式不计算;第(4)题则针对学生读题往往只看一半的现象,让学生自主发现认真读题按要求解答的重要性。  二、借助练习,发挥迁移效应,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是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根据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等从一种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学习《乘法口诀》后,设计下面一组练习。  (1)左面的车厢上有一些数,请你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  (2)运用你发现的规律,在右面的车厢上填上适当的数。  (3)请你照样子,在后面再画上一些车厢,并填上适当的数。    乘法口诀的练习训练,往往是运用口诀计算,或者根据算式说出运用什么口诀。一定量的练习,能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但是过多地安排机械的练习,会使学生形成负面的情感体验,“熟能生厌”。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上面设计的这一组练习,就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左边车厢上的数字相乘的积是右边车厢上的数,要填出右边车厢上的数,就得开动思维,调用头脑中的乘法口诀。最后一小题让学生自己画车厢,并填上适当的数,是开放性练习。  三、借助练习,强化思维监控,训练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目标。数学思维是建立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概念的基础上的,也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自觉地实行监督、调节、控制,避免出现思维的混乱,使思维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思维活动达到预定的思维目的,训练思维的准确性。  如: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后,设计“数字黑洞”游戏,让学生练习:  (1)把一个四位数的四个数字由小到大排列,组成一个新数,再由大到小排列组成一个新数,这两个数相减,之后重复这个步骤,只要四位数的四个数字不重复,数字最终一定会变成6174。例如:-139=-,74。请你试一试。  (2)除了四位数之外,三位数有没有这样的数呢?  当学生列举出四位数,通过计算都得到6174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黑洞”的知识。天文上有一种非常奇怪的天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物体只要进入离这个天体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就会被这个强大的引力吸入,就连光线也不例外。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黑洞”。数字王国里也有这样的“黑洞”,如看似平常的6174,却有一股魔力,通过一种运算,让四位数都被6174吸进洞里,无一逃脱它的“魔掌”。在数学上这样的数称之为“数字黑洞”。以此提醒学生强化思维监控,训练思维的准确性。  四、借助练习,克服思维定式,训练思维的可逆性    通常思维是从条件入手,通过分析判断,找准解题思路,从而得到结论,这是一种正向思维,学生比较习惯,但在数学学习中,也常用到可逆性思维解决问题。皮亚杰把可逆思维能力作为儿童智慧发展的重要标准,原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的研究也证明凡是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在一个方向上形成了联系,就意味着相反的方向上也建立了联系,因而他能迅速地辨认或理解逆向问题,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则往往感到困难。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加强可逆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设计这样的练习:  一块长41.12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如下图),利用图中阴影部分刚好可以做成两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每个油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这一练习设计,初看,运用体积计算公式,似乎缺少条件,但仔细审题,进行逆向思考,沟通圆柱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便能很快找到切入口,大长方形的长41.12分米是圆柱底面直径的(2+3.14)倍,从而求出圆柱形油桶的底面直径,也就是圆柱形油桶的高,最终求出油桶的容积。  五、借助练习,激活发散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种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在生产或生活方面必须具有实际意义;只要他们所进行的思考,对其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就可以了。因为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只是一种训练,是为其将来具有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打基础。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设计下面的练习:  下图是一个用六根竹条联接而成的六边形风筝骨架,考虑到骨架的稳定性、对称性、实用性等因素,请再加三根竹条与顶点联接,设计出两种不同的联接方案。    这个练习以风筝制作为背景,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同时要考虑到美观实用,这实际上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艺术设计、艺术创作的机会。学生可能画出以下图形,但只有前5个是符合要求的。    数学离不开练习,要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但关键是要设计有效的练习,避免那种大量的、重复的、乏味的、机械性的练习。要让练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让练习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效益。*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江苏省淮安市浦东实验学校。
精心编制练习,保证教学质量李云吾*
  一道好的练习题,不仅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的经验是: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注意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的关联,克服选题的随意性,经常变换方式,训练学生思维。选编的练习题,力争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体现能力;既遵循课标,又有信度和效度。一、恰当分配教师讲课和学生练习的时间  根据每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确定训练点,合理设计习题,保证当堂完成。练习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这样安排既可以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又能通过授课形式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堂学习当堂消化,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不过,每节课都安排一定量的练习给学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还有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增加密度,力求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这些都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后批改,收集错误信息、反馈辅导等工作,也需要教师有持之以恒的教学精神。二、注意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    三维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往往渗透到“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中,在编制习题时要给予足够的思考和关注。如这样的练习:“明朝时期的中国航海还是以风力航行为主。请问,郑和下西洋一般选择什么季节从江苏的刘家港出海,途经南海到印度洋沿岸国家,选择什么季节回国?他最远点到达什么地方?他的远航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什么影响?”只有认真钻研教材,领会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才能准确地归纳出一节课的学科知识点及学科间的联系,以及需要拓展的课外内容,才能把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三、克服选题的随意性过去有些教师随便到资料上抄几道题就拿给学生,没有进行加工,没有联系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缺少对试题  有针对性地分析和选择。这种随意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无目标的状况,也容易助长学生思维的惰性。因此,练习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主体地位、知识应用、能力发挥、情感表达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教学内容与目标达成的协调统一。如教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登上温州电信大楼俯视美丽的温州城区,可见高楼耸立,车水马龙,街道两旁是美丽的绿化带,请你说出城市建设在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还存在什么问题?”这样的开放性习题能使学生懂得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间的联系性,培养学生树立知识的整体观,有一定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的习题,要能调动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促使其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四、超越经验,变直线思维为求异性思维  新课标提倡学生探究、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凭借合适的内容来转换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如选择比较合适的课文内容,把它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练习,让学生讨论、解决。这种练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嘴、动手。这样设计练习,既要考虑可操作性,又有对教材知识的概括,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练习,达到教师不教而学生懂的效果。当然,这种方法要视教材内容而定,要有选择性。下面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秦岭―淮河分南北》一课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图表转换。教材中有许多示意图,通过转换角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历史与社会》中“秦岭―淮河分南北”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把示意图转换成简单的表格,虽然变换没有给学生设置比较大的难度,但可以起到打破惯性思维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我国南北生活习惯差异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教师可在表格中适当增加一两个课本中没有出现的知识,作为拓展延伸,让学优生不会因容易而不认真思考。  2.把图片转变为问题。在“秦岭―淮河分南北”一课中有介绍我国1月份和7月份气温分布的两幅图。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尽量形象化、浅易化,更易于学生接受。如把图片转换为填空题,让学生回答。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的分界线,1月份经过秦岭的等温线是_℃。1月份北方最低气温出现在我国的_镇,气温大约在&&&&&& _℃。我国1月份气温最高是_℃;7月份气温全国最高在哪里?是_℃?7月份最低气温_℃,在什么地方?由此得出我国冬季的气温特点是南北温差_(大、小);夏季南北温差_(大、小)。这样的练习,降低了难度,教会了学生识图的方法,培养了他们认真读图获取相关知识的习惯。  3.将课本中的文字内容转换为表格。通过设计表格,把南北方冬夏季气温、年降水量、水文特征、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农田类型等进行纵向比较。学生为了填写表格,从粗读到精读,同学之间的讨论也很热烈,一知半解的知识通过讨论、读书弄明白了。新的形式偶尔出现,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也就格外好。  总之,课堂练习经常性地变换方式,活化知识结构,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讲练结合,强化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也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
设计有效的数学练习李汉周*
  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需要我们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设计有效的数学练习、开展有效的教学指导等多方面予以实践。下面笔者就一次收效较好的练习设计谈谈体会。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题目:  1.当一回小法官!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5/6=5×4/6=20/6。(& )  (3)1/3=1×3/3×2=3/6。(& )  (4)1/2=1+4/2+4=5/6。(& )  (5)2/5和8/20分数大小相等,而分数单位不同。(& )  (6)将4/5化成16/20后,分数的值扩大了4倍。(& )  (7)2/4=2×2/4/2。(& )  2.我会填( )  1/3=1×( )/2×3=( )/6&&& 10/15=2/( )&&   1/4=( )/20=8/( )=9/( )&& 1/5=10/5+( )  3.我会转化!  把下列分数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你会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你发现了什么?)  2/3&&&& 10/24&&&& 3/4  4.我会写!  请写出与12/24大小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  5.我会比较!  歇马镇小学五年级学生中,三好学生占1/3,优秀少先队员占4/9。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谁的人数多?为什么?  当学生经历了上述题目的练习后,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反思练习题设计的方式与思路,之所以收效较好,是因为我在设计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纲务本,注意基础性。小学数学课程必须突出基础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是基础性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学习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基本运算技能、思维技能、推理技能、操作技能等。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把握“双基”,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形成,有助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与升华。如上述练习题的1~3题,均牢牢抓住本节课的最基本的知识要点进行设计,主要是针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三个必要条件(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初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按要求进行转化,但保证分数值的大小不变。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基本特点,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建构基础。    2.抓住关键点,注意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现在练习题的来源非常广泛,该如何披沙拣金?我认为,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针对本节课的关键点优化设计,针对学生出错或可能出错的地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如上述练习题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我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当一回小法官)。第1小题是针对学生会忽略相同的数中“0除外”这个条件来设计的,因为在实际的分数性质应用中,分子分母同时除以0的情况极少,学生往往会将其忽略。第2小题属于分子乘以一个数,但分母没有同时乘以一个数的错误类型,强调“同时”的重要性。第3小题是分子分母不是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的错误类型,强调“相同的数”的重要性。第4小题属分子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错误类型,提醒学生注意分数的基本性质只能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适用,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不适用。第5小题是为了说明几个分数的分数值虽然相等,但分数单位不相同的道理。第6小题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分数的分子分母按规律变化了,其大小并没有变。第7小题属分子乘以而分母除以同一个数的错误类型,强调“同时”的另一种情况。这样把学生应用分数基本性质可能出现错误的几种情况都涉及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漏洞,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3.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第5题通过让学生比较本校五年级学生中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人数谁多谁少,来拓展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为要比较两类人数谁多些,就必须要知道1/3和4/9的大小,而就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讲,当时学生只会比较分子或分母相同分数的大小,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尚不会解决,但少数学生也会想到,如果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又不变的分数,不就能解决了吗?于是将1/3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3,得到3/9,而3/9<4/9,故优秀少先队员的人数多。    4.丰富题型,注意适应性。“听过的忘得快,做过的记得牢,未见过的做起来难。”为了巩固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可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型,选择、判断、填空、计算、操作……其实这些题型也在各类考试中经常见到。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每节课知识的特点,想想能设计出哪些题型,进行精选,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如上述练习题,涉及判断、填空、应用等题型,几乎将关于分数基本性质的常见题型穷尽了,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因为有了解决问题的初步经验,所以做起来会很适应。    5.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练习设计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点,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如上述练习题,第1题到第5题,从知识内在的联系来讲,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拓展,由基本题型到开放题型的阶梯形分布态势。学生经历了这些题目的练习,不仅会积累较为丰富的解决问题体验,而且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的思考味十足。6.拓展思维,注意开放性。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问题解决策略的开放题,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答案不唯一的习题。这样做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上述练习题第4题就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请写出与12/24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此题的开放性较强,一方面写的个数无限,只要与其相等就可。另一方面写的方法很多,可观察分子分母的特征来写,也可以根据分数基本性质来写,还可以根据它的分数值等于1/2来写,给了学生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一次很好的训练。*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小学。
提高化学课堂练习教学的有效性史育萌*
  目前的练习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练习布置贪图数量不讲质量;脱离学生基础,强调一步到位;教师讲得太多忽略学生思维等,使练习教学效率低下,制约了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提高练习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面临的课题。本人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练习教学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练习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好的练习教学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只有对练习的目的、作用和功能有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在练习的设计、讲评中切实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二、练习设计,大胆创新  受时间限制,随堂练习一定要少而精,必须选择覆盖重点内容的典型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弄清楚各单元、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了解学生的现状,知道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在教学中不拘泥于现状,大胆创新。  1.联系生活,情景创新。  例1:用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A.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的方法是_。  B.铝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是_。  C.要除去热水瓶里的水垢,可选用厨房中的_。  D.小江同学早上起来吐酸水,经检查他得了胃酸综合症,你能给他开什么药?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化学知识,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感受到了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兴趣。  2.注重探究,实验创新。  例2:以下各装置设计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如果能,请讲述实验原理和现象。  &&&&&   有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的问题,是初三化学的重点。通过上述的练习设计和实验探索,学生掌握了不管实验装置如何改变,都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容器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这一反应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更加新颖的实验,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因此,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变换练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实现“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讲评练习,回归教材  学生做了练习后,教师一定要讲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讲解前,教师可以通过当堂学生互批、抽样检查或课后批改了解练习的解答情况,这样讲解起来就有的放矢。讲解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应把握练习中的重点、难点去讲解。对于一些考查重要知识点但难度不是很大的题目,应放手让学生去讲解,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从讲解过程中可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情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但是不管教师讲解还是学生讲解,一定要讲清楚练习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便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  例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A.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然后关闭开关C,打开开关B,点燃氢气并迅速插入乙装置中,直至火焰刚好熄灭时关闭B,冷却至室温后,下一步操作是_,在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即达到实验目的。  B.若将上图中的甲装置撤去,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实验能否达到同样目的?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应如何改进?  [讲解]通过分析知道:本题是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药品的变化来考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不管是氢气还是红磷燃烧,都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倒流。然而,CO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没有造成集气瓶内气压减小,能不能代替红磷呢?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只要在集气瓶壁涂一些氢氧化钠就可以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之间的反应是本题考察的另一个知识点。  通过这种讲解方式,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会越来越清晰,强化了理解,同时反过来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能力和方法,也获得了阅读―分析―迁移的解题模式,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形成解题的有效思路。四、练后反思,形成学法  学生练习后,一定要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在反思中肯定自己,找到自信;在反思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让学生学到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思维方法,从而真正实现“学会学习”。  例4:分子、原子和元素主要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并举例。  学生反思:概念学习的关键是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外延,寻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  例5:下列溶液能一次性地将NaOH溶液、Ba(OH)2溶液、稀硫酸区别开来的是(&&&&& )  A.Fe(OH)3溶液  B. KNO3  C. Na2CO3  D. 无色酚酞溶液  学生反思:物质的鉴别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物质的典型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可根据化学物质的反应,观察不同的物质产生不同的现象来进行鉴别。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建构知识或意义,建构自己的理解,调整或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这个学习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必须通过个人的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塘南中学。&&&&&&&&&&&&&&&&&&&&&&&&&& (责任编辑 郑琰)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