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户口能报考体校吗,一个捡回弃婴民警当爸,什么手续都没有14岁了还上不了户口,但是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没有户口

民警姚六一将户口本送到赵女士手中
  一纸户口对于正在上初二的小马云(化名)来说,意味着能否正常参加中考和上高中。昨日,南大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姚六一将一本刚刚办好的户口本送到了小马云家中。困扰了她和母亲14年的户口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家人心病
  户口问题14年难解决
  事情还要从14年前说起,日上午,赵女士和邻居去钟楼邮局寄挂号信时,在邮局门前捡到了一个弃婴——这就是小马云。赵女士结婚10年,一直没有孩子,于是她就将小马云抱回了家。
  解开小马云的襁褓,里面只有一张写有“日出生”字样的纸条。就这样,小马云和赵女士夫妇生活在了一起。周围的邻居偶尔听到赵女士家里传来婴儿的哭闹声,心里明白但都没有说破。而赵女士也不想让外人知道女儿的身世,两口子也就没有报警。
  时间很快就来到2013年,小马云开始上初中了,明年她就要面临中考,此时赵女士和丈夫也开始为孩子报户口头疼起来。找到辖区派出所,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由于民政部门没有给他们出具抚养证明,派出所也没有办法为小马云办理户口。
  就这样,户口问题成了一家人的心病。就像小马云在作文中写道:“爸爸、妈妈嘴上不说,可是我知道他们为我操碎了心。父母为我的户口问题互相埋怨,家里弥漫着火药味,我不愿回到学校,也不愿回家,甚至想到了离家出走。”
  民警帮忙
  “不能剥夺孩子拥有户口的权利”
  2013年夏天,赵女士夫妇找到属地南大街派出所钟楼社区民警姚六一。热心肠的姚六一了解情况后也犯了难,根据户籍制度规定,给收养的孩子报户口,需要出具民政部门的抚养证明,而民政部门要出具抚养证,需要公安机关开具的证明或儿童福利院的证明。“但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关系,家长的失误不能剥夺孩子拥有户口的权利。”姚六一决定试试看。
  按照法律程序,姚六一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证明小马云不属于被拐卖或失踪儿童。然而对于一桩发生在14年前的事情,调查难度可想而知。
  姚六一先找到当年的4个见证人,为他们制作了笔录,确认小马云母女没有亲属关系。同时他还走访了小马云家周围的邻居,取得了7名群众的证明材料。为了证明小马云是抱养的,姚六一与赵女士、小马云一起到西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通过DNA检测,证明她们没有血缘关系。随后又联系并经碑林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进行比对,证实小马云不属于被拐卖、失踪儿童。
  女孩开心
  “我可以参加中考了”
  经过紧张调查取证,姚六一很快将小马云户口申请的各种证明材料全部准备妥当。而作为最了解情况的人,姚六一还亲自拿着全部材料到分局相关领导处汇报情况,希望鉴于特殊情况和孩子马上要中考的实际情况,希望此项工作能够作为“特事特办”。
  在碑林公安户政大队和市公安局户政处的协调下,很快,小马云的户口便作为“特事特办”报市局审批。在此期间,姚六一还不忘每隔一段时间去赵女士家里,安慰并鼓励小马云好好学习。
  5月初,小马云的申请终于批下来了,户口也以加急的方式进入制作程序。5月15日上午,姚六一电话通知了赵女士,兴奋的赵女士立即给正在上课的女儿发去了短信。“女儿高兴得整晚都在笑。”赵女士说,第二天女儿还专门就此事写了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就叫《我可以参加中考了》。
  民警提醒
  悄悄抱养孩子 户口很难申报
  “发生在小马云身上的事是不幸的,但今天她是幸运的。”昨日上午,公安碑林分局户政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收养法》,想要收养孩子的收养者,须先在民政部门开具收养证明,之后到公安局提取并验证收养和被收养者的DNA,确认无血缘关系后才能到公安部门为孩子办理户口。如果无法在民政部门办理收养证明,那么公安机关也无法为孩子办理户口,收养人只能将孩子送往当地的儿童福利院。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抱养者害怕被人知道,选择了悄悄抱养,等孩子长大了才发现户口很难申报。”南大街派出所副所长董致远说,不是简单的抱养就能为孩子报上户口。提醒抱养者,遇到这种情况应在第一时间报警,然后通过合法程序领养弃婴。
【】【】【】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一场没有血缘的艰难监护|弃婴|爸爸_凤凰资讯
一场没有血缘的艰难监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男孩嘉奇是不幸的,一生下来就没见过生父,母亲在他刚出生两个月时涉罪被捕,出狱后皈依佛门。可他又是幸运的,一对好心夫妇将他当亲孙子一样精心抚养了15年。然而,在法院判决确定老夫妇对嘉奇的监护权之后,嘉奇却又因为“超龄”不能被收养,面临着学业难以为继的困难,历经磨难、陷入法律困局的祖孙三人该何去何从?
原标题:一场没有血缘的艰难监护男孩嘉奇是不幸的,一生下来就没见过生父,母亲在他刚出生两个月时涉罪被捕,出狱后皈依佛门。可他又是幸运的,一对好心夫妇将他当亲孙子一样精心抚养了15年。然而,在法院判决确定老夫妇对嘉奇的监护权之后,嘉奇却又因为“超龄”不能被收养,面临着学业难以为继的困难,历经磨难、陷入法律困局的祖孙三人该何去何从?母亲入狱 老夫妇接管婴儿再过几天就是嘉奇的15岁生日了。15年前,嘉奇刚出了满月,妈妈王秋萍因为生意忙不过来四处找人看孩子。退休在家的陈阿姨被亲戚推荐给王秋萍。“最开始就是为了挣点钱嘛,我又特别喜欢孩子。”陈阿姨告诉记者,王秋萍把儿子送到她家,给了一个月的钱,还有6桶奶粉,隔三差五地来看看。当时陈阿姨只知道,王秋萍是个单身妈妈,嘉奇没有爸爸。到了第二个月该给劳务费的日子,王秋萍却没有露面,又过了半个月,陈阿姨听说王秋萍因为犯罪被拘留了。后来被判刑5年。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嘉奇就成了“孤儿”一般。雇主进去了,今后每月的劳务费谁给?没人给钱孩子怎么办?陈阿姨没有计较这些,依然悉心看护着嘉奇。她知道自己联系着嘉奇和妈妈,如果她不继续照看着孩子,或者把孩子送到儿童村,今后王秋萍出来和儿子断了联系怎么办。“他妈妈犯法是她的事,孩子是无辜的,已经很可怜了,我们也不缺钱,就养一天算一天吧。”替人看孩子不仅没挣到什么钱,陈阿姨还自己倒贴。她四处打听,终于知道王秋萍在石家庄服刑,她抱着孩子隔段时间就跑去监狱会见,和王秋萍吃亲情餐,让嘉奇和王秋萍母子团聚。“她也无奈地说过,让我们能养就养,养不了就把孩子送人的话,可我们能这么干吗!”陈阿姨觉得无论怎样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生母出家 放弃监护权“她服刑时,父亲死了,大姐也失踪了,出来也没有生活来源。”陈阿姨说,看着王秋萍那个残破的家庭,如果袖手旁观,不闻不问,她于心不忍。于是把出狱后的王秋萍接到自己亲家的空房里落脚。可是不久王秋萍皈依佛门,云游四方去了。把孩子留给了他们夫妇俩。“我自己可以吃撮堆儿菜,穿10块钱一条的裤子,但孩子里里外外穿的都是好的,别人的孩子吃冰棍,我决不能让他一旁看着。我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没爹没妈,心里受委屈。”陈阿姨说,从王秋萍被抓的那天起,她和老伴儿就成了嘉奇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女儿就给嘉奇当“妈妈”。虽然嘉奇的亲生妈妈不在身边,但他却从没缺少一天母爱和家庭的温暖。陈阿姨自己有一儿一女,结婚后都定居,前些年陈阿姨夫妇也办了投资移民,嘉奇成了他们的一个牵绊,老两口一把年纪还得澳洲北京两头跑。更重要的是,嘉奇的户口落在母亲的河南老家,在北京没有户籍。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他马上要面对无法在北京上高中的问题。陈阿姨一家愿意带嘉奇一起去澳大利亚,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前提是孩子必须成为陈阿姨的家庭成员。可嘉奇毕竟还有个出家的妈妈,是去是留,总该有个说法了。“去年7月,我们联系上了王秋萍,她一开始并不愿意放弃孩子,孩子给她打电话求她,说想跟我们走,让妈妈放了他吧。”陈阿姨说,就这样,王秋萍同意放弃监护权。陈阿姨专门去王秋萍出家的寺院找她,王秋萍做了一份公证,表示自己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同意陈阿姨做嘉奇的监护人。为获孩子监护权 老两口互相告陈阿姨天真地认为,她是嘉奇的监护人,孩子就是她家的人了。于是,她拿着公证书,复印了王秋萍的戒牒,回到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说明情况。对于陈阿姨照顾孩子的善举,居委会十分支持,指定她作为嘉奇的监护人。但是,居委会的证明材料无法出公证书,不符合移民手续的形式要求。有人给陈阿姨出主意,让她和老伴儿去法院打个变更监护权的官司,共同做孩子的监护人。拿到了法院的判决书,一是可以公证,二来也从法律上确认了他们的“名分”。去年年底,陈阿姨夫妇到西城法院递交了诉状。陈阿姨当被告,原告是老伴儿。“活了一辈子,从没摊上官司,老了老了却成了原被告。”陈阿姨自嘲,不过她紧接着说:“为了孩子,这都不算什么。”非亲非故地养了十几年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出国移民还要带着孩子,老两口这是图什么呢?陈阿姨特别骄傲给记者拿出嘉奇的成绩单,各门功课都是90多分。“这孩子要是那种学习不好,不思上进的我们也就算了,可他成绩特别好,非常聪明。我们就想把他培养成才!”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十几年的朝夕相处,老夫妇早把嘉奇当亲孙子一样看待。接到案件后,西城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的法官也着实被老夫妇感动了。但对于判案,他们却更加谨慎。“我们必须要严格审查证据,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不能侵犯他人的监护权利。”主审法官程乐说。首先,要确认嘉奇的母亲放弃监护权。王秋萍的戒牒、放弃抚养权的公证书、服刑期间给陈阿姨夫妇写的信,都能够证明王秋萍确实没有能力抚养嘉奇,也放弃了监护权。根据法律规定,父母长期不履行监护职责致使孩子生活无着,或者将孩子置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导致其面临死亡或严重伤害危险的,可以撤销父母的监护权。而嘉奇在老人的照顾下生活得很好,如果没有王秋萍放弃,监护权是很难判给老夫妇的。其次,是要看孩子是否和老夫妇长期生活,他们有没有能力接手监护权。老两口一个72,一个64,虽然年事已高,但都有退休金,身体状况也不错,而且女儿也愿意一起帮助抚养,监护条件是具备的。法官还专门去陈阿姨夫妇居住的社区居委会走访了解情况。在充分的证据支持下,今年2月,西城法院支持了老夫妇的诉讼请求,判决两人共同担任嘉奇的监护人。领养超年限 祖孙再陷困境判决已经生效了大半年,记者原以为老夫妇已经带着嘉奇远走澳洲了。没想到,电话打过去,陈阿姨还在北京。“走不了啊,又有麻烦了。”她叹了口气,言语中透着焦急。都说好事多磨,可陈阿姨夫妇做的这个好事,磨难还远没有结束。陈阿姨告诉记者,判决书等公证材料都做完了,但移民中介却告诉她,这并不意味着嘉奇就是她的家庭成员了。“他们说,有监护权只相当于人家把一个东西交给你保管,但不是给你了,得收养才行。”顶着三伏天的日头,老两口又开始跑收养手续。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在了解事情经过后,给他们的答复是: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不满14岁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被收养。而嘉奇刚过了14岁生日几个月,不符合被收养的条件。陈阿姨这才理解了监护和收养的不同。作为监护人,只是履行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照顾其生活,管理和保护他的财产,代理进行民事活动、代理诉讼等职责。而收养才能变更亲属身份,形成法律上虽无血亲的父母与子女关系,成为有抚养、赡养、继承权利义务的家庭成员。而之前不懂这些法律规定,让陈阿姨错过了收养的时机。夫妇俩日盼夜盼,盼着嘉奇早日长大成人,可嘉奇的成长,如今却成了麻烦。“因为有了法院的判决,再结合我们的特殊情况,孩子现在可以在北京上高中了,但是今后考大学怎么办呢?他户籍在河南,就得回河南去高考,但河南又没有学籍,去哪考试?再说我们这么大岁数了,在河南举目无亲,怎么陪他去河南生活?”陈阿姨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孩子现在已经有些抑郁了,说上不了大学念高中有什么用?他就想上大学,还要考上好大学。想起如今的尴尬处境,陈阿姨越说越难过:“如果能办收养,孩子就可以跟着我们去澳洲念书,也不用我们负担什么。我们养了十几年,什么证据都有,早已经是事实收养了,为什么不能被承认?就被这一个年龄卡住了。要是办留学,我们在澳洲没有财产,也没有足够的钱供他。现在孩子学不能上,走也走不了。我们获得了孩子的监护权,就得对他负责。我们可以一走了之,但这孩子就完了。”为了孩子 再去有关部门跑跑“为了孩子”是陈阿姨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话。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穿戴很简朴,虽说退休金不多,可为嘉奇,她从没吝啬过。出国居住期间,她就把嘉奇托付给亲家照顾,每月还给人家3000元生活费;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夫妇俩交了几万元钱。陈阿姨自己4岁就没了妈妈,她最知道母爱的重要,最怕孩子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下长大。陈阿姨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养个孩子我不至于穷了,不养他我也富不了。他没有爸妈够可怜的了,一想到这些心就软了。这就是动力,这么多年就走下来了。”陈阿姨夫妇原本可以出国和儿女团聚,安享晚年,就因为这个非亲非故的孩子,好好的日子过不好。陈阿姨说,她不心疼钱,也从不嫌孩子拖累,而是这两难的境地让她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我接受采访不为别的,不图弘扬我的行为,也不为别人说我多好,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就是希望能把这事解决,帮帮孩子,我们现在实在是太难了……”陈阿姨哭得老泪纵横。过两天老伴儿就要回京了,两个加起来快140岁的老人打算再去有关部门跑跑。“我们努力了就算对得起孩子,不管怎么说,得给孩子一个前途,上学才是前途!”(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文中涉案当事人均为化名)本报记者 孙莹 J00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702242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33736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体校苦吗、??我14岁,女,1米7 ,进体校学什么好?、有多苦_百度知道
体校苦吗、??我14岁,女,1米7 ,进体校学什么好?、有多苦
其实任何一行要做好都是很苦的,貌似稍微晚了点,14岁进体校学习和成功都是没有捷径的
啊,怎么办
14岁应该还是初中2年级这样子吧,说白了,去了体校文化课就和我们现在的美术课差不多了,主要还是体育训练为主,如果你的文化课不是很糟的话还是继续读书吧,14岁超过170的还是很多的,只是说你的身高够资格去。不管做什么样的选择,慎重考虑之后再说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4条回答
而且,就得比别人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苦是肯定的,要想成功,你的身体底子并不非常优秀,尤其是目前这个竟争激烈的时代练体育
好好读书吧~~~~~,大了考个艺校,将来选个模特或空姐类的专业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我梦想就是做空姐
貌似空乘专业除了身材要求外,外语也需要有一定的水平~~~~·
体校,消耗体力的学校,对女孩儿来说可能会很苦,但一女孩儿14岁就170也确实够条件,学什么看你意向和身材吧
LZ主要是打算学什么。。如果不是拔尖,不要选择去练体育。这是青春饭,多伤病,窄就业面。
我不知道学什么号,我学习不怎么好,个子这方面还是够了,可是我真正的理想不是体育
一个人成才不仅仅看学习成绩的。。除了身高之外你自己还有其他优点,就体校来说我真的是不推荐。周围的朋友八九岁进体校的,如今才二十多落下一身伤病,手术大大小小做了好多。
14岁一般进不了体校了,体校很辛苦【省一级】,要看你进哪个体校,市,区那没用,如果你要做运动员,如果你有潜力,体校教练会主动来找你,或到学校看人,一般8,9岁进体校,14岁就没啥潜力,自己去报名更是没戏,中国现在的体制,几万人才有一个能成功,我看你是不好学才去体校,孩子,读好书,将来找个好工作,进体校不是我们这些平民去做,有潜力还得有关系,有钱,一个7岁小孩到奥运冠军要好多钱,没个几百万身家是不行。
我去年有人叫我去的,我没去
玩体育的一万个人差不多能出个奥运冠军,14岁已经有点晚了,那些冠军早的从3岁开始,晚的10岁上下,14岁了,进国家队悬了
那怎么办。求解
可以边学文化知识,边学体育知识,当个体育记者也是很好的选择啊
建议 你也不要去体校了。我有很多朋友 去体校 也没什么前途,毕业了好一点的 就是做个体育老师 还是高中 初中这样的。。你1,7 以后可以做点别的。模特什么的。。体校很累的。。
很苦的,慎重
去打篮球吧
女孩子还是学台拳道比较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频道合作:&>>&&>>& >>
养父母嘴喂弃婴15年 希望给孩子上个户口
日 13:56&来源:深港在线&&
嘴喂弃婴15年:近日,一则养父母嘴喂弃婴15年的新闻敲打着网友的心,网友纷纷这对养父母的行为点赞,养父母嘴喂弃婴15年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一则养父母嘴喂弃婴15年的新闻敲打着网友的心,网友纷纷这对养父母的行为点赞,养父母嘴喂弃婴15年是怎么回事呢?2001年冬,在大同市五医院做清洁工的李焕梅在门诊走廊捡到一名气息奄奄的女婴。尽管她了解医院内的弃婴多半患有先天疾病,但是于心不忍的李焕梅还是将孩子抱回了家。
  很快,李焕梅发现这名弃婴表现异常,不会吮吸奶水。经过医院诊断,这个弃婴患有脑瘫。亲戚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劝李焕梅放弃,但是心地善良的她选择继续收养孩子,并给她起了名字:赵丽坤。小丽坤属于重度脑瘫,只能躺在床上,手脚不能正常运动,也没有语言功能,连咀嚼吞咽的功能都不具备。因此,李焕梅和丈夫赵玉春只能一人出去打工,另一人在家全天候照顾脑瘫养女。
  &一顿饭喂下来得两个小时,每天花在三顿饭的时间就是六个多小时。&赵玉春说,长期以来,每次饭熟后首先要给丽坤喂食,常吃冷饭的两口子都患上慢性胃炎。长期抱着孩子低头喂食的坐姿,也让他们落下不同程度的颈椎和腰椎病。
  如今小丽坤已经15岁,大致有3岁孩子的智商。赵玉春夫妇每日照顾着脑瘫养女和14岁的小女儿,生活虽然清贫艰苦,但是他们一家都很满足。然而命运不公,在2016年3月,李焕梅被检查出咽喉癌。
  由于这个家庭靠一人打工维持,不仅毫无积蓄,就连所住的房子都是借居亲戚的。李焕梅被诊断出咽喉癌后,无力治疗的她选择了放弃,目前她的身体每况愈下,食道已经不能吞咽食物,只能吃流食。
  李焕梅患病后,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丈夫赵玉春身上,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她们全靠亲戚救助。李焕梅说,由于当年没有办理收养手续,致使小丽坤一直未能落户。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上个户口,这样小丽坤就能申请低保和残疾人补助。&孩子如果能安顿好,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李焕梅说。
网友有话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深港在线综合"的所有作品,均由本网编辑搜集整理,并加入大量个人点评、观点、配图等内容,版权均属于深港在线,未经本网许可,禁止转载,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弃婴领养手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