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选修待贾而沽每句代表什么思想

走进“生命”——李晓宁中学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论语〉选读-待贾而沽》课堂实录
上传: 李晓宁 &&&&更新时间: 20:17:39
《〈论语〉选读&待贾而沽》课堂实录
上课时间:日周四下午第一节
上课班级:高二(9)班文科班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选读〉中第三课&待贾而沽&(板书:待贾而沽)。&待&是什么意思?
生:等待。
师:&贾&字读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商人。
师:&沽&什么意思?
师:到底什么意思?
师:&沽&当&买&讲,有没有呢?
生:有的。比如,李白的诗&沽酒何来迟&中的&沽&就是&买&的意思。
师:对。唐代大诗人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写过&泥他沽酒拔金钗&的诗句,其中的&沽&也是&买&的意思。不过,我们这里的&沽&是&卖出去&的意思。&而&字当什么用?
生:承接关系。
师:&待贾而沽&连起来怎么讲?
生:等待商人再卖出去。
师:没有表达清楚。有个成语叫&待价而沽&,等待人家出了高价之后,再把东西卖出去。&待贾而沽&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待贾而沽&也叫&待价而沽&。现在,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比喻有才识的人等待有人赏识重用才肯出来效力。
生:记录&待贾而沽&的意思。
师:很好,做到了一边听一边记录。&待贾而沽&在课文的哪个章节呢?
生:朗读课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师:口齿很清楚,很好,请坐。这里,孔子把自己比作什么?
生:美玉。
师:对。孔子说自己就是一块美玉,什么意思呢?
生:他觉得自己很有才能。
师:对。他在等待买主来购买他的才华。这个&买主&是谁呢?
生:英明的君主。
师:为什么一定是英明的君主呢?昏庸的国君不行吗?
生:只有英明的君主才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师:你能在课文中找到根据吗?
生:&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说,思想主张不同,就不一起谋事。
师:谁的&道&不同呢?
生:国君。
师:对呀。国君如果与孔子不同&道&,就不能给孔子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孔子在等待,等待一个英明的君主,等待人家给他一个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换句话说,孔子只愿意与那些英明的君主合作。孔子自己是怎么说的?
生:朗读课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xi&n),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了,他就出来做官,政治混乱了,他就隐居起来。他还说,国家政治清明了,而自己还是贫贱的话,那就是耻辱;政治混乱了,而自己富贵起来,那也是耻辱。
师:说得好。天下有道,国家政治清明,其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国君英明。国君英明了,天下就有道了,所以我们说&有道明君&。相反,国君昏庸无能,天下就肯定无道,那就是&无道昏君&。国家政治清明了,而自己却既贫穷又卑贱,那是什么人呢?
生:没有才能的人。
师:对呀。孔子认为没有才能就是耻辱。国家政治混乱,什么样的人会变得富贵呢?
生:卑鄙小人。
师:说得对。国家政治越混乱,那些卑鄙奸佞的小人就越是如鱼得水。孔子认为,如果做一个卑鄙奸佞的小人那也是耻辱。刚才,我们讲到,孔子要与英明的君主合作,他在等待英明的君主。类似的话,课文中还有吗?
生:朗读课文。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zh&);邦无道,则愚。其知
(zh&)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了,他就表现得很聪明;政治混乱了,他就表现得很愚蠢。他的聪明我们是比得上的,他的愚蠢我们却没法比。
师:说得好。清朝大画家郑板桥曾经说过&难得糊涂&,他解释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同学们想,一个原本很聪明的人,怎么转眼之间就变得糊涂了呢?
生:他的糊涂是装出来的。
师:为什么要装糊涂呢?
生:因为&邦无道&呀!
师:对呀。一个原本非常聪明的人,突然间要装做什么都不知道,装做非常愚蠢,极端糊涂的样子。同学们想,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所以,孔子就说&&
生:&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师:由此可见,孔子对宁武子的行为是什么态度呢?
生:赞成。
师:仅仅是赞成吗?
生:还有敬佩。因为他说:&其愚不可及也。&
师: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孔子为什么要&待贾而沽&了。他就是要等待英明的君主,他要与英明的君主合作,也就是说,他是有选择的。并不是所有的国君,孔子都愿意合作。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孔子是一个非常热心于仕途的人。他曾经带着自己的一帮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同学们想,他为什么这么热心仕途呢?(板书:热心仕途的原因)
生: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
师:没错,是为了施展才华。那么,孔子的才华体现在哪里呢?
生:朗读课文。&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周文王死了,周代的文化不都在我这里吗?孔子认为,周代的文化都集中在了自己的身上,他以周文化的代表自居。
师:没错。孔子认为自己就代表了周代文化,成了周代文化的化身。这不是吹牛吗?这不是大言不惭吗?(众笑,摇头。)
生:当然不是啦。他这样说,表示他对自己的才能很有信心,他很有自信。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他说,如果有人让他来治理国家的话,三年之内,他就能够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大见成效。这说明他很有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师:他这话是对谁说的?
生:对那些国君说的。
师:是啊,能够对国君这么说话,没有一点自信是不行的(板书:自信)。而他的自信就来源于他自身的杰出的才华。他要把自己的才华用来做什么呢?
生:治理国家。
师:除了治理国家,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刚才,我们说,孔子以周文化的代表自居,既然如此,他就应该把自己身上的文化传播出去。传播给谁呢?
生:传播给全社会,传播到天下百姓身上。
师:对了。所以,孔子施展才华的真正目的,就是一方面治理国家,同时传播文化,让天下百姓都成为有文化的人。这里,就体现了孔子的&&
生:责任心。
师:对呀。他千方百计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板书:社会责任感)。类似的语句还有吗?
生:&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他认为自己就是周代道德的化身,自己有责任传播周代的道德,让天下的百姓都成为有道德的人。
师:说得好。还有吗?
生:&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上天将要用孔子做木铎,让他巡行四方,宣扬政教。这说明他有宣扬政教的社会责任。
师:真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请问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仪地的边界守官说的。
师:不是孔子自己说的,是别人说的。这叫什么?
生:烘托,侧面烘托。
师:天啊,比我还聪明(众笑)。没错,就是侧面烘托。有时候,自己说倒不见得怎样,通过别人的口一说,效果就大不相同。这一招在作文中非常有用,同学们学会了吗?(众笑,点头)现在,我们理解了孔子这么热心仕途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责任感。不过,他的社会责任感有点与众不同。孔子认为是上天把道德交给了自己,也是上天把文化交给了自己;别人也认为是上天要孔子宣扬政教。换句话说,就是孔子认为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替老天爷去完成上天交给的任务。这就叫&替天行道&。(板书:替天行道)所以,孔子的责任感就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刚才,我们讲到了孔子的自信,自信是不是他热心仕途的一个原因呢?
师:对。他有治国的才能,他就有治国的自信。课文中还有表现孔子自信的地方吗?
生:&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说,我又不是葫芦,怎能挂在那里不食用呢?这就表现了他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有用的人才。
师:真有眼光,看出来了。还有吗?
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这句话也表现了孔子的自信。他说,真正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真正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他相信自己是不怕磨的,也是不怕玷污的。
师:天啊,比我还有眼光(众笑)。淄,什么意思?
生:黑色。
师:对,黑色。鲁迅先生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月光如水照淄衣&,月光就像流水一般照在我黑色的衣服上。刚才,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个比喻句,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自信。
同学们想,他为什么要用比喻来说呢?
生:更形象更生动。
师:对,用比喻还有什么效果?
生:更含蓄吧,更让人回味无穷。
师:说得好。孔子把自己说成很坚硬,也很洁白。同学们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他是对子路说的。子路反对他去佛肸那里,因为,佛肸凭借中牟叛乱,是一个为非作歹的人。孔子也说过,作为君子是不会到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去的。
师:既然如此,孔子为什么还要去呢?
生:这正是孔子自信的表现。他相信自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付佛肸的叛乱。
生:这也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平定佛肸的叛乱。所以,佛肸叫他去,他就很想去。
师:那么,孔子要到公山弗扰那里,是否也出于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他的自信呢?
生:是的。
师:对。孔子之所以要到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并不是要和他们合作,而是要去制服那些叛乱,立志恢复文王、武王、周公之道。这体现了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孔子为什么要&待贾而沽&,也讨论了他热心仕途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生: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和他的自信。
师:在孔子身上,我们看到,一方面,孔子要&待贾而沽&,要等待那些英明的君主,&道不同,不相为谋&;另一方面,他又那么的热心仕途,哪怕是为非作歹的人来召唤他,他也要前往。这是不是矛盾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在来讨论。另外,课文最后一节,孔子对阳货的态度,我们也下节课来讨论。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下课。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google Analytics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待贾而沽 Word版含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待贾而沽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21-0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待​贾​而​沽​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4106套总数:5561049套专访:3129部会员:2887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学案:论语《待价而沽》
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学案:论语《待价而沽》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语文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3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24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待贾而沽名师导航
孔子的一生,历尽崎岖坎坷。他曾经度过卑贱贫苦的少年,直到青年时期仍不被贵族统治者接受。昭公二十五年(前517),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在齐国难以遂志,后又不得不回到鲁国。鲁定公九年(前501)阳货被逐,孔子才得到任用,做了中都宰,是年已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礼遇,后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直到鲁哀公十一年(前484)才得以归鲁,时年六十八岁。
不论处在顺境,还是处在困厄之中,孔子始终保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坚信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坚信“天命”在己,对社会始终抱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始终不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一、重要字词
1.字音字形
桓魋(tuí)
木铎(duó)
韫椟(yùn)
涅而不缁(zī)
匏瓜(páo)
笃信(dǔ)
豚(tún)
好从事而亟失时(qì)
公山弗扰以费畔(通“叛”,反叛、发动叛乱)
子路不说(通“悦”,高兴)
天下有道则见(通“现”,显现,这里指出仕)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通“智”,聪明)
归孔子豚(通“馈”,赠)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伺”,伺察)
遇诸塗(通“途”,道路)
3.重要词语
子畏于匡(拘囚)
文不在兹乎(代词,这、这里)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参与,介入)
匡人其如予何(如……何:对……怎么样)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果)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忧虑,担心)
笃信好学(深,甚)
守死善道(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善,完善)
无道则隐(隐居不出)
好从事而亟失时(参与。亟:屡次)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等待)
4.一词多义
5.成语积累
善贾而沽:等好的价出卖。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二、特殊句式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我待贾者也
2.宾语前置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介宾短语后置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有美玉于斯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三、《论语》名句识记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剖析: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剖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孔子来到之后便急切地要去拜见;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在此,通过仪封人的赞赏,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孔子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3.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剖析:“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这反映了孔子积极参与社会,强烈求仕的心理。
4.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剖析: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5.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剖析: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持赞许的态度。
孔子的出世
孔子是入世的吗?答曰:是的。但孔子同时也是出世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出世。
孔子生活在一个立谈可至卿相的时代。多少国士、游士、策士、辩士,布衣杖策,贸贸然去扣朝堂的门。然后升殿接膝,纵谈天下大事。一言称意,则怀金曳紫,位重公侯。
孔子有声望,鲁、陈、卫诸国的君主,纷纷慕名延请,待如上宾。有手段,可以利用手中短暂的威权,立诛他所认为的奸邪。有担当,曾经面折廷争,使国力微弱的鲁国在外交上不落下风。有志向,“天生德于予”,常以命世之才自诩。也有狡猾的世故,懂得在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不愿见的阳虎。子张问到“干禄”,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做官与行世,孔子显然都有一套。这样的人在这样一个国君可以举一国之力任其施展的时代,一展抱负正如探囊取物了吧。
但孔子却高悬标格,不肯稍稍假借。现实与自己的政治理想略有扞格,立刻抽身远隐,绝不回头。最终,他留下了一个空白的事业。而这空白的事业,便是孔子最大的事业。子赞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其道则出身行道,一往无前;不用其道则退身守道,传之后世。孔孟所佩服的圣人,如尧与伊尹,是入世的榜样。如吴太伯,如夷齐,如柳下惠,如孔孟自己,是守道的楷模。有入世的精神,行出世的作为,一入一出之间,不变的是一个道字。这种秉一身节操,而矫矫不群的豪杰之气,正是中国读书人的根骨。有这根骨在,那么一时功业成败,竟变了鸡虫之争的小事,出世入世,又何必计较呢。
【问题】 在中国5 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即便处在极端困厄之中,面对极端挫折之时,他也总是表现的极为豁达乐观。请以“智慧的生存态度”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导思:历代以来,学者们研究注解《论语》的不知凡几,经由此书而找到个人立身处世之道,并且成就志业的更是不可胜数。书中的几句话往往形成终身受用的座右铭,使人在委屈时愿意沉潜努力,并在顺遂时知道谦虚收敛。学习《论语》,极为重要的是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
探究:第一步,仔细研读《论语》,摘录孔子有关人生以及社会生存的语句。
第二步,同学之间进行探讨,讨论孔子的处世思想,并进行概括归纳。
第三步,结合当今的社会,思考孔子的为人处世思想给予我们哪些启发。
第四步,写一篇1 000字的文章,总结自己的探究成果。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3待贾而沽(Word有详解答案).doc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3待贾而沽(Word有详解答案).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5分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兹:这里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D.求善贾而沽诸
解析 B项“见”,使得以进见;C项“期月”,月份周而复始,即一年;D项“沽”,卖。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5分
解析 C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于:介词,在/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也: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不译。
3.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5分
公山弗扰以费畔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解析 A项“畔”通“叛”,反叛;B项“知”通“智”,聪明;C项“时”通“伺”,伺察。
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5分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佛Z召,子欲往
解析 A、D项均为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省略句。
名句填空。 6分
1 邦有道,____________,耻也;邦无道,____________,耻也。
2 其知可及也,__________。
3 君子之至于斯也,________________。
4 不曰坚乎,____________;不曰白乎,____。
答案  1 贫且贱焉 富且贵焉  2 其愚不可及也
3 吾未尝不得见也  4 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阅读与鉴赏
一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日月逝矣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数学选修2 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