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子女在江苏省参加异地高考有优惠政策吗?我们老家在四川绵竹市招聘。20

异地高考路 - 专题 - 南都周刊
加载天气信息中...
请选择城市
字号:大 | 中 | 小
异地高考路
三年的努力与争取,由非京籍家长组成的“推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志愿者”并没有等来预期的结果:他们的孩子仍未获得正常在京参加高考的资格。
&特约记者_周卫 记者_李岩 北京报道& 摄影_刘浚
&政策出来的那天,感觉自己被国家抛弃了。&随迁子女家长&网上游&对《南都周刊》记者说。
&按照2012年12月底北京市出台的异地高考过渡方案,即使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基础上,随迁子女也只可在京参加中职、高职、开放大学、网络高教、成人自考等考试。&
&网上游&是&教育公平联合行动&的一员。这些家长志愿者背景各异。他们或大学毕业后在京安家,或因配偶工作调动随迁至京,或因怀着&北京梦&在京工作发展。他们的孩子大部分生于北京或自小学开始就在北京求学。
但是,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他们的孩子被挡在了北京的高考门口。
&网上游&是&教育公平联合行动&的一员,由于没有北京户口,她的孩子被挡在了北京的高考门口。
进不去的北京
12年前,&网上游&怀揣对政府办事效率的信任,决定赌一把。12年后,她彻底输了,而且输得伤痕累累。
2001年,&网上游&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一国企职员,那时,儿子赵小明刚上一年级,丈夫调任北京,一周回家一次。每次离别时,孩子都会哭着追着车跑。因忍受不了长期两地分居,她辞掉工作赴京与丈夫团聚,儿子也由此开始了在京求学生涯。
&当时已经知道孩子高考可能面临的问题,也知道有人大代表在呼吁,想还有12年时间,应该差不多了,现在想真是太天真了。&&网上游&苦笑道。
谈到孩子,&网上游&会自然流露出一股自豪之情。小学六年,赵小明每年都是三学生,小学毕业时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此外,&羊坊店十佳少先队员&、&北京市红领巾奖章&等奖项,也都是他能进入重点中学的敲门砖。然而,由于没有北京户口,这些奖项不能给他升学加分,因为他没有资格参加北京的小升初考试。
&网上游&不得不把儿子送到一家私立学校就读,代价是一次性三万的赞助费加每学年八千的学费。儿子很争气,入学时顺利考上了该校的实验班,实验班的孩子是可以免中考直升该校高中部的。
但是,当年的招生还是出了纰漏。还是由于户口的限制,赵小明不能享受实验班直升高中的权利。跟学校交涉失败后,在距离中考20多天前,赵小明停学在家备战中考。之后,他进入了另一所私立高中。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2012年年底前,31个省、区、市要因地制宜出台各地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政策。
&网上游&看到了希望,既然要出台具体政策,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应该有机会能在2014年参加北京的高考。
截至日,全国共有27个省市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其中,广东省规定2014年放开高职考、2016年放开高考,上海市规定持居住证A证的人员子女按照规定可在上海参加中高考,而北京规定,2013年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参加中职考试,2014年可以放开高职考试。
得知这一结果,&网上游&欲哭无泪。北大教授张千帆如此评价北上广出台的方案&广东是基本及格的,上海是不及格的,北京应该说是交了一张白卷。为什么说上海的方案不及格?因为它区别了A证、C证,人为地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
琉璃河中学高三学生林何一家。由于户籍不在北京,他也面临着来年高考怎么办的问题。
回不去的老家
同样赌输的还有何青容。她至今仍想不明白,既然儿子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周围邻居也都是北京人,能在北京参加中考,为什么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何青容1989年来京,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2005年,儿子林何在北京出生,虽然丈夫是北京籍,但儿子的户籍还是只能随母亲,他成了四川人。
沾了父亲是北京籍的&便宜&,中考那年,林何在北京顺利参加中考,因为他满足&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开具的父母一方为北京市正式常住户口证明的考生&等9项条件中的1项。
儿子高一那年,得知由于户籍问题将来可能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时,何青容将林何转到了老家四川广元念高中,以期将来顺利参加高考。在此之前,从小长在北京的林何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是个外地人。
对于林何来说,他的户籍所在地并不是&老家&,而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偶尔过春节时,他跟何青容一起回&老家&,最多待七八天就回京。
何青容在老家广元只有一年近80的老母亲。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月租500元的两居室,开始了给儿子陪读的生活。彼时,丈夫依旧在北京上班,用1300左右的月薪养家。
广元的陪读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习惯了北京生活的林何,对四川的气候和饮食等明显不适,母子俩都开始生病。更严重的是,当地老师上课多用方言,而来自北京的四川人林何很难听懂。第一次考试,他考了班上倒数第三名。
反复的生病与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导致第二学期开学仅一个月后,林何就又转回了北京上学。
然而,由于两地教材不一样,回北京读高中后,林何又面临新的困难。当时正好赶上了学校的第一次小考,他考了倒数第一名。他哭着对母亲说:&这边学的跟那边学的完全不一样,打死我也不回去了。&
日至5日是参加2013年北京市高考的报名时间。尽管《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通知》规定考生&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然而,跟许多非京籍考生一样,林何竟然在网上报名系统中报名成功。
当日,微博上也有消息称:&非京籍考生2013年高考网上报名成功。&但很快,梦想破灭。北京教育考试院迅速回应称:网报之后还需进行资格确认,未经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
小升初博弈初胜
其实,何青容三年前就在愁儿子未来高考怎么办。一天,她外出时看到街上有人在发传单,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她感觉&维护自个儿权利挺好&,就加入了&推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志愿者&队伍,开始了她近两年的&争取高考同城待遇&之路。
同样在2010年,&网上游&也加入了家长志愿者队伍,每月去北京市教委及教育部的信访办递材料、要求与相关负责人对话。
这个家长志愿者团队出现于2009年底,最初人数不到十个。那时,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先争取北京市小升初同城待遇,然后希望到2012底取消高考户籍制度。
负责活动总体协调的&胡杨&户籍在上海,之前带着孩子在新疆上班,与在北京工作的丈夫长期两地分居。跟大部分家庭一样,因忍受不了两地分居,&胡杨&后来带着孩子来京与丈夫团聚。
2009年底,&胡杨&的孩子上五年级。在另一名家长的介绍下,她认识了一位长期关注外地人在京权益的海淀区人大代表。最初两次接触这名人大代表后,对方只是向他们了解情况,并没有明确表态要怎么帮他们。
两个月后,&胡杨&接到了该人大代表的电话。再次见面时,对方拿出一份关于争取小升初同城待遇的材料,内容情理并茂,呼吁给予保障非京籍人员的合法权益。&胡杨&和几位家长开始带着材料走上街头征集签名。
在公园征集签名的时候,&胡杨&曾被一名京籍女士大骂,对方责怪他们挤占北京孩子的教育资源。
有一天,孩子放学后回来哭,说学校发了小升初信息表,自己不能填报。安慰了孩子后,次日,&胡杨&早上9点走上街头,一直到晚上12点,都在疯狂地征集签名。
2010年2月底开始,&胡杨&和几位家长在该名海淀区人大代表的带领下,带着倡议书和街头征集到的签名,开始向北京市教委施压,要求兑现《义务教育法》第12条的规定平等教育条件。该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同时,由随迁子女家长组成的志愿者群体&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成立,他们依靠十几个QQ群交流联络。
2010年3月底,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前述规定的具体办法。家长们开始带着北京市教委的文件继续给海淀区教委施压。每周四,家长们都会人手一份材料,来到海淀区教委,要求实行小升初同城待遇。
4月1日,面对10位家长代表的诉求,海淀区教委表示&海淀区教育资源紧张,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4月8日,20位家长代表征集了1850个签名,第五次去海淀教委,提出&关于小升初不分户籍电脑派位统一录取的建议&。
到4月22日,海淀区7000名非京籍学生终于实现了小升初同城待遇。
海淀区落实政策后,家长们继续去其他各个区推进政策落实。
小升初政策破冰过程中,家长志愿者的队伍也逐渐壮大,第一阶段结束后,有联系方式的家长团队达到了两千人多人。
高考户籍藩篱
小升初同城待遇的推动成功让家长们大受鼓舞。2010年7月开始,家长们约定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去走访教育部,推动异地高考的政策启动。
此前,由于团队成员数量较少,家长们主要依靠电话相互联系。2010年8月,家长们开办了&我要高考网&,其中设有&社会关注&、&志愿者&、&我家故事&、&视频&等版块。网站首页上附有全国各地随迁子女家长联络QQ群号,其中北京地区的最多,截至目前共有35个,其次为上海,共有9个群。
由于不懂网络,何青容依旧用电话跟其他家长们保持联系,她和丈夫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志愿者们的维权活动。两年来差不多每个周四的上午,她都会早早起床,跟丈夫一起步行20分钟左右到车站,换乘4次公交车,花3到4小时的时间,去教育部或者北京市教委门口争取儿子在京高考的权利。
2011年1月北京市&两会&前,家长们向100多名北京市人大代表寄送呼吁书及万人签名册。北京&两会&期间,13名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递交了关于&合理解决非北京户籍居民的子女参加北京地区中考和高考&的提案。
家长们的行动似乎奏效了。随后,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当年全国&两会&上首次表态称,正在调研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家长们将袁贵仁的表态用大字放在&我要高考网&的首页,并附上&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表示随迁子女高考正在调研时间已过XXX天,支持签名XXX&。截至目前,获得的支持签名书已逾十万。
同年5月21日,&关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知名学者张千帆、陈丹青等及多家媒体、家长志愿者共六十多人参会研讨。
日是家长们呼吁开放异地高考一周年的日子。那一天,&网上游&生平第一次被派出所&问话&。
&20年前,我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没想到20年后,我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坐到了那种地方。太可笑了!&&网上游&哭笑不得。
那天早晨,穿着印有&教育公平,以人为本&白色T恤的&网上游&刚从地铁出来,就看见一名拿摄像机的志愿者被警察带走了。她跟另外几名家长一起跟到了派出所,没想到也被&问话&了。从派出所出来后,下午,北京下起了暴雨, &此次降雨为北京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网上游&们觉得,好像老天都在为他们遭遇的不公鸣不平。
同年10月,张千帆等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户籍限制。10月29日,部分非京籍随迁子女家长邀请学者、媒体,发布了由他们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方案建议应&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来认定高考报名资格&。
2012年,家长志愿者们的活动强度有增加。2月23日,500多名家长在教育部信访办要求与部长袁贵仁直接对话,为规模最大的一次。此后一直到8月份,基本一月一次,期间穿插多次专家研讨会。
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河南高校调研,有媒体报道称,杜对异地高考问题表态,称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同一天,在教育部门口,&胡杨&和另一名家长&跳舞&在询问教育部方案何时出台时被驱散。
当天,距离袁贵仁2011年表态正在调研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已经过去了一年半,距离这些家长子女高考的时间也越来越近。
令人失望的是,日,家长再度前往教育部要求其尽快公布《意见》全文,教育部信访办工作人员却称,媒体报道的&已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是误读,原话应是&一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
9月上旬,北京市异地高考政策还未出台。何青容担心日益加重,儿子能否在2013年参加北京的高考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父母的努力,林何也都看在眼里,他经常跟父母一起参加各种研讨会,与其他家长交流。但是对于父母的努力能不能达到某种效果,他不敢说。&不敢说丧气的话,怕伤他们的心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林何说。
12月22日,北京迎来大风降温天气,气温降至零下15摄氏度。北京的异地高考方案还未出台。家长们商定集体散步,小规模的聚集很快被警察驱散了。
12月30日,在国务院规定的最后大限之前,北京市异地高考过渡方案终于出台。之前10天,北京市教委就异地高考方案举行了专家座谈会,该委相关人员称&邀请了张千帆和杨东平两位专家,但二位没有参加。&
对此,张千帆表示,在专家座谈会开过一周多后,他才发现他的信箱底下压着一张邀请函,20号开会,邀请函的落款是18号。&现在开会很少通过邮寄邀请函这种方式,一般通过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即使邮寄邀请函也不会这么仓促。我想他们筹备这个会久矣,用这种通知方式是不妥当的。&
北京的过渡方案出台后,参加北京高考希望落空的赵小明在备战托福,准备出国。而林何则准备复读一年,期待着来年能出台政策,让他能在京正常参加高考。
&如果可以,我想去黑龙江信息科技大学,我一个好朋友在那,也是北京人,他当初知道我不能参加高考时都哭傻了。&林何说。
根子在特权
日,一名来自河南的小伙子戴着面具踩着高跷在北大西门表演行为艺术,抨击北京高考生享受太多特权。他对媒体表示&踩高跷&是&京生考北大,高人一等&的意思,他希望以此&唤醒更多人意识到这种不公平,敢站出来打破这种局面,让高考和户籍制度最终分开,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
财新网执行总编辑张继伟调侃说,北京异地高考方案若要满足&让老百姓满意&的最高指示,一定要备有一个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才能想出来的妙招:就是在2014年之前,把北京的高校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统统变成高等职业学校。
日,在异地高考争论激烈程度仅次于北京的上海,两名90后学生在复旦大学门口以同样的行为艺术呼吁教育公平。这两名学生戴着面具,人手持一标语站在跷跷板上,持&户籍才有重量&的将持&知识不是力量&的学生高高翘起。
在全国27个出台方案的省市中,凡是没有什么高考特权的地方,都放得比较开。比如,黑龙江、安徽、重庆、河北、湖南、吉林、辽宁、浙江、江苏、河南、云南、湖北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自2013年起即可在当地参加高考。
中国政法大学王涌撰文指出,中国教育公平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机会严重不平等,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特大城市学生倾斜,异地高考与高考移民的问题由此产生。王涌还指出,掌握资源分配的权势人群,他们一般容易得到京沪这样特大城市的户籍,子女因此能获得荫庇。
至于降低京沪两地高考报名条件引发的担忧,如教育资源有限、人口爆炸甚至社会秩序紊乱等,张千帆教授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则表示:&政策放开以后,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京沪,政府应该提出有关证据,把他们的忧虑跟社会交代一下。有些忧虑可能是合理的,有些可能只是一个借口,或者是杞人忧天的恐惧,但有理没理都拿出来晒一晒。&
(注:文中&赵小明&为化名,&网上游&、&胡杨&为网名)
&广东是基本及格的,上海是不及格的,北京应该说是交了一张白卷。&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如此评价京沪粤三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
[匿名评论]
请在此输入评论内容。600个字符以内。
请勿发表恶意攻击国家、用户及工作人员,及广告性质的信息。提倡良性留言氛围。
评论加载中...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都周刊"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版权电话:020- 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袁铮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
合作伙伴: | &| &| &|
| &&&&&(C)2011&广州市南都周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号&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教育厅:江苏异地高考政策 随迁子女不同的仅户籍(全文)
从2013年起,凡在江苏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江苏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含租赁)的随迁子女,均可在江苏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和本科、专科层次录取。
由学校统一进行高考报名,除了户籍地不同,随迁子女与其他同学没有区别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去年和前年高考中的易错题,请同学们看这道题……”5月29日下午,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三(3)班的课堂里,薛伟正认真地做着笔记。
班主任宋丽丽告诉记者,由于成绩优秀、综合素质佳,薛伟已经被预录取为飞行员。而对薛伟来说最开心的是,和教室里其他同学一样,他今年也可以留在南京高考()了,“感觉离我的梦想更近了。”
薛伟的父母都是四川宜宾人,90年代初和亲戚们一起来到南京开饭店。“小伟从出生就在南京,成绩一向不错,二模还考了年级第一。” 薛伟的母亲余群告诉记者,家里虽然好几年前就已在南京购房,但一直没有回老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一个是怕麻烦,另一个是一直没觉得非办不可。”
但是在2007年,表姐参加高考的经历让薛伟父母着急了。
和薛伟一样,表姐婷婷也是老家在四川的随迁子女。由于当时还没有异地高考政策,读到高二,家人就开始为她回原籍读书而来回奔走。好不容易在老家找到了学校,可回到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教材、老师和同学,婷婷始终不太适应。“孩子妈妈只好到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还找了社会补习机构给孩子补课。” 余群说,尽管如此,婷婷在高考中还是没有发挥出在南京读书时的水平。
“这样折腾一圈,不是耽误了孩子吗?”有了婷婷的“前车之鉴”,余群打算尽快将孩子户口迁到南京。但她从报纸上看到了“异地高考”的政策,急忙来到学校询问。“我听到孩子可以不用回去高考,觉得真是太好了!”余群说。
去年11月份,薛伟由学校统一进行了高考报名,除了户籍地不同之外,他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区别。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异地高考相关政策及各地方案细则
   (国办发〔2012〕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这个文件的主要精神有三点:
  一要积极解决。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要正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
  二要符合条件。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据家长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和城市的条件,积极稳妥推进。第一,他父母就在当地就业。第二,孩子有当地的学籍。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根据这三个条件,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要因地制宜。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
  (教学厅函〔2012〕47号)
  ·
  ·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及细则
  (一)自2013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参加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学习涉农专业等符合相关规定的学生享有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学生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可按照有关规定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二)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学生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可以参加优秀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推荐与考试录取。
  (三)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及合法稳定住所,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选择在京借考高考。北京市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同意后为学生提供高考文化课在京借考服务,学生回户籍所在省参加高校招生录取。
  (四)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其随迁子女均可按照有关规定,和户籍学生同等待遇报名参加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高等教育、开放大学的考试录取。
2013年 
  暂未有相关信息
  1.流入我省的随迁子女在父母经常居住地接受高中段教育,至毕业时具有两年以上连续就学记录的,同时提供家长《就业失业登记证》、居住证和高中段学籍证明,即可在我省参加高考。具体报名、审核、录取办法由省招生委员会确定。
  2.流出我省的随迁子女无法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需回我省参加考试的,可按我省有关规定报名参加高考。
  3.流入我省的随迁子女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后,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招生录取待遇。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西省境内父母经常居住地连续3年接受高中教育并有正式学籍的,在提供家长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高中段学籍证明前提下,即可在山西报名参加高考,并享有与山西省考生相同的招生录取待遇。
  内蒙古已确定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方案
  截止日,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时符合以下2个条件,可在流入地参加2014年高考,仅限报考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截止日,从区外迁入内蒙古的考生,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并可参与本专科院校录取: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本人取得内蒙古户籍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辽宁省参加高考实施方案出台
  《实施方案》所称在辽宁省参加高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非辽宁省户籍在辽宁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实施方案》规定,凡在辽宁省高中阶段有三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均可在辽宁省报名参加高考。
  1.进城务工人员在吉林省有合法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参加社会保险3年以上(按随迁子女参加高考当年9月30日计),其随迁子女参加吉林省中考并取得普通高中学籍或者高一学期转入吉林省(当年9月30日前)并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在吉林省普通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3年以上,含3年)并参加吉林省普通高中完整学业水平考试取得吉林省普通高级中等教育毕业证书,可在吉林省就地(高中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不受户籍限制,与吉林省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未满足上述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其户口迁至吉林省一年以上(按高考报名当年12月31日计),可在吉林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与吉林省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2.进城务工人员在吉林省有合法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参加社会保险3年以上(按随迁子女参加高考当年9月30日计),其随迁子女上一年在吉林省参加过高考(或在吉林省有过高考经历)未被录取的,可在吉林省继续就地报名参加高考,不受户籍限制,与吉林省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3.进城务工人员是经吉林省县级以上政府批准通过招商引资而来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有县级以上政府文件),其随迁子女在吉林省普通高中阶段连续就读一年以上(按高考报名当年12月31日计),可在吉林省报名参加高考,不受户籍限制,与吉林省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4.符合上述1、2、3项条件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随迁子女,可在吉林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与吉林省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从2013年高考开始,随迁子女报考,应具有黑龙江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黑龙江省连续就读3年。其中,普通高中学生父母应在黑龙江省具有合法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中职学生父母职业、住所不作要求。除上述条件外,还符合黑龙江省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随迁子女,具备在黑龙江省参加高考和高校招生资格,允许参加本科及专科层次录取,并与黑龙江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及照顾政策(具体政策由省有关主管部门认定)。对具备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考生,所在学校和省招考办应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一)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可在本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其子女在本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本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二)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专业教育);其子女在本市参加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并完成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本市参加本市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其子女参加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并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本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
  (三)对不符合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待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份同意后,可在沪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借考,由学生户籍所在省份负责录取。
 2014年
  凡在江苏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江苏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随迁子女,均可在就读地报名参加江苏普通高考和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参加江苏普通高考的随迁子女,须参加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并符合高考报名资格要求,与江苏籍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通过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或符合浙江省流入地初中升高中条件,进入浙江省高中阶段学校学习,并具有完整的浙江省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的随迁子女,同时符合浙江省高考报名的其他条件的,从2013年起可在浙江省报名参加高考。随迁子女参加高校招生录取与浙江省户籍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户籍、学籍均在安徽省的考生,可自行选择在户籍地报考或在学籍所在地报考;具有安徽省户籍在外省就读的考生,可回户籍地参加高考;不具有安徽省户籍的随迁子女,在安徽省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并有相应学习经历,可在学籍地参加高考。高中阶段学籍须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证明方为有效。
  从2014年起,凡具有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的毕业生,可在福建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阶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的,可在江西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与本省户籍考生相同的招生录取政策,自2014年开始实行。
  山东省教育厅
  (一)从2014年起,凡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二)各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在当地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制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段学校升学考试的具体政策,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自2013年起,凡在河南省就业的非就业地户籍人员子女,父母一方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在学籍所在地参加升学考试,并与当地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考,须具有流入地正式学籍;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
  凡在我省参加高考报名的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随迁子女考生具有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籍,并在我省完成三年的高中阶段教育学习;
  (二)随迁子女考生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有合法稳定职业、在现居住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在湖南省参加高考的条件:
  (一)普通高中学生,须满足以下条件:(1)自高中一年级起在流入地普通高中学校就读,取得就读学校学籍,并参加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应届、往届毕业生;(2)高考报名时,须提交其父母在当地1年期以上的居住证(含就业状况信息、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等)以及本人的学籍证明材料。
  (二)在流入地中等职业学校连续就读2年以上(含2年),并具有就读学校学籍的应届、往届毕业生可报考湖南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
  (一)积分入户的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的条件。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及其随迁子女在我省入户的,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自2013年起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入户地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二)随迁子女就读中职学校在我省参加高考的条件。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具有我省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自2014年起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等职业学院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并可与我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三)随迁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在我省参加高考的条件。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自2016年起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与我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四)其他。对不符合以上条件的随迁子女,自2014年起,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生办同意,可在我省借考,但须回到户籍所在省(区、市)参加录取。
  属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有两种情况:
  在广西接受完整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后继续在广西参加普通高考的外来人员,只要其满足学籍条件和法定监护人条件,即在广西初中学校就读3年,取得广西初中毕业证书,具有广西高中阶段完整的学籍,在广西高中学校实际就读,参加广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截止年度高考报名前开考的全部科目考试,其父母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广西流入地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3年以上,可不受户籍限制。
  为切实防范“高考移民”,针对没有在广西接受完整的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申请在广西参加普通高考的外来人员,要求其必须同时满足学籍、户籍及法定监护人等3方面条件。即:须具有广西高中阶段完整的学籍,在广西高中学校实际就读,参加广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截止年度高考报名前开考的全部科目考试;在广西年度普通高考报名截止之前将户籍迁入广西;其父母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广西流入地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3年以上。
  属历届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作为社会考生报考的,历届生须提供本人的高中毕业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供广西对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要求的相关材料;其户籍迁入广西时间满3年(即自迁入之日起至参加普通高考当年的9月30日止,满3年),并能提供户籍迁入广西以来在广西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证明,其父母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广西流入地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3年以上。
  属中职毕业生的,也分两种情况:在广西初中学校就读3年,取得广西初中毕业证书,具有广西3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完整的学籍,并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其父母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广西流入地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3年以上,可不受户籍限制;具有广西3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完整的学籍,并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在广西年度普通高考报名截止之前将户籍迁入广西,其父母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广西流入地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3年以上,可在广西参加普通高考。
  此外,在几种情况下,外来人员可受部分限制或不受限制在广西参加普通高考:其父母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广西有效期内的经广西地级市(含)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公安部门颁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即人才居住证),具有广西高中阶段学籍,并取得广西高中毕业证书,不受户籍限制;原户籍在广西(以出生后首次户籍登记为准),或出生在广西后户籍迁出又迁回广西,高考报名时户籍在广西的人员,不受学籍限制;外来人员随父亲或母亲军转安置、工作调动(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工作调动)等迁入广西的,不受学籍、户籍条件的限制。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我省普通高考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下载.pdf
  (一)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并连续居住满6年,本人初一到高三年级在我省学校有学籍并连续在我省就读6年,同时在我省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并按规定参加我省从业人员各项社会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两项社会保险)满6年,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不受报考批次的限制。
  (二)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并连续居住3年以上(含3年)不满6年,本人初中阶段在我省学校就读并毕业,参加我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取得我省高级中等教育学籍并连续在我省就读满3年,同时在我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并按规定参加我省从业人员各项社会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两项社会保险)3年以上(含3年)不满6年,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但只能报考本科第三批及高职专科学校。
  (三)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本人在我省有高级中等教育就读经历,并取得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其法定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也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但只能报考本省的高职专科学校。
  具备在重庆高中阶段三年连续完整的学籍并就读;其中普通高中学生家长(父亲或母亲)还应在重庆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中职学生家长不作条件限制;符合重庆市普通高考其它报名条件。
  凡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含租赁),在父母就业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学生,可在就读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在贵州省参加高考:
  (一)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在贵州省取得初中毕业证书,高中阶段在贵州省连续就读三年,有贵州省高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考生高考报名前,其父亲(或母亲)在贵州省居住,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持有贵州省居住证(或暂住证)和在贵州省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均在三年以上(含三年)。
  (二)考生父亲(或母亲)系经贵州省县级以上(含县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按程序调入贵州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考生户籍在高考报名前迁入贵州省,高中阶段在贵州省就读,有贵州省高中阶段学籍。
  (三)考生父亲(或母亲)系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贵州省县级以上(含县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同意,引进到贵州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考生户籍在高考报名前迁入贵州省,高中阶段在贵州省就读,有贵州省高中阶段学籍。
  (四)考生父亲(或母亲)系经贵州省市(州)级以上(含市、州)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贵州省连续工作二年以上(含二年),考生户籍在高考报名前迁入贵州省,高中阶段在贵州省连续就读二年以上(含二年),有贵州省高中阶段二年学籍。
  (五)考生父亲(或母亲)系由部队转业(复员)安置到贵州省,考生和父亲(或母亲)户籍迁入贵州省,在贵州省高中学校就读,有贵州省高中阶段学籍。
  (六)考生父亲(或母亲)按程序调入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作,考生和父亲(或母亲)户籍迁入贵州省,高中阶段在贵州省就读,有贵州省高中阶段学籍。
  (七)考生和父亲(或母亲)在贵州省有常住户籍,考生高中阶段在贵州省连续就读三年,有贵州省高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
  (八)考生本人户籍迁入贵州省六年以上(含六年),有贵州省初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高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
  考生户籍和父(母)亲户籍都在云南,本人具有云南高中3年学籍且就读时间满3年,或考生户籍在云南,本人具有在云南初中、高中6年学籍,考生父(母)亲户籍不在云南,但在云南具有6年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社保缴费记录,可无障碍参加高考及录取;考生本人户籍转入云南满3年,在云南高中连续就学时间已满3年并具有相应学籍,且考生父(母)亲在云南具有3年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具备《云南省居住证》和有社保缴费记录,可在云南省报考省属院校;在云南就读,但户籍未迁入云南的随迁子女,可在我省报考第三批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在云南省有完整中等职业教育学籍但户籍未迁入云南的毕业生,可在云南省报考省属高职专科院校。
  暂未有相关信息
  从2016年起,随迁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持陕西省居住证3年以上,按照国家规定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年以上(含3年),随迁子女本人高中阶段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参加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持有陕西省高中阶段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可在符合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其高中毕业学校所在县(区)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及录取。
  2016年之前,继续执行考生本人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连续学籍及户籍均在陕满3年的规定。
  在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前提下:
  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本人及子女均具有三年以上我省户籍,且子女具有我省连续高中三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我省连续高中三年户籍和三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2015年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我省连续高中三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暂未有相关信息
  随迁子女在宁夏参加普通高考政策解读
  考生父或母(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宁夏具有连续6年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6年,截止日期按考生参加普通高考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推计算);在宁夏累计缴纳3年以上社会保险参保费(含3年,截止日期按考生参加普通高考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推计算)。考生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作为审核依据。
  考生本人在宁夏初中和高中学校连续就读满6年(截止日期按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当年8月31日前推计算),具有宁夏高中阶段学籍和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且须同时提供以下两项证明材料作为审核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监制的《义务教育证书》,就读地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考试机构出具的宁夏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成绩(即“中考”成绩);加盖学校公章和校长签名的完整的初高中就读档案(包括考生本人初中和高中中学生登记表、每学期报名注册登记表和学生手册)。
  新疆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一)自2014年起,来疆务工人员本人及其随迁子女在疆有常住户口,且户口迁入新疆的时间不少于两年,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三年并有三年完整学籍,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本专科院校。
  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12年并有12年完整学籍,父母在疆有12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和居住证,有在疆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本专科院校。
  (二)自2015年起,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疆有常住户口,初三年级及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四年并有四年完整学籍,父母在疆有四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和居住证,有在疆一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高职(专科)院校。
  (三)自2016年起,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二、三年级及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五年并有五年完整学籍,父母在疆有五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和居住证,有在疆两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本科院校和区内外高职(专科)院校。
  (四)自2017年起,非新疆户籍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及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六年并有六年完整学籍,父母在疆有六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和居住证,有在疆三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外本专科院校。
备注:表格中的内容将根据各地相关部门信息的发布随时进行补充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绵竹市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