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问,节假日过后的月经前两天白带带血没有进城,后面可以连续进四天嘛?

絮絮叨叨瑞士游 加 tips
来自: 最后归档整理于:
这一趟从荷兰出发,经德国,如瑞士,又从瑞士到德国,最后回荷兰。虽一路写了不少风景和心情,但相对有太多恣意的情绪和流水帐式的细节描述。从第四天离开法兰克福开始发起,但愿不被诸位当作罗嗦的人。如果想找建议的,请直接跳过每一楼数千字的情绪,在后面或许会有一些信息能帮助到你。加黑的部分是混在游记里的旅行tips,想找的话也不麻烦。本人照相水平有限,相机配置古老,因此照片只当作记忆影像,放在最后给无所事事的看客消遣,高手们就见笑了。废话少说,从二楼说起。
可DIY自选的境外旅游险来啦!23项责任任选,保额、天数、起保日期均可自主选择,可符合申根签证、澳签要求,定制专属于您的境外旅行险产品!
境外医疗有保障,承保热门娱乐运动旅行期间的意外伤害,24小时紧急救援,价格实惠,适合去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美加等非申根签证国家旅游购买。
卢塞恩——一直很安静旅行让人习惯早起。七点钟爬起来,天还全黑。昨天想了很久,还是决定赶9:55分的黄金线,11:55到Interlaken。上一半雪山,然后晚上去采尔玛特。错过冰川线,那就先走走黄金线吧。早上还可以有时间再逛逛卢塞恩,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很正确。住的地方离狮子纪念碑很近,狮子纪念碑是法国人专门为了感谢牺牲的瑞士士兵而建。大清早,街上几乎没有人。狮子纪念碑静静的嵌在山上,垂死的王者,眼睛里是莫名的忧伤。静静的站一会儿,沉浸于这种气氛之中,直到被叽叽喳喳的华语打破宁静,于是离开。沿着山路上行,原本是打算按照图走的,却走错了路,不过结果倒是更好的。山上都是居民区,牟足了力气往前走,突然一回头,竟看见远处的雪山之颠。似乎很近,因为那种洁白就在眼前。仿佛很远,因为感受得了,却触摸不到。心情就豁然开朗了。就像人生,总是千辛万苦、披荆斩棘的前行,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高度,足以看到稀有的美丽,便因此而享受到不辜负自己的满足。随便走踏上向上的台阶,远眺常年积雪的山峰,路上只有我一个人。突然被一个响声吓到,回头才看见是早起的居民拉开了窗帘。就那么一瞬间,发现人生什么样的理想,都不如在这样一个安静美好的小城,买一栋小小的别墅,可以在每天早上拉开帘子,就看到雪山、河流和牧场。现煮上一杯浓郁咖啡,这样的日子,年华老去又何妨?瑞士的街头,没有荷兰、德国那么多的酒吧,不用狂欢到天明,也就没有了醒来后的寂寞和空虚。卢塞恩就是如此,不曾有过太多的刻骨愁殇,也就毋须狂欢至力竭。安静不是这里的状态,安静是这里独有的气质。终于明白为什么二十世纪的战火放过了瑞士,因为这种美丽,让人不忍践踏。法兰克福可以在战后重建成欧洲的曼哈顿,但瑞士那如少女一般的纯净清透,确是我见犹怜,无法重生的。于是想起总聊到的艳遇,在瑞士和在布拉格的感觉是如此的不同。在布拉格,你会希冀于遇到一个人,来一场刻骨铭心、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恋,然后凄美的结束,只留下一生的回想和最美的疤痕。而在瑞士,你好像更愿意平静的相逢,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平静而美好的。甚至让你愿意放弃很多伟大的理想,只做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过最平常的生活。风景不同,心情果然也不一样了。卢塞恩的风光,绝对比不得大山大河的震撼,然而她就在那里,一直很安静,安静的到了永恒。黄金线:传说中的传说上午9:55,我乘坐的Golden Express从卢塞恩准时出发,开往下一个目的地:因特拉肯。瑞士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是因为她绝佳的湖光山色。真的是这样,我从巴塞尔入境,一路向北,风景虽各不相同,但是那种惊艳,却不曾改变。从卢塞恩到因特拉肯,是黄金线的一半,沿途有雪山、湖泊、草场和小镇。上苍太偏爱瑞士了,把人间不同风景的极致都给了这里。出卢塞恩,还可以远看到卢塞恩湖和远处有雪顶的山峰。继续向前,更多的是山区,雪山成了主旋律。天依旧不是很晴朗,否则一定会更完美。沿途有很多小的村落或城镇,依山而建。在翠绿草场的背景之下,木制的小楼显得格外精致。很快还可以看到不同的湖泊。如果只用干净来形容,似乎太过普通。然而试想宽阔的水面,呈现宝石蓝或者翠绿的颜色,又可以一眼看到湖底。这种清澈让人难以置信。我走过太湖、西湖、青海湖,喀纳斯湖,只单单说湖水的颜色,是没有一个可以和瑞士的湖泊相比的。我见过的国内唯一可以有的一比的就是九寨沟的海子了。可以这样说,比起九寨,瑞士的湖水未免单调而少了些变化。而比起瑞士,九寨的海子又好像太过光鲜了。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我看到的美丽才能不太过苍白?我想我会选择:感动。黄金线沿途的景致,不算是震撼,因为没有突兀,更多的是优雅、自然。让你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就应该有这样的色彩。你可以说她妖娆,但妖娆放在这里,又因为太过香艳而有些小家子气了。因特拉肯—Zermatt:只是初相逢11:55,准时到达因特拉肯。来不及喘息,过地道,上站台,直接就上了通往Lauterbrunnen的火车。晚上必须抵达采尔玛特,但还是决定利用3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到雪山附近看看。坦白说上少女峰是有些奢侈了,但是利用swiss pass的有限行程,走一走少女峰地区也是值当的。在Lauterbrunnen下火车,换乘缆车,上到Winteregg。这条线路不长,但十分的抖。缆车挂在看起来并不粗的铁索上,夹在雪山的夹缝里,伴着满天的大雪,有点摇晃,速度却一点都不慢。这种感觉,比不得过山车刺激,但是绝对独特。在Winteregg再转小火车去Mürren,彻底进入雪的世界。这一次旅行,至目前天气都不太好。在少女峰地区,山下下雨,山上下雪。在Mürren下车,按照建议,徒步走到Gimmelwald。这条线路比我想象的要长很多。因为对困难估计不足,本人还特意绕道,在小镇的深处转了转。所以全走下来,大概耗时一个半小时。山上的雪,是不要随便去探究深度的。为了照相,本人一脚踏进雪里,开始不觉得怎样,往出拔的时候,雪突然开始松软,瞬间一只腿就被雪没到了膝盖,于是另一只脚迈过来试图做支撑,不想也陷进雪里而且陷的更深。费了半天劲才得以“抽身”,赶紧把没化的雪从靴子里倒干净。雪天上雪山,没人走过的路,千万别随便走。我大概是绕道了,从Mürren途径Allmendhubel,才转向Gimmelwald。从海拔上说,Mürren为1634米,Allmendhubel为1912米,而Gimmelwald只有1400米。这的确是一条下山的路,但是主要是给雪橇一类雪上运动准备的,正常走会比较绕。从指路牌上看,大概从Allmendhubel下来,还要走1小时25分钟。不过我倒是没用到,本人背着行李负重行军,效率还说的过去。但是指路牌并不多,虽然只是一条路,但走起来也不是很有信心。拦住做雪橇下滑的人问路,确定了方向。这是一对儿伦敦客,后来又碰到他们。他们就是在这里相遇的,所以每年都要到少女峰滑雪。听说我是中国人,来自北京,很是热情。男的在北京呆了两年,聊着聊着突然开始跟我讲中文,就为了跟我说黄埔江下那条奇怪的隧道。倒是把我惊了。我们一路相遇了两次,第一次是我拦住他们问路,第二次居然在Gimmelwald的缆车站遇见了。话说我是走到最后,晚节不保,滑了一跤。这一跤是相当相当的奇怪。第一,当时我沿着木头台阶向下走,正想着滑倒的后果,就滑倒了。第二,我是向下打滑,却跪在了地上,而且只是有轻微的拉伸,却没有受伤。之后想了好久,也没搞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搭2:30分的缆车下山,中间还要转一次巴士,再转一次火车。15:24到的因特拉肯,转15:29分的车去Spiez。这一趟的衔接堪称经典,转车时间从未超过10分钟,足见瑞士铁路系统设计异常合理。因为定了Zermatt的旅社,所以这一晚必须赶往Zermatt。不同于中国,瑞士的长途直达车并不多。不如从因特拉肯去Zermatt,就要先到Spiez,再转到Visp,最后从Visp去Zermatt。开始我是不知道的,但是看到没有直达车,就本着方向正确,走一段儿算一段儿的思想去赶路。事实证明,瑞士的火车就得这么坐。而且Spiez的湖也很有名,听遇见的法国留学生说着传说中是圣母的一颗眼珠。真的很好看,尤其这一天,我从多云的少女峰地区赶过去,远远就能看见前方放晴的天空。湖水于是愈发清澈,蓝绿色的清澈。从Spiez跳下火车,在站台就可以找到列车时刻表,根据地图,下一站奔Visp。看到往这个方向的车很多,而Visp又是奔赴Zermatt的必经之路,所以先上去再说。火车站边上就是Spiez的湖,但是换乘时间只有10分钟,所以犹豫要不要去照相,4点05的车,我犹豫到4点01分,还是忍不住不过去。于是在老外惊讶的眼睛里,我背着我的大包,狂冲下站台,再冲上若干级的台阶,强屏住呼吸,连照三张。也顾不上倒气儿,又冲下冲上,火车已经进站。从一等车厢上车,走来走去找不到二等车厢,最后还是列车员指路连带查票,我才找到了我该坐的地方。这趟快车,20分钟抵达Visp。之后的衔接没有很紧,20多分钟之后,我登上了奔Zermatt专线。晚上六点多到了小镇Zermatt。没想到这里竟比卢塞恩热闹很多,灯火辉煌。大部分商铺都开着门,雪山底下的小镇,游人如织。其实到Zermatt我就觉得有什么不对,火车站对面的旅社,竟然也找了半天才找到。我到底怎么了?其实问题是这样的,Zermatt海拔1620,远比我们在九寨沟所住的酒店海拔高。我在九寨沟来狂奔终于奔的自己出现高原反应开始头疼,而在这里,我背着行李来回折腾,却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高原呢。在Zermatt订的Hotel Bahnhof,因为实在是没有别的地方住了。40法郎的宿舍,的确很贵。但是里面的陈设非常有特点,古典又有瑞士风情。我订的多人间在顶层,严格地说,是房顶下面。也被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当然你可以随便选择。当时屋里只来了我一个,我得以在近20张床了随便选。找了一个窗户底下的位置,既不是通铺中的一张床,而且还可以看到Matterhorn的山峰。我太喜欢这家旅馆的摆设了,虽然价格偏贵,但在来还是会住这里,当然,等我有钱了再来。旅社不提供饭,但是有一个超大的厨房,设施齐全,餐具漂亮。甚至还有中国的万寿壶,也可能是以前来的人留下的。一旁的架子上是各种贴了标签的食品盒,看来在这里常住的人也不少。我到的时候正是饭点,所以厨房是一场热闹的。厨房边上就是一个厅,陈设也非常好看,还有各种书籍供借阅。我急着安排下一站行程,所以拿了笔记本就去厅里上网,这家店也有免费的无线网络。因为厨房是22点断火,所以赶在21点也给自己下了一锅在德国买的挂面。这么好的厨房,真让人有开火的冲动。吃饭的时候,几个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在用英语聊天,也邀请我加入进去。其中一个人,在香港呆了4年,在中国也去过不少地方。他会说一些粤语,这是什么日子啊,没遇上几个中国人,却遇上几个能讲中文的老外,其中一个还讲我听不懂的中文。后来他说“朋友”这个词,教我用粤语说,还区分这个词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并且跟我解释声调的不同。真行,居然让老外教了我一次中国话。他说他喜欢北京,但他是91、92年去的。我说那时候我才出生呢,现在的北京,恐怕他是认不出来了。跟老外聊天,真的总难免被提起台湾、涉藏问题。一个人说起他没去过中国,但到过西藏。听着很别扭,让我沉默的几秒钟。我应该是没有听错的,他说的就是Tibet。想反驳,又觉得不太有必要。心里骂一句狗日的达赖喇嘛,到处妖言惑众。但是想想这些人所受到的教育、接触的传媒,与我所见所闻是完全不同的。其实双方的差异根本不在价值观念,而在于所接收到的信息。出门之前的确想到过怎么回答这类问题,但是我总觉得,中国历史有些部分是比较灰色的,或者跟老外根本就讲不明白。我有本事从文成公主开始给他们讲一宿,但是他们本身认为的,就是我了解的一切都来自于谎言。在国内的时候只觉得台湾问题是个棘手的问题,没想到在一些欧美人眼里,台湾倒还有的商量,而西藏根本就是……既然能把诺贝尔和平奖给达赖,你说西方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普遍认知是什么?不说了,没什么意义的。回房的时候,宿舍里又住进一个黄种人。我讲中文他不懂,唉,日本人。不是第一次搞错了,早上让人帮忙照相,就把日本人当中国人了,更逗得是这是一家三口,女的是上海人,只是在大阪呆了20年,可是老公孩子都一点中文也不会。那日本人的英语是实在不好。不是听不懂我说什么,就是听懂了回答一句I agree。这还是长句子呢,有时候就跟我来一个“Oh”,唉,没法交流。晚上睡觉,很困,却觉得不太好睡着。当时还没意识到自己上高原了,毕竟海拔1600也超过西宁了。这一天的游记,在火车上短短絮絮的用近两天完成。此刻已经是26号下午四点了,我坐在通往日内瓦的火车上。游记预告:今天上了雪山,然后打算夜游日内瓦,第二天经过伯尔尼,去苏黎世,到慕尼黑。明天就要离开瑞士了,舍不得,真舍不得。最近习惯了以上火车就写游记,不过现在快没电了,今天的游记,过会儿再叙。
Tip 1:狮子纪念碑边上是冰川博物馆,没记错的话Swiss Pass应该有效。(Swiss Pass可是注明了museum pass incl,所以有时间的话别只顾着坐火车。不确定的话可以上网看,哪些博物馆因为有pass而免费!)Tip 2:用pass上少女峰,免费到Mürren。时间不够或者觉得少女峰比较贵的话,就按照我加黑的路线走。但是其实徒步距离也不短。我不知道有没有别的路线,但是我走的是滑冰车、冰上自行车的路线。所以你也可以选择用这些方式下山,但是费用不详。如果只上到此,徒步一段,再坐Pass有效的缆车、bus、火车下山,全程在3到4个小时。各缆车、小火车、Bus车站都可以找到具体时间表,不懂得话再找工作人员问也可以。但是注意看时间表的图示,有圆圈标注的是Swiss Pass有效的线路!Tip 3:我因为在Zermatt提前订好的房,所以没有机会走完黄金线。从卢塞恩出发的第一段,到因特拉肯结束,一小时一班。第二段卢塞恩到Spiez车次很多,只有两站的路。但是Spiez值得下车看看拍照。火车站边上就是湖,10分钟的换乘时间就够你照相的了。而且瑞士的铁路系统很合理,通常你需要等几分钟就可以换乘。Tip 4:除了大城市之间,比如日内瓦到苏黎世,就算很远也还是有直达车,其他的都需要换乘,买Pass的地图要保留好,非常有用!比如Visp是进出Zermatt的毕竟站,除非冰川线,否则一定要到这里换乘。所以记住看时刻表,只要坐方向正确的车就行了,别想着从卢塞恩直达采尔马特,从因特拉可都要换乘两次!Tip 5:Zermatt有一定的海拔,但是正常人绝对没什么影响。身体不好的还是要多注意,含氧量高可是毕竟海拔超过西宁了!
Matterhorn冰川天堂——何止美丽“冻”人因为错过了冰川线,把上雪山安排在了在瑞士的第三天。早晨起床,一起身就能从屋顶下的小窗户里看到Matterhorn的山峰。小镇天气十分晴朗,触手可及的蓝天,有点孤单但又不骄傲的雪山顶,这样的早晨,哪怕只对窗枯坐,也是幸福惬意的事情。旅社里实在是温暖,尤其当你跟海拔3883米的高山观景台相比的时候。餐厅里也都是准备上山滑雪的人,所以每个人的餐桌都摆满丰富的美食。磨磨蹭蹭到9点才出发。然而走了一段有折回,忘了check out。很郁闷的是旅社的人说既然你已经交了钱,别的都不用做了。这一趟往返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后来想想,还是求个保险好。人上了海拔,多多少少都会变笨,这一点不只体现在这一个决定上。先去游客中心问了路,拿了地图,就徒步去缆车中心。这条路两边都是店铺,很好看的,是有着厚厚积雪的房顶。大部分游客都扛着滑雪板小心翼翼的行走,从几岁的小孩儿到白发的老者。欧洲人的生活,总是更享受的。来这里的游客,极少有像我这样看看就走的,大部分都是来滑雪、享受刺激的雪上运动的人。后来证明,这个地方的确是滑雪者的天堂。长而平整的雪道,天然的形成适合各种水平的滑雪者的坡度。技术足够好,你可以从海拔3800米以上一直冲到海拔1600米的小镇,绝对是完美的滑雪享受。在缆车站又见到了久违的排队场景,原来不只是中国的景点有这般情景。遇到了几个也是来这里玩的中国学生,说不上同行,但是后来又见过几面。上Matterhorn应该比上少女峰便宜些吧,不过45瑞郎还是有通票的前提,不便宜啊。不过倒是物有所值,这一趟的缆车要上2000多米,而且几起几落,委实不容易建成。而且瑞士上雪山的缆车,外面通常都有专门放置滑雪板的装置。缆车缓缓进站,你可以放置好滑雪板,然后再登上缆车。上海拔3883的Matterhorn的线路是从Zermatt出发,先经过Furi。(在这里可以转车去Riffelberg至Gornergrat。)或者不换车,直接继续上行,至海拔2432的Schwarzsee冰川天堂。我在这里下车照相。应该算是个不错的照Matterhorn山峰的点,距离适中。照过像再回来,缆车是随时可以上的,只要还有座位。在到达Trockener Steg之前,缆车都是准乘六人的那种。到了Trockener Steg,海拔达到2939,可以明显感到冷了。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平均要降低6摄氏度。在Schwarzsee还没有什么感觉,到了Trockener Steg就冷的不得了了。应该在此处换车,不过我没有直接换乘,而是在高原缺氧下犯了另外一个错误。本人在此处下车,又以为只有滑雪才需要下来。所以又跳了回去。结果只好又坐回前一站。才发现没办法正常的转回来。只好隔着门冲着运行缆车的人喊,他们过来查过我的票,放我进去,又耐心的告诉我如何换乘。瑞士的旅游业之所以发达,和专业的从业人员不无关系。沿原路又回到Trockener Steg,才发现转乘的人排成了长队。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欧洲等车等超过20分钟。其实等到没什么,关键是非常冷。大部分老外都拿着滑雪板哆嗦,而我和之前看到的几个中国同胞,背着各自的书包,也是哆哆嗦嗦,蹦蹦跳跳的取暖。因为从Trockener Steg就直接上到海拔3883的观景台了,而且这一段只有能塞进好几十人的大缆车,而且只有两辆在轮着运行,所以高峰时间难免要等,而且等的时候必然会特别的冷。终于等到了缆车,不知道一辆车里最后塞进了多少人,反正最后是用推的才进去。人多也好,挤挤暖和。大概20分钟左右,我们到了全程的终点,海拔3883的观景台。这里有一个高山餐厅,当然你也可以从此处滑雪下山。甚至入境意大利。想想就一定非常好玩。我们只是最电梯上观景台。这里的好处主要是高,其实里Matterhorn并不十分的近。但是更适合照冰川、雪山的全景。全程都没有看到传说中可以照倒影的高山湖泊,大概是因为冬天,那里已经完全封冻,再被积雪覆盖,自然根本找不到,也算是此行的一个遗憾吧。瑞士的雪山,虽然海拔也很高,远超过青海湖的平均高度,但是个人感觉空气含氧量明显要比青海高,上观景台爬爬台阶什么的都很正常,除了个人智商偏低以外,基本上是非常舒服的。只是很冷,又有风,五官基本都冻住了。下观景台,虽然看不够高山的风光,但是也耐不住高山的寒冷。对,来这里最好擦防晒戴墨镜,晃眼的感觉还是蛮强的。没有在高山餐厅吃饭,因为还想夜游日内瓦,所以就匆匆下山了。下山的缆车到真没什么人,是啊,人都滑下去了,谁还坐缆车啊。跟我一车的是一个法国女孩儿,因为技术不好,只滑了一段,又冷的不行,就打车打算去另一边看看。要是我一定直接滑到底,那多刺激。直接坐缆车下到山底的Zermatt,看时间全程差不多3个小时。其实如果只是想去制高点看看,不吃饭或者滑雪,全程2.5个小时足够。又在Zermatt小逛,买了明信片和邮票。正好赶14:13分去Visp的火车。几乎是提前1分钟上的车。从Zermatt到Visp的车都是特殊线路,车况非常好,舒适而且极其暖和。虽然也是冰川线的一段,但是由于已经看了不少雪山,所以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惊人的美,一部分线路还是很棒的,恩就算小小感受冰川快车了。Visp是出入Zermatt的必经之路,而赶这趟车的十有八九都是去日内瓦的。列车员甚至不等我问,直接说你到日内瓦的车15:36开。瑞士高度发达的铁路系统,衔接做的极其的好,基本就是用5分钟换站台、上车,不用等就直接走了。只是没想到要经过洛桑,才发现这条线路虽然比较绕,但是可以看到瑞士另一个经典的湖区。千千万的祈祷到Montreux天可别黑,因为这里可是圣母的另一个眼珠。其实我到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暗,看不出湖水的颜色。但是这个小镇之所以得天独厚,是因为这个湖比Spiez更开阔,而雪山的位置又不远不近,与湖水相得益彰。如果是晴朗的白天,效果必然惊人的。的确是这样,因为后来我从日内瓦本伯尔尼,沿途可以看到这个湖区另一面的风光,未如此处有名,却已经是对“湖光山色”一词的完美注解,当然,这是后话了。车上人依然不多,列车员很有意思。先听有人问餐车在哪里,他开玩笑说一直走到列车的尽头,然后出去上车顶。后来我问大概几点到日内瓦,又被他开玩笑说第二天早上才到。瑞士列车员的装备也很棒,手里有一个便携的仪器,方便查询列车时刻的,先进啊。到日内瓦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出火车站的感觉并不好,觉得好脏。当然不是国内那种意义上的脏,只是相比欧洲其他车站而言,地上的烟头多了些。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这里会不那么安全,所以取消了夜游的计划,按照资料去找日内瓦的青旅。这是我唯一没有确认预定的旅社,因为一来床位特别多,而来也是临时决定住在这里的。这大概是瑞士青旅里相对比较便宜的了,29瑞郎一宿,含早藏。房间里的设施很标准,床头有小桌子似的一个台子,既有台灯又有接口。浴室也挺干净,还有一个可以上下拉伸的奇奇怪怪的吹风机。大概日内瓦的小偷的确比较多,前台就贴着监控录像的截图,小偷拿走了一个正在办理入住手续的旅客的包。一张房卡,4个地方用到。先进住宿区,然后进屋,还有衣柜、洗手间也都需要插卡开门。不好的就是早餐太简单,主食只有面包片,饮料也很常规。所以本人最后灌了个水饱就出门了。恩对了,吃早餐要用入住的收据,工作人员会在上面盖章。还有,瑞士的青旅统一都要会员卡,我是说所有有蓝三角标志的青旅。我在国内已经买过了,所以不用。否则,房费就不是29而是35瑞郎了,当然,这个价格会给你一张会员卡。这样算起来,倒是比国内50人民币的会费差不多。不过想想国内一般宿舍就省5人民币,而这里一次就把会费省出来了。同屋的有两个人都已经在这里住了好几天。一个是来自法国的律师,另一个也是住在荷兰的南非人。她们旅行都比较追求惬意,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一周。法国律师的英语口音异常重,而南非的姐姐,实在是热情健谈。又要把鞋子送我,此间种种,暂不赘述。后来又来了一个日本女孩儿。我大概是在德国养成的习惯,看见亚洲面孔都会说一句:会讲中文么?当然,用普通话说。在德国肯定就没出过问题,没想到到了瑞士,两次全碰到了日本人。那个女孩儿在西班牙做交换生,也是借假期玩儿欧洲。她买的是Europe Pass,比我还强悍,后来我看了她的计划,两周要走好多的地方,不过能不能实现,有待考证。话说在欧洲大陆上,你发现人跟人的分类可以直接以大洲来划分。我们这两个亚洲人,旅行的逻辑就比较像,尽可能走多的地方,在一个地方不呆太长时间,还有,进一个城市主要靠徒步来感受风土人情。那个南非人跟我们说她今天走了两个小时,上了1300米的山,累的找不到腿。我们两个亚洲人嘴上附和,第二天在一起说起来,都很无奈,要知道我们平均每天可是要步行5个小时以上的。她们还说日内瓦是个大城市,对于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东京的我们来说,不予置评就是最好的回答了。随意我们两个第二天决定同行,后来一起走了日内瓦和伯尔尼。对,还有我们都要早起,这一点那两个也很费解。不过她们更受不了我们只计划在日内瓦玩儿2、3个小时。于是那天,两个欧洲、美洲人对我们的行为狂笑,第二天我们两个亚洲人说起这两个也狂笑。文化差异不只体现在国家的层面上,甚至还有大洲之间的不同。不多写了,电脑马上就断电了。继续预告,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我旅行的第七天,我用一天玩了3个城市,3个瑞士的主要、大城市:日内瓦、伯尔尼、苏黎世。晚上6点16的火车,去慕尼黑,德国。告别瑞士,SS圣诞之旅也接近尾声了。
Tip1:这个季节去Zermatt,一定要多穿。如果不小心赶上滑雪的人多,你要在海拔2990米等大缆车,那可就够受得了。想上3883的观景台,棉靴之类的怎么能不穿呢?防晒的我用了,没什么感觉,不过最好带上。墨镜必备!否则轻则像本人似的,所有照片都眯着眼睛,重则出现雪盲,那可就危险了!Tip2:换缆车请参考本人游记加黑部分,别跟我似的犯错误,浪费时间。Tip3:有技术又觉的消费的起,这部分雪山简直太适合滑雪了。应该可以从山顶滑到意大利,想想滑雪跨国,还是挺浪漫的事情的。Tip4:抠门建议:就算是同样的明信片,各家的价格也不一样,走走看看有好处。Tip5:如果不滑雪,上到最高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全程。要是不在山顶餐厅用餐,可能更快。Tip6:注意各个缆车的运行时间,可别赶晚了下不来!!Tip7:最近大概是假期的缘故,Zermatt的游客非常非常多,不想挨冻排队的话,赶早一点可能有好处。从火车站到缆车的终端,走路15到20分钟,线路去Information问一下,要张图。简单说就是沿火车站前的路向雪山方向直走,到教堂左拐,过桥,向右拐直走。
日内瓦——喜晨光之熹微日内瓦的清晨,恰是旭日初升。我和昨天遇见的日本女孩儿一道,计划用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体会这个城市。天亮后的城市,远比夜晚更可亲的多。昨夜的不安已经扫尽,而且我发现,除了火车站,日内瓦其实也是很干净的。这是我在瑞士的最后一天,庆幸的是,我终于看到了瑞士城市里的晴天。这种晴天让人不由得感叹瑞士的湖,绝不止胜在清澈,而湖水自身的颜色才更让人心动。漫步在静静的日内瓦湖畔,虽然错过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喷泉,却已让人心满意足。天空,蓝色由远至近的渐渐浅下来,终于与湖在一片光亮中相触。而在那一线的光亮之下,湖水的蓝色又渐渐的加深,直到靠近你时已经蓝的璀璨了。所谓的花园其实只是湖畔的一隅,号称有世界上最长秒针的植物钟,其实就像国庆天安门前的花坛,没有什么特别的。沿着湖岸一直走,才发现并不是通往老城区的方向。向里拐进城市的深处,其实哪怕不是在老城区,日内瓦也保持着她最原始的风格。这不是一个平坦的城市,总可以看的到渐渐纵深向上又拐如视线之外的街道。费了一番周折,饶了一个圈子,问了若干行人,我们终于步入了真正的老城区。第一眼看到的,是俄罗斯教堂的圆形镀金屋顶,在朝霞的映衬下光芒闪烁。看到不少大概是前来礼拜的人,从踏进教堂院子的一刻开始庄重而虔诚,我们走进去,又不敢久留,于是很快的出来。老城区的地势偏高,正如历史总是凌驾在整个现代城市之上。这是我在瑞士邂逅的第三个城市,古典建筑一样的精致,只是比起巴塞尔和卢塞恩小巧精致,更多了几分大气。因为时间尚早,又是周日,所以很多教堂正在进行宗教活动而无法参观。不过我本是不懂建筑的,更多的时候也只是看看想想,所以错过而不觉得可惜,见到也未觉得惊喜。只是其中有一个教堂,和日本人聊起来,都觉得奇怪。它很大,却并没一个整体、统一的风格,仿佛混杂着的,说不出的冲突感觉。只有回去再查查,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到底想诉说什么。和瑞士其他地方一样,日内瓦也有各种广场。说是广场,不是天安门那种意义上的广场。通常就是学校礼堂的大小,周围的建筑、教堂到一定是这个城市的经典。后来走到一除特别的广场,地上科满了各国文字。可以看到“乾杯”、“您好”、“再见”等中文字眼。真的,我也该和瑞士说再见了。和日本女孩儿聊起来,逃过二战的瑞士保留了历史的美丽,而德国,譬如法兰克福,就只剩下很少的遗迹了。她黯然,只轻说了一句“日本也只剩京都了”。短暂的沉默,我不想提起那段让彼此都尴尬的历史,或者硬要说出京都是怎样因为某一个伟大的中国人而幸存。我们因为投缘而有幸同行,便也就如此了。最终踏上了10:45开往伯尔尼的列车。我与日内瓦注定不会长久的相处,但想想,有幸于这种短暂,才能有幸于记忆里的美好。伯尔尼——人生最美如初见来一个国家,如果不能长久的停留,那么首都还是要尽量去的。所以虽然是下午18点从苏黎世到德国的火车,我还是选择在伯尔尼进行短暂的停留,两个小时看看绝美瑞士的首都的样子。从日内瓦到伯尔尼的线路,从日内瓦到洛桑段的风景非常漂亮。恰是半面湖水,半面草地,点缀村庄和雪山。如果只能在瑞士呆3个小时,那么只要坐了这一段的火车,便可以看到所有瑞士具有代表性的风景了。反光的车窗照出相来总让人郁闷,只好自饱眼福,顾不得别人了。以后来的人,记得如果是从日内瓦到洛桑的方向,要坐在列车行驶方向的右面。因为在瑞士不到四天却坐了有将近1个整天的火车,所以不管去哪里,都先看地图,提前选好风景最好的位置坐车。1小时41分钟之后,我们到达了瑞士首都,非著名城市伯尔尼。伯尔尼的确不算声名远播,不仅掩没在苏黎世、日内瓦等国际都市之下,甚至不如著名城市卢塞恩和因特拉肯。可是伯尔尼还是首都,还是不管怎样的被世人遗忘,依旧独立着自己的风貌。去游客中心拿了地图,问好了老城区徒步游览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正好赶2个小时之后的火车去苏黎世,还能在天黑之前看看苏黎世河。伯尔尼老城区的线路很简单,起点终点又恰是火车站,非常适合短暂的停留。又因为伯尔尼是瑞士的交通枢纽之一,所以和容易顺路游览。可以不错过,尽量还是来一趟好。个人认为,瑞士的老城区去了不少,最整齐而特点鲜明的当属伯尔尼。巴塞尔的老城略显混乱,卢塞恩清秀有余,气势不足。日内瓦是集大成者,因此反倒显不出自身的特点。苏黎世没有仔细游览,但是毕竟大城市,难免灯火辉煌之外少了些许安祥。而巴塞尔的老城,非常集中的三两条平行街道,建筑风格统一。路两旁也是现代的商铺,但却低调的掩藏在老城的屋檐之下,让人几乎感受不到现代化的刺人锋芒。时至周日,几乎所有商铺都没有开门,让人险些路忽略了那一扇扇建在路边、斜躺着的小门。知道有人从那里走出来,才发现这个城市藏于地下的秘密:原来在老城区的地下,还有那么多餐厅和商场。在道路中间,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独特的小喷泉。伯尔尼也被称为“泉之城”,虽然水流不大,但是却是这个城市的风格与气质。伯尔尼其实应该有名,尤其对于学物理的人来说。在遥远的年,那个叫做爱因斯坦的人在这里确立了他惊世骇俗的相对论。虽然也没有开门,但是爱因斯坦小屋很容易找到,不是因为门上的字,而是太多太多的人在这里留影了。恰好看到一个中国旅行团在那里照相,呵呵,因为一直在跟日本人讲英语,他们估计也不知道我是哪里来的了。也在门口照了像,可是回来看才发现曝光过度,表情似乎也是奇奇怪怪的。呵呵,看来我真不是学物理的材料。老城区的路虽然是一直到头,但是也被钟楼分成了两段。瑞士的手表举世闻名,到这里才觉得名不虚传。不是因为随处可见的、昂贵的名表商店,而是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的挂表以及教堂顶端的钟,全部走的准时。这就是一种境界了。而且从很多钟楼上都有建筑的时间,看看吧,不少都是好几百年以前的。还是那句话,下次来瑞士,等我有钱了,一定买几块好表带走。街道的尽头是一座桥,桥上是在伯尔尼留影的好地方之一。桥下是流经伯尔尼的河流,恩,著名的熊苑也在这里。我们先上了玫瑰花园。上去的路不长,但是坡度偏高,尤其在你背着沉重行李的时候。冬季的玫瑰花园找不到传说中的玫瑰,连叶子都掉干净了。但是这里无论四季还是值得一走的,因为可以照到城市的全景。不过建议12点之前上来,否则太阳到了西边,照相会逆光。写到这里我才惊讶的发现,除了巴塞尔,在瑞士几乎每一个城市都能看到远处的雪山。在玫瑰花园,有一幕让我特别感慨。我突然看到这个小丘边缘的灌木外还有一个人,仔细一瞧才发现,是一个老太太在捡自己宠物狗的狗屎。虽然不算什么高山,但站在那里还是有点危险,更何况是个老人。从这一个镜头,就可以感受到瑞士的美丽是瑞士用心维护的结果。老天爷给了瑞士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而瑞士人用行动让这种风景达到了极致。顺便提一句,瑞士的司机有时候礼貌的让你不好意思过马路,因为远远的看见你就减速了,不管你是不是守规矩的走人行横道,还是突兀的穿过道路中间。这一点上,尤其跟国内南方的大城市相比,对比实在鲜明。那里的司机,真是让你不敢过马路。所以在同志们回国之前,总是提醒他们小心国产司机。下玫瑰花园,有堡垒的遗迹,而刚才提到的桥,下面就是熊苑。熊苑让人很郁闷。作为伯尔尼标志的两只熊,这天一只都没出来,不知道是大中午的躲起来打盹,还是怕冷不想见人?要知道Bern,在当地语言里就是熊的意思,所以在Born没见到born实在是可惜。沿着老城区的另外一条到往回走,这条路上有建设时间超过400年的教堂。没有时间登顶了,不过依我几次登顶教堂的经验,通常都是没有尽头的旋转楼梯,怕晕的人就算了。但是登顶是看城市全景的最佳角度,因为这些教堂,总是足够的高。不知道是不是很多欧洲城市都有这样的特点,城市的最高点往往是教堂的尖顶。我们家乌特是这样,伯尔尼亦是如此。向前走先经过一个很漂亮的古典建筑,结果发现是个赌场,慕尼黑的赌场特别多,难道一向安然的瑞士人也好这口?可是赌场没必要建的这么高雅吧,我开始还以为是国会呢!继续向前走才是国会。这栋建筑总是不声不响的提醒着人们,就算苏黎世中心1小时车程内集中了瑞士二分之一的人口,就算联合国欧洲总部都建在日内瓦,伯尔尼还是这个美丽国家的首都。虽然伯尔尼到苏黎世的车次很多,但是为了赶最快的、不用转车的那班,我们还是匆匆赶往火车站。在这里和日本女孩儿作别,她奔米兰继续欧洲之旅,而我,将到苏黎世,并从那里回到德国。苏黎世——雨雪中的送别到苏黎世的时候还不到下午四点,可是多云的天气,让大街上显得很暗。老规矩,先去游客中心拿地图,顺便问问怎么玩儿。因为没有多少时间,体力也已经几乎耗尽,所以只是沿着河一直走,一直走到苏黎世湖畔,然后坐车回去,最后一次使用我的Swiss Pass。这条路线其实还不错,沿途有苏黎世主要的历史建筑,当然,教堂为主。其实在瑞士的最后一天,我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对教堂已经打不起什么精神。所以虽然教堂应该没有关门,但还是没有走进去,只在外面看了看。不过这次回去,要补充一点关于欧洲古典建筑的的知识了。看过数十个教堂,还分不清巴洛克和哥特,那可不成了笑话。苏黎世河畔,除了老教堂,就是各种昂贵的商店。后来和西班牙的交换生同行的时候,从南欧过来的她觉得德国的东西可不便宜,她下一站瑞士,那还不疯了。此前听说瑞士不打折,但我看到的店,各城市都算上,不少都是70%的折扣呢。但是,你说1000瑞郎的东西,就算打折到300瑞郎,我也懒得看啊。瑞士是高消费的国家,就算瑞郎不如欧元值钱,做除法都做不出一点快感。我是生性不追求繁华的人,在瑞士第一大城市并无法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和震撼。尽管苏黎世似乎一直是心中一个被守候的地方,却说不清这种感觉到底从何而来。看着地图,我来过,但无法深刻体会。是因为看过太多风景,还是有些东西本就不属于现实,本就无法投入真实的情感?在瑞士最后的傍晚,苏黎世的上空,眼看着云层加厚,不知何时雪就下来了。但是天气不冷,所以落在脸上的瞬间就成了水。在这种情景下与瑞士告别,倒是应景之举。走到苏黎世河的尽头,就能看见宽阔的湖和远处的雪山。很奇妙的,只有远处雪山的上空,才能看到光亮,才没有密布的浓云。抓紧时间,留下我此行瑞士最后的映像。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一场雨夹雪里,和瑞士湿湿地说再见。下午六点多寄出了在瑞士的最后一张明信片,匆匆赶上开往慕尼黑的火车。怅然若失。不知所失为何,只是心,少了一个角。在瑞士这么多天,除了靠在德国储备的粮食,就只在超市买过一次东西,花了不到9瑞郎。出门通常午饭是无法正常的,除了早餐尽可能多吃,就是橘子加巧克力的组合,补充糖分、水、维生素等基本养分。这一趟下来,中午饭几乎全部是这种直接原料补充,所以这天晚上,决定在瑞士的最后一顿,吃点好的。虽然没吃到热的,但是鱼的味道还真不错。瑞士的咖啡真挺不错,哪怕不加糖,你也能在苦的味道之外频出甘甜来。来不及买一些带走了,但是还是强力推荐一下。这趟瑞士之旅,可是纯玩儿。几乎都是提前5分钟以内上火车,所以除了明信片,什么都没有买。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家里发一张,希望每一张都能顺利到家。
Tip1:日内瓦的世界第一大喷泉,瑞士局的官方网站说节假日开,但是气温2度以下关闭,也有说冬天都不开的。日内瓦湖我在卢塞恩碰到的刚从日内瓦回来的人说冬天已经全关了,我不确定。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12月20日至1月1日休息。Tip2:苏黎世没有好好玩,但除此,伯尔尼、日内瓦都不大适合徒步。伯尔尼没时间的话,可以当作中转站,两个小时足够转一圈,毕竟是首都,而且个人感觉挺有特点的,值得一走Tip3:瑞士的军刀在瑞士最便宜,这一点是真的。可是我总觉得那就是多用水果刀,本人有眼不识泰山了。。。Tip4:喜欢足球的人,我不小心发现Fifa总部在苏黎世。。。Tip5:走日内瓦到伯尔尼的线路,前面日内瓦至洛桑,一定要坐在列车行驶方向的右面!!那段的湖景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要是赶IC的双层车,建议坐上层,视野更好!Tip6:伯尔尼适合早上玩儿,至少在玫瑰花园照全景,午后就开始逆光了,效果就不好了。
关于交通:1 Swiss pass要不要买?个人观点:好处:灵活、方便,尤其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瑞士的交通系统,如果只有5分钟换乘,再买票时间可就紧张了,也方便随时下来拍照,然后再跳上下一趟车;瑞士的火车线路,不止那几条著名的风景优美,其他非著名线路里有风景,因此瑞士适合坐火车旅行;还有博物馆的优惠,我没顾的上用,但应该不错。缺点:虽然声明要和护照一起使用,其实根本没人查,而且又遗失不补,所以千万别丢!时间短的话,1、2天就没什么意义了,不如在卢塞恩或者因特拉肯精玩。2 冬天天黑早,别指望5点以后还能火车、游船上看到风景!3 火车上沿线风景很好,但是照相反光。关于吃: 我买了pass,所以每天都有2个小时以上在火车上度过,又因为时间紧,大部分午饭都在火车上度过。巧克力加水果的午饭组合,适合火车上吃,营养素基本都有,又方便。Coop的开门时间不一定。比如苏黎世的Coop周日休息,连火车站对面都是。可是Zermatt的,我25号(圣诞节公共假期)到,还营业到七点。不过至少提醒一点,欧洲周日开门的地方普遍不多,对此要有准备。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从法国德国过来,最好预备点干粮。很多火车也没有餐车,所以除非肯花钱,否则周日尤其麻烦。很多旅馆都有厨房,自己做方便省钱,旅馆往往提供一部分调料,比如油、糖之类的。但是用过厨具,请自觉清理干净。关于住:24号:Luzern, Lion lodge hostel,32瑞郎加1.65瑞郎城市税,六人混合宿舍,离狮子纪念碑很近,有厨房。离火车站徒步15分钟,公交车狮子纪念碑的下一站下车,对面就是。条件一般,不提供毛巾,房间比较小,但是每人有独立带锁的柜子。在卢塞恩也算比较便宜的了,不含早餐。上网要花钱,好像不便宜。25号:车站斜对面的Hotel Bahnhof,非常喜欢里面的装潢和感觉,视角也不错,有一个超大的现代化厨房,但是晚上10点以后无法开火。顶层的宿舍,最多可住十多个人,但是早进去的话,还是能找到比较隐私的空间。有免费的无线网,游客很多,晚上客厅很热闹。宿舍没有独立带锁的柜子。浴室、洗脸池也相对比较多。价格偏贵,40瑞郎一人。但是不算价格,我很喜欢。26号:日内瓦青年旅舍。注意,没有厨房!!(hihotel上的信息有误)有自助早餐,但是非常简单。有私人的柜子,宿舍设施标准,但是到哪里都要刷卡。大概日内瓦治安不太好吧。上网要花钱。也需要自己铺床和交回床上用品。比较便宜,29瑞郎含城市税。方向在主要景点的相反方向,但坐车也就2、3站,不算很远。房间较多,大概300多张床,所以一般不需要预定。我选择住这里也是因为别的地方都没房了。这体现出了通票的好处。穿:冬天不上雪山,跟国内北方比还算偏暖,所以按照北方地区的行头肯定没问题。上雪山,就越多越好了。鞋子要尽量防滑。还有,别忘了从下火车先去游客中心要地图顺便咨询,有些地方也叫travel agence.
自动售票机不能打印时刻表,要到售票柜台问工作人员,或者某些大火车站在售票柜台不远处有电脑能打印时刻表。
楼主都游完啦,还写了这么多体会,顶一下。Spiez的湖叫图恩湖,和旁边的布里恩兹湖一起被称为上帝的左眼和右眼。买手表的话,我和朋友们认为瑞士的手表还不如荷兰的便宜,阿姆斯特丹的DAM广场上就有一家,还有会中文的服务人员,价格便宜,还能打折,临离开荷兰的时候买还能退税,我朋友都在那买了好几块手表了,不过都是三万以下的表,再贵的名表我就不知道了。瑞士的手表品牌很全,但价格没有优势。
这个没明白,到底是用欧元买还是不用欧元买啊?
斑竹,在瑞士境内也有用欧元买sp的便宜地的basel badische Bahnhof, 呵呵 还是db的地盘吧
谢谢LZ 分享,提个小意见,以后可以分段写,每段不要太长,看起来可以省点眼神
第1天 日内瓦18:15分到达 第2天 日内瓦
采尔马特傍晚到达采尔马特 第3天采尔马特一天马特洪峰
第4天 采尔马特
伯尔尼一早离开,到因特拉肯,然后去伯尔尼 第5天 因特拉肯
第6天 因特拉肯
卢塞恩午后离开因特拉肯-卢塞恩(火车:2小时) 第
广州往返苏黎世D1:一早到苏黎世,苏黎世-卢塞恩-Rigi,住卢塞恩;D2:卢塞恩城市游,卢塞恩-因特拉肯-米伦,住米伦;D3:米伦-雪朗峰,住米伦;D4:米伦-因特拉肯-施皮茨-伯尔尼-因特拉肯,住因特拉肯;D5:因特拉肯-采尔马特-马特洪峰-因特拉肯;住因特拉肯;D6:因特拉肯-蒙特勒-洛桑-
是不是第二天再开通通票比较划算?
第一天的行程,城市都比较近,西墉古堡门票12CHF一个人,日内瓦到蒙特勒可以买天票是吗?全票是28CHF,要不要买往返的?还是买单程? 求高人解答,谢谢1
6.29日内瓦-洛桑-沃伟-蒙特勒(西墉古堡),宿洛桑 6.30洛桑-采尔马特(马特宏峰)-因特拉肯-米伦
5日 晚上从lyon到日内瓦
6日 游日内瓦,晚上在日内瓦吃饭,吃完饭,前往洛桑,住洛桑 7日 洛桑玩,而后洛桑—蒙特勒,玩后再到采尔马特住 8日
采尔马特, 马特宏峰 9日 采尔马特,冰河线到chur(5个半小时),再到伯尔尼(2个半小时),住伯尔尼 10日
伯尔尼玩,晚上到interlak
这周准备开车到瑞士,有如下几个方案,请问哪个比较好: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22日 巴塞尔, 22日 巴塞尔, 22日 巴塞尔,
23日 卢塞恩,
23日 日内瓦, 23日 日内瓦, 24日 伯尔尼 24日 卢塞恩(经过洛桑、伯尔尼), 24日 伯尔尼(经过洛桑),
25日 日内瓦(经过洛
杭州拼兔结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 备案号:浙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卵日前两天同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