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疾病治疗有望多少年后根治

第三节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三节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5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王端磊-理论研究-新闻文章-经华卉典古中医研究所
当前位置: &
& 详细信息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王端磊
作者:王端磊 来源: 日期: 11:09:18 人气: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机体的成份发生免疫反应,造成损害而引发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只对侵入机体的外来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移植物等产生反应,消灭或排斥这些异物。正常的免疫是适度的及时的,在高级神经中枢调节控制下进行。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机体的组织成份或免疫系统本身出现了某些异常,致使免疫系统误将自身成份当成外来物来攻击。这时候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机体自身一些成份的抗体及活性淋巴细胞,形成过度免疫反应,并产生大量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堆积,损害破坏自身组织脏器,导致的疾病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少年糖尿病、原发性血小板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许多种皮肤病、慢性肝病等等。
&&&& 西医对这类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有很多研究和假设,大多以禁忌细胞系学说、隐蔽抗原学说、自身变异学说、免疫清除功能障碍学说、交叉反应抗体学说为主。治疗中都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针对自身机体的免疫反应。但所有免疫抑制剂都有共同的不良作用,它们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
&&&& 免疫系统疾病是世界难题,是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后的第三类最为常见的疾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并且还在呈上升趋势。虽然中医没有免疫系统疾病一说,但大多数可以用中医治愈。“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按照李可老先生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认识,可把此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
&&&&&1、本气先虚 《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暑,不得虚,不能独伤人。”《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此讲营卫出于中焦。《素问太阴阳明论》:“足太阴者里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讲脾胃行气于三阴三阳,又言筋骨肌肉之水谷气依赖于脾胃。 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不运是必备的条件。
&&&& 2、伏邪存焉 《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伏邪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本气不虚者,机体祛邪之力尚足,多表现为外感表证。邪气从皮毛而入,当从皮毛而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附细辛汤等可用。表证的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具有外散之势,切不可轻易见热用凉,当因其势而利之,否则邪陷于里,损伤正气,易使病从三阳入三阴。本气虚者,邪初在表,正虚无力驱邪,虽无明显外感表证的表现,但外邪已经入于经络,内舍脏腑,伏于血气,形成“伤风不醒变成痨”的格局。当正气稍足或风寒湿邪外因等可诱发疾病产生类似的外感表证。此时治疗应该“扶正达邪、助阳透邪”,甚至“但扶正其,听邪自去”,用小青龙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汤等加味。此类证不能用白虎汤、银翘散等剂,麻黄汤、桂枝汤等汗法也不能单独运用,必加补气、补阳之剂,否则容易大汗亡阳。
&&&&&3、伏邪既存,正气必攻 正邪不两立,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正气足时有类表证的祛邪表现;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春曰发陈,亦发陈病也。正邪之间的拉锯战因正始终不能完全胜邪而形成,导致了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临床表现。 治疗上,以扶正为主,固本培元或附子理中汤,或补中益气汤、补血汤、建中汤、桂附地黄汤等。正气充足时,由于正邪激烈交争会产生过多的“垃圾”存于体内,此时要以清理为先,临床中可用三仁汤、大柴胡汤、承气汤、大黄附子细辛汤等。使体内的代谢“垃圾”从大便排出。待人体气机通畅后再伺机托邪外出。若有祛邪反应。如皮疹、关节疼痛加重、关节肿等,此时可在扶正基础上加川乌、细辛、附子、吴茱萸、麻黄、桂枝、葛根等温开温通之品。有络病表现亦可用蜈蚣、全蝎、地龙、僵蚕等虫类通络。瘀血表现者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之品。外散之机欲停可现虚象,如纳呆、便溏、汗多、乏力,脉有空浮象时,停上述温运药,再回扶正之途。如此反复几次,伏邪有望透发彻底,即告病愈。这阶段治疗当拳拳以元气为念,正气足则攻,正气弱则补,或寓攻于补。
&&&&&4、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正邪相争阶段,若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易使元气匮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侯。若出现下肢冰冷或浮肿,上实下虚,上假热下真寒,面如红妆,气升而不降等证,不能祛邪,不能扶正,急敛正气,用四逆汤、破格救心汤、四逆加人参汤、引火汤、潜阳封髓汤等。待下焦有根,元气归宅,再扶正托透交替进行。
&&&&&5、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内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共同调节人体的各种机能,以维持机体的稳态。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在今天高压力、高脑力、快节奏生活的社会中,生物因素(如细菌感染)和营养不良等疾病已大为减少,而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的疾病却大量产生,心态的失调和情绪的紧张、焦虑等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有较多的负面影响,甚至可直接导致免疫性疾病的产生。所以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借助相应的心理治疗,也是康复的重要因素和环节。
&&&& 1、难症痼疾,师法仲景 免疫系统疾病的过程虽然强调阳气、寒邪,三阴证,但六经病证均可在不同时期出现,出现哪经病证就按照哪经用方。不能仅执一方一法,而应明了疾病的来龙去脉,按六经辨证施治。
&&&& 2、免疫系统疾病出现热象&&& 当分析热证的真假虚实。若是外感实邪,外束肌表,内阻经络之发热,当以汗解。若是正邪交争,郁阻气机升降出入则应温通,通则郁解,郁去热清。若是元气浮越之真寒假热,当亟破阴寒,敛固元气。寒去阳回则热去。见热用寒,必伤元气,而致病由轻而重。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新靶点·重庆日报数字报
第001版:要闻
&&&&&&&&&&
三军医大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免疫学新机制
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本报讯 (记者 李珩 通讯员 胡红升)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许将有新的治疗手段。10月14日,记者从第三军医大学获悉,由该校叶丽林教授、周新元副教授及吴玉章教授牵头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转录因子TCF-1对TFH细胞的分化作用机制。该发现将为因抗体生成紊乱而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过敏等,提供新的靶点,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治疗。 据悉,该团队研究成果形成的论文《转录因子TCF-1启动急性病毒下的TFH细胞的分化》,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免疫学顶级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 TFH细胞,即滤泡辅助性T细胞,存在于人的免疫系统内,重要的是,它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 20多年前就有研究证明,B淋巴细胞(一种淋巴细胞)必须在淋巴滤泡中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淋巴细胞更倾向于凋亡。同时,TFH细胞必须受到严格调控,过度活化和耐受都不能正常发挥辅助作用,从而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但启动TFH细胞分化的因子却一直没弄清楚。”三军医大全军免疫研究所叶丽林教授说,正因如此,该研究一直是国际上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科技部973计划、中组部千人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三军医大全军免疫研究所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反复试验。经过三年时间试验,他们在小鼠体内发现有一种名为TCF-1的转录因子,它能促进转录因子Bcl-6分化,并抑制转录因子Blimp1的分化,从而启动并调控TFH细胞的分化,进而更有效地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而这个转录因子在人体内也存在,同样对TFH细胞的分化起着关键作用。 该项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免疫学领域的这一空白。国际著名免疫学家、东京理科大学教授Masato Kubo在同期《Nature Immunology》发表述评,称赞文章“证明了TCF-1通过调控Bcl-6,从而在早期决定TFH细胞的分化命运”。 “这也意味着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将大大受益。”叶丽林说,通过控制体内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可能将改变以往治标不治本的现状,收获良好的疗效。今后,还将会研发出控制TFH细胞分化的疫苗,将真正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广东地市:
清华大学艾滋病研究有望5年后进入临床试验
浏览字号: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在电影《僵尸世界大战》中,全球遭遇严重的僵尸病毒入侵,布拉德皮特饰演一名联合国工作人员,负责对僵尸大战中的幸存者进行调查,历尽艰辛后还是没有找到该种僵尸病毒的“天敌”,只能借助强烈致病病菌伪装成“将死之人”,躲避僵尸病毒的袭击。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艾滋病病毒的恐惧程度与电影中的僵尸病毒相差无几。问及艾滋病病毒是否如电影中的僵尸病毒一样无法找出其“天敌”与之对抗时,清华大学医学院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林琦说:“实际上,非洲的猴子身上就有与艾滋病病毒相类似的病毒,猴子反而能够与之安全共存,和平共处。我相信,人类终究能找到与艾滋病病毒对抗的疫苗,找到保护性免疫的方法。”
打不中的“心脏”
  6年前,张林琦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似乎还“屡战屡败”。
  为何艾滋病疫苗不能像其他普通疫苗一样被研发出来?
  张林琦作了一个比较:“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相比,针对其他病原体的疫苗研究相对简单。经传统的疫苗研究方法,在短期内就会研发出较为有效的疫苗,如流感疫苗。但是,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却如黑夜中行路。”
  目前世界上研发的艾滋病疫苗大多数是载体疫苗、D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载体疫苗又包括复制型和非复制型疫苗。主要采用“初免(初次免疫)—加强”免疫策略,以提高免疫反应的强度和质量。
  疫苗与艾滋病病毒的对抗中,是希望充分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但是,接连的几个人体试验都相继失败。初步的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艾滋病病毒进了门后,由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反应会以加倍的速度和强度,对艾滋病病毒进行攻击。这些免疫反应携带了许多‘武器’朝着艾滋病病毒进攻,打中了它的‘手臂’、‘腿部’等,但很遗憾的是,却找不到致命的‘心脏’部位。”张林琦介绍道。
  有些科学家总是希望:就算“武器”全然找不到“心脏”部位,对着艾滋病病毒“一阵狂轰乱炸”,总该有误打误撞的时候吧?
  张林琦却不这么认为:“艾滋病病毒可被攻击的薄弱面隐藏得很深,在以往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压根儿就找不到艾滋病病毒的薄弱面,就算误打误撞,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根本无法成功地对其进行攻击。”
看清了上山的路
  2013年11月,张林琦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艾滋病疫苗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家们找到了艾滋病病毒可被攻击的几个薄弱面。”
  张林琦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来评价艾滋病疫苗的科研进展:“就像我们在攀登珠穆朗玛峰,以前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现在我们走近了,还看清了上山的路,并且大概知道要怎么走了。”
  他和他的团队当前进行的工作就是力图把艾滋病病毒的薄弱面“放大”,使得人体对艾滋病病毒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实现保护性免疫。
  为了加强人体的免疫反应,科研人员还将上述几大类型疫苗中的两种或者几种结合使用,实现“初免”和再次加强免疫。
  张林琦认为,通过多种疫苗“初免”和加强免疫的巧妙配合,会在体内诱导出具一定保护能力的免疫反应。“2009年公布的泰国人体三期试验RV144,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据清华大学医学院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史宣玲介绍,由清华大学张林琦领导的研究团队与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合作完成的黏膜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体内的临床前试验研究已取得可喜的实验结果。
  该团队发现这种黏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针对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传播。
  “接种此疫苗的猴子保持健康体征,而没有接种疫苗的猴子,绝大多数在感染一年半后相继发病,呈现典型的艾滋病症状。”史宣玲说。
谨慎的乐观
  目前,该研究正处于艾滋病疫苗人体临床实验预申请阶段。据张林琦介绍,艾滋病疫苗从动物实验的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跑着大步”前进都需要5~6年时间。
  史宣玲也称:“光申请临床实验就很难,需要一两年时间,临床实验如果顺利也要耗费好几年时间。”
  张林琦对临床实验作了进一步介绍:“在整个漫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少量健康志愿者参加的疫苗安全性研究,如果初步安全性通过,第二期实验将进入疫苗在高危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第三期将在数量众多的高危人群中开展保护性和有效性研究。”
  据了解,世界上已有三项进入第三期临床实验的艾滋病疫苗,但效果均不佳。由于毫无效果,许多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实验在第一期或第二期时已无法开展。
  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从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实验,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
  清华大学医学院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汪桦说:“做动物实验时,本来依靠疫苗要诱发保护性免疫就很难,何况是人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指出:“细胞免疫持续时间有限,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疫苗诱发的综合免疫效果都不太理想,时效性一过,就没有免疫效果了。”
  张林琦说:“很多动物实验效果不错,但到了人体临床实验则行不通,最主要还是物种差异性的问题。除了选取的实验动物生理要接近人体,尽量提高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外,也要作好临床实验可能受挫的心理准备。”
  不过,目前的艾滋病疫苗的研发进展还是十分鼓舞“士气”,正如张林琦所言:攀登的是珠穆朗玛峰,靠近了,看清楚了上山的路,就一定能够登到顶峰。(http://news.)(来源:中国科学报) (编辑邹长森)作者: 李勤
更多相关内容
南方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0-
②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正文
艾滋病有望摘掉绝症帽子 2015年后或不再流行
  近一段时间以来,埃博拉取代了艾滋病,成为全球关注的传染病。就在人类与埃博拉病毒博弈之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近日发布2014年报告显示,艾滋病感染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截至2013年底,全球新发感染210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150万人。与2009年相比,新发感染病例减少15%,相关病死率降低25%。
  普遍认为,艾滋病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主要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之间传播。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对象,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由于艾滋病病毒能够藏匿在免疫细胞内并迅速变异,任何一种疫苗都看不到明显效果,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又能卷土重来,因此,艾滋病曾被视为不治之症。
  一个激动人心的突破出现在1996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何大一发明了鸡尾酒疗法,又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该疗法通过3种或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最大限度地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了免疫功能,使艾滋病成了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可控慢性病,让人们看到了一丝曙光。鸡尾酒疗法自应用于临床之后,已使许多患者受益。
  从病理上看,艾滋病之所以难以治愈,是由于艾滋病病毒可以藏身于感染细胞中,使药物无法触及它们,因此,药物只能对病毒形成压制,却无法完全将其清除。只有让潜伏的艾滋病病毒暴露,清除其病毒储存库,艾滋病才有可能被彻底治愈。
  沿着这一思路,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利用广泛中和抗体(一种可以组织病毒感染细胞的蛋白)对抗艾滋病病毒,并联合一些化合物攻击储存库。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在对小鼠的测试中,57%以这种方式治疗的小鼠在终止治疗后,血液中均没有再次检测到艾滋病病毒。
  今年7月,美国坦普尔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被誉为“基因组编辑的魔术刀”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把艾滋病病毒从培养的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朝着永久治愈艾滋病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技术简便、价廉、高效,近一年来尤其热门。不过由于艾滋病病毒易于变异,该疗法目前还难以适应每个患者独特的病毒序列,临床应用尚面临一定的挑战。
  总体来说,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艾滋病的各种治疗方法近期都取得了突破,艾滋病“绝症”的帽子已经被摘下,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人类有望于2015年后终结艾滋病的流行,并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这一前景令人振奋,但是,人类在抗艾斗争中仍不能掉以轻心,正如国际艾滋病协会会长弗朗索瓦斯?巴尔―西诺西所说,“我们离最终的目标尚远,仍需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责任编辑:张娟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疫系统疾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