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学大寨邮票价格在何年何月

一个时代的终结:对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总结_历史频道_新浪网
一个时代的终结:对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总结
  作者:肖冬连
&&& 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中发〔1980〕83号文件)。这是农业战线拨乱反正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对持续十几年的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进行了总结和检讨。“83号文件”的转发,对农业学大寨运动作了盖棺论定,标志着毛泽东时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终结,预示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衰落。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余波及其式微
  大寨是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发展的典型。陈永贵和他领导的大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坚持集体化道路,改造穷山恶水”而出名。而使陈永贵和大寨在众多的农业典型中脱颖而出的,是1963年的一场大水灾。这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垮了大寨人奋斗了10余年才得来的人造耕地和大部分房屋窑洞。然而,陈永贵没有因此向国家伸手,而是坚持自力更生,带领社员苦干,重建家园。他们提出,国家的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资不要;社员口粮不少、劳动日分值不少、卖给国家的粮食不少。这“三不要”、“三不少”的事迹很快传开,直达中央,感动了毛泽东。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规划时插话说:“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它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12月,周恩来在向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他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日,毛泽东正式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当年发现大寨,与其说是毛泽东奖掖了陈永贵,不如说是陈永贵帮助了毛泽东。经过20世纪60年代初的调整,人民公社制度虽然得以保存,但仍然面临挑战,能不能发展还需要证明。毛泽东仍然面临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包括:怎样不利用人民的利己心而是通过精神鼓励即“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能否主要依靠农村动员而不依靠国家的大量帮助摆脱农村的发展困境,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怎样培养农民的国家观念,自愿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大寨经验似乎为毛泽东解决这些难题找到了出路,为毛泽东的农业发展模式找到了一个典型。“文革”十年,“农业学大寨”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是一场持续的运动。直到1975年,中央还进一步提出“普及大寨县”的口号,要求1980年全国三分之一的县建成大寨县。办法是:大批资本主义、大批修正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搞农业机械化,实现高产稳产。
  直到“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领导人仍然相信依靠“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困境的根本出路。1976年底,华国锋号召继续在全国推行“普及大寨县”的达标运动,除了继续使用阶级斗争的动员工具外,主要有三项措施:一是继续提出1980年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并据此作出部署。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要求“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达到70%”。不少领导人非常执著于此。二是继续以“大会战”的形式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梯田,造平原,围海造田、围湖造田、拦河打坝。陈永贵甚至提出全国耕地要从占国土面积的10%增加到20%至30%的奇想,要求各县、社都要搞大会战,大协作,打人民战争。三是采取实际步骤,向生产大队所有制过渡。早在1975年,陈永贵就向毛泽东提出建议,把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队过渡到大队,并且取消定额管理、评工记分的计酬办法,实行自报公议的计酬办法。鉴于“大跃进”的严重教训,毛泽东对陈永贵的这两项建议迟疑不决,多数省市也不赞成,陈的建议未能实行。然而,“文革”结束后反而刮起了一阵“过渡风”。1977年,内蒙古过渡的大队已占20%,北京郊区达到50%,陕西有的县达到20%至70%不等。贵州思南县达到80%以上。到1978年下半年,全国有5万多个大队已经过渡到大队所有制,占69万个大队的7%。
  然而,此时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已经走入末路。它不仅没有为中国农业找到一条出路,而且强化了人民公社的固有弊病。最突出的是农民负担沉重,收益下降,普遍陷入贫困境地。尤其是连年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大量平调生产队的劳力和钱粮,把社队“搞空了,搞穷了”。农民收入20年间几乎没有提高。1976年全国农村人均口粮比1957年还低4斤,人均年收入在60元以下的生产队占38%,全国有1.4亿农村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农民开始从另一个方向寻找新的出路。还是在1978年,“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呼声渐渐盖过“农业学大寨”的口号。这年2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安徽省落实农村政策,尊重生产队自主权的经验;6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湖南省湘乡县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报告;7月19日,中共中央又转发了陕西省委关于旬邑县少数干部强迫命令,违法乱纪问题的报告。接下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没再要求全国搞所谓“普及大寨县”的达标活动,全会公报甚至连“学大寨”的口号都没有出现。会前按照传统思路起草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文件被推翻了,胡耀邦、胡乔木等人另起炉灶搞了一份《关于农业的决定》的草案,其中只有一处提了一句学大寨,接着补充说,大寨要对自己一分为二。草案批评了“穷过渡”和“平调风”,强调按劳分配的物质利益原则,批评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宣布今后不准把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当作资本主义来批。这些都直指陈永贵积极推荐的大寨经验。农业学大寨运动事实上已经式微。国外学者泰伟斯在《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一书中分析了陈永贵在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稿后认为,陈永贵对正在实行的方针路线的“修正主义”性质产生了怀疑。华国锋看出了陈永贵的不满,认为这样下去不行,在三中全会期间专门找陈谈话,劝他注意一下“两个凡是”的立场。最后表决时,陈永贵投了赞成票,拥护三中全会的各项决议,但心中不服。
  批评与维护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争论
  三中全会后不久,报纸上宣传农业学大寨的报道骤然减少,而批评的声音日渐增多。高层早就有人对大寨经验提出了质疑。最早批评大寨的是万里。万里在安徽实行的“农业六条”,最早与陈永贵极力推荐的大寨经验分道扬镳,因而引起陈永贵的严重不满。陈永贵授意发表了一系列以“昔阳是怎样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为主题的文章,不点名地批评万里。1978年10月,万里对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说:“你大寨那套我们学不了。你说你是大寨经验,我说你是极‘左’样板。什么大队核算、大概分,大批促大干,搞人造平原!这一套我们学不了。”他在省委宣布,安徽不组织去大寨参观,也不去学大寨那一套。胡耀邦也对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不以为然。他在中共中央党校讲话,直截了当地批评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是“劳民伤财”。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大寨的一些做法也受到了点名批评。
  在贯彻三中全会两个农业文件时,各地开始检讨和纠正本地在学大寨运动中出现的“左”的思想和做法。一是纠正“穷过渡”,批评普及大寨县过程是“一平二调共产风”。1977年突击过渡到大队核算的地方,大多数仍然退回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二是批评学大寨中“堵资本主义道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种种做法,如“摸鸡笼子、斩鸡头、挖生姜、拔烟苗”等。全面恢复农民的自留地,恢复农村集市贸易,鼓励生产队搞多种经营,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三是批评学大寨中不顾各地情况差异,搞所谓人造耕地,造成环境破坏、劳民伤财、侵犯农民利益的做法。强调尊重农民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四是批评学大寨中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做法,要求落实各种责任制和按劳计酬的办法。许多省委要求干部“从十多年来的‘恐右症’、‘恐资症’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
  《人民日报》开展了“怎样加快农业发展”的讨论,连续发表文章批评大寨和学大寨运动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包括山西省一些地、县委书记的文章。如日发表中共吕梁地委书记王国英的文章《旗帜鲜明地消除极“左”的流毒》;3月4日,发表中共山西怀仁县县委书记王建功的文章《“大批大斗”才能“大干”吗?》。影响更大的是3月14日《人民日报》对中共山西省委扩大会议的报道。这次会议专门总结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教训。与会者尖锐批评说,“反大寨”这句话在山西变成了一根棍子,打得大家有些话不敢说,成了使人思想僵化的紧箍咒。要迅速发展农业,必须解放思想,冲破学大寨方面的禁区,一律推倒“反大寨”的帽子。与会代表强烈要求“给受害者恢复名誉”,“指名道姓”批评了“省委领导同志”。省委第一书记王谦、第二书记罗贵波公开承担了责任。山西是学大寨的“大本营”,此前山西省委坚持大寨道路最坚决。陈永贵还兼着山西省委副书记、晋中地委副书记、昔阳县委书记的职务。因此,这些报道特别引人注意,说明陈永贵在山西的影响力也在下降。
  陈永贵对这种批判性舆论非常生气。他尤其不能容忍有人否定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的经验,私下大骂胡耀邦是“胡乱邦”。他理直气壮地说:“农民不修地咋呀?吃啥?”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每个领导心中都有个阅兵梦。一朝权在手,便把兵来阅。其实,山寨阅兵式的参与者多数也并...
彭晓辉认为,假设人只能学一门学科,那唯一要学的就是性学。身为国内唯一的人类性学研究...
中国不忘历史,主动回击日本右翼势力挑衅。农业学大寨始末 -
  作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第1版 (日)
  平装: 25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 2
农业学大寨始末 -
  1964年,毛泽东多次表扬人寨典型,正式向全国发出“农业学火寨”的
  号召。
  农业学大寨运动持续十余年,波及各行各业,涉及卜亿人口,对于全国
  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至深、至广。《农业学大寨始末》作者宋连生多次
  深入大寨调研,采访当事人与知情者,查阅档案文献资料,首次系统梳理了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来龙去脉,记述了大寨精神的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总结
  了依靠群众运动推动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
  弘扬大寨精神等问题。
农业学大寨始末 -
  当年人们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国为怀、无私奉献等等,让今天的读者仍感热血澎湃;而当年在运动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形式主义、强迫命令、埋头蛮干、掠夺资源等等,即使在今天仍与我们不时。
  1964年,毛泽东正式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农业学大寨始末》由宋连生所著,系统梳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来龙去脉。
农业学大寨始末 -
  第一章 穷山沟里出能人
  1.虎头山下大寨村
  2.成立互助组
  3.迈出第一步
  4.“让贤”
  5.办农业合作社
  6.响应统购统销
  第二章 向穷山恶水宣战
  1.重新安排河山
  2.营造“海棉田”
  3.“三浅”变“三深”
  4.种试验田
  5.干部,先干一步
  6.众人齐心热情高
  第三章
  1.敞开肚皮吃饭?
  2.不放高产卫星
  3.支援困难社队
  4.反对“投机倒把”
  5.成为“太行明星”
  第四章 天灾面前不弯腰
  1.李顺达来访
  2.洪水自天降
  3.先治坡,后治窝
  4.“铁姑娘”队
  5.“三不要”和“三不少”
  6.自力更生十大好处
  第五章 脱颖而出
  1.学大寨,一带二
  2.李一清的故乡行
  3.陈永贵走出寨门
  4.向毛泽东汇报
  5.廖鲁言带来调查组
  第六章 红旗如火
  1.大寨之路
  2.大寨经验
  3.毛泽东宴请劳动模范
  4.周恩来亲临大寨指导
  5.关于大寨红旗的冷静分析
  第七章
  1.盂县盛开“大寨花”
  2.穷队变富队
  3.大寨经验与三沟经验
  4.学大寨,搞副业
  5.用大寨精神修水利
  6.全国处处有大寨
  7.全国学大寨,大寨怎么办
  8.农业靠大寨精神
  第八章 运动在歧途
  2.要什么经验,有什么经验
  3.“无冕之王”在大寨
  4.神秘化、绝对化、公式化
  5.“亮点”与“暗点”
  6.来大寨的外国友人
  7.身不由己
  第九章 普及大寨县
  1.北方农业会议
  2.全国首家大寨县
  3.大旱之灾
  4.普及大寨县
  5.加快普及大寨县
  6.解析“大寨县”
  7.又要搞穷过渡
  第十章 在山之巅
  1.由劳模到高官
  2.政治局里的农民委员
  3.“布衣宰相”
  4.钓鱼台无鱼
  5.昔阳干部满天下
  第十一章 历史回归
  1.凤阳花鼓唱神州
  3.拨乱反正新气象
  4.问题被揭了出来
  5.陈永贵淡出政坛
  6.昔阳新局面
  7.尘埃落定
  尾 声 春风又绿虎头山
  再版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40:4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大寨大队同穷山恶水进行斗争,改变山区面貌,发展生产的事迹。同日发表社论指出,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就要学习他们远大革命理想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们敢于蔑视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和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优良作风和严格要求自己,以整体利益为重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他们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作风。由此,全国农业战线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
日一二三四五六
历史上的今天
朴海镇宝儿朴海镇宝儿吃饭被拍  朴海镇老婆  朴海...
    近日,一部同性题材男男相恋的网络剧《上瘾》...
  干露露和苏紫紫是好朋友,两个人以前就一起拍过裸...
贾云哲现在的样子(右)当年的东儿  贾云哲现在的样...
  舒淇的不雅照最恶心的照片  舒淇三级片上位史 ...
姜昆郭德纲骂战  郭德纲骂姜昆始末  2011年姜昆向...华国锋: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
华国锋: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
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选自1976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第1版)
发表评论:
馆藏&1961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作家:毛泽东从来没讲过“农业学大寨” 题词系集字|毛体|最高指示_凤凰历史
作家:毛泽东从来没讲过“农业学大寨” 题词系集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期间的一次宴会上,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为黄炎培祝酒。
据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回忆说,1964年3月末,毛泽东同志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次赞扬了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但从来没有讲过“农业学大寨”这句话。,
核心提示:据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回忆说,1964年3月末,毛泽东同志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次赞扬了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但从来没有讲过&农业学大寨&这句话。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日第07版,作者:武宝生,原题为:《关于毛体字&农业学大寨&》前些日子,我来到久别的大寨。我曾于&革命大串联&时期来过一次大寨。那时的大寨,革命红旗飘扬,红色歌声震荡,到处是一片红色海洋。陈永贵是村里的魂,人们心中的神!大寨人战天斗地,改变河山,革命干劲冲天。如今的大寨,与外面的世界一模一样。烫发、牛仔裤,五光十色,花花绿绿,不少人穿的都是名牌服装,连上了年纪的大娘打扮得都十分新潮。走在大寨街头,商品琳琅满目,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当年的铁姑娘们也练起了摊儿。墙上的标语更是新颖:&迈向市场的大寨热烈欢迎您!&&大寨羊绒衫给您一片温馨!&&大寨酒让您青春焕发!&&大寨核桃露给您聪明智慧!&&& 接待我的是身着西装的郭凤莲。郭凤莲已不是当年的铁姑娘了,村里人都叫她郭老板。我在郭老板的办公室采访了一个多小时,还津津有味地品尝了具有独特风味的大寨核桃露和大寨酒。郭凤莲还送给我一件特殊的手工布质工艺品作礼物:虎头山牌虎头鞋。 郭凤莲说,现在的大寨人很民主,很自由,市场经济观念特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大寨人都当家做主,个人意识倍儿强,真正还原了人的本性!想唱歌就拿起麦克风,想跳舞就跟着音乐扭起来;想当老板就经商,想当经理就办厂!目前,大寨只有少数人在种地,大部分人都在经商和办企业。郭凤莲还说,大寨已经有了不少名牌产品,有的都进了国际市场。大寨酒、大寨核桃露很受消费者欢迎。希望大家都帮着吆喝吆喝,作点宣传。大寨过去需要宣传,今天同样需要宣传。 我在大寨待了两天,参观了大寨的几家企业,参观了虎头山和陈永贵墓,还到大寨博物馆看了看大寨的光荣历史。 这次到大寨收获不小,觉得现代化的大寨同样魅力无穷。不过,这次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在采访中竟意外获知了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一些内情逸闻。 毛主席在世时,并未去过大寨。但他老人家对大寨是情有独钟的。因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大寨人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然而,长期以来,全国上下都认为,&农业学大寨&这五个字铁定是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哪知,这五个字至今都查无实据。 1974年,是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10周年。当时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陈永贵,让中央办公厅的同志查一下&农业学大寨&的最原始出处。兴师动众,查了多日,无果。据长期负责大寨新闻报道工作的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回忆,他想来想去,又查过当年所有的采访记录,都没有查到毛泽东说过或写过&农业学大寨&这五个字;《人民日报》原农村部主任李克林也不记得毛泽东讲过&农业学大寨&这句话。 据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回忆说,1964年3月末,毛泽东同志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次赞扬了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但从来没有讲过&农业学大寨&这句话。 196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要自力更生&。 1965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四清&运动的《二十三条》中,第16条说:&全国所有社、队的生产建设,都要像大寨那样,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如果当时毛泽东已经讲了&农业学大寨&这五个字,文件里一定会毫无疑问地写进去的。 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开幕,《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农业学大寨精神》,文中也没有提到最高指示&农业学大寨&五个字。 可是,在后来全国许多《农业学大寨展览》中,纷纷出现了毛泽东的&农业学大寨&亲笔题词。接着,全国报刊上便以&最高指示&:&农业学大寨&红体或黑体字连连出现。 既然查无出处,那么&农业学大寨&这五个毛体字是怎么来的呢?据分析,这五个字很可能是有人从毛泽东写过的文章中集字而来。这类事情,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出现过多次。
[责任编辑:唐智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1372482
播放数:1794245
播放数:124827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学大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