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精算专业留学 打算在澳洲精算专业就业,学精算好还是法律在英语很好的情况下,口语雅思最高能达到8.5

在澳洲留学本科回国后能否跟国内985的毕业生竞争?
准备去新南学理工科,女生。我不担心工作之后的发展,能够接受起薪稍低但是有升职空间或者能够积累宝贵经验为跳槽做准备的工作。我只担心连门都进不去,只能白白成为海待。如果在国外本科期间有实习经历,是不是会给简历加很大的分?我的期望是工作10年后能够赚回我的留学费用。在国内这现实吗?
--16年5月03日更新---更个最近上的一门课,Natural Gas Engineering。选课的时候手贱。第一个作业是一份调查、分析、计算的报告,我们3人小组进行了8次讨论,每个人都花了30+小时的工作量才完成,完成了15页的报告,然而这种在国内,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期末小论文,在这门课仅仅是占5%的一次作业。第二次作业是类似的一份报告,还要求你学编程做一个交互的计算软件。第三次作业是辩论赛,并且写报告。除了这些,还得每周一次习题课,每月一次Quiz(相当于月考,算成绩),当然少不了的期末考试。
当然这是被我们称为最难的一门课,类似课的数量很少。你得知道,这是和CS无关的理工科,但你不得不去学编程,为辩论准备,高压力下和小组成员沟通合作,一门课的锻炼,可能在国内需要很多门课/活动 才能体验到。作者: FG习惯英语链接:-----以下为以前的答案-----本科南京大学985 211 匡院化学,正在UNSW读石油工程研究生,因为UNSW研究生一些课是和本科一起上的,所以应该可以给出个比较吧。共勉下,学校好,不代表你好,学校差,也不代表你差。不卑不亢,做好自己。然后去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平台。对于以后工作,我不知道学校给我带来的价值有多少,和国内TOP相比如何。但我知道,与其纠结选择哪个学校的牌子给你带来的收益更大,还不如提升自己个人的实力,毕竟企业是在挑人,除了学历,还有太多方面要去衡量。并且一个学校最好的和最差的一拨人差别太大。好像陈虎平在GRE班中说过,大意是
” 别因为太多人出国镀金,就觉得海龟都是不学无术的,记住,你们出去,回来是要做 “神龟”的 “ 。 (这句话是有些太鸡汤)就谈个人能得到的教育资源,硬件资源,师资力量,上课作业的形式,学校对于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支持(学习类的Learning Center, 就职类的Careers and Employment,), 我只能说,远优于南京大学。【当然,UNSW以工科见长,把它和一个几乎没啥工科的南大比有些不妥】高票的北大交换生,说的已经比较详细真实了。曾经去蹭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想象下,一个教授为了上好课,自己带团队编了了网络游戏给大家玩着学,叫playconomics() 这是多么用心良苦、循循善诱啊。另外一门课,教授批改试卷,因为那个学生像背书一样写了很多很多,但她还是很仔细一句句看下去,她说花了14小时去批改那一份试卷。我相信她,因为她给我的作业(一份报告)的反馈字数,已经超过我作业的字数了。当然也有很挫的不会讲课只念PPT的老师,但我想说的是,还是有很多远高于国内质量的课,很丰富的资源(比如说,免费用 lynda
,经常会有很多关于学习、求职的workshop,个人咨询预约,内部发布的internship项目。),所以,能不能利用好资源,还是看自己。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在南大的时候还不是很会利用资源(比如说廉价的体育馆预定费用,比如说南大就业指导中心可能也有类似服务,我可能不了解,但肯定它没推送给我信息),但的确在上课方式、作业考核方式、行政体系上,南大还有太多可以像国外院校学习的地方吧,也可能这些都是国内高校的通病。再考虑到,如果你自己足够优秀,在澳洲,或者国外能逐渐积累到有分量的实习经验,还是很有优势的。UNSW在悉尼,很多公司也坐落在悉尼。而地段我也一直觉得很重要,以个人浅见,南京相比上海北京,能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总体上来说会少些。总结下,不看具体专业,看个人能分得的综合资源的丰富度,质量来说,UNSW个人觉得是优于国内大部分985的(或者说,除了前几所屈指可数的国内顶尖名校,我没有发言权,持保留态度)。所以,在你力所能及范围内选最好的平台吧。但学校好,真的不代表你好,学校差,也不代表你差。不卑不亢,做好自己。---------------------------------
声明 转载一个北大交换生眼中的新南威尔士大学一转眼来悉尼已经4个月了。在过去四个月里,我并没跟之前想象的那样花很多时间来理解这座城市,因此到现在还觉得她有点儿神经质。相反,倒真的有花很多时间读书,在北大也没有心这么静地用过功,因此收获很大。正好前段时间一直有人嫌我懒,不写东西,这些天又有明年要来交流的人问这边的情况,我就在这里一并写出来,也算对短暂的交换生活做个总结了。在申请交换的时候,说实在的,申请之前没有听说过新南威尔士大学,只知道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最初想申请墨大,但竞争太过激烈,才想退而求其次选择UNSW, 好处是:第一,在澳洲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一点好过位于堪培拉的澳洲国立(ANU);第二,百度了一下世界综合排名,40多,超出想象,比北京大学还高几名;第三,号称给5000澳元的奖学金。就这样,在北大呆腻歪的我来到了这个南半球的陌生大学。来了之后才知道,UNSW比想象中的有名多了,澳洲八大名校之一,商科更是号称澳洲第一,在世界上的声誉也是很好的。当然工程、建筑、法律、医学也都很好。UNSW更是超乎想象的有钱,据说,在这个长条形、面积和北大相当的校园里,建筑物的数量以平均每年一栋的速度增长。图书馆几乎每年都会重新装修,电脑每年全部更换一次,这在电线杆子都还是木头的澳大利亚简直是荒谬的奢侈。主要说说学习的事儿吧。一个学期最多可以选4门课,每门课每周3课时,算起来一共只有12学时,好像可以过得很爽,但真正读起来并不轻松,澳洲是全球读本科最累的国家之一。就拿我来说吧,因为是交换生,可以随便选课,所以选了两门国关专业课之余,又读了一门经济、一门金融。国关的两门课加在一起,每周都有100页左右的阅读量,其中一半是从学术期刊上直接拿下来的article (学术论文), 满篇都没有一句话少于4行的,都是GRE长难句,第一个月读得我那叫一个欲死不能。经济和金融的课每周都有作业,金融的课三周一次Quiz (小测验)。不看书或是不做作业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每周除了上北大那种lecture(上课)之外,还有20人以内的tutorial (讨论), 大家在一块讨论过去一周读过的内容或是点评作业,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就别想拿到participation(参与)的分数。因此,本姑娘来澳洲过像考拉一样生活的梦想就此化为泡影。虽然被折磨得很惨,但说句公道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北大的教学方式科学。在北大,除了很烂的课,每个课堂都有太多学生,条件所限再加上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惯性,教授很少提问,学生也懒得发问,课堂上几乎没有互动。每堂课信息量很大,但那些知识都是被直接灌输的,而不是通过独立的阅读和思考获得的。比如,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授会讲柏拉图说了什么,霍布斯的理论有哪些,整个课上下来会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和把控,但可能这些思想家的着作却读了不足一本。仔细想想,我们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理解只是教授自己的理解而已,这样的学习怎么能有发现和创新的产生呢?所以,现在才理解唐士奇老师说的那句话:”中国的大学生知识面很宽,什么都知道一点,但都一知半解。国外的大学生可能知道的不是很多,但他如果知道,就是真的知道。”另外,还想在这里纠正一个国内普遍的错误认识,就是国外的大学生都不学习。我想说,哪里都有用功和不用功的学生,北大混日子的也大有人在。UNSW自然也有不少不学无术的人,有那种人们印象中英语都说不好、混个文凭就回家继承产业的中国富二代。但同时,UNSW里用功学习的人并不比北大少。UNSW的主图书馆有10层,平时也会是满满的,早上6点半开,6点半就有人去学习,晚上10点关,里面的人就会像北大图书馆关门的时候那样鱼贯而出。而且不止是中国人才用功学习。上讨论课的时候会发现,大量阅读、认真思考、提出高质量问题的,恰恰是一些当地人。我上microeconomic的时候和几个学commerce的大一女生混得挺熟,常下课跟她们一起吃饭。我发现她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讨论最多的不是谁和谁的男朋友,而是哪门课的作业难不难,哪个考试准备得怎么样,这倒是我在北大很少见到的。还有点不一样的是,这边的学生课余都会打工,自己挣零花钱。记得一次课上,教授让有工作经历的人举手,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傻在那里。比较起来要没个完了,但我还是想说,这边的学术训练比北大要全面且严格。在北大2年半,小论文也写了不下20篇了,说实话,很少有哪一篇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详细讲解应该怎样写,也没有哪一篇发下来,告诉我得了多少分,更谈不上批改了。而且大部分教授是不看作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UNSW在学术训练上的成熟完善让我小受冲击。学校里有一个叫做Learning Center(LC, 学习中心)的机构,专门负责指导学生如何学术。在Orientation Week(就是正式开学前帮助新生适应的一周)上,LC就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讲座,介绍各种学习方法、学术规范。后来我才发现LC是一个很强大的机构,拥有自己的网站,里面对学生的指导可以说是全面而细致,很多问题甚至看似白痴,比如怎样管理时间、怎样做笔记,但确是很多学生上到大二、大三还会存在的问题。至于怎样写文章,它给你提供的指导会细致到各种各样的连接词、不同版本的reference的方式等等。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预约单独辅导,咨询顾问的资历至少是在读博士,他们可以教你怎么利用图书馆、给论文提修改建议、甚至在你做pre之前陪你练习。开学才两周,我就预约了一次,跑去跟咨询顾问不带喘气儿地抱怨了半个多小时,那个印度人特别耐心地听我吼完学术文章如何看不懂、critical review不会写之类,就让我把书拿出来跟我一起看。安慰我说文章确实很难,作者写得不够清楚,然后又给我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还帮我把几个写作作业的要求分析了一遍,推荐我去看相关的辅导手册。这样的辅导,一个学生每学期可以预约五次,对于大学新生和英语非母语的国际学生来说真的很有帮助。再说我写的那两篇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整个人被惊到了,接着都快感动哭了。那两篇文章从正文到注释、语法到格式被修改得鲜血淋淋的,还有详细的评语,讲哪好哪不好,为什么得这么多分,比高中作文改得还细呢。不过这方面也不能全怪北大的助教不负责任,一个人看那么多份,难免顾不过来。与之相比,UNSW对本科教育的师资力量绝对分配的够足,起码从人数上看是这样。就说发展学那门课吧,不到100个学生,3个tutor, 而且这些tutor不像北大助教,一般都是教授的研究生,刚从本科上去,自己还不太知道怎么写文章呢。这边的助教,特别是社科类课程的助教,岁数都明显在40岁以上,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再加上负责的学生人数少,一般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回答学生各种问题。而且国外大学普遍对抄袭现象筛查特别严格,每篇论文都经过专门软件的检查,有超过30%的相似度即被判为抄袭,此外,注释的质量在评分标准中占据相当重要的比例。当然,只有严格的要求才会有足够的重视,只有用严谨的衡量标准才能塑造出严谨的治学者。
电气工程,本科在北航,研究生在墨尔本。因为本科很多同学本校读研,在墨尔本又认识到很多本科就在这里念的同学,对两所学校的本科及硕士都有直观的了解。首先题主不用担心工作10年后能够赚回留学费用,考虑到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或是说物价、工资的增长速度,这个目标很容易完成。不是很了解新南的情况,如果和墨尔本大学类似,是三年学制又没有honor学位,很建议题主读完硕士再回国发展。(假设题主回国想要从事技术性工作。)暂不考虑个人能力与学校水平,提出这样的建议,主要考虑到澳洲和国内的课程结构不同。墨尔本大学EE本科,主要是理工科基础教育,这个过程在北航前两年基本就已经完成了。墨尔本大学因为每学期只有4门课,可以保证深度的学习与练习,但广度真的要大打折扣。详见 学制北航本科4年,研究生2.5年,共6.5年。墨尔本本科3年,研究生2年,共5年。ELEN20005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Networks 电路基础ELEN30009 Electrical Network Analysis and Design 电路分析ELEN30010 Digital System Design 数电ELEN30011 Electrical Device ModellingELEN30012 Signals and Systems 信号与系统COMP20005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C语言ELEN30013 Electronic System Implementation墨尔本EE本科毕业生,大多会在毕业时修完前6门,部分能修完7门。基础课+7门专业课,知识广度不足以支撑起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北航大一下和大二上的课表是这样的。每学期16周,比墨尔本大学12周长。(只有《学科前沿介绍》和《体育》是选修课,其它科目无需选课就出现在课程表的相应位置。)PS “材料工艺与加工实习”这门课就是在车间里,把车床、铣床、磨床、铸造、数控、钳工等等工艺动手感受一遍。这个课表是当时看到同学的课表很漂亮,就把AI文件要过来仿造了一个。墨尔本大学EE Master 3门必修课(),北航本科已经有所涉猎。ELEN90056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模电ELEN90054 Probability and Random Models 概率 ELEN90055 Control Systems 自控原理北航本科毕业时,我的成绩单上有88门课,电气工程所需的基本知识面已经齐全。此外,北航大三有冯如杯科技竞赛、大四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都是难得的实践机会。有的同学在大四时,还会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做额外的项目。好似墨尔本大学EE,学ESI及Embedded Systems时,才第一次开始做完整的项目。做完整项目的意义在于,发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同。在做项目之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孤立的。开始做项目后,才会有整合知识体系与资源的意识,也更容易激发创新性与主动性,能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北航硕士2年半,第1年主要上课,之后就进入导师的实验室或是合作公司做项目。有人认为是难得的实践经历,有人认为自己在做廉价劳动力,智者见智。当然,最后的一年半会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澳洲的非Research学位一般不会要求发表论文,这是另外的一点不同。实际上,两边都大概用3年半扩展知识体系。墨尔本大学EE本科毕业时,在广度上有明显的劣势,不是很推荐此时工作。墨尔本EE Master有Capstone Project,类似于国内的毕业设计,可以弥补项目经历的不足。在澳洲读本科,最大的优势是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与听力能力(考虑到工科很少写论文)。另外一个优势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假设认真学习,每门课可投入的时间比北航多,又不需要学习某些“必修课”。)。研究生毕业再回国,之前的劣势慢慢消失,再加上节省的1年半时间用于实习。有没有竞争力就主要取决于个人努力了。
我就是新南electrical engineering毕业的, 到现在刚好一年,终于在澳洲找到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首先,在我认识的留学生当中 成绩在高中算是优秀的没有一个是后悔出去留学了的。我是年中毕业的,同届毕业的人挺少包括早我半年毕业的,大概有这几类:1.继续读研,这类人至少在留澳的毕业生占了一半。除了研究生毕业回国比较好听之外。还有因为刚毕业而且还不够资格申请pr,然后在读研期间忙着申请pr。读研结束能获得一张公平竞争的入场卷。2.回国/离开澳洲的有回去继承家业的,有加入新开的公司并拥有自己的股份的,也有直接进一些很不错的设计院的,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有很多强人,至少从大学学业来说他们要考个985应该没问题。这里有个可怜的参照物那就是我,以我高二的成绩参考勉强能考个985但不会是很好的专业,然而这些人都比我屌……3.学霸保送读博类, 毕竟学霸。除了免除学费外还有工资拿,还有机会到处交换。若读完回国就是30万起薪一位朋友提供的数据,但他们在澳洲的就业面会很窄。。。4.我这类。本科毕业就申tr/pr就找工作,这个过程略噩梦。。。一把辛酸泪。但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 特别是大企业为毕业生而设的graduate program 生活基本不愁 扯了那么多没用的。po主还是要跟着心走,既然你已经有上升到国际层面上的想法 何必还拿国内的来比较
答案是,没有竞争力,但是海外工作经验会大大加分。这个情况在未来几年应该不会有明显改变。看了现有的几个答案,非常具有代表意义。某匿名答主的,“理工科不逊于清华”,但是“HR狗眼看人低”,说的是一种普遍情况。其原因并不是HR眼光有问题,而是很多澳洲留学生的工作能力远低于与学历学校应有的能力导致的。另一位毕业于MQ的匿名答主,用自身的例子,来说明澳留不比985差。我要告诉你的是,他能留在澳洲工作,已经击败了7成必须回国的留学生(数据来源嘀嗒网,不靠谱,领会精神),留澳能从事本专业工作,而不是去卖房子,帮人搬家修电器,自身能力,英文水平,专业成绩已然强于大部分985毕业生。可以不客气的对你说,类似这位答主的留学生,不会太多。而类似于某匿名答主,认为自己强,学校好,专业牛,HR狗眼而自己氪金眼的留学生,着实不少。正式作答:既然题主问的是本科留学,那我们就只说澳洲本科。并忽略美帝,大英,霓虹。第一,我先开个炮,以我自身的圈子来看,大部分(注意是大部分)来澳洲留学读本科的,或没参加高考,或高考成绩,不足以考取985院校(包括我自己)。都清楚这一点,却很少人愿意坦然承认。作为一个群体来看,这个群体在一次重要竞争中,已然缺席或落败。这虽不是绝对的劣势,但是在未来职场中,也是无法忽视的考量标准。失败了毕竟要付出代价。第二,继续开炮,澳洲本科教育的含金量并不高。这个观点自然会引起很多争议,国内教育也糟糕啊,澳洲教育不差啊,谁谁谁就是UNSW毕业的啊,bulabulabula。事实是,澳洲大学本科真的不难,毕竟以本土学生的勤奋度和智商,他们都能安然毕业。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只要稍微攻克下英文,什么工科商科,什么field trip, 什么5000字assignment,学业没有难度。我还没见过有心向学但是无法毕业的澳洲留学生,学了一半回家玩去了的倒是见过。实在不行还能转学到科廷嘛(圈子内的梗)。事实上,很多留学生本科毕业的时候,英文都还没说利索(包括我)。第三,水土不服。本科期间找到本专业实习,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难度之高已经远超我的见识和能力。希望题主在这方面有心理准备。同时澳洲留学生,无论工商,并没有国内学生大学最后一年的实习期。而这一年实习期,恰恰是职业选择中看重的一点。一个从来没有进入过office工作环境的澳洲留学生,和在大型企业实习过的985学生,这个选择对于HR来说并不难。同时很可能你到毕业都没有工作过,所以很难有视野上的优势。可以感觉到,题主对于澳洲学习有很好的愿景和规划。虽然这里一大盆冷水,但是还是有希望的。譬如简历中的实习经历,或者毕业后在澳洲工作几年攒一下经验值,或者锻炼出一口惊艳的英文,甚至家庭环境带来的良好教养,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取得对于985学生的优势。同时,你也需要付出远超他们的努力,为填补已经出现的劣势。(最后,还学费的事情不需要现在考虑,父母送你出国,目的是给你一个光明的未来,而不是让你背负一个巨额债务。)祝学业有成。利益相关:澳洲本硕,曾经在澳洲工作数年。
本人例子:MQ的accouting, 工作4年在澳,回国转某500 finance,职位就不说了。 不算澳洲工作的那份,国内现在的薪资不算涨薪3年回本。我一个商科尚且如此,你学理工的后辈担心什么,你说能跟国内985竞争麽? HR看人低? 给丫脸了,直接喷回去。
实习经历必然加分,越大的企业最好有项目能拿出来聊。最后,国内很重视人才,首先你要是人才才行。 ps有国外的工作经验最好,现在澳洲不是白给TR麽,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用?6月24日更新,希望能帮到来到以及即将来到澳洲这片土地的朋友们。1. 澳洲读书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平心而论看到上面一位答主武断的说没有澳洲的留学生没有竞争力心里还是有点不爽的,这里要说到澳洲大学跟国内大学的区别。国内大学是严进宽出,而澳洲大学是反过来的;我见过许多国内名牌读完大一的学生跑来澳洲读书觉得压力大赶不上功课;如果没有很好的语言能力以及毅力不少人都会被一堂课几个chapter的内容吓倒,更别提有些课程有刚性的fail rate而且课余打工会用掉你很多时间。 所以顺利毕业的学生至少在质量上我认为是有一定保证的。成绩其实说明很多问题,许多人讲华人读书厉害,我只见到一位在MQ拿到金手指的国内同学(top 20 HD没记错的话)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叫法。 2. 所谓成功,或者相对划算的投资回报。 很多人都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学生的成功就是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其实并非如此。我在澳洲前后待了十几年,从一个小孩子变成今天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叔,曾经因为自己顺利签下四大讲一口口音的英文沾沾自喜,可我今天看着我曾经的同学老友:曾经打工洗盘子的现在是westpac 某branch的经理,曾经送外卖的现在开了自己的地产公司,曾经去农场打工的现在在marketcity开了自己的馆子顺别做做贸易。 大家生活的都很好,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何为成功呢?所以,请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框架里,如果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管在哪里都应当闪耀,澳洲的经历的一切只能增加你的光芒。3.我为何回国;为什么不呢?生命在于体验, 现在的中国是近百年来最好的时代,作为中国人错过实在太可惜。更何况从就业升职空间包括社会认同感上国内都更有优势。 所以在我看来能否与国内高校同学竞争是个伪命题,多给自己一点自信,还有很多有趣的路就在前方。
武断回答没有竞争力的真的不要乱误导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我作为留澳狗不扯那么多没用的,就用自己身边的一个数据来说明问题吧。本人目前就职于我国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我们单位每年校招最好的岗位应该说是总行管培生。平均每年招几十上百名硕士毕业生,学历水平组成大概是是65%的北清复交+20%的top10 985院校+15%名校海龟。而这15%名校海龟里大约有1-2名是来自澳洲大学,其余海龟有常春藤也有牛津剑桥也有香港三大校,也就是说虽然澳洲院校入学门槛相对低,但资源和平台摆在那里,你能混到其中的佼佼者,出来自然不比英美日名校差,综合素质更是强过很多国内的普通211和个别的985学生。楼主问的收入问题,我想说只要你努力,5年以内。=================================ps实在看不过眼某个答案的指鹿为马混淆视听,针对性的说几点。其一,高考分数出身论在中国大学都够呛,平移到语境完全不同的澳洲来说事更实扯淡。诚然澳洲大学里尤其是本科阶段有不少高考成绩欠佳的二代童鞋,但我也见过许多他们中的一员出国后努力适应重新起步,从刚来澳洲时雅思五分语言班都读了半年甚至一年的战五渣到毕业时graduated with distinction的好学生,比起他们,难道国内211、985里为数不少的那些高考600+,但入校后就开始彻夜dota各种逃课、连四级考起来都够呛、论文基本靠抄复习基本靠吼的屌丝书呆子有竞争力?其二、说澳洲本科阶段容易的人不如叫他去试试中国大学一学期九门课平均85分容易还是澳洲大学一学期四门课平均d(即75+)容易吧?相信大部分到西方英语国家留学的人都有一种被自己过往刻板印象坑了的感觉,外国大学难混程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很多bt课程的fail率过半,期末考仅占比50%,课程过程中的各种报告、论文和各种小组任务一个都不能放弃,每个学期总有那么几天好几门课assignment撞期痛不欲生,到了final更是压力巨大,临近毕业的学生很容易就因为一门变态课程过不了而要浪费一年时间重修,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是很考验人的。而我看到中国的大学除了最好的一批985学校,其余大部分本质上还是集体教育,甚至存在辅导员这种奇葩角色,一些小城市的学校更是闭塞得如培训班,各种大学城把学生架空在不城不村的地带,与世隔绝毫无灵气,其合理性我至今存疑。但在澳洲读本科,你需要从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做到独立自主的摸索和适应,要学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和协作,如上文里逆袭的高考学渣从无到有一路锻炼下来,到毕业我觉得即使他不是一个顶尖学术人才,也至少是一个具备良好素质的职场新人,在视野、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自信心、吃苦耐劳等方面都强于很多国内毕业生!其三、不接地气的说法更是扯淡,如我上文所言,若你只是在在大学城不城不村的地方被架空四年然后大四去实习打杂几个月我不觉得会接多少地气,因为校园和职场的核心资源你都没接触到,连人生经历都被困在小围城里。澳洲除了那些最顶尖的毕业生,其他如我这般普通澳洲硕士(我是本科+硕士都在澳读的,很不接地气吧呵呵),应付一般的工作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别的专业我不了解,就我们商科来说,和我一批毕业回国的同学里,有和我一样进银行的,也有不少去了世界500强外企和央企,入职三四年基本上都混到了职务,少数自主创业的,目前也都比较顺利。扯这么多我也就是要说明,不同的毕业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但没有绝对的能力差距,澳洲留学回国的即使不算素质最佳,也算是有能力、有特点的毕业生,没必要因为外界偏见而给自己贴标签,大家都是平等的。就我毕业回国求职过程中接触的大部分企业来看,并没有特别针对某国的毕业生,除非是世界级投行或500强总部要职等,但即使这些地方,也都有澳洲留学生的身影,其他人还怕什么?
知乎上类似的问题很多,其实这体现了人们对于“留学热”的追逐,但又因留学的高消费和就业市场的白热化竞争而产生的一丝不安。这种心理我特别能够理解,在还没出国的时候,我也会有类似的彷徨,但现在经历完留学、工作、移民之后,再回头看看,确实会对当初那个彷徨的自己觉得“可笑”(你小子想太多了!)举个在思索这问题的人们能听懂的例子,曾经,我们面对高考,充满着敬畏之情,觉得这几乎是我们的终身大事,但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们有的人上了名校,有的人没有,但这都不影响我们过得好。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其实抓住一个就好了。回到您的问题“在澳洲留学本科回国后能否跟国内985的毕业生竞争?”我这里给您好好回答一下。1. 澳洲本科留学我们到底能学到什么?1)知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国内985也学东西,这种差距很小。2)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谈到综合能力这个就是很笼统的概念了,往细的说就没边儿了,我挑几个对我个人影响最深的变化。语言表达&演讲能力。在国外,大部分的作业都需要小组讨论,结合小组的智慧完成一个Project,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与人沟通能力会突飞猛进的提升。试想一下,你和一个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不尽相同,然后你用着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语言,连比划带猜的都能和一群人说明白,你的沟通能力会有多强!另外,国外课堂上最长出现的就是Presentation,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开始都会很怕这个,有点不好意思,但就是说多了,这种公开演讲的能力就培养出来了,这个以后在职场上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一点的培养,是我认为西方教育最精华的一个部分。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有句话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白了,老师就是把他懂的东西告诉你。西方教育当然也很强调老师“传道”,但他们传道的过程,更喜欢用引导,鼓励你自己去思考然后得到结论这种方式,这其实就是对自己思维的一种锻炼,这个世界有太多只会听话的小孩了,那些善于思考、喜欢创新、挑战的人,才是职场上的稀缺资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国外读书的人最强的一个能力就是,你把我丢在任何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亲人我都能很好的生活下来。饿了自己会做饭,衣服脏了自己会去洗,迷路了也能找到路,面对孤独也能变为享受…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儿才是留学重要的收获,这些小事儿构建了我们自己最底层的自信心。淡然的心态。澳洲是一个很舒服的国家,社会福利也很好,所以社会比较平等,竞争压力没有很大。所以,澳洲的人往往给人感觉不紧不慢的,面对特别紧急的事儿,好像也得喝完这杯咖啡才会开始办理。相对国内大城市的毕业生来说,没有他们那么浮躁,没有他们那么想成功,比国内学生更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些事情。3)语言。如果家里有条件本科就能出国,那恭喜你,你有很大的机会比一般人英语要说的溜的多,这种事研究生才出国的同学没法比的。其实人过了20岁再去深入的学一个语言,很难说的特别好,本科出国其实只是抓到了一个尾巴,最理想的是高中,语言成熟期。2. 国内985毕业生的竞争力。1)名校毕业生,知识水平自然受企业主、同事、朋友的认可。2)朋友圈。这个我认为是985毕业生的优势,大多去澳洲留学的人以后都会考虑移民,所以,如果你毕业回国之后很有可能朋友变得很少。而985的不一样,身边的同学大多都会留在读书的城市打拼,985的学生本身就是好学生,我相信在职场上大家也一般都是很出色的,这群人就是你们最强大的资源,等30岁以后,这些人已经成为主管级别了,大家一起做些事情或者合作之类的,身边资源是非常丰富的。3)其他的竞争力我就不多啰嗦了,上面两点我觉得是最核心的东西。3. ——关于这个话题,可以直接看我知乎的这篇文章,我充分表达了我所有的意见。这里最后的总结一下,其实不管你是哪毕业的,进入国内的职场都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职场上秒杀对手是需要各种能力的,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我本文中提到了很多能力,大家最好好好锻炼。更重要的一个事儿就是,大家留学在外,一定要积累一些海外的工作经验或者实习经验再回国就业,这个能让你在职场上变得主动,国外毕业的“白纸”和国内毕业的“白纸”如果区别不大的话,你多积累些实际的工作经验,绝对会更有竞争力,这个是关键的关键。海外读书的你肯定没有985毕业生的同学资源,这个算是个劣势,不过也不用着急,慢慢来,在国外都活下来了,国内职场也能活下来,只要活下来了,我们一定能想办法获得更好。
鉴于你学的是工程,去新南只要管好自己认真学,课余时间多泡图书馆整理查资料,几年下来,知识体系和英语水平都会比国内普通985的学生有优势。国内高校硬件设施不如国外,牛一些教授忙着拉项目带研究生,一般的青椒又只顾灌水评职称,很少把精力放在本科生教学上。而且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也不科学,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做无用功。所以你要是毕业以后在澳洲留不下来,或者回国变成海带,就只能怪自己了。
在澳洲留学本科回国后能否跟国内985的毕业生竞争?可以如果在国外本科期间有实习经历,是不是会给简历加很大的分?会的我的期望是工作10年后能够赚回我的留学费用。在国内这现实吗?搞好英语和实习,在澳洲本地2年就可以实现了。运气好还能捡一个绿卡。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洲精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