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就距离,在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中

新的《画法几何》新在哪里?
新的《画法几何》新在哪里?
福州大学& 林鸿仁
《画法几何学》是工程图样乃至自然科学可视化图示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根据,同时也是一种三维空间形象思维逻辑的理论基础,它给工程人员提供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三维空间的思维方法。是科技人员,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中具有前置性的基础知识。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我对《画法几何》进行了更新,那么,到底新在哪里呢?
从总体上说,新的《画法几何》对我国文革后通行的画法几何内容进行了整体的整合,重新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比较适用的体系;克服了结构松散,系统性不强和随意取舍的缺陷。
新的画法几何主要由如下六章构成,基础章节是头两章:&
&& 第一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第二章&
投影作图的基本定理和方法
&& 第三章&
&& 第四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
&& 第五章&
组合体及尺寸
&& 第六章&
一.新的《画法几何》一开始就在绪论中明确地说明了课程的研究对象:
1.如何将占有长宽高三个维度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这些空间形式,准确无误地表达在纸平面上;以及
2.如何根据这种纸平面上的表达,准确无误地确定和解决物体的空间形式。
并且进一步指出,解决这一课题的方法是多面正投影法,基本的几何模型是“二面体系”。
二.新的《画法几何》最为可取的是明确地提出两条基本法则和四个基本投影定理:
&1.“投影连线垂直轴线”法则;
&&&&&&若体系空间有一点A,则A点的二个投影a和aˊ的连线(称投影连线)垂直
且必定垂直于二投影面的交线即轴线。
2.“投影坐标对应相等”法则;
&若体系空间有一点A,则A点到投影面的距离对应等于而且必定等于它的投影
a及aˊ至轴线的距离。也即同名坐标值相等
以上两个基本法则,是构成画法几何学这一学科的基本要素。凡背离这两个法则的作法,也即从根本上背离了画法几何学。可以说,这两个法则是画法几何学的两个基本逻辑。
新的《画法几何》又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四个基本投影定理:&&&&&&
1°线上取点投影定理:&
&&2°二线平行定理:
& 3°二线相交定理:
& 4°二线垂直定理:(直角投影定理)
在四个基本投影定理的基础上,推导出的若干个实用的投影作图法,它们是:&&&&&&&&&&&&&&&&&&&&&&&&&&&&&&&&&&&&&&&&&&&&&&&&&&&&&&&&&&&&&&&&&&&&&&&&&&&&&&&&&&&&&&&&&&&&&&&&&&&&&&&&&&&&&&&&&&&&&&&&&&&&&&&&&&
& 1°面上取点取线投影作图法
& 2°线面三步求交投影作图法
步一:含已知线作垂直面(P);
步二:求所作垂直面与已知面交线(MN);
步三:求此交线与已知线的交点(K)。
&&3°可见性判断法——重影点法+逻辑推理
°线面相交时,可由重影区段的端部重影点进行;
&&&&&&&&&&&
面面相交时,可由重影区域的某一对重影点进行。
°由于重影关系属方位关系,故不同投影需由不同投影面上的重影点来判定(上
&&&&&&&&&&&
下、前后或左右)。
&&&&&&&°重影区域的边界由甲乙双方交替构成,故判定时可以逻辑推理,即依序更替
&&&&&&&&&&&
推理,沿着边界(顺时针逆时针均可),一方可见另一方则不可见,如此顺
&&&&&&&&&&&
次推理,即得&&&&&&&&&&&&&&&&&&&&&&&&&&&&&&&&&&&&&&&
4°线面垂直投影作图法
由线需同时垂直于面上相交二直线的几何
条件,据直角投影定理进行,即分别作一水平
线和一正平线与之垂直,则此二线决定的平面
即与该线垂直。&
&&&5°线面平行投影作图法
线与面平行,据需平行于面上一线的几何条件进行;
面与面平行,据需同时有两交线两两平行的几何条件进行。&&
& 附:余弦求实长的几何作图法
&&&&&&此法可用于求实长、倾角、坐标差&及投影长。
&&两条法则和四个基本投影定理的提出,对于整个画几体系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特别是四个基本投影定理的提出,使整个画几体系的系统结构豁然开朗,纲举目张。
投影作图法是解决一般的空间定位和度量问题不可缺少的图解手段,也就是在投影图上解决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从属、平行、相交以及垂直等有关的的空间关系问题的方法;
对于实长的求解方法是从直角三角形的余弦关系得出的,属于平面几何问题,不是投影问题。
&可以说,当二面正投影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整个体系就确立了,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空间逻辑关系已经确定。而三面投影体系只是二面投影体系的推广和延伸(包括后面的换面法在内)。因此,在三面投影体系之中可以进行‘二求三’,即存在‘知二可求三’的规律。
这样构成的头两章,实际上已经奠定了画法几何的基本体系,它已经能够解决一般的图示和图解这两大问题。
&投影变换可以认为是为解决上述定位和度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变通方法,所以这章只是处于辅助求解的地位。这里首先强调的是投影变换的主要目的,即仅仅为了简化图解问题。简化的途径是将某一空间元素由一般位置变换为特殊位置,利用其积聚性和真实性来解决其空间问题。为此,主要突出换面法即投影面变换的方法。后面增加的‘重合法’一节仅供自学,主要在于扩大眼界,增加对解题的灵活性。
三.新的《画法几何》重新对立体进行定义,并强调组成面的组合:
&立体占有空间,这与前面的点、直线、平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重要的章节,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立体所占有的空间是由其封闭的表面决定的,而这表面则是由其组成面组合(或围合)而成的。基于这种概念,在这里强调面的组成,并简化为两个模拟公式:
(1.)几何立体的表面由其组成面组合而成,
(2.)立体表面的投影由其组成面的投影线框组合而成
在此基础上进行表面交线的求解叙述;求交的方法顺理成章就是‘线上取点投影定理’以及‘面上取点取线’投影作图法的应用。
四.新的《画法几何》对曲面体也进行相应的改造:&
对曲面体的论述,考虑到实用与可能,最后将重点放在圆锥体、圆柱体和圆球体这三种回转体之上。或且说曲面体仅以圆锥体、圆柱体和圆球体为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表面交线的求解进行阐述。
鉴于这三种回转体所包含的曲面都是规则曲面,它们的截交线和相贯线是可知的,所以强调使用特定的求解途径,提出‘先知其名而后画其形’的思考途径,进行有的放矢的求解方法。但求解方法仍然离不开‘线上取点’这一投影定理的应用。
五.新的《画法几何》对组合体重新进行整合,废除了“形体分析法”:
组合体实际上属于立体部分。但考虑到实用性问题,仍然独立一章,但作了相应的改造。首先,舍去了通常特地引进的‘形体分析法’以及后来追加的‘线面分析法’等的讨论和叙述,而直接从立体的组合概念本身出发,建立起组合体的加减组合概念,即加法组合和减法组合两种基本的组合形式。并进而贯彻到组合体的‘二求三’的讨论上;其次,在这里还特地归纳出组合体的‘组合体的基本投影逻辑’,这一基本逻辑包括有三条九款内容,头两条是以上的两个公式中组成面的内涵,第三条是为了解决形体独立存在的几何特性,为此在这里提出了构形合理原则。即只要构形合理,该组合体就是客观存在物,答案就是正确的,不必顾及多解,即形不定问题。
着重于组合体组成面的线框分析以及强调投影逻辑是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重点仍然放在组合体的‘二求三’上。&
& 这里特地归纳出的组合体的‘组合体的基本投影逻辑’是:
&A.组合体的投影是其组成面的投影组合
&&&&&&&&&a.投影必然产生重影现象,必须判定可见性;
&&&&&&&&&b.各投影间(包括点、线、面、体)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
&&&&&&&&&c.组合体所占有的空间由其封闭的组成面决定。当组成面为平面时,具有平面的
&&&&&&&&&&&
&&&&&投影性质;当组成面为曲面时,具有曲面的投影性质。
&&&&&&&&&&&
&&&B.组合体投影图(V、H、W)均由“线框”组合,而图形本身则由线段(直线或曲线)围合
&&&&&&&&&&a.图形无孤立线段存在。若出现孤立线段,其端点必为切点,切线切面随之存在;
&&&&&&&&&&b.当给定的V、H、W中均由直线段围合时,该组合体必为平面体。各线框均具有平面的投影性质;
c.当给定的V、H、W中出现有曲线时,该组合体表面必含有曲面。当有曲面存在时,曲面的线框就反映曲面的投影性质。
C.组合体投影必然反映构形合理原则&
a.组合体必定是单一的整体。表面连续而封闭,是种可存在的客体;
b.投影不对应,必定不合理。说明投影之间存在矛盾,构形不可能;
&&&&&&&&&&c.多线或少线,必定有谬误。说明组成面的面数有余缺,构形困难。
在组合体这一章中,还特地增加了对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贯彻国家标准的尺寸标注法。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也是有利的。由于面对的是纯几何体,所以,(1)
对于贯彻国家标准规定的尺寸注法;(2)对于尺寸基准观念的建立,都将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这里还设计了一套尺寸的逻辑标注程序。这一程序看似简单,但实践证明,对于有条不紊地进行尺寸标注,很有帮助。
&&轴测图一章亦有创新,而且仅以正等测轴测图为主,舍弃了正二测和斜二测的论
新的《画法几何》还附有“展开图”和“曲线与曲面”两章,是选学部分。这两章都注重于实用性。
经过重新整合之后的新的《画法几何》,由于两条法则和四个基本投影定理的提出,由于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投影逻辑联系,使得前后贯通,互有联系,从而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整个面目焕然一新,对于教与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可以预测,新《画法几何》将以其系统性和完整性显示其科学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画法几何》 课件.zip 免费下载 画法几何 - 万千合集站《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复习题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复习题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投影:投影是物体被光照射后,在预定的平面上总要产生影像,我们称这一自然现象为投影。、投影法:投影法是对投影这种现象进行抽象,总结出利用投影来表示空间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方法,称这种方法为投影法。、视图:视图是在绘制工程图样时,通常用人的视线代替投影线,按正投影法的要求,视线互相平行,并垂直于投影面,这样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投影。、三面投影体系:三面投影体系是由三个两两互相垂直的投影面所组成的体系。、正投影的基本特性:正投影的基本特性是真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中心投影法:中心投影法是投影线都是从一点发出的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是投影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法。、正投影的真实性:正投影的真实性是当直线或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平面的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正投影的积聚性:正投影的积聚性是当直线或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积聚为一点,平面的投影积聚为一直线。、正投影的类似性:正投影的类似性是当直线与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缩短,平面图形的投影面积比原图形缩小,但其边数不变。1、基本视图:在机械制图中,采用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作为基本投影面,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1、向视图: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1、局部视图:将机件的某一部分结构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1、斜视图:将机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1、剖视图: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到图形。1、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1、半剖视图: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射所得到图形,可以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1、局部视图: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1、断面图: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的图形,并画上剖面符号。2、移出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2、重合断面图:在不影响视图清晰的条件下,可将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内。2、局部放大图: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23、内螺纹:在圆柱内表面制出的螺纹。4、外螺纹:在圆柱外表面制出的螺纹。25、牙型:沿螺纹的轴线方向剖切后,所得的螺纹断面形状。26、螺纹的大径(公称直径):与外螺纹的牙顶、内螺纹的牙底相重合的假想圆柱直径。27、螺纹的小径:与外螺纹牙底、内螺纹牙顶相重合的假想圆柱直径。28螺纹的中径:一个假想圆柱的直径,该圆柱的母线通过牙型上沟槽和凸起宽度相等的地方。29、单线螺纹:在螺杆上加工出一条螺纹。30、多线螺纹:在螺杆上加工出两条以上的螺纹。31、导程:同一条螺旋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32、螺距: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33、左旋螺纹:当螺纹按顺时针方向旋进时。34、右旋螺纹:当螺纹按逆时针方向旋进时。5、键联结:为使轴和轮一起转动,常在轮毂与轴上各加工出一个键槽,将键嵌入键槽内,把二者连接起来。36、螺纹三要素:在螺纹的要素中,牙型、大径和螺距是决定螺纹的最基本要素。37、螺尾:车削螺纹时,在螺纹终止处刀具要逐渐离开工件,会产生一段深度逐渐变浅的螺纹,这一段牙型不完整的收尾部分。38、螺纹副:内、外螺纹装配在一起的公共部分。39、圆柱齿轮:在圆柱面上几个出轮齿而形成的。40、圆锥齿轮:在圆锥面上加工出轮齿而形成的。41、齿顶圆:通过齿轮齿顶的圆。2、齿根圆:通过齿轮齿根的圆。43、分度圆:对于标准齿轮,分度圆是指使齿厚与齿间相等的圆。44、节圆:在齿轮投影为圆的视图上,两啮合齿轮的齿廓在圆心连线上的接触点,称为节点。过节点的两个圆分别为两个齿轮的节圆。45、齿距:分度圆上相邻两个轮齿上对应点之间的弧长。46、齿顶高:齿顶圆与分度圆间的径向距离。47、齿根高:齿根圆与分度圆间的径向距离。48、齿高:齿顶圆与齿根圆间的径向距离。49、中心距:两啮合齿轮轴线间的距离。50、压力角:在节点处两齿廓的公法线与两节圆的公切线之间的夹角。51、弹簧钢丝直径:制造弹簧的钢丝直径。52、弹簧外径:弹簧的最大直径。53、弹簧内径:弹簧的最小直径。54、弹簧中径:弹簧的平均直径。55节距:相邻有效圈的轴向距离。56、支承圈数:为了使弹簧工作时,受力均匀,保证中心线垂直于支承端面,弹簧的两端并紧几圈,并将端面磨平,这部分弹簧起支承作用。57、有效圈数:除支承圈外的其余圈具有储能作用,并保持相等的节距的这部分弹簧。58、总圈数:支承圈数与有效圈数的总和。59、自由高度: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高度。60、弹簧丝展开长度:制造弹簧时,所需要的钢丝长度。6、零件图:在工业生产实际中,用来指导零件制造和检验的工程图样。6、基准:确定零件上几何元素位置的一组点、线、面。6、设计基准:为确定零件在机器或机构中的正确位置而使用的基准。6、工艺基准:为保证零件的制造精度,在加工时使用的基准。6、起模斜度:当制造铸件毛坯时,为便于将木模从砂型中起出,在铸件的内外壁沿起模方向设计的斜度。6、铸造圆角:在铸件毛坯各表面的转角处,都做成圆角。6、互换性:在机器或部件进行装配时,要求从大批量生产的同种零件或部件中任意取出一件,不需要选择也不需要任何辅助加工,就可以直接装配到机器或部件上,而且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工作性能,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6、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6、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7、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尺寸。7、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7、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7、配合:基本尺寸相同,互相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7、标准公差: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弟任一公差,用符号表示,国标中将公差分为个等级。7、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7、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7、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7、表面粗糙度: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7、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被测轮廓偏距绝对值得算术平均值。8、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9、轮廓最大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92、装配图:表示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连接、装配关系的图样。93、性能尺寸:表示部件性能和规格的尺寸。94、装配尺寸:表示两零件间配合性能或相对位置的尺寸。95、安装尺寸:将部件安装到其他部件上,以及机器安装到基础上,与安装有关的尺寸。96、总体尺寸:表示部件总长、总宽和总高三个方向的尺寸。97、其他尺寸: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所得到底重要尺寸。二.填空、机器由若干个部件和零件组装而成,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分为(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包括(螺纹连接、键联结和销连接)。、不可拆卸连接包括(焊接、铆接)。、在机械工程中,常用的连接件有(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垫圈、键、销等)。、螺纹的结构和大小主要是由(牙型、直径、线数、导程或螺距、旋向)等基本要素来确定的。、螺纹的直径有三个,分别为(大径、小径和中径)。、螺纹的牙型有(三角形、梯形、锯齿形和方形)等。、螺纹的公称直径是(螺纹的大径)。、螺纹的线数分(单线)和(多线)。、普通螺纹的特征代号(),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的特征代号()。1、圆柱齿轮按轮齿的方向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人字齿圆柱齿轮)。1、圆锥齿轮按轮齿的方向分为(直齿圆锥齿轮、斜齿圆锥齿轮和弧齿圆锥齿轮)。1、圆柱齿轮用于(两平行)轴间的传动。1、圆锥齿轮用于(两相交)轴间的传动。1、蜗轮、蜗杆用于(两垂直交叉)轴间的传动。1、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及保持架)组成。1、滚动轴承按其受力方向分为(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向心推力轴承)。1、模数是计算齿轮尺寸的重要参数,两啮合齿轮的模数必须(相等)。1、齿顶圆和齿顶线用(粗实线)绘制。2、分度圆和分度线用(点画线)绘制。2、齿根圆和齿根线用(细实线)绘制或省略不画。2、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两齿轮的节圆(相切),用(点画线)绘制。2、啮合区域内的齿顶圆用(粗实线)绘制或省略不画;齿根圆用(细实线)绘制或省略不画。2、装配图中,被弹簧挡住的结构一般不画出,可见部分应从弹簧的(外轮廓)或从(弹簧钢丝剖面的中心线)画起。25、一张零件图应包括四个内容(一组视图、一组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6、零件的视图选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视图的选择、其他视图数目的确定及表达方法的选用)。27、为选择好主视图,应遵循(安放位置)原则和(形状特征)原则。28、对轴套类和轮盘类零件,其主要加工面都是在(车床上)加工,通常按(加工位置)选择主视图。29、辅助基准与主要基准间一定要有(尺寸)联系。30、零件图上同一方向的尺寸有三种标注形式,分别为(坐标式、链式、综合式)。31、为了便于零件的装配和操作安全,在轴、孔端部一般车有(倒角)。32、在切削加工时,为了退出刀具或为了装配上的需要,常在被加工零件表面的末端预先加工出螺纹(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33、国家标准规定零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可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轮廓最大高度)等项中选取。34、两零件的接触表面或基本尺寸相同的配合面(只画一条线)。35、不接触点相邻表面,即使间隙很小,也应(画两条线)。6、在剖视图中,两相邻的零件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或方向(一致而间隔不等)。37、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有(沿零件的接触面剖切、夸大画法、拆卸画法、假想画法、单个零件的表达方法、简化画法)。38、装配图的画法有两种:(由里向外)画法和(由外向里)画法。39、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在同一方向上,一般最好只有一个(接触面)。三.单项选择、点的正面投影和()的连线垂直轴。水平投影侧面投影、点的正面投影和()的连线垂直轴。水平投影侧面投影、点的水平投影到轴的距离等于()到轴的距离。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在三面投影体系中,坐标值大小反映两点的()位置。前后左右上下、在三面投影体系中,坐标值大小反映两点的()位置。前后左右上下、在三面投影体系中,坐标值大小反映两点的()位置。前后左右上下、水平投影平行轴,侧面投影平行轴,正面投影反映实长和实形,则此直线为()。水平线正平线侧平线、正面投影平行轴,侧面投影平行轴,水平投影反映实长和实形,则此直线为()。水平线正平线侧平线、正面投影平行轴,水平投影平行轴,侧面投影反映实长和实形,则此直线为()。水平线正平线侧平线、正面投影积聚为一点,水平投影垂直轴,侧面投影垂直轴,且反映直线的实长,则此直线为()。侧垂线正垂线铅垂线、水平投影积聚为一点,正面投影垂直轴,侧面投影垂直轴,且反映直线的实长,则此直线为()。侧垂线正垂线铅垂线、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点,正面投影垂直轴,水平投影垂直轴,且反映直线的实长,则此直线为()。侧垂线正垂线铅垂线、正面投影积聚为一斜直线,与、轴的夹角,反映平面对、面对真实倾角;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都是缩小到类似形。()侧垂面正垂面铅垂面、水平投影积聚为一斜直线,与、轴的夹角,反映平面对、面对真实倾角;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都是缩小到类似形。()侧垂面正垂面铅垂面、侧面投影积聚为一斜直线,与、轴的夹角,反映平面对、面对真实倾角;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都是缩小到类似形。()侧垂面正垂面铅垂面、正面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水平投影、侧面投影均积聚为一条直线段,且分别平行于、轴。()正平面水平面侧平面、水平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均积聚为一条直线段,且分别平行于、轴。()正平面水平面侧平面、侧面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均积聚为一条直线段,且分别平行于、轴。()正平面水平面侧平面、与三个投影面倾斜的平面,称为()。平行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称为()。平行线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2、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产生的交线称为()。截交线相贯线2、回转体与回转体表面相交产生的交线称为()。截交线相贯线2、截平面与圆柱轴线平行,截交线的形状为()。一对平行线圆椭圆2、截平面与圆柱轴线垂直,截交线的形状为()。一对平行线圆椭圆2、截平面与圆柱轴线倾斜,截交线的形状为()。一对平行线圆椭圆2、截平面通过圆锥顶点,截交线的形状为()。圆相交两直线椭圆2、截平面垂直与圆锥轴线,截交线的形状为()。圆相交两直线椭圆2、截平面和圆锥的轴线相交,截交线的形状为()。圆相交两直线椭圆2、截平面和圆锥的轴线平行,截交线的形状为()。圆双曲线椭圆四、判断题1、绘图时,采用的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对)2、在标注尺寸数字时,应按实际大小填写,与比例有关。(错)3、工程结构或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对)4、工程结构或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注一次,并应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对)5、完整的尺寸一般由尺寸界线、尺寸数字组成。(错)6、尺寸界线用粗实线绘制,并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错)7、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对)8、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必要时,才允许倾斜。(对)9、尺寸线用粗实线绘制,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错)10、角度数字一律写成水平方向,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必要时注写在尺寸线上方或外面。(对)1、尺寸应注在视图外面,以免数字与图线相交。(对)1、标注尺寸时,相互平行的尺寸线,要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对)1、尺寸应集中标注在反映形状特征的视图上。(对)1、直径尺寸尽量住宅非圆的视图上,圆弧半径注在圆弧上。(对)1、标注尺寸时,虚线上尽量不注尺寸。(对)
发表评论:
馆藏&18909
TA的最新馆藏在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作业中,求两一般位置直线间的距离这一题型用换面法该怎么画?那么求一般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间的距离呢?
求两一般位置直线间的距离:1.将其中一条直线经两次换面,换成投影面的垂直线,这时一条直线积聚成一点,另一条依然是一般位置直线;2.过积聚点做另一条直线投影的垂线,即得到两直线间的距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画法几何里的一个弱智问题,不是要解题,关于测量的,求详细,谢谢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