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地区产的条帚形容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去衡水玩,看到那边的条帚和我们这不一样,很结

[风俗] 开城——我的摇篮(五)【季群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6贴子:
[风俗] 开城——我的摇篮(五)
五、上学的那些事
那年的秋季我已七岁,该上学了。那时镇上没有幼儿园,入学前我们基本上是“散养”的,没受过什么学年前教育,不过入学考试很简单,就是从一数到一百,在父母的临时突击下我算勉强过关。
开城小学在河东,校园在那个年月还算是整洁、漂亮的。道路是用石子或碎砖铺就,走道两旁尽是矮矮的冬青树,间或有些大树;教室是清一色的平房,白墙灰瓦;只是木制的窗扇时常歪斜着,窗玻璃也常常无辜的被打碎,冬天只能用箱壳纸或报纸遮挡;教室的地面就是自然土夯实而成的,时间久了便坑坑洼洼。学校有个不小的操场,操场的北边坐北朝南还有一个大的土台子,上面有一根高耸的旗杆,——每周都要在这里举行升国旗仪式。
用现在的话说,我开窍得比较晚。刚上学的那会儿只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上学是干什么,不知道,整天以玩为主。大约一个星期就要用掉一支铅笔(大部分是找不到);笔端带橡皮的铅笔一两天橡皮就被咬掉了,销铅笔没了小刀就用牙咬;书一学期各要两本。说来奇怪,新学期领的书,不到两个月,前后几页就没了,只剩中间一点,父亲只得再到镇上新华书店卖两本新的,可到学期终了仍剩中间一点,且所有的拐角都是卷起的,映象中整个书都是卷的,好象书包里背的就是两个卷筒。
刚进校门还有点怕,上课时老师说小同学们把手背到后面,大家规规矩矩把腰挺直,手背到后面。记得头两天就怕排队,老师说站队不要东张西望,要向前看,我就把眼睛盯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因为距离太近,看得眼发胀,头发晕——过几天就不这样傻了。 扫地是各小组轮班值日的。下课铃声一响,同学大多跑了,我们值日扫地的必需留下干活。那时我们的教室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地下的灰特别重。先要把板凳一个一个架到桌子上,然后端着脸盆洒水,洒过水再扫地,尽管如此仍时常灰尘蔽日。第二年,就晓得投机取巧了,大一点的同学教我们不要死劲扫,只要用笤帚在地下轻轻的划拉,留下笤帚印子就成了。我们如法炮制,果然既能通过检查验收,又不灰尘弥漫了。这项技术后来在家里扫地时也经常运用,是否被姐姐发现过已记不得了。干完活后,我们还要拿着条帚疙瘩围着桌子追逐一番才回家。而此时的我们虽然头发和鼻孔都是白的,红领巾也已歪道后面去了,像个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但仍兴高采烈的扛着条帚疙瘩回家了!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搞文艺汇演,各班都要准备,我们班排了几个节目记不得了,只记得我参加了两个节目:一个大合唱,一个是小表演——拔萝卜。每天下午放学了还得留下来排练,这是我最不情愿的,因为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已分成了两边,放学就要去“打仗”,那是每天最快乐的时刻。被留下来就无法“参战”了,时常担心我们那一边是不是被打败了。有一天终于憋不住了,没等老师来就偷偷溜走了。第二天等待我的自然是批评——大概是在黑板前站了一会。自那以后就老实了。
拔萝卜节目寓意是挺好的,显示团结就是力量。兔子、山羊、狐狸、小狗、小猫一个两个上来拔不动,都来了就拔起来了。开始时我的角色是小动物,戴的好像是小羊的面具,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改成“萝卜”了。排练时是蹲在地下手里握着绿色的布,给小动物们拽,到最后一个小动物上来就慢慢站起来,以示萝卜被拔起。演出时是蹲在纸糊的“萝卜”里,只有一个小洞看到外面,难受极了。那时我还没有加入少先队员,但合唱时必须要戴红领巾,妈妈只得将堂哥金宝一条缺了拐角的红领巾借来结在我脖子上,神气十足地上台了。演出那天,家长们都到了,还有许多看热闹的,操场上人山人海。演出的情况已经记不得了,唯一有映像的是站在台上,看到台下全是人头。
那时候全国都在学雷锋,社会风气真的是很好,高年级的同学经常做好人好事。还常有人拿着铅笔头来问我们是谁丢了,要物归原主;我也有过拾到一分钱交给老师受到老师表扬的经历。有一次,上学的路上,我的鞋带断了,结不起来,就随手就仍了,没走几步,后面一个大一点的同学撵上我,拿着我扔掉的鞋带说;“你的鞋带丢了”。我只好接过来,说一声老师常关照的话“谢谢”!
我们的班主任是个很年轻的女教师,大概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她为我们这些小淘气们烦了不少神,记得有一次校长给我们训话,她躲在柱子后面哭,估计我们太不像话了,否则不会叫校长来训话。但我直到现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做什么出格的事。当时只觉得好玩——老师也会哭鼻子。
第二年秋季,正常情况下我应上二年级,可老师和家长一商量以为我还是留一级比较好,因为我还是稀里糊涂,没开窍。三伯家金兰姐姐和我是一个年级的,成绩不比我好那去,因为她不愿留级,还哭了鼻子。她升级了,我留下来了。无所谓,没感觉!用现在的话说:心态好! 留级确实应该的,别看语文课本的所有课文都能从头背到尾,一字不落。但若从中间抽几个字叫我认,就露馅了。父亲说我是“练歌句子”。算术成绩比语文还差,记得经常下午放学扫地时被老师叫去重做。反正我的印象中在开城上学的一年多,几乎没受到老师的表扬,更没当过“领导”。 六、“文革”碎片 第二个一年级找到一点感觉了,可惜开学不久随着“文化大革命”到来,我和姐姐在开城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也就此结束了。 多少年后,我常想: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我们不下放回老家,就在开城循序渐进的接受教育,我们的命运又将会怎样呢? 然而“如果”是不存在的,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命运联在一起的,那是个疯狂的年代,发生的事情令人眼花缭乱,我的有限记忆里都是些碎片...... 先是学校有点不对劲,新学期一开始就不怎么上课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了作业,也没有了约束,是很开心的!讨厌的是天天开会,但又不知道大人们在说些什么。不久就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老师要我们也写,我们不知道写什么,老师讲了一堆话就听懂了一句:你们认为哪个老师不好就写他。我突然想到我们的体育老师,一次我在一间屋子里看高年级的同学打乒乓球,显然孩子们是有吵闹的,体育老师房间就在隔壁,他气呼呼的跑过来,撵我们走。记得体育老师是个高个子,很壮实,也很凶,看他来了,打球的和看球的都一哄而散,我跑得慢,一只手还扶在门框上,他就将门一带,夹住了我的手,小手立马就乌紫还出血了,那可能是我有记忆以来最疼的一次了,我蹲在地上大哭。老师是不是带我到什么地方处理了一下已经不记得了,反正那时最恨的就是这个老师。素材是有了,可我不知道怎么写,毛笔也从来没拿过,也就不了了之了。
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看大字报,都是白纸黑字,还有漫画,贴得到处都是,也有挂在绳子上的,漫天飞舞。大多是高年级同学写的。堂哥金宝那时应该在读五、六年级了,我看到他的一张大字报,至今还记得,标题是那个年代最通用时髦的,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前几年我和大哥提起这个事,他只冲我”嘿嘿“一笑,估计早已忘却。
气氛越来越不对劲了,街上到处贴的是五颜六色的标语,上面的字大都不认识。大会堂开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的,不时的人被拉上台去批斗。街上十分的热闹,时而锣鼓喧天,时而歌声嘹亮,偶尔还有从外地来的身着黄军装、头戴黄军帽、身挎黄背包、袖挽红袖章的男女青年对着围观的人群在情绪激动的说些什么;供销社、银行等单位的牌子都被“红卫兵”改写了——所有“无为”两字都该成了“有为”。区政府的牌子改写成:“有为县开城区革命委员会”
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家,在院子门口就见到一个戴着红袖章的人出来,手里拎着我家的“瓷鼓”,跨出门槛就随手一甩,将瓷鼓摔到地下,四散的瓷片在斜阳的照射下发出熠熠的光。我惊呆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走进院子一看,见家家都有几个戴着红袖章的陌生人,在到处翻东西,有的手里还拿着棍子。而这几家的大人和小孩都站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翻箱倒柜。 我们家的“瓷鼓”原是外婆家的,是一对,这一只作为妈妈妈的陪嫁来到我家。它扁形,圆口,中间凸起,形状像鼓,所以就形象的叫它瓷鼓。在瓷鼓白而光滑的外壁上还印有一幅水墨画:柳树下,一个小孩趴在一头水牛的背上,栩栩如生。“红卫兵”们走后,我蹲到地下,试图将它拼起来,但无论如何都是徒劳的。
我真的很心疼那只“瓷鼓”,它是妈妈盛红糖的物件,我和弟、妹时常能从里面挖上一勺红糖品尝,如今摔掉了,我不知道红糖又会放到什么地方。 七、离开开城的日子
这一年的九月,父亲被抽到外地搞“贫宣对”已有好一段时间了,什么时候能回来还不知道,而我们在开城也已无学可上、无书可读了,于是父母决定搬回老家。 秋天的永安河是静谧的,清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雾,大大小小的船只仍和往常一样排列在河边。河边仍然是热闹的,人们照常上船、下船、搬运东西,照样的汲水、洗衣服,而桥面和桥头的集市已开始熙熙攘攘了……。
我们都上了船,撑船的师傅用竹篙轻轻点了一下石阶,船缓缓离了岸,船桨有节奏的拍打着河水,船头把平静的河面犁开,水的波纹向船的两边散去,大桥渐渐的远离我们,送行人们的身影也慢慢的模糊了……。对一个小孩来说搬家是兴奋的,划船也是新鲜的,但我还是感觉一些异样,仰着头问妈妈:“我们还回来吗”?妈妈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 家是搬了,人也离开了,但我的思念和牵挂却永远的丢在那里!小的时候感触不很深,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家的时间越久,对那块地方的牵挂也是越来越浓烈。可能如妈妈所说:人的胞衣丢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家的缘故吧。 离开开城后的十年间,我们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搬了好几次家,但时常都惦记着那块地方。十几年里仅去了两次,一次是搬走后的第二年,另一次是到外地上学时的匆匆路过。以后的几十年里求学、工作、结婚、生子,成了远离故土的游子,每次回老家也都来去匆匆,虽偶尔有去开城看看的念头,但都被凡是所累而不能成行。
多少年后的一个夏季,当我再次来到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时,眼前所见已不是我梦里的开城了,少部分似曾相识,大部分已面目全非! 河西老街的模样还在,两边的房子大都依旧,鳞次栉比的山墙之间已缠满了各色电线,街面上行人稀少,几只鸡在垃圾中寻找着食物。老铺面的门板仍然保留着,站店的老人和妇女坐在凳子上打着瞌睡。记载着开城历史的青石板路却被莫名其妙的糊上的水泥。路是平了,历史却模糊了! 河东街两边的房子多起来了,也高起来了,记忆中的大会堂、合作社、商店、新华书店、信用社、区政府、饭店,澡堂等大都不知所址,有的残留有外壳,有的仅剩招牌,唯有小学还在原来的位置,大门已不是记忆中的了。整个河东就像个大工地,到处在拆、在建。商铺的摊位几乎摆到了街的中心,货车、轿车、三轮车、电动车、行人相互穿插,欣欣向荣却又拥挤无序。
大桥还在原来的位置,桥墩实了,桥面宽了,栏杆也稳固了,桥面上的大石板早已换成水泥桥面,偌大的货车也可以在桥上安然行驶。桥面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西瓜皮、塑料袋随处可见。 桥下的永安河还是由北向南静静的流淌着,可能是季节的缘故,河水很浅,依稀能见到水草在水下荡漾,不知道螺丝、河蚌们是否还生活着这里。岸旁也还零零散散的停着几只船,而这些船早就没有了桅杆和桨,取而代之的是船后的马达;简易的卸砂设备张牙舞爪的靠在岸边;沿河两岸几乎就成了垃圾场,在纸屑、菜叶、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以及倒下的枯树枝间,偶尔还能见到几陇青的菜。伸向河边的是已经起壳掉拐的水泥石阶,往日青石板的光滑已不复存在,而洗衣服的妇女几乎是被包围在浮草中,几只鸭子艰难地穿梭在漂浮物中寻找着它们的食物——显然现在的永安河水是不能直接饮用了。
河西南后街是我们在开城最后居住也是印象最深的地方,儿时的家、天井院子、门楼前的空场地都已荡然无成,取而代之的是高低错落、任意排列的小楼房;大水塘已变成了小水沟,沟里的杂草长得十分茂盛,与岸边的垃圾连城一片。塘边的大柳树早没了踪迹;水塘那边的农田依稀还有些,但已小了很多。
这就是我梦里的开城吗?
于是我不得不带着对现实的遗憾而离开,但回来后每每梦见的还是那块地方,不久,就又带着梦里的虚幻去了,然后又是遗憾的离开……。近几年,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这虚幻与现实中穿梭一次!
每当我一个人徜徉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上,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总有一种奇怪的自我认同感。虽然这街上已找不到一张我熟悉的面孔,但就像那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一样,尽管几十年没见,只要在车站一见还是一眼就能认出的。这里的许多地方尽管已面目全非了,但我还能想起她原来的样子,还能勾起我儿时的情怀。
是的,开城每年都在变化——河东的楼房越盖越多,河西的老房子却是越来越少;河东是商铺林立,河西却是残垣断壁。我担心:用不了多久开城镇的悠久历史就只能在地方志书或我们这些思乡人的照片里才能看见了!
诚然,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总不能让开城人还拖着辫子,推着独轮板车走在青石板路上吧!
我为开城现在的富足与繁荣而骄傲,为人们的良好精神状态而欢欣!唯感缺憾的是:开城人在建设新镇、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没有保护好他们的历史与文化,丢掉了静谧、整洁和温馨,取而代之以喧闹、脏乱和拥挤——这不仅是开城,在我们曾经居住过其他小镇也大都如此,难道这是现代城镇化建设所不可避免的吗?难道就不能处理好建设与保护,发展与传承的关系吗?
开城——我的摇篮,我希望你在国家变革的大潮中越变越好!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一个女人的史诗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2k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6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一个女人的史诗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一个女人的史诗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5:47:3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此文档不支持下载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一个女人的史诗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事薯片和以前不一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