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所纯水站到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所低温综合楼多远

请问纯水和等离子水是一个概念吗?_百度知道
请问纯水和等离子水是一个概念吗?
谢谢各位的回答。能具体的说说用途和制备方法吗?
1,可以得到去离子水,一般导电度大于1M欧姆3、原水——砂过滤——活性炭过滤——软化——反渗透RO——阳床——阴床——混床——抛光混床、原水——砂过滤——活性炭过滤——软化——反渗透RO纯水根据纯度的不同分好几个级别,一般导电度小于20us2,可以得到纯水。如,可以得到超纯水,可以得到RO水、原水——砂过滤——活性炭过滤——软化——反渗透RO——阳床——阴床——混床,一般导电度大于10M欧姆4、原水——砂过滤——活性炭过滤——软化——反渗透RO——阳床——阴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而等离子矿物质水,不要喝纯水,而是要和等离子矿物质水不是的,能满足人的多种元素的需要。纯净水不能满足人的身体需求,平时喝的时候
不是,纯净水是自然水经过处理面得到不含矿物质、及其它杂物的纯水,等离子水是经过磁化后得到等离子水。
NO,纯水几乎没有矿物质离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纯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产品名称:大气低温等离子体炬
产品规格:----
包装说明:----
价格说明:面议
产品数量:----
发布日期:
公司名称:
经营模式:生产型
联系方式:
留言询价:
&大气低温等离子体炬- CTD-2000F
大气低温等离子体炬处理系统&的 详 细 说 明
CTD-2000F大气低温等离子体炬处理系统在电路设计上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MCU)使设备实现了全软件控制。设备使用简单,安全可靠,全自动保护,一键式操作。主要技术指标1.用途:印刷、涂覆、胶结、粘贴和材料表面的亲水改性;2.输出功率:1000VA3.主机尺寸:250(W)×200(H)×360(D)mm;4.主机重量:12kg;5.处理宽度:60~80mm;6.电源:AC220V(±10%)7.环境:&8.温度: -10℃~+40℃9.相对湿度: 20%~80%10.大气压力: 86~106Kpa保护特性:过热保护、喷枪无风源保护、喷枪失效保护、喷枪高压开路、短路保护、喷枪和主机起火保护。主要应用领域: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汽车保险杠、安全气囊等各种ABS、PC材料的客体喷涂前的表面预处理。
本公司还供应上述产品的同类产品:等离子
苏曼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南京低温等离子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选南京“321-2”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和“千百十”高科技企业计划,是南京科技创新200强。通过“ISO-9002”认证和欧洲“CE”安全认证。苏曼公司是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和研究生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
苏曼的“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处理系统”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南京市创新基金立项、江宁区高新项目立项。“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处理系统”的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突破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工业处理方面的各种技术瓶颈,达到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有效适用、处理广谱、多种系列的先进水平。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经过区、市、省和国家四级立项的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处理项目。
苏曼公司在低温等离子体工程应用领域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涵盖面最宽,应用研究最深的公司。苏曼公司的低温等离子体工程应用研发中心的领地拥有5500平方米,生产领地拥有13000平方米。苏曼的低温等离子体实验室是中国的唯一开放实验室。为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公司提供了参观、交流和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科学环境。并提供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方面的技术咨询、实验方案和产品设计及科研和生产的完整解决方案。
苏曼公司长期致力于低温等离子体理论、技术和工业应用的研究和产品的研发。苏曼公司成熟的掌握了直流、中频、射频、微波在低气压和大气压下以辉光放电、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电弧放电的方式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技术。并将谐振技术、频率合成技术、脉宽调制技术、微程序控制技术、模糊控制算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等现代先进电子技术融合在各类低温等离子体系列产品之中。使苏曼公司推出的相关PLASMA产品实现了电路数字化、软件模糊化、结构模块化、产品系列化。各种PLASMA和CORONA设备在技术、应用、体积、效率、功率、可靠性、外观、可操作性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系列化、价格和易用性方面更具中国特色。
苏曼公司创建的科罗纳实验室(CORONA Lab.)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具技术实力和影响力的低温等离子体工程应用研究中心,是中国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研发基地。科研成果和专利有60多项。已经推出了十几个系列的Plasma、Corona和Ultrasonic产品。这些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环境工程、汽车制造、光电子、医疗设备、消费电子制造领域。并在包装印刷、纺织产品、塑料制品、汽车配件制造、消费电子设备制造、计算机和手机制造、生物材料、卫生材料、医疗器皿、杀菌消毒、环保设备、石油天然气管道、供暖管道、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广泛使用。成功的推动了中国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发展。
另外,科罗纳实验室为国内外10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研制、设计和提供了各种用于物理、化学、环保、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无线电、微纳机械、能源、流体力学等科学技术领域的各种类型的常压或低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反应堆和低温等离子体实验电源。并在等离子体尘埃、晶体、材料合成、表面处理、表面改性、医学生物、微米纳米、化工、环保、表面聚合、表面接枝、金属渗氮、冶金、表面催化、化学合成和气、液、固态物质的处理等技术中都有对应的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实验装置和系统方案。
科罗纳实验室目前正在开展大气压辉光放电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废气和雾霾处理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低温等离子杀菌消毒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小环境空气净化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美容和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的研究。其成果和部分阶段性的成果已经在工业和国防相关领域获得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新品快播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
阳光企业。
&行业目录导航: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_百度百科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1978年成立的,位于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经过多年努力,该所形成了以等离子体物理和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离子束生物工程、强磁场科学和技术、应用等离子体研究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格局。承担着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计委、国家基金委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是中国主要的核聚变研究基地。经过30年的发展,等离子体所在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欧、美、日、俄、澳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和“世界实验室聚变研究中心”,是国际受控热核聚变计划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单位之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室师资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等离子体所设有12个研究室、2个中心、2个职能管理部门和4个高科技公司。截至2012年底,在职职工627人。拥有4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研究生近千人,目前在读研究生400多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项目
该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HT—6B、HT—6M托卡马装置和中国第一HT—7装置,建成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了总功率达20万千瓦交直流脉冲电源系统,建成了兆瓦级的波加热系统和兆瓦级的低杂波驱动电流系统,建成了中国场强最高的20万高斯混合磁体和中国最大规模的低温液氮液氦系统,建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该所多年来获得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国家及院部级重要科研成果奖50多项。1994年建成的HT—7装置是中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它的建设使中国成为继俄、法、日之后第4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近几年突出的运行和实验成果,标志着中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表明该所已具备设计、研制和运行超导托卡马装置的能力。
该所承担建设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HT—7U大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
装置建设——工程总体设计已经完成,技术准备、工程预研正全面展开。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可开展先进聚变反应堆的前沿性、探索性研究,为未来稳态、先进聚变反应堆奠定工程技术和物理基础,必将使中国核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为人类最终利用核聚变能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该所承担的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能源领域聚变—裂变混合堆专题,对利用混合堆生产核燃料,处理核废料,努力开拓聚变能的早期应用途径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引起国际聚变界广泛关注。
该所承担的国家计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离子束生物工程,首创低能离子生物育种技术,发展成为新的交叉学科——低能离子生物学。在农业、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授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在“九五”期间继续承担国家计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
该所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建所以来先后派遣200多名科技人员到世界一些主要的核聚变实验室访问学习,培养了一批走上国际舞台、能与各国核聚变研究室进行合作研究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在设备方面得到国际上的广泛支持。该所与美、日、俄、欧盟等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多项国际合作研究,多次成功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是世界实验室的核聚变研究中心,第三世界科学院优秀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方向
高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工程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
等子体物理应用
太阳能材料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自2003年以来,研究室积极调整研究方向,致力于在资源、环境、新材料等国家需要迫切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域开展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工作。全室拥有科研人员24人,、16人。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开展的课题
1, 高功率等离子体煤裂解研究
2,环境与放射化学研究
3, 等离子体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研究
4, 等离子体接枝制备离子交换膜研究
5, 等离子体氯化技术研究
6,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研究
7, 等离子体制备超纯高温合金粉末研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装置真空室
研究领域:
装置工程协同设计
工程计算与模拟
动态仿真与装配
光机电一体化设计
研究室简介装置总体研究室成立于1997年,主要负责等
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装置相关设计研究,是一个与国内
外多家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的交叉学科研究室,主要从事工程设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计研究、电磁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方面工作。承担着EAST内部部件改造及GSI和ITER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装置总体研究室是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装置总体设计研究室为龙头和依托,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协作建立的工程设计与分析的课题组,主要从事工程设计研究与电磁分析和计算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两大领域即工程设计领域(托卡马克装置主机设计包括主机总装程序设计、极向场优化设计、纵场模型磁体的设计、CICC导体的设计、真空室设计、冷屏设计及外真空室杜瓦的机构设计等)和电磁分析领域(包括极向场的优化计算、装置结构的力学分析、热学分析、电磁学分析、稳定性分析以及装置的技术诊断等方面)。
目前主要科研人员——包括研究员/教授/博导9人,副研究员/高工4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余人。曾多次应邀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在国际相关专业领域已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研究室培养出的博士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几乎所有的科研骨干都在欧洲、日本、美国等著名研究中心或大学做过高级访问学者。我室总经理被推选为亚洲等离子体协会执行理事,在国际上首倡和组织了IAEA TCM 0H SSO系列国际会议,多次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组委会和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近年来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内研究单位的横向合作项目等。更是承担了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EAST装置主机的工程设计工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总体设计,使中国核聚变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软件及数据库平台——等离子体所一室利用拥有多学科人才、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和长期的中科院基础研究经费支持的优势条件,已发展一系列大型专业工程设计软件,例如主要用于二维图形设计工作的AUTOCAD,三维工程图设计及组装工作的CATIA,具有强大分析和计算功能的ANSOFT及ANSYS软件以及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的ⅥSUAL FORTRAN。
实验室――目前有以下实验室:材料性能及工况检测室,低温绝缘子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理论研究室
研究领域:
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
离子束农业生物技术
辐射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贡献
建所以来,等离子体所承担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和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重要成果105项。等离子体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建设了常规磁体托卡马克装置HT-6B和HT-6M及中国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又在等离子体所自主建成,EAST成功建设被国际聚变界评价为:“是全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全世界聚变能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该重大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入选为2006“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等离子体所在与高温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及工程研究密切相关的等离子体理论与实验、反应堆技术、大功率电源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技术、高真空技术、低温制冷技术、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技术、特种材料技术、大型微波加热及电流驱动等学科的研究成绩斐然,积聚了学科不一的综合人才队伍。已建成的多套等离子体物理诊断系统、2兆瓦波加热系统、2兆瓦波驱动电流系统、总功率达20万千瓦的交直流脉冲电源系统、110千伏变电站、中国最大的2千瓦制冷系统、超高真空系统、20万高斯稳态混合磁体、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大型超导磁体生产和测试系统等先进设施,构建成全面系统的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工程及技术研发的先进平台。
离子束生物学工程是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开创的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的新的研究领域,现已形成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分支——离子束生物工程学。该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低能离子辐射对进化和健康的影响,基于离子束和单离子束细胞精确定位照射平台,研究离子束、射线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理。目前,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己在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环境健康等领域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并成为这一领域的“leading team”。
太阳能材料与工程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光电功能材料和高分子结晶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太阳能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纲要要求,等离子体所确立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作用的高新技术成果。
等离子体所编辑出版的《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内等离子体专业唯一的英文版学术期刊,已被SCI、SA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
基本情况为了在近堆芯的高参数条件下研究等离子体的稳态和先进运行,深入探索实现聚变能源的工程、物理问题,等离子体所在成功建设中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的基础上,提出了“HT-7U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建设”计划。为使国内外专家易于发音、便于记忆同时又有确切的科学含义,项目的名称在2003年10月正式由HT-7U改为EAST。EAST由实验“Experimental”、先进“Advanced”、超导“Superconducting”、托卡马克“Tokamak”四个单词首字母拼写而成,它的中文意思是“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同时具有“东方”的含意。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EAST装置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其主要技术特点和指标是:16个大型“D”形超导纵场磁体将产生纵场强度 BT = 3.5 T ;12个大型极向场超导磁体可以提供磁通变化 ΔФ ≥ 10 伏秒;通过这些极向场超导磁体,将能产生 ≥ 100万安培的等离子体电流;持续时间将达到1000秒,在高功率加热下温度将超过一亿度。
EAST装置的主机部分高11米,直径8米,重400吨,由超高真空室、纵场线圈、极向场线圈、内外冷屏、外真空杜瓦、支撑系统等六大部件组成。其实验运行需要有大规模低温氦制冷、大型高功率脉冲电源及其回路、大型超导体测试、大型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兆瓦级低杂波电流驱动和射频波加热、大型超高真空、以及多种先进诊断测量等系统支撑。学科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许多关键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经验借鉴。特别是EAST运行需要超大电流、、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等极限环境,从芯部上亿度高温到线圈中零下269度低温,给装置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材料方面提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
EAST的建造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而且具有会改善等离子体约束状况的大拉长非圆截面的等离子体位形,它的建成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这种类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使中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在装置建成后的10-15年期间,能在装置上对建造稳态先进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堆的前沿性物理问题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并使中国在人类开发清洁而又无限的核聚变能的领域内做出自己应有的重大贡献。
EAST的大小半径虽然只有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即ITER)的1/3和1/4(右图为ITER示意图),但位形与ITER相似且更加灵活 ,而且将比ITER早10-15年投入运行。EAST是一个近堆芯高参数和稳态先进等离子体运行科学问题的重要实验平台,它将是在ITER之前国际上最重要的稳态偏滤器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基地。
建设目标EAST 是基于上世纪末托卡马克最新成果而设计的,它的目标就是针对近堆芯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的科学和工程问题。作为HT-7的下一代升级装置,EAST装置不仅规模更大,其独有的非圆截面、全超导及主动冷却内部结构三大特性,将更有利于探索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其工程建设和物理研究可为ITER项目的建设提供直接经验。EAST将是未来十年唯一能为ITER提供长脉冲稳态先进运行高参数非圆等离子体平台的实验装置,将会在发展稳态高性能等离子体物理的科学研究计划中处于世界前沿地位,进而为支持ITER和聚变能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HT-7项目
基本情况:(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Tokamak来源于环形、真空室、磁、线圈。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通电时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建成超导托卡马克,使得磁约束位形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超导托卡马克被公认为是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中国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1994年通过国际合作成功研制出HT-7超导托卡马克,这是一个可产生长脉冲高温等离子体的中型聚变研究装置。它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继俄、日、法之后第四个拥有该类装置的国家,从此为中国的聚变事业全面走向国际舞台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经过十多年来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取得许多创新成果。
装置总目标建立一种自洽的、可行的、具体的先进托卡马克运行模式的科学基础为主要目标,研究等离子体在稳态、高参数、高约束条件下稳定性、输运、壁的平衡等方面的物理问题,探索适合先进核聚变反应堆的运行模式,为建成的大型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探索先进的运行模式和物理基础,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超导托卡马克稳态运行能力的磁约束聚变的年轻队伍。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现任领导
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诊断和实验研究,在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中获系列重大成果。
主要科研工作及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诊断和物理实验。包括:1、诊断发展:光谱测量:10多套。辐射测量:SX-XUV、AXUV阵列。边界探针:两套,多种位型。电磁测量:整套(HT-7正在研制)。能谱阵列:HX两套,SX单道(多道在研)。HT-7U诊断初步方案和布局。2、物理研究:杂质行为:杂质输运、涨落、再循环。约束输运:HT-6M边界OH加热、 HT-7 IBW约束改善、波波协同、壁处理前后。边界行为:湍流机制、Zonal流。粒子再循环:谱形分析、再循环机制。与壁相互作用:杂质抑制、边界条件。[1]
发表论文超过50篇。
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大事记
EAST超导托卡马克大事记
1997年 项目被中央科技领导小组批准;
1998年7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项目建议书;
1998年12月 受国家计委委托科学院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9年10月 受国家计委委托科学院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
2000年10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年R&D,加工,测试,组装,05年底完成第一阶段总装;
2006年 工程调试和实验运行(总共三次);
u2-3月:成功进行了首次工程调试;
u4-7月:完成内部部件安装和真空室最后封焊;
u8-10月:成功进行第二次工程调试和首轮正式放电实验;
其中,9月22日第二次工程调试成功,所有参数达到和超过预期值;
9月26日获得首次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9月28日项目通过工艺参数测试和专家鉴定;
u10月13-14日:第二次国际顾问委员会召开,项目获很高评价;
u10月15日:第一轮物理实验运行顺利结束;
日:第二轮物理实验开始;
日:获得首次大拉长偏滤器位型放电;
日:通过专业组(财务、建安、设备和档案)预验收;
日:第二轮物理实验运行顺利结束;
日:项目通过科学院竣工预验收;
日:项目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学委会
现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俞昌旋
副主任: 罗家融
学术秘书:
业务秘书:罗丽明
成员:俞昌旋、、杜世俊、刘小宁、、胡纯栋、肖炳甲、单家芳、赵君煜、胡立群、王孔嘉、、、、吴杰峰、孟月东、罗家融、庄革、石秉仁、、、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历任领导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历届所领导组成人员
2005年-2009年期间的所领导:(日-日)
所长:李建刚
副所长:万宝年、武松涛、傅鹏
党委书记:匡光力 张晓东
年期间的所领导:(日-日)
所长:王绍虎
副所长:虞清泉、、、孙世洪
党委书记:王绍虎
党委副书记:匡光力
年期间的所领导:(日起任期四年)
所 长:万元熙
副所长:翁佩德、谢纪康、任兆杏
党委书记:王绍虎
党委副书记:孙世洪
1991年-1995年的所领导:(日-日)
副所长:万元熙、王绍虎(兼)、翁佩德、邱励俭(任期至日止)、胡懋廉(任期至日止)、谢纪康(日起任期至届满)、任兆杏(日起任期至届满)
党委副书记:王绍虎 (日-日)
党委书记:王绍虎 (日-日)
1986年-1991年期间的所领导:(日起任期三年)
所长:霍裕平
副所长:、、唐功先、王绍虎(日起任期至届满)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党委副书记:邵世举 (日-1989年12月)、王绍虎(日-日)
1981年-1985年期间的所领导
副所长:霍裕平(日任命)
所长:霍裕平(日起任期三年)
副所长:唐功先 (日至日)
邱励俭(日至日)
万元熙(日至日)
党委书记:刘曙 (日-日)
党委副书记:邵世举 (日-日)
1978年-1981年期间所领导
日任命的所负责人:李吉士、陈春先
日任命的所领导:
李吉士(日-日)
李凤楼(日-日)
陈春先(日-日)
邱励俭(日-目)
王宇(日-日)
姚民军(日-日)
党委书记:施炳智 (日-日)
党委副书记:邵世举 (日-日)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机构设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装置设计室
装置设计室成立于1997年,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龙头单位,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协作建立的工程设计与分析课题组,主要从事工程设计研究与电磁分析和计算工作。本室先后自行设计了常规磁体托卡马克装置HT-6B、HT -6M 、第一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聚变研究中心(FRC)的“ETG”装置概念设计“EPEUIS”装置的初步工程设计;2006年,成功地完成设计研制并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 卡马克EAST装置的工程调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本室现有研究员博导9人,高级工程师4位,中级人员5位,初级人员5位,硕博研生15位,承担着EAST设备改造、GSI和ITER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第二研究室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功率脉冲电源及控制研究室(二室)是为我所进入创新的中科院大型超导托卡马克HT-7物理实验研究装置、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提供工程研究和技术支持的主要研究室之一。
二室主要从事大容量脉冲电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各种大容量电感储能、电容储能、机械储能电源,以及长脉冲高电压脉冲调制电源和高稳定度电源的研制及其能量转换、波形调制、自动控制和快速保护系统的研究等。以高电压、大电流、强功率、长脉冲和高稳定度为特点,是一个综合电机电器、高电压工程、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学、精密电气测量、自动控制、继电保护、接地技术和电磁兼容等多专业交叉的新兴技术领域。在受控核聚变试验等大型电物理装置、强磁场装置,以及电磁发射、强功率激光、微波、粒子束技术等近代科学、国防科研和高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室建室二十多年以来,在各届所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通过二室所有同志多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一个实验设施完善、人员配备齐全,无论规模与水平,均属国内一流的高功率脉冲电源研究实验室,并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生气勃勃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同行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有: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近年来已培养博士、硕士几十人。先后完成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多项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室目前主要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电源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工程实现,EAST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高功率电源系统包括纵场电源、极向场电源、等离子体快控电源、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等。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功率脉冲电源及控制研究室除直接承担国家和科学院的重大科研项目与高技术重点课题之外,还对外全面开放。一方面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力图把本室建成一个高功率脉冲电源的研究、试验、开发与应用的基地,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超导与节能技术研究室
低温超导磁体和电力节能应用研究(高技术发展)
目标:以现有超导托卡马克和强磁场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并突出学科交叉优势,进一步发展大型核聚变超导磁体和强磁场磁体技术,为核聚变研究和强磁场研究服务;发展加速器用的各种超导弯转、聚焦和探测磁体以及超导谐振腔技术,为超导加速器研究作好技术储备;发展大型超导贮能磁体和超导电机技术,为超导技术在电力工业的应用准备条件;发展高温超导应用技术,开展高温超导电力输运、电缆和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实验研究。
五年内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步目标是在近五年内发展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建成2kW/4.4K,300W/1.8K大型深低温系统,大型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的超导磁体;建立超导磁体性能的测试中心;超导电力电感贮能实验研究装置。建立起国内最大的低温超导磁体与节能应用研究中心。为大型超导磁体及节能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最大的试验平台。
●与电工所、有色金属研究院、华中理工大学等院内、国内有基础的研究所、高校相结合,统一部署、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发展大型超导贮能磁体以及超导谐振腔技术,在磁性能实验技术和失超保护技术、大型磁体用的低温绝缘技术、超导电力传输和超导电流引线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大型超导电工的实验研究基地,把中国的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大型低温工程推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目标将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在十至十五年内发展高能加速器超导磁体,大型电力电感贮能,水下、地面或航天用的超导磁体;发展高温超导在电力工业的热门应课题,为超导在电力工业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关键技术。
合肥研究院将大力加强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培育新的生长点。除了在主要学科方向中已安排的多项交叉研究内容之外(如强磁场为跨所的重大项目),还要部署交叉学科的前沿领域课题。在近期将安排:
纳米应用:纳米传感器、纳米光电池材料研究和开发;
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的激光诊断、强激光致大气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新型等离子体发光和显示技术;
纳米和材料的光学分析;
计算科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中不同学科的方法和应用的相互渗透;
多学科融合,在国防高科技中隐身、等离子体推进等方面的新技术开发。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概况
等离子体物理所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凝聚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值得信赖的科研团队”。自建所以来,先后有2位科学家当选为和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引进百人计划9人。至2007年6月,全所共有职工4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6人,正高级研究人员49人,副高级研究人员78人,副高级以上科技人员大都有在国外长期工作和多次出国交流的经历,一些人员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等离子体所还采取课题合作、联合研究多种方式,吸纳海内外高级研究人员,每年来所参加联合实验、研究的高级访问学者数十人,聘请高级客座研究人员十余人。
等离子体所现有3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共有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61人。在读研究生393人(含外籍学生2人),在站博士后6人,已培养研究生 798名,其中博士289名(含国外籍学生1人),出站博士后25人。
等离子体所为吸引、用好、培养、留住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发展环境。
地理位置:
.万宝年——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离子体火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