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琅中中小学校长培训李超个人资料

吴川赋(林济仁著)
吴川新市,唐虞旧疆[1]。星分张翼[2],郡属高凉[3]。原于百粤,秦属象郡;隋置吴川,县名启祥。东拥滔滔碧海,潮汐起落;北倚巍巍鹅岭[4],层峦叠嶂。西挈鸡冠而闻廉化[5],南扼琼雷而眺湛江[6]。山明水秀,古为南越故土;粮丰物阜,斯乃鱼米之乡。银滩百里,茂林千冈。莺歌草嫩,燕舞兰芳。树经冬而不凋,花未春而先香。濒南海而耸双峰[7],云蒸霞蔚;襟三江而带四水[8],鱼跃鸥翔!
上溯古邑,源远流长!地踞三江出口,龙盘茂湛脊梁[9]。南海之滨,聚水魂而腾瑞;雾山之麓,蕴岭魄而发祥。梧山遗址[10],依稀人猿揖别之处;茂山书院[11],昭然诗礼融汇之堂。坊第堂皇[12],为状元之故里;古柏苍翠,乃上将之家乡[13]。泻玉飞珠,尖岭云中垂瀑布[14];红霞碧水,鉴江河畔沐朝阳。
鉴江水,漾碧波。源广西,出黄坡。汇众流终萌宝地,纳百川始肇名河。毓英才而滋桃李,通航运且溉桑禾。因藏风而聚气,灵龙不晦;亦绕邑而潆城,地脉祥和。激绿水于千里,泽苍生之几何!九曲潆洄,龙翔福地;千帆竞发,凤舞清河。白叟垂钓,闻渔翁之笑语;黄童泛棹,载舟子之欢歌。
灵山秀水,无限风光。游览古迹,吟赏新芳。吴川八景,欣然入望。“一览凭高”[15],凌顶可穷千里目;“丽山樵唱”[16],牧笛悠扬百里乡。珠光潋滟,素女凌波开宝镜;银蟾倒影,“延华弄月”巧梳妆[17]。“极浦渔归”[18],锦帆云集争亭寺;金乌西坠,渔歌晚唱酒飘香。“文翁耸翠”[19],景揽东南之胜;渔翁撒网,岭襟万顷之洋。雄鸡报晓,渔夫搏击狂风恶浪;金轮辉照,游人争看“东海朝阳”[20]。惊涛裂岸,三江汇聚如三峡;巨浪滔天,“限门飞雪”赛钱塘[21]。灞桥烟雨飞霓影,“通驷垂虹”衬艳阳[22]。美哉!吴邑诸景,蕴涵无限诗情画意;城垣遗堞
[23],见证几多世事沧桑。更有奇山异卉,滴翠飘香;名庵古刹,金碧辉煌。金莲庵之芙蕖[24],醉浮香梦;龙泉湾之美景[25],艳沁诗肠。兴龙寺之清幽[26],梵音缭绕;隔塘庙之灵圣,御诰褒扬[27]。天后宫[28],百粤乡村敬妈祖;忠烈庙,千秋黎庶奉康王[29]。柳堂古梅[30],幽香四溢;城皇庙宇,因果善扬。孔圣殿端严而群黎尚礼,双峰塔耸峙为南国增光[31]。
吴川风物,特色斐然。水产海鲜,畅销异域;良蔬名果,四季丰穰。博茂海蜇,芷寮沙螺,养颜保健皆珍品;限口膏蟹,吴阳白鲳,鲜甜爽滑齿留香。梅鹿液、满楼香、梅鹿头曲,堪称佳酿[32];大月饼、苏村薯、烂镬炒粉,遐尔名扬。钛铁矿、黄金矿,资源丰富;石英砂、玻璃砂,品质优良。壮哉吴川!为天地精华所钟毓,乃山川灵秀之蕴藏。
吴川胜地,虎卧龙藏。以蕴涵之厚重,铸古县之辉煌。历朝俊彦翩来,高贤流寓;奕世凤毛济美,人杰名扬。文星炳焕,翰苑飘香。更有金戈豪杰,伟烈忠良。兰屿解组[33],霞街胥宇开林族;凌云高隐[34],“极浦”设帐化淳乡。浦亭题诗,宋相名篇成胜迹[35];茂山兴教,晋将大爱醒蛮荒[36]。陈惟中硇州御元[37],亲冒矢石;欧光宸梅菉抗清[38],血溅沙场。刘承忠江淮灭蝗[39],功昭日月;林廷瓛宦海清廉[40],生祠蒸尝。欣赏门生气节,白沙操神来之笔[41];陶醉吴川风物,解缙留传世之章[42]。麦为仪乡间斗劣绅[43],智勇可嘉;林怀兰交趾引番薯[44],功德无量。曾秉忠骁勇善战[45],荣任江南提督;陈上川勋垂史册[46],贵封安南国王。林闱阶解绶悬壶[47],心关民瘼;彭子衡兴庠毓粹[48],惠及家邦。抗击英夷,窦振彪扬威闽粤[49];文武全才,易傅伯驻京提塘[50]。青史永铭,陈兰彬首任西美大使[51];鳌头独占,林召棠笔破南粤天荒[52]。才拔儒林,吴懋清诗赋清奇[53],载《清史列传》;名扬翰苑,林联桂才思敏捷[54],登“七子诗坛”。林厚甫血书祷神[55],乞己身以代父身,情动清帝;林元相破指盟誓[56],减己寿而增母寿,孝感天堂。林邦珖视民如子[57],政声卓著而光及祖父;林玉爱孤身抗寇[58],操行贞烈而旌表贞坊。黄之淑双钩墨兰[59],谱绝群芳而入《列朝画史》;招凤娇贞守奉姑[60],《断肠》苦咏而成千秋绝唱。
时入近代,英豪接踵,功业辉煌。张炎率部易帜[61],舍生取义,血洒玉林;张金挥师北伐[62],湘江喋血,节殉衡阳。李士芬揭竿举义[63],壮烈捐躯而名垂青史;许爱周兴教扶贫[64],慈善爱民而德泽乡邦。吴信才科研成果[65],巡天探月而昭功业于后世;李汉魂斩寇驱倭[66],北战南征而挽民族之危亡。壮哉,南粤儿郎,诚信睿智而豪烈;美哉,鉴江巾帼,聪敏贤淑而端方。吴川胜地,英才辈出,史册昭彰。烈则浩气长存,智则为国争光;贞则万民敬仰,孝则百世流芳。文则大魁天下,武则威震边关;忠则封侯入阁,勇则拓土开疆!&&&&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溯自清代,国力羸尪。奸宄当道,外侮猖狂。后宫霸而帝主弱,朝廷腐则国危亡!九州浩劫,焉存皮毛之附;举国多难,吴川岂能独安?强虏侵而国罹难,盗贼起则民凄惶。康熙戊午,“大鼻”披猖;盘踞吴川,烧杀掠抢;十室九空,改庆端阳[67]。光绪戊戌,法虏逞强;霸湛祸吴,明珠沦丧。民国中期,“阴骘”枭张[68];火烧上马炮楼,掠尽大街小巷;哀鸿遍野,黔首悲伤。继而倭寇肆虐,蹂我邦疆。国共成仇,兄弟阋墙!&&
呜呼!扼腕而痛山河破碎,家国沉沦;抚心而恸苍生倒悬,黎庶遭殃。碧血溅而烽烟骤起,壮夫征而巾帼激扬。吾邑志士,踵先烈之芳躅,以身许国;洒英雄之热血,除暴安良。
于是吴川重诞,尽雪曩昔之耻;邑人庆幸,同沐解放之光。修水利,筑堤坝[69],良畴拓于海隅;兴土木,蔚广厦,新貌展于城乡。倡崇仁尚义之美俗,启厚德载物之慈航。振纲纪于廨署,享国泰而民安。
改革奔雷苏大地,春风化雨遍南疆。吴川俊彦,锐意开拓进取,立志奋发图强。科技攻关,鹏轩凤翥;商海驰骋,蛟跃龙骧。兴装潢、制羽服,引领潮流而扬名四海;矗崇楼、修康衢,铸就经典而驰誉八方。植好梧桐栖彩凤,优惠政策迎客商!贤者勤献策[70],富者乐解囊。团结拼搏,百业隆昌。回眸展望,满目琳琅:拓口岸,架虹桥,银舰穿梭,物鬻港澳三江;促贸易,兴实业,机车驰骋,货通异国他乡。绚紫煜罗,商厦凌云璀璨;和风甘雨,田畴稻菽飘香。蛤岭荷塘,绿韵红姿迎雅士;芝蔼新貌,琼楼玉宇赛仙乡[71]。黉宫棋布,春风桃李芬芳;英才蔚起,高考屡冠湛江。吴川三绝[72],蜚声海内;梅菉雄狮,奥运争光[73]。隔海花桥,书画交辉醉游客;瓦窑泥塑,形神毕俏兆祯祥。鉴江河畔,两岸华楼争耸立;吴邑海滨,百花吐艳竞芬芳。南海击楫,遏浪飞舟,绿堤浪吻,蹀躞徜徉;江岛揽胜[74],花繁绕阁,舟车络绎,翠鸟翱翔。讴歌懿范,光埇修祠敬冼太[75];弘扬正气,文屋建馆祀天祥[76]。上郭碑林[77],追忆先贤留雅韵;侍郎故里[78],重扬美德赋华章。“飘色”“羽绒”,争艳神州大地;“诗歌”“粤剧”,唱响省港南洋[79]。“足球之乡”,彰显吴邑气概;“建筑之乡”,铸造都市辉煌[80]。“塑鞋”“网具”称王国,“民间艺术”誉名乡[81]。魅力村庄”冠林屋,“历史名镇”数吴阳[82]。吉兆月牙湾,碧水与长天相映;吴阳金海岸,银沙共素月争光[83]!
临江凝眄,心雄将欲鹏举;倚阁豪吟,逸兴犹如凤翔。河清海宴,墨客骚人欣赋咏;百业兴隆,工商士庶喜称觞。投资吴川,翘企增光于故里;结庐江畔,暮年颐养于吾乡!
短赋难书鉴水之源远流长,拙笔何穷吴川之活色生香;胸臆难抒桑梓人文之博大,极目未尽故园万象之辉煌。观当代而歌盛世,怀往事而忆沧桑。上承先贤之沃圃,遥领神韵;下开新锐之风骚,续写华章。
歌曰:南海滔滔兮,润泽芬芳;鉴水泱泱兮,哺育贤良。吾邑悠悠兮,继发新光;众生芸芸兮,福祉无疆。击壤而歌兮,颂梓里之富穰;凤起而蛟腾兮,祝百业共荣昌!
七律·《吴川赋》创作感怀
鉴江东去澹悠悠,两岸人文美不收。万顷碧波滋秀稼,一方沃土育名流。
承先启后开新貌,激浊扬清展壮猷。信史辉煌书弗尽,明珠璀璨耀南州!
己丑初春林济仁撰于深圳仙湖
诗学界前辈点评和赠言赠诗摘录&
章必功先生点评
一般人是不敢写赋的。所以古人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官),今读《吴川赋》,一气而下,深为感佩。难怪古人说,俊才在野。感觉是:文史厚重,文笔练达,一篇好赋,至少我是写不出这样的水准。应该送给吴川人民。唯一的建议是:“濒南海而耸双峰,山风海浪多舒畅;襟三江而带四水,海陬江岸好徜徉!”四句中“多舒畅”,“好徜徉”类今之口语,可斟酌。
2008年12月4日
章必功先生简介:
章必功,1949年11月生,安徽铜陵人。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理论专家,现任深圳大学校长、深圳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先秦两汉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编造)第一卷、第二卷独立执笔人,国家教委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
作者感语:
余觉章教授之评,拿已和余之作相论,推挹太过,非鄙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然章老之言使余深受鼓舞,余后定当努力,以期寸进,切不辜负先生之期望与勉励!
&&&&&&&&&&&&&&&&&&&&&&&
&&&&&&&&&&&&&&&&&&&&&&&&&&&&&&
骆峻峰老师点评
我在颠簸的行车途中读完君发入我手机的《吴川赋》,真乃一气呵成,如车行高速!全赋通畅广阔,气魄豪迈。时或风驰电掣,星光彩霓争辉;时或闲情信步,奇花伟木传情。快哉如歌,美哉如画。壮哉,敢赋前贤之未赋!乐哉,一文载史于自然。此文成尔之大成也。吴川幸也。&&&&&&&&&&&&&&&
骆峻峰先生简介:
骆峻峰先生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后任吴川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书记,吴川市体育局局长等职。骆师为余高中阶段班主任、语文老师。
陈麟昌诗家赠诗
读《吴川赋》感赠林济仁先生
商海遨游三十冬,粤琼创业正昌隆。六经五典君常探,九运三元尔亦融。
处世怀仁铭古训,为人尚德秉家风。吴川一赋堪称颂,赤子情怀众赞崇。
陈麟昌诗家简介:
陈麟昌,吴川市人。1926年生。系中华诗词学会、广东诗词学会、江南诗词学会、海南诗联艺术家协会等会会员,湛江诗社社员,吴川诗社编委。
张志达诗家赠诗
读《吴川赋》暨访林济仁先生(两首)
状元后秀发新声,经世文章赤子情。弱冠承师通易学,英年创业展鹏程。
锦心绣口成佳赋,良玉精金蕴美名。吴地钟灵培俊杰,生花妙笔起雷鸣。
俊才在野古今同,得道全凭面壁功。一器磨成无价宝,吴川此日誉弥隆。
赠林济仁先生并与陈才明骆伟文二君共勉
一赋闻名识斗魁,同耽风雅结陈雷。谦恭奋勉堪为表,俭扑温纯不染埃。
商海扬帆兴伟业,骚坛试笔显奇才。鹏城有幸逢知己,诗句吟成共剪裁。
张志达诗家简介:
张志达,吴川市人,1943年生,大专毕业,原任吴川市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吴川市教育学会理事,吴川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系吴川诗社常务理事,湛江诗社社员,深圳诗词学会、广东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陈业盛诗家赠诗
步张志达科长《赠林济仁先生》原韵
吴川赋好赞声同,不逊藤王阁序功。霞水沧浪笼紫气,人才辈出誉长隆。
陈业盛诗家简介:
陈业盛,吴川市人,业医,系吴川诗社、湛江诗社社员。
陈才明诗家赠诗
读《吴川赋》感赠林济仁诗家
儒商风貌本人豪,鉴水钟灵出凤毛。勘透堪舆兼易典,弘扬唐韵与离骚。
初逢便觉肝肠热,谠论尤欣胆识高。今日有缘成挚友,谈诗说赋乐陶陶。
步和林济仁诗家《吴川赋》创作感怀原韵
琼瑰捧诵兴悠悠,万象雍容一赋收。锦簇花团传律吕,珠联璧合播风流。
山川灵秀钟英杰,时代文明谱壮猷。吾即探骊临鉴水,吟旌浩荡向南州。
陈才明先生简介:
陈才明,阳江市人,1948年生,商人。系阳江市诗社、岭南诗社社员。深圳中华诗词学会、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员会员。
郑庆云社长赠诗(两首)
读《吴川赋》感赠林济仁先生
赋罢吴川泣鬼神,洋洋洒洒壮风云。洛阳纸贵齐夸左,粤海名扬共羡林。
人杰地灵千载仰,物华天宝万民殷。状元故里多奇士,鉴水流长毓后昆。
注(1)夸左,汉《三都赋》作者左思。
步和林济仁诗家《吴川赋》创作感怀原韵
细品佳章韵味悠,人文风物一篇收。挥毫赋就传千载,着墨诗成羡一流。
八斗高才登大雅,一枝独秀展宏猷。弘扬国粹争称颂,锦绣词章誉九州。
郑庆云社长简介
郑庆云,广东吴川人。原任吴川诗社社长,现任吴川诗社名誉社长、吴川市民间文学主席。系湛江诗社名誉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凌世祥科长来信赠言
君胸怀坦荡,平易近人;诗才横溢,学富五车;能歌善赋,是位不可多得的企业家、诗词家,是吴川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你写的《吴川赋》,我拜读好几次,很好!是传世之作,我已贴起来珍藏。
凌世祥科长简介:
凌世祥,广东吴川人,1937年生,吴川市政协委员、文史提案科科长。联合国教科文卫专家成员,获联合国授予“世界首批特殊贡献专家”金色勋章一枚。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吴川诗社副社长,湛江诗社理事,广东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在国内158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14580篇,在国外九个国家发表诗文818篇。著有个人专集45集。诗文曾获广东省和中国鲁迅文学奖。二十九次应邀到各地大专院校讲学,有六首诗选入大专院校作诗歌教材。
林源诗家赠诗
步和林济仁诗家《吴川赋》创作感怀原韵
诵读华章古韵悠,吴川文史在兹收。敲金击玉闻千里,博古通今第一流。
网络传书歌大雅,文坛驰誉展宏猷。霞江自古多才俊,一赋扬名播九州。
林源诗家简介:
林源,广东吴川人,年近古稀。《霞街林氏族谱》副主编,《那界村林氏族谱》主编。
骆伟文诗家赠诗
步林君济仁《吴川赋》七律诗原玉二首
才华横溢意悠悠,秋月春花笔底妆。梅岭香山添锦绣,佳章妙韵赛名流。
文同鉴水连沧海,志比鹍鹏展远猷。一赋修成惊四座,儒商业绩誉南州。
经世华章韵独悠,如诗景物赋中收。光昭文苑频开泰,气壮山河不逐流。
一股浓情传雅韵,满腔热血谱宏猷。标新立异开生面,文彩风流播九州。
骆伟文诗家简介:
骆伟文,吴川市人,1941年生,曾从事教育、建筑技术等工作。系吴川诗社、湛江诗社社员,深圳诗词学会、广东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本文主要资料源于《吴川县志》、《吴川古今诗先》及个别姓氏族谱。
[1]唐虞:唐虞时代。传说中的远古时期。即唐尧、虞舜时代。唐尧是帝喾之子,&&
姓伊祁。尧又称放勋,初封于陶,后又封于唐,所以称陶唐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在位一百年。唐尧年老后,不能亲政,其子丹朱又软弱无能,尧就把帝位传给舜。虞舜,姚姓,名重华。生长于有虞氏部落,因此称虞舜。尧老后,召集各部落首领商议继位者,部落首领们一致推举舜。舜代行国政30年后,尧禅位给舜。舜在位48年,都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于南巡中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北宁远九嶷山郊野)。唐虞时代约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
[2]星分张翼:即二十八宿中之张宿和翼宿。
[3]高凉:高州府原为高凉郡。
[4]鹅岭:即鹅凰嶂,地处阳西县、阳春市、电白县等三县市之交界处,海拨1337米,含双髻(1263米)锅盖(1182米)两大山脉。素有“阳江屋脊”之称。鹅凰嶂巍峨挺拨、层峦叠翠、莽莽苍苍,其石极黑,其水极清,漫步其中犹如在云雾中穿梭。登上鹅凰嶂顶峰,可俯瞰南海。其山脚下,有著名的里坪风光,
那情意绵绵的流水,醉人的山歌小调,古老的水车,犹如世外桃源。
[5]鸡冠、廉化:
鸡冠,鸡冠山,位于广东省高州、信宜两市交界处,海拨1174米,和阿婆髻中(1616米)、银岩(1334米)、鹿湖1627米、大田(1703米)等山同属大雾岭山脉,其中大雾岭顶(1423米)。
廉化,廉江市、化州市。
大雾岭简介:大雾岭地处茂名市北部,离信宜城区38公里,地跨信宜、高州两地。大雾岭由云开山脉以及数十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群山连绵不绝,高耸入云。其中海拔1500以上的山峰就有29座,是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旅游度假、高山疗养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其主峰大田顶,号称粤西第一峰。如果说地势高挺的信宜是粤西的青藏高原,那么大雾岭就是粤西的喜马拉雅山山脉,而海拔1704米的大田顶则是粤西的珠穆朗玛峰了。相传离山顶不远处的东侧有一片平整的大田地,此峰因而得其名。据历代堪舆名家论证,鹅凰嶂及大雾岭山脉乃高郡的风水发源地,由此二岭出脉而尽于吴阳限门,即吴川八景之一的“限门飞雪”景区。
[6]琼雷:琼州(海南省)、雷州市(原海康县)、湛江:湛江市。
[7]双峰:即尖山、丽山二峰。
[8]三江、四水:鉴江、袂花江、梅江。四水:朗韶水,东岸水,西岸水,清湖水。
吴川风水简介
据历代堪舆名家论证,高郡六邑地方干龙有四大水口、三旗山出脉。其中水龙发源有三枝,一名鉴江,
发源有四小溪,一枝朗韶水,一枝东岸水,一枝西岸水,从信宜合水而来,至高州经南盛绕化州抵梅录由限门出海。左一枝源自凤白、那霍、沙琅,由三楷过谭板至梅录与中一条鉴江相会。右一条由西江发源,有二小河,一是大仑水,一是清湖水,合白沙、横石、化州与中一条鉴江相会。以上为水龙是也。
山龙发源有三枝,左一枝脉与阳春交界,南有大海,发自丫髻涩夫马踏,经石径、龙门、热水向水东下吴川,尽于芷寮,此府城龙左枝之大概也。其山挨右一枝脉与广西陵川交界,由鸡笼山过帐,谢仙山分枝,起祖发自桠丫岭,下牛牯岭后到石城转塘掇尽于南三南二。此府城龙右枝也。中二枝即与西宁鸡笼山分枝发脉,由双窖至云潭,经云炉抵官庄、麾丽,经务山尾,由凌草塘出结府城。其干枝下彭村至石鼓抵南城转锡堂抵横岗下长波尽于梅菉河北,此正龙起止之大概也。府龙右傍一枝脉自广西北流分界,发六离岭,由桄榔岭至公岐马蹄再至水围,转六王下尖岗浮梁,尽于化州北岸,此府城龙右傍扶枝之大概也。
[9]茂湛:茂名市,湛江市。
[10]梧山岭遗址:在吴川市长歧镇黎屋村南梧山岭西坡。初步鉴定为距今五千至一万前,知有人类居焉?文物普查队1983年发现,年试掘。遗址面积350多平方米。文化层高1.3米。含大量蚬、螺壳。出土陶器主要是釜、罐,纹饰有绳纹、篮纹。石器。
[11]茂山书院:在梅菉东部博铺村,由晋代王浚创建,距今1700多年。
[12]坊第堂皇:状元林芾南故里在吴阳镇霞街村。现已重建状元坊,林芾南纪念馆。修复“霞街林氏大宗”,“高贤里”牌坊,林召棠故居,古兴隆寺,天后宫等一大批文物古迹,乃粤西地区的旅游胜地。
[13]上将:即李汉魂将军,将军生平见后注。
[14]尖岭:尖山岭,又名特思山,吴川市第一高峰。位于吴川市西部的塘缀镇与湛江市的龙头镇交界处,海拨172米。该山表土1米以下全部是花岗岩,东西面坡度为30度,北面陡峭,南麓延伸约1公里,坡度较缓,约为30度。
吴川旧八景简介
[15]【一】一览凭高:在吴阳中学(为吴川学宫__圣殿所在地)内有一小山,山上长满蓬蒿,山底部周宽六丈,高不到两丈,登上山顶,朝东南可望见大海帆影,于西北可见江流如带,景色迷人。后因吴阳中学扩建新教学楼需而平整。
[16]【二】丽山樵唱:在塘缀镇丽山岭,山幽林密,人多樵牧其间,樵唱牧歌,缭绕山中,远近皆闻。天气晴朗时,歌声传播更远。由40里外的吴阳镇向西北远望,可见此山时而雾锁,时而绿翠青葱。
[17]【三】延华弄月:位于吴川学宫傍,有延华池,延华井。池水清澈可鉴,当月亮正空之时,俯视池水
风光云影,幻成奇观。
[18]【四】极浦渔归:位于吴阳霞街黄李村,始建于南宋年间。它地处江口,常有舟船停泊,渔艇纵横。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来之时,灯光点点,有如繁星满天。昼夜皆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热闹非凡。
[19]【五】文翁耸翠:俗称“渔翁撒网”,位于吴阳文翁岭,高近十米,岭巅四周长满茸茸茅草,岭上往东远眺,即见滔滔南海,蔚蓝无际。西即一望田丘,形如网状,更有带泥丸小丘陵,布列周围,又如网泡,因而得名。为李族始祖李穆公、乡贤李凌云之墓地,千年祭祀,长盛不衰。
[20]【六】东海朝阳:当天将破晓时,一轮如盆红日从彩锦般的波浪中冉冉升起,若浮若沉,水波云彩,五光十色,交辉相映,壮丽非凡,游人如织。
[21]【七】限门飞雪:在吴阳限门海域,乃鉴江出口及通往湛江之内河口与南海交汇处,为吴川乘船到湛江或远洋的必经之道。该海域险狭,水流急湍且两旁有礁石,故称限门。限门海边流沙细白,有时风飞浪卷,如雪花飞舞。有时波涛浪涌,巨浪冲天,蔚为壮观。
[22]【八】通驷垂虹:在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桥名垂虹,是吴阳至梅录的主要通道。因长年有车马来往,故又名通驷桥。桥下水虽不深,但终年不涸且澄如镜,天晴日丽,桥影如虹。
[23]城垣余堞:明代古城墙,在吴阳镇,至今南段及南门尚保持完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金莲庵:在龙泉湾岸上,为状元林召棠读书之地,风景独秀。
[25]龙泉湾:即吴阳镇霞街村白沙湾。过去湾阔而水深,碧波荡漾,蔚蓝无底。江岸青山起伏,支深林翠。江面千帆竞拔,渔船、货船、客船争相泊岸,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蔚然成观。
[26]兴龙寺:即古兴龙寺,在龙泉湾西岸,金莲庵傍。为吴川市著名佛教寺院。
[27]隔塘庙:即梅菉镇隔塘庙,和市政府大门对面,面向梅录湖(梅录大塘),红墙绿瓦,气势雄伟,曾为张炎将军起义及抗日指挥部。据《重修隔塘庙记》载,隔塘庙康王大帝在清朝道光年间曾到北京故宫灭火,后被清帝册封为“敕封诚孚皇广福康皇隔塘鸿恩大帝”。
[28]天后宫:即妈祖庙。据余所知,过去吴川共有妈祖庙数十座,其中较著名的有:乾塘三角窝妈祖庙、吴阳霞街妈祖庙、黄坡妈祖庙、银岭妈祖庙、梅菉妈祖庙、芷寮妈祖庙。
妈祖简介:妈祖姓林,名默,人们昵称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相传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而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据报道,全世界共有二千多座妈祖庙。信众多达数亿。
[29]康王:康王为“宋朝龙捷指挥使康保裔”,在抗金牺牲后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千百年来经无数皇帝敕封,封号众多。吴川乡村九成以上奉康王为会主,故庙名繁杂,难以取舍,只好以忠烈二字冠之。
[30]柳堂古梅:深柳堂,书斋名,为晚清名宦张之洞所题,在吴阳镇李屋巷。古梅乃“深柳堂”主人、著名诗人李材济、李材耀、李材尧兄弟的先祖、晚清秀才李秀彦亲手种植,至今超过一百二十年,为粤西地区绝无仅有的一株百年老梅。梅树高近十类,树径约三十多厘米,树身斜倚,枝条繁密,花朵乳白色,重瓣紧叠,花味香甜,品种属玉蝶型。这株百年老梅虽历经沧桑,但在李家几代人的悉心呵护下,年年花繁叶茂,争芳斗艳。每当古梅迎春盛放之时,吴川乃至湛江市的书画、摄影、园林界的知名人士,以及吴川诗社社员百余人雅集在“深柳堂”的老梅树下,缅怀先贤,抒发豪情;赏梅吟诗,挥毫作画;纵论时局,歌颂盛世!吴阳“梅花诗社”之名乃源于此梅。
[31]圣殿、双峰塔:圣殿,即吴川学宫,在今吴阳中学内。建于元至正九年,由主簿唐必达、教谕吴仲元修建。
双峰塔:该塔座落在吴阳镇塔脚村。乃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吴川县令周应鳌所建。谓之“笔塔凌霄”。又因特思山(俗叫尖山)、丽山远揖塔前,定名“双峰塔”。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高23.15米,第一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高1米,塔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
至于建塔原因,据晚清举人吴宣崇撰写的《重修江阳书院碑记》记述,其中有:“江阳书院者,前明万历二十七年,泰和周公应鳌,谪宰吴川时建也。吴川山水泄于限门,周公用形家言,塔于此。复即其下建书院。所以振兴人文者,厥意甚盛……”由此可见,双峰塔与江阳书院均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当时县令周应鳌(江西吉州泰和人,丙戌进士)接受市民意见,听用堪舆师之言,认为吴川江水自西入县,从限门排泄出大海,此属地气不蓄,人民生活很难富裕起来。于是,周应鳌主持在限门江海交汇处附近建塔一座,用来镇守吴川山水,以促兴人文及经济。之后,又在塔前建江阳书院,兴教化、育人才。
&[32]佳酿:梅鹿液酒、满楼香酒为广东名酒。其中“梅鹿液”是广东四大名酒之一,有“广东茅台”之称,与清远“飞霞液”、顺德“凤城液”并称“广东三液”。“梅鹿液”酒一九八八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金奖,中华文化名酒香港博览会金奖,一九八九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一九九二年被指定省宴会用酒,一九九三年评为广东十佳名酒“金奖”,一九九五年全国第五届白酒评比第四名。“满楼香”酒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定宴会用酒,获得首届香港博览会金奖,是广东省名酒,酒类名牌产品。“
满楼香”酒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定宴会用酒,获得首届香港博览会金奖,是广东省名酒,酒类名牌产品。“梅鹿牌头曲酒”一九八九年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曲酒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广东省最大的曲酒生产基地。
遐尔名扬:大月饼、烂镬炒粉被评为吴川十大名片之一。
由吴川市政府组织发起、经专家教授的最后评选投票和结合公众投票(按照5:5比例)结果,吴川“十大名片”分别是:吴川大月饼、吴川老板、烂镬炒粉、中国塑料鞋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状元故里、中国羽绒之乡、建筑之乡、魅力乡村和吉兆湾风光。
[33]兰屿:霞街林氏始迁祖永公,字长修,号兰屿。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乃九牧长房、端州刺史苇公第十五代孙,监簿上林矩公第七代孙时杰公之子。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由宋“明经”[进士]入任海南儋州学正、琼州府教授。解绶后,为避中原战乱及羡吴阳山川之秀美而由琼入粤,卜居霞街。蕃衍至今,播迁宗支村庄四百多条,人口近二十万。
[34]凌云:李凌云,李屋巷李族始祖,南宋解元、乡贤,为三柏始祖李穆公之长子。李穆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钱山村人。乃北宋乙丑状元,累官工部尚书、山甫公之玄孙。穆公登宋嘉定进士,入粤知龙川,政绩卓著,迁知石龙,政声更著。任满下芷寮买棹泛海北归,因台风海盗阻隔及民攀留不忍去,遂卜居极浦。为谋生计,遂于其地设帐,进士传经,有教无类,粤西弟子负笈从云,生徒数百,誉湖高雷。李凌云高中解元后,恬淡不仕,承父教鞭,重建“极浦亭”,隐居设帐,传播文明。
[35]宋相:南宋左丞相陈宜中,字昊槯,号祯庆,郡庠生、擢太学生、景定壬戌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刑部尚书、内阁左丞相。宋恭帝德祐乙亥年,元军攻江南、近迫临安,陈奉命前往越南借兵,途经吴川时曾造访极浦亭主人并在亭中题诗留念,诗云:“颠风急雨过吴川,
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环宇外,无山堪并首阳巅。岭云起处潮初长,海月高时人未眠,异日北归须记取,平湖尽处一峰圆”。惜陈自吴川匆匆一别后终生杳无音信。
[36]晋将:晋代著名将领王浚将军,(206—286.1.28),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多谋善战,乃西晋著名军事家。因灭吴功勋卓著,拜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后转抚军大将军,加特进。王浚灭吴后,遭到王浑等人的嫉妒。晋武帝听信谗言,责浚“恃功肆意”,“违制昧利,甚失大义”。浚一再上表剖白,无奈功高震主,帝不谅,使浚晚年抑郁不得志,后流寓吴川博铺,遂创建“茂山书院”。
[37]陈惟中:陈惟中,字子敬,吴川吴阳那蒙村人。南宋宝祐四年进士,文昌知县。景炎中,宋端宗迁硇州(今属湛江市郊区),惟中运粮前往,当船队航行至井澳时,元将刘深率兵追袭,张世杰前锋稍却,刘深纵火焚舰,惟中与吴川司户何时、方朝石等人投箸而起,亲冒矢石,俱被创,仍力战,未几天反风,惟中乘上游纵火反功,元兵大败。凯旋时惟中吟诗一首:“忽闻丑虏犯硇州,投箸挥刀杀寇仇,海面火攻鏖战急,反风助我逐强刘!”
[38]欧光宸:(?
~1653年)博铺镇人,出身书香世家,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明崇侦七年(1634年),考授知县,候任期间在家乡茂山书院招聚生徒讲学。对贫苦学生免收学费,生徒日增,文风昌盛。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
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四年(1647年)清兵南下,占领 高、雷、廉、琼各州县,清廷官吏恣意压迫搜刮,强令百姓剃发,
因而群情激愤,民心大变。当时南明吏部侍郎洪天擢授高州军门,招兵往海南拟图恢复。顺治四年四五月间,吴川杨浮八(塘鸡村人)。姚起岩、茂名周冤等数十人,不甘受压迫,投奔海南,以图“反清复明”,他们在同往海南途中,联络信宜、茂名、遂溪、广西各地好汉,准备举事。茂名的李振玺、遂溪的郑良哉。吴川北丹的郑淑真、山口的龙泉剑纷起响应,聚集数千人,开展反清斗争,公推欧光震为“盟主”。先后攻占梅菉及吴川县城吴阳,将清政府的海防同知、知县、巡捕、教官、县丞等尽皆杀掉,并破狱开仓,声威极盛。南明永历帝封授欧光宸为海南盟军道按察司副使。当时,吴川分属两个朝廷,东水属清。西水属明。欧光宸率众集结博铺与清兵相抗,不久,清将汪齐龙因内讧被杀,吴川全县复明。此后,明清进行拉锯战,自顺治四年二月起至顺治十二年正月止(年),吴川8次反复,即4次“归清”,4次“复明”。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属副总兵陈武、参将李云珍发兵攻打化州、吴川,散捉乱抢,十室九空,男女被杀千余人,欧光宸在这次战役中被俘,解至高州城,知府勒索赎金800两银,欧光宸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39]刘承忠:元代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朝末年任江淮指挥使。当时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大旱,
蝗虫成灾,刘承忠率领乡民奋勇灭蝗,蝗虫终被扑灭,为江淮人民立下大功。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刘猛将军”,建庙祭祀。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每年春秋祭祀。
[40]林廷瓛(1454~年)字公器,号南峰,明代吴川县吴阳霞街村人。曾受业于新会陈白沙先生门下。24岁中举人,27岁中弘治庚戌科(1490年)进士。生平勤学守信,淡视功名富贵。初任永嘉县知县、补建昌同知、后升任苏州同知。公为政期间,公正廉明,政绩昭著。每到任上,即颁发新规,精兵简政,重视文教,开拓学宫。并倡率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解除旱患。如遇灾年,则开仓赈济,并严厉革除织造陋规,大大减轻群众负担。故永嘉人民挽留拜送,并建生祠,奉祀追思。其精通理学,深受陈白沙先生器重,曾亲笔赋诗赠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校长培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