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不用 OneNote 而用印象笔记转onenote

观点:其实印象笔记并没有那么全能 - 少数派
观点:其实印象笔记并没有那么全能
观点:其实印象笔记并没有那么全能
很久一段时间以来, 一直以「人类的第二大脑」作为自己的品牌形象,它的 Logo 也是一只大象,来源于国外的俗语「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表达了 Evernote 希望帮助你记住一切的野心。
时间久了,如果你关注印象笔记的微博、微信,或是订阅了它的,你会发现印象笔记几乎无所不能,无论是团队协作、知识管理、习惯养成、时间管理、清单分享,简直样样都能拿下,既能帮您养成早起的习惯,又能帮你记录会议的重点,还能用来分享旅游出行的必备清单……
被神化的印象笔记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几年的使用下来,我们来谈谈印象笔记,对我来说,到底不是什么吧。
最早开始使用印象笔记,大概是在 2010 年,这期间看着国内的用户越来越多,网上有各类的技巧分享,官方也越来越注意面向用户的使用场景教育,甚至国内还出版了好几本讲如何使用印象笔记的实体书。曾经有那么一度,似乎真的觉得印象笔记无所不能,直到自己真的尝试后,才发现多多少少,还是被神化了。至少我试过用印象笔记来做这些事,一点也不美好。
印象笔记作项目管理?
那时候印象笔记倡导生活和工作上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对应一个笔记,在这个笔记里,你可以记录项目的进展,收集项目的各类文件,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在印象笔记里为每一个项目建了一个笔记,老老实实地把所有相关的文件都放在里面,除了笔记外,还有一堆 Word、PowerPoint、Excel、PDF 文档。
免费版本针对单个笔记的最大容量有 25M 的限制,再加上官方鼓励大家把文档都直接丢进去,印象笔记高级版可以支持文档内容搜索,于是还为此开通了一年的高级版本。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项目越来越多,各类零散的文档也越来越多,到最后整个印象笔记的内容体积达到了 4-5 G,在各个平台间的同步是一种痛苦,平时使用的速度和稳定性也直线下降,再加上移动端对附件文档的支持并不友好,整个体验糟透了。
最最关键的是,那些归集成笔记的项目资料,99% 都没有像官方宣传的那样,会被反复用到或回顾,基本上保存到印象笔记后再也没有看过,导致最后它成为了一个网盘一样的存在。
后来官方也不鼓励大家这样使用印象笔记了,那些日子里辛苦整理好的项目笔记,也都被我一一删除。
印象笔记作时间管理?
不要惊讶,我真的见过有人。我一度也为这个做法着迷,当时一心想着如果能尽可能地减少合并不同的工具是一件很「效率」的事情,而刚好,印象笔记那时也很应景地推出了笔记提醒功能,是的,你可以为笔记绑定一个提醒时间。
不要怀疑,我真的这么尝试了。结果不到两个礼拜,我再也没办法坚持下去。虽然初衷是美好的:每一个 To-do,都是一个笔记,不需要在不同的工具间分别查找任务对应的资料,现在它们就是一体的了。只是真正使用时,当你发现新建一个任务是需要新建一个笔记,这个过程一点也不优雅,再加上印象笔记的提醒功能之简陋,以及优先级的缺失,整个笔记最后一片混乱,反而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了。
于是两周后,又重新回到了
+ 印象笔记的组合。
印象笔记作知识管理?
印象笔记作为 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应该是最主流的一个用途了。许多人以笔记本 + 标签体系,号称印象笔记可以打造一个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
从工具这个角度上来说,标签的管理最后无比混乱。事后我一度反思,标签这种体系实际上更适合一个无中心的社区内,不同个体之间创造的内容相互关联,最后方便所有用户的查找和发现。但对于个人来说,标签体系最后要不陷入失控的混乱,要不僵化成和笔记本一样的不灵活。
另一方面,印象笔记本身的结构「笔记夹 - 笔记本 - 笔记」也并不是适合知识管理最好的结构,这点来说,OneNote 反而更适合。再加上印象笔记惨绝人寰的排版和编辑能力,有时候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梳理好层级和逻辑,这一点也并不友好。
而从使用上来说,哪怕最初设想得再美好,最后你会发现 PKM 停留在了收集的阶段,而真正的整理和归纳,实际上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很少有人可以真的做到。于是到了最后,往往变成了 PIM(Personal Infomation Management),用处大减。
还有一件事,很多人一开始会野心勃勃地想,我要用印象笔记来作为我的知识管理工具,于是从各处摘抄保存各类的知识,最后发现无法系统化、结构化。根据我的经验来看,一个人能掌握、精通的领域是有限的,能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如果你希望用印象笔记来帮助你管理你的 IT、金融、体育、健康、建筑、设计等各方面的知识体系,最后一定是失败的,而且不是工具的失败,是大多数人,你能管理的知识领域,两三个是上限了。
印象笔记作团队协作?
事实上,这个也是印象笔记近一两年主推的卖点,将印象笔记打造成工作的中心站点,在这里可以和同事分享资料、演示笔记、沟通交流,印象笔记甚至还推出了基于笔记的群聊功能。
因为我周围没有同事用它来作团队协作,或者说,在我们已经有 、 的情况下,很难想像用印象笔记来群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尤其是移动端,印象笔记的启动时间,大家懂的……
印象笔记到底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如果印象笔记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印象笔记到底是什么?
当然,印象笔记也有很多优点,这篇文章只是分享了这几年来我使用印象笔记的一些心得和反思,你当然可以用它来做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甚至时间管理,这本身都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印象笔记真的是最胜任这个事情的吗?
在我看来,印象笔记最强大的功能和难以超越的优势,是它的搜集。也许以前我会说搜集和捕捉,然而随着印象笔记的日益臃肿,它已经不适合用作刹那间灵感的记录和捕捉了,至少你使用原生客户端的话。但它跨平台的特性,与众多第三方服务的集成,以及强大如 Clip To Evernote 这样的搜集工具,印象笔记仍然是最棒的搜集工具。
所以,我现在是如何使用印象笔记的呢?它其实已经成为了我的中转站。在几乎任何一款主流的互联网服务中,分享到印象笔记都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选项。无论我在用 Pocket 看新闻,还是在用 QQ 浏览器上网,或是用
扫描好一份文件……印象笔记都成为了所有这些服务的统一中转站。再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把所有的记录和文档分散在各个角落,也不用在发现某个值得收藏的内容时,来回在 App 间切换,一切只需要分享到印象笔记,待留之后处理。
所以,得益于印象笔记的生态圈能力之广泛,现在已经形成了「内容源输入 -& 印象笔记 -& 分发至归集地」的模式,每隔一段时间,我才会着手打开印象笔记,把所有收集进来的内容分门别类,如果是知识点,则挑选出最重要的部份高亮;如果是扫描图片,则另存为保存好;如果是思维片断,则试图转化到
中……一切皆有来处,一切皆有归属,印象笔记只是这一切的中转站而已。
所以,我为什么还需要一个集成了群聊、OCR、提醒、标签等等功能的印象笔记?
于是,我转投了 。
分享到微信
【子不语】我不写 App 时都在写什么?搜一搜微信公众号:ZiChat
Email 登录
商务&合作:
投稿&报道:
微信订阅二维码我是如何选择 印象笔记Evernote 和 OneNote 的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83981字,被290人关注,获得了250个喜欢
我是如何选择 印象笔记Evernote 和 OneNote 的
我是如何选择 印象笔记Evernote 和 OneNote 的 聪聪平时不管是在微博微信QQ群简书都可以不少人纠结于这两个笔记软件平台,不得不说这两者都是优秀的笔记服务平台,此文从两者的优缺点分析下我个人的选择,能力有限,如果有误请指正,谢谢!一、使用情况1.使用过一段时间 OneNote ,现在也偶尔用 OneNote 做编辑笔记的工作2.印象笔记Evernote 从2012年开始就一直用来记录生活和工作笔记3.其他的国内产品比如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我也有使用过,但由于不如印象笔记Evernote 和OneNote稳定,所以并没有长期使用下去二、印象笔记Evernote 优点1.同步,印象笔记Evernote 支持主流的移动端和桌面端客户端软件2.编辑,编辑虽然简单,但电脑端移动端编辑的格式统一,当一段文字在桌面端编辑未完成时候,同步后在移动端可以继续编辑,并不受格式的影响3.标签,印象笔记Evernote 支持多级标签显示,可以无限层级显示和整理你的笔记知识4.搜索,印象笔记Evernote 各个客户端都可以搜索到笔记内容、图上的文字、PDF Office等附件内的内容,通过剪藏插件也可以直接在百度/Google上方显示你笔记内搜索相关的笔记内容5.收集,印象笔记Evernote 给各个主流的浏览器都开发了剪藏插件,而且移动端也可以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Evernote6.开放,提供的API,可以围绕印象笔记Evernote 根据不同的需求点做出不错的产品,比如:马克飞象、Matcha 3、Portocode、CloudMagic、Sunrise,IFTTT等等7.共享,印象笔记Evernote 可以用”工作群聊“方式共享笔记本给同事、朋友或家人,大家一起共享编辑和查看笔记本的内容8.还有提醒、演示模式、推荐内容也是非常不错的功能三、印象笔记Evernote 缺点1.编辑,虽然格式统一,但相对于 OneNote 的排版编辑来说,还是弱了些,目前和Office文件配合编辑也存在问题2.多级,目前印象笔记Evernote 只支持(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层级方式3.分享,由于公开链接的关闭,目前印象笔记Evernote 的公开分享不方便4.流量,印象笔记Evernote 免费账户的流量太少5.卡顿,目前的印象笔记Evernote 并不适合存储大量的文件,这个应该和印象笔记Evernote 客户端的优化和所用的存储方式有关四、OneNote 优点1.编辑,OneNote 继承了Office的排版编辑优点(特别是在Win客户端上),任意地方点击即可编辑,和纸质笔记本很相近,并且支持画图2.Office,OneNote 可以很好的和Office套件配合使用,Word的排版、Excel的表格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到 OneNote 查看和编辑3.模板,OneNote 提供丰富的模板功能,可以使用自带的和DIY的模板做笔记,看起来非常的美观、专业4.多级,OneNote 提供多达数十层左右笔记层级,适合分类严谨整理控,可以更好的体现一篇笔记的结构5.图片上的文字,OneNote 可以搜索和直接复制图片上的文字(印象笔记Evernote 可以搜索图上的文字,但不能复制出来)6.Outlook,和Outlook 邮箱系统的搭配,可谓是双剑合璧,真正做到一站式可视化多项目跟踪管控7.标记,可以标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代办事项”、需要做的事等等,配合“标记”搜索使用。8.协作,OneNote 即时协作功能,多种任务协作方式,权限可控(但国内已不能正常访问分享的网页)五、OneNote 缺点1.同步,OneNote 的同步是存在OneDrive中的,服务器不在大陆,同步不稳定也很慢2.统一,强大的编辑,依靠于Office所用的复杂的格式完成的,这也是同步缓慢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当你的笔记很多的时候,同步很久都同步不上去。我个人在 OneNote 上还有很多以前的笔记,至今未完全同步下来,现在只好在网页版看3.平台,OneNote 强大的编辑功能只有在Win客户端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Mac、iOS和Android客户端的表现都不好5.提醒,OneNote 目前并不带提醒功能,不过可以和Outlook 配合使用6.API,OneNote 有开放API,但第三方应用很少六、选择1.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习惯,每个人都有做笔记的需求,只是不同的人习惯不同,有人用纸笔,有人用软件2.了解工具的优缺点,每个产品都有其不同的优点缺点,比如印象笔记Evernote 的优点是同步,OneNote的优点是编辑3.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结合工具的优缺点,就可以找到自己习惯的工具了4.比如我,我个人笔记喜欢简洁的格式和排版,之前用 OneNote 做笔记也是简单的图片编辑,平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多个设备一起使用,而印象笔记Evernote 的同步功能也正是我所需要的,也正是我选择作为主力笔记的重要原因5.不是因为我选择印象笔记Evernote 才用它做笔记的,而是它的功能点正好符合我的需求和习惯七、总结1.已上仅仅是从印象笔记Evernote 和 OneNote 现有的客户端情况分析的2.印象笔记Evernote 今年会主要改进编辑、分享、搜索,这个也是挺赞的;不过OneNote 从版本,并未太大的改进,估计是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期待之后的版本会有大的改进3.OneNote 最初就是设计为单机软件,底层就是为了单机版而设计开发的,借着这几年云笔记的火热,强硬改为云笔记,同步还是用的网盘存储,这也是目前 OneNote 同步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4.印象笔记Evernote 从3.0版本开始就设计为云同步方式,也就是说从底层开始就为了云同步而设计开发的5.没有完美的工具和产品,产品都是在不断的进化和完善中成长的6.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7.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交流印象笔记Evernote使用方法和技巧,最新活动、粉丝故事、问题汇总、大象周边介绍等等。
交流讨论和问题解决社群,http://...
· 7916人关注
专注与社工工作相关的各种效率工具/思维模型的使用方法,如思维工具类(mindmanager、Xmind)、时间管理工具(Doit.im...
· 56人关注
深度使用 iOS,探索 iOS 的边界。
· 26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为什么有的人不用 OneNote 而用印象笔记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的人不用 OneNote 而用印象笔记
提问者采纳
com/question/" target="_blank">http看看下面知乎网友的讨论.zhihu://www:<a href="http://www.zhihu。知乎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14网址导航TECH2IPO/创见
「 等待新的科技故事 」
印象笔记药丸?投奔 OneNote 只差一个好的迁移工具
印象笔记负面消息不断,是时候投奔OneNote了,然而笔记怎么迁移过去?
我们熟悉的那个微软又回来了。从 Win10 市场份额的强势增长到惊艳的硬件产品,再到如日中天的云业务,微软最近可谓风头正盛。原因之一就是微软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生态圈,用户在哪,产品就跟到哪。Office 办公套件都登陆了 iOS 和安卓平台,微软车库项目(Garage Project)首发于非 Windows 平台。 印象笔记药丸? 笔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是因为最近使用印象笔记出现了一些同步问题,我是印象笔记的高级用户,在印象笔记里存在大量有用的信息,甚至这篇文章就是在印象笔记里面码的。 然而,有时候,印象笔记总是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如同步不及时或者出现两条同样的笔记;排版总是会错乱,特别是跨平台编辑的时候。尽管如此,印象笔记仍有数以百万的用户,其中有很多像我这样的重度用户,离开了印象笔记简直不能正常工作。 最近,印象笔记传出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不仅让人担心。1、创始人兼 CEO Phil Libin 今年 7 月宣布离职。2、新任 COO linda kozlowski 任命不到三个月便离职。3、最近,印象笔记在全球范围内关闭了三个办公室。 传出这些消息并不意味着印象笔记走上了末路,但是在最近一次会议上,我一条很重要的笔记迟迟不能同步到手机上,然而再结合最近这些新闻,我想,是时候给 OneNote 一次机会了。OneNote 功能愈加全面,取代印象笔记指日可待
相比于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三大件来讲,OneNote 是 Office 办公套件中不起眼的一个产品。作为一款记笔记和手机信息的工具,OneNote 已经有了很多印象笔记的特征。几年前,我曾试用过 OneNote。当时,OneNote 还没有云端同步功能,现在一应俱全,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获取笔记成为可能。已经有部分印象笔记用户迁移到了 OneNote。OneNote 可以免费下载,试用不是难事,然而 OneNote 现在还不能吸引我这样的重度用户。笔者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尝试不同的软件,最终选择表现最佳,最适合自己的。 目前,笔者在印象笔记存储了 1 万 + 条笔记,如果我要转移到 OneNote 上,我希望这些笔记能够完整、有序地迁移过去,能够成功迁移决定我是否投向 OneNote 的怀抱。 笔记迁移成阻碍
目前,微软尚未提供任何印象笔记导入 OneNote 的工具,但有一款名为
的第三方工具可用,我决定试一试。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在虚拟机上安装印象笔记和 OneNote,断网,然后开始迁移。 然而在安装 OneNote 这一步我就卡住了。进入 Onenote 官网,点击下载,下载完成后运行,系统告诉我该软件不支持 64 位 Windows 系统。然后找了好久,终于在一个隐蔽的角落找到了 64 位版本的。微软为什么不直接提供提供两个下载练链接?或者点击下载的时候,让用户选择 32 位和 64 位的?这是艰难的安装过程,用的时候也不省心。 使用微软的服务,一个微软的账户是必备的。然而我使用 Office 365 的微软账号去登陆 OneNote 时候,系统提示该账号不存在。最后,我只得新注册一个账号。最终的的迁移测试也不了了之,我对这款第三方工具的安全性没底,万一这款工具突然删除了我所有的笔记或者将笔记发送给其他人,我可不想冒这个风险。 这就是微软的机会。也许 OneNote 是比印象笔记更好的一款工具,而且微软公司肯定比印象笔记更加可靠(印象笔记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如果微软能实现笔记无缝迁移,开发出一套可靠、安全、快速、高效的迁移工具,那么 OneNote 就有很大的优势。就笔者本身来讲,如果微软真的提供了这样一款工具,那我绝对会考虑迁移过去,而印象笔记则要想想公司的未来了。 文章来源: 由 TECH2IPO / 创见 陈刚编译 首发于创见科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后参与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象笔记 onenote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