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多江恩通道理论学习理论?

具身教学的设计研究——基于身体参与的多通道整合视角_MOOC-爱微帮
&& &&& 具身教学的设计研究——基于身体参与的多通…
本文由《远程教育杂志》授权发布作者:贾丽娜、田良臣、王靖、马志强、周倩&摘要具身教学的意义在于将知识传播与身体体验和环境整合为一体,这对离身教学和传统教育技术提出新挑战。具身教学质疑了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单通道教学,认为教学和学习应该是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等多通道整合的过程,其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身体的交流互动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阐述具身教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具身教学的要素,并提出具身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即分析具身教学的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的具身特征、创设具身性教学环境、组织具身性教学活动和形成性评价。研究表明,具身教学为创客教育、智慧教育等信息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关键词:具身教学;身体参与;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在第四次教育革命发展的背景下[1],认知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三者的深度融合成为重要趋势。在这三者的关系中,认知范式对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引导作用。在把人脑比拟成计算机程序的信息加工理论的背景下,以联结主义为主导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大脑加工的过程,忽视学习者身体及其所处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此时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知识讲述,要求学生端坐着听课,且这种大脑和身体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持续到大学。在教师传授为核心的教学背景下,教学内容主要以黑板书写和幻灯片等视/听通道的方式呈现。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大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为核心观点的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范式兴起[2],教育者开始关注学习者的身体活动,提出强调学习体验以及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具身建构主义(Embodied Constructivism)和生成论(Enaction Theory)。相比较传统的视听通道学习,身体参与的多通道学习对外语、数学和音乐等学科学习起显著的促进作用[3-7]。在强调身体参与的教学观点引导下,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开始考虑如何设计教学和学习界面以融入学生的触觉和动觉等通道体验,于是,传统的视听通道为主的知识传输正在被“感觉一运动“连接为主的多通道知识的交互所取代。创客教育、智慧教育等近年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教育,均涉及多通道的交互式学习[8]。在课堂教学中,身体参与特征(具身)蕴含于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良好的教学需要教育者支配和协调有关要素的具身特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体验性。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具身认知对教育启示的角度笼统地探讨了身体参与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但鲜有提及“具身教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并缺乏系统分析具身教学的基本要素。在探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具身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这不仅有利于明确具身教学的操作,还可以为信息化教育提供理念引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具身教学及其内涵(一)具身认知与具身教学人类的认知内容、认知过程都与身体和环境密切相关[9]。基于身体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Niedenthal等人提出具身认知的概念,认为认知包括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产生的特定身体状态以及大脑特定系统中知觉、行动和自我内省的体验[10]。我国心理学家叶浩生将具身认知的内涵分为三点:“(1)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2)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3)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动态的统一体”[11]。近年来,具身认知在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在教育领域的重要运用,强调师生的身体状态及彼此之间、与教学环境的互动对知识传递的重要性。表1从概念范畴、本质、对象和主要特征几个方面对具身认知和具身教学进行比较。(二)具身教学的基本内涵具身教学认为,教学应该是身体的、合作的和多通道整合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12],具体从以下四点进行理解:第一,教师在讲述知识时采用适当手势或身体局部动作加以配合。教师的身体参与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可以帮助教师条理清晰地表述语言。Rambusch和Ziemke认为,“学习活动不仅是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身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13]。传达信息时伴随的身体动作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理解、交流和互动。第二,学生在接收和理解知识过程中,伴随相应的身体参与。身体姿势和手势动作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快速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其思考,并且对决策制定和合作行为起重要作用[14]。学习研究表明,当儿童通过一些特定的手势动作学习数学的分组概念时,他们可以更好地储存所学知识并解决有关问题,这可能是由于手势通过产生动作痕迹提高记忆成绩[15-16]。因此,学生的身体参与可以帮助其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并解决问题。第三,教学和学习是多通道整合的过程。早在90多年前,教育家Montessori就倡导多通道教学和学习,认为学习应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不只是传统的讲和听[17]。有研究揭示,人们通常只记住阅读事件的10%、听觉事件的20%、视觉事件的30%、视听事件的50%、说写事件的70%以及说做事件的90%[18]。多通道信息相对于单通道信息更具有可信性,且多通道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往往高于其中任何一个单通道信息[19]。因此,多通道整合性教学和学习尤其是运动辅助可以改善学习效果。第四,教学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根据生成论,知觉和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产生和受身体调节,并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20-21]。Davis,Sumara和Kieren认为,学习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而是学习者和被学习者通过连续的身体互动来交流知识以求得共同生存和共同发展的过程[22]。由此,教学过程应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以身体运动为纽带的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针对某一学习内容的合作探索过程,而不是单一的知识讲授。二、具身教学的要素相对于离身教学,具身教学更关注学生、教师、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这四个教学要素中的具身特性。学生的身体自由度和身体参与学习的动力影响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语言、动作、情绪和风格有意无意地被学生模仿或产生身体反馈,进而促进或干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教学环境要素通过设置教室布局和提供学习资源调节学生身体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影响师生的身体互动。表2对传统教学和具身教学的要素特征进行了比较。(一)学生:身体自由度和身体参与动机1.学习空间:身体自由度学生“身体自由度”指,课堂上学生身体受外界环境的约束,身体的各感觉、运动器官在认知过程中舒适协调地参与并发挥作用的程度[23]。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身体自由度影响其感知判断[24]。类似的,课堂教学不应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而采用命令式的身体管束,而需将学生从传统死板的身体坐姿和过于限制身体的课堂空间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用身体或手势运动辅助交流和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要解放儿童的眼睛、嘴巴、双手、头脑、时间和空间。当然,这里的身体自由不是放任学生任意活动,而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适当维持教学秩序,条件性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身体自由活动的物理性和心理性空间,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情绪:身体参与动机学习是知识获得和情绪体验的双向过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身体参与学习的动机。学生消极的情绪状态,如无聊、厌烦和紧张,产生对学习内容的防御性动机,呈现出退缩和逃避新知识。积极的情绪,如兴奋、喜欢,产生接近性动机,呈现主动学习的行为。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促成学生较强的接近学习动机和行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需采取灵活方式调动学生身体参与的动机。例如,处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喜欢通过直接形象的经验来获得对知识和技能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一个小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视觉、动觉和触觉等多维度的感知,增加学生参与的意愿,使其全方位、多渠道体验知识。(二)教师:学生模仿和身体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手势、身体运动及面部表情等都可以被学生感受和模仿[25]。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教师语言、动作和表情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了生理机制:镜像神经元不仅在人们执行活动时被激活,而且当人们感知他人活动时也能够被激活[26-27]。它能促使人们理解他人情绪或行动含义,并产生相应的模仿学习和同步行为。镜像神经元对教育有重要影响,引发教育改革朝向“镜像教育“的时代[28]。镜像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面孔表情甚至教学风格都可能引导学生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反应,进而促进或干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教师语言与动作的结合教师语言可以是单纯的知识讲解,也可以伴随肢体动作的配合。正如Saikaluk所说,“相对于缺乏身体与话语对象之间的联系,那些代表身体与对象之间高度联系性的话语更能让人理解”。教师在讲解中加入有关身体运动的语句,并伴随相应的手势和身体动作,这有利于学生通过有意无意地模拟或相应的身体反馈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众多教学动作中,手势可能是最常用的促进师生互动的非语言手段。伴随着语言讲解的无意识的手势动作,包括击打、指示、标志性手势和隐喻性手势等[29]。其中,击打的手势可以是手指或者手臂的节奏性敲打,这种手势可以帮助教师强调语言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转折,寻求学生的反应等[30]。指示性手势可以帮助教师讲解知识的同时指代黑板或是幻灯片上相应的知识点,促进语言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标志性手势用来举例表明教师所讲的内容,主要是表示物理东西及其特征。此外,隐喻性的手势主要帮助表示抽象性的概念。这些手势动作可以促进语言、视觉和听觉等多通道知识信息的整合。2.教师的情绪当个体注视别人的情绪性表情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借助镜像神经系统进行模仿,产生类似地情绪体验[31]。在课堂教学中,一堂神采飞扬的课往往可以让学生感到激情澎拜,促进学生身体参与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一堂面无表情的课有可能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抑制了身体参与。基于学生潜在的情绪模拟和身体反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鼓励的微笑、肯定的点头和恰当的手势,给予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反馈;适时走下讲台可增近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创设这些积极性的情绪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身体参与的深度。3.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形成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32]。Lewin等人将教学风格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33]。权威型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相对独断地安排学生的活动。虽然,权威型教师安排学生身体参与课堂活动,但主要是为实现其制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或手段。在这种类似教师命令式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体验相对被动,不能取得较好的学生反应和反馈。相比之下,放任型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漠不关心,任其放任自流[34]。学生在这种风格的课堂上比较懒散,缺乏学习兴趣,进而降低身体对教学活动的反应。相对于权威型和放任型教师,民主型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例如,如何学、学什么以及何时学等问题。该类型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身体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大脑和身体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情景。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35],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持有民主的教学观念,摆脱传统学生观的思想禁锢,将学生看作是有着内省和与环境互动的本质存在,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视、听、动和触等多种感官体验学习内容。(三)教学环境:身体参与的环境1.教室的空间布局传统课堂教学常常采用秧田式座位编制,这种教室布局有利于教师在讲台上关注学生的状态以维持教学秩序,并根据学生的整体反应调整讲课节奏。然而,在大部分中小学教室里,前后桌之间刚够容纳一位学生的座位空间,这约束了学生的身体活动,不方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面部、言语以及肢体的互动交流。Roth和Lawless认为,“不支持学生利用身体和姿势的学习环境会限制学生的学习”[36],课堂教学不应是一种控制学生身体参与的场景,传统的学习空间布局减弱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体参与程度,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降低教学效果。相比之下,活动桌椅使得学生有自由空间来保证身体活动,这种促进学生身体参与的教学布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U”型、圆桌型、组块型或多元组合型等多元化布局[37],充分给予学生学习活动的环境空间,让师生、生生在面对面地自由互动中学习知识。2.教学媒介传统课堂上教学工具的单一化导致了学生主要通过眼睛和耳朵获取知识,而缺乏身体的调动参与。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学习界面为学生提供了多通道协调和整合学习的平台,如,可触电脑、可触电子书、互动电子白板、可操作性的学习软件或模块等。研究发现,这些将身体参与融合到学习过程中的媒介提高了学习成绩。例如,可触性学习系统可以非常好地促进儿童学习的主动性[38]。在数学学习中,儿童用触摸界面比用传统的鼠标花费更少时间来解决算术问题[39]。在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Black提出了具身教学框架,他认为,物理方式(如,Kinect体感设备)可以帮助学习者形成深刻的感知体验[40]。类似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立了SMALLab学习平台[41],该学习技术可以激发学习者视觉、听觉和运动在内的多种感知系统。该平台借助于动作捕捉技术将地板投影环境中学生的位置和动作信息发送给计算机,学生能同时看到他们的动作反馈[42]。总之,数字化技术为多通道学习,尤其是身体辅助学习提供丰富资源,同时也对习惯采用传统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提出挑战。(四)教学内容的呈现:基于多通道的身体互动学生大脑、身体和教学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离不开教学内容这一载体,而以“怎么教“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的呈现,则渗透在视听通道交流和师生身体互动的关系当中。传统课堂教学的呈现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知识,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单一通道的认知过程,师生之间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这种强调学生大脑被动接收,忽视身体参与和师生互动的课程理念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困难。在缺乏身体主动参与的课堂上,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大多要求学生保持固定的身体姿势,这抑制了学生身体的互动。为此,自2005年秋季中小学开始实施强调学生参与性、积极性和合作性的新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43]。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讲述为主的内容呈现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内容的方式。新课程观强调,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求知的过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44]。国外学者Rowlands认为,“认知过程是个混血儿,既有内部的动作,也有外部的操作”[45],促进学生与教师、教学环境交互作用的直接方式是增加其身体的内外体验。这要求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呈现具有视听通道传递和身体之间的交际性,并充分给予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三、具身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具身教学应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思考的体验性场景,利用师生、生生和人机之间的多通道互动,实现大脑一身体一环境三者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紧密互动。基于此,我们建议具身教学可以遵循以下六个步骤(如图l所示)。(一)分析具身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的分析,主要为了引导教师的教学过程沿特定方向进行。具身教学致力于将视听通道教学与身体体验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度。对不同的学科知识,具身目标有所差异。比如,英语具身教学的目标是在听、说、读、写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加强学生嘴部发音、表情肌肉运动和手势的相互配合以完整进行表达和交流,而不是“复读机”式地语言表述;数学课的具身目标是通过实物操作和数学游戏等身体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舞蹈课与具身联系尤为紧密,其目标是熟练、协调和优美地展现所学舞蹈片段。分析具身教学的目标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可利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时长等因素。比如,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很难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每个知识点,这要求具身教学的分析和设计应抓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二)分析学习者特征具身教学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主要为了设计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能较好调动学生身体参与动机的体验性教学活动。分析学习者特征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情绪状态、学习动机和个体差异等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特征上有所差异。例如,小学生注意保持时间较短,且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而大学生注意保持时间相对较长,以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为主。因此,对小学生课堂的具身设计时长要短、趣味性强且具有直观性,而大学生课堂可以设计相对抽象和复杂的活动。除了认知因素,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对学生积极情绪的调动即会增强其学习动机,尤其是身体参与学习的动机。此外,具身教学活动的设计还应事先分析学生在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及个性的个体差异。身体参与性活动应难度适中,难度大的活动只调动了少数学习优异的学生,而难度小的活动极易让大部分学生缺乏参与动机。(三)分析学习内容的具身特征不同学科内容和同一学科不同知识的具身特征有所差异。在英语或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嘴部、身体、手势来示范和体验如何发音,学生通过动作模拟来记忆词汇和理解语句。相比之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适宜在实物操作和与可触界面的交互作用中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比如,国外某具身设计研究实验室开发了数学具身交互的学习模式。该实验室主要设计和测试K一16探究式数学概念的学习场景以促进多通道数学学习[46]。此外,对不同知识具身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后面选择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四)创设具身性的教学环境具身教学的内涵之一是身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身体自由度或参与度都产生一定影响。作为教育者只有创设相对自由和舒适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身体参与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而言,教育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与具体课程相适宜的课堂布局,如,上文提到的“U”型、圆桌型、组块型或多元组合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人机互动的技术资源或开展身体体验性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智慧教室、教育游戏。智慧教室从内容、环境、资源、互动和情境五个方面可以明显改善教学环境[47]。其中,在环境方面设置灵活多变的教室布局,以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为身体体验提供自由环境;在互动方面,该类教室支持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智慧教室的互动界面具有操作容易、多通道操纵和记录互动轨迹等优势。另外,有教育技术研究者根据学科特点,开发了人机互动的教育游戏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李海峰和王炜利用具身认知教育游戏开发框架和Unity3引擎技术开发的模拟人类身体运动的人机互动游戏,促进了小学生英语单词学习,并得到较好的课堂反馈[48]。(五)组织具身性教学活动具身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语言与手势或身体动作相配合,更要调动学生与其进行多通道互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师对教材中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围绕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设计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案,把教师对知识讲解的课堂转化为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2.确定教学方法以教学的具身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对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具身特征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式。如教师具身性讲解、人机互动学习、同伴教学、分组学习、探究训练和角色扮演等等。3.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知识传递和动态交流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何有效互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师生互动主要涉及语言、情感和身体,而良好的互动需要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对知识的语言传授,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充分创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语言信息情境,让语言交流成为知识理解、讲课反馈、情感交融和身体互动等的桥梁。其次,教师应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镜像神经系统)。教师的表情状态与语言表达的含义要保持一致,这在语文、英语等文科类学科中尤为重要。语言与表情的优化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得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在语言表述和情感表达时,配合一致的身体动作或是与身体参与性的技术界面互动,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运用手势或身体动作时,言语与动作结合时间的相近性和协调性、空间的一致性以及语义的一致都可能影响知识的传授和师生互动。显然,教师对知识点的语言讲述和手势解释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其结合效果倾向于越弱。再如,言语表达的内容与其动作的含义必须是一致的,无关的动作并不能优化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会起到干扰的作用。类似的,教学信息界面的设计应注意多通道信息在时空和语义上的一致性。例如,在SMALLab学习环境中,对学生身体运动反馈的及时性可能会影响感觉一运动通道的学习性连接。(六)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教学修改。有教育技术学者建议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同时进行,但这对教师教学的灵活性要求很高[49],对大部分教师来说较为困难。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是让学生完成基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以评价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抽取少数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学生对身体活动参与到具身教学课堂的情绪、态度和学习动机。四、具身教学对信息化教育的启示具身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信息化教学和学习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在以“学习者大脑、身体和环境的动态统一“为核心理念的具身教育背景下,创客教育和智慧教育等信息化教育,倡导运用信息技术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习者之间、人机之间的多通道互动,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体验中进行“做中学”。笔者以近期提出的“创客教育”和“智慧教育”为例,分析具身教学的启示价值。(一)具身教学与创客教育创客教育利用互联网和先进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促使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50-51]。创客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了解决模式,但缺乏教育理论和实践支撑,其具体实施可借鉴具身教学的相关建议。创客教育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践,而只有学习者大脑、身体与环境真正统一于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离不开具身教学在教学对三者关系的分析。例如,具身教学对所教知识和学生具身特征的分析,为创客教育进行合理选题和设计提供了参考。如,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身体参与特征具有差异性,而只有适宜的实践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动机。在创客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自由,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发挥个体优势促进相互学习,教师起辅导者和设计者的作用,相对忽略了师生之间语言和肢体的交流。具身教学认为,师生之间视一听一动等多通道交流既促进知识的传递,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身体参与度。除了视一听一动交流,具身教学还认为,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状态影响知识传递和学习活动的效果。人们总是伴随情绪状态进行学习活动,教师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情绪及两者互动,学生的情绪(如,兴奋、无聊)影响学习注意力、学习动机、肢体的参与程度、创造力的发挥和同伴的情绪状态,这在创客教育中尚未得到重视。未来创客教育的设计需考虑情绪、情感因素对学习者互动合作的影响。(二)具身教学与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创建智慧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智慧的教育过程[52]。虽然,智慧教育体系强调了各学习环节的智慧性,但在很大程度上智慧教育体系基于物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教学要素本身的系统分析和实施策略尚有不足。与机器加工不同,人的学习系统是复杂的,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的认知特征、行为特征、情绪状态和动机等做动态分析。在智慧课堂上,融入具身教学设计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针对某一知识点,智慧系统可以提供几种虚拟展示的资源,而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和行为特征的演示或人机交互,才可以真正消化和吸收。智慧系统可以为师生、生生多通道的互动提供随时随地交流的智能平台,但有效交流却往往离不开人与人在同一空间里的视听动情协调一致的交流。此外,教学评价不能单纯依赖于智慧系统的课堂监控(如,语言和行为)和数据分析,还需要综合知识测验和学生访谈,从测验成绩、表面行为、内心态度、情绪和动机等几方面评价教学效果和效率。五、结语具身认知作为教育和教育技术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缺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教育者对具身教学缺乏理论和可操作性理解;另一方面,具身教学所意蕴的认知身体环境的整体构建对教学环境和教育者提出较高的要求。尽管如此,学校应尽量给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身体空间和心理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注意语言、情绪和举止的结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身体活动的动机。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思路、教学媒介等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影响,相对忽视了学生身体体验的重要性,因而,培养教师的具身意识是实现具身教学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具身教学并不是强调教师或学生做零散的手势或身体动作,而是建议将身体体验与视觉、听觉和语言等多通道知识融为一体,具身教学对这一融合规则的探索将为信息化教育提供教学借鉴。反过来,如何把支持多通道整合的信息化教育融入具身教学,也值得未来研究作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实际上,技术的使用者也会被技术本身所引导,多通道传输的教育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是教育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问题[53]。例如,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客教育、智慧教育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育关注激发学生智慧、创新潜力的自主性学习,这无疑给具身教学的设计带来新思考。总之,未来教学需要从以认知为核心脱离身体和环境的方式,转型为认知、身体与环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人人互动和人机交互的教育信息环境中,有效灵活地获取知识[54]。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多维研究”(项目编号:2015JDZD08)、“教学学术性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URSP311A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高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偏差认知研究一一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项目编号:15YJC880085)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贾丽娜,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具身认知、具身教育;田良臣,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王靖,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学;马志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周倩,浙江省江山市坛石小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转载自:《远程教育杂志》2016年1期/总232期排版、插图来自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
点击展开全文
在线教育和学习(MOOC、SPOC等)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交流基地,提供国际开放教育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资讯。主要研究MOOC开源体系结构,探讨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生态环境建设的途径。提供开放开源的在线评估系统。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通道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